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403.02 KB
- 文档页数:11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一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课时:构成物质的微粒第2课时物质的宏观组成元素第3课时对物质的多样性进行分类第4课时元素、化合价、化学式专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第5 课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6课时认识几种化学反应第7课时质量守恒定律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第8课时自然界中的水和空气第9课时溶液与金属专题四化学与社会发展第11课时能源、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第12课时常见的合成材料与人体健康专题五科学探究第13课时常见化学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第14课时常见气体的制备和简单实验方案设计第 15课时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专题六化学计算第16课时关于化学式的计算第 17课时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 18课时关于溶液的计算专题七物质的推断专题一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课时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网络】一、分子和原子的比较说明:在原子中有两组等量关系:①核电荷数= = ;②相对原子质量= + 。
二、原子结构示意图1.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代表,圆圈中的数字代表。
弧线代表,弧线上的数字代表。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决定原子质量的是。
答案:一、分子和原子的比较: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质子中子二、原子结构示意图:1.原子核质子数电子层电子数 2.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核【考向聚焦】分子、原子、离子的比较;分子、原子的性质的应用及设计实验证明分子、原子的性质;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
【典题剖析】【典例1】(2008盐城)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D.CO2和CO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剖析】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物质的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密度等都是有分子的集合体表现出来;原子不能再分的前提条件是在化学变化中,CO2和CO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的构成不同。
2023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同步专题(初中全套)一、化学元素与化合物1. 化学元素- 介绍常见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分布和基本性质。
- 解释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的含义。
- 熟悉一些典型化学元素的命名和符号。
2. 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介绍化合物的组成方式,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
- 理解离子式和分子式的概念。
- 研究一些常见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包括酸、碱和盐的命名方法。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解释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等。
- 理解反应的启示物和继续物的概念。
- 熟悉反应类型的分类,如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研究如何平衡化学方程式,包括使用系数法和电子平衡法。
- 理解平衡反应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 掌握平衡常数和反应热的概念。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1. 物质的物理性质- 介绍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 研究如何进行物质的性质测试和鉴别方法。
- 掌握物质的密度和溶解度的概念。
2. 物质的化学性质- 解释物质的化学反应性质和活性。
- 熟悉常见物质的氧化、还原和酸碱性反应。
- 研究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如金属、非金属和盐等。
四、实验技能与安全1. 实验仪器与玻璃器皿- 介绍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和玻璃器皿,如量筒、烧杯等。
- 研究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实验仪器和玻璃器皿。
- 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包括安全操作和防护措施。
2. 常见实验操作与技巧- 研究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和技巧,如过滤、干燥等。
- 掌握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实验废物的处理方法。
以上是关于2023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同步专题(初中全套)的大致内容概要,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考化学知识点全册汇总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化学与物质2.物质的组成与性质3.物质的量和物质的质量4.元素、化合物、混合物二、常见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金属与非金属2.纯物质与杂质3.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性质4.稀释与浓度5.溶解度和溶液的饱和度6.颜色、热、电的与化学变化的关系三、常见物质的常见特征1.金属与非金属2.不同物质的导电性实验3.不同物质的热导性实验4.潮湿试纸和pH值5.定性气体的实验方法四、化学方程式1.物质的状态符号2.化学反应的条件3.反应能量和焓变4.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热效应五、电化学与离子反应1.浓度伏安实验2.浓度伏安样品的选择3.金属腐蚀与防护4.金属在溶液中的位置行为5.电解与电解质六、物质的分子和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1.分子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2.溶液的浓度和气体的压强3.溶液的各种方法和应用4.蒸发与沸腾七、常见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应用1.氧化反应2.酸碱反应3.盐的制备4.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混合制备5.综合运用化学常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八、化学实际问题的探究1.制取盐1:制取氯化钠实验2.制备氧气实验3.制备二氧化碳实验4.符号法记录实验现象5.物质的安全使用与环境保护以上是中考化学知识点全册的汇总,包括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常见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常见物质的常见特征、化学方程式、电化学与离子反应、物质的分子和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应用以及化学实际问题的探究。
