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生物滞留带盲管接入雨水系统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3
海绵城市绿化带暗藏式蓄水净化重复利用系统施工工法海绵城市绿化带暗藏式蓄水净化重复利用系统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和环境问题。
海绵城市被提出作为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案,而海绵城市绿化带暗藏式蓄水净化重复利用系统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法。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海绵城市绿化带暗藏式蓄水净化重复利用系统以绿化带作为载体,将浸渍式污水处理和蓄水功能集成在一体。
其特点如下:1. 绿化带具备蓄水功能,能够有效地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2. 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能够对污水进行有效的净化。
3. 设计灵活,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改造。
4. 不占用地面空间,兼具美化城市的功能。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城市中的绿化带、公园、道路两侧等范围,特别适合城市内涝和水质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基于浸渍式污水处理和蓄水功能的原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1. 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通过土壤层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去除。
2. 利用植物的吸收作用,将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去除。
3. 设置蓄水层,将决水集中并进行蓄存,达到减缓雨水径流的效果。
五、施工工艺(1)绿化带建设:在绿化带区域进行地貌整平、土壤改良等工程。
(2)蓄水净化系统建设: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蓄水层、土壤层和植物层的建设。
蓄水层一般使用防渗透性较好的材料,土壤层和植物层选择适合城市环境的植物,如芦苇等。
(3)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设置入口污水收集管和出口梯级泄水口,以及连接泵站等设施。
六、劳动组织根据项目规模和施工工艺,合理组织施工人员,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七、机具设备主要机具设备有挖掘机、压路机、泵站等。
其中,挖掘机用于土方工程和水工建设,压路机用于绿化带地面的整平,泵站用于水的调控。
八、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应对蓄水层、土壤层和植物层的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海绵城市道路绿化带滞留型生态雨水处理系统施工工法海绵城市道路绿化带滞留型生态雨水处理系统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部的自然水循环系统逐渐被破坏,城市在遇到暴雨等极端天气时,往往会出现洪涝灾害。
为了改善城市排水能力,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海绵城市道路绿化带滞留型生态雨水处理系统应运而生。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该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指导,依托道路绿化带建设,结合滞留型生态雨水处理系统,实现雨水的集中存储、净化和利用。
其特点包括:可以减缓城市雨洪峰值,降低洪涝风险;通过植被吸收、滞留和蒸发作用,提高道路绿化带的景观效果和生态环境质量;减少对城市下水道的压力,降低排污负荷;节约雨水资源,提供灌溉和生活用水等。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城市道路绿化带建设,特别适用于中小城市、新建社区等区域的道路系统。
四、工艺原理海绵城市道路绿化带滞留型生态雨水处理系统的工艺原理是将道路绿化带作为收集和处理雨水的场所。
具体原理包括:首先,通过设置沉砂池、植物箱等设施,将道路雨水收集到绿化带中,并将其过滤去除杂质和污染物;然后,雨水进入绿化带内的土壤中进行自然净化,其中植物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吸收污染物和表面蒸发达到净化效果;最后,经过一系列处理后的雨水进入地下蓄水层,实现雨水的集中存储和利用。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包括前期准备、布线标志、挖掘土方、设施安装、填充土方、植物种植等多个阶段。
具体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包括:确保设施的合理布局和安装牢固,保证土方挖掘和填充的质量,合理选择植物种植方式和植物品种等。
六、劳动组织对于施工工艺的劳动组织,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包括人员的配置、任务的划分、工作时间的安排等。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工作。
