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地理第一课
- 格式:ppt
- 大小:1016.00 KB
- 文档页数:9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简短5篇)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简短5篇)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简短5篇)【篇一】教学目的: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区别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区别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区别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引入新课)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联。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
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
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有哪些地理特征?一、区域的含义1、区域的概念:是在地理区别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2、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区别性、整体性、可变性⑴层次性。
即区域是有等级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又如漳州市既是福建省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芗城区、龙文区等。
(2)区别性。
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区别。
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区别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简单,区域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区别也小。
例如中国东部季风区南北跨纬度广,内部区别明显,根据气候等要素的区别,又可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3)整体性。
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经过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区域的这种整体性是形成区域同一性的原因。
(4)可变性。
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
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范文(精选8篇)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范文(精选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范文(精选8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1学习目标:1.运用图像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天体及天体系统,并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与体积等数据的对比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3.结合资料,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等方面说明地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分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高中阶段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很大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地理环境中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的特征、运动变化规律的了解,使同学们能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不同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们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看我们的地球。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板书)【导入提问】什么是宇宙?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总结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从最早对宇宙的认识“天圆地方”开始,到“地心说”、“日心说”等学术说法的不断涌现,体现着人类对宇宙的不断探索和思考, 18世纪天文学家开始引进了“星系”一词,之后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地完善。
我们现在认为:“天地四方”──宇──无限空间“古往今来”──宙──无限时间宇宙是包容天地万事万物的总称宇宙是物质世界──天体是宇宙物质的存在形式1.天体及天体的类型(板书)最早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变换,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高中地理第一课第一节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了解地理学科及其研究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 掌握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重点:1. 地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 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教材第一章。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地理学科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 提问:你对地理学科有什么了解?你认为地理学科研究什么内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地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2.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地理学科的研究领域和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广度和深度。
三、研究方法介绍(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2. 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具体的地理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2. 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教师逐组点评和指导。
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 学生进行简要反思,回答以下问题: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对地理学科有了怎样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设备、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展示了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有些学生可能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需要更多的激励和引导。
同时,我也会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一、课程导入1.1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1.2 通过展示地球仪、地图等教学工具,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二、课程目标2.1 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2.3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3.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地图的分类、使用方法等。
3.2 自然地理: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内部圈层结构;气候、水文、地貌、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
3.3 人文地理: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经济等人文地理现象及其分布规律。
3.4 区域地理:我国及世界各地的地理特征、地理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4.1 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
4.2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4.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课程评价5.1 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5.2 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等;终结性评价为学期末的闭卷考试。
5.3 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地理学科学习的重要参考,指导教师教学改进。
六、教学建议6.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6.2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地理书籍、观看地理纪录片,拓宽知识面。
6.3 定期组织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课程总结7.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7.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7.3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理知识。
八、教学安排8.1 课程进度:按照学期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程进度,确保教学内容全面、系统。
8.2 课堂组织:每节课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课后及时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分支学科;掌握地理环境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地理环境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 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2. 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 提问:什么是地理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二、新课讲授1. 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
-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实地考察、遥感技术、统计分析等。
2. 地理环境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总体。
- 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包括:地域性、差异性、动态性、整体性等。
- 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有: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
三、课堂活动1. 教师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地理环境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地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2. 学生分享课堂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2. 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思考地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课堂活动、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对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5篇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篇1【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教学手段】土壤标本【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3、人类活动的影响【设计思想】由于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认识,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知识,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观察,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中列举实例的目的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如何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板书设计第五节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三、土壤的形成过程形成过程①x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1.高中地理课程简介2.高中地理学习方法3.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性4.地理学习的实际应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将一起学习高中地理。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既有趣又有挑战性。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高中地理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它的重要性。
2.高中地理课程简介高中地理课程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
自然地理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如气候、水文、土壤等;人文地理则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城市、交通、人口等。
我们将从这两方面来探讨地理的奥秘。
3.高中地理学习方法(1)注重课堂笔记:在课堂上,老师会讲解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同学们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及时记录下来,便于课后复习。
(2)课后阅读:地理知识涉及到很多实际案例,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后时间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动手实践:地理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需要同学们动手实践。
例如,通过绘制地图、制作模型等方式,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4)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上,同学们要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分享学习心得。
4.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性(1)提高综合素质:地理课程可以培养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环保意识:地理课程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环境,增强环保意识,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适应社会发展: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地理知识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5.地理学习的实际应用(1)城市规划:地理知识可以用于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2)农业发展:地理知识可以指导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