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国际化的战略框架及政策建议
- 格式:docx
- 大小:61.70 KB
- 文档页数:8
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课程名称:《证券投资学》学生姓名:班级学号:任课教师:论文评分: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姓名:XXX 学号:xxxxxx【摘要】: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的,不成熟的市场,随着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将逐步发展成为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较为成熟的证券市场,但是还存在功能错位,监督乏力等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证券市场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目前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对策,监管1.证券市场的概念以及其发展背景证券市场是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各种有价券发行和买卖的场所。
证券市场通过证券信用的方式融通资金,通过证券的买卖活动引导资金流动,有效合理的分配了社会资源,支持和推动了经济发展,因而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和基础,是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证券市场具有投机性强,风险性高的特点,其发展状况关系到经济的全局和社会的稳定,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标志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已由过去单一依靠货币市场经济体系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证券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的进程,集中体现了传统体制改革的困难和整个经济运行中的矛盾。
目前的情况是,探索有效的发展道路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找到战略性的发展思路。
但我国证券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入市和退市难(1)证券发行核准制形成了较高的准入门槛我国目前对证券的发行实行核准制,以前的审批制有了较大进步。
所谓核准制,是指证券发行审核机关对证券发行申请只作形式审查,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应予以登记核准的发行审核制度,而审批制,不仅要求发行人公开发行申请文件,文件格式符合法律,证券管理机构的规定,并对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发行人的资信,营业状况,发展前景,所发行的证券的数量,价格等进行实质审查。
近些年来,我国金融业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当前已经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正逐渐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为了实现全世界经济共同发展,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解决方案,并且聚焦东亚经济圈的RCEP 正式生效,我国证券公司必须提升自己的境内外综合服务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与我国的大战略相匹配,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定支撑。
在此背景下,我国券商应牢牢抓住时代给予的机遇,全面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
为此,本文以华泰证券为例,首先对国际化经营历程进行简要梳理,然后利用SWOT 分析方法分析国际化发展的状况,并在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券商机构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一、华泰证券的国际化经营历程(一)国内发展时期华泰证券作为一家老牌大型券商机构,于1991年在南京成立,由1990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江苏省证券公司改革而来。
华泰证券在成立的前12年左右,一直是一家典型的中小区域型券商,大多业务只集中在省内。
直到2003年左右,以参股南方基金为标志,开始走上扩张之路。
2004年,华泰证券与美国国际集团合资组建了友邦华泰基金(现已更名为华泰柏瑞基金)。
也是在这一年,我国开始对券商进行综合治理,实行了“扶优限劣”的监管政策,一方面对问题严重的券商要求退出处理,另一方面对优质券商进行重点扶持,一直持续到2007年。
在此背景下,一向在稳健合规经营的前提下不断创新的华泰证券于2005年获得创新试点资格。
同年,华泰证券便凭借拥有的34家营业部,将亚洲证券的12家服务部和48家证券营业部进行托管或收购。
随后于2006年先后收购联合证券(现更名为华泰联合证券)和长城伟业期货(现更名为华泰期货)。
2009年,华泰证券正式提出互联网战略,计划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和战略布局,以此支撑自身的业务发展。
由于业务的快速扩张,公司急需从外界获得融资,以支撑不断增长的业务体量。
[QFII知识]QFII 制度和我国证券投资市场的国际化一、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证券投资市场的兴起我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起步于80年代初,在至今不到20 年时间里,相继发行了国际债券、B 股、H 股、红筹股,并对买壳上市、借壳上市及设立国家基金等多种筹资方式进行了尝试。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首先,证券市场相关法规不健全、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
健全的法律体系是规范证券市场运作的基础。
世界上证券市场发达的国家都有一套包括针对证券交易、证券投资者保护、投资公司等法律和各阶段配套法律条款组成的健全的法律体系。
我国《证券法》是在1999 年颁布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飞速发展,已有的《公司法》以及与证券相关的管理条例的有些内容已不符合国际惯例和中国现实。
[1]其次,金融管制较严,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
我国目前仍实行比较严格的金融管制,这种资金不自由、货币不自由的壁垒在很大程度上排斥了国际证券资本。
虽然外国投资者可以通过外汇调剂中心把所得部分利润汇回本国,但这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没什么吸引力。
再次,证券监督法律制度、监管方式和监管水平均存在不足。
在WTO的相关条款中强调的原则之一就是透明度原则,即要求信息披露,这是金融监管的基础。
