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代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407.38 KB
- 文档页数:3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成语故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成语故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完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知道课题“金蝉脱壳”就是一个成语。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8成语故事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二、初读课文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成语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chuō sāi fèng lù bì yùn hǔ戳腮俸禄壁韵唬(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腾空俸禄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戳穿墙壁滥竽充数张口结舌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关于学习成语故事的教案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使学生了解成语的意义和来源,并能够熟练运用成语进行表达。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成语故事的相关资源和资料。
2. 学生备有纸和笔。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师提出一个成语,例如:“画蛇添足”,并让学生猜测其含义。
第二步:学习成语故事
1. 教师给学生讲解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背景及具体内容,并分析成语的意义。
2. 学生跟读故事内容,重点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语言表达。
3. 教师以问答形式与学生互动,检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三步:理解成语
1.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例如配图、示意画等)呈现成语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成语意义。
2. 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根据成语“画蛇添足”的意义,联想并组织相关的例句,并与其他组进行分享。
第四步:运用成语
1. 教师设计成语运用的练习题,包括填空、对话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成语的用法。
2.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通过讨论找出合适的成语进行应用。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成语故事和成语的意义。
2. 学生展示他们创作的成语故事,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成语的学习更具兴趣,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解和相关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词汇储备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分组讨论和展示活动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希望学生能在日常学习中多加运用成语,提高语言水平。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十个成语的故事背景和含义。
2. 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成语概说1. 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成语的来源与分类3. 成语的作用与价值第二章:成语故事讲解1. 成语故事的基本结构与要素2. 成语故事的表现手法与技巧3. 成语故事的价值观念与思想内涵第三章: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1. 成语故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2. 成语故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3. 成语故事的教学评价与反思第四章:成语故事的教学实践1. 成语故事的教学案例分享2. 成语故事的教学问题与对策3. 成语故事的教学创新与拓展第五章:成语故事的教学资源与拓展1. 成语故事的教学资源分类与整合2. 成语故事的教学资源利用与开发3. 成语故事的教学资源评价与反馈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定义与特点,掌握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实践与资源利用。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教学实践、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实践的效果等方面。
五、教学时间与安排第一章:成语概说(2课时)第二章:成语故事讲解(4课时)第三章: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2课时)第四章:成语故事的教学实践(4课时)第五章:成语故事的教学资源与拓展(2课时)总计:14课时六、成语故事的教学策略1. 引导学生了解成语故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举例说明成语的来源和用法。
3. 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成语故事的教学实践案例分析1. 分析成语故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
3. 探讨成语故事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和解决策略。
八、成语故事的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评价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出改进措施。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成语故事》教学设计(精选6篇) 在教学⼯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是⼩编收集整理的《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1 第⼀课时 ⼀、教学⽬标 1、学习课⽂中的⽣字新词,理解相关的意思、 2、学习第⼀篇成语《⾃相⽭盾》,理解成语的表⾯意思,并结合⾃⼰的⽣活经验谈谈⾃⼰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第⼀篇成语《⾃相⽭盾》,理解成语的表⾯意思,并结合⾃⼰的⽣活经验谈谈⾃⼰的 三、教学过程 (⼀)导⼊新授 教师板书:“成语”。
问学⽣:同学们,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们长期以来习⽤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多由4个字组成,⼀般都有出处) 你们知道哪些成语呢? 师⽣交流。
今天,⽼师将和⼤家⼀起学习三篇成语故事。
教师继续板书“故事 知道哪个字的意思是篇的意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三篇成语故事分别是:《⾃相⽭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教师板书) (⼆)学习⽣字新词 这三则故事⼤家多多少少都知道,我们先来学习⼀下其中的⽣字新词。
1、出⽰⽣字新词,⾃⼰⼩声地读⼀读 ⽭盾楚国锐利墙壁逼神韵佩服 戳穿腮帮僧⼈唬⼈ 2、哪些字在读⾳或者字形上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1)字形上重点应该强调的是“⽭”、“壁”、“韵”、 (2)字⾳中重点强调的是“戳”、“壁”、“韵”、“腮”、“僧” (3)通过预习,⼤家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再读⽣字新词,如果能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读出来,就更好了 学⽣读⽣字新词 4、下⾯请⼤家再读⼀读第⼀篇成语故事《⾃相⽭盾》,争取把这个故事读得正确、流利。
5、学⽣练读 (三)学习第⼀篇 1、同学们,我们先来学习第⼀篇《⾃相⽭盾》,谁能给我说说这个故事。
(1)指名说,教师⿎励:看来你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十个成语及其含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通过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
