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农校园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评析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校园绿地规划设计[参考]一、规划原则1.生态恢复原则在校园绿地规划设计中,应优先考虑生态恢复的原则。
因为校园绿地所处的城市区域往往是城市化进程对环境造成的最大影响区域,需要通过规划设计的手段恢复和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例如,在绿地建设过程中应选择适宜的植被、重视土地的保护和修复,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可持续发展原则校园绿地规划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在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性考虑在内。
校园绿地的建设不仅要为师生提供舒适的学习、休闲、交流场所,还要注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例如,通过对建筑进行绿化、雨水收集利用、太阳能利用等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
3.文化传承原则校园绿地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文化传承原则,即通过校园绿地的设计和建设来传播和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艺术文化和生态文化。
比如,在校园绿地中设置文化展示和纪念设施,让师生了解和认知当地的文化特色,激发他们的文化意识,促进文化传承和保护。
4.社会公益原则校园绿地规划设计应遵循社会公益原则,即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
校园绿地不仅是师生学习、休闲的场所,还应该对周边居民和游客开放。
例如,在校园绿地建设中设置公共设施,如休闲座椅、公厕、饮水区等。
同时,加强与周边社区的沟通协调,为社区提供公益性服务。
5.创新实验原则校园绿地规划设计应遵循创新实验原则,即在绿地建设过程中采用新型的绿化、环保和智能化技术,发挥绿地的实验和示范作用,促进城市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通过引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方式创新校园绿地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其环保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实施方法1.空间布局在校园绿地规划设计中,应从整体布局出发,使校园绿地与周边城市环境融为一体。
首先,要分析绿地的具体功能需求,如休闲娱乐、生态恢复、文化传承等,按照需求设置相应的绿地区域。
其次,要根据校园绿地与周边路网、建筑布局和土地属性等特点确定相应的空间形态和布局,以确保校园绿地的整体协调性和美观性。
东北农业大学低碳生态校园景观规划与设计高炎冰;张琳;母丹;于松歌;陈国强;马越丰;刘慧民【期刊名称】《黑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00)012【摘要】为解决东北农业大学校园景观陈旧、内容单一、功能落后的问题,从丰富校园景观系统的角度,探讨了改善景观结构的途径,使之协调周边环境,发挥景观生态功能.校园内水体景观经改造后,可提升观赏价值的同时发挥生态作用,可收集、净化、存储雨水;绿地面积可增加72 hm2,下凹式绿地和多层次植物配置能更好地吸纳、渗透雨水,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回收与涵养水源;改造后的停车场,生态性能将大幅提高.尝试太阳能、风能在校园里的应用,将降低总体能耗,实现绿色供能;风能结合太阳能,以光电互补形式为路灯等小型用电装置供电.选择绿色建筑材料,能有效减弱建材对环境的污染,增加材料再利用的价值;在生态景观上,使用改造后的废旧木材打造景观小品,以及用防腐木、透水材料、可再生混凝土等作为道路铺装,是节约建材、促进生态的良好选择.【总页数】5页(P53-57)【作者】高炎冰;张琳;母丹;于松歌;陈国强;马越丰;刘慧民【作者单位】抚顺市规划局抚顺经济开发区分局,辽宁抚顺113000;抚顺市规划局抚顺经济开发区分局,辽宁抚顺113000;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相关文献】1.浅谈生态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J], 陈佳佳2.浅析生态校园景观规划——以南宁二中东校区景观设计为例 [J], 刘西;袁媛3.生态视野下低碳设计在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广西金秀大瑶山国家级银杉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J], 龙渡江4.现代生态校园设计的低碳理念与实践--日本学研都市的经验和启示 [J], 冯浩;亓晓伟;高伟俊;范理扬5.生态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浅谈 [J], 聂凌;甘霖;李金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浅析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摘要大学校园作为高等教育的精神领域,大学校园绿地作为高等教育培养基地和景观基础,其绿地规划设计也具有一些特点和气质。
众所周知,大学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文化教育、情趣培养起到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深入剖析各要素的特点和要素设计的过程,这是对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从业者来说都是一件重要的任务和课题。
1.大学校园绿地的功能1.1环保实用功能大学校园绿地与其它绿地类型相近,具体有以下几种功能和作用:(1)丰富校园景观。
校园绿地为校园景观增添生机和乐趣,为师生提供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和多样的休闲娱乐、互动交流的活动空间和场地。
校园内的植物绿化,把学习区、生活区、体育健身区、行政区等功能各异,景观各色的分区系统有机地分隔,增强了各个区域的相对独立性和空间的合理性。
(2)师生学习、互动的户外场地。
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全面的、功能多元化的学习、互动、健身、休闲的场所和基地。
