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71.00 KB
- 文档页数:9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不同形状的不规则物体(如石头、木块等)、量筒、水、细线。
2.教学工具:课件、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不规则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其形状,提出问题:“这个物体的体积如何求解?”(二)新课讲解1.教师讲解排水法的原理:将不规则物体浸入水中,排出的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2.教师演示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实验过程:a.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记录水位高度。
b.将不规则物体用细线系好,浸入水中,确保物体完全浸没。
c.记录物体浸入后的水位高度。
d.计算水位高度差,得出排出的水的体积,即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三)学生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取一个不规则物体,按照教师演示的方法进行操作。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水位变化,记录数据。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分析与讨论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展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原理。
3.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交流合作过程中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表示自己在课堂中学到了新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请学生利用排水法求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并记录实验过程。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操作,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排水法、切割法等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体积的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可借助生活实例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能够运用排水法、切割法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排水法、切割法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启发式教学法: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不规则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量筒、容器、刀具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不规则物体,用于实验和操作。
3.课件: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一个生活实例,如厨房里的食材,引导学生关注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问题。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一起探索一个有趣的问题——《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通过这个课题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六年级下册的数学,人教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103页至104页,包括不规则物体的定义、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不规则物体的定义,掌握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不规则物体模型、水、量筒、细沙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合作,准备相同的不规则物体模型、水、量筒、细沙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不规则物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其形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不规则物体的定义,介绍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如“排水法”和“细沙法”。
3. 演示:教师进行示范实验,利用排水法和细沙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操作,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6. 应用:出示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不规则物体的定义2. 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排水法、细沙法3.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一个形状不规则的物体,长为10cm,宽为8cm,高为5cm。
一个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体积为500cm³。
2. 答案:第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10cm × 8cm × 5cm = 400cm³第二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500cm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求解意义和应用。
激发学生对不规则物体体积求解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介绍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求解方法。
通过实例展示不规则物体体积求解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不规则物体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不规则物体体积求解的了解和兴趣。
第二章:实验与观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解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实验材料和工具,包括量筒、水、不规则物体等。
演示如何通过排水法求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解过程。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第三章:数学建模与计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的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解转化为数学问题。
3.3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问题。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结果。
第四章:拓展与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规则物体体积求解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不规则物体体积求解在工程、环境、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不规则物体体积求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3 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不规则物体体积求解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和想法。
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5.2 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3 教学活动第六章:实践活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求解方法。
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教案标题: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推理,学生将能够掌握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体积的概念,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
2. 掌握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计算实际问题中的不规则物体体积。
4. 培养学生观察和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不规则物体的模型、测量工具(尺子、水平器等)、计算器、投影仪。
2. 学生准备:笔、纸、尺子、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体积的概念:请学生回答什么是体积,它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体积可以如何计算?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计算体积?2. 实践探究(20分钟)- 准备不规则物体的模型,并将其放在教室中心。
- 将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不规则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下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 学生按下列步骤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步骤1: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步骤2:将测量结果代入体积计算公式 V = 长 ×宽 ×高,进行计算。
- 学生分享他们的结果,并将计算结果填写在黑板上,以便进行比较和讨论。
3. 知识总结(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并强调需要关注的重要步骤。
- 教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4. 拓展练习(15分钟)- 学生利用所学方法,计算给定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并辅导彼此。
5. 知识运用(10分钟)- 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几个实际问题,例如:一个水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请计算其容量。
6.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体积计算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探究和计算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主题: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课时:共10课时,第10课时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体积的测量方法。