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程度越深,所面临的风险越大,客观上要求更加有效的监管机制与之相匹配。
针对以上问题,2002 年至今,我国加快了证券市场开放步伐,使得证券市场逐渐过渡到有限制开放的阶段,由此,机构投资者逐渐被关注。
从证券投资意义上讲,机构投资者是指从事证券意义上的非个人化投资行为的、职业化、社会化的团体或机构,它包括用自有资金直接或借助各种金融工具间接在证券市场进行投资的非个人化机构。
[2]机构投资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机构投资者不仅包括各种证券中介机构、证券投资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还包括以储蓄性为主的商业银行,以及各种私人捐款基金会,社会慈善机构甚至教堂宗教组织;狭义的机构投资者仅包括证券中介机构、证券投资基金、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
证券业对外开放政策解读与市场机遇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经济的日益全球化,证券业对外开放成为了推动中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对证券业对外开放政策进行解读,并分析对市场所带来的机遇。
一、政策解读1. 证券市场开放意义证券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投资、资本流动和企业融资具有重要作用。
证券业对外开放的目的在于吸引外资和引导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证券市场,增强市场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2. 开放政策的措施(1)扩大外资股比限制:逐步放宽外资在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的股比限制,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
(2)促进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加强与境外市场的合作,推动沪港通、深港通等机制的发展,提升市场国际化水平,方便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
(3)优化外汇管理政策:放宽资金流动限制,便利境外投资者资金汇入和买卖证券,促进外币资金在境内流转。
3. 政策影响(1)提升市场活力:外资进入将带来更多的交易机会和投资选择,提高市场流动性,加大市场活跃度。
(2)促进市场发展:引入更多国际先进的交易技术和理念,推动资本市场改革与创新,提升金融市场稳定性和竞争力。
(3)增强市场监管:引入更多的国际监管标准和经验,加强监管合作,提高市场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市场机遇分析1.外资流入带来的机遇(1)资金流动改善:外资的流入将提高市场的资金流动性,为市场提供更多投资机会,并提高市场中长期资金的供给能力。
(2)市场国际化加速:外资需求的增加将加速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推动国内市场更好地融入全球金融市场体系。
(3)技术和理念引进:外资机构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将提升国内证券市场的交易、结算和风控水平。
2.市场监管升级带来的机遇(1)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将促使参与者更加自律,减少违规行为,提升投资者信心和市场稳定性。
(2)提升市场效率:更加健全的监管制度和规则将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投资机会。
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国际化的现状,困境与发展建议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国际化现状如下:1. 增长迅速:近年来,资产管理业务国际化已成为证券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许多大型证券公司都在积极扩大其国际化业务规模。
在全球范围内,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成为金融服务业中增长最快、最具有潜力的领域之一。
2. 市场竞争激烈:由于资产管理业务在全球范围内的需求都在增加,许多证券公司都在采取各种措施争夺市场份额。
因此,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国际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3. 面临困境:尽管资产管理业务国际化的前景看好,但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在国际化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例如,语言和文化障碍、法律和监管问题以及缺乏人才等方面的挑战都需要证券公司采取措施应对。
对于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国际化的发展建议,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考虑:1. 加强本地化:在国际化过程中,证券公司应该注重本地化,为当地投资者提供最佳的服务和支持。
这可以通过深入了解当地股票市场、投资文化和金融环境来实现。
2. 提高英语水平:由于国际化业务涉及到大量的英语沟通和交流,证券公司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以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
3. 加强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业务国际化也需要考虑风险管理的问题。
在国际市场发展过程中,证券公司应该与当地金融监管机构保持密切沟通,并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以保障业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 挖掘新市场机会:证券公司应该密切关注新的市场机会,例如新兴市场和多元化投资等,以扩大业务规模并提高盈利能力。
5.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证券公司可以与当地的金融机构、政府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提高业务效率和竞争力。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我的观点和建议。
在此,我要感谢公司给予我这次发言的机会,让我能够就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公司战略规划与大家进行交流。
首先,我想简要回顾一下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自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证券市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功能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我对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些思考,以及针对公司战略规划的一些建议。