七、机具设备施工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挖掘机、砂石运输车、自卸车、喷洒车、植物播种机等。
海绵城市中雨水生态处理系统的设计作为一名国家专业的建造师和工程专家,我对海绵城市中雨水生态处理系统的设计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性角度。
海绵城市是一种以生态修复为理念的城市建设方式,旨在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实现雨水资源的最佳利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雨水生态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原理进行详细阐述。
雨水生态处理系统的设计应当综合考虑城市的特点、降雨情况和环境需求。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系统的规模和功能,包括收集、储存、处理和利用雨水的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理设备和技术,以确保雨水在处理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我们需要合理布局和设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确保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雨水生态处理系统的设计中,收集和储存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最大限度地收集雨水并防止水源的污染,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设备,如雨水收集器、雨水滞留池和雨水渗入井,将雨水收集到特定的储存设施中。
在储存过程中,我们还应考虑到水质的稳定性和保护,以避免因污染而导致后续处理过程中的问题。
雨水处理是系统中的核心环节。
通过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污水处理等环节,我们可以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净化和处理,以减少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污染。
在预处理阶段,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集水沟和格栅等设备,去除雨水中的浮游物和悬浮物质。
在生物处理阶段,我们可以运用湿地和人工生态系统等设施,在其中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对雨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和分解。
在污水处理阶段,我们可以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的方法,去除雨水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从而得到水质较高的雨水。
除了雨水的处理,雨水生态处理系统还可以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城市的供水、灌溉、冷却和景观等用途。
通过合理设计和规划,我们可以将雨水储存于地下水库或利用天然水体,并通过设置泵站或水管理设备进行灌溉和供水。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雨水利用于建筑物的冷却和景观绿化,以提高城市的舒适性和环境质量。
在运行雨水生态处理系统时,我们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效果的持久性。
生物滞留池施工方案1、生物滞留带概念生物滞留设施是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生物滞留带是生物滞留设施的一种形式。
道路和广场内径流雨水可通过路缘石豁口进入,路缘石豁口尺寸和数量需根据道路纵坡等计算确定。
设施结构层外侧及底部应设置透水土工布,防止周围原土侵入。
生物滞留设施的蓄水层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来确定,一般为200~300mm,换土层介质类型及深度应满足出水水质要求,还应符合植物种植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要求。
为防止换土层介质流失,换土层底部一般设置透水土工布隔离层,也可采用厚度不小于100mm的砂层(细砂和粗砂)代替。
砾石层起排水作用,厚度为300mm,在其底部埋置管径为150mm的穿孔排水管,砾石应洗净且粒径不小于穿孔管的开孔孔径。
2、施工工艺流程①放线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测量放线。
②挖掘在灰线、标高、轴线复核检查无误后方可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挖土施工,人工休整边坡。
开挖时严格按照指定的地点将符合种植的种植土装车,装车时不得将车装的过满,以免行车时将土散落在道路上。
不得将垃圾及建筑垃圾装车。
机械开挖时严禁闲杂人等进入施工现场。
③材料运输将材料运至施工现场,在运输过程中司机必须将篷布盖好,以免将土洒落在路上。
运输至现场时必须按照现场指挥将土倒在指定地点,不得随意乱倒影响施工。
运输车辆必须遵守交通规则。
④检验瓜子片、碎石质量对瓜子片、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⑤透水土工布的铺设土工布铺设时,沿着碎石表面进行铺设,铺设方向与滞留带推进方向一致。
相邻土工布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m。
铺设过程中如出现破损或孔洞时及时进行修补,修补采用与土工布相同的材料,用工业缝纫机和强度≥150N的尼龙线缝合,且缝接宽度不小于设计搭接宽度。
