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涅的教学设计

加涅的教学设计

加涅的教学设计
加涅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概念,原理及名词解释

一.教学与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学习者讲授或者掩饰某些

东西。但是教师或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的任务,如选择材料,判断学生的准备情况,监控教

学活动,最终起到内容资源与学习促进的作用,于是更广泛的术语“教学”讲强调的重点放在了教师

用来使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

二.教学原理的基本假设:

1.教学设计必须已帮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的,教学设计也是以有目的的学

习而不是“偶然”学习为目的的。这就意味着最终的目标与预期的学习结果指导着

学习活动的设计与选择。

2.学习是一个手许多变量影响的复杂过程。卡罗尔界定了至少五个影响学生所能达到

的学习程度的主要变量:(1)学生的毅力(2)允许学习的时间(3)教学质量(4)学生的

能力倾向(5)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这些变量不是无关的,因此一个有效

的教学设计模式不能仅关注其中之一。

3.教学设计模型可以在多种水平上应用。

4.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设计教学首先要包括学习者,并且利用学习者进行检验,利

用这些来自学习群体的反馈来修改教学并使其更有效。

5.教学设计本身作为一种过程,应当包括如下子过程:确定预期结果、开发活动、设

计备用练习形式、评价与反馈。

6.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

三.若干学习原理

1.接近原理:指的是刺激情景必须与预期的反应同时呈现。

2.重复原理:指的是要是学习得到进步并靠可靠的保持,刺激和它的放映需要重复或

练习。

3.强化原理:一个新的行为,倘若在他出现时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事态随其后,则这一

新的需变更为的学习讲得到增强。

四.教学系统设计的的基本过程(addie模型):包括五个基本过程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

五.言语信息:

目的:是为了强调表现性的性能。功能:为学习者建构其他技能,提供一种结构或基础。

言语信息的学习

分类:名称的学习—-指获得以命名方式对客体或客体类别做出一致语言反应的性能。

事实的学习—-事实是表示俩个或多个有名字的客体或事件之间关系的言语陈述。

六.知识:当信息被组织成有意义的,相互练习的事实和概括化的内容时,通常被称为“知识”。

七.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章节小结

第一章教学设计导论加涅在本章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

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

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二章设计教学系统加涅首先给教学系统下了一个定义:促进学习的资源和步骤的安排,这与教育技术94定义中的“学习资源和过程”恐怕有密切联系。随后,加涅指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计

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而教学开发是执行计划的过程。

第三章教学的结果这一章表明了定义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原因一

部分是由于人们对教育有如此多的期望。另一个原因是需要把笼统的目的转化成逐渐具体的目标。

本章还包括对习得的性能类型的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技能(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第四章学习的类型------智慧技能与策略本章从教育系统预期结果目标开始,然后提出

为了设计特定教程、单元和课,需要讲表现性目标分成几大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

动作技能和态度。这样做有利于 :考虑目标的充分性;决定教学顺序;计划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学

习条件;

第五章学习的类型------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本章描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尽管它们有一些公共特征,但事实上它们是各不相同的。

1.言语信息:能用言语陈述的事实。概括性知识和有组织的知识。

2.态度:选择个人行为的方向。

3.动作技能:执行身体运动的行为表现。

第六章学习者影响新的教学材料学习的学习者特征表现为人类记忆中的集中组织。智慧

技能、任职策略、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这五种习得的性能直接影响这五种新的性能的学习。

另一类记忆组织被表征为能力,可通过心理测验来测量。这些是对人类品质的测量,而人类的品质

又能预测不同个体完成行为表现的某一些一般类型的情况。人类学习者的其他特征可归为特质。能

力和特质以简介方式影响新的学习。

第七章确定表现性目标本章对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提出了一个无成分的指导。这无成分是:1.情境2.习得的性能3.对象4.行动5.工具和限制

第八章学习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指集中不同的、相互联系的程序,执行这些程序是为了产生设计和确定教学条件所需的系统信息。信息加工分析描述了学习者在执行他们的学习任务时所采

取的步骤,这些步骤包括:1.输入信息 2.行动 3.决策。学习任务分析的目的是确定重点目标和

使能目标的先决条件。区分了联众先决条件----必要性的和支持性的。必要性先决条件是所习得性能的组成成分,因而其学习必须事先进行。其他的先决条件是某个性能的学习更容易或更迅捷,从

这个意义上说,他是支持性的。

第九章设计教学顺序本章开头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教程的组织如何安排教学顺序的问题联系起来。排序决策是在教程、客体、课和课的组成部分这四种水平上出现的。列出了在教程和课题

水平决定教学顺序的方法。课题顺序的教程计划主要通过一种茶馆是性逻辑来完成。一个课题可能

要先于另一个课题,或者因为它描述了较早的事件,或者因为他是一个组成部分,或者因为它给后继的内容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背景。

第十章教学事件本章论述了构成针对学习结果的角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发生在一节课中。这是谢通常外在于学习者的事件,由教师、课文或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其他媒体来提供。起支持作用的外部事件的一般特征可以从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推论出来的,它认为单个学习活动包含许多内容加工阶段,这些阶段包括:1.感觉时间的短暂登记,

4.刺激特征在短时记忆中的暂时储存,3.利用复述过程延长短时储存的时间,为信息进入

长时记忆做准备……..从这个模型中推论出的教学事件是:1.引起注意2.告知学习者目

标3.激

起对先决性的学习回忆4.呈现刺激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6.引出行为表现7.提供行为表现正确性的反驳8.测量行为表现9.促进保持和迁移。

第十一章技术-----潜在用途本章讨论了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如何影响我们的学校、工业部门、联邦政府与军事部门中的培训过程、结果与学习结果。

第十二章单节课的设计本章将备课作为如下主要活动的完成来对待:1.在教程、单元或主题的范围内安排可得顺序,2.设计单节课,使学习的有效条件能被纳入到每节课的教学事件中。讨论了备课的四个步骤:1.列出课的目标2.列出想使用的教学事件3.选择能完成事件的媒体、材料和活动4.注意教师、培训者和设计者的作用。

第十三章测量学生的行为表现本章的重点是采用标准参照解释的目标参照测验。这种测验有以下几个重要目的:1.它们表明每个学生是否掌握了目标,并可以继续学习下一个目标2.它们允许及早发现和诊断学习失败,这样有助于识别所需要的补救性学习3.他们提供了改进教学本身的信息4.它们是公平的评价,因为它们测量了目标上的行为表现,而这一行为表现是作为期望学生学习的指标而呈现给学生的。

第十四章集体学习环境本章讨论了三种不同的集体规模:1.俩人组2.有3~8名学生的小组3.有15名或更多学生的大组。而适用与这三种不同规模集体的教学特点取决于教师管理教学事件的准确度。

第十五章在线学习本章讨论了最有效的在线学习计划包括如下问题:1)教员的利用2)做中学3)合作4)通达全世界。

第十六章教学评价本章讨论了教学材料、教程与课程的全面评价至少要包括以下五个调查和反馈领域:1.对教学材料的评价2.对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质量检查3.测量学习者对教学的反应4.测量学生在学习目标上的成绩5.估计教学效果。

读后感

加涅在本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我想这个说法我们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对教育技术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深刻的理解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真正意义。至今为止我听过的最多的回答就是教育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且这个技术手段基本是与媒体,信息技术相关的硬技术。可能这是国内好多专家和学者都认同的观点吧,但是加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定义了一个等式: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他讲到教育技术学可以被定义为将理论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它还包括探求有关人们如何学习和如何最好地设计教学系统和材料的新知识。他所认为的教育技术学更多的类

似于国内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的范畴。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起步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论都是吸

取国外的专家的,但是毕竟东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经济等上有差异,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在汲取了国外的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本国教育的特色以及技术方面的发

