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自由落体运动测重力加速度》王健
- 格式:pptx
- 大小:180.94 KB
- 文档页数:16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分析得出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进一步明确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条件。
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科学思维方法。
2.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明确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培养学生敢于猜想、乐于求证的科学素养,体会自然规律的简单之美。
3.通过对自由落体规律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感受到物体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特点。
【教学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条件,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2.利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纸带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大小不同的两个钢球,两张相同的纸片、牛顿管、真空泵、重锤、打点计时器、铁架台、纸带、毫米刻度尺。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利用物理学家费曼的名言引入:你能够发现真理,因为它既美又简单。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展示动画:树叶落地,引出落体运动的概念,举例说明落体运动的普遍性,暗示落体运动规律研究的现实意义。
设问落体运动是否遵从某种规律,引入课堂。
新课推进:从最简单的事例入手开启探索之旅,首先比较两个物体下落的快慢:演示1:大小不同的两个钢球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
问题1、实验现象表明物体下落的快慢和质量与体积有关吗?(学生回答)演示2:一张答题卡和一张相同答题卡揉成的纸团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
问题2、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回答)问题3、如果没有空气阻力,情况会是怎样?(学生猜想)演示3:牛顿管实验。
得出结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物体下落的一样快。
进一步提出自由落体运动概念。
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提醒学生思考定义中“自由”的含义,体会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2.条件:只受重力、初速度为零。
问题4、生活中满足这种条件的运动多不多?研究这种运动有没有现实意义呢?提醒学生回忆最初的两个钢球演示实验,得出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自由落体运动创新教学活动设计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自由落体运动》创新教学活动设计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严建荣一、教学课题:自由落体运动二、教学来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章第八节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⑵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⑶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2、行为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推理总结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本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能力目标:⑴观察、实验能力⑵思维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批判性能力、逻辑推理能力⑶主要科学方法:观察──实验──推理──结论──应用四、教学活动过程和探讨思考活动设计1、演示设疑激发兴趣引入新课[演示一]拿一根15cm的塑料尺,请一位同学(甲)用两个手指捏住尺的顶端,使尺处于竖直下垂的状态,另一位同学(乙)用母指和食指夹在尺的中部,做捏住它的准备。
注意手的任何部位不要碰到尺,当看到甲同学松手放尺的动作时,乙同学立即用手指捏,看能不能捏住从手指间自由下落的尺。
[设问]几组同学上来演示均无法获得成功,那么手指应放在什么位置才能捏住尺[衔接]待我们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后,就能解答这个问题。
(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实验,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疑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思维的撞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2、精心实验启发分析分散难点[演示二]铁片和羽毛在空气中自由下落[观察] 在空气中铁片比羽毛下落得快[设问]为什么铁片比羽毛下落得快[讨论] 学生普遍认为是铁片比羽毛重的缘故[衔接] 其实,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阐述过了这种观点,基于当时亚里士多德在学术界的声望和日常生活中确有此类现象的发生,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人们一值把“重物比轻物下落得快”奉为真理。
直到16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巧妙的推理,揭示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他认为“重物并不比轻物下落得快”。
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过程方法实验一: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测量1.实验器材准备:-一根垂直固定好的直杆-一组等距的刻度尺-一个小球-一个计时器或秒表-一个尺子2.实验操作步骤:-将直杆竖直固定好,保证它与地面垂直,并且在它下方有足够的自由空间。
-在直杆的一端放置小球,让它在静止状态下。
-使用尺子确定小球的起始高度,并将这个高度标记在刻度尺的起点处。
-用计时器或秒表记录小球从起始点到地面的下落时间。
-多次进行上述操作,并记录不同高度下小球的下落时间。
3.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球从起始高度到地面的下落时间的平均值。
- 利用行程公式 h = (1/2)gt^2,其中 h 为小球下落的高度,g 为重力加速度(待求解),t 为下落时间,计算重力加速度。
实验二:小球在斜面上的自由落体实验1.实验器材准备:-一块平滑的斜面-一个角度测量仪-一组等距的刻度尺-一个小球-一个计时器或秒表-一个尺子2.实验操作步骤:-将斜面设置在水平面上,并固定好。
-使用角度测量仪测量斜面的倾角,并记录下来。
-在斜面的顶端放置小球,让它在静止状态下。
-使用尺子确定小球的起始高度,并将这个高度标记在刻度尺的起点处。
-用计时器或秒表记录小球从起始点到地面的下落时间。
-多次进行上述操作,并记录不同高度下小球的下落时间。
3.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球从起始高度到地面的下落时间的平均值。
