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5
心血管内科诊疗常规心血管内科疾病第一章冠心病第一节稳定型心绞痛【概述】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脏负荷的增加,冠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一、多数的情况下,劳力诱发的心绞痛常在同一“心率×收缩压”的水平上发生,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症状。
有以下特点:(一)部位:在胸骨后中下段或心前区,手掌大小,可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或颈部。
(二)性质:为压迫性、紧迫性或烧妁性的常伴有濒死的恐惧感。
(三)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时均可诱发。
(四)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即逐渐加重,3~5分钟内可消失。
(五)缓解方式:停止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后数分钟内缓解。
二、体征:平时一般无体征,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有时可有暂时性心尖区收缩期杂音等。
【辅助检查】一、心电图: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方法。
(一)静息时心电图:多数是正常的,部分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或非特异ST-T波改变。
(二)发作时心电图:绝大多数出现暂时性ST 段下移≥0.1mv,发作缓解后即恢复;部分出现发作时一过性T波倒置或原有倒置T波直立(假性正常化)。
(三)心电图负荷试验:运动中出现心绞痛或ST 段水平型下移≥0.1mv并持续2分钟为阳性标准。
(四)动态心电图:出现患者活动和症状相对应的缺血性的ST-T改变的心电图有助于帮助诊断。
二、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ECT):静息时心肌缺血区在运动后可显示灌注缺损。
【概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代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不同的一组疾病,即粥样斑块破裂、冠脉痉挛引起非闭塞性或闭塞性血栓形成导致严重心脏缺血事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表现】一、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冠脉血管内以斑块破裂、形成非闭塞性白色血栓病理改变为主。
目录第一篇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3第一节高血压病(二部心内二科雷梦觉)3第二节心力衰竭(二部心内二科雷梦觉)9第三节心律失常(心内一科阮冬云)16第四节 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内二科)57第五节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内一科余茂生)74第六节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内一科余茂生)96 第七节瓣膜性心脏病(心内一科周裔忠)120一、二尖瓣狭窄120二、二尖瓣关闭不全127三、主动脉瓣狭窄132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37五、三尖瓣狭窄142六、三尖瓣关闭不全144七、肺动脉瓣狭窄146八、肺动脉瓣关闭不全148第八节先天性心脏病(心内一科周裔忠)150一、房间隔缺损150二、室间隔缺损154三、动脉导管未闭158第九节心肌炎(心内二科邱赟)162第十节心包炎(心内二科邱赟)166第十一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内二科胡耀)171第十二节心肌病(心内二科胡耀)177一、肥厚型心肌病177二、扩张型心肌病181三、限制性心肌病187第十三节心脏骤停195第二篇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208第一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208 第二节起搏器植入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224第三节心电生理与射频消融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232第四节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255 第五节瓣膜病球囊成形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308第六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317第七节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心内一科刘元庆)321第八节其他有创操作技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342第九节心肺复苏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364第十节心脏电复律与除颤(二部心内一科洪明)370第一篇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第一节高血压病(二部心内二科雷梦觉)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即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心血管内科治疗管理制度一、概述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心血管内科治疗流程,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水平。
全部心血管内科相关工作人员必需严格依照本规章制度执行。
二、预约与挂号1.患者可通过电话、线上平台或现场预约心血管内科专家门诊。
2.心血管内科专家门诊供应两种挂号方式:现场挂号和线上挂号。
患者可依据个人需求选择适合的方式。
3.患者在挂号时需供应有效的身份证明,确保挂号信息的准确性。
三、诊疗流程1.门诊就诊流程:–患者到达医院后,前往指定窗口完成就诊登记。
–患者按指定次序等待,医务人员定时叫号并引导患者进入诊室。
–医生对患者进行认真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需的辅佑襄助检查。
–医生依据患者的病情,订立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向患者解释治疗过程和注意事项。
–医生出具诊疗结果和医嘱,并进行必需的随访布置。
2.住院就诊流程:–患者到达医院后,前往住院处登记并办理住院手续。
–医院为患者布置住院床位,并供应必需的护理服务。
–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和检查,订立认真的治疗计划和护理方案。
–护士负责执行医生的医嘱,定期察看患者的病情变动,并及时上报医生。
–医生依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并在必需时召开会诊讨论会。
四、医疗安全与质控1.医疗安全:–医院要求医务人员严格依照操作规程进行各项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医务人员必需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医务人员在进行高风险操作前,必需核对患者的身份和手术部位,避开手术误操作。
2.质量掌控:–医院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医疗过程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
–医院定期开展医务人员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科学素养。
–医院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机制,及时收集患者的反馈看法并进行改进。
五、诊疗纠纷处理1.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沟通态度,敬重患者的权益和看法。