展情况而最终形成的。

其次,加涅在绪论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这一点在我们曾经学过的《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题目中就可以得出,这本书之所以成为“教学系统设计”而不是“教学设计”,就是吸取了

加涅认为的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的观点,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

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因为学生心理结构就是我国

教育人士所说的学生心理素质,所以我们把加涅的学生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的观点称为加涅的学生素

质观。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

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而发展中形成的两类素质,

由于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只能适应它们,因此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的素质教育。在我国

流行的教育理论中,为区分作为教育目标的学习结果和自然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把教育目标针对个

体在自然发展中形成的智力和人格特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许多误区正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第四,加涅是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这正是他对于

教学理论的贡献。他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

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上述五类习得的学习

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

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第五,加涅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我们设计智慧智能序列时要以学习层次为基础,

这些层次是通过从终点目标倒推的方式获得的,这样做我们就能分析将要学习的技能序列,当学习

者能够回忆出构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时,它们就会最顺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学习。篇二:读加涅的《教

学设计原理》

读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很多讲师经常和我谈论,甚至很谦虚地向我“请教”:如何提高讲课技巧,诸如要安排啥游戏?怎么调动学生气氛等等。虽然培训是面对成年人,更注重体验和交流,但本质来说,一个课程就是

一个教学过程,核心还是内容的设计。近日读了《教学设计原理》,让我对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

加涅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

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

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

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

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

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

而市场许多的培训师,几乎从不考虑去设定具体的学习结果类别,唯一考量的是现场气氛,或者美其名曰的偶尔“顿悟”,也难怪有些讲师会在课后长嘘一口气:今天又混过了。

加涅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坚实

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

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

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书引用john keller 教授创立的arcs动机模型,很值得培训师分析学员需求和设计培训

内容的出发点:

john keller 教授创立的arcs动机模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动机策略: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ication)。他们

取其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字母,因此简称为arcs动机模型。该模型主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他认为学生学

习动机的产生,首先是要引起学生对一项学习任务(学习目的)的注意和兴趣;其次,使学生理解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与他们已有的经验密切相关;然后要使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从而产生自信心;最后让学生产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满意感。john keller 教授对arcs动

机模型的每个方面的亚分类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每个方面的亚分类主要为:

注意(attention)

a1:知觉激活-- 如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a2:探究激活-- 如何激起学生探究的态度?

a3:多变性---- 如何维持学生的注意?

相关(relevance)

r1:目标指向-- 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如何了解他们的需要?)

r2:动机匹配-- 如何、何时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选择、责任和影响?

r3:熟悉性-- 如何将教学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

自信心(confidence)

c1:成就期望--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对成功的积极期望?

c2:成功的机会-- 学习怎样支持或强化学生关于自己的能力的信念,如何帮助提供成功的机会?

c3:归因模式-- 如何使学生明白他们的成功源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

满意感(satisfication)

s1:自然后果-- 如何为学生提供运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机会?

s2:积极后果-- 什么能为学生的成功提供强化?

s3:公正--- 如何帮助学生对其成绩产生积极的体验?

注意、相关、自信和满意是一个整体没有主次之分,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会会使学习者丧失学习动机,因此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要系统考虑到这四个要素,忽视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导致

教学实施的无效或失败,并且认为在教学中每个亚类的运用都是重要的。

摘录下五类习得性能:

(一)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使个体应用符号或概念与他们的环境相互作用。智慧技能的学习始于低年级的如读、写、算学习。而进行到哪一水平都是跟个体的兴趣和智力相一致的。智慧技能构成了正规教育的最

基本和最广泛的结构,从造句这样最基本的语言技能到科学、工程和其他学科的高级技术性能。

学习智慧技能意味着学习“如何完成”某种智慧行为。一般说来,所习得的知识被称为程序性知识(anderson,1985)。这种学习与学习某物存在或是有某种特征是不同的。后者是言语信息。

如果有人希望知道学生是否习得了这种智慧技能,它就必须观察一类“行为表现”,通常这可通过要

求学生有一个或几个特征表明来达到。

(二)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一种特别的和非常重要的技能,他们是支配个体自身的学习、记忆、和思维行为的性能。“认知策略”这个术语的使用通常归根于布鲁纳。罗斯科夫称它们为“萌芽行为”,斯金纳称之为“自我支配行为”。人们期待个体能经过较长时间的越来越多的研究、学习和思维来改善这类技能。

如果认知策略已经被习得,学习者可选择认知策略作为解决新异问题的“模式”。例如,首次遇到的问题通常能通过从问题解决所要达到的目的开始,一步步地逆推,来有效地解决,这种“逆推法”是认知策略的一个例子,学习者常常不得不回忆出智慧技能用它来解决问题,

但是,尽管这些技能是必要的,却是不充分的。学习者也必须使用一个寻找解决方法的模式,这是一种个体在过去练习过,或许在不同情况下练习多次的认知策略。

(三)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也被称为“言语知识”,按照理论,它是以合乎语言规则的命题网络形式储存的(anderson,1985)。为了强调它蕴涵的外观能力,又称之为“陈述性知识”。

学校教学的结果之一就是习得和在记忆中存储大量信息。当然,还有大量的信息时在校园外获得的,即从阅读书籍、杂志、报纸或由广播、电视节目等渠道获得的。从这一点来看,要是大量的

言语信息学习出现,似乎并不必须使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当然,如果那些听过、看过或读过媒体所

提供交流的人具有理解这些交流的基本智慧技能,那么这些交流就会引起许多人的学习。

(四)动作技能

我们期望人们学习的另一类性能是动作技能(fitts & posner,1967)。尽管学校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关心的是智慧技能,但我们并不期望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承认缺乏日常使用的某些

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一种最明确的人类性能。作为能力,这种技能的功能只是使动作表现成为可能,当然这些动作本身可以合并到进一步学习中。当学生能在各种情景中使用某一动作,就有理由

推断他们获得了动作技能。

(五)态度

现在转到通常被称为“情感领域”的人类性能上来(ktathword,1964),我们称这类习得的

性能为“态度”。我们多有人都对各种事物、人和情境具有许多态度,态度的作用是放大个人对某些人、事物或情况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反应。

作为一种人类性能,态度是改变个体行为为选择的一种特殊状态。态度所影响的行为表现就是“个人行动选择”。对某类事物、人、事件做出这样选择的倾向,在一个学生身上可能更强烈些,在

另一些学生身上可能较弱些,态度的改变可以通过学生选择某种活动的概率变化而得以揭示。篇三:教学设计原理加涅完整笔记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相关书籍: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r.m.加涅

《学习心理学:一种面向教学的观点》 p.m.德里斯科尔

《学习与教学》 r.e.梅耶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学习、教学与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修订》布卢姆

《系统化教学设计》 w.迪克

《教学设计》 p.l.史密斯

一教学系统导论

1.教学设计导论

教学设计的主体内容:教师用来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如:

? 如何将学生进行分组,以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

? 什么时候练习与反馈最有效

? 技能知识学习的前置知识有哪些

掌握教学设计原理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理论,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事件和活动中去,使教学更有效。

1.1.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

没有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型是最佳的,基本假设:

? 教学设计是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目的是达到教学效果)

? 学习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毅力、时间、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原有知识、学习能力

等) ? 教学设计模型可运用到多种教学场景下(学生个体、小组、大组),原理保持不变? 利用学习者对教学设计进行检验,反复设计与验证,使教学趋于完善

? 教学设计本身是一个过程,包含相关子过程(原子过程是: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中的预习、评价、

反馈等)

? 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形式

1.2.学习原理

学习情境

人在清醒的时刻,都在观察和处理信息,一些信息被记忆,一些被摒弃。

是什么让人记忆:

