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45.78 KB
- 文档页数:10
【精品】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汇入了人们审美的心理因素,逐渐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桃花文化历史悠久,从《桃之夭夭》一直唱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桃花文化还具有普遍性,举凡恋爱、婚姻等人生喜庆活动,桃花总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
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
民俗中的“踏青”,采撷的也多是几枝早开的俏丽桃花。
至于与桃树、桃实相关的文化事象,几乎无所不在:“桃都”天鸡报晓、王母蟠桃盛宴、寿星捧桃、春日桃符、“桃李满天下”……桃花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人的自然观。
人类诞生于大自然,与大自然永远有一根剪不断的脐带。
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
“咏春”的诗文,倾注了中国文人的炽热情感;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推动着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
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
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现对永恒的自然、永恒的生命的向往。
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
中国的文人,一方面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理想;另一方面,又要准备在理想之梦被击碎时“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的休憩与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
桃花源作为一个“理想世界”,作为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人学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
中国一些文人并非不知道桃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子的《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求宇宙、社会和人生意义的思维模式。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 匪我愆.(qiān)期盛.(chéng)以锦囊洎.(jì)牧以谗诛尔卜尔筮.(shì)B.以三矢赐.(sì)庄宗无食桑葚.(shèn)身死国灭,为.(wèi)天下笑渐车帷裳.(chánq)C. 修我戈.(ɡē)矛静女其娈.(1uán)洵.(xún)美且异方其系.(xì)燕父子以组D. 帝高阳之苗裔.(yì) 摄.(shè)提贞于孟陬惟庚寅.(yín)吾以降扈江离与辟芷.(zhǐ)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大概匪我愆.(拖延)期B. 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本来静女其娈.(修长的样子)C.此三者,吾遗恨.也恨:遗憾修我戈矛..(古代的长柄武器)D.原.庄宗所以得天下原:推究根源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贬职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火尚足以明.也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③逸豫可以亡.身④且庸人尚羞.之⑤将军身披坚.执锐.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⑦素善.留侯张良⑧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⑨函.梁君臣之首A.①⑦/②⑨/③/⑧/④/⑤⑥B.①⑥/②⑨/③/⑦/④⑤/⑧C.①⑦/②⑧/③④/⑨/⑤⑥D.①⑦/②/③④/⑨/⑤⑥/⑧4.下列各组句子中均有“相”,哪一组的意义和用法均不相同( )A. 枝枝相覆盖B. 及时相遣归叶叶相交通相见常日稀C. 会不相从许D. 还必相迎取出郭相扶将誓不相隔卿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自可断来.信.B.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022-2023尤溪五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7分)材料一:作诗一定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中国古典诗歌自始即以其能予人直接的感发之力量为最基本的特色。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即看到外界的景、物、情、事使内心感动,然后用诗歌表达出来。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