这些知识点是中考化学考试的重点内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中考化学考试。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化学中考复习资料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10、白色沉淀(6种):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氢氧化镁;硫酸钡,氯化银。
11、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12、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二)、液体的颜色13、无色液体:水,稀盐酸,稀硫酸,酚酞试液,双氧水14、蓝色溶液:含有Cu2+的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5、黄色溶液:含有Fe3+的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6、浅绿色溶液:含有Fe2+的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7、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8、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9、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20、黄绿色气体:氯气21、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常见气体的净化和干燥注一定先净化后干燥(1)气体的净化(除杂)H2(HCl)用NaOH溶液 CO(HCl)用NaOH溶液 CO(CO2)用澄清石灰水CO2(HCl)用NaHCO3溶液 CO2(H2、CO)用CuO CO(O2)用铜网O2(CO2、HCl、H2O)用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2)气体的干燥(除去水)干燥剂有浓硫酸(酸性)、碱石灰(碱性)、固体氢氧化钠(碱性)、氧化钙(碱性)、五氧化二磷(酸性)、无水氯化钙(中性)、无水硫酸铜(中性)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氯化氢等。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化学物质由不可分割的元素组成。
常见元素有氧、氮、碳、氢等。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2. 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3. 分子:具有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成。
4. 化学反应:物质发生转化过程,原物质消失产生新物质,如燃烧、腐蚀等。
5. 常见反应类型: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加和反应等。
6. 溶液浓度: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例。
酸碱化合物:1. 酸:能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特点是酸性。
- 酸的实验室检验方法:酸性指示剂变色、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酸与碱反应中和生成盐和水等。
2. 碱:能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特点是碱性。
- 碱的实验室检验方法:碱性指示剂变色、溶解产生氢氧根离子、碱与酸反应中和生成盐和水等。
3. 酸碱指标:用于鉴定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的物质,如酚酞、中性纸等。
4. 盐:酸与碱中和生成的物质,可以通过酸、碱或中性物质的反应制得。
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涉及到氧化剂和还原剂两个物质。
- 氧化剂:能接受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
- 还原剂:能提供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
2. 氧化数:表示元素在化合物或离子中的电荷数。
- 氧化剂能使某元素的氧化数变大,还原剂能使某元素的氧化数变小。
有机物:1. 有机物:由碳和氢等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它们普遍存在于生活中的有机体内。
2. 饱和烃:只有碳—碳单键的有机物,如甲烷、乙烷等。
3. 烯烃:含有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如乙烯、丙烯等。
4. 炔烃:含有碳—碳三键的有机物,如乙炔等。
5. 有机化合物的燃烧:有机物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能:1. 化学能: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产生或吸收的能量。
2. 燃烧产生的热能:物质燃烧时,蓄积在物质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全部中考化学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它决定了进入哪个级别的高中或初中。
因此,需要通过认真学习和积极练习来顺利通过化学中考。
下面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成功复习。
一、知识点和公式1.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定义和区别:元素是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其他物质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
化合物是由不同原子的化学结合组成的。
混合物由两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物质组成,它们保持其独立特性。
2.均质和非均质混合物的定义和区别:均质混合物的组分在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非均质混合物的组分在不同位置可能会不同。
3.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将一个或多个物质转化为一个或多个新物质。
由此产生的新物质称为产物,原始物质称为反应物。
化学方程式可用于表示化学反应。
它描述了反应物如何转化为产物,同时还显示了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对量。
4.化学式和摩尔质量:化学式描述化学物质的元素组成。
一个分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其化学式中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5.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在这个过程中,质子从一种分子转移到另一种分子,使其产生电离并充当酸或碱。
6.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包括电子的转移。
在这些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给出电子。
二、复习技巧1.理解概念:不仅要学习记忆化学术语和公式,还要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和应用。
当你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时,你就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
2.熟悉计算:在一些化学问题中,需要掌握一些计算技巧。
熟练掌握计算,将成为解决一些问题的关键。
3.预测问题:通过分析自己的知识,可以预测出可能出现的问题类型,从而帮助自己更好地准备答题。
4.实践测试:在考试前,进行化学测试模拟考试可以帮助你更全面,深入地掌握化学知识点,确定差距,并制定补充计划。
5.掌握解题技巧:在学习中,通过不断掌握解题技巧,可以发现在做题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问题具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有助于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完整版)天津中考化学复习(重要知识点汇
总)
天津中考化学复(重要知识点汇总)
本文档旨在为天津中考化学科目的复提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
以下是被认为是必须掌握的关键知识点。
1. 元素与化合物
-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 元素周期表是一种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元素的表格,可用于分类和归纳元素。