? 学习者内部(来源于学习者,想获知)

? 学习者外部(提供一个事件,包括学习内容、目的、方法等环境)

? 学习者、学习发生的情境、学习的内容、学习过程等存在着相互作用

教学原则

从学习原理中,指导教学设计的一些原则:

? 接近:教学环境与学习目的相接近

教学情境的设计接近学习的目的,或学习预期。教学设计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纲,而不应以方便学习或教学为目的。如,学习目的是“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装配一支枪”,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给学

生图纸。

? 重复:教学环境与学习者的反应需要重复,以使学习得到进步

重复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者反应,只是一种练习形式,而非基本条件,也不是必须的。

? 强化:使学习变得有期望,以便学习者能“自我激励”

学习过程中,如果能让学习者看到预期的结果,并相信能达到,将使学习得到强化。预期的结果可以分为两种

? 短期,如学习习得了,就有奖励等

? 长期,如社会期望、人生追求、家庭厚望等

? 合作协商:学生与其他学生或知识丰富的人一起学习,以确认信息的意义,即合作学习环境可以

促进学习

? 广泛认知:学生广泛的获取相关惰性知识(初步接触,并不注重应用,在需要时能回忆起来,并

通过进一步学习掌握的知识),是教学环境设计的一部分

? 组织活动:通过参加活动来促进学习发生

要明确学习是活动的结果和目的。

1.3.学习条件

学习条件分类:

? 内部:学习者心态、先前习得的知识及程度、个人目标等 ? 外部: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管理等学习过程

篇四:加涅教学设计原理的一个应用

加涅教学设计原理的一个应用

---对反应物限度的相关教学问题

本文描述了发表在化学教育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做的一个实验结果,时间是1976年秋季。主体是一群进入化学实验室的学生,他们在第一个季度学习了长达一年的普通化学课程,然而由于

他们在一次预测考试(如表一)中低的得分(0,1,2或3分),这个小组成员被认为是学困生。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和确认有效的可个性化的教学材料,用来教那些学困生化学计量学的一些主要概念(尤其是反应物限度的问题)。为了这个目的,教学设计标准被反复论证,测试和精

炼直到期望的目标实现。化学计算被选出来是考虑到这一课题运用于整个化学课程中,并且许多做

化学实验的学生在学习这个模块时有困难。此外,由于对教学策略系统调查的缺乏促使了一般化学

概念的学习,尤其是化学计算。这个对学困生有效的决定引起群体的社区化学教学者对这一小组成

员的普遍关注。

实验设计

一个前测后测控制小组设计被用于了这个研究(4,13页)。通过统计他们的分数(表一),

在1400名参加前测的学生中有197名被鉴定为学困生。占到这个被测小组的前测考试总成绩的

12%;然而,相比之下,这197名的学生的成绩占到全班学生总成绩的75%。学完或未学完高中化

学课程不被认为是鉴定学差生的标准。当然,在此小组中,62%的学生已经学完了高中化学的一年

课程。

这些学困生收到了个人信件,邀请他们参与“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开展的短期实验项目。”信中他们被告知“此项目会为他们提供化学计算中的个性化指导”并且提醒其“将要需要12小

时左右的时间来完成项目。”信的最后说“有可能不是所有的申请者都能参加此项目,因为会有空间

限制。”最终有150名学生签订协议而参加了此项目。这150名学生被随意分成了两组每组75人。

任选其中一组为实验组(后面称为eg),另外一小组就是对照组(随后称为cg),实验组学生被

告知可被接受进此课题,然后对照组学生由于空间限制不能被接收。最终实验组中有66名学生在

特定时间内(第二周的周一课程)坚持开始了课题。没有参加测试的9名学生被排除之外了;因此,

这个实验由66个实验组学生和75名对照组学生来实施开展。

选择过程主要应用于生成两个小组,等同于彼此有尽可能多的变量(4)。尤其是,目标是为

了控制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变量:最初的动机和化学计算的知识。平均前测成绩实验组14.8%,对照

组是12.8%,做完独立样本t检验后表明这两组平均值间无显着性差异。随后,另外两组变量的试

验表明这两组之间也无显着性差异;美国sat的数学平均分(对于实验组,平均分523,有109

的标准偏差,

而对照组,平均分525,标准偏差为99)和高中化学成绩平均得分(实验组为

2.93,对照组为2.90)。

在实验组的学生得到了特殊的化学计算教学,所述如下,不仅有常规的课堂教学对照组无这样

的特殊教学,当课堂教学完成时,两组进行了后续测试。实验过程

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一名分配的毕业生,他开展这个项目作为他助教职责的一部分。项目中心

是化学系的一个房间,在实验过程中,房间是专门分给这个项目的,在实验组的每个学生都收到了

第一章。

表1 化学学前测试

请系统性的写出你所有的步骤

你可能需要的原子质量:h = 1; n = 14

1、a (1分)nh3 的原子质量是多少?写出你的步骤。

b (3分)8.5克的nh3 是多少摩尔?写出计算过程。

2、(4分)5摩尔的铝和过量的氧气反应能产生多少的a1302?反应方程式为:4a1+ 3 02 2a1203 写出计算过程。

3、(2分)以下平衡方程:n2 +h2 nh3

表二化学学后测试

阿伏伽德罗常数=6.02 x l023

相对原子质量:c 12.0g fe 55.9g mg 24.3g

h 1.0g s 32.1g cl 35.5g

o16.og

1、(12分)2.0摩尔丙烷(c3h8)中有多少分子数?

2、(12分)在4.4克的丙烷中有多少分子?

3、(12分)1摩尔的c3h8中有多少h原子?

4、(24分)由下面fes2和o2的反应方程式回答问题:→

fes2 + o2 → 2fe2o3 + 8so2

a、8摩尔的fes2完全反应需要多少摩尔的氧气?

b、根据上述反应可得到多少摩尔的fe2o3

5、金属锰与clcr3发生反应,产物是金属铬和氯化锰。写出反应的平衡方程。

6、金属镁与盐酸混合时会发生剧烈反应,反应的产物是氢气和氯化镁(mgci2),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mg + 2hcl → mgci2

假设混合12.1g金属镁和18.2ghcl,让其反应,最多能得到多少克的mgci2?加涅和其他人运用任务分析的方法共同发展了一个详细的层次结构,结果是化学计量在教授基本的原理时首先

教的是分子这一模块。这种方法减少了当同

时运用微粒数、克、摩尔这些单位时学生头脑中易产生的混淆。通常是以化学工具书中的习题呈现。本文作者意识到,从历史角度上来说,然而,

许多化学教育工作者有浓厚的兴趣,帮助学困生学习化学在过去的几年里,出现在该杂志中的关于对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系列中的困难的文章将证明这个事实。然而,许多这样的工作是针对分

析刚进入大学的学习者为了确定其在化学学业上成功的机会的进入行为,虽然这种类型的研究是有

用的,它会保持价值有限,因为它不走的不够远,因为课程是一种为了使学生发生初始状态(si)

到目标状态(sf)转变这样明确目的的经过组织的过程,仅仅关注初始状态是明显不够的。此外,

还需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方面进行正式的研究以促进这种转变。在这方面,化学教育工作者可

能会发现加涅的工作和在认知心理学和人的信息处理过程是特别有用的篇五: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在

分享阅读中的应用

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

一.分享阅读是一种全语言教育理论观照下的早期阅读教育方法,视儿童的语言学习为完整的学习。主要表现为:在教育观念上,分享阅读超越传统早期语言教育重视儿童听说能力培养的思维

方式,更关注儿童前阅读、前书写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态度和阅读习惯的形成;在组织实施中,

分享阅读强调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强调游戏情景的创设,强调各个领域的创造性

拓展活动与之交叉,以达成自然而然及整合学习的价值。

理想的观念和价值需要在教师的实践中得以落实和实现,教师在转化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如何对读本作价值分析?其次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可以实现这些价值?