土工布铺设完后,尽快进行上部铺填施工。
⑥分层铺筑碎石铺筑碎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本工程为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必须按预先设计好的标高由人工用铁锹整理。
海绵城市-生物滞留池施工方案
概述
生物滞留池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减缓雨水径流并改善水质。
本文将介绍生物滞留池的施工方案,包括选址、设计、施工流程等内容。
选址
生物滞留池应选址于都市化程度较高、雨水资源较为集中的区域,最好能够与污水管网相连,以便排放处理后的水。
选址时要考虑土质情况、地势高低、附近植被等因素,以确保生物滞留池的效果最大化。
设计
生物滞留池的设计应考虑到雨水径流的收集、沉淀和净化过程。
首先需要确定滞留池的尺寸和深度,根据降水量和污染物负荷来设计出合适的滞留时间。
其次,需要设计进水口、出水口、过滤层等设施,确保雨水能够顺利进入并得到处理。
施工流程
1.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开挖生物滞留池的坑体,保证池体的大小和
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2.铺设防渗膜:在池底和侧壁铺设防渗膜,防止地下水的渗漏。
3.安装进出水口:根据设计要求安装进水口和出水口,保证雨水能够顺
利进入并处理后排放。
4.搭建过滤层:在进水口处搭建过滤层,用以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
5.收尾工作:对生物滞留池进行收尾工作,如清理现场、种植植被等,
使其融入周围环境。
养护
生物滞留池施工完工后需要进行定期养护,保证其正常运行。
养护工作通常包括清理淤泥、更换过滤介质、修复设施等,以确保生物滞留池的功能不受影响。
结论
生物滞留池作为海绵城市的重要建设项目,对于改善城市雨水管理和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施工方案和养护措施,生物滞留池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工程海绵城市雨水系统建设方案一、工程概况(1)现状汇水范围**道路东侧现状市政雨水管、西侧红线外现状排水沟用于收集道路路面雨水及西侧卧虎山排泄雨水,市政雨水管和排水沟雨水排入北侧历阳湖内。
道路**东侧现状市政雨水管、西侧红线外现状排水沟用于收集道路路面雨水,市政雨水管、排水沟雨水及道路市政雨水管接入**路雨水管道,沿**路D1200雨水主管道流入**河内。
(2)建议平面布置道路**两侧绿化带每隔150-180m横向设收水口和D150预埋管,东侧绿化带预埋管与东半幅慢车道排入现状雨水管,西侧绿化带预埋管排入现状排水沟。
在管中心距快车道**立沿石2.5米的慢车道上双侧布置D800、D1200雨水管。
两侧绿化带每隔150-180m横向设收水口和D150预埋管,与慢车道雨水管相贯通。
二、雨水系统设计方案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提升方案:1、由于道路**西侧路段周围无建设项目,地下市政雨水管线不承担客水转输任务,因此本段道路地下无市政雨水管线,依靠道路横断面竖向设计、下沉式绿化带及道路西侧排水沟实现道路径流调蓄与排放。
无市政管线路段道路横断面设计如下图所示。
东侧路段慢车道有现状D500市政管线,下沉式绿化带溢流通过位于绿化带内的雨水口与市政雨水管线衔接。
有市政雨水管线路段道路横断面设计如下图所示。
市政管线路段道路横断面方案2、道路地下市政雨水管线承担客水转输任务,将市政雨水管线设置在两侧慢车道上,下沉式绿化带溢流通过位于绿化带内的雨水口与市政雨水管线衔接。
有市政管线路段道路横断面设计如下图所示。
3、在**地块设置地下蓄水池用于收集(K**0)地下市政雨水管线和道路(K0+350-K0+990**)西侧排水沟雨水。
并将溢流雨水排入舜耕路市政雨水管线。
道路效果示意图:立沿石开口示意图 绿化带内收水口示意图根据8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我市设计降雨量H=41.3mm,用加权平均法计算道路的综合雨量径流系数φ:φ=(φ绿地F绿地+φ车行道F车行道+φ人行道F人行道)/(F绿地+F车行道+F人行道)=(0.15×24×1137+0.9×24×1137+0.4×10×1137)/(1137×40)=0.71通过计算得到该道路生物滞留带应具有的调蓄容积即控制容积V:V=10HφF道路总面积=133.6m3。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一、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一)一般规定1 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除应满足设计要求,还应符合《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要求;2 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自上而下设置蓄水层、覆盖层及原土,各层设置要求满足下列条件:1)蓄水层:蓄水深度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土壤渗透性能及年径流控制目标确定,一般为200~300mm,并应设100mm的超高;2)覆盖层:常规采用干枯的树叶、树皮进行覆盖,最大深度为50~100mm厚;3 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内应设有溢流井和渗井等溢流设施,溢流高度宜设为100mm。
(二)施工要求1 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应按下列工序进行施工:挖掘素土→回填至密实度→要求铺种植营养土及种植植物→铺设树皮覆盖层→残土处理→清扫整理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施工工序2 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进行放线,埋设控制点。
