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双向细目表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1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Ⅱ卷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II 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
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构建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语文(详细解析版)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细目表(一)高考语文命题细目表还原与仿制(一)2017年全国语文Ⅱ卷细目表题号(答案)分值题型考点指向能力立意能力层级错项分析难度一 1A 3 单选选文第1、2、3段中的重要语句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B B项“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说法有误,因为选文中说“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说明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有关系。
C项“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说法有误,选文中说“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明初在选项中被说成明代。
D项“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说法错误,原文强调的是青花瓷只是社会转型的一个例子,并没有推动社会转型。
2 A3 单选段落结构和大意以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 A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有误。
选文第一段句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强调了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贸易之后给青花瓷带来的巨大变化。
它的结论句也即论证的内容是第一段的: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3 B 3 单选从文中重要的观点作出推理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 B项“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无根据,文中关于成化年间的信息只有一句,即第二段句“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它只是说成华年间的瓷器生产实现了原料的本土化,并不能证明成华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4 3 单选文的考查用选择C、D B项中“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B 选内容和开头的作用题的形式考查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释”有误,说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挚。
5 5 简答选文中的重要概念考查分析概括作品重要概念的能力B、C6 6 简答选文中人称的变化使用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F7 D 3 单选文本材料一中的图表和材料二中的重要语句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阅读图表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B、C D项“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低是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分析不准确,根据“材料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8 A E 5 多选文本材料一、二的重要语句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 B项“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说法错误,且“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于文无据。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高三语文二轮小说复习双向细目表
注:文学类文本阅读
近年来高考语文卷选文命题的价值走向,是有关美好人生、人性、人情、人格的探索,美好社会风尚、优良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的赞颂,反对战争,崇尚和平,对人类美好未来的畅想,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追求等等,这些构成了所选文本的主旋律。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目特点:
1.选文趋向红色文化;
2.在理解鉴赏基础上继续考查辩证思考能力;
3.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把握和理解;
4.以生考熟,设题考察点创新(资源和手段)(研究性学习在语文试题中的体现)
5.文本体裁的多样化呈现(现代诗、戏剧的考查有可能成为常态)
6.因文设题,理解分析能力、审逻辑推理能力、美鉴赏能力等的综合考察。
高考题例:
1.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2018全国1卷《赵一曼女士》)
2.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的“科学”与“科幻”的关系。
(6分)(2018全国3卷《微纪元》)
3.《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6分)(2019全国卷1《理水》)
各地市模拟题:
4.有人说“《异秉》中处处体现温情,又隐藏着太多的无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某市卷《异秉》汪曾祺)
5.从小说中可以看到,孙少平的经历可谓不平凡,那么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平凡的世界”?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6分)(济南卷《平凡的世界》)
6.综观全文,如何理解“高贵的清贫”?(4分)(潍坊卷《高贵的清贫》)。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XX、XX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预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
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与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绝密★启用前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预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
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精品】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双向细目表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双向细目表序号。
考查内容。
项目目标值。
考查难度系数。
评价期望值1.论述类文本阅读。
3.0.75.√√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3.0.70.√√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3.0.65.√4.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0.70.√√5.文学类文本阅读。
5.0.65.√√6.分析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6.0.65.√7.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作品的内涵3.0.55.√8.古诗文阅读。
3.0.50.√√9.分析作品表现手法,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6.0.70.√10.分析评价材料内容。
3.0.70.√1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3.0.70.√12.实用类文本阅读。
4.0.70.√√1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0.60.√1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0.55.√15.文言断句。
4.0.70.√16.文化知识。
6.0.70.√17.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内容手法5.0.70.√18.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4.0.60.√19.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3.0.55.√20.正确使用成语。
3.0.50.√√21.辨析并修改病句。
3.0.50.√22.语言表达简明、准确(补写句子)4.0.55.√以下是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的双向细目表,其中包括22项考查内容,每项内容都有对应的项目目标值、考查难度系数和评价期望值。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方面,考生需要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以及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这一部分的目标值为3,考查难度系数为0.75,评价期望值为√√。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方面,考生需要分析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以及赏析作品的内涵。
这一部分的目标值为5,考查难度系数为0.65,评价期望值为√√。
2016 —2018 年全国 I卷高考语文双向详目表题 内 能 号 容力理解 1B论剖析述2类 综合C 级文阅 剖析 读3综合 C 级剖析4综合 C 级文 剖析 学综合类C 级5 文 剖析 本 综合阅C 级读研究 6D历年考察内容16 年文中内容的理解。
( 3 分)17 年文中内容的理解。
( 3 分) 18 年文中内容的理解。
( 3 分)16 年文中内容的理解。
( 3 分)17 年剖析作品构造。
( 3 分) 18 年剖析作品构造。
( 3 分)16 年依据原文内容理解剖析。
(3分)17 年作者看法的剖析( 3 分)18 年作者看法的剖析( 3 分)16 年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剖析鉴赏。
( 5 分)17 年剖析作品内容、艺术特点、归纳作品主题。
( 3 分)18 年剖析作品内容、艺术特点、归纳作品主题。
( 3 分)16 年文章标题的作用。
( 6 分)17 年剖析作品构造。
( 5 分) 18 年性格形象剖析( 6 分) 16 年文章对详细语句的理解。
(6分)16 年对文章详细语句的理解。
(8 分)17 年赏识作品的结尾的艺术成效(6 分)18 年表达方式剖析( 6 分)复习 应试策略及技巧计划1、常有命题错误种类:①偷换看法;②以偏概全;③混杂时态:(未然与未然)已经,以前,过去;此刻,当前;将要,还没有等; ④混杂模态: (可能与必定) 必定,势必; 可能,预计,假如,未必等;⑤正话反说:即必定和否认颠倒;⑥次序错杂: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地点错杂;⑦颠倒因果:“因”与“果”错位;或“条件” 与“结果”错位; ⑧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⑨无中 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⑩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2、阐述类选材:重文艺理论、社科类,穿插自然科学,多以看法、理解、挑选、概括、归纳居多、 17 年最后一题考察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