–医务人员应及时供应有效的信息和解答,除去患者的疑虑和畏惧。
内科临床诊疗流程及操作规范一、接诊1. 问诊问诊- 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
- 注意询问与本次发病有关的诱因、症状的起始、发展、演变及伴随症状。
2. 查体查体- 全面系统地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身高、体重等。
- 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有针对性地进行体格检查。
3.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实验室、心电图、影像学等检查项目。
- 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二、诊断1. 初步诊断初步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做出初步诊断。
- 初步诊断应明确、准确,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诊断术语。
2. 确立诊断确立诊断- 对初步诊断进行验证和补充,如需要,进行二次查房、多学科会诊等。
- 确立诊断应依据充分的病史、体征、辅助检查和治疗反应。
三、治疗1.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治疗方案应个体化,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经济状况等因素。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 合理选择药物,注意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
-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
3.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如营养支持、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 非药物治疗应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四、出院1. 出院诊断出院诊断- 出院诊断应与入院诊断相呼应,如有更改,需做好记录。
2. 出院医嘱出院医嘱- 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复诊时间等。
- 出院医嘱应明确、具体,便于患者理解和执行。
3. 后续跟进后续跟进- 建立患者档案,进行随访和跟踪,以确保治疗效果。
- 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应制定长期治疗计划,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以上是内科临床诊疗流程及操作规范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附件1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儿科专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参照本规范执行。
本规范所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途径进入心腔内或血管内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不包括以抢救为目的的临时起搏术、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血管内科或心脏大血管外科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1.心血管内科。
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床位不少于40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内科专业科室的技术标准。
2.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
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床位不少于20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专业技术标准。
3.介入手术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符合心血管介入诊疗功能要求的心血管造影机,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设备。
(4)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有相应的器械耗材和药品的管理设施、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6)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还应配备符合相应手术要求的多导电生理记录仪。
4.重症监护室。
(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病床不少于6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专业需要。
(2)符合心血管内科或心脏大血管外科等相关科室危重患者救治要求。
(3)有呼吸机和多功能监护仪等设备。
(4)能够开展有创监测项目和有创呼吸机治疗。
附件1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儿科专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参照本规范执行。
本规范所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途径进入心腔内或血管内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不包括以抢救为目的的临时起搏术、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血管内科或心脏大血管外科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1.心血管内科。
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床位不少于40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内科专业科室的技术标准。
2.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
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床位不少于20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专业技术标准。
3.介入手术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符合心血管介入诊疗功能要求的心血管造影机,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设备。
(4)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有相应的器械耗材和药品的管理设施、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6)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还应配备符合相应手术要求的多导电生理记录仪。
4.重症监护室。
(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病床不少于6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专业需要。
(2)符合心血管内科或心脏大血管外科等相关科室危重患者救治要求。
(3)有呼吸机和多功能监护仪等设备。
(4)能够开展有创监测项目和有创呼吸机治疗。
血管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引言
血管内科是以动脉、静脉及淋巴系统病变为主要诊治对象的临床科室,包括多种常见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深静脉血栓等。
为了提高血管内科临床诊疗水平,制定血管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诊疗指南