2)应根据设计图纸并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地貌控制高程,同时要求坡度顺畅,避免阻水。
3)覆盖层应根据不同地区植物种植需求,同时结合景观效果,采用树皮作为覆盖层。
树皮不应选用轻质树皮,防止遇水后流失。
(三)验收标准主控项目1 生物滞留构造应满足设计要求,不得导致周边次生灾害发生。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钢尺量测。
2 生物滞留溢流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溢流口应高于设计液位100m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钢尺量测。
3 蓄水层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一般为200~300mm,最高不超过400mm,并应设100mm 的超高。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钢尺量测。
一般项目4 覆盖层采用树皮层的厚度允许偏-10m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钢尺量测。
5 穿孔PVC排水管钻孔率应不小于设计要求95%。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二、渗井(一)一般规定1 渗井主要适用于小区内园林景观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周围绿地区域,在土壤渗透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宜设置渗井。
渗井应用于径流污染严重、设施底部渗透面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小于1m及距离建筑物基础小于3m(水平距离)的区域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发生灾害。
生物滞留池施工方案1、生物滞留带概念生物滞留设施就是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与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生物滞留带就是生物滞留设施的一种形式。
道路与广场内径流雨水可通过路缘石豁口进入,路缘石豁口尺寸与数量需根据道路纵坡等计算确定。
设施结构层外侧及底部应设置透水土工布,防止周围原土侵入。
生物滞留设施的蓄水层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与土壤渗透性能来确定,一般为200~300mm,换土层介质类型及深度应满足出水水质要求,还应符合植物种植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要求。
为防止换土层介质流失,换土层底部一般设置透水土工布隔离层,也可采用厚度不小于100mm的砂层(细砂与粗砂)代替。
砾石层起排水作用,厚度为300mm,在其底部埋置管径为150mm的穿孔排水管,砾石应洗净且粒径不小于穿孔管的开孔孔径。
2、施工工艺流程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测量放线。
②挖掘在灰线、标高、轴线复核检查无误后方可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挖土施工,人工休整边坡。
开挖时严格按照指定的地点将符合种植的种植土装车,装车时不得将车装的过满,以免行车时将土散落在道路上。
不得将垃圾及建筑垃圾装车。
机械开挖时严禁闲杂人等进入施工现场。
③材料运输将材料运至施工现场,在运输过程中司机必须将篷布盖好,以免将土洒落在路上。
运输至现场时必须按照现场指挥将土倒在指定地点,不得随意乱倒影响施工。
运输车辆必须遵守交通规则。
④检验瓜子片、碎石质量对瓜子片、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⑤透水土工布的铺设土工布铺设时,沿着碎石表面进行铺设,铺设方向与滞留带推进方向一致。
相邻土工布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m。
铺设过程中如出现破损或孔洞时及时进行修补,修补采用与土工布相同的材料,用工业缝纫机与强度≥150N的尼龙线缝合,且缝接宽度不小于设计搭接宽度。
土工布铺设完后,尽快进行上部铺填施工。
⑥分层铺筑碎石铺筑碎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本工程为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必须按预先设计好的标高由人工用铁锹整理。
生物滞留池施工方案1、生物滞留带概念生物滞留设施是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生物滞留带是生物滞留设施的一种形式。
道路和广场内径流雨水可通过路缘石豁口进入,路缘石豁口尺寸和数量需根据道路纵坡等计算确定。
设施结构层外侧及底部应设置透水土工布,防止周围原土侵入。
生物滞留设施的蓄水层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来确定,一般为200~300mm,换土层介质类型及深度应满足出水水质要求,还应符合植物种植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要求。
为防止换土层介质流失,换土层底部一般设置透水土工布隔离层,也可采用厚度不小于100mm的砂层(细砂和粗砂)代替。
砾石层起排水作用,厚度为300mm,在其底部埋置管径为150mm的穿孔排水管,砾石应洗净且粒径不小于穿孔管的开孔孔径。
