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265.07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既要改变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对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数学作业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对作业设计内容进行调整,提高学生在完成作业内容时的探究兴趣,并将作业的生活化特征和实践性特点进行突出,这样不仅能够使作业内容设计的更有价值,还能够使作业内容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明确要求相匹配,发挥出数学作业的优化巩固作用,从而让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作业设计;新课改目前,开展课堂活动与布置课后作业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课堂教学活动中教授的知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每个老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来合理地安排作业,这样既能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一、合理分层布置第一,合理设计分层。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期间,学生在知识储备及思考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将导致教师在设计作业期间始终难以满足全部学生的学习需要。
同样的作业,对写题速度相对较快的学生刚刚好,但对写题速度相对较慢的学生而言则会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觉得作业难度刚好,但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则觉得较难完成。
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可采用分层设计作业的方式,使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完成对应的作业。
第一,可从题目种类上进行分层,如可设计必做题及不同难度的选做题。
必做题是需要全体学生都扎实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选做题则要求学生综合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适当选择。
第二,依据题目难度分类,引导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
比如,在学习“追及问题”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设计如下两道题目。
题目一:当时钟的分针及时针均位于11~12点之间时,具体什么时间两针重合?题目二:甲乙两车在同一条路上行驶,甲车在前,车速为60km/h,乙车在后,车速为90km/h,两车相距360m且同向而行,则乙车在多久后可追上甲车?以上两个题目均属于追及问题,但难度明显不同,由此,学生就可以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作业难度。
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教学应更加注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减轻负担,提高综合素养。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而应该致力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实践策略;引言: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都比较差,这就更加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进行指导,寻求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优势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的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行为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既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又要给学生“减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尽可能地使学生能以最少的时间、通过努力,获得最大的收获。
一、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一)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社会生产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也决定了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与此同时,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为社会发展服务。
所以,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将立德树人这一基本任务贯彻到底,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培养出来的是高分数、低能力的学生,这样很难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与此同时,他们也很容易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
所以,要跟上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新时代的新人。
(二)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皮亚杰的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有不可逆的发展特征,不存在守恒的观念。
与此同时,因为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性格也比较活泼,所以在遇到数学抽象性和逻辑性较高的科目时,他们的学习就会变得比较困难。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数学作业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程的要求。
教育部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数学作业不再只是简单的题目练习,而是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对数学作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学校和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设计更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数学作业,如何通过作业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研究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待探讨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设计小学数学作业,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研究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本研究旨在分析小学数学作业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来设计作业,从而更好地发挥作业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和策略,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数学,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作业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设计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设计合理的数学作业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科学合理的数学作业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教育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研究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与策略一、设计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有必要对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进行精心设计和优化。
本方案旨在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二、作业设计原则1. 针对性: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层次性:作业设计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
3. 实践性:作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增加实践性题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4. 创新性:作业设计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勇于探索新方法。
5. 趣味性:作业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三、作业设计内容1. 预习作业: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新课内容,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1)查找与新课相关的资料,了解背景知识;(2)预习教材内容,尝试完成简单练习题;(3)记录预习过程中的疑问,以便新课学习时解决。
2. 课堂作业: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基础题:针对课堂讲解的基本概念、公式、法则等进行巩固;(2)提高题: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和深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拓展题: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后作业: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设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1)复习题:针对新课内容进行巩固,强化记忆;(2)拓展题:设置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3)实践题: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作业实施策略1. 作业布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布置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 作业批改: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反馈。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与策略研究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在小学学习阶段,作业是帮助学生们巩固数学课堂所学知识的最佳办法。