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
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
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可见钟嵘所认识的诗歌,其本质乃是心物相感应之下发自性情的产物。
使人心动的,除了外在的、大自然的景物外,人世间的死生离别更加使人心动。
如杜甫写在天宝乱世年间的诗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当你看到沿途有饿死、冻死的人,难道不会去关心吗?所以,作诗的真正动机和兴起,可以使人对宇宙万物、社会产生一种关怀。
诗歌的吟诵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
诗词是一种美文,它包括了形、音、义等几个方面,所以诗词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的语言有四声——平、上、去、入,这种单音独体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特色。
因此,诗歌有平仄和结构,有一种独特的声调。
而这不是古人生编硬派给我们的,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诗经》大多是四个字一句,就是因为我们独体单音的语言,四个字一句才能够表现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的声调和节奏。
《诗经》里的第一首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两字一停顿,才有节奏,而这个节奏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的基本节奏。
不管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原则上是两个字一个停顿,如“国破山河在”,是二二一的停顿。
“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二二三的停顿。
这种停顿,是诗词最基本的节奏。
中国的传统诗歌吟诵是结合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特色,经过了必然的、自然而然的演化过程所形成的一种音调,它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
读词背诗,要懂得它所隐藏的深厚内涵。
我们来欣赏一首李白的作品《忆秦娥》。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有学者分析指出:回忆录和“史传”性散文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特别提倡,它们与“革命历史小说”一起,以具象手段确立现代中国历史的权威叙述,在民众之中的影响甚至超出“正史”。
革命回忆录其实就是一种史传体文学作品,是通过弘扬革命者的英雄事迹达到传播红色文化和教育后人的目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回忆录写作,更多是一种主流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群众性写作运动。
“群众写作运动大多有着切实的目的和明确的目标,简言之就是通过集团写作的方式,记载并讴歌无产阶级及其人民大众所从事的伟大事业,进而扩大影响,凝聚人心,壮大力量,造就自己的政治优势。
”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回忆录,“是‘红色阅读’潮流下的英雄叙事”,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并被赋予了特殊政治功能和时代要求,从而承担起了传播红色文化、构建新的政治认同和塑造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
在传统中国社会,传记文学是普及传播历史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广大普通民众来说,传记文学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渠道。
革命回忆录是介于历史与文学之间的传记体散文作品,其特点是读者面广,可读性强,其中扣人心弦的革命英雄故事,最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因此在传播革命历史方面发挥了非常独特的积极作用。
虽然某一篇革命回忆录只是记录了某人、某事或某场战役的某个片段,但无数个片段和故事汇聚到一起,从不同角度、各个侧面相互补充、彼此印证,以小见大,就可以像珍珠一样被有机整合串联起来,从微观层面勾勒出一幅中国革命的历史长卷,从而生动揭示和展现出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
革命回忆录正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们,对缔造新中国这段艰苦奋斗历程的生动再现,就是通过大众书写的方式建构关于中国革命的集体记忆。
“作者都是这些重大事件的见证人,他们的文字比史书自然多了一些生动鲜活的细节和带有个性色彩的真情实感”,就更能打动人。
高二下学期语文试卷(附答案)【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选择题请用2B铅笔规范填涂,主观题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作答。
