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河北梆子的传承受到经济的制约
据了解,河北省直戏曲院团每次演出的报酬是5000元,而山西、河南等地的演出报酬却达到1万元到2万不等。针对这样的落差,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副院长王新生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我省的演出市场管理不规范,演出价格无统一规定。”
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刘同章说:“每年的演出场次200多场,其中农村市场占到70%。”谈到剧团的收益情况,她说“还过得去,但是由于面向的主要是农村市场,戏价不能太高,直接导致收入不会太高。”
2、研究背景
如今河北梆子的发展状况不是很乐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困难:
(1)就业面窄,生源少招生困难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在各种现代艺术形式的不断冲击下,河北梆子的生存再度出现危机,演出市场萎缩,人才流失严重,急需加以抢救、保护。
戏曲学校是培养河北梆子人才的主要基地,但河北梆子专业招生难、生源少,已成百度文库急需解决的问题。
像河北梆子等拥有广泛群众基础和影响力的剧种,政府应该制订出相对统一的保护措施。以剧团创作成绩、获奖情况、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等量化指标作为重点扶持的评定条件,给有实力的地方戏曲剧团、剧种以政策上的倾斜。
4、剧团建设不完善
目前,各地方戏曲剧团,基本上是属于文化事业单位中的差额拨款单位,演出、创作经费紧张,在职职工的工资待遇不能得到全额保障,福利待遇和住房、医疗等条件较差,人才资源严重流失,而不适应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又出不去,这样,剧团包袱越来越重。
题目:河北梆子的问题与保护
院系:艺术与体育系__
班级:音乐1201_
学号:12060106_
姓名:张腾飞_
2015年6月
六、参考文献
王心、焦振文的《论河北梆子艺术的燕赵文化内质》
赵惠芬的《论河北梆子的原创精神和文化缺失》
刘娜的《综述河北棒子的发展现状》
赵惠芬在《大舞台》杂志上发表的《河北梆子文化论述》
董青的《浅析河北梆子》
顾曲的《河北梆子在演变》
光明的《河北梆子一路走好》
百度百科
百度文库
湖南文理学院
芙蓉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五、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上面文献说了很多关于河北梆子现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出了哪些问题,以及我们应如何去做一些保护的措施。但是就河北梆子的价值内在东西说的不是很多。我们要想保护好河北梆子这门艺术,使得它不会衰败下去,那么我们就要仔细、深入的了解这门艺术的存在价值,以及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有利的方面。只谈保护不谈价值,我想这不会得到别人的重视。
1、河北梆子的观众和演员趋于老龄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社会节奏的加快,以及影视艺术的冲击,河北梆子的主要活动阵地逐渐缩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审美需求提高,年轻人对河北梆子的兴趣越来月淡漠,河北梆子的观众趋于老龄化。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河北梆子现在正处于一个社会文化边缘的位置,过去遍布城乡的各级梆子剧团,如今能够留下来的在河北省已不足十个。
由于艺术生学费高,培养周期长,孩子要从七八岁、十几岁开始练功,非常艰苦,综合素质要求也高。而且相对京剧来说,河北梆子毕业生就业面窄,所以很多家长不愿让孩子报考。
(2)新人少,剧团人才储备不足
随着一些老一辈艺术家已经退出舞台,河北梆子剧院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演员青黄不接。主要演员已人到中年,而很多青年演员行当不全,演技还不够成熟,人才的匮乏成为事业发展的瓶颈。由于后备人才的不足,从长远看,河北梆子很可能出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
赵惠芬在《论河北梆子的原创精神和文化缺失》中说到了,河北梆子的原创精神主要表现在时装新戏的演出、女伶兴起、首创梆黄合演形式,这使它数度兴盛。但其文化缺失也十分明显,那就是在戏剧文本创作上原创意识的缺乏导致居中文化建设上缺乏自觉性。
刘娜的《综述河北棒子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河北梆子的起源、衰退、复苏、流派以及现状等情况。使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了河北梆子。
(3)艺术形式古老,演出市场萎缩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投入资金不足;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人文教育的途径不再是传统的单一形式——看大戏;河北梆子艺术形式古老,唱腔难度大,不利于普及。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年轻人不了解戏曲,导致戏曲观众年龄老化。演出市场日渐萎缩,专业剧团数量锐减,有些已经名存实亡。
3、研究原因
一、导言
1、概念范畴