2. 成语故事:精选与成语相关的故事,展现成语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成语的读音、书写、含义及其运用。
2. 难点:理解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学会运用成语。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讨论:分组让学生探讨成语的含义、用法及背后的故事,培养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例句,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成语。
4. 课后实践: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成语。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成语及其来源,学习成语“画龙点睛”。
2. 第二课时:学习成语“掩耳盗铃”,并进行案例分析。
3. 第三课时:学习成语“亡羊补牢”,进行分组讨论。
4. 第四课时:学习成语“守株待兔”,进行案例分析。
5. 第五课时:学习成语“刻舟求剑”,进行分组讨论。
6. 课后:布置作业,巩固所学成语。
7. 第八课时:进行成语故事演讲比赛,展示学习成果。
8. 第九课时: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
9. 第十课时:布置长期作业,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成语。
10. 第十一课时:进行阶段性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11. 第十二课时:针对测试结果,进行查漏补缺。
12. 第十三课时:学习更多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13. 第十四课时:学习成语典故,深入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
14. 第十五课时:进行总结评价,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出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成语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十个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亡羊补牢。
2. 成语故事及寓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十个成语的掌握及运用。
2. 难点:成语背后的故事寓意及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解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情景教学: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促进学生思考。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成语的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学习成语:让学生自主学习“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成语,并讲解其故事。
3. 情景练习: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成语。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
6. 课后作业:布置运用所学成语进行写作的作业,巩固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组织一个小测试,检验学生对成语故事及其寓意的记忆和理解。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或电子资料。
2. 教学PPT或幻灯片。
3. 白板和记号笔。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学习成语“画龙点睛”和“掩耳盗铃”。
2. 第3-4周:学习成语“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
3. 第5-6周:学习成语“亡羊补牢”和其他相关成语。
4. 每周安排1-2课时进行成语故事的学习和讨论。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了解成语故事的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成语寓意。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之成语故事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之成语故事教案“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活动教案《成语故事》教案教学目的1、搜集四字成语,会默写出十个成语;2、学会讲成语故事;3、培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比较顺利地讲出自己搜集到的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一、复习1、谈话引入。
(同学们:自从《成语精读》成为我校的校本教材后,我校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如:成语书写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成语故事比赛等等。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讲成语故事。
2、学生复习背诵学习过的成语。
(校本教程)二、学讲成语故事1、欣赏成语故事。
(播放成语故事录音)2、教师示范讲成语故事——拔苗助长。
3、各小组成员把搜集的成语故事在各自小组进行讲故事交流。
4、小组选派一名成员学生上台学习讲故事。
(男女生各一名)5、同学自由朗读《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五年级下册P112-113成语内容。
三、默写成语竞赛1、学生个人默写成语若干。
2、小组评比,选出优胜者。
3、各小组优胜者再评比,选出最优胜者。
四、成语补充练习。
(校本教材《成语精读》P8练一练中补充成语)第二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
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 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
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
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
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成语,增强学生的词汇量。
2. 通过成语故事的形式,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成语的定义与来源1. 成语的概念与特点2. 成语的来源与演变第二章:成语的分类与用法1. 成语的分类2. 成语的用法与误用第三章:成语故事鉴赏1. 成语故事的特点2. 成语故事的价值与意义第四章:成语故事讲解与解析1. 《成语故事》教材解析2. 成语故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第五章:成语故事活动设计与实践1. 成语故事的教学活动设计2. 成语故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分类、用法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故事的特点、价值与意义。
3. 实践活动法:设计成语故事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成语故事的学习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成语故事学习任务的质量。
3. 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与成果。
4. 课后实践报告:评估学生运用成语故事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教材:提供成语故事的学习内容与参考。
2. 教学PPT:展示成语故事的相关图片、资料等。
3. 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成语故事的学习资料与拓展内容。
4. 教学活动用品:如成语卡片、黑板等。
六、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教室内的座位以小组形式排列,方便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
2. 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等,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进行多媒体教学。
3. 学习材料:准备成语故事的相关书籍、文章、视频等学习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4. 网络资源:确保学生可以访问互联网,以便查找相关成语故事和学习资源。
