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二单元同步阅读(含答案)部编版
- 格式:pdf
- 大小:183.97 KB
- 文档页数:7
部编版四年级下第二单元同步阅读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黄河象(节选)
科学家们假想了这头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大约两百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蒿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了。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流去。一群黄河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一望见前边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兴地跑起来。老象跑在前头,最先来到了河边。它伸长了鼻子去吸河水,可是河水很浅,它够不着,只好又往前走了一步。它想,要是跨进水里,美美地饱喝一顿,再洗个澡,那才凉爽呢!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上,深深地陷了进去。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不一会儿,老象身子一歪,栽进河里。它使劲挣扎,但是越挣扎身子越往下陷。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紧跟在后边的象都停住了脚步,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回头四散.逃跑。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弹.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它的尸体腐烂了,可是骨骼和大牙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
(有删改)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四散.逃跑()动弹.()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假想: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这是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是因为___________而陷入淤泥中的。
(3)故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前。
4.科学家们的假想有什么依据吗?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是怎样从琥珀中发现恐龙的(节选)
邢立达
琥珀不仅是树脂的化石,而且它里面包裹着史前的生命,这些活灵活现的生命,是我们古生物学家一生的追求,我们称之为“时光的胶囊”。它冻结了时光,把上亿年前的古生物包裹起来,原封不动地送到我们面前,这是它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意义。
我们还在琥珀里找到了可爱的小恐龙。有一天,一位琥珀商对我说:“这个琥珀好漂亮,有两只小蚂蚁正在往树上跑。”我仔细一看,这个所谓的“树”是羽毛,而且这个羽毛非常原始,只可能出现在白垩纪的古鸟身上,或者是当时普遍存在的恐龙身上。
我当时心情非常激动,把这个标本带回中国,经扫描发现,这果然是一段有着八九个椎体的恐龙尾巴。
鸟类的羽毛多样性极强,一共有五个发展阶段。这个琥珀里的恐龙羽毛并不属于这五个阶段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处在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环节。神秘的中间环节是全世界古生物学家的终极追求,这个羽毛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经过艺术家的复原,我们看到这是一只在地面上奔跑的、只有18厘米高、吃着小昆虫的肉食性小恐龙,非常可爱。
1.“原封不动”的意思是________。写出两个“原封不动”的近义词: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把琥珀比作“时光的胶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阅读短文,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琥珀是一种化石。()
(2)琥珀里的恐龙羽毛属于处在鸟类羽毛第一二两个发展阶段之间的过渡环节。()
(3)艺术家根据琥珀里的恐龙尾巴,复原出一只小恐龙。()
4.猜想一下,这只小恐龙的尾巴是怎么跑到琥珀里的?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路面上的新科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彩色路面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略面上行驶,从而避兔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丰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路面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保证雨水及时吸纳进路面,中间层是分流设施,负责将吸纳进来的雨水分流到回收系统,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迹到地下。
透水路面含有一种强化纤维材料,使路面吸水功能提高10%到20%,有的甚至高达25%,所以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这种能吸纳回收雨水的透水路面,对于水资源不够丰富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1.第二自然段中写了“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这种不同之处体现在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
2.透水路面各层功能可分别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第二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2)彩色路面在我国已经普及了。()
(3)对于缺水型城市,建议该城市铺设透水路面。()
4.第四自然段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
A.透水路而吸水能力强。
B.强化纤维材料好。
C.汽车行驶不易打滑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种”出石油
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全球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有300亿吨以上,只要将这些植物进行高压、高温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产品。目前,全球绿色植物储存的能量,大约相当于8万亿吨煤或800亿吨石油。可以说,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储油库。
科学家研究发现,可用于制造石油的植物品种很多,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炼油物质。研究表明,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首先,它便于就地生产利用,省却了远距离输送,因而成本比较低廉;其次,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易于被植物吸收,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
众所周知,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许多植物也可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能够以适当的方法把这些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我们()可以得到所谓的“绿色石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的卡尔文教授,在一个人工石油植物种植场,种植了一种名叫“尤加利”的树木。这种树木的茎和种子中均含有这种可燃物质,1000平方米土地每年产5桶“绿色石油”,每桶成本仅20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30美元!他的成功,推动了全球对石油植物的研究。
资料表明,美国现已拥有一个上百万平方米的能源植物速生林,英国已批准兴建一个石油植物园,瑞士已经制订出一个利用植物石油取代全国半数石油消耗量的计划。可以说,用不了多久,人类将“种”出石油。
1.从下面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括号内。
倘若……就…即使……也只有……才…
2.石油为什么可以“种”出来?用“”在文中画出来。
3.从文中可知,“种”出来的石油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的优越性。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