- 利用行程公式 h = (1/2)gt^2,其中 h 为小球下落的高度,g 为重力加速度(待求解),t 为下落时间,计算重力加速度。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可以对小球在自由下落和斜面上的运动进行观察和测量,从而验证伽利略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伽利略的实验方法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对于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孙兵一、教学目标(一)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二)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建立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同;(三)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三、教具重锤、打点计时器、纸带、相同的两张纸片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看生活中的两幅图片,第一幅是树叶上的露珠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下运动;高空跳伞的运动员跳下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下运动。
那么现实生活中物体在下落的运动过程中运动的快慢如何呢?【新课教学】(一)探究轻重物体下落的快慢1.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器材来探究轻重物体下落的快慢。
下面请几组同学到前面来演示轻重物体下落的快慢:(1)用重锤和一张纸片同时下落发现重的物体下落的快(重的物体下落的快);(2)半张纸揉成团和一张同时下落发现纸团下落的快(轻的物体下落的快);(3)相同的两张纸其中一张揉成团同时下落发现纸团下落的快(轻重相同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4)小组讨论交流:可能是空气的阻力大小不同。
2.演示实验:牛顿管的实验如果没有空气的影响物体下落的快慢的如何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来看牛顿管的实验在牛顿管中有一块金属片和羽毛(羽毛中有跟金属丝)接下来请一位同学来帮忙一起来完成实验。
通过抽气机把牛顿管中的空气抽调,接下来请同学们来观察金属片和羽毛下落的快慢同学们发现下落的一样快;接下来把阀门打开方向下落快慢不同。
这说明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物体下落的一样快;像这种只在重力的作用下的由静止下落的运动我们叫自由落体运动。
3.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所受的阻力比重力小的多物体的运动可以近似的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那么自由落体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器材:铁架台、打点计时器、纸带、重锤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我们给出的重锤在下落的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比重力小得多,重锤从静止下落的运动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1.学生分组实验: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猜想。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测量与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物理学中一项经典的实验,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来探究重力的作用效果,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进行深入的推断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是指在无外力干扰的条件下,物体只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而进行的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推导,我们可以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恒定且等于重力加速度g。
这个结论不仅在理论上得到了验证,而且在实验上也得到了充分证实。
为了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我们可以利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
一个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球形物体和光电二极管实验装置。
我们可以将一个光电二极管放置在下方,并将一个小球从高处释放,当小球通过光电二极管时,会触发一个计时装置。
通过测量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和下降距离,我们可以计算出加速度。
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我们需要保证测量的下降距离足够大,以减小由于空气阻力产生的误差。
其次,我们需要确保实验装置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对于光电二极管实验装置而言,我们需要定期校准光电二极管的位置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来减小实验误差,并计算平均值以获得更可靠的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一般情况下,加速度的单位为米每秒平方(m/s²)。
根据物体下落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绘制出下降距离与时间的图像。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这个图像呈现线性增长的趋势,通过斜率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加速度的数值。
一般来说,这个数值非常接近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约等于9.8米每秒平方。
但是在实际的实验中,由于存在各种误差和干扰,我们得到的数值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
除了测量加速度的数值,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来探究运动规律。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中,下降距离与下降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s ∝ t²。
物理实验中的自由落体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分析和推理能力。
3.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自由落体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运动,可用于研究重力作用力的规律。
本次实验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自由落体的高度之间是否有关,通过实验结果及理论分析验证重力加速度在地球表面为g=9.8m/s²。
三、教学步骤1.实验前准备(1)检查实验仪器及设备是否齐全(小球、电子计时器、直尺、实验架等)。
(2)清洁实验台面,保持实验室的卫生和整洁。
(3)将计时器放在实验架上,调整其位置,使其可以轻松启动和停止。
2.实验步骤(1)将小球从实验架上方自由落下,同时启动计时器。
(2)记录小球自由落体运动时在不同高度下所用的时间t,并计算出加速度a。
(3)分析实验结果,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4)重复以上实验步骤,记录数据,确定g的值,并加以比较。
3.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小球自由落体时所用的时间t随落下高度h 的增加而增加。