数学是小学课程中的重要学科,也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础,而写作业是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十分的重要部分。
新课程下的数学作业与原来数学作业的设计有所不同。
所以,当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以新课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改变来灵活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中作业设计的原则,并根据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提出了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式,希望能够促进学生们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们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一、引言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都认识到,作业不是课堂教学遗留下来的附属品。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多多关注学生们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巧妙地设计学生们的课后作业不仅仅能提高学生们的基本数学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
二、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第一,作业的设计只注重对于知识点的考察,缺乏趣味。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和做法都会比较幼稚,非常感性化。
如果作业中只注重对于知识点的考察而缺乏趣味,学生们有可能会产生厌烦的情绪。
第二,作业设计的单一、枯燥。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都限定于书面作业,这种模式虽然利于老师的批改,却容易使学生们的思维变得僵硬,不能够灵活思考、解决问题,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综合数学素养。
第三,作业设计缺乏与生活的联系。
知识源于实践,小学数学作业也不例外,应该延伸向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将数学作业设计与生活联系到一起,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们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四,作业设计没有注重学生们的个体差异。
现在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千篇一律,都缺乏层次感。
过于统一化的作业无法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并完成,这样尽管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完成作业,但是对树立学生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并没有帮助。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摘要: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丰富课堂教学实践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设计。
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究与实践中凸显学生个性化的作业形式为主。
同时,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材,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给予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设计的个性化作业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具实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引言2022年4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颁布,指出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作用。
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需要教师引起高度重视。
大部分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只重视对知识的考查,局限在学科内部,类型单一、个性化不足,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匹配。
这与教师作业设计素养较低、学校作业制度不完善以及教研忽视作业设计有很大关系,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作业设计原则是设计作业类型的指导依据,作业类型是落实作业设计原则的重要载体,作业设计实施条件则是作业设计类型实现的重要保障。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目标第一,实现快乐学习。
现阶段,堆积如山且枯燥机械的数学作业,极大削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使其在开展学习活动期间不知不觉产生抵触心理,在学习时大多处于被动地位,缺少自己的思考与理解,与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要求相背离。
数学作业开展减负工作最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使其重新认识到学习的趣味性,给予学生自由、快乐、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提升综合素养。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以往的数学作业的设计环节以“题海战术”为主,将目标放在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上,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大多是纸上谈兵,难以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要为学生减少作业量,更应当做到减量增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主要目的,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以多元化授课方式实现学生理论技能与品格情感的共同成长。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及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率一.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门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的工作精神,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宗旨,为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体现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整体设计课内外的学习活动,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目的。
要使作业真正为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使之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设计原则:1.“依标设计”的原则作业设计要符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的要求。
一要指向数学本质的理解及在具体情境中的合理应用,二要体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十大核心素养,三要设计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作业。
2.原则作业设计要与学习目标匹配,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
把“评价”嵌入作业布置之中,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
3.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控制书面作业的量,要符合各年级书面作业的时间要求。
适当布置实践类作业,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育。
一二年不留书面作业,布置一些小制作、小调查、小阅读等实践类的作业,其他年级在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可适当布置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实践性作业。
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层次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作业的内容,要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需求。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避免“吃不饱”和“吃不了”的情况。
注重趣味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使学生愿做作业、乐做作业。
三、设计策略:基于当下课外作业存在作业量大、形式简单、内容重复、目标单一等的问题,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体现“作业育人”功能的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的策略。
1.前置性作业为了了解学情和初步感知新知,设计前置性作业。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课改是指根据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对传统教育方式进行调整和改革的过程。
