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劳秀斯理论思想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10
论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格劳秀斯(Hans Kelsen)是20世纪最重要的法学家之一,他对国际法的思考和贡献影响深远。
本文将探讨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包括其国际法的定义、国际法的法律性质、以及格劳秀斯如何看待国际社会和国际法实施的问题。
首先,格劳秀斯对国际法的定义是非常独特的。
他认为国际法是一种“次级法律体系”,这与国际法在传统国际关系学中的地位有所不同。
格劳秀斯认为国际法应该作为国内法体系的一部分,而国家主权应当受到国际法的约束。
他主张国际法应当具有法律强制力,国家应该遵守国际法的规范。
其次,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强调国际法的法律性质。
他认为国际法应当遵循法律的基本原则,例如法律的一致性、可预测性和适用性。
他强调国际法应当有明确的规则和程序,以保障国际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同时,格劳秀斯也关注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国际法应当与国内法兼容并协调。
第三,格劳秀斯对国际社会和国际法实施的问题给予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国际社会不仅由国家组成,还包括其他非国家实体,如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
格劳秀斯主张国际社会应当建立一个共同的法律体系,以解决各种国际争端和矛盾。
他也承认国际法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他认为通过加强国际法的教育和培训,以及建立国际法的法院和仲裁机构,可以提高国际法的实施效果。
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在当代国际法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独特观点强调国际法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强制力,为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他的国际社会理论也为国际关系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将国际法与其他国际社会行为融合在一起。
同时,格劳秀斯的理论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学者认为他对国家主权的强调过于绝对,忽视了国际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总之,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深刻影响了国际法的理论和实践。
他的观点为国际法的定义、法律性质以及国际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然而,格劳秀斯的理论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日益复杂和多元的国际社会。
格老秀斯学说综述格劳秀斯,荷兰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国际法学创始人,被人们同时尊称为“国际法之父”与“自然法之父”。
其名著《战争与和平的权利》(1625年)不仅是重要国际法著作,而且是西方资产阶级人权学说的基础自然法或自然权利理论的开创性著作。
曾任律师、司法官和外交官,1618年因卷入荷兰政治、宗教冲突而被监禁,1621年脱狱成功,避居法国,长期从事写作。
格劳秀斯是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中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论述理性自然法理论的人。
他汲取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思想家自然主义自然法理论的精华,扬弃和摆脱了中世纪神学主义自然法的桎梏,开创了近代理性自然法(古典自然法)的先河。
他认为,自然法来源于"自然"和人的"理性",人们在理性的支配下按照自然的规定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人性是自然法的源泉,神是法的第二源泉.作为一种正当理性的命令,自然法是一切法律的基础和依据.根据自然法理论,格老秀斯提出了天赋的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等观点,认为国家是人们为了享受法律利益和谋求共同福利而组成的最完善的联盟.自1634年起任瑞典驻法使节,1645年从瑞典返回时病死于途中。
他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法学、政治学、文学、语言学、史学等,但使他享有盛名的是在法学方面。
在他的法学著作中,有一本是他在被监禁期间所写的关于荷兰古代法和罗马法的书,名为《荷兰法律导论》,其他三本都是关于国际法的著作。
格老秀斯的万国法理论是国际公法学的开山之作,对后世影响最大。
他认为,万民法或国际法是根据所有国家或多数国家的意志承认的一种强制性的权力。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外乎战争与和平两种,战争有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之分。
战争还必须具备应当遵守的共同规则。
这些对国际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格老秀斯有关国际法所提出的主要原则包括:(1)守法原则,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一切关系都应当受法律约束,即使这种关系处于战争状态时也是如此;(2)中立国原则,所谓中立国,即指非参战国。
简述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格劳秀斯(Grotius),1583年出生于荷兰,是17世纪最伟大的国际法学家之一。
他以论文《海洋权论》(Mare Liberum)闻名,并在1625年出版了其主要著作《国际法开篇》(De Jure Belli ac Pacis)。
他被认为是把国际法从经验原则的范畴中提升到了理性的层面,用他的话说,就是把国际法“由基督教改为哲学”。
从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中可以得到以下几个重要的观点:首先,格劳秀斯认为国际法和国内法同属一体,并且视国际法同样重要。
他声称国际法是“天主赐予人类的普遍法律”,把它视为一种有效的、完整的法律体系,并将其看作是一套保护和控制国际关系的法律,以维护人类的和平。