七、教学安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成语故事的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五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通过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亡羊补牢、掩耳盗铃、刻舟求剑、杯弓蛇影。
2. 成语故事及相关文化背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五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难点:理解成语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能够运用成语进行恰当的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及背后的故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故事,分析成语的用法和文化内涵。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成语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第一个成语“画龙点睛”,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 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让学生感受成语的生动形象。
4. 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个成语“亡羊补牢”,讲解其含义和用法。
5. 讲述“亡羊补牢”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
6. 学生自主学习第三个成语“掩耳盗铃”,讲解其含义和用法。
7. 讲述“掩耳盗铃”的故事,分析故事中的愚蠢行为,引导学生引以为戒。
8. 学生自主学习第四个成语“刻舟求剑”,讲解其含义和用法。
9. 讲述“刻舟求剑”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中的寓意。
10. 学生自主学习第五个成语“杯弓蛇影”,讲解其含义和用法。
11. 讲述“杯弓蛇影”的故事,分析故事中的误会,让学生学会正确判断。
12. 成语接龙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巩固所学成语。
13.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运用所学成语写一篇小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成语运用能力:通过成语接龙游戏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文化理解程度:通过学生对成语故事背后文化内涵的分析和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文本及注释。
《成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学习常用的成语及其含义;3. 掌握运用成语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常用的成语及其含义;3. 成语故事的阅读与解析;4. 成语故事的编写与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并举例说明。
2. 成语的认识与学习(15分钟)教师给学生播放成语学习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应用场景。
然后,教师分发成语学习手册,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常用成语学习(20分钟)教师精心挑选一些常用的成语,通过图片与例句的呈现,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境,并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成语进行语境运用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所学成语,让学生进行查字典或问同学解释含义。
4. 阅读与解析成语故事(25分钟)教师分发几篇成语故事给学生,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尝试解析故事中的成语含义。
学生可以在阅读完毕后,与同桌分享自己的理解,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5. 成语故事的编写与创作(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成语故事的编写与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已学的成语,构思并编写一个与之相关的故事。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增加故事的趣味性与情节转折,并要求学生能够在故事中正确使用成语,突出成语的含义。
6. 总结与展示(5分钟)学生逐个展示自己编写的成语故事,并互相分享。
教师总结全堂,回顾课堂所学的成语,并再次强调成语的应用与运用。
四、教学评价与布置作业:1. 教师可根据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故事编写的能力,进行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价。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刚刚编写的成语故事为基础,深化发挥,进行文学创作,写成一篇短篇小说或寓言故事。
五、教学资源准备:1. 成语学习手册;2. 成语学习视频;3. 成语故事资料。
六、教学延伸:1. 拓展成语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充成语词汇量,提高成语的运用能力;2. 融入成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成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成语,培养成语的口语表达能力。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成语,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讲解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及其含义。
2.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其含义。
3. 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及其含义。
4. 成语“亡羊补牢”的故事及其含义。
5. 成语“井底之蛙”的故事及其含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五个成语的故事及其含义。
2.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故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运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
2. 讲解成语:解释“画龙点睛”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义。
3. 分析故事:讨论故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其他成语的故事及其含义。
5. 实践演练: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所学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查漏补缺。
六、教学内容1. 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及其含义。
2. 成语“狐假虎威”的故事及其含义。
3. 成语“草木皆兵”的故事及其含义。
4. 成语“破釜沉舟”的故事及其含义。
5. 成语“悬梁刺股”的故事及其含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五个成语的故事及其含义。
2.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八、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故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运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表达能力。
《成语故事》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丰富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及含义。
2.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含义。
3. 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及含义。
4. 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及含义。
5. 成语“狐假虎威”的故事及含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五个成语的故事情节、含义和用法。
2. 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成语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口头表达和写作,运用所学的成语。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画蛇添足”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其他成语故事,互相学习。