一、证券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1. 国际竞争加剧随着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我国证券市场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
境外投资者纷纷进入我国市场,争夺市场份额,对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发展构成了挑战。
2.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对证券市场产生了不利影响。
在此背景下,证券公司需要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调整业务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3. 监管政策调整我国证券监管政策不断调整,旨在加强市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证券公司需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合规经营,确保业务发展符合监管要求。
4. 技术变革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证券行业正面临技术变革的挑战。
证券公司需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业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二、证券市场发展机遇1. 注册制改革我国注册制改革持续推进,为证券市场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注册制改革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上市。
2. 金融科技发展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证券行业带来了新的业务模式和盈利增长点。
证券公司可借助金融科技,提升业务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3. 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为证券公司拓展海外业务提供了机遇。
证券公司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4. 普惠金融发展随着普惠金融政策的推进,证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经济管理学院国贸1025班王琛A08100115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一、证券市场简介证券市场是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各种有价证券发行和买卖的场所。
证券市场通过证券信用的方式融通资金,通过证券的买卖活动引导资金流动,有效合理地配置了社会资源,支持和推动了经济发展,因而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和基础,是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的、不成熟的市场,随着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将逐步发展成为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较为成熟的证券市场,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
二、我国证券市场现状随着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更多国际证券公司进入了中国资本市场,这意味着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外资证券公司的业务冲击也将越来越激烈。
这种冲击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投资银行业务高端客户份额的抢占;(2)集合理财业务中机构客户的争取;(3)直接投资业务对优质项目的竞争;(4)对国内证券公司业务骨干的吸引。
同时中国证券行业现在也逐步实现了盈利模式的多元化,经营的规范化,发展的规模化.中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债市场、金融债券市场、企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组成的,较为完善的证券市场体系,在吸引外资、加快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但与西方发展已有百多年历史的证券市场相比,还很不完善和很不规范。
三、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一)市场结构不均衡。
资本市场为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开辟了更为多样的直接融资渠道。
首先是现在我国证券市场还是以股票为主,股票在市场中所占比重很大,而公司债融资在2007年重新开始之后,上市的品种也是寥寥无几,不利于上市公司运用多种方式筹集资金。
其次投资基金比重偏低,由于基金在证券市场起着一定的稳定器的作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市场的波动。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摘要证券市场国际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市场的一大发展趋势,其本质是国际资本跨国间的自由流动,这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
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证券市场走向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
但是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着诸如结构性缺陷、规模较小、市场参与主体不成熟和市场化机制不健全等痼疾,只能坚持“循序渐进、稳步开放”的发展战略。
从世界范围看,证券市场国际化是生产力推动下的资本国际化的必然结果,是国际融资证券化趋势的必然要求,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共同规律。
所以,毫无疑问中国应把国际化作为证券市场今后的发展方向。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密切联系中国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国内的证券市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结合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提出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具体应对之策。