第Ⅰ卷课内文言基础知识一、必修一和必修二课内文言知识考查(36分)(一)文言基础知识(本题共3小题,9分)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其无礼于晋(因为)秦军南(驻军)B.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就)秦王购之金千斤(收购)C.将军战河北(黄河以北)沛公安在(在哪里)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秦王还柱而走(跑)1.B (购:重金悬赏。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3分)()A.张良出,要项伯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而卒惶急无以击轲D.朝济而夕设版焉2.D (A 要———邀;B 倍———背;C 卒———猝)3. 从句式角度考虑,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3分)()A.燕王拜送于庭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C.大王来何操D.以其无礼于晋3.C (宾语前置句,其它三句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二)必修一课内文言(本题共3小题,15分)4.下列选项中属于同一类活用现象的是(3分)()①沛公军霸上②既东封郑③因人之力而敝之④群臣怪之⑤又前而为歌⑥发尽上指冠⑦籍吏民,封府库⑧皆白衣冠以送之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C.①⑤⑦⑧D.②③④⑥4.【C】①沛公军霸上【n-v,驻扎】②既东封郑【名词使动,使……成为疆界】③因人之力而敝之【adj-v,损害】④群臣怪之【意动用法,以……为怪】⑤又前而为歌【n-v,上前】⑥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⑦籍吏民,封府库【n-v,登记】⑧皆白衣冠以送之【n-v,穿衣服戴帽子】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每句1分,共6分)(1)穷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走投无路)②图穷而匕首现(极,尽)(2)诚①诚能得樊将军首(果真)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3)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②顾笑武阳(回头看)6.翻译下列句子。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C(据后文“此”所“证明”的内容,C项对前文的概括全面、准确)2、D(文中有“若由此看来”一句,据此,D项的“认定三峡无…猿‟”,是作者根据学者研究所作的推断,非学者的观点)3、C(猿的生理现象与啼叫原因,各地是相同的,引述波尔的考察来解谜是可以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C(C项“发”是“引发”的意思。
)5、B(①为递进关系,用连词“且”最恰当;②为偏正关系,用“之”最恰当;③为目的关系,用连词“以”最恰当。
)6、B(详见译文)7、A(B.皇帝没有责骂,杨雍建也未据理力争; C.耿继茂镇守福建不是杨雍建的建议;D.设立营制、禁除官吏私派不是平抑粮价的措施。
)8、【文言翻译】(7分)①杨雍建上疏条陈广东侵扰百姓的八大政事,认为都应该立刻革除。
[3分。
“疏”“亟”各1分,大意1分。
]②等到杨雍建退下,辅臣看着他的背影(对别人)说:“这就是那个在南苑上书劝谏先帝不要打猎的人。
”[4分。
补出“退”的主语1分,“目”1分,判断句式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杨雍建,字自西,是浙江海宁人。
顺治十二年中进士,被授与广东高要知县。
当时正有战事,总督王国光驻军高要县。
军队征集民夫,官吏担心民夫逃跑,把他们绑起来押在官署之中。
在除夕之夜,杨雍建让民夫搬到堂下的廊屋中居住,撤去肴馔祭品送给民夫食用。
军队索要榕树枝制作绳子来点炮,军中的官吏宣读文书征收,言语不逊,雍建鞭打了他。
总督王国光因为这件事称赞杨雍建方正刚直,特意上疏推荐。
杨雍建任官刚刚一年,就被提拔为兵科给事中。
顺治十六年春,清世祖顺治驾临南苑打猎,杨雍建上疏谏言:“前些日子因为皇上身体不适,传旨正月在太庙祭祀,派遣官员致祭,到了那天皇上身体恢复康健,就亲自前去太庙祭祀,这是非常重视祭祖大典的美好情意啊。
但是回宫不久,又驾临南苑打猎,天气还很寒冷,到郊外原野上驰骋,恐怕不是谨慎起居的方式。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普通版答案1、C 因果关系太绝对,文中只是说“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2、B 文中只说“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
3、B 文中说“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往往”与“大多”有较大差异。
4.C。
5.D。
6.A。
7。
(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
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参考译文于休烈,河南人。
于休烈性情纯厚谨慎,机敏聪明。
从小好学,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科,多次升官任右补阙、起居郎、集贤殿学士,改任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出京任为中部郡太守。