师生在郁郁葱葱的环境中赏景,在草坪上学习、活动。
另外,校园中种类全、数量多的树种,也为学生植物识别等课外实训课程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起到科普教育的作用。
2. 大学校园绿地设计校园绿地规划设计应从规模和定位出发,结合所处的区位,利用基地地势、水体形式及建筑楼体的情况进行统一安排。
中心主场地的绿地要场地开阔、交通便利,突出主旨,体现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性特征,彰显校园特色和时代精神,其它绿地也应结合布局结构、绿地形式、大小和环境的特点,讲求造型新颖、植物配置形式多样。
注重以乔木为基干,加之以灌木、花卉来充实完善绿化层次和结构,达到最佳绿化效果,创造生态效应,并注意引入例如秋色叶树种等以求景观四季多变,同时注意与设计理念和环境特点综合考虑,协调统一。
2.3.1 区域校园中的各部分因效用有所区别,其造景也各有特点,学习区、生活区、体育健身区紧密相连而又各显特色,同时,每个区内因需保持统一而形成连续的景观序列。
校园绿地规划的设计特点校园绿地规划的设计特点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城市的野蛮化与绿地的减少问题愈加突出,尤其是校园绿地的设计规划,对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的特点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空间配置的合理性校园绿地的空间配置是其设计特点之一。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们的需求,绿地的面积、分布、功能、形态等都需要进行精细的规划。
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协调,这些因素都需要统一在一起来确定绿地规划的方案。
绿地的分布应该合理,以将整个校园的绿地有机地拼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景观框架,避免出现孤立的绿地,或者是过于集中的绿地。
在功能规划方面,绿地在增加校园美观程度的同时也可以充当休闲活动、体育运动的场所,教师与学生可以在校园绿地中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社团活动、运动会等。
二、环境安全与品质的统一性安全问题是校园绿地必须关注的问题。
因其在学生身边,需要保证学生的安全。
校园绿地的设计应该考虑到防雨、防晒、防风、防盗等安全措施,让学生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放心地进行各种休闲娱乐活动。
同时,学校也应该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保绿地的环境卫生,提高校园环境品质,让学生们在干净、优美、宜人的环境中学习。
三、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环保、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策略,因此,在校园绿地设计中也要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选择蓄水能力强、透水率高的园林铺装材料、选择自然能源等,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在绿地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这种长期可持续的规划,可以更好的满足人民的需求,同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四、景观表现与设计美感的综合性校园绿地的设计规划,还要考虑到美学的问题,在景观的表现与设计美感的综合性上注重,通过对树木、灌木、景观草地的巧妙搭配以及雕塑等装饰艺术的运用,形成校园风景,营造宜人的环境氛围。
在校园绿地规划中,更应该注重与学校建筑的融合,通过加强与建筑的关联性,结合理念性和实用性等多方面的要求,形成统一的整体设计风格。
1绪论校园绿化是成功地进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向教育,以教育为本的社会发展潮流的今天,重视教育也必然体现在为其营造适宜校园特点的绿化环境。
在当前,公园式公共花园、别墅式私家花园或居住区游园、校园等不断出现,为了能跟上社会的发展趋势,学校也坐上了这班专列,对校园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校园绿化此前常受到忽略,现在应加以重视并重新来认识它。
2 大学校园绿化设计主导思想绿化设计主导思想应该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体现建筑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使环境成为校园文化的延续。
其设计特点有: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大学学子的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
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自然式绿化方式以与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校园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校园建筑之中道路力求通顺、流畅、方便、实用。
周围的绿地不仅可以对主体建筑物起到延伸和衬托,又独立成景,使全区的绿地形成以集中绿地为中心的绿地体系。
绿化景观设计围绕校园文化的涵,营造出“五境”即“品味高雅的文化环境,严谨开放的交流环境,催人奋进的学习环境,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充分体现学校的人文景观特性。
3 大学校园绿化的设计原则3.1因地植树因地植树,使园林植物生长繁茂、生机勃勃,使校园环境充满生机。
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
在学校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应是“适地适树”、“适景适树”最重要的立地条件。
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要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绿化配植绿化配植应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贡献。
