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活与科技》一级下册:3.1.《各种各样的食物》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18
健康活动
各种各样的美食(一)
活动目标:
1、幼儿对美食的兴趣,愿意尝试不同的有营养的事物。
2、能了解事物的营养,注意均衡饮食。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了解自己喜欢与不喜欢吃的食物。
2、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喜欢吃喝不喜欢吃的食物。
小朋友,你们平时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为什么?
二、幼儿互相交流,学习记录好朋友喜欢吃的和不喜欢吃的东西。
1、幼儿了解自己的好朋友最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问一问你的好朋友,请把好朋友喜欢吃的东西记录在书的表格里。
2、幼儿记录记录,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幼儿根据自己记录结果相互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有营养的食物。
4、教师总结幼儿的讨论结果,告诉幼儿缺乏营养的后果。
三、欣赏幼儿用书《各种各样的食物》的图片。
激发幼儿对美食的兴趣,欣赏各种美食,发现食物中的营养搭配。
四、为朋友做“食物”
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活动结束
1、幼儿相互欣赏,也可以向别的小朋友介绍自己做的美食。
2、把自己的作品送给好朋友,并对好朋友说一句祝福的话。
(教学反思参考2)学会查“无字词典”
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一个人除了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接触社会和自然。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书本上的知识得到检验,另一方面也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具有直观性,从而在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今,对于语文这门学科,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生活处处皆语文”。今天我教学的《学会查无字词典》就是一篇教学生如何学习语文的文章,该文内容浅显,语句平白,但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充分利用导学单,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
导学单上的内容,紧紧围绕课文内容展开,重视学生的阅读与写字,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自主读文,完成导学单上的习题。在课前,我进行了检查,对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有了第一手资料,这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定位教师角色,力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又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在教学三至八自然段时,关于理解“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两词语的意思时,我没有直接说出意思,而是让学生自主理解,在合作中领会“无字词典”和“有字词典”的意思,并从中领悟二者在解释方面的作用有何不同。[*#~&^]
学生在交流中,能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有时说的不够完整或正确,但敢于思考、敢于发言的精神就值得赞扬。因此,听了孩子们的发言,我表扬学生说得好,并且告诉学生,我们理解词意,目的就是要弄清楚这个词语表达的现实生活的某一种状况,查‘无字词典’就可以直接感受到,因此,它比查有字词典显得更为重要。课堂中,学生们始终在积极参与,思考的多,交流的多,彼此思维碰撞的多,一节课下来,我感觉学生没闲着,他们主宰了自己的课堂,他们就是课堂的主人。
三、重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本节课中,我利用文本资源,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在教学3—8自然段时,我先后进行了指名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默读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一方面感悟了课文的意思,一方面领会了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可谓一举数得。
当然,在教学中,因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不同,部分同学没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学习显得被动。而因为教学时间的限制,我没能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无形中抑制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让他们真正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二首
《池上》
白居易的《池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描写儿童的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0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童心的可爱、乡村生活的情趣。
古诗意境很美,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理解诗句的意思,按照传统的方式,先理解字词意思,再理解句子意思。如果学生理解上有问题,我会创设情境,引导理解,比如: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从哪些地方看出?再如:“偷”是偷东西吗?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理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出示挂图激发灵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学生表达的比较到位,基本没有偏离古诗的意思。《所见》
《所见》是非常的富有情趣,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
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可牧童的生活隔学生远,当然的情境也难能把握,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我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快乐的小牧童》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闪现于牧童脑中的念头,让学生扮演小牧童,去捉蝉,体会那种妙趣,于是,整首诗不再是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真正达到了物我一体,为更好地学文打基础。[%~&*^]
针对低年级的课堂教学,本课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前几组的教学中已积累了很多学习生字的方法,针对本课生字少的情况,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教认字方法,也可以在学习古诗时纠正个别发音强化认字,了解诗意的过程中学会组词,学会词语的灵活运用,积累语言。[%*^&~]
2、古诗教学学生毕竟见得少,所以学习一首古诗时要从朗读、背诵、领会诗人的感情入手,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以此拓展开,学习更多的古代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