在这个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纷纷探讨如何更好地布置数学作业,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数学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1.2 目的和意义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在新课改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合理设置数学作业,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有效的数学作业布置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让他们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而个性化作业布置更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他们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实现个性化发展。
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是数学作业布置的重要目的,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制定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对于实现新课改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以完成任务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差异,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和学习动力不足。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灵活调整作业的布置方式,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改还要求教师在作业布置中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数学作业不应只是简单的题目练习,还应包含一定的启发性任务和拓展性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新课程改革还强调教师在作业布置时要注重与课堂教学的衔接,作业应该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巩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因为作业的质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深远影响。
小学数学作业内容、形式、批改方式将直接决定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质量的同时,采取有效手段来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作业;作业设计引言家庭作业是连接小学数学课外和课堂教学的桥梁,精心的作业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和知识的掌握。
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着设计固化、缺乏创意等诸多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作业的作用,重视作业的设计,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意义(一)夯实数学学习基础按照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要求设计数学作业,可以夯实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具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特点,学生能通过完成作业加深基础知识学习印象,在夯实学习基础的同时,为后续的学习做足准备。
(二)提升数学思维品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设计不同形式的数学作业,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能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不断提升自我数学思维品质。
(三)增强数学实践能力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学工作不能脱离生活。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可以增强其数学实践能力。
数学实践类作业能满足学生的探究和实践操作欲望,学生能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本质,由此形成良好的实践素养,不断增强数学实践能力。
(四)缓解数学学习压力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作业设计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实践能力。
通过优化数学作业,减少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内容,能有效缓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使其集中精力解决具有趣味性的实践类作业,由此促进自我创新思维发展。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精准设计策略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展现了良好的育人价值,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构建完整的思维体系,为后续深入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多种形式的作业内容能够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意识,强化其知识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促进自身数学素养的综合化发展。
目前来看,当下小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现阶段的他们能力认知特点表现为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想象力丰富,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尚未形成等问题。
因此,如何提高作业的精准性,使其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能力发展需求则成为广大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课题。
基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作业精准设计策略展开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弥补传统作业形式单一、内容局限的短板,提升作业趣味性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思维的协同发展。
一、变繁多为精准,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做好作业减负是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受教育资源、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能力、认知有差异,对此,教师要深入解读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变繁多为精准,减少冗余的作业内容,以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培养其乐于学习的行为习惯。
以“圆的面积”一课为例,在设计作业内容时,教师应提炼本课重点知识,既要涵盖不同难度层次,让学生有机会从多个角度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又要确保作业的总量适中,不至于让学生感到压力过重,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对此,针对基础知识内容,教师可设计如下作业。
【问题一】计算半径为5 cm的圆的面积。
【问题二】若一个圆的周长是12.56 cm,求其面积。
【问题三】一个圆环形跑道,内圆半径为20 m,外圆半径为40 m,求环形跑道的面积。
【问题四】一个圆形的花坛直径为10 m,求其面积。
【问题五】已知一个圆的面积是78.5 cm2,求其半径。
教师要做好启发性作业设计,既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要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实现自我突破,从而理解并掌握知识的具体应用方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六年数学作业有效设计与实践》小课题研究方案安溪县第八小学林彩云一、小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作业:作业是“学生为完成学习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
分为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种。
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继续,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2.“作业有效设计”: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作为一种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的有效性”强调能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作业有效设计”,旨在提高作业训练的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小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研究背景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
学生探索与实践活动的主要载体是形式多样的作业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该从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作业训练中去实施,新课程改革强烈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快乐、幸福地学习成长。
“作业”是培养和检验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和途径。
研究的意义:作业的设计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用来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转化为技能。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现状却并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作业设计中训练目标单一,缺乏系统、多学科的整合;题型单调,在作业训练中,教师出示给学生的数学作业题型单调,缺乏多样化的习题;题意狭窄,数学作业的题目不够开放,只停留在层面上的练习;习题量把握不到位,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分层布置。