正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改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国史。
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特别注重听取臣下建议,转对于休烈说:“国君的任何举动都要记録下来,这才是良史。
朕有过失,卿是否记下了?”他回答说:“夏禹、商汤检讨自己,他们开国立业也十分盛大。
有德之君,不忘纠正过错,臣不胜庆贺。
”当时中原凋残,典章几乎散尽,没有史籍可供查寻。
于休烈烈上奏说:“《国史》一百零六卷,《开元实録》四十七卷,起居注连同其它綦籍三千六百八十二卷,都保存在兴庆宫史馆。
京城被叛贼攻陷以后,全被焚毁。
而且《国史》、《宵録》是圣朝大典,修撰多年,如今部没有保存下来"希望交忖御史台审问勘查史馆的有关官员,今府县招致访求。
有人另外收存《国史》、《宵録》的,若送到官府,重金购回并从优奖赏。
前任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身陷贼中,此时进入东京,至此将他家收藏的《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到官府。
于休烈不久改任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上《五代帝王论》,皇上非常赞赏。
宰相李揆自负才能嫉妒贤人,因于休烈修国史与自己同列,嫉妒他,奏请任他为国子祭酒,暂留史馆修撰以此来压制他。
于休烈安然自处,亳不介意。
代宗即位,鉴别官员的名望品德,于休烈受到宰相元载称赞,于是被授为右散骑常侍,依旧兼修国史,不久加授礼仪使。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一,1,解析 A项,这是现象,B、C、D三项都是作者分析的孔子对丧葬、祭祀有明确主张和深意,这都是原因所在。
答案 A2,解析 B项,这是解释什么叫“孝”,没有涉及到它的伦理、文化根基价值。
A项,由“孝”到有仁德,到人的为人,已涉及到与伦理的这种联系;C项,关键在于能准确解读“都是这样一代一代”中的“这样”,“这样”呼应本段开头的“孝”,应指“孝的礼制”;D项,是“亲亲”与“文化品格”联系的判断,明显正确。
答案 B3.解析 B项是原文意思的变换说法,语意没有变化,故正确。
A项,第五代之后、四十二代以前的墓也都没有确切位置,已不可考,此选项的时间跨度错了;C项,因果关系错乱:因为孔氏家族一直没有大的起伏,所以孔林井然有序、“万古长春”;因为孔林井然有序、“万古长春”,所以才可喻示孔子学说有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另外,“使”也改变了原意。
D项,“兵连祸结”时、“礼崩乐坏”时人们祭祀孔子的目的,只是不完全列举,不代表一般或全部。
答案 B二,8.解析描述面画时要言简意赅,根据燕子、鸥鸟的情态来描述。
分析特色时主要从修辞手法、情景关系的角度来阐述。
答案描绘了一幅新燕、沙鸥翩翩飞舞在水边的优美风景画。
“双双新燕”、“片片轻鸥”用笔清新,对偶自然;以景移情,不留痕迹;为全词营造了清幽的氛围,为下片词人自在、快乐地置身其间饮酒歌唱作了较好的铺垫。
9.解析从“只将渔钓送年华”“笑指船儿此是家”等句可知此词塑造的是一名钓者;从“酒如清露鲊如花”等句可知这名钓者非常享受此时的生活;再结合词下的“注”可知这名钓者享受清闲的隐居生活包含了太多的无奈。
答案表面上是塑造了一位乐于清闲的渔钓生活的隐者形象,但实际上,隐身渔钓,只是作者在无可奈何之下的一种自我排遣而已。
这从“送年华”可以看出作者的感喟之情。
“笑指”二字也透露出词人内心的矛盾,这种“笑”是伤心勉强的笑三,10.答案 (1)多情自古伤离别晓风残月 (2)羽扇纶巾早生华发 (3)莫道不销魂人比黄花瘦四,11 解析 C项中“创作数量最多的”错,无中生有。
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本试题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两部分。
共8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Ⅱ卷答题纸一并交回。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21分,每小题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蹩.进(bié)亲昵.(ní)打烊.(yàng)一爿.店(pán)B.咳嗽.(sou)肩胛.(jiǎ)巢穴.(xué)面面相觑.(qù)C.竦.然(sǒng)伺.候(cì)悲恸.(dòng)勉强.(qiǎng)D.瘦削.(xiāo)铺.盖(pū)坤角.(jiǎo)咂.摸(zā)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攫取黯淡滑溜溜恍然大悟B. 踌躅攀谈笑嘻嘻能言善变C. 眷写庾毙热辣辣鞠躬尽瘁D. 赔偿请柬孤伶伶兵慌马乱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我为什么不能多讲?难道我连在自己家里说话的都没有了吗?②确定病情之后,主治医师王教授决定立即给他手术。
③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
A. 权力实行凌驾B. 权利施行耸立C.权力实行耸立D.权利施行凌驾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A.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学中任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越俎代庖....的教学行为都是与教育规律背道而驰的。
B.陈奂生乘农闲的空当,打算出门赚几个活钱买零碎。