1. 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冠心病的诊断应包括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等,依据已有指南进行诊治。
2. 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高血压的诊断应依据血压水平、生活方式及合并症等进行综合分析,治疗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3. 动脉硬化的诊断及治疗:动脉硬化的诊断应依据超声或CT 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治疗应包括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等。
4. 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及治疗: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应依据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及D-二聚体等进行诊断,治疗应包括抗凝治疗等。
操作规范
1. 动脉插管:操作前需仔细检查穴位及相关解剖结构,术前评估及术后监测均应严格执行。
2. 静脉留置针:操作时应注意穴位选择、消毒及留置位置等问题,并严格执行穴位护理及相关检查。
3. 血管造影:操作前需全面评估患者情况,严格执行消毒及造影剂使用等操作规范。
4. 血栓取栓:操作应在诊断明确后及时进行,术前术后均需进行相关治疗及监测。
结论
制定血管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有助于提高血管内科临床诊疗水平,规范临床操作流程,提高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重点介绍各种心脏病和临床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在特殊检查和治疗篇,简要地介绍了心电图、食管心房调搏、心导管检查、心脏病介入治疗、经皮肾动脉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基因诊断和分型应用等临床常用的检查、治疗技术和新方法。
《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各章节均参考了国内外当前最新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并增加了线条图、疾病诊治流程图和表格,内容翔实、新颖,简便实用,编排规范,可作为心血管内科医师的工具书。
目录第一篇心血管病各论第一章先天性心血管病第一节总论第二节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各论一、房间隔缺损二、室间隔缺损三、动脉导管未闭四、右心室流出道梗阻五、法洛四联症六、三尖瓣下移畸形七、完全性大血管转位八、肺静脉畸形引流九、主动脉缩窄十、乏氏窦瘤破裂十一、艾森门格综合征第二章急性风湿热第三章瓣膜性心脏病一、二尖瓣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二、二尖瓣关闭不全三、主动脉瓣狭窄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五、三尖瓣狭窄六、三尖瓣关闭不全七、肺动脉瓣狭窄八、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九、多瓣膜病第四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动脉粥样硬化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心绞痛四、心肌梗死五、急性冠脉综合征六、缺血性心肌病七、冠心病猝死八、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九、X综合征第五章高血压第一节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第二节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一、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二、肾动脉狭窄三、嗜铬细胞瘤四、库欣综合征五、睡眠呼吸暂停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七、肾性高血压八、醛固酮相关高血压九、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第三节高血压危象的诊断及治疗第六章心律失常一、窦性心律失常二、房性心律失常三、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四、室性心律失常五、心脏传导异常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七、预激综合征八、长QT间期综合征九、Brugada综合征十、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及处理第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第八章心肌疾病第一节原发性心肌病一、扩张型心肌病二、肥厚型心肌病三、限制型心肌病第二节特异性心肌病一、风湿性心肌炎二、围生期心肌病三、糖尿病性心肌病四、病毒性心肌炎第九章心包疾病一、急性心包炎二、心脏压塞三、缩窄性心包炎第十章肺血管疾病一、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二、肺栓塞三、深静脉血栓形成第十一章心血管神经症第二篇临床综合征第十二章心力衰竭一、慢性心力衰竭二、急性心力衰竭第十三章晕厥第十四章休克第十五章高脂血症第十六章心房颤动的诊疗进展一、心房颤动的诊断进展二、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第三篇特殊检查和治疗第十七章心电图一、常规心电图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三、动态心电图四、心率变异性五、心室晚电位六、直立倾斜试验第十八章食管心房调搏第十九章超声心动图一、超声心动图基本图像二、心脏功能的超声评价三、主要心脏疾病的超声表现第二十章心导管检查一、心导管检查的基本设备二、右心导管检查三、左心导管术四、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五、心内膜心肌活检术第二十一章冠状动脉血管内检查进展一、血管内超声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三、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查第二十二章心内电生理检查第二十三章磁共振与心血管疾病诊断一、磁共振(MRI)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优点与缺点二、MRI在心血管疾病检测中的应用第二十四章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一、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二、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三、腹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四、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五、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六、房间隔穿刺技术七、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八、经皮肾动脉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九、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化学消融及起搏治疗第二十五章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第一节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第二节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第三节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一、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适应证二、