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阅读教学法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宁鸿彬五步阅读教学法
宁鸿彬五步阅读教学法是宁鸿彬教授立足阅读教学实际,在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用“活动多、积少、复现频繁”为基本原则,把简单反复活动、逐步深入活动和全面
反复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五步法”独特的阅读教学模式,以实现教育资源最
大化,获得较好阅读教学效果。
宁鸿彬五步阅读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以易学为主,简单反复性,复现频繁,重视学生
能力的建立和发展。
其具体的步骤分为词汇理解、句子理解、段落理解、读后联想回应、
读后分析思考回应五部分。
第一步,词汇理解。
教师根据文章内容,介绍词汇,让学生熟悉这些单词,学习这些
单词的拼写、发音、含义及用法;
第二步,句子理解。
在了解词汇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句子,并让学生先从外形、句子
形式和句子内容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学习句子的结构及主谓宾的关系;
第三步,段落理解。
在对句子的理解基础上,段落只是把句子连续地排列而成,学生
首先要能从段落中准确理解段落的主题及大致的内容,然后不断地理解每一句话;
第四步,读后联想回应。
主要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联想自己的生活、感受、经历,
以及存在于实际中的其他相关知识;
第五步,读后分析思考回应。
教师结合文章,让学生以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等方
法来回应文章,培养学生反思分析思维和创新能力。
宁鸿彬五步阅读教学法主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句子理解能力和段落理解能力,以便学生
快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同时,它以简单总结、重句析,体现全面性、实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深度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浅谈语文阅读五步法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目标,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则是我们重点和难点。
有效的阅读,将会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己,从阅读中增长知识,认识真、善、美,辨别假、恶、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远大的世界观。
因而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则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长期观注的一个问题。
以下便是我在语文教学中总结的阅读五步法。
一、通读。
我们的知识表现形式大都以文字为载体而出现,因而我们要获得知识的前提必须是通读文字。
在语文课本中更是如此,所以通读文本是我们阅读的一个首要环节。
一般来说,通读时要注意一些字词的正音问题。
纠正错别字,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都应该放在这一阶段来解决。
我在这一阶段中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们自读,自己解决生字生词,可以和同学之间交流识字,也可以查字典,问老师。
总之,将文章读通,读顺就达到了这一环节的要求。
二、导读。
在通读的基础上,我们要进行对学生的导读。
即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正确的引导。
这时我们要注意从不同方面的引导,比如文章的思路脉络、情感起伏、内容结构。
让学生在老师的自然引导下,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基调内涵。
在导读中我们可以适当的为学生创设情境,可以利用音乐、表演来增添气氛。
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情境中的人物情感,教师也只是作“导”的作用,也可以说在孩子们的阅读中进行推波助澜,而不进行具体的操作,真正的行动者还是学生自己。
《回乡偶书》是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的名篇,可是孩子们不懂,我在讲时进行了这样的引导,我用很慢的语速配乐介绍了贺知章本人的生平,告诉他们贺知章一生在外作官直至八十多岁才得以回家乡探望,在古曲的伴奏下,孩子们自己读,想,真是“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上演,就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
”三、赏读。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也常常陶醉在文人墨客的佳作之中。
因而让孩子们学会去“赏读”,将是一件受益终身的事。
要做到真正的“赏读”是不容易的,那就要求自己进入文中,和作者一同去感受,体验。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五步法”“五步教学法”的宗旨在于提高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所以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着重体现从阅读目标和阅读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指导,使学生在自读中学会“怎样做、怎样想和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想。
”学会了这些,自然就能独立阅读一篇文章,在获得“高品位”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
其基本内容如下:1、通读——信息接收这一步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自读中由感知教材上升到理解教材。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了解字的音、形、义。
这可多下点功夫。
字、词的选择、整理尽可能叫学生自己去做,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扬长避短,减少无效劳动。
生字,要求学生查字典正音;读词要注重两点:①解词要讲求科学性、运用义界、互训、描绘、探源、注明义场等五种方法,使之得以正确理解和运用;②在通读中理解词语的意义时,还要注重以下几点:a.借助语境和语素推断词义;b.辨析词语的运用范围,重视近义词的比较和搭配习惯;c.要理解重要位置上的某些词语、用法上引人注目的词语、貌似平常而含义深刻的词语以及关联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2)辨体审题,确立阅读方法。
这一步十分重要。
引导学生自己确立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是拨正阅读方向的重要课题。
例如:《一件小事》这一课,学生在准确地判断出这是一篇以事为线索的记叙文后,又从题目与文章的关系上认真审题,准确地抓住了“题眼”——“小”,为下一步的“自析”提供了研读重点——何以见事“小”?为什么“小事”值得一写?在读书方法上,根据记叙文的特点,按三个依次相关的问题研读课文:“写了什么”——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人物、意义等。
“怎样写的。
——如何叙事(人称、顺序、线索、详略);如何写人(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细节、侧写);如何写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为什么这样写?”——进一步探索作者写作意图,挖掘中心思想,理解文章的社会意义。