3. 讲解“掩耳盗铃”的故事,引导学生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4. 实践环节:让学生用“掩耳盗铃”造句,巩固所学。
5. 总结本节课所学成语,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运用成语进行写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成语运用能力:评估学生在口头表达和写作中正确使用成语的情况。
3. 理解力测试: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成语故事和含义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本节课学到的成语,写一篇小短文,运用该成语描述一个生活场景。
2. 家长参与评价:请家长协助监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在作业上签字确认。
八、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或电子资料。
2. 教学PPT或黑板。
3. 作业本和评价表。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学习成语“画蛇添足”和“掩耳盗铃”。
2. 第二课时:学习成语“守株待兔”和“杯弓蛇影”。
3. 第三课时:学习成语“狐假虎威”和总结复习。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会教案(5篇)成语故事形式短小、内容浅显,孩子们一读就懂,但如何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些事例,来印证这三则故事的寓意,则不是件易事。
在于把学生的视线引入到成语的大观园中,让学生产生对成语背后故事的探究,让学生去读成语故事,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相似的情景进行运用,那么目的就达成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会教案1第一课时一、教学要求1.积累成语故事,加深对成语意思的理解。
2.能用自己的话讲成语故事、写成语故事。
3.能在平时说话、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成语。
4.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1.用自己的话写成语故事。
2.在成语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再创作。
三、教学准备:1.收集故事性比较强的成语。
2.阅读、熟记并练说成语故事。
3.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猜一猜,激发兴趣:1.出示多媒体课件,看图猜成语。
2.复习。
出示学习单:我读的故事是:我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我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是:我知道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是:我还知道哪些情况下可以用这个成语:3.小结:成语是我国汉语语言文化宝库中的奇葩,它言简意赅,含义深刻,其背后的有趣故事常常令人发省。
过渡: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别开生面的成语故事会,学习把我们所熟悉的成语故事讲出来、写下来。
(板书:成语故事会)(二)讲一讲,编剧表演:1.学讲清楚。
(1)多媒体演示一个成语(Flash),学生边看边思考怎样讲成语故事。
(2)师生讨论,归纳。
讲成语故事要讲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结局),还可以讲讲故事给人们的启示。
(师相机板书)2.学讲具体。
(1)教师示范讲述一个成语故事。
(2)学生听后思考:讲成语故事还要注意哪些方面?(声音响亮、举止大方、文明礼貌、绘声绘色)(3)绘声绘色就是要像演剧本一样,活灵活现地模仿故事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再现故事的经过。
《成语故事》教案二:多感官体验教学实施教学背景:随着知识传递途径不断拓展,教育者们也在不断探索更加科学、高效、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而在语文教学中,一些精彩的成语故事更是让学生受益匪浅。
这次教学将采用多感官体验教学法,结合具体的成语故事,为学生们营造更加深入、有彩色、有情感的学习体验。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将成语故事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加深对成语的认识与理解;2.通过多感官体验,更加深入地了解与表达成语故事中的情感色彩;3.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1. 暖身:口耳相传,情感铺陈教师要求学生集体合唱一首熟悉的歌曲,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与感动。
接着,老师播放一段与音乐相关的视频或进行一些游戏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引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 前置知识整合,学前思考老师出示若干与成语故事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们思考,展开讨论:成语和故事有什么联系?我们的成语为什么比别的国家语言的成语多?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成语?3. 多感官感知,情感传递老师依次播放若干与成语故事相关的视频片段。
学生需要根据视频内容,通过色、香、声、味、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感受视频中所表达的情感,并跟同桌进行交流。
4. 跟踪阅读,情感加深根据前面所领略的情感经历,老师再带领学生对某一篇成语故事进行跟踪阅读,从其中提取相关的情节片段,加强对情感元素的理解与体验。
5. 情感诠释,形象展示老师让学生根据所阅读的成语故事,在小组内挑选与之相适应的图片、演员、色彩、音乐等元素,进一步加深对情感的领悟,并将这些元素整合到一起,形成自己的情感展示作品。
6. 文字讲解,概念明确经过多次感性认识之后,老师再带领学生系统、科学、深入地理解成语的来龙去脉。
通过对成语由来的背景、重要性、用法等方面的讲解,让学生打牢语文基础,把握语文主导地位。
7. 拓展延伸,多维度理解老师鼓励学生在课后自行去研究更多的成语故事,尝试从其他的角度和方面去理解这些成语相关的文化背景,拓展自己的广度和深度。
《成语故事》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成语,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成语的来源与分类3. 成语故事的学习与欣赏4. 成语在实际应用中的正确运用5. 开展成语接龙、成语运用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实践操作法:开展成语接龙、成语运用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成语故事书籍或相关资料2. 教学PPT或黑板3. 成语接龙、成语运用比赛道具4. 教学评价表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成语运用能力:通过成语接龙、成语运用比赛等活动,评价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成语的题目,测试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第二课时:成语的来源与分类3. 第三课时:成语故事的学习与欣赏(一)4. 第四课时:成语故事的学习与欣赏(二)5. 第五课时:成语在实际应用中的正确运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分类以及成语故事的学习与欣赏。
2. 教学难点:成语在实际应用中的正确运用,以及对成语故事背后寓意的深入理解。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成语的趣味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让学生系统掌握成语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4. 课堂互动:开展成语接龙、成语运用比赛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成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正确运用常见的成语。
2. 掌握成语背后的故事,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化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常见的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并理解其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成语故事的相关资源、教辅资料。
2. 学生准备:学生的习作及讲解PPT等。
四、教学过程Ⅰ. 导入(5分钟)1. 呈现几个常见的成语,让学生猜测其含义。