二.对读本作价值分析是教师作教学设计的前提,或者也可以认为是教师作教学设计的起始。通过分析得来的读本价值将会通过分享阅读活动的开展成为儿童所能获得的价值。若从读本单方向

展开分析可能带来的问题是教师易为读本形式上的简单所蒙蔽,而很难找到读本所隐含的教育价值。

如:中班下学期读本“土土的鞋子”,从“图”的角度看是卡通人物加漫画的表现形式,从“文”的角度看是叙述了土土在鞋店里试鞋的一段情节,文字表述非常简单。这样一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读本很

难以读本本身的特征吸引幼儿,这就对教师的实际操

作提出了挑战。如何能挖掘出读本所蕴含的价值呢?我们尝试以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为指导设计了读本分析框架。

此分析框架就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对读本的特征作分析,横向主要指读本所涉及的领域以及可预期的五种学习结果,纵向是指从分享阅读系列读本整体出发,对与该读本有关涉的前后读本作一

梳理,了解相关读本在不同年龄段分布所依循的内在逻辑。

需要说明的是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加涅认为这五种预期的学习结果就是教育的目标。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这五种教学结果包括了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基本上涵盖了应有的教育目标。而且加涅将认知策略单独列出作为目标之一,突出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这与“学会学习”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具体而言,言语信息是指能用言语陈述的事实、结论、有组织的知识,又称“陈述性知识”。如:“鞋子有大的、小的、松的、紧的......” 智

慧技能是指使个体能应用符号对外部环境作出反应的“程序性知识”。又可细分为辨别、具体概念、

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如:“能对大的、松的和小的、紧的鞋子作出区分,并能在试鞋过程中用语言或其他符号表述出来。”认知策略是指一种“控制过程”,是学习者赖以选择和调整他们注意、记忆、学习和思维的内部过程,如:采用各种方法区分“大、松”以及“小、紧”。而对各种方法

作出评价并找出最适宜的方法—

—“试鞋”,这一内部控制过程则称为元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是执行身体运动的外在操作,主要

反映在身体运动的速度、精确度、力量和连续性上。如:幼儿穿上不合脚的鞋子有控制地行走。态

度是指影响个体对人、对物、对事的行为的复杂的内部状态。如:当鞋子不合脚时也能以轻松、快

乐的态度对待。

加涅认为设计教学的最佳方法是从所期待的教学效果逆推,也即从目标出发通过任务分析进行策略部署,在此过程中创设不同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指确定幼儿的已有

经验,外部条件是指提供给幼儿的学习刺激,可以是实物、符号、图像、声音,也可以是有意义的

言语交流。如上例中智慧技能方面有关鞋子“大”和“松”的区别以及“小”和“紧”的区别,在幼儿的

口语经验中往往是不分的,甚至成人也不一定会在日常交流中对此作严格的区分,往往以大代替松,以小代替紧。所定目标是幼儿通过分享阅读活动能对“大”和“松”,“小”和“紧”等语词作出区分,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可以预见的是幼儿对于“大”、“小”、“高”、“长”已能作出区分,形成了概念,这是学习活动发生的内部条件。要确定这一内部条件,并了解幼儿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可以

考虑提供这样的外部条件:通过游戏唤醒幼儿关于“大”“小”“高”“长”的旧有经验,并通过幼儿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的个别辅导使幼儿基本都具备进行新学习的内部条件,然后再呈现新的刺激。这

里就出现了对材料提供的限定,鞋店中应先出现“大”、

“小”、“高”、“长”的鞋子,然后呈现读本,应幼儿的发现和需要再添加几双幼儿自己的鞋,

以期幼儿能对“合脚”、“松”、“紧”作出区别和形成相应概念。选择这一策略,教师的内部控制是分享阅读的教育理念以及幼儿的年龄特征,让幼儿在半真实的情境中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与读本的对话,能让游戏的快乐与阅读紧紧相随,以此形成幼儿喜爱阅读的态度,当然这并非一日之功。另外分享

阅读虽不以教育为目的但幼儿在游戏中自然习得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及动作技能。只要

在游戏的框架下对游戏材料的提供、游戏情境的设置做一个细致的分析和计划,便可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的自身的需要。

三.运用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对读本作价值分析以及开展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优势:

1、能对读本的价值作较全面的分析

分享阅读的读本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但教师往往受挫于它的隐蔽性。加涅的五种教学结果为读本分析提供了一个抓手,能充分认识读本所具有的横向的领域整合的特点,同时关注读本纵向的内在逻辑。

2、有利于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既是幼儿通过学习后获得的五种结果,则更显其切实可感。目标的陈述中往往规定了行为动词、行为情境以及行为者,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复杂以及为学习提供支持的教学设计的精细,利于教学活动的实际操作。

3、有利于教育评价的开展

因教育目标的制定出于系统设计的思想,具体的目标描述又规定了幼儿通过学习后可观察到的变化,因此,目标陈述直接可用于评估幼儿的学习情况。教师可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参与活动的效果作出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家长也可依此对幼儿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因而可促进家长与教师的有效交流。

4、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加涅的五种教学结果适用于任何一个学科及任何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只是在目标的权衡上需作把握。如对幼儿而言,态度方面的目标应该总是起到一个统领的作用,而其它目标则自然整合于其中,故教学设计中强调生活化、游戏化,这也是幼儿园所有活动的实施原则。从五种教学结果出发制定教育目标,因其具体、细致,故容易联想到相关教学策略,并能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的提供作出具体限定。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从经验直觉逐步走向理性自觉。

(完整版)文本信息加工教学设计

文本信息加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了解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并从中领悟传播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介绍了字处理软件的基本特征,并会利用字处理软件进行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并学会根据不同信息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字处理软件来加工文本信息;学会分析、比较文本信息的纯文本表达、结构化表达和形象化表达的优点与不足,学会使用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来表达信息,加工信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2、了解文字的编码方式; 3、掌握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4、学会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纯文本表达、结构化表达、形象化表达)。(2)过程与方法 1、比较各种字处理软件(记事本、WORD、WPS)的有点和不足,掌握其 中一种常用的字处理软件WORD; 2、掌握信息的加工方法与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字处理技术,领悟传播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学会选择合适的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 3、学会评价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重点 1、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2、根据不同信息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字处理软件,并利用字处理软件进行信息 的加工与表达;

3、信息的结构化、形象化表达。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好,而且有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的看法,思维也比较活跃,善于表现自己,有很强的创新理念和动手能力。在本三节课中,将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学习,从字处理技术的认识到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并利用他来处理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最终学会信息之间的表达与交流。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脑室、投影仪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字以及处理技术 课程导入: 同学们,每天你们都在写字,写具有我们国家文化特色的文字,那么,你们到底对我们国家的文字了解有多少呢?你们有没有兴趣来了解我们的文字处理技术呢? 具体过程: 师:我们的文字有字母文字和象形文字,那为什么不用汉语拼音代替汉字吗?请大家根据下面表格的提示,解答下列问题。

