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 格式:pptx
  • 大小:186.45 KB
  • 文档页数:4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 基本特点
1.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 阶段性
• 和其他事物一样,儿童心理的发展也是一 个不断的矛盾运动过程,是一个不断从量 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儿童心理发展的连 续性表现在前后发展之间不是没有联系的, 先前的较低级的发展是后来较高级的发展 的前提。儿童心理时刻都在发生量的变化, 随着量变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发生 “质变”,便出现一些带有本质性的重要 差异。这些差异有显著的变化,使儿童心 理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14、15-17、18岁:主要是以理论型为主 的抽象逻辑思维;
2.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不同阶段发展 的不平衡。
• 人的一生的发展不是等速的,在不同时 期变化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学前期和青
春期是发展的两大加速期。即使同是学
前期,不同时间发展的速度也是不一样
的。儿童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就越快, 这是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的一般规律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 基本含义
•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教材P18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教材18---19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 心理学家通过长期的、大量的 研究,揭示出学前儿童心理发 展历程的一般趋势:从简单到 复杂,从来自百度文库体到抽象,从被动 到主动,从零乱到成体系。
(2)从笼统到分化。
•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弥漫而不分化 的。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情绪,发展趋势都 是从混沌或暧昧到分化和明确。也可以说, 最初是简单和单一的,后来逐渐复杂和多样 化。例如:幼小的婴儿只能分辨颜色的鲜明 和灰暗,3岁左右才能辨别各种基本颜色。 又如:最初婴儿的情绪只有笼统的喜怒之别, 以后几年才逐渐分化出愉快和喜爱、惊奇、 厌恶以至妒忌等各种各样的情绪。
•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 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 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 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 儿童心理活动是由无意向有意发展的。新生儿的原 始反射是本能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完全 是无意识的。如:新生儿会紧紧抓住放在他手心的物 体,这种抓握动作完全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本能活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 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 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 和过程。如,大班幼儿不仅能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 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
1.从简单到复杂
•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 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 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 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 面:
(1)从不齐全到齐全。
• 我们知道,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在出 生的时候并非已经齐全,而是在发展 过程中先后形成。 比如,头几个月 的孩子不会认人,1岁半之后才开始 真正掌握语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 想象和思维。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 成的次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 规律。
4.从零乱到成体系
•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 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比如, 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 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 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正因为不成体 系,心理活动非常容易变化。随着年 龄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 有了系统性,形成了整体,有了稳定 的倾向,出现每个人特有的个性。
2、发展的方向性
• 心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不 可逆性和不可逾越性,并且在不 同的文化背景下和不同的个体身 上都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 根据有关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顺序是: 0-3岁: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 3-6、7岁: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 6、7-11、12岁:主要是形象抽象思维; 11、12-14、15岁:主要是以经验型为主 的抽象逻辑思维;
2.从具体到抽象
•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 来越抽象和概括化。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就 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趋势。幼小儿童对事物的 理解是非常具体形象的。比如,他认为儿子 总是小孩,他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怎 么能是儿子呢?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 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3.从被动到主动
(3)不同儿童心理发展 的不均衡。
• 不同的学前儿童,虽然年龄相同,心理发 展的速度却往往有所差异。比如,有的孩子 刚刚1岁零2个月就会说话,有的孩子已经2 岁多了,还没有开口。我们说,这些都是正 常儿童,而且早晚会具备基本的心理活动能 力,只不过是发展速度上有个别差异而已。
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举例 ——人生的两次“生长高峰”
青 胎 乳婴 幼 小 春 儿 儿儿 儿 学 发 期 期期 期 期 育

青 春 晚 期
成 年 期
壮 老 年 期
(2)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
• 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均衡 发展的。比如,感知觉在出生后发展迅速, 其能力很快就达到比较发达的水平,而思 维的发生则要经过相当长的孕育过程,两 岁左右才真正发生发展起来,到学前末期, 仍处于比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只有逻辑 思维的萌芽。
• 例如:儿童每天都在感知新事 物,听到成人教他说出的词, 这些知识经验,在他的头脑中 日积月累(即量变),起先他 可能只表现为理解词,但是, 到了一定时期,他就开始说出 词,产生了语言发展中的质变, 即进入了其语言发展的新阶段。
• 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不是绝对 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儿童心理发展 一般采取渐变的形式,在原有的质的特征 占主要地位时,已经开始出现新的特征的 萌芽,而当新的特征占主要地位之后,往 往仍有旧的特征的表现,发展之间一般不 出现突然的中断,阶段之间具有交叉性。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 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 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上受生理局 限,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也 逐渐增长。比如:二、三岁的孩子注意力不 集中,主要是由于生理上不成熟所致,随着 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长。 四五岁的孩子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 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表现出 个体主动的选择与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