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形成性作业:江苏地域文化总论(参考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32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地域文化△> 单元一:江苏地域文化总论

第一次形考作业(占课程总成绩20 %)

1.江苏历史悠久,得名于清康熙六年,即公元__B____年。

A368B1667 C 1949 D 1912

2.纵贯江苏八个省辖设区市的京杭___B___,把苏北、苏中、苏南文化紧紧地连为一体。

A黄河 B 大运河 C 淮河 D长江

3.流经江苏的长江与黄海交汇,给___C___、苏北文化注入了开放、包容的元素。

A苏北 B 苏南 C 苏中淮河两岸

4.得利于水的滋润,江苏农业大部分地区以种植__B____为主,副业以淡水养殖为胜。

A棉花 B 水稻 C 小麦D五谷杂粮

5.全国五大淡水湖,江苏得其二,其中___B___居第三位和第四位。

A 太湖、骆马湖

B 太湖、洪泽湖

C 太湖、高邮湖

D 洪泽湖、太湖

6.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 ___C___的丝织业全国首屈一指,被称为“云锦之乡”。

A 苏州B杭州 C南京 D 扬州

7.____B__是东汉五斗米道创始人,他是沛国丰(今徐州丰县)人。

A刘邦 B 张道陵C张果老 D 泰伯

8.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_B_____成为全国的水运和造船中心。

A淮安B扬州C镇江D无锡

9.苏南地区利用江南的气候条件,在____A__时就开始试种双季稻,一年三熟。

A清朝 B明朝 C宋朝 D 元朝

10.江苏跨江滨海,海岸线长__C____公里,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 3.75 万平方公里。

A780 B 1235 C 954 D 1529

吴文化

11.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区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区,属于

类型。

龚贤

12.明末清初南京地区以、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谢荪、胡慥为代表的八位画家合称为金

陵八大家。

维扬文化

13.以扬州、泰州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区,属于类型。其得名于南北朝诗人庾信《哀江南赋》中名句“淮海维扬,三千余里”。

14.以今徐州、宿迁、淮安等地区为中心的文化圈,以项羽西楚王国和西汉王朝的巍巍雄风为文化的标志,属于楚汉文化,

徐淮文化

也称作。

江苏

15.银杏树坚韧不拔的品格,刚毅顽强的精神,象征着人坚毅、智慧、包容的优秀品格。

茉莉花

16.旋律优美的民歌《茉莉花》诞生于江苏,传唱世界,影响广泛,已成为江苏乃至中国魅力的一个

符号。

奇思

17.江苏的水文化具有勤思、善思、三个特征。

文化

18.老字号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现象。

苏州

19.在宋代,人们已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形容江苏的繁荣程度。

云台山

20.连云港市主峰高624.4米,为苏北第一高峰;宜兴市黄塔顶高611.5 米,为苏南第一高峰。

试述明清时期江苏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

正确答案:

(1)明代长篇小说成就巨大,史上著名的四部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都是江苏人。

(2)清代寓居南京的吴敬梓著的《儒林外史》,江苏人李宝嘉、刘鹗、曾朴的《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

海花》(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并称为中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

(3)白话短篇小说成就突出。明代苏州人冯梦龙纂辑的《喻世明言》 (即《古今小说》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成为我国白话短篇小说的重要代表作。

(4)“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家群,大多数作家为江苏人。吴趼人的言情小说《恨海》和哀情小说《禽海石》;张恨水

的《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将言情、社会、武侠熔于一炉。

简述江苏南北文化的包容特征。

正确答案:

(1)价值多元化。江苏人在价值取向上不偏执,最突出表现是历史上江苏虽重儒学但并不轻商,工商同道,在儒学之

外的商业等领域里获得成就的人同样可以获得社会的尊重。

(2)富于交融性。历史上,西晋之末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和两宋之交靖康之变等社会动荡使北方文化大规模进入

江苏,但江苏文化并没有受到冲击,相反是迅速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在文化大交流中形成新的文化中心,文化交融使江

苏文化充满了活力。

(3)社会和谐性。江苏的地理位置使江苏文化有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条件,使江苏文化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的发展形态,

不封闭,不排外。对待矛盾少有激烈的行为,而是柔性化解,求同存异。和睦相处成为江苏居民的自觉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