2、教材分析: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这两种规则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之后培养学生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会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解决一些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对规则的立体图形已有了感性积累,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从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知道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了规则的那部分水的体积,感受数学生活化的魅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学习目标:1、通过求一些实物的体积,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排水法求物体的体积。
评价任务:1、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会运用排水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体积的测量方法。
2、教材分析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之后。
教学本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一些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3、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对规则的立体图形已有了感性积累,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让学习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从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感受数学生活化的魅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目标通过测量一些实物的体积,利用所学知识学会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评价任务任务1:镶嵌在环节二中。
(测评目标)任务2:镶嵌在环节三中。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材39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操作、小组合作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了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体积这-概念的理解和深化。
明白求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可以用“排水法”。
操作和实验贯穿了课的始终,是一节很有价值的实践课。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发现、探究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
但几何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研究立体图形时要运用直观的物体来帮助理解。
课型:新授活动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头际问题的自信。
课程资源: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网络,学生实际情况等。
教学重点: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感悟“转化” 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
教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学法:合作探究,观察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每个小组一套实验用具(包括一个量杯,一个宽口容器,一块橡皮泥,一块石头,一个苹果,装有水的水槽)。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初次体验转化思想:出示魔方,和水槽图片,你会求出下面两种物体的体积吗?指名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公式。
用什么工具呢?(生:用尺子量)出示被扭转的魔方,这样一块魔方的体积怎样求呢?生操作演示:扭转成正方体,再用尺子测量计算。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39页例6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较好地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运用具体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教具准备:西红柿、土豆、石头、量杯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想听曹称象的故事吗?2、师: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
曹操很高兴,带着他的儿子曹冲和其他官员一同前去看大象。
人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曹操说:“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呢?”有人说:“这得造一杆巨大的秤。
”有人说:“即使有了大秤也不行,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秤举起来呢?”这时候,只有七岁的曹冲灵机一动站出来说:“我有个好办法。
我们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往下沉多少,再沿着水面在船舷上划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划线的地方,我们称一称石头的重量。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用这个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怕做不道,就怕想不道,只要同学们积极思考,善于动脑,就一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师:出示西红柿、土豆、石头。
2、师:这些物体不象长方体和正方体那样比较有规则,同学们想知道不规则的物体怎样求它们的体积吗?生:想。
(生实验、提升感知。
)3、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小实验,请两位同学上来,谁愿意上来?(上来后给学生分工)生:一位同学看容器现在的水位,并读出来,另一位同学随后把一个土豆放入此容器中,第一位同学再次读出此时的水位。
4、师:要求其余的.同学认真观察,看水位先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5、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看到的实验围绕上述问题,自学课本第39页例6,看哪位同学能很快找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6、学生自学课本第39页例6,师巡堂点拨辅导。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8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与发现,理解并掌握圆柱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索圆柱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公式的探索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体积学具、沙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谈话:同学们,天气渐渐热了,在夏季同学们最喜欢的冷饮是什么?(生回答)课件出示:两个圆柱体冰淇淋。
谈话:看,小明买了两个冰淇淋,你能猜猜哪种包装盒体积大吗?(生猜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柱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柱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学生的猜测为后面的实验验证做好了铺垫,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回忆旧知,实现迁移。
谈话: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我们也许能从以前研究问题的方法里得到启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与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圆的面积的推导方法,巧妙地运用旧知识进行迁移。
三、利用素材,探索新知。
㈠交流猜测谈话:通过刚才的回顾,你们能想办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体积吗?生:我们学过长方体的体积,可不可以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师谈话:你的想法很好,怎样转化呢?生讨论,交流。
生汇报,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想法:1、先在圆柱的底面上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竖着切掉四周,得到一个长方体,然后把切下的四块拼在一起。
2、可以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同的扇形,然后竖着切开,重新拼一拼。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不规则物体和体积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不规则物体,使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其体积。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不规则物体体积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不规则物体的模型或图片。
2. 计量尺。
3. 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并讨论关于体积的知识,包括常见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 提出问题:什么是不规则物体?为何会有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问题?提出概念:1. 解释不规则物体的概念:不规则物体是指形状、大小、表面都不规则的物体,无法使用简单的公式计算其体积。
2. 解释体积的定义:体积是物体占据的空间大小,在三维空间中所占的体积大小。
探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1. 展示一个不规则物体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状和特点。
2. 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鼓励学生结合之前学过的体积计算方法来提出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使用方法计算体积:1. 提供计量尺给学生,让他们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各个尺寸,并记录下来。
2. 强调测量时要准确、精细,可以使用不同的单位如厘米或毫米,以便后续计算。
运用体积计算公式:1. 教师介绍两种适用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a. 水位法:将不规则物体放入一个容器中,测量容器中的水位差,用差值来计算体积。
b. 切片法:将不规则物体切成一系列平面形状的片,测量每个片的面积和厚度,然后将每个片的体积相加得到总体积。
2. 演示如何使用这些方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 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其中一种方法计算给定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扩展活动:1. 让学生组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不规则物体的模型或图片。
2. 让小组成员通过合作讨论,使用所学方法计算并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 鼓励学生提出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如何计算一个不规则形状的水果或蔬菜的体积。