2. 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 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变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 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物质消耗和生成关系。
3. 酸、碱、盐
- 酸具有酸性,能够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 碱具有碱性,能够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
- 盐是由酸和碱中和反应形成的物质。
4. 常见化学实验
- 常见化学实验包括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5. 典型元素
- 氧、氮、氢、碳、钠、铁等元素是化学中的典型元素,常见于各种化合物中。
6. 化学能与能量转化
- 化学能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储存的能量。
- 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光能等。
7. 离子与离子键
- 离子是电荷不为零的原子或原子团。
- 离子键是由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以上是一些重要的天津中考化学复知识点的简要汇总。
在复过程中,请注意掌握这些知识点,并结合实例进行理解和应用。
祝你复顺利,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打印版)概述中考化学是初中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化学反应方程式等方面。
为帮助考生全面掌握中考化学知识,本文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详细的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在此提供给大家。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有固定的物质组成,固定的物质量和质量比,可以通过在实验室中实施反应来证明。
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化合物、分子、离子等。
其中,原子是构成物质最小的单元,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原子以固定的化学成分比例组成的物质,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以共价键相连接的物质,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化学中的物质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是指发生在物质内部或物质之间的变化,由于新物质被形成而体现在物质的性质上。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外观、形态、性质上发生的改变,但本质上不会改变,化学式不会发生变化。
化学中的计量单位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等概念。
物质的量是物质中特定数量的基本单位,其符号为n,计量单位为摩尔(mol)。
摩尔质量是指1摩尔指定物质的质量,摩尔体积是指1摩尔气体的体积。
第二章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化学反应过程,实践化学手段,学习实验室管理和安全知识。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安全事项和实验流程,遵守实验站内规则。
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注意力集中,避免出现错觉或分散注意力的情况。
在进行酸碱指示剂实验时,我们可以使用酸性指示剂蓝色素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
在进行气体分离实验时,可以使用净化管进行气体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第三章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书写方式。
化学反应方程式由反应物(原料和反应物)、产物和反应物的化学成分比例组成。
在写化学方程式时,需要注意方程式的平衡性和摩尔比。
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需要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原则。
同时,方程式中离子不能拉出化学反应式。
第四章各类离子的化学性质各类离子的化学性质包括酸性、碱性和腐蚀性等。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化学基本概念及重要性2.元素与化合物3.质量与物质的变化4.关键词解释:原子、分子、离子、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物质的性质、用途和环境问题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物质的微观、宏观特征及其分类2.物质的组成和结构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4.关键词解释: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元素的电子层、周期律、同位素、化学键、分子式、离子式等三、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1.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2.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3.常见物质的制备4.关键词解释:物质的颜色、形状、气味、溶解性、熔点、沸点等四、溶液的酸碱性1.溶液的概念和性质2.酸、碱、盐的概念及其性质3.常见物质的酸碱性4.关键词解释:酸性物质、碱性物质、酸碱均衡五、常见气体的性质及应用1.常见气体的性质及应用2.常见气体的制备3.常见气体的用途和环境问题4.关键词解释:气体的颜色、气味、溶解性、密度等六、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1.化学能量及其守恒定律2.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3.常见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4.关键词解释:化学能、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方程式、活化能、自动氧化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七、常见的化学试剂及其用途1.颜色试剂的测试及用途2.气体试剂的探测及用途3.关键词解释:重要化学试剂、测试反应等八、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1.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应用2.常见金属材料及其性质与用途3.关键词解释:质地、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硬度、车削性、高熔点等九、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材料1.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应用2.常见非金属材料及其性质与用途3.关键词解释:导电性、不可熔、易燃、耐酸碱性等十、常见矿石与冶金1.常见矿石的提取2.冶金的基本过程3.关键词解释:金属的提取、冶金过程等以上是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的一个大致概括。
具体的知识点细节还需要根据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学习和复习。
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资料大全
一、基础知识复
1. 元素与化合物
- 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 原子结构的组成和特点
-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
3. 化学键与化合价
- 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
- 化合价的计算和应用
4.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电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二、常见化学反应
1. 酸碱反应