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考虑作业的层次性,以适应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教育 上旬刊3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课程内容结构、课程实施、学业质量标准、考试评价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业设计当然也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定位,且“双减”政策有效实施也需要高质量的作业,由此可见优化作业设计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重中之重的工作。
本文围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路径与策略”两个维度介绍作业设计中一些可借鉴、可参考的具体做法,以期达到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学生作业质量,提升作业设计水平的目的。
一、优化作业设计“四路径”作业管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检验教学任务是否落实、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环节,其作用不仅是巩固提升所学知识形成能力,更重要的是诊断课堂、评价反馈和分析学情的重要依据。
而“教材研读、学情分析、目标制定、素材积累”是优化作业设计的基本路径。
1.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是优化作业设计的前提和基础课标是教学的方向盘、指南针、导航仪。
特别是新课标,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为教师指明了方向。
因此作业设计时,研读课标是非常重要且首要完成的一环,只有清楚了课标要求,作业设计才不会偏离方向;其次要细读教材,教材中几行文字、几幅插图看似简单,却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每个知识点是如何安排的,教材的编排意图是什么,不同版本教材对同一知识点编排方式有何异同,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分析教材时,要站在单元整体的角度思考,作业设计要体现结构化和系统化。
本单元编排了哪些内容,前后内容之间有何逻辑联系,其核心问题是什么,要落实哪些核心素养,教学中如何整体把握做好课时安排和作业设计安排等。
2.精准的学情分析是优化作业设计的重要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的情况分析越具体,了解越清楚,设计的作业针对性就越强。
学情分析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课前要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有哪些能力,对新课学习可能会存在哪些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情感等要有一定的了解;课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重点、难点的知识学生是如何理解的,对易错的地方是否引起了重视,课堂上的学习专注力、学习方法、思考方式等。
教学篇•学业评价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策略探析雷浩军(乌审旗无定河镇无定河小学,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增强数学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本身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爱玩,而若是小学教师利用传统的方式设计数学作业,则会压抑学生的天性,而且传统的数学作业形式大多都是让学生抄写相关数学公式或者概念,这样的作业会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降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小学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将游戏融入其中,让数学作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就能够完成数学作业,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这样既能够降低小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排斥感,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做作业的效率,同时,还能够让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巩固,进而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1]。
比如,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讲完乘法口诀表之后,就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作业,让小学生回家之后和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进行“数鸭子”的游戏,具体游戏就是“一只鸭子一张嘴,两只眼睛两条腿”,然后依次往下数,最后看谁数数最多,小学生在面对这种形式的数学作业时,都会有一定的新奇性,并且也会积极完成这项游戏作业,而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复习了自己所学的乘法口诀知识,还能够有效完成数学家庭作业,巩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了小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水平。
二、结合实际生活设计数学作业,提高小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
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比较大,教师过于重视教授小学生数学理论知识,而严重忽视了培养小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导致多数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不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就要注重锻炼学生自身的应用能力。
基于此,教师可以将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根据课堂教学中所讲授的知识点,进行生活化数学作业的设计,这样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激发,并且还能够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灵活应用到生活实践中[2]。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注重落实教—学—评的一致性,教师可以应用多元策略、可视化策略、迁移策略、变式策略、开放策略、整合策略设计作业,优化评价方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评一致性;探究性设计策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提出“学业要求”“教學提示”,细化评价和考试命题建议,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与评价的有机衔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教—学—评的一致性。
在“双减”背景下,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作业设计,需要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以结构化数学知识为载体,应用多种策略,基于多层次、大空间的设计思路,精心选择素材,给予学生高质量的作业挑战任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多元策略丰富数学认知多元表征就是让不同的学生采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促进学生内化吸收,构建数学模型。
作业设计时,创设情境,通过操作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等多元表征方式,让学生多种角度来呈现数学思维,丰富认知,关注个性化思维表达,突破数学知识建构中的理解瓶颈。
例如学习米、厘米后,结合教材习题设计认识尺和寸的拓展作业。
1.请你画一画,表示出1米、1尺和1寸之间的关系。
2.估一估1尺大约相当于几支铅笔长?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尺、1寸。
4.制作一把以尺为单位的尺子,用它来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我国传统长度单位,了解米、尺、寸之间的关系,通过画图、操作,估算、寻找生活中1尺、1寸长的物体,制作尺子,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多元表征,数形结合,建立尺和寸的概念,丰富并发展量感。
二、可视化策略搭建思维平台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有效地运用视觉,以视觉冲击引发思考,建模。
课程标准将几何直观作为核心词之一,鼓励利用图形描述,整理、表达信息,将抽象问题形象化。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
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计算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及时、认真、按时完成数学作业,对于提高学生的教学成绩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什么样的作业才能对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呢?本文就有关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展开论述。
一、当前小学数学作业现状通过对小学数学作业现在的长期观察和资料收集,发现现在的作业中存在一些问题:作业形式单调单一,份量不均,随意性较大。
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少,课后完成多。
作业相对封闭,各学科之间缺少沟通,不能合理的统筹安排学生的作业量。
作业格式随意,书写潦草。
注重新授作业,忽视复习巩固作业。
教师对作业难易程度不太了解。
不注重练习设计,反复训练多,举一反三少。
在课堂检查与批改方面,重视批改,忽视学生是怎样做的和怎样订正的等等。
作业内容机械重复,缺少科学性。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方向知识的学习在于吸引,而不是压制和灌输,在作业中更应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
因此,作为老师应关注学生在做作业时的习惯行为和对待作业的态度,是否专注、是否认真、能否保持好奇心,是否快乐地做作业。
千万不能将作业作为一种限制学生玩的惩罚性砝码。
要吸引学生在作业中主动去探索学习,把做作业当成一件有兴趣的事去做,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认为作业设计可采用以下几种类型。