关键词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问题发展对策目录1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现状 (1)1.1证券市场市值与GDP比值较低 (1)1.2证券市场层次和交易品种少 (1)1.3证券市场整体质量不高 (1)1.4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监管 (1)1.5外汇管制不利于国际资本流动 (2)2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问题 (2)2.1我国证券市场结构性缺陷突出 (2)2.2金融管制较严,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 (2)2.3证券市场的制度性缺陷 (2)2.4信息披露的不充分和不规范 (3)2.5国际化的证券人才十分缺乏 (3)3推进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对策 (3)3.1加入国际性证券组织 (3)3.2发展共同基金,培育能与国际竞争的证券公司 (3)3.3扩大证券市场规模 (4)3.4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 (4)3.5提高券商实力,培养证券专业人才 (5)4总结 (6)致谢 (7)参考文献 (8)1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现状1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上说,金融系统要有步骤地扩大对外开放。
推进证券公司发展的几点建议在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中国证监会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证券业的系统性风险也得到有效控制;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制约证券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依然存在,使得我国证券公司综合竞争力低下、自主创新能力弱的痼疾并未得到根本改观,在证券市场日益规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之下,我国证券公司不但没有摆脱危机、反而有被进一步边缘化的趋势.若任由这种局面持续下去,不仅将使证券业加速衰败和消亡,而且将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乃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都带来灾难性后果。
因此,为证券公司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尽快使其摆脱困境,已成为证券市场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二选择。
为此,我会广大会员单位呼吁,在证券公司自身加快改革发展的同时,管理层也应从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出发,培育证券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证券公司的创新发展,尽快使证券公司步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我国证券公司的现状1、证券公司数量众多,但资产规模偏小、且资产规模缩水严重近年来,为推动行业资源整合、降低行业整体风险,中国证监会加大了对高风险券商的处置步伐,到目前为止已有20余家券商被处置,行业竞争秩序得到极大改善,但证券公司数量仍多达100余家,资产规模偏小,难以适应证券业规模化、国际化发展的要求.2004年末,114家证券公司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为3293.73亿元、669。
08亿元,平均每家28.89亿元、5。
87亿元。
这一资产规模与美国的一流投行相比还相距甚远。
如,我国证券公司平均总资产仅为摩根斯坦利的0。
045%、美林的0。
054%、高盛的0.066%;平均净资产仅为摩根斯坦利的0.252%、美林的0.226%、高盛的0。
283%。
值得注意的是,受制于股指深幅调整的拖累、以及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影响,在证券公司数量小幅减少的同时,证券公司的资产规模却大幅缩水。
2004年末114家证券公司总资产、净资产同比分别减少32。
《证券公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1.内部控制的问题。
2.证券公司的规模问题。
3.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问题。
4.证券市场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最后,笔者对证券公司的未来前景做出几点构想。
关键词:证券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市场制度发展构想1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广义的中国证券市场从20世纪70年代末国库券开始发行就有了。
而完整的证券市场则从xx年深圳和上海两个证券交易所开业算起,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奠基阶段”、“市场化阶段”和“国际化阶段”。
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前十年里,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奠基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初步构建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制度框架,培育了一支规模较大、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内的投资队伍,建立了以证监会为中心的职能部门监管体系,证券公司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形成了一批辐射全国的、具有国际视野的证券公司。
在“市场化阶段”中,证券市场有几个明显的变化:一是,外资投资银行通过成立合资证券公司等渠道进入我国证券市场的案例增加,如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银国际证券的建立。
二是,外国投资者进入我国股市,并且对我国股市的炒作加大。
三是,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证券市场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
四是,部分发生严重违规问题券商进入托管、破产清算等风险处置程序。
在股票市场上,迄今沪、深两地上市公司已达900余家,上市股票市价总值达2万亿元。
我国资本市场在短短十几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
2我国证券公司的问题:2.1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证券公司的业务特点,使得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和难以把握。