他提出,只有当一个国家遵守国际法,才可以有效地保护它们自己的利益。
其次,格劳秀斯希望建立一个能够维护国际法的权威机构,以便能够更有效地维护国际法的实施和遵守,他将这一权威机构称之为“全球警察”。
此外,格劳秀斯认为,国际法不仅是一种遵守国家间关系的法律,而且也是一种维护社会的法律。
他在其著作中提出,国际法不仅应该执行国家的约束,还应该实施社会责任。
他强调,国家间的关系应该加强,并且鼓励各国加强国际关系。
最后,格劳秀斯认为,尊重国际法是遵守国际法的最佳方式。
他认为,当一个国家遇到国际问题时,应该尊重相关的国际法,而不是立即发动战争。
他也主张尊重国际法的普遍性,禁止各国破坏国际法的实施。
当一个国家违反国际法时,他认为,其他国家有义务采取行动,直至侵权国停止其违法行为。
自17世纪以来,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已经对国际法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国际法原则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他将国际法从基督教改变为哲学,把它从一种宗教信仰提升到一种理性思维,使国际法摆脱宗教的束缚,更加符合世界的发展需要,这一想法不仅受到当时的国际法家们的肯定,也影响了后来的国际法思想。
此外,格劳秀斯还提出了新的宪法概念,建议建立一个国际宪法;同时,他还提出一种新的法律协议,鼓励国家在解决争端时遵守这些规则;他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法律原则,将国际法及其原则的地位置于国家法律之上。
简述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o以《简述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格劳秀斯是19世纪最重要的国际法理论家之一,他的国际法思想和其他同时期的法学家不同,为国际法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洞察。
他对国际法的定义、构成、启示、规则、来源、原则、组织等方面都提出了独特的诠释和理解。
本文旨在通过简述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来探讨他如何影响了国际法学发展,并为当今国际法学提供借鉴和思考。
格劳秀斯认为,国际法是社会规范,基于双方的自愿将一切关系纳入法律范畴,以追求公正和平等的原则来实施的一套规则,用于在国际法上规范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以及国家与非国家或非法人之间的关系。
根据他的观点,国际法的真正构成是国际条约,这是包括国家之间定约和公约等订立的一系列条款和条约,这些条款和条约可以按照国际法要求完整执行。
此外,格劳秀斯还认为,司法裁决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司法裁决可以被视为一种司法实践,作为国际法的基础及其他原则的重要补充。
格劳秀斯还着眼于国际法的来源,他认为国际法是一种自然权利,而不是一种人为法律,他说:“国际法的根源在于这种自然权利,这是一种没有法律基础的自然权利,而不是通过人为法律来制定的。
”因此,他认为国际法就是这种自然权利所构成的一张完整性图,用以规范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与非国家或非法人之间的关系。
另外,格劳秀斯还着重于国际法的结构。
他认为,国际法的结构由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和国家与非国家或非法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构成,这是国际法的两个基本结构。
此外,他还认为,国际法的原则主要来自于法律、政治和道德,这是国际法的三个主要原则。
此外,他还认为国际法的组织包括国际组织、国际社会和国际文化,这是国际法的三个主要组织。
由以上可见,格劳秀斯对国际法的定义、构成、来源、原则、组织等方面都提出了独特的诠释和理解,这些诠释和理解,大大推动了19世纪初国际法学的发展,成为当今国际法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格老秀斯的法学思想集中地体现在他的著作《战争与和平法》中。
《战争与和平法》共分3卷,有5个部分。
绪论着重论述了权利的起源与法律问题;第一卷着重论述战争的起源、性质和分类,国家主权和公民权利与义务诸问题;第二卷主要说明何者是公物,何者为私产,何谓对人的权利,何谓所有权的义务以及有关公私誓言、损失赔偿、使节尊严等;第三卷主要论述战争中的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外国人的合法和违法行为及其处理规则等。
该书的最后一部分是结束语,主要论述了和平的种类以及战争条约等。
格劳秀斯的法学思想可归纳如下:1.法学的哲学基础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是以自然法理论作为基础的,而自然法在他看来则源自人的理性,这表明了了他对人性的看法是持乐观态度的。
格劳秀斯认为,人与动物是有根本区别的,这种区别表现在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类的特性需要社会交往,并且需要过和平而理性的生活,所以“一切动物生来只求自己的利益”这句话是适用于人类的。
他写道:“自然法是正确的理性准则,它指明任何与我们理性和社会本性相合的行为就是道义上公正的行为,反之,就是道义上罪恶的行为。
”人们“都是为着社会而生存的。
这社会的每部分,若不为互相容忍与善意包围,则社会是不能存在的。
”“自然法之母就是人性,社会交往的感情就产生于此,并非由于其他的缘故。
”格劳秀斯假定在国家产生之前曾经存在过某种“自然状态”,当时人们的生活是自由、平等的,但是,这种生活却缺少安全的保障。
于是在人的理性的启示下,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联合起来,组成国家。
而组成国家的目的“就是通过整个社团的帮助和利用联合的力量来保卫每个成员,使他平安地享受他自己应得的那一份。
”“仅为着自身的利益而剥夺他人之所有,便和自然法相冲突。
”从“自然状态”和“自然权利”的假定出发,格劳秀斯提出了他的自然法理论。
他认为,世界上存在两种法,一是自然法,一是意志法。
意志法起源于人的意志或上帝的命令,可划分为“神命法”和“人类法”。
格劳秀斯的理论思想1583年4月10日,胡果格劳秀斯诞生于荷兰的,没有人想到多年后这位婴儿会成为一名伟大的法律思想家,并在西方法律思想进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他的自然法理论揭示出自然法即人的理性,理性高于实在法,从而开创了理性主义时代,这对后世思想家有重要影响。
他奠定了近代契约论的基础,为资产阶级民主的建立开始了思想准备。
他是近代国际法理论的鼻祖。
在这篇论文中,我浅论一下这位伟大的法律思想家的法律思想理论以及其在西方法律思想进程中的作用。
(一)格劳秀斯的自然法思想自然法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亚里士多德、斯多亚学派和西塞罗,中世纪神学思想家阿奎那也有关于自然法的思想,近现代以来的欧洲,自然法一直是一股强劲的思想传统。