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清光绪初年进入兴盛时期。河北梆子在剧种方面不仅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在舞台艺术上,无论是音乐、表演以及舞台美术方面,都有极大的变化和明显的提高,从而使河北梆子增添了明朗、刚劲、华丽、委婉的特点,流行于河北、天津、北京以及山东、河南、山西部分地区,成为中国北方影响较大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河北梆子在其兴盛期,还曾传入中国东北三省、江淮地区以及俄罗斯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另一个现实,随着一批老艺术家的推出舞台,许多绝技濒临失传。而这些老艺人感觉这个行当付出太多,不想让儿女再去受这份罪,因此在河北梆子中几乎找不到像京剧或其他剧种所有的那样的“戏曲世家”。还有一些有成就的演员或转行、或从演出第一线退出、或流失外地。例如裴艳玲转行到了京剧,从好的一方面讲,为年轻演员腾出了位子,为新人提供机会,对个人开拓出更为宽广的艺术道路不无裨益,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她达到的艺术高度目前尚无人企及,她的离去何尝不是河北梆子的损失。
对艺术实力的重点院团,政府应该增加扶持经费,开辟各种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精品剧目的创作和设备的更新;保障艺术人员的合理待遇,实行工作足额发放;同时出台配套的分流政策,合理安排富余人员。搞好剧团改革,增强艺术团体的活力。
四、结语
河北梆子是省剧,是我们的家乡戏。虽然政府早就提出了要“振兴家乡戏”但是是进展的不尽如人意。现在河北梆子已经到了再不扶持就有可能衰败下去的危机时刻。目前河北梆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演出剧目单调,唱腔有待改革,业务经费紧张,演员待遇偏低,人才流失严重,队伍青黄不接,演出市场萎缩,生存举步维艰。这种状况与弘扬民族文化艺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求很不适应。因此,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的好办法。
为了能够使得河北梆子这门重要的艺术,不被人淡忘,而消失在艺术长河里,本人特作此文。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和保护。
最重要的是河北梆子中包含燕赵的文化气质以及对旧的艺术形式进行创新的精神,还有更重要的艺术价值。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保护河北梆子并使它继续发展壮大下去的根本原因。
二、文献综述
王心、焦振文在《论河北梆子艺术的燕赵文化内质》中说了河北梆子中所蕴涵的燕赵文化内质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慷慨悲歌,舍生取义的美学范式;二是保家卫国,抵御外辱的爱国情结;三是追求苦尽甘来的审美享受;四是古朴厚重的民俗民风展现。
赵惠芬在《大舞台》杂志上发表的《河北梆子文化论述》中说到了,河北梆子是一个开方的文化系统、是农民艺术之花。河北梆子是“慷慨悲歌”的燕赵传统文化精神最具神韵的体现者。
董青的《浅析河北梆子》介绍了河北梆子的产生、发展、以及它的演唱特点和它的整体艺术风格。为对河北梆子的挖掘、发展起到益处。
1959年成立了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著名艺术大师荀慧生、李桂春曾任该院第一任正、副院长。现任院长许荷英。
2009年河北电视太农民频道打造了一档大型电视戏曲比赛《绝对有戏》,为振兴河北的地方戏“河北梆子”开拓了一片天空。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使得河北很多几近失传的地方戏曲,也得到了展示与宣扬的计会。
三、问题讨论
虽然河北梆子最近几年有所发展,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够使得河北梆子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我们还需要做很多,至少我们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要维持运转,每年需要经费900万元以上。但是,河北梆子剧院是财政差额补助单位,只负责人员经费,全年各项预算经费缺口444多万元,若减去100万的演出收入,扔缺344万。北京排演一出戏投资170万,河北排演两出戏拨款80万。
3、河北梆子剧目欠缺创新
河北省省委副书记高占祥同志代表省委省政府提出“(1)、河北梆子该剧种的目前发展状况很不乐观,原因自然很复杂。从戏迷角度来看,集合各方面优势力量搞好河北梆子的宣传很有必要;(2)、目前河北梆子的网络资源太贫乏,相关论坛数量与这一剧种发展很不相称,河北梆子剧院论坛算做的很不错了,只是该论坛以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为依托,无法更好地展示北京天津两地的梆子发展;(3)、民间力量对河北梆子宣传工作的重要促进作用,河北梆子以京津冀三地为主,如何发挥民间力量展示河北梆子这一剧种的独特魅力,整合河北梆子的资源和信息等等,明见力量有其自身优势!”
河北梆子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11月29日,首次举办非遗传承人收徒仪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王凤芝和李二娥分别手下国家一级演员杨秀琴和优秀青年演员张华为徒。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每两年举办一次,截止2015年已经举办了27届,河北梆子获得了十三届梅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