(一)趣味型作业,让学习不再枯燥设计作业时,如果用老方法在黑板上出几道习题,让学生一味地读、写,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没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所以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穿插在数学作业之中,设计具有童趣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从而寓教于乐,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与作业,成为一个学习的好学者。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作业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设计策略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本文将从新课程的理念、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等方面出发,探讨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以期能够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新课程理念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影响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这就要求小学数学作业不仅仅是简单的练习题,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升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
在作业设计中,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设置一些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数学知识的问题,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小学生处于身体发育和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兴趣广泛、好奇心旺盛,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不稳定等特点。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在作业设计中,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强、生动形象的题材,吸引学生的兴趣。
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如游戏化设计、互动式设计等,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适当的难度,既要保证学生能够完成,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特点要求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需要更注重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需要侧重于实现这些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8-08-02T14:07:32.793Z 来源:《成长读本》2018年7月总第32期作者:梁春桃[导读] 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更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增江第一小学沉重的书包,繁重的作业,已成了现代小学生们形影不离的“朋友”。
而当今竞争的社会,又在渴望着新一代的接班人。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课外作业的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更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
容。
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
学生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这样的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人生需要。
下面结合笔者在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的教学,谈一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 一、变“乏味”为“趣味”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一个最活跃的因素,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消磨智慧的“苦役”。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布置的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与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开发活动巧妙联系,使之符合小学生好动和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
1、在游戏中做作业
小学生天真活泼特别爱做游戏。
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学中有玩,玩中有学。
游戏式作业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
如教学“分一分”后,让学生回家以后,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用课上学到的方法,给它们分一分类,看一看有几种分法,并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这种作业方式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最开心的作业。
如教学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玩,学生与家长玩。
“认识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桌上的东西,说出是什么东西,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
又如教学“生活中的大数”后,可以设计“猜数”、“组数”等游戏作业。
学了四则混合运算后,可以设计了这样的游戏作业,用扑克牌与父母比赛算“二十四”,把碰到的巧算题、难解题带到学校,与同学一起讨论。
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而且培养了他们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作业是一个游戏天地、学习的乐园。
二、变“被动”为“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作业设计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
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从而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设计好习题让学生完成,学生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
实践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当一回作业的“编导”,自己设计,自己控制,自己安排,自己参与评价。
学生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各尽所能,各展所思,兴趣浓厚。
形式多样,充满个性的的数学作业,给学生带来的不再是“题海”大战后的疲倦、厌烦,而是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创造发现之余的成功喜悦。
学生在设计作业过程中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其个性在享受作业带来的快乐中得到发展。
三、变“独立”为“合作”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能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
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
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
打破传统作业“独立作战”的形式,变个体型为合作型,采用互动协作原则,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业。
一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有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作业具有浓浓的“亲情感”。
如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后,教师让学生在家里与家长玩扑克牌游戏,边玩边计算两人手中扑克牌包含的数字的和与差。
学了“高矮”后,让学生与爸爸妈妈比高矮,并用“谁比谁……”说一句话。
学了“测量”后,比较爸爸和妈妈,谁的胸围大?自己的头围和妈妈的头围相差多少?
在这种具有亲情的环境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
当然,数学作业的设计除以上形式外,还有很多的类型,如准备性作业、资料搜集、延伸阅读、现场考察、参观访问、社区数学活动等等。
同时,这些类型的作业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包蕴着的。
只有善于布置课外作业,才能使课内、课外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为让精心设计的数学课作业起到应有的作用,除了形式要多样外,教师在设计时,还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作业设计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能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让他们通过探究、操作、交流、分析,获得成功的喜悦。
(2)数学课作业要能促进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设计要难易合理,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作业的时间要短期与长期相结合,每学期可考虑一、两个需要花一番艰苦努力的、时间跨度相对较长的作业。
总之,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作业的改革上,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设计与实施适合孩子天性的作业,将使作业变得更生活、更有应用性。
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
面对这样“多彩的”作业,他们会乐意设计出一张张生动有趣的数学图画、一份份充满童趣和个性的数学作业,数学学习也就会洋溢生命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