2、施工工艺流程①放线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测量放线。
②挖掘在灰线、标高、轴线复核检查无误后方可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挖土施工,人工休整边坡。
开挖时严格按照指定的地点将符合种植的种植土装车,装车时不得将车装的过满,以免行车时将土散落在道路上。
不得将垃圾及建筑垃圾装车。
机械开挖时严禁闲杂人等进入施工现场。
③材料运输将材料运至施工现场,在运输过程中司机必须将篷布盖好,以免将土洒落在路上。
运输至现场时必须按照现场指挥将土倒在指定地点,不得随意乱倒影响施工。
运输车辆必须遵守交通规则。
④检验瓜子片、碎石质量对瓜子片、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⑤透水土工布的铺设土工布铺设时,沿着碎石表面进行铺设,铺设方向与滞留带推进方向一致。
相邻土工布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m。
铺设过程中如出现破损或孔洞时及时进行修补,修补采用与土工布相同的材料,用工业缝纫机和强度≥150N的尼龙线缝合,且缝接宽度不小于设计搭接宽度。
土工布铺设完后,尽快进行上部铺填施工。
⑥分层铺筑碎石铺筑碎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本工程为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必须按预先设计好的标高由人工用铁锹整理。
海绵城市滞水型生态绿化带施工工法海绵城市滞水型生态绿化带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海绵城市滞水型生态绿化带是一种新型的城市绿化工法,能够有效解决城市雨洪问题,并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海绵城市滞水型生态绿化带的施工工法。
二、工法特点海绵城市滞水型生态绿化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具有较强的降雨容量:绿化带中采用特殊设计的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吸收、储存和净化降雨水,提供较大的雨水容纳能力。
2. 生态环境友好:绿化带中种植了各种草本、花卉和乔灌木树种,形成了自然的生态环境,能够净化空气、吸附有害气体,并提供适宜的空气湿度。
3. 绿化带具有美化城市的作用:绿化带中的植物能够绿化城市空间,提供清新的视觉效果,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景观线。
三、适应范围海绵城市滞水型生态绿化带适用于各类城市和城市化区域,特别适用于高密度市区、商业中心和人口密集区。
四、工艺原理1. 建立有效的雨水收集和储存系统。
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和储水设施,将降雨水收集储存,并进行后续的净化处理。
2.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进行雨水的排放。
根据实际工程需求,设计和施工合理的排水管网,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放。
3. 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绿化。
根据土壤条件和环境要求,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绿化,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4. 进行适当的绿化带维护和管理。
定期对绿化带进行养护和维护,保持其良好的状况。
五、施工工艺1. 土方工程:根据设计要求,对绿化带进行地面修整和平整处理。
2. 绿化带排水系统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雨水收集设施和排水管网的安装和连接。
3. 污水处理设备施工:安装污水处理设备,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
4. 绿化带土壤改良:对绿化带的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其保水和透水性能。
5. 植物栽植:根据设计方案,进行适宜的植物栽植和布置。
6. 绿化带养护和管理:进行绿化带的养护和管理,包括修剪、浇水、施肥等工作。
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a、雨水回用设施本地块设置地埋式雨水回用设施,设于绿化内,雨水回用于道路广场绿化浇洒90m3/d、车库冲洗用水82m3/d、水景补水60m3/d,平均日用水量约为232m3/d,考虑储存3天的用水量,则雨水储水容积为696m3。
雨水回用系统供水管上不得装设取水龙头,应采取防止误接、误用、误饮措施。
b、下凹式绿地下沉式绿地其建设费用和维护费用较低,具有一定的调蓄作用,其绿地范围内应根据下凹深度配置耐淹性植物。
尽可能的增加场地植被面积并引导雨水流入植被覆盖区,本工程地块设下凹式绿地2600m2,下凹深度20cm,可调蓄容积为2600X0.20=520m3。
c、透水停车位本工程室外临时停车场、场间小道采用透水铺装,共计面积约3500㎡。
d、路面及广场本工程园区道路、广场等采用干砌砖石地面,共计面积约20000㎡。
路面结构层自上而下6cm透水砖+粗砂找平层+15cm的10-20mm粒径C25强固透水砼素色层+15cm碎石垫层。
e、水景本工程设置了3000m2的水景,水池深度50cm,可调节水位高度10cm,可调蓄容积为3000X0.10=300m3通过园区的下凹绿地、雨水收集回用池、透水铺装的设置,可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外排雨水流量径流系数≤0.6,最终缓解地块管网压力,提升排水系统排水能力,改善地块水环境。
通过雨水回用于绿化浇洒,可节约水资源。