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最新版

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最新版 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最新版 《教学设计原理》是加涅关于学习的结果分类与教学事件比较系统的著作,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学系统绪论,第二部分是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过程;第三部分是设计教学。 第一部分:教学系统绪论的主要内容有: 1、关于学习的假设; 3、关于学习的条件。关于教学: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整体而言,可以把它们称作学习的条件(分为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用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来说明学习的过程,并针对整个过程的影响,提出了九大教学事件,这块内容在被何克抗先生称为九五矩阵。 4、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系统论的思想 第二部分: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过程: 此章介绍的是教学系统和ID的`系统观。教学系统有多种形式和层次水平:第一层次称为“教学设计”,适于单元和单课的教学设计,个人感觉,Dick&Carey在其《教学系统设计》中重点阐述的教学设计模式即属于此类层次的教学设计;第二层次即教育系统设计,是超出课堂与教学单元的系统水平的教育系统设计,学校的校本课程设计、某学科的课程设计应该属于此类。 第三部分:设计教学。 1、教学和教育目的; 2、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

(一)智慧技能:如何完成某种智慧行为,从造句这样的基本语 言技能到学科工程工其它学科的高级技术性能。Anderson(1985)认 为这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由低到高分别是:辨别——>具体概念——>规则和定义性概念——>高级规则——>问题解决。 (二)认知策略:支配个体自身的学习、记忆和思维行为的性能。由Weinstein和R?E?Mayer1986年提出的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理解监控策略、情感策略。 (三)言语信息:又称为陈述性知识,以合乎语言规则的命题形 式存储的。三种情境:(一)学习名称:可使用记忆术;(二)属于孤立和单个事实的学习:两个或多个名字的客体或事件之间关系的言语 陈述;(三)有组织的信息学习:由相互联系的事实构成的知识体系。 (四)动作技能。 (五)态度:影响个体对人、对物、对事的行为的复杂内部状态。 1.直接法; 2.间接法。 在Dick&Carey的教学系统设计中,将这五类合并为四种技能: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心智运动技能、态度。原因是智慧技能中通 常包含认知策略。 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上述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 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 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利用半个月的时间把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又读了一遍,本科时只是泛泛的读,大体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没有深入的思考。 现在以探究的心态来读这本书,可以提出一些疑惑一些问题。我们 都熟悉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是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类型创设不同的 学习的内部条件并相应的安排学习的外部条件。这本书首先提出这 一思想,然后分章节阐释。这里有三个关键词,学习结果类型,内 部条件,外部条件。

3.1 信息加工概述 教案

3.1 信息加工概述 实习教师:洪华燕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第三章第一节信息加工概述中的§3.1.1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以及 §3.1.2 计算机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类型。信息加工是整个信息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本节首先从整体上介绍了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和方式,再进一步介绍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和自动化,人性化,智能化的三种形态,重点是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身边的例子(如校运会比赛项目的成绩处理)总结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以及利用计算机加工的优势。难点是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三种形态的特征,因为这些是对本章第二、三节和第四、五章的概括,是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三种形态可以结合第一章中所学的信息技术的人性化,大众化发展趋势来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在学习了信息加工的基础知识后,不但能用已学过的编程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更激发了他们在未来进一步求知和创新的热情与欲望。 二、课程标准 (1)了解什么是信息加工及其重要性; (2)知道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并能举例说明; (3)掌握信息加工方式的变化并能举例分析; (4)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并能举例分析; (5)理解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类型并能举例说明。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学习信息加工这一节内容,学会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和方式; (2)理解信息加工的含义和重要性,更有效地筛选信息的价值,更方便的使用。 (3)能够初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本节通过一个例子引出加密是信息加工的一种表现形式,然后从信息加工的重要性出发,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信息加工的过程和不同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有效地加工所获取的信息,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处理信息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 (3)通过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例子,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概念,原理及名词解释 一.教学与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学习者讲授或者掩饰某些东西。但是教师或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的任务,如选择材料,判断学生的准备情况,监控教学活动,最终起到内容资源与学习促进的作用,于是更广泛的术语“教学”讲强调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用来使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 二.教学原理的基本假设: 1. 教学设计必须已帮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的,教学 设计也是以有目的的学习而不是“偶然”学习为目的的。这就 意味着最终的目标与预期的学习结果指导着学习活动的设计 与选择。 2. 学习是一个手许多变量影响的复杂过程。卡罗尔界定了至少 五个影响学生所能达到的学习程度的主要变量:(1)学生的 毅力(2)允许学习的时间(3)教学质量(4)学生的能力倾 向(5)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这些变量不是无关的,因此一 个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式不能仅关注其中之一。 3. 教学设计模型可以在多种水平上应用。 4. 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设计教学首先要包括学习者,并且利 用学习者进行检验,利用这些来自学习群体的反馈来修改教 学并使其更有效。 5. 教学设计本身作为一种过程,应当包括如下子过程:确定预 期结果、开发活动、设计备用练习形式、评价与反馈。 6. 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 三.若干学习原理 1. 接近原理:指的是刺激情景必须与预期的反应同时呈现。 2. 重复原理:指的是要是学习得到进步并靠可靠的保持,刺激 和它的放映需要重复或练习。 3. 强化原理:一个新的行为,倘若在他出现时有一个令人满意 的事态随其后,则这一新的需变更为的学习讲得到增强。四.教学系统设计的的基本过程(ADDIE模型):包括五个基本过程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 五.言语信息: 目的:是为了强调表现性的性能。功能:为学习者建构其他技能,提供一种结构或基础。 言语信息的学习

表格信息加工教案

集体备课课时设计活页纸 学科信息技术年级高一级授课时间第15、16、17周 主备人: 授课人:总课题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课时 3 课题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课型理论课+操作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根据任务进行需求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会使用Excel建立表格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利用数据求和、排序、分类汇总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4、形成简单报告。 过程与方法: 1、认识Excel并创建表格。 2、熟练应用Excel进行数据求和、排序、分类汇总。 3、理解用图表来表现信息的特点与意义并且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4、通过分析“班级评优活动?”的案例入手,设计一系列学习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一定的数据分析意识及对数据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2、体验表格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了解表格信息加工的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尝试探究精神和小组合作精神,感悟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1、获取原始数据并作需求分析。 2、利用数据求和、排序、分类汇总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教学难点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Excel加工信息。 教学准备信息技术教材,ppt课件,多媒体网络教室,office办公软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备课札记(个案)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另外一种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方法: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边板书)。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请大家用口算或者笔算算出平均分和总分。 下面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算一算。 老师:同学们计算得怎样呢?有没有把结果算出来呢? 那好,通过了这样的计算,我们发现逐个计算平均分和总分是一 件麻烦的事情。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简单方便的计算出我们要的数 据呢?怎样直观的分析出这些数据里面的最大和最小值呢?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一个工具,能够方便的解决以上的问题。 一 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计算。进行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回答:

3.1 信息加工概述(教案)

