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
曾有人这样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在课堂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就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想法。一、评价应真诚热情,体现激励性
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赞美一定要真诚而亲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教师的评价应注重情感投入,即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情地给予学生褒奖。如我在教学一年级听说活动《狮子、猴子和房子》一课中,我让学生在听完录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说“狮子是怎么想的”,并出示填空:“狮子看见猴子住在漂亮的房子里,心想:”。学生可以根据常识或听到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有的学生说:“狮子心想:这么漂亮的房子的应该是我住。”我评价到:“你听清楚了录音里的内容,听的清,记得牢。”有的学生说:“狮子想:我是森林大王,这么漂亮的房子,给我住才对。”我马上评价到:“对啊,狮子可是威风的大王,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老师一句句评价的话语就像蜜汁一样流进学生的心田,化作前进的不竭源泉。及时对学生运用肯定性、激励性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又如在教学二年级的《粽子》一课导入部分,我先向学生提问:“小朋友们,你知道吗?”我一一出示各种节日名,让学生读完后,紧接着问:“那你知道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我们会吃哪些食品?”我出示图片请同学说。第一个同学说:“我知道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是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的节日,在那一天,大家要吃青团、去扫墓。”我评价到:“你知道的真不少,看来你非常爱看课外书。”听了我的评价,学生微笑着坐了下去。课堂中学生不仅仅是按老师的要求直接告诉大家清明节人们吃什么,还把清明节的来历用简单的话语介绍清楚了。教师及时的评价给予了学生自信,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拉近了教师
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我在教学一年级《大萝卜》一课时,我先请学生玩一个游戏——邮递员来送信。就是请学生拼读“a、o、e”三个单韵母。第一个学生读单韵母“a”。我评价到:“你发音的口型非常正确。”第二个学生读单韵母“o。”我又评价:你读“o”的时候嘴巴圆圆的。我有针对性的表扬,不仅鼓励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更让其他学生知道在读的时候要掌握的要点,这样评价的内容就更准确、具体充实,更具有针对性。
二、评价须因人而异,注重针对性
1、注意纵向差异
评价应根据所评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高年级语言丰富优美,而低年级语言则简洁明确。有的教师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评价出现“你的领悟力真强”“真看不出来,你平时深藏不露啊,还有谁敢与他一决高下”等语句,学生听后一片茫然。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低、词汇量少、社会经验浅,对教师所说的“领悟”“深藏不露”“一决高下”等词根本无法理解,自然听得一头雾水。这样雾里看花似的评价,几乎没有什么成效可言,而一句简单的“你真棒”却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因此,“因人施评”很重要。如《狮子、猴子和房子》一课中,狮子和猴子对话的后半段内容是狮子说的比赛规则,这是故事的重点。内容包括“搬什么、怎么搬、搬到哪里”三个方面。“怎么搬”这个内容是难点,学生不容易掌握。在交流时,我先请了一位并不是很优秀、调皮的学生来交流,但是他却把内容都说完整了,这时,我很惊喜,马上评价到:“今天你学习的很认真,还把内容都记住了,真棒。”听了我的话,这位学生认认真真的听完了整节课,还不停的积极举手。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营造了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2、关注横向差别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在教学中,我们更要关注个体,淡化学生的横向比较,提倡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建构不定势评价心理,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如一次上课,我请学生读课文,一个平时成绩中下、寡言少语的男生举手了,我惊喜莫名,立即点了他的名。这个男生可能由于紧张,读得断断续续,但比起以前他还是有进步的,于是我也请大
家评一评。可是学生们对他的努力似乎并不买账。后来,我发现这个男生这堂课一直低着头。于是,在临近下课时,我又一次叫到了他,请他再来读读课文。他的声音依然很小,情感也不是那么充沛,但他没有读错一个字。我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他,微笑着说:“你真行可以看出你听得多么专心,读得多么认真。如果你能把你的朗读技巧通过你自信大胆的声音表达出来,你就是我们班上的朗读能手了”看到他涨红了脸兴奋地坐下去的时候,我的心也充满了欢欣。
三、评价应导向正确,彰显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课堂上,教师在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敢说、乐说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采用导向性评价语言,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如在教学《狮子、猴子和房子》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思维,课堂最后,我结合书中的“想一想”,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狮子越想越不甘心,他又会想出哪些办法抢房子呢?想象狮子、猴子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试着续编一个发生在狮子、猴子和房子之间的故事。课前我进行了充分的预设,大致有三种结果:(1)狮子又输了,灰溜溜地走了。(2)猴子输了,狮子赢了,住进了漂亮的房子里。(3)狮子和猴子一起住进了漂亮的房子里。心想:学生回答应该不会脱离这三种答案。大部分学生也都如我所愿,都在这三种答案之内,有一个男生却“语出惊人”:“这狮子也太傻了,他本来就是森林之王,可以命令猴子把房子给自己,或者直接一拳把猴子打倒把房子抢过来,为什么还要去想那么多办法呢?”此言一出,全班哗然。学生有的目瞪口呆,无法接受;有的连连点头,表示认同;更多的学生则莫衷一是,只能将求助的目光投向教师。此时我知道我应该马上做出评价:“你的见解很独特,确实,现实中狮子是强大的,可以这么做,但故事中的狮子是一只比较讲文明的狮子。”听了我的评价,同学们也纷纷点头,课堂的主动权又回到我的手中。因此,准确合理,正确的评价也是调控课堂的必要手段。
四、评价要适而有度,具有可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