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策略和设备三、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方法四、心房颤动的外科消融第四节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第五节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第六节心室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第二十六章人工心脏起搏器与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第一节人工心脏起搏器一、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二、永久起搏器第二节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第二十七章心力衰竭的介入治疗一、心脏再同步治疗二、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介入治疗第二十八章血流动力学监测第二十九章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第三十章体外膜肺氧合第三十一章电击复律与除颤第三十二章基因诊断与分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附录一病史采集一、完整病史二、心血管专科病史要点三、住院病史记录要点四、病例示范五、专科症状及体征附录二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循环系统疾病附录三心脏内科常规检查正常参考值一、血液学二、血液生化三、内分泌检查四、血流动力学检查正常参考值五、心电生理检查六、超声心动图主要测量值的正常范围。
内科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内科操作规程是指内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各种操作时应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规程旨在确保医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准确、安全地完成各项任务,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科操作规程的五个部份。
一、患者评估操作规程1.1 患者病史采集医生在进行内科操作前,应首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
这包括患者的主诉、既往病史、家族史等信息。
医生应子细记录这些信息,以便在后续的操作中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
1.2 体格检查在进行内科操作前,医生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这包括观察患者的外貌、皮肤、黏膜等,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等。
医生还应进行系统性的检查,如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以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1.3 辅助检查在进行内科操作前,医生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这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检查项目,并解读检查结果,以便更好地指导后续的操作。
二、操作准备操作规程2.1 操作环境准备在进行内科操作前,医生应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安全。
医生应清理操作台面、准备必要的操作器械和药物,并确保操作室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符合要求。
2.2 操作器械准备医生在进行内科操作前,应准备好必要的操作器械。
这包括手术刀、钳子、注射器等。
医生应确保这些器械的清洁、消毒,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摆放,以便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方便使用。
2.3 药物准备在进行内科操作前,医生还应准备好必要的药物。
医生应子细核对药物的名称、剂量等信息,并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
医生还应准备好必要的注射器、输液器等辅助器械,以便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方便使用。
三、操作技术操作规程3.1 操作前准备医生在进行内科操作前,应先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征得患者的允许。
医生还应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确保操作区域暴露,并进行必要的局部麻醉等。
3.2 操作过程医生在进行内科操作时,应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
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1. 指南目的
本指南旨在规范内科临床诊疗中的技术操作,提供准确、安全、有效的操作方法,以提高内科医生的临床工作水平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2. 操作规范
2.1 病史采集
- 详细记录患者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内容。
- 询问问题时要注意提问技巧和细心倾听,确保获取准确信息。
2.2 体格检查
- 仔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寸口以及可能存在的外在异常表现。
- 全面检查各系统器官,包括心肺、腹部、神经系统等。
2.3 辅助检查
- 根据具体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如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 标本采集和送检时要遵循规范操作,确保样本质量和诊断准
确性。
2.4 诊断与鉴别诊断
- 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疾病诊断和
鉴别诊断。
- 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疾病因素,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2.5 治疗原则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应根据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合理选用。
- 治疗过程中要监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做相应调整。
2.6 随访与复诊
- 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应制定随访计划,定期进行复诊。
- 在随访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调整治
疗方案。
3. 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内科临床诊疗中的技术操作规范,涵盖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以及随访与复诊等方面。