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
C.突然,她的心怦怦跳了两下,就在一刹那间,像戳破一层窗纸似的,她百感交集....,什么都明白了。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内蒙古第九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本卷须知总分值是150分,考试时间是是150分钟2答复选择题时,选出每一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之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复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套本套试卷上无效。
3.在在考试完毕之后以后,将本套试卷和答题卡一起交回。
①乡村传统文化赋予了传统乡村生活以规那么、意义和价值,是乡村村民日常生活中常态性和当然性的文化。
然而,随着村民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外面精彩世界,他们生存和开展的愿望有了新的参照系,局部人特别是青壮年渐渐感觉乡村生活很难表达人的生存价值,对乡村生活的意义产生了疑心。
而且他们在向往城生活、崇拜外来文化的同时,也日益对乡土传统文化产陌生离感和自卑感。
②传统民族乡村社会里,村落中辈分最长的能人常常拥有着知识、经历与道德的权威。
然而随科学技术的开展和村民职业的分化,村落中许多过去的经历因陈旧失去了其传承的价值,而擅长承受新事物的年轻一代,才能日渐显现。
乡村社会中的年长者,在乡村文化秩序中的权威地位渐渐弱化,在家庭成员中的角色渐渐被边缘化,使乡村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礼俗文化受到了挑战。
与此同时,经济日益成为乡村生活的强势话语,利益HY 取代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评价HY,乡村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渐渐地被隐匿。
表如今实际生活中,尊老爱幼、与人为善、以和为贵等道德观逐渐被互相提防、唯利是图和以自我为中心等价值观所代替,一些村民变得越来越短视和趋利。
③正确的价值观能光滑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然而,伴随乡村村民与外界交往的增多,传统乡村社会所崇尚的老实、淳朴意识及热情好客、重义轻利的朴实做法遭遇了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敲诈讹诈、坑蒙拐骗、见利忘义和竞争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
在乡村社会传统的道德范式正逐渐落寞、而新的道德范式却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的情形下,村民自身无法有效抵御各种负面冲击,常常只会根据自己的现实利益行动。
【精品】浙江省回浦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枯槁.(gǎo)诧.异(chà)囤.积(tún)绯.红(fěi)B.不惮.(dàn)惩创.(chuàng)浸渍.(zì)胡同.(tòng)C.汲.取(jí)恶劣.(liè)骄横.(hèng)苍穹.(qióng)D.恸.哭(tòng) 绾.发(wǎn) 依偎.(wèi) 逶.迤(wē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忤逆噩耗菲薄好高鹜远 B.屠戮宛如慰籍殒身不恤C.瘟疫磨钝荒缪长歌当哭 D.文身熙攘淅沥惟妙惟肖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昨天下午的活动中,来自各班的同学推波助澜....,使毕业联欢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B.政协委员唐永汉表示,如果处理不好公务员住房问题,少数掌权的公务员很有可能铤.而走险...,以权谋私,从而滋生腐败问题。
C.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D.《西游记》的情节虽然天花乱坠....,但只要我们从三个结构入手,就可以揭示它的文化含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福布斯》上的一篇文章认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张不仅将损害中国经济,也将影响美国消费者的利益以及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
B.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C.六年间,我国航天技术完成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的进步。
D.我们在举办奥运会之际展现了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更讲文明了。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Q正传(节选)鲁迅第七章革命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褡裢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
这船从黑魆魆中荡来,乡下人睡得熟,都没有知道;出去时将近黎明,却很有几个看见的了。
据探头探脑的调查来的结果,知道那竟是举人老爷的船!那船便将大不安载给了未庄,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摇动。
