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基本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第一章:比的概念1.1 学习目标: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1.2 教学内容:介绍比的概念,解释比的意义,讲解比的读写方法。
1.3 教学活动:(1)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比的意义。
(2)讲解比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进行比的字面表达。
(3)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比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第二章:比的性质2.1 学习目标: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2.2 教学内容:介绍比的基本性质,解释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2.3 教学活动:(1)引入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2)讲解比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进行比的比较练习。
(3)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比的基本性质和大小比较方法。
第三章:比的化简3.1 学习目标: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比化简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介绍比的基本性质,解释比化简的方法。
3.3 教学活动:(1)引入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比化简的必要性。
(2)讲解比化简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比的化简练习。
(3)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方法。
第四章:比的应用4.1 学习目标:了解比的应用,掌握比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方法。
4.2 教学内容:介绍比的应用,解释比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方法。
4.3 教学活动:(1)引入比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比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2)讲解比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方法,让学生进行比的运用练习。
(3)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比的应用方法。
第五章:比的拓展5.1 学习目标:了解比的拓展知识,掌握比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
5.2 教学内容:介绍比的拓展知识,解释比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
5.3 教学活动:(1)引入比的拓展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比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
(2)讲解比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让学生进行比的拓展练习。
(3)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比的拓展知识。
第六章:比例的概念6.1 学习目标: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读写方法。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比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2.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3. 采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3. 讲解与示范: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与反馈: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并给予反馈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比的基本性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评价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教学效果。
2.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3. 评价内容:比的概念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的基本性质的示例和练习题。
2. 练习题:设计相关练习题,供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使用。
3. 教学素材:收集生活中的相关实例,用于导入和讲解比的概念。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介绍比的概念和比的基本性质,第二课时进行练习和总结。
九、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过程中对比的基本性质的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发现并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 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学生回顾比的概念,知道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2. 比的基本性质:①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②比的前项和后项加或减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③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四、教学准备:教具准备:黑板、粉笔、PPT等。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比的基本性质的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比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比的基本性质的兴趣。
2.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发现并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3. 讲解:教师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并用实例进行解释和演示。
4. 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的基本性质,并强调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拓展:教师给出一些拓展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比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性和应用。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9. 板书设计:教师设计板书,突出比的基本性质的关键点。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1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比的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
它是在学生学习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的关系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的。
比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的教学,它跟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实际上是同一道理的。
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处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进入到学习新知识。
教材内容渗透着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不但能加深对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也为以后学习比的应用,比例知识,正、反比例打好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化简比,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能正确地化简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3)、使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发现等思维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二、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掌握除法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的关系等知识,这都是学习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而且六年级学生已具有类比和知识迁移能力,所以要根据除法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猜想比的基本性质并不难,关键是在于应用,即化简比,对学生来说,如何将分数比和小数比转化成整数比是个难点。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2023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比的基本性质》属于数学概念教学。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及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求比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应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比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能力目标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中,鼓励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主动地建构概念,应用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比的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是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推理概括能力,他们完全可以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这节课通过让学生猜想--验证--应用,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性质化简比。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活动一1、出示例1,出示例1,让学生解答。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生: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验证:大家敢于猜想值得表扬,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猜想。