东农校园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评析第一篇:东农校园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评析东农校园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评析摘要:现代高校建设中,普遍对校园的绿地系统规划趋于愈加重视的态度。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园林绿地对学生具有陶冶身心的作用。
因此,本文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将分别从道路、广场、树种规划三方面对其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东北农大;绿地;道路规划;广场规划;树种规划一、校园概况 1.1校园介绍东北农业大学,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学府。
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的主体,就是老哈尔滨著名的“马家花园”,它本身就有着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
“马家花园”,又名“遁园”,是我国东北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马忠骏1922年前后修建的一座大型园林,占地342公顷,是当时北方著名的园林景观,被列为当时的哈尔滨八景之一,是当时文人墨客和外地游人来哈必去的旅游胜地。
现在,东北农业大学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大学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继承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东农精神,秉承“勤奋、求实、奉献、创新”的东农校风,向着国际知名、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大学迈进!1.2 校园区位分析1978年在哈尔滨市香坊区原“马家花园”重建校园,东临信义村,西临哈尔滨东线,南临香坊木材厂,北临哈东工业园,基本呈长方形,南北狭长,地势较平坦,无天然水体。
该区域位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二、校园绿地系统分析 2.1校园绿地道路规划 2.1.1利用道路形成分区东北农业大学道路总体规划将校园整体划分为多个明确的功能分区,分别为学生生活区、运动休闲区、综合教学区、教工生活区、科研区和实验区,并通过东西两条绿色景观轴线将各功能区串联成一体,构筑生态走廊,形成双轴多核生态结构。
交通系统运用内外环式的交通网络,以一条快捷外环路作为校园机动车道,联系各功能区,有利于人车相对分离,同时也利于实现合理的动静分区。
学生生活区、运动休闲区在“外”,核心教学区在“内”,并通过广场、院落、绿化、水面等空间要素进行有机渗透,完善校园环境从外围到内、由“闹”至“静”的逐层过渡,使核心教学区保持舒适、宁静的环境氛围。
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植物景观评析摘要:东北三省地处我国最北部,气候特点鲜明,不利的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校园景观的建设与发展。
因此,本文以东北地域特征为出发点,对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进行研究,结合实际问题与规划案例展开论述,探索东北农业大学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植物景观1校园概况东北农业大学,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学府。
1978年,三迁校址的东北农业大学返回哈市在香坊区以“马家花园”东部果树园的90余公顷为校园重新建校。
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的主体,就是老哈尔滨著名的“马家花园”,它本身就有着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
“马家花园”,又名“遁园’,,是我国东北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马忠骏于1922年前后修建的一座大型园林,占地342公顷,是当时北方著名的园林景观,被列为当时的哈尔滨八景之一,是当时文人墨客和外地游人来哈必去的旅游胜地。
现在,东北农业大学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大学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学校学科基础雄厚,整体实力较强,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之一。
学校多层次办学,人才培养体系健全。
现有各类学生33210人,其中研究生2938人,本科生15 412人。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占地面积36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2.64万平方米。
跨入新世纪的东北农业大学,将紧紧抓住“211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继承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东农精神,秉承“勤奋、求实、奉献、创新”的东农校风,满怀信心地向着“国际知名、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具有我国北方现代农业特色的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和开放式大学”奋进!2功能区规划设计2.1.教学区核心教学区位于校园中部,是校园的主要功能片区,绿地设计以规则式为主,设计开敞的草坪、花坛等,体现校园的开放、典雅和庄重。
设计主题寓意深刻的文化广场,展现农业大学校园文化,并作为全校师生的凝聚中心。
校园绿地设计方案1. 简介校园绿地是指校园内的园林绿地区域,是学生们进行活动、休憩和学习的场所。
一个好的校园绿地设计方案可以提供舒适的环境,增添校园的美感,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将提供一个校园绿地设计方案,包括绿地规划和设计要点。
2. 绿地规划绿地规划是校园绿地设计的第一步,它确定了绿地的布局、形状和大小。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考虑因素:2.1 校园现状分析在规划绿地之前,需要对校园现有的绿地进行分析。