在自然状态下,人们没有国家和法律,但他们普遍遵循着一定的法则,这就是自然法。
从本质上来说,自然法就是人类的理性,是人区别与动物的本质。
人能思考,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
自然法是一种法,它构成指导人类行为的一种原则。
如果细致探究的话,关于近现代的自然法理论大致有三种不同的发展路径。
一种是英国的具有唯名论特性的自然法思想,以霍布斯、洛克、亚当·斯密等人为代表,另外一种是法国的具有唯实论特性的自然法思想,以伏尔泰、卢梭、百科全书派等为代表,第三种则是西班牙、荷兰等发源的自然法思想,这个路径的思想家比较复杂,有些类似法国,如斯宾诺莎的自然法思想就属于唯实论,另外有些则接近英国,如十五、十六世纪西班牙的法理学家。
作为荷兰的思想家,格劳秀斯的自然法思想同样比较复杂和丰富,一方面他深受法国笛卡尔、本国斯宾诺莎等人的理性主义影响,在哲学上属于欧洲理性主义思想传统,他的自然法具有明显的理性特征;另一方面,格劳秀斯又深受爱拉斯谟等人的人文主义思想熏陶,加之以古典学养的陶冶和培育,他的自然法理论又具有一定的经验主义色彩。
因此,正是基于上述多元一体的特征,使得他的自然法理论呈现出既不同于法国也不同于英国的独特性质(当然,英法两国的自然法理论的昌盛从时间上看都是在格劳秀斯之后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又都分别受到了格劳秀斯自然法思想中的某些因素的影响),或许可以说,他开辟了近现代欧洲自然法的一个新倾向,这个倾向对于德国的普芬道夫等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0]并且在国际法以及现代世界秩序的理论构建方面占据了主导性的地位,成为近现代国际政治一系列原则、规则与和约的道义基础。
胡果·格劳秀斯:资产阶级自然法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近代资产阶级国际法理论的奠基者。
代表作:《论捕获法》《海洋自由论》《战争与和平法》格劳秀斯经典思想表达:万民法:“所有国家或多数国家相互协议的结果以产生某些法律。
甚至与这类法律之产生不是为了单独每个人们共同的利益,而是为了一切这种共同体总体的利益。
这也就是称之为万民法的法,我们将这个名称同自然法区别开”。
国际法:“支配国与国相互交际的法律”,是维护各个国家的共同利益的法律,它的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正如“一国的法律,目的在于谋求一国的利益,所以国与国之间,也必然有其法律,其所谋取的非任何国家的利益,而是各国共同的利益。
这种法,我们称之为国际法”●国际政治表现的既不是国家间的完全的冲突,也不可能是全球利益的一致认同。
在国际政治活动中,国家的互动会受到它们所构成的国际社会的法规和制度的约束。
国家必须做的并不是推翻国家体系代之以人类的全球共同体,而是在国际社会中接受共存与合作。
----这种构想或许可看作是后来建立均衡体制、集体安全体制乃至国际组织的思想的来源。
●国家是一群自由人为享受利益和权利的结合的完善团体,国家在谋求公正同时,维护臣民自然权利,国家主权作为人民让渡出来的权利结合,实质是国家不受法律支配以及外来意志影响。
格劳秀斯是理想主义奠基人:《战争与和平法》巨作中:从立法的角度探讨如何消灭战争,以实现全人类的和平和幸福。
格劳秀斯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国际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原则,主权国家是国际法主体。
他所设想的国际社会的基础是法律上平等的国家,他所构建的“国际体系”是由国际规范和国际制度以及国际法共同发挥作用形成的,强调有秩序的合作,规范国家行为来实现国际和平。
《战争与和平法》的主要思想:--提出了国际社会学说,即无政府,有秩序,强调了国际法在规范国家战争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它反对霍布斯的自然状态,认为国际关系不仅仅是权力斗争,国家之间还有共同的东西;--一方面又反对康德的世界主义,认为主权国家的存在是基本的事实,国际冲突仍然存在,是国家而非个人才是国际社会的成员。
格劳秀斯的法律思想格劳秀斯,荷兰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国际法学创始人。
其名著《战争与和平的权利》(1625年)不仅是重要国际法著作,而且是西方资产阶级人权学说的基础自然法或自然权利理论的开创性著作。
曾任律师、司法官和外交官,1618年因卷入荷兰政治、宗教冲突而被监禁,1621年脱狱成功,避居法国,长期从事写作。
自1634年起任瑞典驻法使节,1645年从瑞典返回时病死于途中。
他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法学、政治学、文学、语言学、史学等,但使他享有盛名的是在法学方面。
在他的法学著作中,有一本是他在被监禁期间所写的关于荷兰古代法和罗马法的书,名为《荷兰法律导论》,其他三本都是关于国际法的著作。
格劳秀斯是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中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论述理性自然法理论的人。
他汲取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思想家自然主义自然法理论的精华,扬弃和摆脱了中世纪神学主义自然法的桎梏,开创了近代理性自然法(古典自然法)的先河。
他认为,自然法来源于"自然"和人的"理性",人们在理性的支配下按照自然的规定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人性是自然法的源泉,神是法的第二源泉.作为一种正当理性的命令,自然法是一切法律的基础和依据.根据自然法理论,格老秀斯提出了天赋的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等观点,认为国家是人们为了享受法律利益和谋求共同福利而组成的最完善的联盟.国际法理论在格劳秀斯的法律思想当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实,关于国际法理论当中一些问题的研究并非自格劳秀斯开始,早在古罗马时代,就有人研究和讨论有关战争和条约问题,不过,当时人们并没有严格的国际法概念。
中世纪时期,从奥古斯丁、阿奎那到布丹,也都讨论过有关宣战、休战及对敌人维持信义、实行人道主义等问题。
但是,真正将国际法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完整系统的理论论述,则是从格劳秀斯开始的。
关于国际法的定义和内容,格劳秀斯认为,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相互交际的法律”,是维护各个国家的共同利益的法律,它的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正如“一国的法律,目的在于谋求一国的利益,所以国与国之间,也必然有其法律,其所谋取的非任何国家的利益,而是各国共同的利益。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所论述的自然公道与节制观胡果·格劳秀斯(Hugo Grotius)是荷兰著名的国际法学家,他的法学思想是世界所公认的国际法的渊源之一。