2雨水回收系统2.1雨水回用系统概述1.雨水回用流程为:雨水收集→初期弃流→雨水蓄水池→机械过滤→紫外线消毒→清水箱→供给绿化灌溉、道路浇洒及汽车库地面冲洗。
2.雨水循环回用管道试压合格后外壁刷成浅绿色,并在其外壁模印或打印明显耐久的“雨水”标志;公共场所及绿化的雨水取水口设带锁装置;工程验收时逐段进行检查,防止误接。
3.雨水回用系统由专业厂家二次深化设计。
4.由于本次招标未包含雨水回用系统相关设备及管路,因此本方案仅按常规系统编制,待二次深化设计图纸确认后,我院将重新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生物滞留池施工方案1、生物滞留带概念生物滞留设施是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生物滞留带是生物滞留设施的一种形式。
道路和广场内径流雨水可通过路缘石豁口进入,路缘石豁口尺寸和数量需根据道路纵坡等计算确定。
设施结构层外侧及底部应设置透水土工布,防止周围原土侵入。
生物滞留设施的蓄水层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来确定,一般为200~300mm,换土层介质类型及深度应满足出水水质要求,还应符合植物种植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要求。
为防止换土层介质流失,换土层底部一般设置透水土工布隔离层,也可采用厚度不小于100mm的砂层(细砂和粗砂)代替。
砾石层起排水作用,厚度为300mm,在其底部埋置管径为150mm的穿孔排水管,砾石应洗净且粒径不小于穿孔管的开孔孔径。
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测量放线。
②挖掘在灰线、标高、轴线复核检查无误后方可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挖土施工,人工休整边坡。
开挖时严格按照指定的地点将符合种植的种植土装车,装车时不得将车装的过满,以免行车时将土散落在道路上。
不得将垃圾及建筑垃圾装车。
机械开挖时严禁闲杂人等进入施工现场。
③材料运输将材料运至施工现场,在运输过程中司机必须将篷布盖好,以免将土洒落在路上。
运输至现场时必须按照现场指挥将土倒在指定地点,不得随意乱倒影响施工。
运输车辆必须遵守交通规则。
④检验瓜子片、碎石质量对瓜子片、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⑤透水土工布的铺设土工布铺设时,沿着碎石表面进行铺设,铺设方向与滞留带推进方向一致。
相邻土工布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m。
铺设过程中如出现破损或孔洞时及时进行修补,修补采用与土工布相同的材料,用工业缝纫机和强度≥150N的尼龙线缝合,且缝接宽度不小于设计搭接宽度。
土工布铺设完后,尽快进行上部铺填施工。
⑥分层铺筑碎石铺筑碎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本工程为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必须按预先设计好的标高由人工用铁锹整理。
海绵城市生物滞留带盲管接入雨水系统方案生物滞留带盲管接入雨水系统方案一.编制说明西侧原人行道上设计的生物滞留带内透水盲管接入现状雨水井,经现场实地勘察,部分现状雨水检查井并不完全在图纸标明的位置。
设计盲管接入井的井位均在人行道以西,部分井在学校等建筑围墙内或离人行道道边较远。
如盲管过人行道接入现状雨水井,则需开挖一条较深管沟,且要穿过现状电缆沟、消防管、污水管、给水管、燃气管等多种管道。
鉴于挖放量大、管网复杂的情况,经设计答疑中设计允许,现采用找出这些检查井过街管道,在这些过街管道经过生物滞留带的部位直接开挖下去,做雨水跌落暗井,将生物滞留带盲管中的雨水接入现状雨水系统。
生物滞留带紧靠路缘石及人行道下各类管网,即受宽度限制横向无法放坡,仅纵向可放坡开挖,开挖至管底无法砌筑跌落井至生物滞留带顶部。
现采用HDPE波纹管接入原雨水管道处作完全包封处理,在生物滞留带底部做跌落暗井,将生物滞留带盲管中雨水接入雨水系统。
二.施工方案1.结合图纸找出生物滞留带应接入的雨水井井位,通过此井位与东侧人行道上雨水井井位,确定雨水管准确走向。
2.根据雨水管走向,确定生物滞留带盲管接入的开挖点。
3.测量雨水管管底标高与生物滞留带底面标高,计算高差,确定是否放坡开挖。
高差在1m范围内不考虑放坡,1m~2m范围内按1:0.5放坡开挖。
纵向放坡,横向采用模板加顶撑护壁。
4.开挖尺寸根据现状雨水管管径确定,开挖至管底,管两侧各留400宽工作面。
浇筑100厚C15混凝土垫层,分别宽出管侧壁200。
5.使用手持切割机在现状雨水管管顶切割出300见方孔洞。
6.将不开孔HDPE双壁波纹管伸入开孔孔洞两齿深,波纹管根部绑扎塑料膜,将开孔部位完全覆盖。
取略四边宽于切割孔洞的模板,按波纹管凹槽圆弧尺寸加工成两块半圆开口模板,卡入原雨水管管顶附近波纹管凹槽内,置于雨水管管顶,钉牢。
7.原雨水管开孔四边支设模板,各边宽出雨水管侧边至少125mm。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及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调,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环保而有能效的建设模式层出不穷,成为现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趋势。
海绵城市可以通过人为设计的道路系统来实现绿色水务管理和有效收集雨水,缓解城市的洪涝灾害。
首先,普通道路上建设的雨水污水系统可以有效地将大面积的雨水汇总到集中汇水系统,从而减少城市街道上的洪水斑驳。
其次,运用集水管来实现雨水分流和分区管理,由大型雨水管将雨水汇集到小型雨水管并进行分流,从而减少雨水斑驳和伤害。
此外,现有的蓄水棚及涵洞也可以有效地缓解洪水的伤害,从而保护社会免受洪泛灾害的损害。
而绿廊是一类特殊的道路,可以通过改变道路的尺度来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势,利用植被和温室效应来有效地收集雨水并进行回收,以达到节约用水及绿化环境的效果。