不过,猜想毕竟是猜想,它还有待于证明。
你们能想办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吗?(让几个小组的代表说一说验证过程并板书在黑板上。
)①根据分数、比、除法的关系验证。
②根据比值验证。
.。
.。
.③教师小结:大家的验证都说明了以上的猜想是正确的,这个规律(指板书)就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④总结比的基本性质,为什么强调0除外呢?活动二1、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请同学们想一想,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样的用途?比的基本性质主要用来化简比,一般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板书:最简单的整数比。
《比的基本性质》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
2.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学会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难点:1. 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内涵和应用。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准备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学生准备:1. 提前预习比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2. 准备好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和解题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生活实例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进而引入比的概念。
2. 探究比的基本性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 讲解与示范: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相关例题,讲解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和解题步骤。
4. 练习与交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的基本性质,并提问学生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的基本性质的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与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7篇)《比的基本性质》篇一课题:比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对策: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出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预案:一、复习1、36÷4=()÷8=()÷224÷12=48÷()=12÷()=6÷()师:填写时,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回忆商不变规律:被除数与除数同时乘或除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师:填写时,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二、新授(一)认识比的基本性质1、出示例题3师:先说出质量与体积的比是几,再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可以发现有三个比的比值相同,说明了它们质量与体积的比也相等,用连等号来表示。
板书:4:5=16:20=40:503、师:观察这个等式,什么在发生变化?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没变?(让学生结合等式中的数据进行说明)4、谁来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生: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教师板书)5、比的前项与后项可不可以同时乘以0,为什么?可不可以同时除以0?板书中补充:(0除外)说明: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
(板书:比的基本性质)5、你觉得商不变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6、运用:出示第71页上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填写,组织交流。
说明填写理由。
7、我们看一下这三组比,前后两个比的比值虽然相同,但是哪个比看上去更简单一点?师:我们把像这样的比(8:5、3:5)叫做最简单整数比。
想一下,最简单整数比有什么特征?生: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且只有公因数1(二)化简比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一些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对象: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是由两个数相除得到的。
2. 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比的概念2.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1. 比的意义的理解2. 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卡片3.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含义是什么?比是由哪两个数组成的?二、讲解比的概念(10分钟)1. 利用PPT课件,讲解比的概念,通过例题演示比的计算过程。
2.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用教学卡片进行比的计算练习。
三、讲解比的基本性质(10分钟)1. 利用PPT课件,讲解比的基本性质,通过例题演示比的变换过程。
2.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用教学卡片进行比的变换练习。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利用PPT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了解,了解学生对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的掌握情况。
2. 在下一节课中,通过课堂练习和问题解答,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六、案例分析与应用(10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个实际应用案例,如购物时比较商品的性价比。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来解决这个问题?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计算过程。
七、拓展练习(10分钟)1. 利用PPT课件,出示拓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强调比的基本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八、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基本性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应用场景?九、作业布置(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第一章:比的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能够正确写出两个数之间的比。
教学内容:1. 引入比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解释比的含义。
2. 讲解比的表示方法,包括用分数、小数和百分数表示比。
3. 练习写出两个数之间的比,并能够互相比一比。
教学活动:1. 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比的含义。
2. 讲解比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写出两个数之间的比。
3. 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写出几个数之间的比,并能够互相比一比。
第二章:比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大小不变性质和比的反性质。
2. 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讲解比的大小不变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的大小不变。
2. 讲解比的反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互换位置,比的大小不变。
3. 练习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2. 练习题:让学生练习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比值、求解与比有关的问题等。
第三章:比的运算教学目标:1. 掌握比的运算规则,包括比的加减乘除运算。
2. 能够正确进行比的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讲解比的加减运算规则,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相加或相减。
2. 讲解比的乘除运算规则,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相乘或相除。
3. 练习进行比的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讲解比的运算规则,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2. 练习题:让学生练习进行比的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比值、比较大小等。
第四章:比的运用教学目标:1. 掌握比的应用,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运用比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进行比例计算和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1. 讲解比例的概念,即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讲解比例的计算方法,即通过交叉相乘求解未知数。
3. 练习运用比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进行比例计算和比较大小。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最简比的前项和后项互质,且比的前项、后项都为整数。
3.比值通常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4.比的后项不能为0 。
5.比的后项乘以比值等于比的前项。
6.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等于比值。
比、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区别
1.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相除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2.表示方法不同:除法是一种运算,只能用算式表示;比和分数都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但是分数并不一定表示两个数量的比。
