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语文课堂充满灵动等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让初中语文课堂充满灵动等
让初中语文课堂充满灵动
张英端
语文教学不应该是程式化的生搬硬套,因为那样会大大冲淡课堂教学的语文味。初中语文的教学应该充满智慧的光芒,充满灵魂的碰撞,充满人文的关怀,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美丽的、灵动的。我认为一个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做,使课堂灵动起来。
一、巧妙“预设”。焕发“生成”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质疑氛围,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修养。如果把课堂比作一部电影,那么教师就是一名导演。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巧妙预设来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当学生朗读课文时,我们应该把握他们应该有哪些字音还读不准,适时给他们做一些补充。当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时,我们应该把握他们思维的宽度与深度,从而设计更适合他们的问题来解读文本。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甜甜的泥土》这篇课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围绕文章的标题去质疑,于是学生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这是什么样的泥土,为什么泥土也是甜的,还有什么也是甜的?等等。其实只要学生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就已经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主旨,这样的“预设”不仅使整个课堂形成一个大板块,又充满自主性。
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教师可以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闪现灵性的教学机智,促使学生与文本很好的对话,让学生在悄无声息中已有了收获。例如我在教学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这篇课文时,先播放《阿里山的姑娘》的音像资料,营造气氛,引入美如画的阿里山,同时展示有关阿里山的图片,包括阿里山全貌、阿里山树林和阿里山的神木,让学生饱览阿里山的风光,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由衷地发出美的感叹。再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不仅理清了思路,还品味了优美的语言,让他们被美景所陶醉,得到情感上的熏陶。接着又让学生试着当一当阿里山景区的导游,说一说阿里山的美景,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同时,感受文本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丝丝相扣。深入文本
我觉得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堂效率。我们不能只对文本浅尝辄止,而要做一个智者,去深入挖掘,钻到文本的毛孔中去。比如在教学《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我们更应探讨范进发疯的社会因素,于是我就让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假如范进一下子就中了举人他会疯吗?目的是让学生作深入地思考,得出结论:知识分子在这样一个社会中不得不疯。从而深层次地把握了小说的社会意义。
如何去深入文本?当然离不开丝丝相扣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因为教学组织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合理地安排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我认为阅读教学应该分这样三个步骤去进行:初读、精读、品读。初读,即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精读,则是对文本的重要部分进行研读;品读,则是对主旨的探究语言的品味。总之,初中的语文教学应该充满活力、魅力、生命力,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用灵魂去诠释语文,让语文课堂充满灵动。如涓涓细流,滋润学生的心田,如丝丝弦音扣住学生的心灵。
让初中语文课堂充满灵动
张英端
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下,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随着英语教师口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随之出现了几个新的误区:过分强调课堂情景、过分追求课件花哨、过分体现纯英语教学等。如果我们老师不跳出这几个误区,不改变这些过分的做法,我们的英语教学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大部分学生因此会被老师甩得更远,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现在将这几个新误区提出来,愿与同仁切磋共勉。
一、过分强调课堂情景
在新课程理念下,创设情景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闪光点。情景教学能使学生减轻压力,在玩耍中学习,在娱乐中进步。于是,一些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总是绞尽脑汁不断地创设一个又一个新的教学情景,这样由于课堂花架子太多,过分追求课堂形式,从而冲淡了教学的内容和本质,影响了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一味地强调课堂情景,过于讲究课堂形式,学生该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该
培养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一节课结束,认真反思,课堂形式变换了不少,但学生收获欠佳。
如一位高中英语老师在讲授关于火山的一篇阅读理解时,搜集了大量关于火山喷发、地震等方面的材料,创设了很多教学情景,课堂气氛很好,但却偏离了主题,把一节英语课上成了一节影视欣赏课,教学目标根本没有达到。
二、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然而多媒体手段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存在一些不足:电脑代替了教师,鼠标代替了粉笔,讲台移到了电脑桌,教师充当了放映员。特别是一些要让学生动手写、动口说、实际练习的东西,多媒体一点而过,一闪即逝,学生印象不深。而且有些老师对课件进行精心“打扮”,使课件颜色过于鲜艳,画面背景过于复杂,这样一来,花哨的课件就会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关注。
经过几次听课发现,有的老师一堂课自始至终坐在电脑桌前对着话筒自言自语说了一堂。竟从上课“起立”,到下课“老师再见”也没有离开凳子,基本上不管理学生,也不照顾坐在后面的学生。老师下载现成课件,不钻研教材,不研究教法,不结合学生实际,学生跟着看热闹,岂不知好多同学一节课从不动笔记本,从未拿练习册。甚至没有课本。学生的课堂生活到底是如何度过的,老师一
无所知。这样的多媒体教学,老师放映了一节课,老师自娱自乐,学生乱七八糟,教学效果能有多少?
三、过分体现纯英语教学
一些英语老师,过分体现纯英语教学,一节课一句汉语、一个汉字都不说,这未必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存在着汉语使用不当的问题,前多年主要是汉语的过量使用,近几年我看又出现了完全禁止汉语使用的问题。这两种做法都存在弊端,不利于外语教学。汉语的过量使用容易使学生养成在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时必须依靠翻译的不良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交际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翻译占据了课堂大量的时间,会使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练习不够。长此以往,使学生容易在英语词语和汉语词语之间建立机械的、不恰当的对应关系;而完全禁止汉语的使用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不必要的限制和麻烦,特别是针对低年级和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用纯英语教学效果极差。一些老师上英语课一英到底,在讲解一些较复杂的语言点或句子时,老师不能一语道破,学生也会不知所云。为了纠正以上两种弊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英语老师一定要根据实际,在使用汉语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要控制使用母语,也要在适当时候恰当地使用母语。
教师不妨有意识地在音位、语法、语素和文化背景上对汉语和英语进行一些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尤其是相似而又有区别之处,并运用到教学之中去,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英语。例如在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