包括现有绿地的位置、形状、植被种类等。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确定绿地的布局和设计。
2.2 绿地功能划分校园绿地可以有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休闲区、运动区、学习区等。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校园的实际情况,确定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和面积。
2.3 绿地连通性校园绿地应该具有良好的连通性,方便学生进行活动和交流。
在规划绿地时要考虑各个功能区域的连通性,设计合理的路径和道路。
2.4 绿地面积要求校园绿地的面积应该根据学生人数和校园大小来确定。
通常,绿地应该占据校园总面积的10%至20%左右。
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和休憩。
3. 绿地设计要点绿地设计是校园绿地设计的核心部分,它包括植物选择、景观设计和设施设置等。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设计要点:3.1 植物选择选择适合校园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植物是绿地设计的重要一环。
首先,要选择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如花卉、灌木和大型树木。
其次,要保证植物的绿化效果,选择能够长时间保持绿色的植物。
3.2 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绿地设计的关键之一,它可以增加绿地的美感和吸引力。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水景、雕塑、小品等元素,增添绿地的特色。
此外,还可以合理利用地势,设计出起伏有致的地形,使绿地更加有层次感。
3.3 设施设置在绿地中设置一些设施有助于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例如,可以设置长凳、遮阳棚和饮水设施,方便学生休憩和活动。
此外,还可以考虑设置户外健身设施、篮球场等,满足学生们的运动需求。
3.4 生态环境保护绿地设计应该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选择环保材料和方法。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认识的提高,校园绿地规划在提升校园环境质量、改善师生生活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探讨校园绿地规划的有效性,我们选取了某高校校园作为实验对象,对其绿地规划进行了实验研究。
二、实验目的1. 分析校园绿地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 制定合理的校园绿地规划方案。
3. 评估校园绿地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
三、实验方法1. 现状调查: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对校园绿地现状进行详细调查。
2. 规划方案设计:根据校园绿地现状,结合校园文化、功能需求、环境特点等因素,设计合理的校园绿地规划方案。
3. 方案实施:将规划方案付诸实施,包括植物配置、景观设计、设施建设等。
4. 效果评估:通过实地观测、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校园绿地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四、实验内容(一)校园绿地现状分析1. 绿地分布不均:校园内绿地分布不均,部分区域绿地覆盖率低,而部分区域则绿地过多,造成资源浪费。
2. 植物种类单一:校园内植物种类单一,缺乏多样性,难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3. 设施不完善:部分绿地区域设施不完善,如座椅、垃圾桶等,影响师生使用。
4. 景观设计缺乏特色:校园内景观设计缺乏特色,难以体现校园文化。
(二)校园绿地规划方案设计1. 规划原则:坚持生态、环保、美观、实用的原则,充分体现校园文化特色。
2. 规划目标:提高校园绿地覆盖率,丰富植物种类,完善设施,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绿地景观。
3. 规划内容:- 植物配置:根据校园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形成多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
- 景观设计:结合校园文化,设计具有特色的景观节点,如主题广场、休闲区、观赏区等。
- 设施建设:完善绿地区域设施,如座椅、垃圾桶、照明等,提高师生的使用体验。
- 空间布局:优化绿地空间布局,提高绿地利用率,形成有序、美观的校园绿地景观。
(三)方案实施1. 植物种植:按照规划方案,进行植物种植,确保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符合设计要求。
东北地区高校校园绿化规划设计研究一、绪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校园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校校园作为一个集教学、科研和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其绿化环境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形象,也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开展东北地区高校校园绿化规划设计研究,对提升高校校园绿化环境质量,增强校园景观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探讨了高校校园绿化规划的背景和意义,然后分析了东北地区高校校园绿化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接着对高校校园绿化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索,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二、东北地区高校校园绿化环境现状与存在问题1.现状东北地区高校校园绿化环境相对较好,多数学校的绿化比例达到了80%以上,一些学校甚至达到了90%以上。