2. 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来源,了解成语与历史与文化的关系。
Ⅱ. 学习(30分钟)1.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语,并利用互联网或教辅资料找出该成语的故事背景。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依次汇报自己所选成语的故事背景,并向全班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3. 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Ⅲ. 操练(30分钟)1. 成语造句:学生根据所学成语,自行编造句子,展示其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2. 成语接龙:学生分组进行接龙游戏,增强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
Ⅳ. 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对今天所学的成语及其故事进行总结,强调其中的文化内涵。
2. 学生思考: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把学到的成语融入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中。
Ⅴ. 作业布置(5分钟)1.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成语背后的故事,撰写一篇短文或写作,展示他们对成语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2. 提示: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成语,加以发挥,或者通过连成用篇的方式,将多个成语串联起来。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常见的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还培养了他们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并且增加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对于后续的学习,学生也体验了使用成语进行表达的乐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成语故事》教案范文(4篇)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
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
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成语故事》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两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方法:讲授法,一抓一放(第一则以教师讲为主,第二则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生回答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生思索回答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成语故事》。
带领学生读课题。
二、精读《自相矛盾》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则故事《自相矛盾》。
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听过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吗?生:听过或没有师:有人听过。
那有人能说说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吗?生回答师:那自相矛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了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2、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则故事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生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生字词。
“矛(茅) 盾楚锐戳”请学生读生字词,读准字音。
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在写这些生字词时有哪些注意点。
最后让学生组词。
3、师:好。
本课的生字词我们就学到这里,我们来看这里“矛”这里的“矛”是什么意思呢?(生思索)盾呢?(生思索)矛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杆的一头有金属枪头。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成语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它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如何巧妙地将成语故事融入到教学中,成为了每一位语文老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和趣味性的成语故事作为教学材料。
比如“井底之蛙”、“狐假虎威”等,这些成语故事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够传达出深刻的哲理,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成语的来源和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其次,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到成语故事教学中来。
比如,可以设计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通过接龙的方式来学习和记忆成语;还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成语故事,让他们在表演中感受成语故事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表现力。
通过这些互动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些与成语故事相关的书籍、故事集,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增加他们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成语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成语故事的魅力,增强对成语故事的喜爱和理解。
最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成语故事。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作文题目,让学生以成语故事为题材,展开想象,进行创作;还可以设计一些情景作文,让学生通过情景描述来运用成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写作任务,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有趣的工作。
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设计互动环节、结合课外阅读和写作任务,可以使成语故事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中华古代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Chinese ancient idiom stor y
中华古代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结晶。
以下是小泰给大家精选整理的中华古代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长风破浪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
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
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一叶障目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
妻子气愤说看不见。
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千呼万唤
形容再三催促。
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
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
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
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
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杯水车薪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
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