他的《战争与和平法》(The Law of War and Peace)论述涵盖了战争的合法性、战争中财产的保护以及战争中的相关行为的把握和界定。
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所论述的战争的合法性问题以及战争中各种行为的节制问题,至今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第3卷第12章第8节中指出:“尽管此处讨论的并非战争所有各方面的效果,而仅仅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规范和定义战争行为,以使战争尽可能符合自然公道,使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格劳秀斯认为,战争应该体现自然公道,符合约定俗成的规范性做法,在杀伤敌人的同时,要把握尺度,掌握分寸,不要使敌人陷入一种绝望的境地,要有节制——得饶人处且饶人。
在当今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行为中,也应当提倡一种节制。
这种节制不仅仅是对对手的一种尊重,也对己方有利,这是格劳秀斯的节制思想中所应用于外交事务中的一种智慧。
本文试图就格劳秀斯所论述的战争的自然公道和节制做出梳理,辨明概念并做出评价。
格劳秀斯认为,发动战争是合法的。
不是所有权利的形式都被自然法和意志法所禁止,自然法和意志法只禁止行使那些与社会的原则相矛盾的权利,即那些企图剥夺他人权利和财产的权力。
因而为了达到或重建人类的自然目标——和平或平静安宁的社会生活条件,而不是为了个人或集团的自我扩张,为此发动的战争就是正义的。
“自然法的规则本身在《战争与和平法》中具有显著的适应性,实际上适应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3]格劳秀斯认为,战争可以把人类带往和平。
“由于战争是为和平而发动的,没有争端就不会引起战争,所以,应当把通常发生在国家间的所有这些纷争看作是战争法的调整对象,这样,战争本身就会把我们引向和平。
”[4]格劳秀斯认为,战争与正义并不矛盾。
格老秀斯的法权思想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自然法,二是国际法,三是民商法,它们集中体现在他的三部著作《战争与和平法》、《捕获法》与《海洋自由论》之中。
关于格有三种理解,一个是思想史的理解,一个是国际法的理解,一个是民商法的理解,这三种理解分别表明了格老秀斯学说所包含的三个领域以及考察他的三个维度。
上述三个领域一个中心的问题,即构建一个新的现代世界的法权理论,并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为他的祖国提供一个正当合理的法权地位,虽然格老秀斯未必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的生平经历表明或许他更像是一个世界主义者,但他认为这个世界必定是由民族-国家构成的,祖国可一时不容于他,但他始终不弃祖国作为荷兰的思想家,格老秀斯的自然法思想同样比较复杂和丰富,一方面他深受法国笛卡尔、本国斯宾诺莎等人的理性主义影响,在哲学上属于欧洲理性主义思想传统,他的自然法具有明显的理性特征;另一方面,格老秀斯又深受爱拉斯谟等人的人文主义思想熏陶,加之以古典学养的陶冶和培育,他的自然法理论又具有一定的经验主义色彩。
,格老秀斯感到有必要为现代新型的政治体———国家和国际秩序寻找一种稳固的法权基础。
在他看来,这个基础便是理性的自然法,它超越于各种政治利益和教派利益之上,统治者和臣民之间所订立的政治契约是在自然法之下的,接受自然法的调摄和管制,因此,自然法是现代世界的首要法则。
在自然法之下,才有一个国家的意志法,意志法又包括两类,一类是国内法,它涉及主权原则,调整统治者与臣民的权利义务关系,一类是万民法,它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属于国际法的范畴。
关于格老秀斯的自然法思想有三个突出的特性,致使他的理论在同时期的诸多自然法理论中占据先导性的地位。
第一,格老秀斯强调自然法的理性自明性, ,他说:“自然法思想就像2+2=4,即使上帝也不能违背这样一个法则。
”这一观点对当时还有相当权势的天主教神权学说提出了颠覆性的理解,按照西方中世纪的思想传统,上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他可以改变世界的任何法则,但是格老秀斯却把自然法置于与神法并列甚至高于神法的位置,这在很多人看来是难以接受的。
北京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摘要:格劳秀斯作为近代国际法的鼻祖,它认为国际法是支配国家以及国家相互交往的法律,主要包括实在法和自然成分。
国际法具有自然法的成分,它是在人类共同意识基础上,由全部或者大多数国家通过协议的方式,或暗示或明示制成的法律,不仅对和平时期有效,在战争时期也有效。
本文结合格劳秀斯国际法思想,对现代国际法基本原理以及理论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正文:雨果·格劳秀斯(Hugo Grotius ,1583—1645),世界近代国际法学的奠基人,古典自然法学派主要代表,近代自然法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一、生平与著作雨果·格劳秀斯(Hugo Grotius),1583年4月10日出生于荷兰的德尔夫特,1645年8月死于德国的罗斯托克. 1599年,格劳秀斯带着博士学位和大金牌从法国载誉回国,在海牙担任大律师。
以后又进入政界。
1618年,格劳秀斯因卷入荷兰历史上一场罕见的政治与宗教争端而被捕入狱。
后在其妻玛丽亚的巧妙安排下侥幸脱身,逃抵巴黎,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和宰相黎塞留的热情接待.并于1623年2月26日从法国国王那里取得了归化证书。
从此之后,格劳秀斯便开始潜心著述。
1634年,格劳秀斯因受到瑞典女王克里斯丁娜的赏识而被任命为瑞典驻巴黎大使,这一职位是当时“瑞典外交部门最高职务”.但由于瑞典的宰相李特流忌其才能,使其到处受制。
1645年他被召回,在斯德哥尔摩受到盛大欢迎,但却没有新的任命.他便决意退出瑞典,女王知道后特为其准备了一条船,并送到留培克。
但他乘坐的船在波罗的海遇到风暴,在波美拉尼亚海岸触礁。
上岸后,格劳秀斯精疲力蝎,乘坐一辆敞篷运货车希望到达卢卑克,但离开罗斯托克(Rostock)后不久,便卧病不起,1645年8月29日死于归国途中,时年62岁.格劳秀斯的遗骸临时安葬之后,移葬于故乡德尔福特。
格劳秀斯曾以简洁的语句,为他自己写下T墓志铭:“Grotius Hie Hugo EstBatavum CaPtivus et ExsulLegatus regni,Suecia Magni,Tai。
西方法律史格老秀斯的主要思想观点以及评析一、格老秀斯简介胡果·格劳秀斯(Hugo Grotius,1583—1645)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国际法学创始人,被人们同时尊称为“国际法之父”与“自然法之父”。
其名著《战争与和平的权利》(1625年)不仅是重要国际法著作,而且是西方资产阶级人权学说的基础自然法或自然权利理论的开创性著作。
在他的法学著作中,有一本是他在被监禁期间所写的关于荷兰古代法和罗马法的书,名为《荷兰法律导论》,其他三本都是关于国际法的著作。