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环境先天不足,一是证券公司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证券市场存在着诸多突出的问题;二是证券公司缺乏规范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难以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证券市场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逐渐加大,其中凸现出很多问题,对此必须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制定出一套增强综合能力与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对策,充分发挥其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
标签: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存在问题对策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指一国内证券市场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是指以证券为媒介的国际间资本流动, 即证券发行、证券交易、证券投资超越一国的界限, 实现国际间的自由化。
它是一国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及开放程度的反映。
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以一国国内市场的规模及发展程度为基础分阶段进行的,并且往往伴随着新兴证券市场的形成。
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表现为各国证券市场日趋统一,包括区域证券市场的统一化、各国证券市场的运作趋同化;有关证券的国际性组织机构不断涌现,如国际证券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交易所联盟;各国公司为抢占海外市场跨国进行兼并,更大范围地推动了跨国证券发行与交易;为适应金融全球化的需要,同时规避传统的监管手段,跨国证券新品种大量地急剧产生。
证券市场开放是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重要环节。
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有利于吸收国外战略投资者,增加市场厚度,将国际化价值投资理念“本土化”,是推动本国证券市场深化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对资本在全球范圍内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的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在新兴证券市场对外开放过程中,却出现了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问题。
一、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1.我国证券市场规模偏小。
券商的规模决定了其业务经营范围、抗风险能力及盈利能力,虽然中国证券市场扩张较快,但其规模和融资水平却还处于较低水平,上市公司数量少,上市公司规模相对较小,资本证券化水平较低。
2.证券市场结构性缺陷突出。
我国证券市场的股权结构不合理。
我国证券市场不是依靠投资对象的权利与义务划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而是按投资主体的身份划分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等。
入世对中国券商的影响及对策一、世纪之交中国券商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及发展趋势当代世界是国际化的世界,国际环境将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资金、技术、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的机遇和管1后,更多的业务运作和合作机会,从而给国内券商提供业务拓展的大好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然,这是有条件的,国内券商能否有机地融入国际资本市场,取决于很多因素。
(2)可以通过学习对方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业务运作,促进国内券商全面提高。
中国加人WTO,意味着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同时也意味着国内券商面临更高层次的竞争较量,国内券商在经过3~5年的保护期后必将全面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竞争。
因此,在目前国内券商与国际券商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加入WTO给国内券商从客观上和时间上提供了全面学习对方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业务运作的机会,必将全面促进国内券商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具备国际竞争能力。
(3)可享受优惠的保护政策。
中国证券业作为一个幼稚产业,在一定时间内将享受WTO框架本身提供的优惠政策保护。
同时,中国加入WTO后,由于国内券商与国际券商实力相差过于悬殊,因此,中国政府必将会对国内券商的发展和竞争能力的提高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和培育。
2入WTO(2)人国内所面因此,缺乏紧迫感和忧患意识,这是极端错误和危险的。
在3~5年的缓冲期内,确实是极大地减少了这段时期内的挑战,但缓冲期只有一个,缓冲期过后国内券商将全面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挑战,它要求国内券商在缓冲期内必须练好应对国际竞争的全套内功,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在缓冲期内,国际券商决不会坐等国内券商练好内功,而是会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渗透中国的A 股市场和其他市场,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缓冲期不是永久的保护期,其中也蕴涵着严峻的挑战。
三、国内券商竞争能力分析和应变策略(一)国内券商竞争能力分析国内券商的成长和发展历程很短,在中国政府对资本市场谨慎开放条件下国内券商在国内竞争层面上除了具有熟悉中国证券市场并已均衡占领国内市场的优势之外,在国际资本竞争层面上国内的挑战,1魂,要求。
证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历经了十三年跨越式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将逐步发展成为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较为成熟的证券市场,但是还存在功能错位,监督乏力的问题。
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证券市场问题对策一.证券市场的概念证券市场是有价证券发行与流通一级于此相适应的组织与管理方式的总称。