船的使命,赵家本来是很秘密的,但茶坊酒肆里却都说,革命党要进城,举人老爷到我们乡下来逃难了。
惟有邹七嫂不以为然,说那不过是几口破衣箱,举人老爷想来寄存的,却已被赵太爷回复转去。
其实举人老爷和赵秀才素不相能,在理本不能有“共患难”的情谊,况且邹七嫂又和赵家是邻居,见闻较为切近,所以大概该是伊对的。
然而谣言很旺盛,说举人老爷虽然似乎没有亲到,却有一封长信,和赵家排了“转折亲”。
赵太爷肚里一轮,觉得于他总不会有坏处,便将箱子留下了,现就塞在太太的床底下。
至于革命党,有的说是便在这一夜进了城,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
阿Q的耳朵里,本来早听到过革命党这一句话,今年又亲眼见过杀掉革命党。
但他有一种不知从那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
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况且未庄的一群鸟男女的慌张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
“革命也好罢,”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阿Q近来用度窘,大约略略有些不平;加以午间喝了两碗空肚酒,愈加醉得快,一面想一面走,便又飘飘然起来。
不知怎么一来,忽而似乎革命党便是自己,未庄人却都是他的俘虏了。
他得意之余,禁不住大声的嚷道:“造反了!造反了!”未庄人都用了惊惧的眼光对他看。
这一种可怜的眼光,是阿Q从来没有见过的,一见之下,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
北京冬奧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
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已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中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
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
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
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
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
”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注意事项:1.试卷中的选择题——1~4、7、10、11、12、17、18、19各小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试卷中的其他试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
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完善语言和超越语言言意之间的矛盾应该如何来解决呢?中西双方由于立足点不同,在取径上亦产生了分歧。
西方人的观念一般是肯定语言与思维在本质上的相通,所以多从语言入手来调协二者之间的纠纷,早期的倚重修辞学、逻辑学之类正显示着这一取向。
现代西方理念转成语言本位,虽看到了语言对思想的局限,却更加注重从语言自身的发展与改进上来解决问题,典型形态有二:其一是语义分析,即通过词语、概念的辨析,尽可能地促使语言的表述走向精确化与严密化,以此来消除思想和逻辑上的歧义。
这种做法对科学认知会有好处,却并不利于语言表达中的人文内涵的发扬,因为人文内涵本身就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尤其是带有“形上”色彩的生命体验与体悟,更无法用精确的概念来作表述,所以语义分析的结果必然是将一大批哲学、美学的思想成果拒斥于学术殿堂之外,其利弊得失自难相抵。
另一种做法乃是在承认语词文本多义性(即能指与所指的差异性)的基础上,尽量拓展其表意的功能,具体代表又有现代阐释学和解构主义之别。
现代阐释学是将读者引进语言意义的重构活动之中,通过不同读者的反复解读,使文本意义不断得到新的生发,从而打破原有作者与既定文本对意义的限制,让语言意义的多重性得以充分显露出来。
解构主义更是致力于无限地拆解文本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既有联系,尽量在文本结构(即语言系统)中发现破缺,进而导致中心意义的颠覆乃至消解,这样一来,语言本位终于通向了语言对思想的放逐,而语言活动也就演化成为一场“语言符号的游戏”。
现代阐释学与解构主义在处理言意关系的策略上各有千秋,但都采取了从文本结构与语言符号入手的路向(前者用重构的方式来重建意义,后者则以解构的手段来消解意义),其就语言自身来解决言意矛盾的思路如出一辙,于此亦可见出言意一体观在西方的强大势力。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代花鸟画明代初期,因太祖朱元璋对南宋院体画风青睐有加,花鸟画大致延续了宋代院体工笔画风格,没有新突破。
明宣宗朱瞻基同宋徽宗一样,雅号诗文书画,尤好花鸟画。
他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有延续南宋院体花鸟画艳丽典雅风格的工笔重彩画家边文进,有出自北宋徐熙野逸风格的没骨画家孙隆,有笔墨洗练奔放、造型生动的水墨写意画家林良,还有精丽粗健并存、工笔写意兼具的画家吕纪。
不过,这些风格面貌大多沿袭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