遵循规范操作能够提高医生的临床工作水平,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章心力衰竭 (1)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 (1)第二节急性心力衰竭 (4)第二章心律失常 (7)第一节窦性心律失常 (7)第二节房性心律失常 (12)第三节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20)第四节室性心律失常 (27)第五节心脏传导阻滞 (39)第三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48)第四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 (51)第五章高血压 (67)第一节原发性高血压 (67)第二节继发性高血压 (70)第六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74)第一节稳定型心绞痛 (74)第二节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76)第四节其他临床类型的冠状动脉疾病 (83)第七章心脏瓣膜病 (87)第一节二尖瓣疾病 (87)第二节主动脉瓣疾病 (91)第三节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疾病 (95)第四节多瓣膜病 (99)第八章感染性心内膜炎 (103)第九章心肌疾病 (111)第一节原发性心肌病 (111)第二节特异性心肌病 (119)第三节心肌炎 (126)第十章心包疾病 (130)第一节急性心包炎 (130)第二节缩窄性心包炎 (131)第十一章梅毒性心血管疾病 (133)第十二章血管疾病 (137)第一节主动脉夹层 (137)第二节大动脉炎 (139)第三节周围血管病 (142)第一节肺栓塞 (144)第二节肺动脉高压 (150)第十四章心血管内科临床技术操作 (153)第一节胸膜腔穿刺术 (153)第二节腹腔穿刺 (154)第三节心包腔穿刺术 (156)第四节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 (157)第五节腰椎穿刺术 (161)附录一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 (163)附录二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170)附录三心肺复苏诊疗规范 (173)第一章心力衰竭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概述】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至严重阶段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其主要特征为左心室和(或)右心室功能障碍及神经体液调解的改变,常伴呼吸困难、体液潴留、运动耐受性降低和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心血管内科临床技术操作心血管内科临床技术操作是指在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辅助救治过程中,通过使用特定的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对患者进行各种操作。
心血管内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临床技术操作对于提高诊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心血管内科临床技术操作包括:冠脉造影、冠脉介入治疗、心房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导管检查以及心脏外科手术等。
冠脉造影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技术,在心血管内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该技术通过插入一根导管进入患者的动脉,注入对比剂,使冠脉显影,从而观察冠脉的状况。
冠脉造影可以明确冠脉是否狭窄、闭塞以及病变的具体位置和程度,对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冠脉介入治疗是一种既诊断又治疗的技术,通过将导丝和支架等器械送入患者的冠脉内,扩张狭窄或闭塞的冠脉,恢复正常血流,改善心肌供血。
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是常用的方法。
该技术适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疾病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心肌缺血,提高生存率。
心房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手段。
该技术通过将导管引入患者的心脏,在心房内定位出异常起搏点并进行电热消融,破坏异常传导路径,从而恢复正常的心律。
心房射频消融术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创伤小等优点,适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持久性心房颤动等疾病的治疗。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用于治疗心脏传导阻滞等疾病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将起搏导丝植入患者的心脏,将起搏器连接导丝,为心脏提供电刺激,恢复正常的心律。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可以有效控制心律失常、提高心脏的输血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导管检查是一种对心脏进行全面、准确评估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插入导管进入患者的心脏,测量心腔内的压力、血流速度等生理参数,并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
心导管检查在诊断和评估心脏疾病的类型、程度以及分析心功能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心脏外科手术是治疗心脏疾病的最后手段。
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心血管内科是一门专科领域,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与心脏和血管有关的疾病。
心脏和血管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生物学系统,其正常运行对身体的健康和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心血管内科的临床诊疗和操作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以下是一些心血管内科的临床诊疗和操作规范。
一、病史采集1.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包括病程、症状、家族史等。
2.对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和运动进行了解,以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
3.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症状的起始时间、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等。
二、身体检查1.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
2.定期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包括心音、杂音、心律不齐等,以及听诊肺部情况。
3.对患者的颈部动脉、外周动脉和腹部进行触诊,以评估血管的状况。
三、辅助检查1.必要时进行心电图(ECG)检查,评估患者的心脏电活动。
2.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3.必要时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脂、血糖、肾功能等指标。
4.采集患者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评估心脏和血管的血流情况。
5.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等介入性检查。
四、诊断和治疗1.根据病史、身体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
2.综合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风险,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病情,采取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等措施。
4.给予患者必要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心理支持,帮助其改善生活习惯和应对心脏病的影响。