- 酸碱的基本性质和区分方法
- 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生成
2. 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反应-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3. 燃烧与氧化反应
- 燃烧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氧化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三、常见化学实验
1. 测量与实验仪器
- 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 溶液的制备和性质
- 溶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溶质的溶解度和溶液的浓度计算
3. 化学反应实验
-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和控制
四、常见化学应用
1. 化学与生活
- 常见化学物质的用途和影响
- 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储存方法
2. 化学与环境
- 环境污染的化学原因和危害
- 环境保护的化学方法和措施
3. 化学与能源
- 能源的化学转化和利用
-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以上是2023年中考化学复资料的大全,希望对你的复有所帮助!。
化学中考复习资料中考化学资料1: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三)、相关例题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中考化学资料2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身边的化学物质(一)空气1、空气的成分(主要成分及存在的依据、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①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吸入约占集气瓶体积1/5的水。
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④烧杯中水不够。
②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是SO2、CO、NO2。
2、氧气: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
A、C和O2反应的现象是: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
(用于发令枪)C、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MgO)。
D、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E、含碳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一定有二氧化碳,含氢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一定有水。
3、二氧化碳主要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①与水反应:CO2+H2O— (紫色石蕊变红色)制汽水②与碱反应:CO2+Ca(OH)2— (检验CO2的方程式)抹墙璧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灭火④不提供呼吸:注意保持室内通风;灯火试验。
⑤光和作用的主要原料:CO2+ H2O—(二)水与常见的溶液1、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正氧负氢,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2、纯水与矿泉水:蒸发,看是否有残留物。
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加肥皂水,看泡沫的多少。
硬水软化:煮沸或蒸馏3、水的净化:天然水自来水4、溶解现象: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浓硫酸、氢氧化钠(固)、氧化钙溶解时发热,铵盐溶解时吸热;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就能导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共十二个专题)专题一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眼、鼻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方面。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它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二、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1)从定义上区别:物理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水、石油的蒸馏分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新物质生成,如米饭烧焦变黑有糊味、木柴燃烧、火药爆炸等。
所谓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2)从反应现象上区别: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但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白炽灯丝因通电发热变红而发光就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判断时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处变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黑烟。
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物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3、化学变化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合)通式:A+B=AB例:C+O2 CO2;CaO+H2O Ca(OH)2(2)分解反应(分)通式:AB=A+B例:Cu2(OH)2CO32CuO+CO2↑+H2O Cu(OH)2CuO+H2O(3)置换反应:(换)通式:AB+C=CB+A例:Zn+H2SO4ZnSO4+H2↑注意:CO+CuO CO2+Cu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这一句,该反应的反应物由两种化合物组成。
(4)复分解反应:(互换成份)通式:AB+CD=AD+CB例:2NaOH+CuSO4Cu(OH)2↓+Na2SO4注意: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从表面来看不是复分解反应,究其本质,仍属复分解反应:CaCO3+2HCl CaCl2+H2CO3专题二化学用语及化学量一、元素符号元素符号采用该元素拉丁文第一个大写字母代表元素,若第一个字母相同,则把第2个字母小写,若第2个字母相同,则选第3个依此类推!1、元素符号含义:①表示一种元素 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2、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如:2O :表示两个氧原子O 2:表示氧气分子,表示1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级化学中考总复习(资料大全)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如:O 2 是单质,CO 2 是化合物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 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17、原子的结构:质子(+)原子核原子中子(0)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原子、离子的关系:得e阴离子原子得 e阳离子失 e失 e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MnO 2 学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 2O 2 === 2H 2O + O 2 ↑ 此反应 MnO 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知识点一:空气的成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氨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所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气和氧气,这个百分数可理解为100L空气中,含氮气78L,氧气21L(1)空气的发现(2)空气的污染有害物质大致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其中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这些气体主要来源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及汽车形成的烟雾等。