证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础和主体,通常包括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流通市场。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是完整的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和调节货币资金的运动,而且对整个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它是包括证券投资活动在内的证券供求交易的网络金额体系,有着广泛的外部联系和复杂的内部结构,是金融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中国股票市场始于九十年代初,1990年12月19日和1991年7月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
自此中国的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迅速发展了十多年。
截止2002年12月底,境内上市公司从1991年的14家增加到1224家,增长了87倍;市价总值从1992年的1048亿元增加到38329亿元,增长了近37倍;投资者开户数从1992年的217万户增加到6884万户,增长了近32倍;市价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2年的3.93%增加到2000年的53.77%,2001年证券市场股价大幅度下跌,该比例下降为45%,到2002年末,该比例为37.43%,总市值在亚洲仅次于东京和香港证券交易所。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几十年的飞跃发展,在交易品种、市场容量、交易手段、监管规则以及清算体系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很短的时间内走完了发达国家百余年的历程,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明确证券公司国际化战略的主要约束因素和有利条件,在当前的制度条件下设计国际化战略,是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的首要任务。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制约因素、有利条件和一般框架,提出了当前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战略实施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证券公司的国际化,一是业务的国际化,包括以国内市场为依托的国际业务和以国外市场为依托的国际业务;二是机构的国际化,包括国外证券公司在中国开设分支机构和中国证券公司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
加入WTO后,外国证券公司已从在华只能设立代表处,发展到参股设立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QFII等,从间接登陆转为直接进场。
与之相比,我国证券公司无论是业务的国际化还是机构的国际化都比较滞后,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中外合资模式一方面对我国证券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在国内市场为我国证券公司的国际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
抓住这一契机,认清我国证券公司当前业务发展和未来国际化的关系,明确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主要约束因素和有利条件,从而制定国际化战略,是我国证券公司走向国际化的首要任务。
一、我国证券公司制定国际化战略的约束因素 1.我国证券公司国内业务单一,国际业务的开展近乎空白。
国内证券公司收入来源高度集中在经纪、投行、自营三个传统领域,创新型业务尚在起步阶段。
而国际投资银行早已突破了传统业务领域,涉及了现代投资银行的几乎所有领域。
特别是近20年来,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多样化和专业化并行发展。
其中投资银行各种新型国际业务在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我国券商国际业务,除了日益萎缩的B股业务外,其他业务近乎空白。
2.以中资银行为背景的金融控股集团的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对证券公司形成较大的国际化经营压力。
在严格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下,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探索步伐加快,证券公司不仅在国内市场上面临着银行、保险、基金、信托机构的业务渗透和竞争,而且面临着以中资银行为背景的金融控股集团的国际投资银行业务的竞争。
目前这类机构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与摩根·斯坦利等5家金融投资机构合资组建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在香港收购东亚证券后成立的合资投资银行——工商东亚、中国银行在伦敦筹建的中银国际、中国农业银行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农银证券,标志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已经拥有从事投资银行国际业务的机构,对欲开展国际业务的证券公司有着相当的压力。
3.国外投资银行不断深入我国证券市场,对我国证券公司也形成较大的国际化压力。
加入WTO之前,代表处是国外投资银行在国内的唯一窗口。
包括美林、高盛、法国巴黎百富勤、里昂证券、JP摩根等外资证券机构,已经在国内设立了70 多家代表处,在熟悉市场、了解法律、培训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高管人员实现了本土化。
加入WTO后,外资又有了中外合资公司和QFII的选择。
从这些国际投资银行涉及的国内业务来看,主要是参与国内的B股市场交易,参与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对外举债业务,几乎垄断了我国企业海外上市股票承销业务、发债融资业务、大型企业海外并购业务,中外合资公司可以从事国内A股承销、外资股经纪、债券承销、经纪和自营以及基金管理等业务。
[!--empirenews.page--]我国证券公司实力弱小,缺乏国际分销网络、缺少国际化人才和国际市场运作经验、缺乏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和声誉,在与这些外资投资银行的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
以香港为基地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国际化业务的国内证券公司(如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意味着机构国际化已经起步,但无论在数量、区域分布还是在国际性分支机构的作用上,都根本无法与国外著名的证券公司相提并论。
其他大型证券公司也有一些建立海外分支机构的探索,但仅处于与境外机构交流、了解层面,因政策障碍无法深入下去,也无益于国际化经验的积累和国际化人才的锻炼。
4.证券公司拓展国际化生存空间受到当前政策限制。
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境内国际证券投资受到严格的政策管制。
另外,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较短,其法律架构、监管制度与国际证券市场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直接导致我国证券公司缺乏开展国际业务的动机和整体战略规划,没有具体的国际化战略及其实施步骤。