这一步基本上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定下来了,使他们做到读有其法,思而有序。
五步阅读教学法——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模式单元导入明确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探究重点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归纳总结单元回归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在教学中,对某一课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关照单元整体,以单元的一组教材为一个意义板块,在整合教材资源及课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开课伊始,明确目标,把本课的教学置身于单元整体教学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把文章读正确、读通顺。
力求在读通课文的过程中识字、理解词义(个别词语除外)。
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培养习惯,规范书写。
(二)整体感知整体感知,包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文章思路写法等。
可按年段特点进行。
三、熟读课文探究重点要求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把课文读熟练。
探究重点问题,把握文章的内容、中心、写法等(要根据年段特点进行)。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并巩固强化。
要关照单元主题及知识的内在联系。
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内。
五、归纳总结单元回归学完一组课文,要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对单元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尤其要注意对带规律性的东西予以归纳、总结,以便学生掌握得更为牢固。
单元总结课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梳理学习单元内容。
(2)积累优美词句。
(3)回顾学习方法。
(4)总结写作方法。
(5)交流学习心得。
(6)适当拓展延伸。
根据单元总结课的内容,再确定每一课的总结内容。
2015年8月26日。
阅读教学五步法关键词:教材;阅读教学;策略训练;五步法一、引言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掌握和熟练运用阅读策略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尽管《新目标》英语从八(下)开始每个单元增加了一篇泛读材料,并对阅读策略的训练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许多教师的策略训练意识不强,很少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策略性知识的指导和有针对性地训练,课堂上偏重于语言知识的讲解,使用翻译法理解文章。
“考前突击”当然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孤立、集中地进行训练,学生易产生消极、倦怠的情绪,不利于策略的掌握和熟练运用,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知识丰富,是阅读策略教学的极好的载体。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训练阅读策略,可使学生逐步地了解策略、掌握策略直至熟练运用策略,逐步地实现“学读→会读→乐读”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操作方法1.问诊把脉,提高阅读策略训练的科学性。
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策略,可依托学生已有的母语阅读策略及策略迁移能力。
因此,教师首先应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使用阅读策略的基本情况,这样,不仅能激活学生的策略意识,还可以使教师明白应何时、何地对学生进行何种阅读策略的训练,从而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阅读技能。
在调查基础上,教师还应研读教材与课标,对初中毕业生应该达到的阅读策略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并对阅读策略的训练进行总体规划。
通盘考虑初中三年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文化背景、认知能力和情感特征等,结合教材内容,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一阶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把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细化到每一个教学单元,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2.因材施教,提高阅读策略训练的针对性。
这里的“材”是指教材中的阅读文章,不同的阅读文章应结合不同的阅读策略进行培养。
比如《新目标》八(下)第八单元section b 3a,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寻读这一策略快速地获得相关的信息,以完成表格的形式回答问题: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keeping such a pet?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文章结构,从而认识到however,life with a pig isn’t always perfect这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2014—2015学年上学期刘淑玲《阅读教学“五步教学法”》总结昌乐育才双语学校刘淑玲2015年1月2014—2015学年上学期阅读教学“五步教学法”总结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主阵地。
为打造以学生为主的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敢于提问,勇于质疑,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意识、毅力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阅读教学“五步教学法”,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已越来越得心应手。
下面是我的总结。
一、“教学法”目标规划1. 根据当前小语界提出的“简简单单教语文”,返璞归真的教学指导思想,整合三维目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构建语文学科教学法语文阅读教学“五步教学法”。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五步教学法”,即:“激情引入----感情朗读----质疑问难----品读背诵----拓展延伸”五个教学步骤。
这是一种简单、实用、科学、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二、具体实施措施(一)“五步阅读教学法”的第一步——激情引入(创设情境,唤起体验)这一步的目的是,使学生较快入情入境,进入到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来。
