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治安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6
新形势下治安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思考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城乡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大大增强,人流、物流快速流动,人、地、物、事等社会治安基本要素相互交织,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给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安机关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应对所面临的复杂问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勇于实践,开拓创新,不断破解制约治安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问题
当前,与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相比,治安管理工作在体制、运行机制、队伍素质等方面还存在着不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有差距。一是要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我们的许多思想观念、习惯做法和体制机制形成于计划经济年代、看起来习以为常、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但已明显不合时宜。所以要努力从各种不符合现实需要的思想观念、习惯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用科学的理念、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着力研究解决那些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的思维、发展的办法、创新的思想,着力研究破解那些制约治安管理工作的体制性机制性难题。二是要不断地创新体制机制创。要围绕影响公安
工作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推进治安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以更好地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要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积极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向科技要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把公安工作信息化打造成提升治安管理的核心战斗力的重要支柱,以信息化带动基层基础工作,推动治安管理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的整体效能。要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执法制度,细化各类执法标准,加强执法监督。坚持以公开促公正,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工作透明度,努力使公平正义以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得以实现。要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适应党的根本宗旨对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确保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稳定工作。建立业务工作、勤务行为和装备保障等方面的规范,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三是切实提高治安民警队伍的整体素质。人员素质决定着治安管理荼的整体水平和能力,要以贯彻执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为契机,从实战出发,突出警务技能和实战训练,从难、从严要求,通过开展全员培训,不断提高治安民警要分析复杂形势、准确把握情报信息、合理运用法律法规、善于预见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及时处置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实际工作水平和能力,随时注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二、大胆探索,主动作为,不断破解困扰治安管理的
热点、难点问题
要切实推进重点领域管理创新,努力提高治安管理科学化水平。一是要创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水平。人口大流动是新时期的一个显著特征,大量事实证明,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已成为影响城社会治安最突出的问题,能否提高流动人口轨迹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是对治安管理工作的一个检验和考验。所以要创新流动人口管理作为基层基础工作的主线来抓,紧紧围绕与流动人口有关的各个环节,提高发现、控制、预防、打击现行犯罪的能力。同时,不断探索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努力实现以治安为主的防范式管理向以政府为主导的服务型管理的转变,推行流动人口社会化、市场管理模式化,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不稳定、不和谐的问题。二是要创新行业场所的管理机制。随着行政审批制度的取消,公安机关对大多数行业场所由事前审批验收控制变为事后监控管理,许多洗浴业、足疗、茶社等场所存在藏污纳垢问题,成为违法犯罪人员落脚藏身、逃避公安机关打击的“避难所”,所以要不断创新管理水平,切实处理好整治、服务、管理和发展的相互关系,加强日常监管检查,健全基层组织、延伸公共服务,避免管理的“真空”和“盲点”。三是创新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目前,我国网民已经达到4亿多人,其中通过手机上网人数2.3亿人,居全球第一。网络普及率为28.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互联网不仅是新技术、
新媒体,也是新的意识形态阵地,更是治安管理工作的对象。要提高对互联网的认识,深入开展网络环境综合整治,提高网络舆情的攻防技术能力,对涉嫌违法、煽动网民实施群体性过激行为的,要及时制止、依法严肃查处,依法保证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网络舆论环境。四是要大力开展平安建设。要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着眼点,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加快完善从城市延伸到社区(村)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特别要紧紧抓住容易发生治安问题的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重点地区,容易成为犯罪分子藏身落脚的中小旅馆、出租屋等重点部位,着力健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长效机制,做到管理无“盲区”,防控无“死角”,治安无“乱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筑牢基石,提高人防能力,不断构建新的社会防控体系
治安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社区治安的好转不能依靠其一职能部门的工作来完成,需要社会的参与,公众的参与,只有全社会、全体公众都能够参与到社会治安管理中来,我们的治安防控体系才能够真正建立。一是创新宣传模式。通过媒体、网络等大力宣传治安防范工作,提高群众的防范各类多发性犯罪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能力。同时主动接受群众的咨询、建议意见和举报,主动回应群众关
切,及时解决有关治安问题,以案讲法,主动宣传,积极营造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二是要构建群防群治的大格局。按照“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思路,鼓励人民群众参与维护城市社会治安管理中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着力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大防控”格局。不断增加城镇、乡村有兼职治安联防队员、治安志愿者、治安信息员等人防力量,倡导社会力量志愿参与治安管理,鼓励社会公众自觉地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管理,促进社会治安管理向社会化、群众化发展。
四、突出重点,提高物防、技防能力,不断融入科学元素
一是推进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物防建设。在城区及乡镇主要街道路口设立了个治安巡逻岗亭,在城乡公共复杂场所、集贸市场、居民小区、主要街道路口等部位设立110报警点。在城镇,已建住宅小区和新建住宅小区、单位宿舍内,安装了楼宇对讲电控防盗门;临街店铺及二楼以下居民住宅安装了铁门、铁锁、防盗门窗等防盗设施。在农村,个体户和新建抗震安居房屋全部安装了防盗门窗,鼓励村民养狗养鹅、建防盗围墙、安装铁门等,不断提高物防能力。二是完善以科技手段为重点的技防网络。适应动态化管理需要,加强电子探头适时监控建设。目前分别在城区主街道重要路段、治安复杂地区、机关学校周边等重要部位建立城市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