格劳秀斯在国际法领域中提出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原则,这些原则对国家关系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后来国际法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被称为“国际法之父”。
二、格老秀斯的主要思想观点(一)、理性自然法理论他汲取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思想家自然主义自然法理论的精华,扬弃和摆脱了中世纪神学主义自然法的桎梏,开创了近代理性自然法(古典自然法)的先河。
他认为,自然法来源于“自然”和人的“理性”,人们在理性的支配下按照自然的规定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人性是自然法的源泉,神是法的第二源泉。
作为一种正当理性的命令,自然法是一切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根据自然法理论,格老秀斯提出了天赋的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等观点,认为国家是人们为了享受法律利益和谋求共同福利而组成的最完善的联盟。
(二)、国际法理论国际法理论在格劳秀斯的法律思想当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实,关于国际法理论当中一些问题的研究并非自格劳秀斯开始,早在古罗马时代,就有人研究和讨论有关战争和条约问题,不过,当时人们并没有严格的国际法概念。
中世纪时期,从奥古斯丁、阿奎那到布丹,也都讨论过有关宣战、休战及对敌人维持信义、实行人道主义等问题。
但是,真正将国际法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完整系统的理论论述,则是从格劳秀斯开始的。
关于国际法的定义和内容,格劳秀斯认为,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相互交际的法律”,是维护各个国家的共同利益的法律,它的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正如“一国的法律,目的在于谋求一国的利益,所以国与国之间,也必然有其法律,其所谋取的非任何国家的利益,而是各国共同的利益。
简述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格劳秀斯(Grotius)是17世纪荷兰国际法思想家,他在其著作《海洋法》中运用自然法学说论述了国际法,把国际法从神学、不可分裂和可变换的观点转换成社会上由人类行为和实践确定的观点,从而提出新的法律思想。
此外,格劳秀斯还捍卫了国际公正,提出了等同的国际法的观点,以及国家主权的概念。
他的思想在现代国际法中仍然具有深刻的影响力,成为公认的国际法核心思想,因此他通常被称为“国际法之父”。
格劳秀斯把国际法从神学观点转换成社会观点,提出国际法应建立在人类自由行为的基础之上。
他认为,国际法的发展应建立在基本的公正和道义准则之上,即“公平待人,态度端正”。
他强调,当涉及国际关系时,不可以能够遵守的原则就是“不得伤害他人”,一切的法律活动必须受这条准则的约束,任何人不得有损害他人的行为。
此外,他还提出了“等同”的国际法观点,认为国际法是普遍适用的,没有国家可以独占国际法,也不能受国家主权制约,而要以国际共识为根据。
格劳秀斯对国家主权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他认为国家主权不仅仅是政治上的独立自主,还应该包含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他强调,只有当政权的建立、维持和行使依照公正的双方自愿协议,国家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主权国家。
同时,他指出,国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应该涉及国家的双重主权,这双重主权是对国家内部安全性、与外部国家的稳定关系,以及进行国际法行为的能力的综合体现。
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和创新,他的著作《海洋法》给了国际法一种崭新的思维角度,把国际法从神学转换成了一种社会的、可变的法律思想,开创了国际法的新纪元,并成为国际法开创者和发展者的灵感来源。
时至今日,格劳秀斯仍然是国际法学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在国际法中继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综上所述,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以自然法学说为基础,从社会实践视角出发,提出了以国家主权实质为公正原则,以普遍性和自由行为为基础的新的法律思想,他的思想在现代国际法中仍然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格劳修斯学说的看法雨果•格劳秀斯(Hugo Grotius)所处的十六世纪,可谓西方历史的巨变时期,一般说到近现代政治与法律思想,我们自然会想到英国、法国、德国乃至美国,其实深究起来,上述诸国的法政思想基本上都是在文艺复兴之后逐渐生长和培育出来的,十六、十七世纪主要是法国思想的世纪,十八世纪是英国思想的世纪,十九世纪属于德国。
欧洲各国的关系极不正常,战火接连不断,常为一些小事就大动干戈,而且打起来之后就杀人放火,无所不为,似乎根本就没有什么法则。
格劳秀斯认为这种状况是极不应该的,他要改变这种无法的状态,寻找和树立国与国之间在战争与和平时期应遵循的法律。
格劳秀斯的法权思想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自然法,二是国际法,三是民商法,它们集中体现在他的三部著作《战争与和平法》、《捕获法》与《海洋自由论》之中。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格劳秀斯是有一个完整的法权理论的,上述三部分只是他的思想体系中的三个分支脉络。
不过,由于当今学术研究的学科分殊化机制,对于格劳秀斯的思想理论,在国际学术界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研究路径。
第一种是政治或法律思想史的论述,这个路径强调的是格劳秀斯的自然法学说,像萨拜因的《政治学说史》、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史》等,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格劳秀斯的自然法理论来论述其在思想史中的历史地位,即便他们涉及到格劳秀斯的国际法,也是从政治思想史的角度并且把它与自然法联系在一起来考量。
第二种是国际法的论述,这类研究强调的是格劳秀斯在国际法的奠基地位,并着重从国际法的学科角度讨论格劳秀斯为国际法奠定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格劳秀斯的海洋自由理论,以及格劳秀斯学派的成因、理论与影响。
第三种是有关法学理论的一般性论述,尤其是有关近现代民商法视域的格劳秀斯研究,格劳秀斯的思想很多来自罗马法,他的三部著作涉及相当广泛的民商法内容,他提出的有关契约、占有、共有财产、公共财产等理论,历来受到民商法学家的重视。