第一步看似简单,其实蕴涵着教育设计者丰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涵,上课开始,学生注意力还在涣散阶段,要把学生尽快地带入与学习课文密切相关的情境之中,这就需要教师采用“情景创设”艺术,使之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到导向性的作用。
从整堂课的结构安排来看,导入的过程用时不多,但作用不言而喻,我们教师须精心设计,因为这是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唤起学生兴趣的重要一环。
我们应当借用写作方法中,开头像“凤头”这一比喻,来设计巧妙、精炼的导入。
因课文内容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情境导入。
如可用幻灯、投影、录像、挂图、音乐、录音等音像手段或语言描绘、问题激趣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下面是《老人与海鸥》的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第七单元的文章,通过预习,你了解到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关于人与动物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以前我们学过著名作家冯骥才的《珍珠鸟》最后那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步读书法五步读书法近年,国外流行一种“SQ3R”读书法。
这种五步读书法,最早出现于美国衣阿华大学,后来,美、英和欧洲各国都普遍采用。
国外一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读书法符合人们读书中的一般思维规律,有助于理解书本内容和增强个人记忆力。
五步读书法过程如下:浏览:这是读书的第一步,当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应概要地读一读该书的提要、目录,以便以该书有个大体的了解。
发问:这一阶段,要读书中各章节的标题以及章节承上启下的内容,一边粗读一边提问。
这样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己的钻研。
阅读:如果说浏览、发问敲开了书本知识的大门,阅读则是登堂入室。
阅读就是从头到尾细读,对重要、难解部分反复读。
在阅读过程中,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也就是边读、边思考、边圈点、边画杠杠。
要尽可能将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新知识结合起来,写眉批写心得,做读书笔记。
以保存“知识印象”。
复述:即“回忆印象”,如俗话说的“过电影”。
离开书本。
回忆书中的内容,看自己发问题目上否获得了正确的理解。
这是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方法,也是巩固记忆的手段。
复习:一般在复述后一、二天内进行,隔一段时间再重复一次,可以巩固已有的知识,又能温故而知新,从中获得新的体会。
语文学习法语文是一门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基础课,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被称为百科之母。
从小学到中学的十几年中,语文这门课所用的教学时间大约占全部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
这就充分说明了学习语文的重要。
我们在中小学这个阶段如果学好了语文这门功课,就会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会学好其它各门功课,今后就能够适应学习专业知识和攀登科学高峰的需要。
我们明确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之后,就应该明确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
一、简而言之,学习语文就是要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强调指出:“我们一方面要使学生能够善于说,另一方面要使他们善于听。
”“读和写嘛,读就是用眼睛来听,写就是用笔来说;反过来说,听就是读,用耳朵来读,说就是写,用嘴巴来写。
2024阅读教学五步曲第一步:阅读准备阅读准备阶段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基础,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并为后续的阅读活动做好准备。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阅读准备,如讲述与文章相关的故事、展示与文章相关的图片、播放与文章相关的音频等。
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加投入到阅读过程中。
第二步:略读全文在略读全文阶段,学生需要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整体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主题句、关键词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在略读全文阶段,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要陷入细节,而是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第三步:精读细节在精读细节阶段,学生需要深入阅读文章,理解其中的细节和语言点。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寻找文中的重要信息、分析文中的语言点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文章细节的提问,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在精读细节阶段,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特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步:讨论与反思讨论与反思阶段是阅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从中获得启示和反思。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观点、事件等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讨论与反思阶段,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观点、积极参与讨论,并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第五步:应用与实践应用与实践阶段是阅读过程的最后阶段,其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写作练习、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阅读教学五步法黄陂区祁家湾街五岭中学李爱武“教无定法”是说教育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为了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遵循一定的过程和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阅读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我总结出了“阅读教学五步法”。
特提出和广大的同仁共勉。
第一步——激趣导入。
教师在教学一篇阅读课时,应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如多媒体、图片、故事、歌曲、实物等,来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唤醒学生的思维作用。
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激趣点。