总结:1. 教师总结体积计算的主要思想和方法,强调不规则物体的特点和计算注意事项。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案《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不规则物体的概念。
(2)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1)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不规则物体的概念,掌握不规则物体的计算体积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采用三维立体的思维方式解决不规则物体的形状和体积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出示几张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感受不规则物体的不规则性和特殊性质。
2. 新课教学:(1)定义不规则物体:不规则物体是指形状复杂,无法用公式计算体积的物体。
(2)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其实,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容器原理来解决。
容器原理指,一个几何体的体积等于能容纳该几何体的另一种几何体的体积。
例如,可以用一定形状的容器来装入不规则物体,再从容器中倒出不规则物体,倒出的不规则物体所占用的容量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这里提供两种方式来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方法一:留空法留空法是通过将不规则物体放入外形规则的容器中,再将剩余的空间全部测量从而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方法二:近似法近似法是通过对不规则物体分段计算,然后将所有部分的体积相加获得不规则物体总体积。
其中,分段计算指将不规则物体划分为几个规则几何体求和,这样便可得到特定物体的近似体积。
(3)操作示范:让学生用留空法或近似法,通过具体实例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 引导实验:教师出示两个不规则图形让学生选择一种求体积方式,让学生尝试计算。
4. 课后作业:在黑板上留一张不规则物体的图片,要求学生按照留出的测量空间的方式计算不规则体的的体积。
五、教学方法:导入生活中的不规则物体,引发学生的兴趣,以实例为驱动展开教学。
采用测量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亲身感受不规则物体的计算方法和难点之处。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6篇)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 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首先说一说这节课的内容。
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最后一个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又学习的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播放课件)圆锥的体积也是在学习过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积的基础上的又一个延伸,也为以后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播放体积公式课件)2、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有了清楚的认识,知道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具体问题,且经历了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具有了初步的类比思维意识。
绝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因年龄特点,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
3、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所述我制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4、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空心圆柱、圆锥容器、装有水的水桶。
二、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0课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10课时,本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运用排水转化的方法求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体积的概念,会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但对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还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理解并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排水转化的方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运用排水转化的方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教学难点: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灵活运用排水转化的方法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实践操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的思考。
2.讲解新知:介绍排水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原理。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验证排水转化的方法。
4.解决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提升: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知识点。
6.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 排水转化的方法1.确定基准面2.测量水位差3.计算体积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熟练运用排水转化的方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拓展课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拓展课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内容主要包括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方法,如排水法、切割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体积的基本概念,会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计算体积。
但是,对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能独立完成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并理解其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通过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形状的不规则物体,如石头、木块等。
2.准备测量工具,如量筒、水等。
3.准备切割工具,如刀、剪刀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不规则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些物体的体积。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使用排水法和切割法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并在操作过程中解释原理。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体会测量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选择一种测量方法,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并解释测量方法。
其他学生对汇报的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并强调测量方法的要点。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猜想、操作、推理、验证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体会转化思想、等积变形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经历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带来成功的喜悦。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转化思想的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师:生活中有很多如橡皮泥、土豆、石头等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围绕着这一单元学习的知识,你们有什么想研究的吗?预设:这些都是不规则物体,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求出它们的体积呢?二、研讨交流,制定方案学习任务一:想办法求出下面两种物体的体积。
师:这两种物体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呢?生:这两种物体都是不规则的,橡皮泥是软的,土豆是硬的。
预设1:“捏”的方法。
上学期我们在学习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时候,就是先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学过的规则的平面图形,从而解决问题的,那我能不能把橡皮泥捏压成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形状,再测量出长、宽、高,是不是就可以求出这块橡皮泥的体积了。
预设2:排水法。
我想到自己在洗澡时,进到浴缸里,水面就会上升。
所以,可以把土豆放到水里,水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
三、动手操作,执行方案(一)组织活动,动手操作求橡皮泥的体积。
请同学们准备好你要用到的研究用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研究,并把研究过程记录下来。
(二)汇报展示1.求橡皮泥的体积。
“捏”的方法测量体积。
预设1:我是把橡皮泥通过捏的方法转化成了长方体,测量长方体的长6cm、宽5cm、高1.8cm,根据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求出橡皮泥的体积是54cm3。
预设2:因为长方体是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我们可以借助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3:我们在捏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直尺,可以让它的棱更直一些,面更平一些,让它尽可能的接近长方体。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还有很多。
(简单介绍排沙法和称重法)三.巩固新知(幻灯出示)
1. 填空:
(1)有一个量杯,里面的水是300 ml,当放入一个铁块后(铁块被水完全覆盖),水面的刻度为380 ml,这个铁块的体积是()。
(2)A量杯里面有一个鸡蛋,倒入水完全覆盖住鸡蛋,水面的刻度是180 ml。
把A量杯里面的水全部倒入B空量杯里,这时B量杯里面水的刻度为150 ml,那么这个鸡蛋的体积是()。
(3)往一个装水的量杯里加入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球(玻璃球被水完全覆盖住),水位上升了12 ml。
一个玻璃球的体积是()。
2. P52“做一做”
4.教材P54习题
5.教材P55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