例如,关于财产权问题,这无疑是一个罗马民法的核心问题,格劳秀斯从海洋法的观点注入了对于这个民法概念的新理解,他通过考察所有权、公共物、共有物、无主物,以及先占、占有、时效等民法学概念的含义、适用范围、权界等问题,对于财产权提出了一些不同于民法学家的观点。
论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论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论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战争与和平法》是胡果·格劳秀斯继《海洋自由论》之后,第一部系统阐释国际法的经典著作。
他以理性自然法为基础,由内到外地阐释主权学说,论证国家交往过程中的准则,构建了近代意义上的国际法律理论体系。
这种建立在理性自然法私权基础上的国家主权理论与国际法律关系规则给十七世纪以来的国际法启蒙和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一、理性自然法思想格劳秀斯认为自然法是正当理性的命令,它指任何与合乎本性的理性相一致的行为就是道义上公正的行为。
自然法是被所有国家至少是被文明国家(或相对文明的国家)所接受,‘普遍结果’只能是来自‘普遍的原因’,眼下除了被称作为‘人类共同意识’的理由外,几乎不能为如此具有一般性的结论找到任何其他理由。
[1]我们认为,格劳秀斯对自然法理性的界定,实际上是源于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不成文的道德习惯,来源于经验法则,自然法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普遍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适用于全人类(包括个人和国家)的。
在此基础上,格劳秀斯阐释了自然法之下所派生出来的个人权利,如生存权、躯体不受侵犯权、自由权、支配权、平等权等,认为如果发生侵害个人的行为,每个人都拥有惩罚的权利。
因此主权国家就像人一样,像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平等主体,而国家的权力来自于私人惩罚权利的让渡,战争的正义性也在于维护受侵害国家的利益。
二、国家与主权学说(一)源于契约的国家学说根据格劳修斯的观点,自然状态是一种战争状态,每个人都有一种天生的为了自我保存的同等的自然权利。
但是在社会化分工而产生的财产的分割和私有制的过程中,人们的自然权利陷入你争我夺的恐怖境地,这在事实上就会造成强者和弱者的两级分化,弱者无法对抗强者,所以就利用结盟权联合起来,订立契约,建立国家制定法律,维护自身利益。
[1]格劳秀斯所谓的弱者契约理论遭到学者们的批判和质疑,认为格劳秀斯的理论显然是歪曲了国家的本质,因为国家代表的恰恰是强者的利益,而不是弱者的利益,它是强者用来对付弱者的联合和反抗的工具。
格老秀斯的自然法思想法学一班龚思维 2013091024一、目录1.格老秀斯简介2.自然法、实在法和国际法3.社会契约论4.国际法理论及其他5.关于格老秀斯的评价二、正文格老秀斯简介胡果·格老秀斯(Hugo Grotius 1583-1645)——古典自然法学派主要代表之一,世界近代国际法学的奠基人。
同时也是近代自然法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捕获法》等。
诞生于荷兰的德尔福特市(Delft)。
他的家系原为荷兰名族。
伯父曾留学巴黎,精通古语,1575 年拉丁大学创立后,任哲学及法律学教授,曾六次被推任为大学校长。
其父叫詹德格罗特亦为哲学及法学博士,曾任莱登大学董事。
格劳秀斯天资聪颖,未到 7 岁,就开始学习罗典及希腊语。
8 岁时已能够以罗典语作诗歌。
11 岁入莱登大学学习希腊罗马的历史、数学、天文学、哲学、宗教学以及法律学。
14 岁大学毕业,15 岁任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巴尔佛尔德的随员,赴法国参与使命。
斯留居法国一年,便精通法语,王储科登会恳请他任秘书,奥尔良大学且授以法学博士学位(年仅16岁)。
后经国内动乱,流落国外。
1645年8月29日死于归国途中,时年 62岁。
他为自己写下墓志铭:“荷兰的囚人及流放者并瑞典王国的公使胡果·格劳秀斯长眠于此”。
格老秀斯的自然法思想如果说11世纪“教皇革命”后,教会法的系统化一点儿也离不开当时对罗马法的系统研究,格老秀斯时代产生的现代西方世界的国际法更是以罗马法为蓝本。
这种国际法本质上是西方法,它的内在精神通过自然法的观念得以展现。
这种观念具有鲜明的伦理性、道德性,借上帝的名义禁止或指令人们做某事。
如此浸透宗教意识的伦理道德是西方文化的显著特点。
不过,格老秀斯明确指出:“正如甚至上帝也不能使二乘二不等于四一样,他也不能使本来是邪恶的东西变得不邪恶。
”也即上帝也不能改变自然法。
格老秀斯是近代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论述自法问题的思想家,其关于自然法的贡献主要有下:首先是关于自然法的渊源。
格劳秀斯理论思想综述北京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摘要:格劳秀斯作为近代国际法的鼻祖,它认为国际法是支配国家以及国家相互交往的法律,主要包括实在法和自然成分。
国际法具有自然法的成分,它是在人类共同意识基础上,由全部或者大多数国家通过协议的方式,或暗示或明示制成的法律,不仅对和平时期有效,在战争时期也有效。
本文结合格劳秀斯国际法思想,对现代国际法基本原理以及理论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
正文:雨果·格劳秀斯(Hugo Grotius ,1583—1645),世界近代国际法学的奠基人,古典自然法学派主要代表,近代自然法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一、生平与著作雨果·格劳秀斯(Hugo Grotius),1583年4月10日出生于荷兰的德尔夫特,1645年8月死于德国的罗斯托克。
1599年,格劳秀斯带着博士学位和大金牌从法国载誉回国,在海牙担任大律师。
以后又进入政界。
1618年,格劳秀斯因卷入荷兰历史上一场罕见的政治与宗教争端而被捕入狱。
后在其妻玛丽亚的巧妙安排下侥幸脱身,逃抵巴黎,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和宰相黎塞留的热情接待。
并于1623年2月26日从法国国王那里取得了归化证书。
从此之后,格劳秀斯便开始潜心著述。
1634年,格劳秀斯因受到瑞典女王克里斯丁娜的赏识而被任命为瑞典驻巴黎大使,这一职位是当时“瑞典外交部门最高职务”。
但由于瑞典的宰相李特流忌其才能,使其到处受制。
1645年他被召回,在斯德哥尔摩受到盛大欢迎,但却没有新的任命。
他便决意退出瑞典,女王知道后特为其准备了一条船,并送到留培克。
但他乘坐的船在波罗的海遇到风暴,在波美拉尼亚海岸触礁。
上岸后,格劳秀斯精疲力蝎,乘坐一辆敞篷运货车希望到达卢卑克,但离开罗斯托克(Rostock)后不久,便卧病不起,1645年8月29日死于归国途中,时年62岁。
格劳秀斯的遗骸临时安葬之后,移葬于故乡德尔福特。
格劳秀斯曾以简洁的语句,为他自己写下T墓志铭:“Grotius Hie Hugo EstBatavum CaPtivus et ExsulLegatus regni,Suecia Magni, Tai.”意为:“荷兰的囚人及流放者并瑞典王国的公使胡果·格劳秀斯长眠于此”。