从物理学角度观察,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且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作用力与加速度成正比。
根据实验结果可得,g的值与理论值9.8m/s²相同,说明在地球表面,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恒定值。
四、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实验的精度和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也应鼓励学生自我思考和积极参与,与同学共同讨论,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实验前,教师可以先进行理论讲解,加强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五、小结本次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以发现科学的规律性,了解物理规律的本质和渊源,增强了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信心。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说课稿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自由落体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2、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通常的取值.3、会应用相应的运动学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能力目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这体现了物理学从简单问题入手,用理想化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给出了频闪照相机的照片,但没有作定量的详细分析,只要求从图上看出物体越落越快,物体作加速运动即可.教材为了简便,援引伽利略的研究结果,直接给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的讲述,也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根据实验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的事实.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是做好实验和推理分析.教法建议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实验,边讲边议,如果学生条件许可,可采取讨论式的教法.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认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为 .主要设计:一、自由落体运动[方案一]1、思考与讨论:(1)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得快?(2)请举出一重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团棉花和一块石头下落的现象)(3)请举出一轻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小粒石子和一大张纸片下落情况)2、分析引导:(1)上述实验现象是因为有空气阻力存在使现象变得复杂,(教师指出)(2)演示:把纸片团成一个小纸团,再让它和小石子同时下落的现象.(3)提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4)演示:按教材要求做“牛顿管”实验.3、分析与小结:(1)分析“牛顿管”实验的特点,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2)展示课件“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效果”(3)分析频闪效果,分析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运动,进而指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方案二]1、教师提出我们要研究一种见得非常多的物体运动,即物体下落的运动,问学生: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的快?2、启发学生回想所见过物体的下落运动,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物体下落现象总结为“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配合演示)3、提问:怎样从理论上说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让学生看教材30页有关伽利略的推理,认识到从“重的物体下落快”会导出矛盾的结论.4、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可通过前面的演示启发学生想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得物体下落问题变得复杂.5、教师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引导学生想到研究问题应从简单到复杂,因此应首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指出可根据实验来研究.6、演示:“牛顿管实验”让学生得出结论: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作用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7、教师小结: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轻重不同的物体自由下落快慢相同.8、展示课件“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效果”,总结特点: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二、自由落体加速度:1、分析引导: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物体,下落到同一位置时(这个位置是任意的)所用时间总是相同的.可知:这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里发生了相等的位移,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2、让学生看书,记住重力加速度的方向,了解一些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3、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若学生基础较好,可根据自由落体频闪照片,用分析纸带的方法粗算一下自由落体加速度.探究活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在其正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测出几滴水落到盘中的总时间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请思考:为什么不只测出一滴水下落的时间即开始计算?按前面给的方法测出一个水滴下落时间还是 ?为什么?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是什么?实际做一做,计算一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教案二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3、理解重力加速度概念,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4、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推理、归纳的科学意识和方法5、通过对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并感受先辈大师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是本节的重点。