例如散文的教学,可采取歌曲煽情、类比激趣;小说的教学可采取实物导入、讲故事切入等;诗歌的教学采取图片直观的形式、歌曲煽情;戏剧的教学可采取情景短剧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有了这一步就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第二步——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最快的时间读完文本,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内容,为下面对文本的具体探究打下基础,这也符合从整体到局部的认知规律。
教师可采取以下形式促使学生迅速把握、感知课文内容:1.采用连词成句的形式感知课文内容。
2.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文章的内容。
3.用复述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
4.按作者的思路先后顺序概括文章内容。
第三步——文本探究。
文本探究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也是锻炼学生思维、形成能力的主要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解决预设的问题和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
这是一堂阅读教学课精彩的部分。
例如:教学《社戏》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对文本进行探究:1.你认为“戏前波折”和“看戏的经过”、“偷吃罗汉豆”哪个情节最精彩?2.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3.读完小说后,你最喜欢平桥村的哪个小伙伴?在探究这些问题时,学生在课堂中生成了以下的问题:1.“迅哥儿”和平桥村的小伙伴贸然夜晚划船看戏十分危险,没有安全意识。
语文教学中的“五步读书法”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阅读次数和阅读量,又能按时而且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借鉴他人经验,采用“六步读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在将我的方法介绍如下,以求证于方家。
1.自由的、随意的阅读。
自由的、随意的阅读,是自愿进行的一种阅读。
读自己爱读的书,不用写读书报告,不要求在文章阅读后回答问题,也不要求查阅生词,不爱读就可以放下。
这种阅读方法是美国阅读学专家克拉申提出,他认为如果长期坚持自由的随意的阅读,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很大。
我在教学中,每一篇文章的学习,初始都要求学生自由的不带任何问题地阅读全文。
读完后,我要求学生回答“喜欢或者不喜欢”这篇文章,并说说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这样,学生对课文就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一个粗浅的感性认识。
在回答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时,我的条件也非常宽泛:或者因为喜欢作者;或者因为喜欢题材;或者因为喜欢文章所表述的观点;或者因为喜欢文章的写法特点;甚至因为喜欢文章中的一句话、一个人、一个细节,即使是纯个人的感情因素,也可作为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学生如果回答喜欢,这已经为以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喜欢每一篇课文,我们的教学就会省事的多。
学生如果回答不喜欢,这并没有为下边的学习设置障碍,因为以下的学习就是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从不喜欢到喜欢的过程。
何况学生的所谓不喜欢也许正是新的智慧的火花,我们也更有理由去探讨它被选入教材的价值所在。
实在找不出它的价值还可以把我们的意见整理出来,作为“一家之言”,寄给有关的报纸杂志,对我们的语文能力提高帮助更大。
2.快速的、高效的阅读。
在进行高效阅读之前,我运用投影,结合学生在自由的、随意的阅读阶段的情况,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
这些问题,主要涉及文章的内容、中心、结构等等。
读课文时,对学生的阅读时间进行记录;读完课文以后,或口答、或笔答这些问题,依次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效率,并记录每次的情况,作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依据。
五步阅读法第一步、看选项,划出题干中的的关键词。
题干关键词包括:数字、人名地名、专有名词、引号里的词语等等。
第二步、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主旨大意标出重点。
即快速浏览文章。
在快速浏览文章的时候,不需要每一个单词和句子都读懂,没有时间也没有这个必要。
在第二步的过程中,考生们所要做的就是首先弄清楚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其次,用笔在试卷上面标记出考试要考的重点。
那么很多考生就会问,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如何标记文章的重点呢?解答如下:1、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仔细阅读文章的首末段的首末句。
此外,西方人说话向来喜欢开门见山。
所以英语文章段落70%以上都是一上来交待作者的写作目的或意图。
第二步,要仔细阅读其他段落的首句。
然后把这两步综合起来,文章的主旨大意就可以把握住。
2、如何标注文章的重点。
英语文章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强转折:通常由"but,yet,however"引导。
因为转折的作用一般来说是对前面的否定,对后面的肯定,因此转折词后面引导的成分往往是出题人容易出题的地方。
特别是在文章中出现but。
(2)比较处:通常形式为"more/less——than——"。
比较的作用在于突出某一点。
比如more A than B的结构中,很显然是强调A,那么考生直接在A处画线,重点关注A就可以了。
以此类推,less A than B,很显然是强调B,那么就直接在B处画线。
这些都是出题人喜欢出题的地方。
3、主旨句、主题句。
因为它们是高度概括性的句子,直接反映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因此也是出题的重点。
另外还有因果句、特殊疑问句、独立成段句、长难句乃至特殊标点符号等,都是考生在第一遍阅读时要划出的重点。
第三步、定位原文解剖句子。
就是在读完一遍文章的基础上,再看一遍问题。
带着题干中的关键词迅速回原文定位,即找出这个问题出现在原文的第几段第几行。
语文阅读“五步法”大声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要求: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借助字典解决;注意长句子的朗读要适当停顿。
二读:再次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要求:边读边思考、批画。
质疑:1、读课题质疑。
或抓住题目中的词语或针对整个课题提问、思考、想象。
如“读了课题想到了什么问题?或什么情景、事件?2、文中不懂的问题、情景质疑3、不理解的词语质疑(质疑方法:或写出问题,或在疑问出打个问号;用彩色笔或铅笔或不同的符号)批画:1、用“—”画出成语;2、用“﹏﹏”画出喜欢的好词语、好句子;3、用“△△”标出关联词语;4、用“字母”在特殊词语上面做标注,如:红红火火(AABB),神采奕奕{ACC};5、用“○”画出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词语或你印象深刻的词语;6、用“——“﹏﹏”分别画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心里或人物不同表现的句子查查:1、查查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资料、相关文章、图片等;2、查查不理解的词语、成语;查查重点的词语、成语;三读:1、大声朗读课文,吐字清楚、响亮、自信,有精气神,达到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0字以内概括。