授课时间:第六周第1课时2017年10月13日科目信息技术课题 3.1 信息加工概述 课型青年教师展 示课 课时数1课时主备人 买买苏力 坦 辅备人张海燕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和方式; (2)理解信息加工的含义和重要性,更有效地筛选信息的价值,更方便的使用。(3)能够初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本节通过一个例子引出加密是信息加工的一种表现形式,然后从信息加工的重要性出发,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信息加工的过程和不同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有效地加工所获取的信息,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处理信息的能力;(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 (3)通过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例子,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教学重点:信息加工方式的变化、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类型。教学难点: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类型。 授课方法问题情境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个案内容 课前三分钟 题目:食品安全与卫生 身体健康的两大杀手:垃圾食品、垃圾睡眠 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隐患(一):老鼠、苍蝇、蟑螂及其它害虫 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隐患(二):变质的食品、劣质的食材等 十大健康食品:大豆(豆浆、豆奶等)、十字花科蔬菜、牛奶(酸 奶)、海鱼、番茄、绿茶、菌菇类、胡萝卜、荞麦、禽蛋蛋白 十大垃圾食品:油炸食品、罐头类食品、腌制食品、加工的肉类 食品、奶油制品、方便面、烧烤类食品、冷冻甜点(冰淇淋、雪糕)、 果脯、话梅和蜜饯类。 日常生活中怎样注意饮食卫生呢? 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2.生吃瓜果要洗净。3.不随便吃 野菜、野果。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5.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 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6.不喝生水。 签字: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完整笔记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相关书籍: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R.M.加涅 《学习心理学:一种面向教学的观点》P.M.德里斯科尔 《学习与教学》R.E.梅耶 《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 《学习、教学与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修订》布卢姆 《系统化教学设计》W.迪克 《教学设计》P.L.史密斯 一教学系统导论 1 教学设计导论 教学设计的主体内容:教师用来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如: ?如何将学生进行分组,以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 ?什么时候练习与反馈最有效 ?技能知识学习的前置知识有哪些 掌握教学设计原理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理论,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事件和活动中去,使教学更有效。 1.1 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 没有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型是最佳的,基本假设: ?教学设计是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目的是达到教学效果) ?学习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毅力、时间、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原有知识、学习能力等) ?教学设计模型可运用到多种教学场景下(学生个体、小组、大组),原理保持不变 ?利用学习者对教学设计进行检验,反复设计与验证,使教学趋于完善 ?教学设计本身是一个过程,包含相关子过程(原子过程是: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中的预习、评价、 反馈等) ?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形式 1.2 学习原理 学习情境 人在清醒的时刻,都在观察和处理信息,一些信息被记忆,一些被摒弃。 是什么让人记忆: ?学习者内部(来源于学习者,想获知) ?学习者外部(提供一个事件,包括学习内容、目的、方法等环境) ?学习者、学习发生的情境、学习的内容、学习过程等存在着相互作用 教学原则 从学习原理中,指导教学设计的一些原则: ?接近:教学环境与学习目的相接近 教学情境的设计接近学习的目的,或学习预期。教学设计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纲,而不应以方便学习或教学为目的。如,学习目的是“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装配一支枪”,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给学生图纸。 ?重复:教学环境与学习者的反应需要重复,以使学习得到进步 重复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者反应,只是一种练习形式,而非基本条件,也不是必须的。

5.2《数字视频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5.2《数字视频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其一,学生们通过上学期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对视频加工有简单的了解;其二,随着各类数码产品的普及,实际生活中,很多同学有使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片的经历,但大部分同学不会很好地应用视频加工技术,所以对此非常感兴趣,都希望能通过学习,最终创作出自己满意的视频作品,比如能把校运会、艺术节、班会活动中录制的视频信息进一步加工处理,留作美好回忆;其三,不可否认,学生之间认知能力和基础水平的差异很大,教学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第四章第四节“数字视频信息采集与加工”部分。本节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为数字视频的格式及播放环境,第二课时为数字视频信息的采集方法,第三课时为数字视频信息的加工。本案例为第三课时的内容。主要介绍常用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根据需要如何恰当选择软件工具进行简单视频编辑、合成。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照相关的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后,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拓展和相应的调整。 三、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用的几种视频编辑器。 (2)掌握使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视频加工的基本流程。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体会数字视频作品制作的步骤和方法。学会对视频信息进行富有创意的,实现良好视觉效果的处理。 (1)掌握adobe premiere pro的基本使用。 (2)掌握视频的编辑、合成技术以及发布的方法。 (3)通过学案中的导学材料,结合自身兴趣,有选择地熟悉其他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爱技术、懂技术、用技术。 (2)尊重知识产权,合理使用视频资源。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掌握adobe premiere pro的基本使用 2、掌握视频信息加工的流程和各个过程的实现。 五.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学案导学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设计原理 加涅 完整笔记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相关书籍: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R.M.加涅 《学习心理学:一种面向教学的观点》P.M.德里斯科尔 《学习与教学》R.E.梅耶 《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 《学习、教学与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修订》布卢姆《系统化教学设计》W.迪克 《教学设计》P.L.史密斯

一教学系统导论 1 教学设计导论 教学设计的主体内容:教师用来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如: ?如何将学生进行分组,以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 ?什么时候练习与反馈最有效 ?技能知识学习的前置知识有哪些 掌握教学设计原理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理论,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事件和活动中去,使教学更有效。 1.1 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 没有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型是最佳的,基本假设: ?教学设计是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目的是达到教学效果) ?学习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毅力、时间、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原有知识、学习能力等) ?教学设计模型可运用到多种教学场景下(学生个体、小组、大组),原理保持不变 ?利用学习者对教学设计进行检验,反复设计与验证,使教学趋于完善 ?教学设计本身是一个过程,包含相关子过程(原子过程是: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中的预习、评价、 反馈等) ?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形式 1.2 学习原理 学习情境 人在清醒的时刻,都在观察和处理信息,一些信息被记忆,一些被摒弃。 是什么让人记忆: ?学习者内部(来源于学习者,想获知) ?学习者外部(提供一个事件,包括学习内容、目的、方法等环境)

?学习者、学习发生的情境、学习的内容、学习过程等存在着相互作用 教学原则 从学习原理中,指导教学设计的一些原则: ?接近:教学环境与学习目的相接近 教学情境的设计接近学习的目的,或学习预期。教学设计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纲,而不应以方便学习或教学为目的。如,学习目的是“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装配一支枪”,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给学生图纸。 ?重复:教学环境与学习者的反应需要重复,以使学习得到进步 重复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者反应,只是一种练习形式,而非基本条件,也不是必须的。 ?强化:使学习变得有期望,以便学习者能“自我激励” 学习过程中,如果能让学习者看到预期的结果,并相信能达到,将使学习得到强化。预期的结果可以分为两种 ?短期,如学习习得了,就有奖励等 ?长期,如社会期望、人生追求、家庭厚望等 ?合作协商:学生与其他学生或知识丰富的人一起学习,以确认信息的意义,即合作学习环境可以 促进学习 ?广泛认知:学生广泛的获取相关惰性知识(初步接触,并不注重应用,在需要时能回忆起来,并 通过进一步学习掌握的知识),是教学环境设计的一部分 ?组织活动:通过参加活动来促进学习发生 要明确学习是活动的结果和目的。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加工概述教学设计

3.1 信息加工概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加工的基本知识,把握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三种形态及其各自的适应范围。 过程与方法:知道信息加工的重要性,能够利用信息加工的知识分析生活和学习中的信息资源及其处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效地加工所获取的信息,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总结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难点: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三种形态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实践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展示P42页故事 从这个简单的加密解密故事可以看出,当我们要有效的利用获取的信息时,免不了要对信息进行加工。 二、教学活动一: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1、信息加工及其重要性

①“信息加工”定义:信息加工是指通过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研究等一系列过程,使收集到的信息成为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信息。 ②提问:为什么要进行信息加工? 小组交流讨论,列举要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原因并提交。 教师总结:避免真假混杂、有效地使用、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2、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①出示任务:信息加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流程,比如,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次演讲比赛,如果要你撰写一篇演讲稿,你会如何做? ②集体讨论,确定流程 ③根据流程,分析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3、信息加工方式的变化 提问:平时接触过哪些信息加工方式? 人工方式: 优势:所需工具较少、方法灵活、使用方便 不足:繁琐、容易出错、费时

计算机技术:节约大量时间,提高信息加工精度。 三、教学活动二:计算机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类型 1、计算机信息加工一般过程 归纳总结:阅读教材P43-44,总结计算机信息加工一般过程。 ①根据信息类型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软件或者自编程序 ②信息录入③信息加工④信息输出⑤信息存储 实践:以撰写演讲稿为例,讨论其加工过程中哪些步骤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填写表3-1. 2、计算机信息加工的类型 学生尝试归纳、列举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各种类型 ①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 ②基于信息技术工具的人性化信息加工 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加工 从日常生活中找出各类型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实例 四、课外实践: 选择一种计算机信息加工实际应用场景,并与这种场景以前的手工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两种加工方式的异同。