(3)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室用红磷在一密闭容器里燃烧,生成固体物质五氧化二磷(P2O5),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的压强降低,通过进入到容器里的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知识点二:氮气的性质及其用途(1)氮气的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
熔点-209.8℃,沸点-195.8℃,密度1.250g/L,难溶于水。
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通常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呼吸。
(2)氮气的用途:①氮气是制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②由于氮气的性质不活泼,所以用它做为常用的保护气,在氮气中焊接金属,可以防止金属氧化;灯泡充氮气可以延长使用寿命;食用包装里充氮气可以防止腐烂;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显示超导性能。
知识点三: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用途稀有气体包括氦气(He)、氖气(Ne)、氩气(Ar)、氪气(Kr)、氙气(Xe)等几种气体。
(1)稀有气体的性质: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性质很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叫惰性气体。
中考化学总复习(完整版)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坐标曲线题例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B. 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C. 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一、选择题1.已知:2KClO 3=====MnO 2△2KCl +3O 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 3和MnO 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A.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 生成O 2的质量C. 固体中MnO 2的质量D.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第1题图2.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 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c 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 图中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 2SO 4和H 2SO 4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D. 由a 点到b 点的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第2题图第 3题图3.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
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项与图不相符合的是( )选项甲物质乙物质Y轴表示的含义A 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B t℃的水硝酸钾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C 氯化银稀硝酸氯化银的质量D 饱和石灰水生石灰溶液的质量4.下列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第4题图A. 图1表示一定压强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B. 图1表示一定压强下,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C. 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D. 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向水中加入硝酸钾第5题图5.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B. 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反应C. 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有Zn、Cu、AgD. c点和d点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第6题图A.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C. 将未打磨过的铝片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D. 20 ℃时,把少量氧化钙放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7.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第7题图)A.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B.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C.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D.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8.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是( )A常温下,足量的镁、铁分别同时放入少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B 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浓硫酸或浓盐酸C加热KNO3、Ca(OH)2的饱和溶液(不考虑溶剂的蒸发)D 少量的碳在密闭的集气瓶中与氧气完全燃烧9.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表述不吻合的是( ),第9题图)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B.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C.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二、填空与简答题10.小明测得石灰石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pH为2,取适量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测得溶液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第10题图(1)A点处溶液中的两种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AB段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现有10%的Na2CO3溶液,请按下面要求回答:(1)向106 g上述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并不断搅拌。
反应中生成的CO2质量的变化如下:加入的盐酸质量/g 0 18.25 36.5 54.75 73 91.25生成的CO20 0 a 2.2 4.4 b质量/g①表中a的值为________,b的值为________。
②请绘出生成CO2的质量与加入盐酸质量的关系图。