此外,植物覆盖率较高的地面面积能够起到降雨和弱酸雨洗涤等作用,同时也是自然补给水的重要保证,减少水土流失的损失。
由此可见,海绵城市的道路系统的建设,具有实现防洪治理,收集多余的雨水并回收利用的作用。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雨水污染及表面径流,实现绿色水务管理。
只有大力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综合运用普通道路系统,集水系统,蓄水棚及涵洞,以及绿廊等绿色建筑技术,才能够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繁荣发展。
海绵城市雨水监控系统建设方案一、建设必要性随着海绵城市的试点建设的开展,由于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的地方针对性较强,布局分散;不同的地方,绿色屋顶、湿塘、雨水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具体内容(植被、土壤构成、设施规模)也会不一样;带来了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应用效率无法检验、控制,设施对雨水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工作的处理量无法统计等问题。
因此,需要建设一套合理的监控设施,对整个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监控,实现准确复核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应用效率、调节设施布局以及优化设施管理等功能。
二、建设目标通过建设监测设备,结合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低影响开发的实际处理能力数据模型。
为优化排水体系,检验、调节低影响开发设施应用效率、设施日常管理维护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保障和技术辅助。
三、建设方案本方案主要为监测硬件的建设方案;数据应用、统计等功能集成到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不在本次方案内。
监控内容分为流量监控和水质监控;其中流量监控有:管道汇流排放监控、设施溢流监控等,水质监控有:水质浊色度、悬浮物和污泥界面监测等。
采用的设备有浊度、悬浮物综合监测器、液位传感器、流速监测器、巴氏计量槽等设备。
1、建筑与小区小区低影响开发设施有:绿色屋顶、室外地面透水铺装、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等设施,由于设施的组织形式比较灵活,本方案采用对小区排水的终端进行监测。
(1)、流量监控在小区内的生物滞留设施、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排水设施的溢流终端上,排入排水沟渠时,安装巴氏计量槽或类似监测设备;排入市政雨水管道时安装液位传感器、流速监测器等设备;对小区雨水的溢流排放、管道排放进行监控。
在初期雨水弃流设施排水终端上安装液位传感器、流速监测器等设备,对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的弃流雨水进行流量监测。
(2)、水质监控在小区内的生物滞留设施、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等接入市政排水管网的终端上安装浊度、悬浮物综合监测器;对小区低影响开发设施处理过后的雨水的浊色度、悬浮物等指标进行监测。
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一、背景技术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通过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的核心,这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绿化灌溉系统。
目前,城市进行绿化灌溉时,经过海绵城市过滤净化的雨水囤积于集水池中,然后通过灌溉管路由灌溉喷头喷淋在地面的植株上。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现灌溉喷头进行喷淋喷灌时,灌溉喷头的喷淋区域之间可能存在重叠,造成部分水资源的浪费,部分区域可能无法被喷淋区域覆盖,造成植株的死亡,有的部分无植株却被喷淋区域覆盖,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二、附图说明图1是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集水池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分压调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分压调蓄池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1、集水池;11、集水通气管;12、集水进水管;2、主动管路;21、主动泵;22、保护阀;3、灌溉管路;31、被动压力阀;32、灌溉分路;4、分压调蓄机构;41、分压调蓄池;42、调蓄池进水管;421、调蓄池进水压力阀;43、调蓄池出水管;431、调蓄池出水压力阀;44、层灌溉支路;5、通气机构;51、通气主管;52、通气分管。
三、实施方案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参照图1,一种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包括用于囤积过滤完毕的雨水的集水池1、连通于集水池1用于输送雨水的主动管路2、连通于主动管路2的灌溉管路3、连通于灌溉管路3用于浇灌的分压调蓄机构4以及连通于分压调蓄机构4的通气机构5,分压调蓄机构4位于地面以下,通气机构5连通于外界,使得分压调蓄机构4的内部压强保持稳定,提高本申请的安全性能。