从意境与格调方面看,这时期的花鸟画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
事实上,明代花鸟画的大突破直到中期以后才出现。
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的成就主要在花鸟画方面,代表人物有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沈周与文徵明主要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疏简而不放逸;唐寅与仇英主要吸收南宋院体画风,并融入了时代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当时的市民趣味。
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
然而,到吴门画派的弟子一代,花鸟画在陈淳、陆治、周之冕那里结出了果实。
陈淳早年习元代绘画,后学于文徵明,花鸟、山水兼擅。
他将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
如果说陈淳的大写意花鸟充分表现了笔墨的特征与画面的形式感,那么徐渭的作品泽充分发挥了大写意花鸟托物言志的功能,洗胸中块垒,抒澎湃激情。
在绘画语言风格方面,他吸收宋、元文人画及林良、真州、陈淳的长处,兼融民间画师的优点,同时将自己擅长的狂草笔法融入绘画。
在其笔下,梅兰竹石被赋予了他强烈的个性,以狂怪奇崛的姿态傲视万物。
他是第一个使用生宣作画的花鸟画家,利用生宣良好的吸水性来控制画面水墨渗化效果,表达特殊韵味。
他还以泼墨法作花鸟,用笔墨的纵横捭阖表达自身的愤懑情绪。
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的新体派,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海派乃至齐白石都曾受其影响。
他的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后世将二人并成为“青藤白阳”。
1.下列关于明代花鸟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宣宗时,宫廷画派花鸟画风格多样,但意境与格调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
B.“吴门四家”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基础上发展出鲜明个性特征,取得重大突破。
C.陈淳的大写意花鸟画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性与画面的形式感,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
D.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体派,其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对后世影响深远。
2.下列对明代花鸟画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画家们广泛地学习和借鉴院体画家、文人画家及民间画师的优良画风。
B.文人参与花鸟画创作以后,绘画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特质。
C.画家们具有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激情和狂怪奇崛、傲视万物的强烈个性。
D.画家们大胆尝试,或借鉴山水画笔法,或引书法笔法入画,或使用新材料。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宣宗在位期间,宫廷画派的花鸟画只是沿袭宋代花鸟画的风格面貌,没有取得突破。
B.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花鸟画由于创作风格一开始就标新立异,所以取得了最高成就。
C.陈淳学习文徵明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表现花叶的技法,画风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
D.徐渭将狂草笔法、泼墨法融入大写意花鸟画,很好地表达了他的澎湃激情和愤懑情绪。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7题。
徐湛之,字孝源,东海郯人。
湛之幼孤,为高祖所爱,常与江夏王义恭寝食不离于侧。
年数岁,与弟淳之共车行,牛奔车坏,左右驰来赴之。
湛之先令取弟,众咸叹其幼而有识。
及长,颇涉大义,善自位待。
事祖母及母,并以孝谨闻。
元嘉二年,除著作佐郎,员外散骑侍郎,并不就。
六年,东宫始建,起家补太子洗马。
转国子博士,迁奋威将军,南彭城、沛二郡太守,徙黄门侍郎。
后又为秘书监,加散骑常侍。
会稽公主①身居长嫡,为太祖所礼,家事大小,必咨而后行。
西征谢晦,使公主留止台内,总摄六宫。
忽有不得意,辄号哭,上甚惮之。
初,高祖微时,贫陋过甚,尝自往新洲伐荻,有纳布②衫袄等衣,皆敬皇后手自作;高祖既贵,以此衣付公主,曰:“后世若有骄奢不节者,可以此衣示之。
”湛之为大将军彭城王义康所爱,与刘湛等颇相附协。
及刘湛得罪,事连湛之,太祖大怒,将致大辟。
湛之忧惧无计,以告公主。
公主即日入宫,既见太祖,因号哭下床,不复施臣妾之礼。
以锦囊盛高祖纳衣,掷地以示上曰:“汝家本贫贱,此是我母为汝父作此纳衣。
今日有一顿饱食,便欲残害我子!”上亦号哭,湛之由此得全也。
迁中护军,未拜,又迁太子詹事,寻加侍中。
湛之善于尺牍,音辞流畅。
贵戚豪家,产业甚厚。
门生千余人,皆三吴富人之子,姿质端妍,衣服鲜丽。
每出入行游,途巷盈满,泥雨日,悉以后车载之。
太祖嫌其侈纵,每以为言。
二十二年,范晔等谋逆,湛之始与之同,后发其事,所陈多不尽,为晔等款辞③所连,乃诣廷尉归罪,上慰遣令还郡。