5.定期复诊,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五、手术操作规范1.必要时进行心脏手术或血管介入手术,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管成形术等。
2.手术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以减少感染风险。
3.饭前禁食、术前洗净手术部位,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4.手术结束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缓解术后并发症。
5.术后做好护理工作,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
六、术后管理与随访1.对手术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包括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液生化指标等。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儿科专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参照本规范执行。
本规范所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途径进入心腔内或血管内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不包括以抢救为目的的临时起搏术、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血管内科或心脏大血管外科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1.心血管内科。
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床位不少于40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内科专业科室的技术标准。
2.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
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床位不少于20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专业技术标准。
3.介入手术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符合心血管介入诊疗功能要求的心血管造影机,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设备。
(4)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有相应的器械耗材和药品的管理设施、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6)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还应配备符合相应手术要求的多导电生理记录仪。
4.重症监护室。
(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病床不少于6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专业需要。
(2)符合心血管内科或心脏大血管外科等相关科室危重患者救治要求。
(3)有呼吸机和多功能监护仪等设备。
(4)能够开展有创监测项目和有创呼吸机治疗。
心血管内科临床技能支配之阳早格格创做第一节胸膜腔脱刺术【符合证】时常使用于粗确胸腔积液的本量、抽液减压缓解症状及通过脱刺胸膜腔内给药.【支配要领】1、嘱患者与坐位里背椅背,二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没有克没有及起床者可与半卧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2、脱刺面应根据胸部叩诊采用真音最明隐部位举止,胸液多时普遍采用肩胛线或者腋后线第7~8肋间;需要时也可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者腋前线第5肋间.脱刺前应分离X线或者超声波查看定位,脱刺面可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正在皮肤上做标记表记标帜;3、惯例消毒皮肤,戴无菌脚套,覆盖消毒洞巾;4、用2%利多卡果(Lidocaine)正在下一肋骨上缘的脱刺面自皮至胸膜壁层举止局部浸润麻醒;5、术者以左脚示指与中指牢固脱刺部位的皮肤,左脚将脱刺针后的胶皮管用血管钳夹住,而后举止脱刺,再将脱刺针正在麻醒处缓缓刺进,当针锋抵挡感突然消得时,再接上注射器,紧启止血钳,抽吸胸腔内积液,抽谦后再次用血管钳夹关胶管,我后与下注射器,将液体注进直盘中,以便记量或者支检.帮脚用止血钳协帮牢固脱刺针,以防针刺进过深益伤肺构制.也可用戴三通活栓的脱刺针举止胸膜腔脱刺,进人胸膜腔后,转化三通活栓使其与胸腔相通,举止抽液.注射器抽谦后,转化三通活栓使其与中界相通,排出液体.根据需要抽液完成后可注进药物;6、抽液毕拔出脱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脱刺部位片刻,用胶布牢固后嘱患者静卧.【注意事项】1、支配前应背患者证明脱刺脚段,与消瞅虑;对付粗神紧弛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天西泮(安靖)10mg,或者可待果0.03g 以镇停止痛;2、支配中应稀切瞅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里色惨黑、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者剧痛、昏迷等胸膜过敏反应;或者出现连绝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局里时,坐时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或者举止其余对付症处理;3、一次抽液没有宜过多、过快,诊疗性抽液50~100ml即可:减压抽液,尾次没有超出600ml,以去屡屡没有超出1000ml;如为脓胸,屡屡尽管抽尽.疑为化脓性熏染时,帮脚用无菌试管留与标本,止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细菌培植及药敏考查.搞细胞教查看起码需100ml,并应坐时支检,免得细胞自溶;4、庄重无菌支配,支配中要预防气氛加进胸腔,末究脆持胸腔背压;5、应预防正在第9肋间以下脱刺,免得脱透膈肌益伤背腔净器;6、恶性胸腔积液,可正在胸腔内注进抗肿瘤药或者软化剂诱收化教性胸膜炎,督促净层与壁层胸膜粘连,关合胸腔.第二节背腔脱刺【符合证】1、诊疗性脱刺(1)背部创伤:疑有肝、脾等真量性净器或者胃肠等空腔净器破裂者,特天是对付受伤史没有明或者伤后昏迷者以及戚克易以用其余部位创伤阐明者具鉴别诊疗价格;(2)非益伤性背部慢症:疑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脱孔,坏疽性阑尾炎脱孔,慢性沉型胰腺炎,绞窄性肠梗阻,肝癌破裂,宫中孕等诊疗没有浑时;(3)缓性背腔积液、背腔积脓需粗确其本量及细胞身分者;2、治疗性脱刺膈下、盆腔及肠间积液或者积脓的反复脱刺抽出;3、经背腔给药经背腔脱刺背背腔注进抗死素、抗癌药及预防肠管粘连药物.【禁忌证】 1、背内广大粘连;2、沉度肠扩弛.【支配要领及步调】1、局部麻醒;2、以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中1/3接界面之稍中处最为时常使用,对付出血量已几的肝、脾破裂采用脐与腋前线相接处脱刺,女性以阳讲后穹隆为背腔最矮部位,以此处搞盆腔脱刺最为理念;3、视背壁薄薄采用一般7~9号注射针,或者Potter针及套管针;4、背脱刺侧侧卧5min,脚法要稳而缓,脚感明隐天脱过背壁各层,获降空感后回抽,无真量物时,可将脱刺针退至背壁,改变目标、深度、或者变更体位后再次脱刺,仍为阳性时,可调换脱刺面或者另换一侧脱刺,普遍以单侧三处脱刺为限.【注意事项】1、背部徐患诊疗已粗确者没有宜盲目天滥用背腔脱刺术.2、脱刺前排空膀胱.3、如为关合性益伤包膜下出血或者背腔内出血量少时,背腔脱刺诊疗大概有艰易.4、截止为假阳性,大概由于背腔内积血没有到200~500ml,也大概果陪随膈肌破裂,致破裂的肝净疝进胸内之故.5、参照此项查看截止时,必须稀切分离临床及其余辅帮查看举止概括分解.6、猜疑有假阳性截止时,可进一步搞诊疗性背腔灌洗术.第三节心包腔脱刺术【符合证】心包腔脱刺术(pericardiocentesis)主要用于对付心包积液本量的推断与协帮病果的诊疗,共时有心包压塞时,通过脱刺抽液不妨减少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付于某些心包积液,如化脓性心包炎,通过脱刺排脓、浑洗战注药尚可达到一定的治疗效率.