3.结果不同:除法的计算结果是一个商,这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比只有当要求比值的时候,才需要用除法计算,比值可以用整数、小数或分数表示;而分数就是一个数,不需要计算。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体的奥秘---比信息窗一86页第二个红点。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举例子来推理商不变的性质;在四年级已经学过举例子和结合商不变的性质推理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基本性质的猜想,通过举例子推理得出结论,学生本身也比较偏好较为简单的归纳推理方式(举例子),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归纳推理不是主要探究方式,如何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运用演绎推理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才是重点与难点。
学情分析:在“比的基本性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多次规律和性质的探究归纳、举例说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猜想”“验证”等推理活动经验。
但通过课前检测发现,学生能对“比的基本性质”作出猜想,但表述不完整;能通过举例子、计算比值进行不完全归纳说明,但缺少大量例证和反例意识;验证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都需要进一步发展。
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加强引导,有效激活知识经验之间的内部联结、实现学习者的自主迁移。
教学目标:知能目标:1.根据已有经验猜想验证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在验证过程中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了解最简整数比。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尝试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素养目标: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沟通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在联系,感悟知识的一致性,渗透类比、转化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感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相辅相成,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演绎推理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练习单、学生评价表教学过程:任务一:沟通中寻找联系,类比中引发猜想课件展示:8:10= ( )10 =4( )= 4÷( )=( )÷( ) 提问:你这样填写的依据是什么?复习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除法的意义和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对板书的“变式”,启发学生找发现比中存在的数学规律,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并应用这一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比的意义,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已经掌握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学习。
而比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
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已经掌握了其形成的推理过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类比学习技能。
他们完全可以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
3、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难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使学生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②能力目标: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通过尝试来化简并探讨出不同类型比的多种化简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培养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探究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法学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有分数的基本性质作为基础,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学法:猜想——合作交流验证——发现结论。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能力,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了课本、练习本等学习用具。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内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一、复习导入出示口算题,学生填空并说一说是跟据什么来填的。
83=( ):8=3÷( ) 4÷10=8÷( )=2÷( ) 96=3()=()12【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
《比的基本性质》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比的概念,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比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的基本性质的概念和运用。
难点:理解并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练习题等教学资源;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比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的基本性质》。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概念,观察、分析教材中的例子,初步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内涵和外延。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和计算,巩固知识点。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
7.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8.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教师通过对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的理解。
2. 教师可以举例说明比的基本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比的基本性质教材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第四节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这个基础上实行教学的。
因为比与分数有密切的联系,把比的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提前放在分数除法中教学,既增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能够为以后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以及比例的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以及比的意义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
比和分数、除法有密切的联系,教学比的基本性质,要联系学过的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相对应的性质,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这样既增强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比照的意义的理解,同时又渗透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去探索规律,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从而促动学生水平的发展。
学是为了应用,在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后,教材接着说明应用这个性质能够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举例,让学生清楚为什么要化简比,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什么是化简比。
然后通过例1的3道小题,教学把各种情况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
化简整数比,一般要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化简分数比,一般先把比的前后项同乘两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转化成两个整数的比,再化简。
教材着重说明第一步转化的方法,并在右边的“想”中提出为什么要同乘12。
此处,教师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经历一下假如不同乘12,会出现什么情况,以加深对同乘两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理解。
化简小数比,第一步也需要先把小数比转化成整数比,教材在右边“想”中提出怎样做,才能化成两个整数比。
教材通过“练一练”和练习十二的相关练习,练习把这几种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巩固所学的比的基本性质。
设计思路:“猜测—验证—使用”是小学数学学习中一种比较能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水平的教学方法。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1、 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0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举例:6÷8=(6×2)÷(8×2)=12÷16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举例:
86= =43 二、新授
1、猜测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把这条性质说完整)
2、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3、 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4、 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5、 教学例1
6÷2 8÷2
……
(1) 出示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5∶10 61∶9
2 0.75∶2 (2) 引导学生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
(3)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
三、练习
1、P46“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2题(提醒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的那条为“宽”)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