电影闻香识女人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5.81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香识女人》

以此为电影的名字,而女人在该影片中实际上名为实写,内容却为虚描,以一种模糊的感觉出现,但又实实在在的存在。是在揭示虚幻与真实、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这段距离如沼泽,让人总是冲突于渴望、放弃、上升、下沉、痛苦、惊喜、无助、悲伤、刺激、愤怒、抱怨、沮丧、空虚、失落、无价值等各种矛盾感受之中。

电影简介

《闻香识女人》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感恩节的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在感恩节前,在贵族学校上学的平民子弟查理,目睹出身贵族的同学毁坏了校长的汽车,校长逼迫查理出来指证同学,并且以让他拿奖学金直升哈佛为诱耳逼供。查理要在感恩节利用假期打工挣钱,盲人中校法兰想在感恩节前往纽约,看望哥哥和享受女人,然后自杀,但他需要一个陪护。查理被法兰选中充当他的陪护,陪他一起踏上感恩节的疯狂之旅。

影片的两个主要人物:法兰和查理,一个是曾经风光晚景凄凉的中校,在上流权贵政治斗争中沦为牺牲品,自认为是被社会废弃的残疾人;一个是靠奖学金在贵族学校上学的平民子弟查理,夹杂在象征权势的校长和象征友谊的同学之间,即将成为又一个弱势阶层代表的牺牲品。感恩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对两个人来说都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都面临“to be, or not to be?“,即“生存还是毁灭”的艰难抉择。法兰面临的是生与死的抉择,所有支撑他生命的全部信念都已坍塌,他已经完全绝望,想用自杀来结束自己残余的生命,离开这个良心泯灭的“一片黑暗”的世界;查理面临的是前程还是道义的抉择,想坚持道义,维持友谊,就要断送自己的前程,沦为永远的平民;要想保住前程,就要出卖朋友,违背良心。在人生中这个同样艰难,甚至绝望的时刻,他们是上帝送给彼此的礼物,他们最终温暖了对方,成为彼此的希望和力量,完成了彼此的救赎与自我救赎。

剧中人物盲人上校法兰由好莱坞性格演员阿尔. 帕西诺出演。阿尔. 帕西诺一生塑造了无数经典角色,却是这部电影中内心丰富、脾气暴躁、性格怪异的盲人形象,让他夺得了奥斯卡影帝的最高荣誉。法兰曾经是尼克松总统的幕僚,叱咤风云的上校,受伤后退役,借住在侄女家,变成一个连出行都需要人照顾的废人,巨大的角色转变,形成他巨大的心理落差,也形成他暴躁的、富于攻击性的性格。事业、爱情、亲情,所有这些一个男人的生命价值存在的意义,对于法兰来说已经全部丧失,他的内心世界就像他眼中的世界一样,一片黑暗。

法兰一系列的性格表现都是个体心理受挫之后的消极表现:冷漠――对外孙女像仇人一样;暴躁――对前来面试的陌生人辱骂;抱怨――埋怨女儿做的烧鸡难吃;自残――决定自杀。他外在的强势是对内心挫败的掩饰,是自尊心极强的人在外部处于弱势地位时,极力要维护的强势面子。即“外在越强势,内在越脆弱。”他不许别人叫他“sir”, 而是叫他“上校”。他的身份早已不是上校,但他在第一次面试查理这个大学生的时候,都是用上校对属下的口气,大声呵叱,甚至辱骂。上校这个社会角色是法兰人生中最辉煌最光荣的一个身份,最能给他

成就感和自豪感的一个社会角色,这种角色身份的烙印太深,以至于他无法在失去这个角色之后转换自己的状态,是一种角色失去之后的心理滞后。这时候的法兰是个浑身是刺、令人生厌的糟老头形象,让查理心生恐惧。法兰表现出一个强势的高高在上的气势,法兰和查理的人物关系是一种军官与士兵的关系。

法兰和查理前往纽约,坐头等舱,开豪车,住高级套房,如今并不富裕的盲人中校,人生中最后的旅行需要的仍然是体面。他在这些场合游韧有余:凭香水味记起空姐的名字;邀不会跳舞的女孩跳探戈并赢得观众掌声;开法拉利跑车在纽约街区飚车并骗过警察。种种行为显示出法兰曾经的贵族生活和高品位,和他刚出场时坐在黑暗的小屋子里的境遇形成反差,体面的上流社会是他走向死亡前最留恋的人生角色,然而此时的这一系列疯狂行为却是他最后的自我放纵,是他实现人生终极逃避(自杀)前的序曲,他从中得到一种心理刺激,一种心理渲泄,一种自我宽慰,是享受死亡的过程。然而,旅行途中,法兰在不自觉地扮演着一个“父亲”的角色,他教“儿子”查理如何了解女人,如何了解人生。跳探戈时的一句台词就是经典的人生哲学,“探戈不是人生,跳错了没关系,继续跳就是了”。法兰的悉心教导让查理感觉到温暖,而他的一系列疯狂行为,也让查理喜欢上了这个充满风度、智慧、胆量的老头。查理看到了他生命中曾经焕发的风采,和他压抑已久的内在的生命力。

法兰想在临死前去看望哥哥,却遭到哥哥一家人的讥讽。当侄子无意中羞辱了查理,他一跃而起喝令侄子闭嘴,一场聚会不欢而散。这一场闹剧揭示出法兰内心的孤独和绝望,亲情的缺失,在弟弟(家庭)这个角色中的彻底失败,进一步加深他的挫败感。与之相反,法兰的这一举动却拉近了他和新朋友查理之间的距离,他把查理当成了自己的助手、副官,维护他的尊严,让查理对他增加了亲近感和同情心。故事发展至此,法兰的内心力量在一步步消褪,走向死亡,形下行之势;而法兰与查理之间的关系从冷漠隔离到温暖互助的微妙变化,却成为另一种潜在的心理力量在慢慢升温,成上行之势。

旅途中,查理在学校的事情一步步陷入更深的两难选择。法兰以他的人生经验替查理解忧,劝他说出真相,保住自己的前程。然而查理有自己的原则,他是一个有正义的,灵魂未被污染的孩子,在道义和利益面前,他坚持了道义,没有接受法兰的劝告。法兰替他的前程担忧,但却从他身上看到一线希望,世界并非一片黑暗,仍有良知。

法兰的感恩节之旅在完成最后的几个疯狂动作之后,准备开枪自杀,对被抛下的同伴查理却还有一丝关切之情:“没有我你日子怎么过?”这时候,两人的关系已情同父子。当同样处在绝望中的查理抢过枪来喊出:“我们一起放弃吧,开枪吧!”,法兰反而犹豫了。紧急关头,是法兰对查理的怜悯之心拯救了自己。

最后在学校的听证会上,法兰突然出现在讲台上,并以一番慷慨激昂的辩护,赢得全校师生的掌声,帮助查理化解了危机。演讲时的法兰依然有将军一样的风范,但此时的角色身份转换成了查理的“父亲”,这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让法兰重新赢得了尊重。“灵魂不会装上假肢”(there is no prosthetic for soul)------心灵的残疾比身体残疾更可怕!盲人中校法兰义正言辞地征服了这个象征上流社会的贵族学校,也暗示他和查理“道义至上”的平民价值观得到了权贵阶层的深度认同。至此,作为法兰生命支柱之一的亲情重新建立起来。片尾处,法兰回到侄女家中,主动拥抱外孙女的行为,也显示了亲情关系的变化。在离开学校时,女教授对法兰的仰慕也暗示了另一个生命支柱――爱情的希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