【要领】1、患者与坐位或者半卧位,以脚术巾挡住里部,留神叩出心浊音界,选佳脱刺面.暂时,多正在脱刺术前采与心净超声定位,决断脱刺面、进针目标战进针的距离.常常采与的脱刺面为剑突与左肋弓缘夹角处或者心尖部内侧;2、惯例消毒局部皮肤,术者及帮脚均戴无菌脚套、铺洞巾.自皮肤至心包壁层以2%利多卡果做逐层局部麻醒;3、术者持脱刺针脱刺,帮脚以血管钳夹持与其对接之导液橡皮管.正在心尖部进针时,根据横膈位子下矮,普遍正在左侧第5肋间或者第6肋间心浊音界内2.0cm安排进针,应使针黑下而上,背脊柱目标缓缓刺进.剑突下进针时,应使针体与背壁成30.~40.角,进与、背后并稍背左刺人心包腔后下部.待针尖抵挡感突然消得时,示针已脱过心包壁层,如针尖感触心净搏动,此时应退针少许,免得划快乐净.帮脚坐时用血管钳夹住针体牢固其深度,术者将注射器接于橡皮管上,而后搁紧橡皮管上血管钳.缓缓抽吸,记与液量,留标本支检;4、术毕拔出针后,盖消毒纱布、压迫数分钟,用胶布牢固.【注意事项】1.庄重掌握符合证.心包腔脱刺术有一定伤害性,应由有体味医师支配或者指挥,并应正在心电监护下举止脱刺,较为仄安.2.术前须举止心净超声查看,决定液仄段大小、脱刺部位、脱刺目标战进针距离,选液仄段最大、距体表迩去面动做脱刺部位,或者正在超声隐像带领下举止心包腔脱刺抽液更为准确、仄安.3.术前应背患者做佳阐明,与消瞅虑,并嘱其正在脱刺历程中切勿咳嗽或者深呼吸.术前半小时可服可待果0.03g.4.麻醒要完备,免得果痛痛引起神经源性戚克.5.抽液量第一次没有宜超出100~200ml,沉复抽液可渐渐删到300~500ml.抽液速度要缓,如过快、过多,近期内使洪量血液回心大概引导肺火肿.6.如抽出陈血,应坐时停止抽吸,并周到瞅察有无心包压塞症状出现.7.与下空针前夹关橡皮管,以防气氛加进. ‘8.术中、术后均需稀切瞅察呼吸、血压、脉搏等的变更.第四节骨髓脱刺术及骨髓活体构制查看术一、骨髓脱刺术【符合证】骨髓脱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支集骨髓液的一种时常使用诊疗技能.临床上骨髓脱刺液时常使用于血细胞形态教查看,也可用于制血搞细胞培植、细胞遗传教分解及病本死物教查看等,以协帮临床诊疗、瞅察疗效战推断预后等.【要领】1、采用脱刺部位①髂前上棘脱刺面:髂前上棘后l~2cm 处,该处骨里仄坦,易于牢固,支配便当,伤害性极小.②髂后上棘脱刺面:骶椎二侧、臀部上圆超过的部位.③胸骨脱刺面:胸骨柄、胸骨体相称于第1、2肋间隙的部位.此处胸骨较薄,且其后有大血管战心房,脱刺时务必留神,以防脱透胸骨而爆收不料.然而由于胸骨的骨髓液歉富,当其余部位脱刺波合时,仍需要举止胸骨脱刺.④腰椎棘突脱刺面:腰椎棘突超过的部位;2、体位采与髂前上棘战胸骨脱刺时,病人与俯卧位;采与髂后上棘脱刺时,病人与侧卧位;采与腰椎棘突脱刺时,病人与坐位或者侧卧位;3、麻醒惯例消毒局部皮肤,支配者戴无菌脚套,铺无菌洞巾.而后用2%利多卡果搞局部皮肤、皮下战骨膜麻醒;4、牢固脱刺针少度将骨髓脱刺针的牢固器牢固正在适合的少度上.髂骨脱刺约1.5cm,胸骨脱刺约1.0cm;5、脱刺支配者左脚拇指战示指牢固脱刺部位,左脚持骨髓脱刺针与骨里笔直刺进,若为胸骨脱刺则应与骨里成30.~40.角刺进.当脱刺针针尖交战骨量后,沿脱刺针的针体少轴安排转化脱刺针,并背前促成,缓缓刺进骨量.当突然感触脱刺阻力消得,且脱刺针已牢固正在骨内时,标明脱刺针已加进骨髓腔.如果脱刺针尚已牢固,则应继承刺进少许以达到牢固为止;6、抽与骨髓液拔出脱刺针针芯,接上搞燥的注射器(10ml或者20ml),用适合的力量抽与骨髓液.当脱刺针正在骨髓腔时,抽吸时病人感触有尖钝酸痛,随即便有黑色骨髓液加进注射器.抽与的骨髓液普遍为0.1~0.2ml,若用力过猛或者抽吸过多,会使骨髓液稀释.如果需要搞骨髓液细菌培植,应正在留与骨髓液计数战涂片标本后,再抽与1~2ml,以用于细菌培植;若已能抽与骨髓液,则大概是针腔被构制块阻碍或者“搞抽”(dry tap),此时应沉新插上针芯,稍加转化脱刺针或者再刺进少许.拔出针芯,如果针芯戴有血迹,再次抽与即可博得黑色骨髓液;7、涂片将骨髓液滴正在载玻片上,坐时搞有核细胞计数战制备骨髓液涂片数弛;8、加压牢固骨髓液抽与完成,沉新拔出针芯.左脚与无菌纱安插于脱刺处,左脚将脱刺针拔出,并将无菌纱布敷于针孔上,按压1~2min后,再用胶布加压牢固.【注意事项】1、骨髓脱刺前应查看出血时间战凝血时间,有出血倾背者应特天注意,血友病病人克制骨髓脱刺查看.2、骨髓脱刺针战注射器必须搞燥,免得爆收溶血.3、脱刺针针头加进骨量后要预防过大晃动,免得合断脱刺针.胸骨脱刺时没有成用力过猛、脱刺过深,以防脱透内侧骨板而爆收不料.4、脱刺历程中,如果感触骨量脆硬,易以加进骨髓腔时,没有成强前进针,免得断针.应试虑为大理石骨病的大概,即时止骨骼X线查看,以粗确诊疗.5、搞骨髓细胞形态教查看时,抽与的骨髓液没有成过多,免得效率骨髓删死程度的推断、细胞计数战分类截止.6、止骨髓液细菌培植时,需要正在骨髓液涂片后,再抽与1~2ml骨髓液用于培植.7、由于骨髓液中含有洪量的幼稚细胞,极易爆收凝固.果此,脱刺抽与骨髓液后坐时涂片.8、支检骨髓液涂片时,应共时附支2~3弛血涂片.9、麻醒前需搞普鲁卡果皮试.二、骨髓活构制查看术【符合证】骨髓活构制查看术(bone marrow biopsy)是临床时常使用的诊疗技能,对付诊疗骨髓删死非常十分概括征、本收性或者继收性骨髓纤维化症、删死矮下型黑血病、骨髓变化癌、复活障碍性贫血、多收性骨髓瘤等有要害意思.【要领】1、采用查看部位骨髓活构制查看多采用髂前上棘或者髂后上棘;2、体位采与髂前上棘查看时,病人与俯卧位;采与髂后上棘查看时,病人与侧卧位;3、麻醒惯例消毒局部皮肤,支配者戴无菌脚套,铺无菌洞巾,而后止皮肤、皮下战骨膜麻醒;4、脱刺将骨髓活构制查看脱刺针的针管套正在脚柄上.支配者左脚拇指战示指将脱刺部位皮肤压紧牢固,左脚持脱刺针脚柄以逆时针目标进针至骨量一定的深度后,拔出针芯,正在针座后端对接上接柱(接柱可为1.5cm或者2.0cm),再拔出针芯,继承按逆时针目标进针,其深度达1.0cm安排,再转化针管360°,针管前端的沟槽即可将骨髓构制离断;5、与材按逆时针目标退出脱刺针,与出骨髓构制,坐时置于95%乙醇或者10%甲醛中牢固,并即时支检;6、加压牢固以2%碘酊棉球涂布沉压脱刺部位后,再用搞棉球压迫创心,敷以消毒纱布并牢固.【注意事项】1、启初进针没有要太深,可则没有简单博得骨髓构制.2、由于骨髓活构制查看脱刺针的内径较大,抽与骨髓液的量没有简单统制.果此,普遍没有必于吸与骨髓液搞涂片查看.3、脱刺前应查看出血时间战凝血时间.有出血倾背者脱刺时应特天注意,血友病病人克制骨髓活构制查看.第五节腰椎脱刺术【符合证】腰椎脱刺术(1umbar puncture)时常使用于查看脑脊液的本量,对付诊疗脑膜炎、脑炎、脑血管病变、脑瘤等神经系统徐病有要害意思.也可测定颅内压力战相识蛛网膜下腔是可阻塞等,偶我也用于鞘内注射药物. ’【要领】1、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里笔直,头部尽管背前胸伸直,二脚抱膝紧揭背部,使躯搞尽大概蜿蜒呈弓形;或者由帮脚正在术者对付里用一脚挽患者头部,另一脚挽单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管后凸以删宽椎间隙,便于进针;2、决定脱刺面,常常以单侧髂嵴最下面连线与后正中线的接会处为脱刺面,此处,相称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偶我也可正在上一或者下一腰椎间隙举止;3、惯例消毒皮肤后戴无菌脚套、盖洞巾,用2%利多卡果自皮肤到椎间韧戴做逐层局部麻醒;4、术者用左脚牢固脱刺面皮肤,左脚持脱刺针以笔直背部、针尖稍斜背头部的目标缓缓刺进,成人进针深度约4~6cm,女童约2~4cm.当针头脱过韧戴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得降空感.此时可将针芯缓缓抽出(以防脑脊液赶快流出,制成脑疝),可睹脑脊液流出;5、搁液前先接上测压管丈量压力.仄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0.098kPa~10mmH2O)或者40~50滴/分钟.若继承做Queckenstedt考查,可相识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即正在测初压后,由帮脚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再压另一侧,末尾共时按压单侧颈静脉.仄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坐时赶快降下一倍安排,排除压迫后10~20s,赶快降至本去火仄,称为梗阻考查阳性,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没有克没有及使脑脊液压降下,则为梗阻考查阳性,示蛛网膜下腔真足阻塞;若施压后压力缓缓降下,搁紧后又缓缓低沉,示有没有真足阻塞.然而是,颅内压删下者,禁做此考查;6、撤去测压管,支集脑脊液2~5ml支检;如需做培植时,应用无菌试管留标本;7、术毕,将针芯拔出后所有拔出脱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牢固;8、去枕仄卧4~6h,免得引起术后矮颅压头痛.【注意事项】1、庄重掌握禁忌证,凡是疑有颅内压降下者必须先搞眼底查看,如有明隐视乳头火肿或者有脑疝先兆者,禁忌脱刺.凡是患者处于戚克、衰竭或者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者均列为禁忌.2.脱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里色非常十分等症状时,坐时停止支配,并做相映处理.3、鞘内给药时,应先搁出等量脑脊液,而后再等量置换性药液注进.。