3、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把各部分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4、评价文中人物给你的初步印象。
可以用句子或词语概括。
四读:默读课文,抓住文章中人物的描写(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描写、关联词语的使用、修辞方式的使用、特殊的标点符号(问号、省略号、破折号等)等,联系生活知识体验、课文背景等进行探究式阅读。
要求:边读边思考,把读到的感受写在句子或词语的旁边。
语言表达方式如下:1、“这句话让我感受到……或这个词让我体会到……”;2、“一个ˋ硬ˊ字让我想到了……”3、“读到这里,我的心里觉得……”4、“一个”不但……而且……”形象的表达了……”5、这个生动的比喻(或拟人、排比、夸张等)形象的再现了……6、一个?(或!—……等)告诉我(或让我体会到了……”7、透过这个词,(或透过“ⅹⅹ”这个人物的动作(或神态、语言)的描写,我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8、通过插图,我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9、读着这句话,我想——10、写批注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批判和质疑。
宁鸿彬五步阅读教学法宁鸿彬五步阅读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法,由宁鸿彬(1906-1999)发明。
它代表了中国阅读教学法的先进思想,帮助中国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获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
它以步骤式,有组织的形式来实施阅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同时也削弱长篇大论阅读的负担。
宁鸿彬五步阅读教学法的五个具体步骤包括:1.快速阅读:通过整体意识阅读文章,快速读出文章的大意,熟悉文章的结构,找出重点和要点;2.了解语言信息: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读懂文章中的信息,通过了解语言特点和修辞,把握文章所传达的实质内容和影响;3.读取信息:仔细分析文章,识别文章中的信息,从此处获取作者的把握重点和定位信息;4.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加强对信息的理解和思考,将文章的内容和逻辑思路联系起来;5.概括:最后,总结文章,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核心信息,以及文章对读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宁鸿彬五步阅读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通过阅读获得知识,学习信息把握能力,思维活动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它重视分析性阅读,把握文本主旨和核心信息,通过思考和归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不仅体现在阅读训练上,对语言学习也很有帮助,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词汇,扩大单词词汇量。
宁鸿彬五步阅读教学法以语言为媒介,尊重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思维活动,同时又严格把控过程,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明显的特点。
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快速阅读,主观思考能力,还能改善阅读理解能力,加强语言技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宁鸿彬五步阅读教学法虽然有效,但它也有一些短板,比如,它只能操作并实施在相对简单的读本上,这样可能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造成阻碍。
此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他们对同样的读本也有着不同的理解,教师应该注意这种不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总之,宁鸿彬五步阅读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法,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阅读教学五步曲阅读教学五步曲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方法,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应用能力。
本文将介绍阅读教学五步曲的具体步骤及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步:导入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阅读任务的过程,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关阅读主题的问题、提示学生相关的词汇或背景知识,甚至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经过导入,学生在阅读中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要求。
第二步:预测预测是指让学生在阅读前对文章的内容、结构等进行预测和猜测。
预测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思考,建立对文本的初步理解和推测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关注标题、文章的首句或段落来引导学生进行预测。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猜想和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第三步: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进行大声朗读或带领学生进行语音导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和篇章的逻辑关系。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关键词、词组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问、让学生进行交流,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四步:回答问题在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提问可以是细节问题、推理判断问题或观点识别问题等。
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可以巩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且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归纳总结文章的主旨和要点,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归纳和概括能力。
第五步:拓展活动拓展活动是指在课堂中进行的与阅读主题相关的补充活动。