北京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摘要:格劳秀斯作为近代国际法的鼻祖,它认为国际法是支配国家以及国家相互交往的法律,主要包括实在法和自然成分。
国际法具有自然法的成分,它是在人类共同意识基础上,由全部或者大多数国家通过协议的方式,或暗示或明示制成的法律,不仅对和平时期有效,在战争时期也有效。
本文结合格劳秀斯国际法思想,对现代国际法基本原理以及理论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
正文:雨果·格劳秀斯(Hugo Grotius ,1583—1645),世界近代国际法学的奠基人,古典自然法学派主要代表,近代自然法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一、生平与著作雨果·格劳秀斯(Hugo Grotius),1583年4月10日出生于荷兰的德尔夫特,1645年8月死于德国的罗斯托克。
1599年,格劳秀斯带着博士学位和大金牌从法国载誉回国,在海牙担任大律师。
以后又进入政界。
1618年,格劳秀斯因卷入荷兰历史上一场罕见的政治与宗教争端而被捕入狱。
后在其妻玛丽亚的巧妙安排下侥幸脱身,逃抵巴黎,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和宰相黎塞留的热情接待。
并于1623年2月26日从法国国王那里取得了归化证书。
从此之后,格劳秀斯便开始潜心著述。
1634年,格劳秀斯因受到瑞典女王克里斯丁娜的赏识而被任命为瑞典驻巴黎大使,这一职位是当时“瑞典外交部门最高职务”。
但由于瑞典的宰相李特流忌其才能,使其到处受制。
1645年他被召回,在斯德哥尔摩受到盛大欢迎,但却没有新的任命。
他便决意退出瑞典,女王知道后特为其准备了一条船,并送到留培克。
但他乘坐的船在波罗的海遇到风暴,在波美拉尼亚海岸触礁。
上岸后,格劳秀斯精疲力蝎,乘坐一辆敞篷运货车希望到达卢卑克,但离开罗斯托克(Rostock)后不久,便卧病不起,1645年8月29日死于归国途中,时年62岁。
格劳秀斯的遗骸临时安葬之后,移葬于故乡德尔福特。
格劳秀斯曾以简洁的语句,为他自己写下T墓志铭:“Grotius Hie Hugo EstBatavum CaPtivus et ExsulLegatus regni,Suecia Magni, Tai.”意为:“荷兰的囚人及流放者并瑞典王国的公使胡果·格劳秀斯长眠于此”。
师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摘要:格劳秀斯作为近代国际法的鼻祖,它认为国际法是支配国家以及国家相互交往的法律,主要包括实在法和自然成分。
国际法具有自然法的成分,它是在人类共同意识基础上,由全部或者大多数国家通过协议的方式,或暗示或明示制成的法律,不仅对和平时期有效,在战争时期也有效。
本文结合格劳秀斯国际法思想,对现代国际法基本原理以及理论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
正文:雨果·格劳秀斯(Hugo Grotius ,1583—1645),世界近代国际法学的奠基人,古典自然法学派主要代表,近代自然法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一、生平与著作雨果·格劳秀斯(Hugo Grotius),1583年4月10日出生于荷兰的德尔夫特,1645年8月死于德国的罗斯托克。
1599年,格劳秀斯带着博士学位和大金牌从法国载誉回国,在海牙担任大律师。
以后又进入政界。
1618年,格劳秀斯因卷入荷兰历史上一场罕见的政治与争端而被捕入狱。
后在其妻玛丽亚的巧妙安排下侥幸脱身,逃抵巴黎,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和宰相黎塞留的热情接待。
并于1623年2月26日从法国国王那里取得了归化证书。
从此之后,格劳秀斯便开始潜心著述。
1634年,格劳秀斯因受到瑞典女王克里斯丁娜的赏识而被任命为瑞典驻巴黎大使,这一职位是当时“瑞典外交部门最高职务”。
但由于瑞典的宰相特流忌其才能,使其到处受制。
1645年他被召回,在斯德哥尔摩受到盛大欢迎,但却没有新的任命。
他便决意退出瑞典,女王知道后特为其准备了一条船,并送到留培克。
但他乘坐的船在波罗的海遇到风暴,在波美拉尼亚海岸触礁。
上岸后,格劳秀斯精疲力蝎,乘坐一辆敞篷运货车希望到达卢卑克,但离开罗斯托克(Rostock)后不久,便卧病不起,1645年8月29日死于归国途中,时年62岁。
格劳秀斯的遗骸临时安葬之后,移葬于故乡德尔福特。
格劳秀斯曾以简洁的语句,为他自己写下T墓志铭:“Grotius Hie Hugo EstBatavum CaPtivus et ExsulLegatus regni,Suecia Magni, Tai.”意为:“荷兰的囚人及流放者并瑞典王国的公使胡果·格劳秀斯长眠于此”。
他的著作《战争与和平法》、《捕获法》和《论海上自由》,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近代国际法的基本原理,才使他成为近代国际法学的奠基人,而被世人誉为“国际法始祖”。
二、理论主1.主权理论最早提出国家主权学说的是16世纪法国思想家让·布丹。
¹成功地把主权概念由国政治引申到国际政治的,则是格劳秀斯。
其主权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主权的不可剥夺性。
他认为主权即“权力的行使不受另外一种权力的限制”。
1在格劳秀斯看来,一国处理部事务时不受他国控制,这就是主权的表现,是国家存在的原则。
这种观点使主权成为现代国际体系的基石。
(2),主权的独立性与平等性。
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格劳秀斯指出:“所谓主权,就是说它的行为不受另外一个权力的限制,所以它的行为不是其他任何人类意志可以任意视为无效的。
2这就是说,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平等的,他国不得任意干涉。
(3)国家主权的相对性。
主权的基本容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布丹提出1转引自威廉·奥尔森、旅维·麦克莱伦、弗雷德·桑德受编:《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2页。
的主权理论主要是否定教权的绝对权威,主薄重各国对部事务的管辖自主权。
到了17世纪的格劳秀斯,则提出了国家的对外主权,并进一步把主权国家对外行使主权的行为规到国际法的围。
他认为公民个人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会求助于法庭,法庭会根据已经确定的准则作出判决;主权国家同样应该把自己置于国际司法之下,以便维护一国和另一国公民的利益。
这样,一个国家在对外行使主权的时候并不是完全绝对不受限制的,为了各国的共同利益,各国主权的行使必须受到国际法的制约。
2.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在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上,历来不仅有国家关系论与社会关系论的分野,而且存在三大国际思想传统:霍布斯主义(现实主义)、康德主义(普世主义)和格劳秀斯主义(国际主义)。