上每有疾,湛之辄入侍医药。
元嘉末,上遇事久议不决。
与湛之屏人共言论,或连日累夕。
每夜常使湛之自秉烛,绕壁检行,虑有窃听者。
劭入弑之旦,其夕,上与湛之屏人语,至晓犹未灭烛。
湛之惊起趣北户,未及开,见害。
时年四十四。
【注】①会稽公主:徐湛之的母亲、高祖的女儿、太祖的姐姐。
②纳布:质量粗劣的布。
③款辞:服罪之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忽有不得意,辄号哭辄:立即,就,便。
B.太祖大怒,将致大辟大辟:死刑C.迁中护军,未拜拜:授予官职。
D.又迁太子詹事,寻加侍中寻:不久。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徐湛之为人看重的一组是(3分)①为高祖所爱,常与江夏王义恭寝食不离于侧②家事大小,必咨而后行③汝家本贫贱,此是我母为汝父作此纳衣④太祖嫌其侈纵,每以为言⑤乃诣廷尉归罪,上慰遣令还郡⑥上遇事久议不决。
与湛之屏人共言论,或连日累夕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④⑤D.②③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湛之自幼丧父,受到高祖怜爱。
年纪虽小却很有见识,同弟弟淳之一起乘牛车出行遇到危险,却让众人先救弟弟。
长大后,涉猎文章义理,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地位。
B.刘湛的事情牵连到徐湛之,太祖大怒,准备处以死刑。
湛之求救于会稽公主。
公主拿出太祖当年的粗布衣服,进宫号哭求情,徐湛之才得免一死。
C.徐湛之贵戚豪家,产业十分丰厚,门生有一千多人,都是三吴富贵人家的子弟,穿着用度、外出游玩儿都非常豪奢。
太祖嫌他奢侈放纵,时常因此劝说他。
D.范晔等人阴谋叛逆,徐湛之在初始时与范晔等一起活动,后来又揭发了这件事,但他仍受到范晔等人供词的牵连,于是去廷尉处认罪,太祖抚慰他一番,令他回郡任职。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初,高祖微时,贫陋过甚,尝自往新洲伐荻,有纳布衫袄等衣,皆敬皇后手自作。
(5分)(2)其夕,上与湛之屏人语,至晓犹未灭烛。
湛之惊起趣北户,未及开,见害。
(5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①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
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
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9.“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9分)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9分)(1),,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2)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3),,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后值倾覆,,,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5)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熬鹰杨坤这是一只刚刚成年的苍鹰,嘴尖锐而弯曲,披一袭铁灰色毛羽,带有钩爪的四趾苍劲有力,但鹰腿却被一条特意打造的细铁链拴住——猎人第一天将它捉来,就在隐秘的处所开始对它的磨炼,在鹰的周围布上绳网,绳网的外面,故意摆放着鲜嫩的羊肉和清水,苍鹰对此不屑一顾。
在荆棘中不慎撞入猎人的机关,被冰冷的铁链铐住的瞬间,苍鹰就表现出暴烈悍野的气质。
两只遒劲的鹰爪不停地抓挠,将铁链哗哗抖响,但仍被死死扣住。
雄鹰发出一阵阵愤怒的戾啸,啸声苍凉、悲壮,戾气直达云霄,表现出一个强悍灵魂对重返自由的渴望。
但猎手在网外冷笑着,于是雄鹰更加愤怒,一次次飞起,向他扑击,想用铁喙啄他,用利爪撕裂他,但一次次都被铁链拽回,石块般重重摔倒在地上。
徒劳的扑击中,雄鹰的体力在一点点耗去。
夜幕降临,大地沉入无边的暗夜,深秋的风,带着砭骨的寒意吹来。
猎手,拾来枯枝,在场地边生起一堆火,不断添加的枯柴使火不断噼啪爆响。
火光下,雄鹰的两只眼血红,怒视着不怀好意的猎手;猎手的眼睛也是血红的,和它对峙着,谁也不愿处于下风。
人与禽,两双眼睛就这么交锋、对峙,直到第二天的黎明。
第二天,当第一缕晨光染上雄鹰的苍羽时,它更加愤急躁了,它依稀回忆起从前的辉煌:在傍晚或清晨明净的天宇里翱翔,时而鼓风振翼,像一支利箭射入远天;时而舒爪展翅,在平稳的气流上悠然滑翔。
草泽间偶然性闪现的兔子或树林间飞过的雀鸟,都逃不过它犀利的眼睛,闪电般地扑击之后,是一次肥美的大餐——它隐约觉出腹中的饥饿,猎手也殷勤地将羊肉捧到眼前。
但雄鹰只凶猛地“炸”开门扇般的翅膀,粗壮的毛羽激射到猎手的脸上、身上,锥心刺痛。
猎手看到,鹰对鲜嫩的羊肉置之不理,只用铁喙去啄击铁链,“啪,啪,啪!”迸出火花,发出爆响,但铁链依然,只是鹰喙已鲜血淋漓,鹰仿佛不知疼痛,一如既往地啄击着。
鲜血,一点点滴下来,滴下来,洇湿了爪下的黄土、岩石。
又是一夜对峙。
两天两夜,猎人仗着强壮的体能和桀骜不驯的鹰对峙。
对峙的过程就是人驯服鹰的过程,对鹰施加威压,一点点磨灭它的野性,打消它的自信,使它产生对人的敬畏心理。
猎人看到,夜深后,在无边黑夜的包围下,苍鹰的戾气一点点消散,但猎手不敢松懈,稍一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当第三天阳光普照时,鹰嘴已结满黑硬的血痂,瘀血甚至堵塞了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