有些券商采取绕过政策壁垒的形式在海外注册合资公司,或由其大股东在海外收购机构交由其托管经营,无形中增大了风险。
二、我国证券公司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有利条件 1.政策环境开始趋于宽松。
2002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为我国“证券控股集团”的诞生提供了法规依据,有利于证券公司做大做强,加快“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步伐。
该办法还规定证券公司经批准可申请设立或参股、收购境外证券公司,从原则上允许国内券商走出国门,从而为我国券商的国际化铺平了道路,在战略上构建了我国证券公司国际业务的组织框架。
一批拥有子公司、分公司、合资公司和海外分支机构,从事证券、期货、证券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等多业经营的大型证券控股集团将涌现。
2.证券公司的国际化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示范效应。
无论是在境外设立子公司的国内证券公司,还是国内市场上的合资证券公司,其国际化运作的竞争优势示范效应十分明显。
国泰君安较早地把“国际化”作为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于1993年7月成立了国泰君安香港集团,2000年组建了全资控股的国泰君安香港金融控股公司,目前已经取得在香港开展证券业务的所有牌照,并连续最近三年盈利,正谋求在香港上市。
其母公司的经纪业务、融资业务、国际业务等在国内同行业中都位居前列。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2001年底拿到A股经纪业务牌照,2002年即独占内地券商股票市场总承销的三分之一,在国内市场上显示出中外合资的竞争优势。
3.当前我国证券公司国内国际业务存在着一定的发展空间。
(1)服务于中国企业的外资并购。
我国加入WTO后,外商直接投资将由主要设立新公司的方式向主要采取收购、兼并等投资银行手段的方式转变,这为国内证券公司开展外资并购等投资银行业务提供了基础。
尽管现在国内证券公司还难以与海外投行竞争,但国内投行对相关的法律制度、企业制度以及政治人文等各方面都要比境外投资银行熟悉得多,在外资国内中小并购项目上更具优势。
[!--empirenews.page--](2)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国际业务。
通过控制的基金公司对外合资是证券公司国际经营的起步。
基金合资可以赋予证券公司国际化的投资管理、营销组织、风险控制、产品设计,利用外资公司全球投资分析平台、投资模型和研究报告等国际化优势。
合资证券公司主要集中于A股的承销业务,包括中国公司国内上市、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中国业务部分,以及外资公司在中国上市的国内业务部分,外资公司在海外庞大的客户网络也会支持合资公司的业务发展,为证券公司的国际化提供了业务机会。
(3)与QFII相关的国际业务。
QFII作为资金实力雄厚、投资理念先进的大型跨国金融机构,国内证券公司从中受益最大、最直接的将是经纪业务。
此外,QFII的介入,一方面将为境内券商承销国企大盘股提供国际性的战略配售对象;另一方面,也为券商拓展并购重组和证券咨询业务提供了重大机遇。
(4)与QDII、CDR相关的国际业务。
QDII是在资本项目下未完全开放的国家,允许本国投资者通过特许的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证券市场的一种制度。
有关国内机构必[1][2][3][4]下一页须通过该制度,才可进行外国证券买卖,以便国家监管资金的流向及规模。
CDR的实质是间接允许外国公司或机构在国内证券市场融资的一种制度,使A股市场与国际市场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
可见,QDII、CDR是我国投资主体走出国门和开放境外筹资主体进入我国证券市场的过渡性措施,有助于我国证券公司拓展国际业务空间。
从以上约束因素和有利条件来看,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战略制定应注意以下问题: 1.证券公司国际化不能一蹴而就。
由于投资银行业务与证券市场发展水平、对外投资管理、外汇的兑换等问题密切相关,应根据需要和可能有计划地进行,有步骤地推进。
2.证券公司国际化也不能坐等政策允许。
必须明确当前公司发展与国际化是一脉相承的,认识到可能的政策突破,抓住当前条件下蕴藏的国际业务机遇,在当前的制度条件下设计国际化战略,并从国际化战略高度提升证券公司各方面竞争力。
3.目前阶段证券公司的国际化,主要是以国内市场为依托的国际化,即为外国投资者与筹资者在本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与筹资提供服务。
不管是中外合资证券公司、QFII制度,还是研究中的QDII、CDR制度,都为证券公司在国内市场的国际化业务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并形成证券公司发展以国外市场为依托的国际化业务的桥梁、中介。
三、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战略的一般框架结合国外投资银行国际化的战略特征,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的现实机遇,以及我国资本市场中长期发展趋势,证券公司必须首先对国际化战略的一般框架有一个总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自的竞争优势制定国际化战略。
(一)证券公司国际化的战略定位 1.除早已进入我国市场的欧美投资银行外,根据参与国际业务的程度,可以把国内证券公司分为以下几类:(1)以香港为基地开展国际业务的证券公司,如国泰君安、申银万国等;[!--empirenews.page--](2)中外合资类投资银行,如中金公司、中银国际以及刚刚建立的华欧国际、长江巴黎百富勤等,中资证券公司凭借国外知名投行的合作而拥有某些领域专长和国际化的优势;(3)积极与境外市场、机构开展交流,寻求国际业务突破和机构设立的证券公司,主要是在国内证券市场各项业务上处于领先地位、并通过增资扩股、公开上市而实力不断壮大的证券公司;(4)基本未开展任何国际业务探索或交流的经纪类的中小证券公司和注重网上交易的新兴券商。
2.不同类别证券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定位。
(1)区域投资银行及跨国投资银行。
对于已有国际业务的证券公司和具有中资背景的中外合资类投资银行,最有可能率先发展成为亚太区的区域投资银行,并在条件成熟时建立全球性的分支网络,真正成为跨国投资银行。
受政策限制还没有实质性国际业务的大型证券公司,宜先确立区域投资银行的战略目标,政策放开后以逐步拓展区域国际市场为主要任务。
(2)国际性专业投资银行。
侧重发展某一项业务的国际化。
一些规模不大的新兴券商可以以此为战略目标。
(二)证券公司国际化的阶段 1.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应随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渐进实施,在阶段上应表现为:国内国际化→区域国际化→全球跨国经营。
(1)国内国际化。
即国内业务的延伸,立足于国企改革,主要是国内企业的海外上市业务、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允许经营的业务、QFII业务;(2)区域国际化。
突破国内市场,业务和机构扩展到区域性国际市场,在海外设立代表处或分公司直接开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