,第11题图)(2)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分为两步:①Na2CO3+HCl=== NaHCO3+NaCl;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其他条件不变,改用20%的盐酸进行滴定,请结合上述曲线,分析新曲线的起点与最高点所对应的横纵坐标位置。
①起点横坐标________,纵坐标________。
②最高点横坐标________,纵坐标________。
12.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金属性质的实验:研究一:金属与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第12题图(1)打磨后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发烫,说明该反应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测得反应中产生气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请根据t1~t2时间段反应速率变化,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受________等因素影响。
研究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过程中的相关变化。
(1)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勺”变“铜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图描述相关变化曲线,一定不正确的是________。
三、计算题13.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是炼铁的原料。
现取20.0 g菱铁矿,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测得固体质量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①FeCO3+H2SO4=== FeSO4+CO2↑+H2O②菱铁矿中杂质不参加反应,且难溶于水。
请计算:(1)20.0 g菱铁矿中FeCO3的质量为________ g。
(2)列式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第13题图例 B 【解析】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溶剂,则溶质会析出,A错误;等质量锌、铁与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铁大于锌,横坐标为稀盐酸,质量相等的酸提供的氢元素质量相等,则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因此斜率相同,B正确;三氧化二铁与CO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可能为0,C错误;稀硫酸加入后立即产生硫酸钡沉淀,所以应从0点开始,D 错误。
热点题型精练参考答案1. A 【解析】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变化,C错误;由于氯酸钾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才开始发生反应,产生O2,当完全反应时,KClO3中的氧全部转化为O2,O2的质量达到最大值,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逐渐减小直至反应停止,反应结束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只是MnO2中氧元素的质量,A正确、B错误;由于反应前后钾元素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但固体总质量减小,所以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从反应开始到结束一直增大,反应结束后达到最大值,D错误。
方法指导:如何解答坐标曲线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做到“五看”,一看坐标(横、纵坐标的含义)、二看起点(图像的起点)、三看拐点(图像的拐点及终点)、四看比例(看图像中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五看特征(看图像的走向,如上升还是下降等);其次把图像表示的意义与化学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找出图像与相关化学知识的具体关系即可。
具体详情如下:向盐酸中不断加水起点aa点pH<7,说明起始溶液显酸性交点bb点pH=7,随着溶液的稀释,溶液显中性2. D 【解析】c点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A错误;a点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B错误;由图像可知,pH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地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最后溶液显酸性,说明是把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C错误;由a点到b点的pH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可以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D正确。
3. D 【解析】4. C 【解析】一定压强下,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A错误;一定压强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错误;一定温度下,向水中加入硝酸钾,质量分数应该是从零开始,D错误。
5. B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铜的活动性大于银。
根据优先置换原则可知,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
由图像可知,从一开始到b 点是锌与硝酸银反应,b~c段表示锌与硝酸铜反应,c~d段表示锌有剩余。
取a点溶液,由于溶液中含有未反应完的硝酸银,滴加稀盐酸,会产生白色沉淀,A错误;图标上b~c段表示锌与硝酸铜反应的过程,由于65份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64份的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质量减小,则溶液质量增加,B正确;b点表示硝酸银全部反应完,硝酸铜即将开始反应,故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锌离子和铜离子,金属单质有锌和银,C 错误;c、d两点表示硝酸铜全部反应完,因此两点的溶液中只含有硝酸锌,金属单质含有锌、银、铜三种金属,D错误。
6. C 【解析】C √由于铝片表面有未打磨的氧化铝,反应时盐酸先和氧化铝反应,氧化铝反应完后,再与铝反应产生氢气,直至铝片反应完D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氧化钙消耗了溶剂,因此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减小,氧化钙反应完全后随着溶液的冷却,温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但是由于氧化钙和水反应消耗了一部分水,使得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减少,最终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变化前应减少7. C 【解析】催化剂改变的是反应速率,不改变产物的质量,A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B正确;C图横坐标为金属质量,当加入等量的金属时,相对原子质量小的产生氢气多,铁产生氢气比锌多,当酸反应完后,产生氢气的质量将不再增加,图中锌与铁的曲线弄反了,C错误;酸碱盐之间发生反应时,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将盐酸反应完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D正确。
8.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足量的镁和铁分别同时放入少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可知酸没有剩余,即反应消耗的酸质量相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该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镁比铁活泼,则镁比铁反应速率快,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