通过拓展活动,教师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写读后感或写作文等,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综合性任务,如表达观点、辩论等,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阅读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总结:阅读教学五步曲是一种有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通过导入、预测、阅读、回答问题和拓展活动等步骤,将学生从引导和激发兴趣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五步阅读教学法
现代阅读理论揭示,阅读不是读者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交流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首先是一个阅读者,他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是教师与其他人无法取代的,而他的阅读水平的提升也只能在持续的阅读实践中实现。
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任务仅仅把文本介绍给学生,激发他们阅读文本的欲望,促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
跟文本的作者直接对话、交流感情,组织和调控阅读主体的能动性,引导和评价学生的阅读活动,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捕捉活动中的创造灵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为此,作者根据教学探索,总结出目标、激趣、诵读、质询、拓展五步阅读教学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美国行为科学家布鲁姆认为: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激励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人们对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这个目标的激发力也就越强。
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之前就应该使学生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期待和达到学习目标的欲望,进而调动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阅读编写说明、单元提示,教师告知课文教学目标等形式,让学生明确三个教学目标:本册书对学生的目的要求是什么?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这样,便于学生清楚文本的层级要求以及反馈检查。
二、采取多种途径激发学习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文本,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设置感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思考来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采取创设情景、展开比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谜语故事等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
如教学《祝福》时,能够在课前组织学生看电影《祝福》。
然后引导学生辨析电影与教材的不同之处,或用课件介绍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
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迫切的阅读期待,进而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悟文本之美,形成自己的个人感受,与文本实行直接对话。
如学习《荷花淀》可采取让学生改写对话的方式;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可采取为别里科夫写死因调查报告;学习《项链》,可采取让学生表演课本剧等形式。
达到以读代写,以写促读的目的,从而达到阅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
三、创设文本意境引发诵读冲动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中学语文课本与读本中的文本大多是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彩,富有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的好文本。
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文本,在朗读中感受文本的美、内容、情感,才能提升学生语言理解和应用的水平,进而提升其思维水平和智力水平。
在教学中,应遵循让学生成为第一朗读主体的原则。
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再采取声情并茂的朗读,播放朗读录音、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再次感知,通过比较阅读,然后实行增强语速、语调、语气等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充分享受听觉美感,自觉进入文本情景中去。
如教学《绿》一文,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播放课件,在那优美的旋律中,生机盎然的画面上,学生就会被朗读者欢快愉悦的语气所感染,对文中所蕴涵的情感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珍惜学生的问科学引导其答
古人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可见质疑之重要,有疑问,说明学生正在独立思考,正在独立自主地感知读物、解读读物,与其交流。
提出疑问,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老师应该非常珍惜学生的问,鼓励学生的问。
这样才使学生更相信自己的眼光,更愿意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而在持续的质询、思考中,学生能够挑战权威,教师也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阅读教学课堂成了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也成了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多向互动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独立思考的水平就会持续提升。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应先教会学生质询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在题目、首尾、描写、环境、内容矛盾处和修辞角度、展开联想等方面实行质询。
而且,对学生的质询,也并不是有问必答,应该是引导学生来答。
通过讨论方式,让大家各抒己见,老师相对应点拨,但是不给出明确答案,最后由学生归纳得出。
这样,就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学习的地位,才会学有所获。
五、引入第二课堂拓展阅读空间
课外的“海明威”比课内的“海明威”精彩是学生的一种普遍的阅读心理。
教师应该根据这个心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阅读,好的作品大家交流。
当然,为了使学生在阅读时不至于漫无边际,能够适当规定一些课外阅读量,让学生作点读书笔记。
为促使学生课外阅读能有序展开,能够适当实行一些美文推荐比赛、自编教材、读书征文比赛、古典诗词联句比赛等活动。
这样,学生在大量的、有一定质量保证之下的课外阅读,就能大面积提升其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