2019-2020年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加工概述》优秀教案设计备课资料

2019-2020年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加工概述》优 秀教案设计备课资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理解信息加工的含义与重要性,了解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B:掌握人工加工与计算机加工的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A: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归纳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与目的。 B:能选择适当的信息加工方法及工具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 A:体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B:能辩证的认识人工加工和计算机加工信息的特点,认识到信息加工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二、知识结构图: 三、教具: 小黑板 四、教学重点: A:信息加工的重要性B: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五、教学难点: 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六、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讲授,讨论合作

[板书] 3.1信息加工概述 一、信息加工及其重要性 过程: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研究 目的:发掘信息的价值,使收集到的信息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重要性:是信息利用的基础 价值巨大:牵涉到我们的学习生活的每一处 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三、信息的人工加工和计算机加工的特点比较 人工加工:工具简单,方法灵活,使用方便,但繁琐费时,易出错 计算机加工:设备要求高,受场合限制,但处理过程简单、快速、准确。

四、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见第二点) 五、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信息技术的两种加工方式:人工加工与计算机加工,其实,两者的加工根本区别在于工具的不同,从而决定了不同的特点 六、教学后记. 本节内容在七八班上的效果与五六班的效果有点不同,五六班比较活跃,而且对所举的例子都比较有兴趣,在以后教学中我将根据不同的班级举不同的例子,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总体而言,这几个班的掌握情况比较满意.

加涅教学设计原理的一个应用

加涅教学设计原理的一个应用 ---对反应物限度的相关教学问题本文描述了发表在化学教育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做的一个实验结果,时间是1976年秋季。主体是一群进入化学实验室的学生,他们在第一个季度学习了长达一年的普通化学课程,然而由于他们在一次预测考试(如表一)中低的得分(0,1,2或3分),这个小组成员被认为是学困生。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和确认有效的可个性化的教学材料,用来教那些学困生化学计量学的一些主要概念(尤其是反应物限度的问题)。为了这个目的,教学设计标准被反复论证,测试和精炼直到期望的目标实现。化学计算被选出来是考虑到这一课题运用于整个化学课程中,并且许多做化学实验的学生在学习这个模块时有困难。此外,由于对教学策略系统调查的缺乏促使了一般化学概念的学习,尤其是化学计算。这个对学困生有效的决定引起群体的社区化学教学者对这一小组成员的普遍关注。 实验设计 一个前测后测控制小组设计被用于了这个研究(4,13页)。通过统计他们的分数(表一),在1400名参加前测的学生中有197名被鉴定为学困生。占到这 个被测小组的前测考试总成绩的12%;然而,相比之下,这197名的学生的成 绩占到全班学生总成绩的75%。学完或未学完高中化学课程不被认为是鉴定学 差生的标准。当然,在此小组中,62%的学生已经学完了高中化学的一年课程。 这些学困生收到了个人信件,邀请他们参与“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 开展的短期实验项目。”信中他们被告知“此项目会为他们提供化学计算中的个 性化指导”并且提醒其“将要需要12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完成项目。”信的最后说“有可能不是所有的申请者都能参加此项目,因为会有空间限制。”最终有150 名学生签订协议而参加了此项目。这150名学生被随意分成了两组每组75人。任选其中一组为实验组(后面称为EG),另外一小组就是对照组(随后称为CG),实验组学生被告知可被接受进此课题,然后对照组学生由于空间限制不能被接收。最终实验组中有66名学生在特定时间内(第二周的周一课程)坚持开始了课题。没有参加测试的9名学生被排除之外了;因此,这个实验由66个实验组学生和75名对照组学生来实施开展。 选择过程主要应用于生成两个小组,等同于彼此有尽可能多的变量(4)。尤其是,目标是为了控制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变量:最初的动机和化学计算的知识。平均前测成绩实验组14.8%,对照组是12.8%,做完独立样本T检验后表明这两组平均值间无显著性差异。随后,另外两组变量的试验表明这两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美国SAT的数学平均分(对于实验组,平均分523,有109的标准偏差,

信息加工概述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信息加工概述 【本章教学内容分析:】 在第二章讲了信息的获取,那么这章主要讲述将获取的原始信息按照应用需求对其进行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研究、整理、编制和存储等处理的一系列过程及实现方法,使这些信息能够更好地实现其价值。本章教学内容的安排从实现这一处理的一般过程引申到信息加工方式的变化,然后引进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类型,并且通过用VB进行实例编程解决具体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展望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信息加工有一定了解,对学习的内容兴趣提高,但对于计算机信息加工类型了解不够,不能对信息加工进行归纳。 【教学安排:】 信息加工的概述一课时 第一节信息加工的概述 【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为第三章第一节信息加工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加工及其重要性; 2、知道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并能举例说明; 3、掌握信息加工方式的变化并能举例分析; 4、理解手工加工与计算机信息加工方式的异同; 5、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并能举例分析; 6、理解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类型并能举例说明;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加工方式的变化、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类型。 教学难点: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类型。 【教学方法】: 利用任务驱动法,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问:下面是某班半期考的各科的成绩: 1号语文75,2号数学86,3号英语89,1号数学85,4号数学76,8号数学67,38号数学96,1号数学90……你能不能快速地知道这个班级中语文最高分是多少,数学最高分是多少…… 答:不能。 问:为什么这些信息不能直接使用呢? 请几位同学回答。

高中信息技术 3.1信息加工概述教案 教科版

3.1信息加工概述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信息加工的基本知识,理解手工加工和计算机信息加工方式的异同,把握信息加工三种形态及其各自的适用范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总结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三种形态的特征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第二章我们学习了从因特网,从网络数据库中获取信息,当我们要有效的利用获取的信息时,必须对信息进行加工,大家把书翻到第40页,看一下开头的这则故事,引出信息的加工。 信息加工的定义:信息加工是指通过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研究等一系列过程,使收集到的信息成为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信息。 2、为什么要进行信息加工? ①、避免真假混杂 ②、有效地使用 ③、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 3、信息加工一般过程 4、信息加工方式的变化 人工加工方式的特点: 所需工具较少、方法灵活、使 用方便。 不足:繁琐、容易出错、费时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信息加工的时间,提高了信息加工精度。 5、计算机信息加工一般过程 ①根据信息类型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软件或者自编程序 ②信息录入 ③信息加工 ④信息输出 ⑤信息存储 6、计算机信息加工类型 ①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 ②基于信息技术工具的人性化信息加工 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加工 总结:本节主要讲了信息加工的一些基础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内柔多是一些概念性,记忆性的内容,比较枯燥,在讲解时在尽量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解释,以求达到较好的效果。

知识梳理及达标练习 信息加工的概念 一、具体知识内容 1.信息加工是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计算和研究等一系列过程,使收集到的信息成为对我们有用的信息资源。信息加工是信息利用的基础,是信息成为有用资源的重要条件。 2.信息加工的目的在于发掘信息的价值,通过信息加工,创造出新的信息 二、达标训练习题 1.收集来的信思是初始的、零乱的、孤立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排序,就是信息( B ) A、发布 B、加工 C、收集 D、获取 信息加工的基本方式 一、具体知识内容 1.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基本方式:用大众化的计算机工具软件进行人性化加工;用程序设计进行自动化加工;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化加工。 2.信息加工的特点。用人工方式来加工信息:方法灵活,使用方便,但较繁琐,易出错,费时。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缩短了信息加工的时间,提高了信息加工的精度,增强了信息加工的能力。 二、达标训练习题 1.下列设备或工具称为处理信息机的是( B ) A.传真机 B.计算机 C.电视机 D.网络 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一、具体知识内容 1.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是:记录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发布信息、存储信息。 2.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是:根据信息类型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加工软件或者自编程序,实现信息录人、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以及信息存储。 二、达标训练习题 1.对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排序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关于对数据的排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在Word中可以插入表格,Word提供了对表格中数据进行排序的功能。 B.在PowerPoint中也可以插入表格,并且也提供了对表格中数据进行排序的功能。C.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排序,并且Excel中还提供了自定义排序序列的功能。 D.用编程来解决排序问题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视频信息的加工教案