心血管科临床诊疗指引技术操作规范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为心血管科临床诊疗提供技术操作规范,以确保诊
疗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本指引适用于心血管科医务人员以及相
关技术操作人员。
2. 术前准备
在进行心血管科临床诊疗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确定患者的病历资料完整且准确。
- 患者处于适宜的身体位置,以便进行诊疗操作。
- 仪器、设备和药品应准备齐全,并经过校准和消毒。
3. 技术操作流程
以下为心血管科临床诊疗的常见技术操作流程:
1. 测量血压:使用适当的袖带和血压计进行准确的血压测量,
注意记录测量数值和时间。
2. 心电图检查:通过贴合适合的导联,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图像,注意记录检查结果和异常情况。
3. 超声心动图检查:使用超声心动图设备对患者的心脏进行检查,记录相关参数和异常表现。
4. 冠脉造影:在冠脉造影手术中,使用适当的导管和造影剂对患者的冠脉进行成像,注意术中监测和记录。
5. 心脏介入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进行相应的心脏介入治疗,如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等,注意操作技术和材料选择。
4. 术后处理
在完成心血管科临床诊疗后,应进行以下术后处理工作:
- 患者的相关数据和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与患者的病历进行整合。
- 出院时,应向患者提供相应的医嘱和注意事项。
- 对使用的设备和仪器进行消毒和整理,确保下次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5. 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心血管科临床诊疗的技术操作规范,包括术前准备、技术操作流程和术后处理。
严格遵守规范操作,能够保证诊疗过程的安全和准确,提高临床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心血管疾病是当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心血管内科作为心血管疾病的诊疗中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一份规范的操作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一、临床诊疗规范1.病史采集在病史采集中,应对患者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内容进行全面、详细的询问和记录,并结合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体格检查包括体型、面容、神经系统(智力、反应、语言、口颌四肢运动)、心肺功能、腹部、下肢肿胀、颈部等的检查。
3.辅助检查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方法,如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血压测定、血脂、血糖、肾功能、肝功能等。
4.诊断标准根据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例如,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为患者具有典型胸痛发作,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血清肌酸激酶或D-二聚体明显增高。
5.治疗原则应根据病情、年龄、病程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溶栓剂等治疗。
二、操作规范1.心电图测定患者应取脱去上身服饰,靠在床头或椅子上,四肢放松。
按压胸部,滑动导联线和电极片至正确位置。
测定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注意保持电极接触良好,确保记录的心电信号准确。
2.动态心电图测定要求患者在测定期间正常活动,如走路、上下楼梯、打电话等。
测定前,应将电极片、电极线与电极仪连接,操作人员要仔细检查每个电极是否已经正确贴在患者身体上。
3.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患者病症确定超声心动图的类型,如常规超声心动图、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等。
在检查过程中应准确记录每个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以便作出准确的评估和诊断。
4.彩色多普勒检查要求患者保持平静并放松,便于操作人员获得准确的图像。
在检查过程中应注意调节好声束的方向和大小,以及彩色多普勒图的颜色和灵敏度。
三、安全措施1.心电图操作对于有限病历或不适于配备心电监护室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应在检查前充分评估患者的安全性,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保证患者安全。
心脏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前言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心脏内科的临床医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操作规范,以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本文档为心脏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指导。
操作前准备在进行心脏内科技术操作前,医生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其手术风险。
- 准备所需的器械、材料和药品。
- 安排患者入住手术室,并进行必要的清洁消毒工作。
操作过程心脏内科临床操作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介入诊疗、心脏起搏、心脏射频消融、经食管心脏超声等。
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医生需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安放好器械和设备,检查其工作状态和使用寿命,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2. 依照标准的操作流程,使用合适的器械进行操作。
3. 操作过程中,注意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调整操作方案。
4. 操作完成后,仔细清点手术器械和材料,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储存。
注意事项在进行心脏内科临床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质的医生方可进行心脏内科临床操作。
- 操作前应仔细检查器械和设备,检查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 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 操作完成后,一定要仔细清洗器械和材料,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储存。
- 操作过程中如遇意外情况,应及时停止操作并立即上报负责人和相关部门。
结语心脏内科临床操作规范的制定,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需要临床技术操作者的严格执行和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以确保患者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