初中物理教案:自由落体实验操作指导一、实验目的1. 让学生通过自由落体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下落的时间和速度,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1.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无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做的运动。
2.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其大小为9.8m/s²。
3.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v = gt,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h = 1/2gt²。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器材:尺子、计时器、小球(质量约为100g)、光滑的斜面、毛巾或布。
2. 步骤:a. 将尺子放在实验台上,使其垂直于地面,并调整尺子的高度。
b. 将计时器固定在尺子的一端,确保计时器与尺子的垂直距离相等。
c. 将小球放在斜面的顶端,让小球沿着斜面滑下,滑到尺子的底部。
d. 开始计时,记录小球下落的时间。
e. 重复实验多次,记录不同高度下小球下落的时间。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包括不同高度下小球下落的时间。
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每个高度下的平均下落时间。
3. 使用公式v = gt和h = 1/2gt²,计算出每个高度下的平均速度和位移。
4. 绘制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观察和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小球沿着斜面顺利滑下,避免摩擦力的影响。
2. 计时器要准确,尽量减少误差。
3. 在实验中,要避免空气阻力的影响,可以尽量减少实验环境的空气流动。
4. 在记录数据时,要尽量准确,避免人为误差。
5. 实验结束后,要正确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六、实验安全与环保1.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使用有尖锐边缘的器材,以免造成伤害。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使用环保材料,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七、实验结果分析1. 分析实验数据,观察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和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实验名称:自由落体运动实验实验目的:1. 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研究重力加速度与实验条件的关系。
3. 提高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操作技能。
实验时间:2021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实验器材:1. 自由落体实验装置一套2. 秒表(精确到0.01秒)3. 精密刻度尺(量程1米,分度值1毫米)4. 重物(铁球、钢球等)5. 计算器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在真空中,所有物体都将以相同的加速度g下落,即重力加速度。
本实验通过测量重物自由落体过程中的时间,来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实验步骤:1. 将自由落体实验装置组装好,确保各部件连接牢固。
2. 将重物固定在实验装置上,确保其能够自由下落。
3. 使用秒表测量重物从静止开始下落到接触地面所需的时间,记录数据。
4. 重复步骤3,进行多次实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5. 使用刻度尺测量重物下落的高度,记录数据。
6. 计算重力加速度g,公式为g = 2h/t^2,其中h为下落高度,t为下落时间。
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 下落时间t(秒) | 下落高度h(米)--------|--------------|--------------1 | 1.23 | 1.502 | 1.25 | 1.523 | 1.22 | 1.494 | 1.24 | 1.515 | 1.26 | 1.53实验结果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平均值为:g = 2 1.50 / (1.23 + 1.25 + 1.22 + 1.24 + 1.26)^2 ≈ 9.81 m/s^22. 将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发现两者非常接近,说明实验结果可靠。
3. 通过多次实验,验证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即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时间与下落高度之间存在二次方关系。
实验结论:1. 自由落体运动符合物理规律,重力加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为9.81 m/s^2。
江西渝州理工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自由落体法测重力加速度姓名: 刘阳 学号:0612102468 时间代码: 110256 实验序号:01院系: 一年级工作部学生三部 专业:大理 06级 .班: 70 教师签名:袁文峰 仪器与用具:QDZJ-2型自由落体仪、SSM-5C 计时-计数-计频仪、导线等实验目的 :1. 学会运用自由落体仪和计时仪2. 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掌握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3. 学会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实验报告内容(原理预习、操作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思考题解答)【实验原理】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由重力产生,称为重力加速度g ,根本原因由万有引力产生,它与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它是一个重要的地球物理常数.地球上各点的加速度数值,随该地的纬度、海拔高度及该地区地质构造的不同而不同.因而测量重力加速度对于地质勘探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g 值偏大的地方则可能埋藏着重矿物,反之g 值偏小的地方则可能埋藏着盐类和石油.自由落体仪主要由立柱、吸球器和光电门组成.如图1-1所示.立柱固定在三脚底座上,上端有一个吸球器,立柱上有米尺.两个光电门可以沿立柱上下移动.当用手挤压吸球器内的空气后,其内部压强将小于外部空气的一大气压强,因而大气把钢球托在吸球器口上.又由于钢球与吸球器边缘有缝隙,空气可进入吸球器,慢慢使其内部也等于一个大气压强时,钢球将自动脱落,作自由落体运动.立柱上的光电门与计时仪联接.光电门由一个小的聚光灯泡和一个光敏管组成,聚光灯泡对准光敏管,光敏管前面有一个小孔可以接收光的照射.光敏门与计时仪是按以下方式联接的.即当两个光电门的任一个被挡住时,计时仪开始计时;当两个光电门中任一个被再次挡光时,计时终止.计时仪显示的是两次挡光之间的时间间隔.实验原理,小球从A 点沿竖直方向自由下落.将两个光电门分别放在B 、C 处,记下B C 之间的距离1s 和小球经过B 、C 两点的时间间隔1t ,有211112B s v t gt =+(1-1)要采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必须使小球相邻两次的下落时间差相等,具体到本实验,就是小球下落时,下落时间必须按照t,2t,3t,4t,5t,6t,7t,8t 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