视频信息的加工 第一课时(共两课时)授课人:夏志海 【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上海科教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本节课是第三章第一节第六小节中的内容,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将《视频信息的简单加工》作为两个课时教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视频信息的截取;(2)视频信息的合成。利用MOIVEMAKE软件加工与处理视频信息,引导学生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视频信息加工、交流思想;内容丰富,灵活有趣,实用性较强。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文本、表格、图像、音频信息加工等的基本操作,对于视频信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视频信息加工工具接触较少。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在探究学习中使学生掌握视频信息加工的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视频信息常见格式与视频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学会MOIVE MAKE的基本使用方法,能自己制作简单视频。 2、过程与方法: 能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视频信息加工、交流思想;能熟练运用视频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对自己和他人的创作过程和作品进行认真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视频信息的剪辑、加工,培养学生对视频制作的兴趣,形成自主探索视频信息加工方法及应用的情感;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视频信息的截取 2、视频信息的合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索视频信息加工方法及应用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MOIVEMAKE、加工素材(图片、视频)。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学案生成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针对“吸烟有害健康,远离香烟”这一主题,把视频信息和图片信息进行对比,指出视频信息的特点:集图片、文字、声音于一体,内容丰富,表现力强。 二、简单介绍常见的视频格式和视频加工软件。 三、视频的加工: 1、视频的采集方法介绍 ●现场录制 ●视频采集卡 ●屏幕录制软件(演示) ●截取――演示任务一,学生参照学案分组完成任务一。(观察学生完成过程中 所出现的问题),展示学生作品。 2、视频的编辑与合成 展示范例视频(添加了效果、过渡、字幕),请同学们在刚才任务一的基础上,参照学案分组自主完成任务二。(观察学生完成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展示学生作品,给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教学设计

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表达 教学设计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教学设计 逹奥金斯 常见文本类型及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高一信息技术第三章第一节中的第一和第二小节内容。这一节内容是后续的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等内容的基础和前提。 不同文本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加工表达特点,所选用的工具也不一定相同。常用的文本加工工具有:Word、WPS、记事本、写字板等。按文本组织形式的复杂程度,我们可把文本信息的加工分为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和报刊类信息的加工两大类。日常文本包括标语、广告、通知、信函、报告、文章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学习了写字板、WORD等,体验了文本加工的基本操作,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比较熟悉利用网络搜索素材。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是“零起点”,没有处理文本信息的操作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文本类型及其加工软件; (2)、巩固在文本处理时的常见名词,如:版面、段落、文字、对象等概念; (3)、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体验文字信息的加工过程,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思想,促进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 (1)、如何利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 (2)、以恰当的效果表达意图。 2、难点 如何根据任务需要,较为熟练的加工信息,并选择恰当的效果。 五、教学策略 贯彻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精神,通过案例学习、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以及小组协作学习的方法,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主动地探求知识,又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交流,实现知识的建构,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 七、教学过程

读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读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很多讲师经常和我谈论,甚至很谦虚地向我“请教”:如何提高讲课技巧,诸如要安排啥游戏?怎么调动学生气氛等等。虽然培训是面对成年人,更注重体验和交流,但本质来说,一个课程就是一个教学过程,核心还是内容的设计。近日读了《教学设计原理》,让我对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 加涅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 而市场许多的培训师,几乎从不考虑去设定具体的学习结果类别,唯一考量的是现场气氛,或者美其名曰的偶尔“顿悟”,也难怪有些讲师会在课后长嘘一口气:今天又混过了。 加涅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书引用John Keller 教授创立的ARCS动机模型,很值得培训师分析学员需求和设计培训内容的出发点: John Keller 教授创立的ARCS动机模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动机策略: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ication)。他们取其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字母,因此简称为ARCS动机模型。该模型主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他认为学生学

3.1信息加工概述-检测题+参考答案

3.1信息加工概述(课堂检测) 1、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经历了25个朝代,若把这25个朝代发展的事件记录下来,最好按(A)标准划分。 A.时间 B.空间 C.事件 D.问题 E.目的 2、要求收集来的信息是初始的、零乱的、孤立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排序,就是信息(C)。 A.获取 B.收集 C.加工 D.发布 3、人们把人造卫星发射上天,得到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和情报,这是(D)的过程。 A.信息处理 B.信息储存 C.信息加工 D.信息采集 4、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请你分析以下资料,指出各工作流程分别属于信息加工的哪一个环节,填写于括号里。2014年5月2日下午,我校举行了校教职工男女混合4*400接力赛,参加小组有:高一年级组、高二年级组、高三年级组及校工组。裁判员将各小组的比赛成绩记录于规定的参赛项目成绩记录表中,这是信息加工的(C)环节;然后裁判员再对这些比赛成绩进行分析、排序等工作,排出名次,这又是信息加工的(B)环节;裁判员将这比赛的结果抄了一份送到广

播员处,广播员播出成绩,这属于信息加工的(A)环节;另将各参赛小组比赛成绩的原材料整理成册送到体育组存根,这又属于信息加工的(D)环节。 A.发布信息、 B.加工信息、 C. 记录信息、 D.存储信息; 5、某同学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首先他确立了演讲的题目,请问这属于信息加工一般过程的(C)阶段。 A、信息的筛选及分类 B、信息修改及再加工 C、确立信息加工目标 D、信息的判别及再造手工 6、高二1班和高一3班进行篮球比赛,记分员在地板上画了许多“正”号,这是手工处理的( B )方法。 A.抄录法 B.划记法 C.卡片法 D.折叠法 7、我国有34个省市和2个港澳自治区,我们可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编码,如01代表北京,02代表天津,这是电子计算机加工信息的(E)环节。 A、数据录入 B、选择计算机 C、数据加工 D、信息存储 E、资料编码 8、信息技术老师在电脑里写了一篇教案,他通过“打印预览”查看文章排版效果,这是(B)

《教学设计原理》读后感

《教学设计原理》读后感 《教学设计原理》是加涅的其中一本代表作。从书名中的“教学”二字可知,这本书讲述的并不仅是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学习者讲授或者掩饰某些东西。但是教师或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的任务,如选择材料,判断学生的准备情况,监控教学活动,最终起到内容资源与学习促进的作用,于是更广泛的术语“教学”讲强调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用来使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 大致浏览过加涅的这本书,该书分为十六章,他在书中不仅提出了教学的系统性,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还提出了技术的潜在用途,学习发生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发生的影响,总结出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并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 首先,加涅在本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我想这个说法我们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对教育技术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深刻的理解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真正意义。国内的实践与理论所涉及到的教育技术基本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且这个技术手段基本是与媒体、信息技

术相关的硬技术,而加涅的教学技术学则更多地类似于国内教学论、课程论研究的范围,但是加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定义了一个等式: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他讲到教育技术学可以被定义为将理论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它还包括探求有关人们如何学习和如何最好地设计教学系统和材料的新知识。他所认为的教育技术学更多的类似于国内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的范畴。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起步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论都是吸取国外的专家的,但是毕竟东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经济等上有差异,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在汲取了国外的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本国教育的特色以及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而最终形成的。 其次,加涅在绪论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因为学生心理结构就是我国教育人士所说的学生心理素质,所以我们把加涅的学生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的观点称为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