集水池1为雨水储存的机构,雨水通过主动管路2和灌溉管路3进入分压调蓄机构4对植株进行灌溉,使用分压调蓄机构4后,对植株的灌溉方式从地面之上的喷灌变为由地下水源进行渗透灌溉,减少了水资源在地表肆意径流的可能性,在改善了地面环境的同时,增加了水资源到达指定区域的可能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果;并且当水资源变为地底渗透后,水更容易到达植物的根系部分,减少了水的蒸发量,降低了水资源的无端流失,增加了水资源的利用效果。
一种新型雨水地下断接系统的制作方法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排放及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雨水地下断接系统。
背景技术:城市化过程中,我国以往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多沿用传统方法,以雨水的快速排放为根本出发点,排水系统大多采用灰色基础设施组成的连续排水模式,大量的雨水直接进入排水管网。
这种“以排为主”的设计思路存在诸多弊端:一方面给城市排水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增大了城市内涝发生的风险,另一方面,还造成大量雨水资源的白白流失。
地表径流产生来源于硬质地面或者屋面,雨水断接是指以模拟自然水循环的方式来控制地表径流,地表径流进入地面设置的渗透或滞蓄设施如高位花坛、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时,通过入渗和滞蓄等方式被截留,破坏径流的连续性,从而达到削减径流量和雨水集蓄利用的效果,避免直接进入管网而未进行有效控制,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内涝,又能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然而,在新建或改建项目中,雨水断接面临较多的限制条件,如建筑外立面受影响,公共绿地有限,硬质路面面积较大,地下室顶板覆土不够,亦或大部分埋地出户的雨水管处理起来相当困难,其次,大雨时期,地面lid设施调蓄容积较小,更多的雨水通过溢流管网直接排走,依然达不到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雨水地下断接系统,雨水通过地面雨水入口到达初期雨水承接单元初步沉砂,再流至沉砂雨水井截断雨水连续性,改变雨水流向,一般降雨时,雨水经出水盲管进入海绵单元滞蓄并下渗反哺地下水,特大雨量时,超出海绵单元滞蓄容积的雨水从原有雨水管网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地下断接系统原理简单,结构简易,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能够有效实现场地的海绵效应,适合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雨水地下断接系统,包括地面雨水入口、初期雨水承接单元、进水管、沉砂雨水井、出水管、出水盲管、海绵单元,且均位于项目公共绿地之下;所述地面雨水入口连接初期雨水承接单元,初期雨水承接单元连接进水管、进水管连接沉砂雨水井、沉砂雨水井连接出水管,经出水管接出到一般雨水井或者市政雨水井;沉砂雨水井还连接出水盲管,出水盲管连接海绵单元;所述出水盲管高于沉砂雨水井的井底位置;所述地面雨水入口,用于引导雨水进入初期雨水承接单元的接口;所述初期雨水承接单元,用于连接沉砂雨水井之前的初期承接单元;所述进水管,设于初期雨水承接单元与沉砂雨水井之间,用于雨水流经通道;所述沉砂雨水井起断接作用,调控雨水流经途径;所述海绵单元起滞蓄作用,用于滞蓄经由出水盲管导入的所需调控的雨水,并下渗反哺地下水;雨水通过地面雨水入口到达初期雨水承接单元初步沉砂,再流至沉砂雨水井,沉砂雨水井截断雨水连续性,改变雨水流向;进而通过海绵单元滞蓄一定容积的雨水。
生物滞留带盲管接入
雨水系统方案
一.编制说明
西侧原人行道上设计的生物滞留带内透水盲管接入现状雨水井,经现场实地勘察,部分现状雨水检查井并不完全在图纸标明的位置。
设计盲管接入井的井位均在人行道以西,部分井在学校等建筑围墙内或离人行道道边较远。
如盲管过人行道接入现状雨水井,则需开挖一条较深管沟,且要穿过现状电缆沟、消防管、污水管、给水管、燃气管等多种管道。
鉴于挖放量大、
管网复杂的情况,经设计答疑中设计允许,现采用找出这些检查井过街管道,在这些过街管道经过生物滞留带的部位直接开挖下去,做雨水跌落暗井,将生物滞留带盲管中的雨水接入现状雨水系统。
生物滞留带紧靠路缘石及人行道下各类管网,即受宽度限制横向无法放坡,仅纵向可放坡开挖,开挖至管底无法砌筑跌落井至生物滞留带顶部。
现采用HDPE波纹管接入原雨水管道处作完全包封处理,在生物滞留带底部做跌落暗井,将生物滞留带盲管中雨水接入雨水系统。
二.施工方案
1.结合图纸找出生物滞留带应接入的雨水井井位,通过此井位与东侧人行道上雨水井井位,确定雨水管准确走向。
2.根据雨水管走向,确定生物滞留带盲管接入的开挖点。
3.测量雨水管管底标高与生物滞留带底面标高,计算高差,确定是否放坡开挖。
高差在1m范围内不考虑放坡,1m~2m范围内按1:0.5放坡开挖。
纵向放坡,横向采用模板加顶撑护壁。
4.开挖尺寸根据现状雨水管管径确定,开挖至管底,管两侧各留400宽工作面。
浇筑100厚C15混凝土垫层,分别宽出管侧壁200。
5.使用手持切割机在现状雨水管管顶切割出300见方孔洞。
6.将不开孔HDPE双壁波纹管伸入开孔孔洞两齿深,波纹管根部绑扎塑料膜,将开孔部位完全覆盖。
取略四边宽于切割孔洞的模板,按波纹管凹槽圆弧尺寸加工成两块半圆开口模板,卡入原雨水管管顶附近波纹管凹槽内,置于雨水管管顶,钉牢。
7.原雨水管开孔四边支设模板,各边宽出雨水管侧边至少125mm。
用C20混凝土浇筑至雨水管管顶以上200,振捣密实。
8.混凝土养护,终凝后原土分层(每层松铺厚度0.2m)回填压实至生物滞留带底面以下100处。
9.按图示尺寸及要求做跌落暗井。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