国际主义传统既不同于现实主义和普世主义又与它们相联系,它对国际关系的描述依据的是国际社会的概念,一方面它反对霍布斯的自然状态,认为国际关系不仅仅是权力斗争,国家之间还有共同的东西;一方面又反对康德的世界主义,认为主权国家的存在是基本的事实,国际冲突仍然存在,是国家而非个人才是国际社会的成员。
他认为国家的团结或潜在的团结使得国际法得以实行,因而国家体系构成了国际社会。
格劳秀斯承认国家体系中有理性的因素,认为共同的法则和制度会把国家间的冲突限制在一定的围。
这一点与康德的主有相似之处。
但另一面,他的眼光却是国家主义而非世界主义。
他认为,国际政治表现的既不是国家间的完全冲突,也不可能是全球利益的一致认同。
在国际政治活动中,国家的互动会受到它们所构成的国际社会的法规和制度的约束。
国家必须做的并不是推翻国家体系代之以人类的全球共同体,而是在国际社会中接受共存与合作。
这种构想或许可看做是后来建立均衡体制、集体安全体制乃至国际组织的思想的来源。
3.自然法理论如果说11世纪“教皇革命”后,教会法的系统化一点儿也离不开当时对罗马法的系统研究,格劳秀斯时代产生的现代西方世界的国际法更是以罗马法为蓝本。
这种国际法本质上是西方法,它的在精神通过自然法的观念得以展现。
这种观念具有鲜明的伦理性、道德性,借上帝的名义禁止或指令人们做某事。
如此漫透意识的伦理道德是西方文化的显著特点。
不过,格劳秀斯明确指出:“正如甚至上帝也不能使2x2护4一样,他也不能使本来是邪恶的东西变得不邪恶。
”也即上帝也不能改变自然法。
格劳秀斯是近代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论述自然法问题的思想家,其关于自然法的贡献主要有:首先,其重要理论贡献之一在于他把法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使法学摆脱了中世纪神学的侄桔而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为人本主义的自然法理论莫定了基础。
他的那句“上帝不存在,自然法仍将存在”的名言,廓清了笼罩在自然法问题上的神学迷雾,否定了上帝之永恒法高于自然法的神学法观念。
他认为“自然法是真正理性的命令,是一切行为善恶的指示”,这种理性是人的理性而非上帝的理性,把人的理性视为自然法之母,这就开启了理性自然法论的先河。
自然法是永恒的、普遍的和绝对的,它是国家和法律产生的基础。
格劳秀斯认为,自然法至少包含如下几条原则:不俊犯他人财产,归还属于别人的东西,赔偿损失,履行诺言,遵守契约,承担义务,惩罚犯罪者等。
¹其次,在近代,第一个把“契约”关联于“自然法”的是荷兰思想家阿尔色修斯,但真正使这种自然法最后割断其宿命的脐带并使之趋于深刻的却是格劳秀斯。
诚然,格劳秀斯更多的不是以契约突显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个人意志,而是把它的发生归结于深藏在人的天性中的社会本能。
他称述了自然和人道的一致,他也因此而多少漠视了个人的权利主体地位。
但自然法的独立价值毕竟在全然人道的意味上得到了认肯,这则无异于对法之成其为法的理念的坚定。
继格劳秀斯之后,以人性为依据的“永恒的正义”的信念成为以后社会契约论者的共通信念。
再次,格劳秀斯所说的自然法,是作为正确理性的命令,是对人的行为而言;是禁止或指令那些本身和因其本身性质是义务性或允许性的事;这种自然法以道德为基础,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规,而是具有了法的特征。
格劳秀斯认为,法可以定义为规则,自然法也是规则。
“无论何时,只要法这个词,取其最宽泛之意义,作为设置义务,指明什么是正确的,这样一种道德行为的规则,便具有成文法规一样的效力……而且,我们说‘设置义务,指明什么是正确的’,不仅说什么是合法的,因为我们在此使用法这一术语,不仅只是与正义的问题相关,而且涉及其他品质。
然而,符合这种法,就是正确的(right),在最广的意义上,就称为正当(just)。
”显然,这种法的定义说根源于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的法一正义观念。
34.国际法理论现代西方法的前提性特征是拥有主权的民族国家之存在。
与先前各个时代不同,现代西方各国的法律具有地域性。
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需有超地域的国际法。
在《战争与和平法》一书里,格劳秀斯提出,国际法的渊源首先是自然法,其次是意志决定的法。
4格劳秀斯在很大程度上是秉承了罗马国后期的西塞罗自然法理论,他反对罗马帝国时代大法学家乌尔比安所谓“自然法是大自然传授给一切动物的法则”这种观点,认为自然法仅仅是对人类而言,“因为人具有善与恶的知识,会克制自己不加害于他人,即便这对自己不利。
”在格劳秀斯的眼里,正确理性指令的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是永恒不变的。
自然法是人类行为的衡量标准。
在16、17世纪,随着教皇权势的衰落,各个享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崛起,出现了国际社会的无法状态。
格劳秀斯力主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须遵循自然法和意志决定的法。
这种国际法理论的基础是将主权国家人格化。
每个国家就像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平等主体。
于是,西塞罗所说的自然法和《尤士丁尼法学概论》所说的正义观及其法律戒规就完全适用了,以致由格劳秀斯创立的现代国际法理论从概念到体系(国际人格、国际法客体、先占、时效和争端以及国际条4¹格劳秀斯如此解释自然法的定义及其内涵:(l)自然法是正确理性的命令,而理性的自然是衡量行为的标准,与之相符合的,便具有道德的基础或必要性。
(2)基于这种命令的存在,这些行为本身或是义务性的,或是非允许性的。
因此可以理解它们必然地为上帝所指令或禁止。
由于这一特点,自然法不仅区别于人法,而且不同于愈志决定的神法。
因为意志决定的神法并不指令,或禁止那些本身和因其自身性质是义务性或允许性的事而是通过禁止使这些事成为非法的,和通过指令这些事,使其成为义务性的。
(3)我们必须注意:某些事符合自然法,并不就是某种“适当”意义,而是根据推理得出的,即自然法与这些事没有冲突。
(4)有必要进一步理解,自然法处理的事情不仅是在人的愈志领域之外的,而且是许多由人的愈志行为产生的事情。
因此,由人的意志而致,比如现在取得的所有权;一且如此,自然法便指出,对于我而言,违背你的意志,夺走属于你所有的东西,是错误的。
因而法学家保罗(Paul)说过,根据自然法,禁止盗窃;乌尔比安认为,这是基于自然而定。
(5)自然法又是不可改变的—甚至在这个意义上,上帝也不能改变它。
上帝的力t无比巨大,但是可以说,有些事连这种力量也长莫及。
因为这类事据说只是口述,而没有相应的现实和互相的对立。
正如即使上帝也不能使2×2=4,因此约)无不以罗马法为基础。
尽管随着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和完善,条约法逐渐成为国际法的主要渊源.但是,正如《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第2款规定:在缺乏国际条约或公约、国际习惯、司法判例和各国承认之一般法律原则的情况下,“不妨碍法院经当事国同意,本着正义与公平的精神行使裁判案件之管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