大多数学校的校园内会有一些花草树木,以及水体等,校园绿地面积较大,一些学校的绿地景观设计较为专业化,有些学校还配备了专业的绿化保洁人员来进行管理,使得校园绿化环境得到了良好的维护。
2.存在问题尽管东北地区高校校园绿化环境相对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多样性较差。
某些学校校园内种植的植物单一,种植比例不协调,造成了园林景观单调。
(2)花坛及绿地四周污染问题。
一些学校的花坛及绿地四周可能存在垃圾、污水等污染,不仅影响了校园环境的整洁度,也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3)绿化配套设施问题。
一些学校的校园内绿化设施不完善,如绿地休息椅、花坛照明等缺失,导致校园绿化环境质量不高。
(4)生态价值不高。
目前大部分高校校园绿化仅以美化校园为主要目的,没有很好地利用绿化环境来承载生态价值和教育功能。
三、高校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1.设计原则(1)生态原则。
高校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应当遵从生态原则,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和景观因素,确保校园绿化环境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小化。
(2)交通原则。
高校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应当遵从交通原则,考虑到校园交通的组成和运作机制,使绿化规划和交通通行互为补充。
(3)美学原则。
窭!婴业科学.JournalofAn!luiAg,i.Sci.2007,35(20):6029—6031责任编辑王丽莉责任校对王森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探析肖冰1.孙冰2(1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225;2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20)摘要基于太学园区特定的人本性、场所性和文化特质.太学校园绿地案观规划应具备生态可持续与独特文化品质.在构筑开放式绿色空问的同时,塑造产外交流与活动的人性化空间,保障大学园区案观与文化的延续性。
关键词大学寝国;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生态;特色中圈分类号¥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I(2007)20—06029—03StudyoRPIannlngandI蛔蛔ⅡofGreenLandscapeinCampusYdAOBinget诅(Zben水aiUniversit_ydA画cultureandTechnology,Guangzhou,Guan耐ong510225)AbstractInconsiderationoffeaturesofhumartismandwell酗culturetraitinc舯tpus.greenlandscapepianninganddesi曰aincampusshouldhavecharactersofecologicalsustainabilityanduniqueculture.Whilebulldiirgopengyeenspace,humanisticspaceforoutdoor'communicationandactivitiesshouldbeeonstraetedirtordertoguaranteethelandscapeandculturedurativeincampus.KeywordsCampus;Green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Ecolo舒;Feature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扩招、合并,许多大学都面临着改建、扩建、新建的问题。
http ://hljnykx ・ haasep ・ cnDOI :10・ 11942/j ・ issnl002-2767・ 2021.1・ 0112黑龙江农业科学2021(1):112-115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赵震虎,王子骐,水青伟•等•东北农业大学校园节水绿地建设与工程设计[J ]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1(1):112-115.东北农业大学校园节水绿地建设与工程设计赵震虎1 ,王子骐2 ,水青伟2 ,曲彦婷3(1.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28;2.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30;3.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为构建节水生态型校园,以东北农业大学主教学区为例,针对新旧教学区建设现状,设计教学一区间接利用雨水、教学二区直接利用雨水。
对教学一区进行下凹绿地设计与改造,使雨水充分渗透地下以涵养水 源,教学二区设计雨水收集与传输、净化与储存等工程设施系统,收集利用屋面、广场道路及绿地内雨水。
本校园节水绿地方案设计能为各高校节水绿地建设提供设计依据与实践。
关键词:东北农业大学;节水绿地;雨水收集与利用工程设计21世纪初随着全球扩张性建设和对环境破坏性加剧,世界各地普遍面临严重缺水局面,节水成为全世界共同主题。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生产大 省,省会城市哈尔滨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其水资源消耗巨大,节水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近年我国开展农业节水、企业节水和城市节水等 建设工作,积极缓解和应对水资源紧张,以科学调控水资源利用。
雨水资源作为重要的可利用资源 已经在许多城市的水资源中被广泛利用,主要有 雨水间接与直接利用及综合利用等利用形式,雨水直接利用主要有雨水收集与储存和雨水净化与 回用等技术,雨水间接利用主要是将雨水渗透以补充地下水源,配合的主要技术有下凹式绿地和植被浅沟等,雨水综合利用即结合直接和间接利 用等形式,更科学有效的利用城市雨水资源E 。
东北农业大学校园兼具可食用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校园的景观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
而植物景观无疑在景观中所受重视远远不足。
而对于农林类院校来说,更应该具有独特的符合该类院校特色的植物景观。
植物景观除了要有观赏性以外,还需要考虑生态性和实用性,因此提出了校园可食用植物景观。
为农业类大学规划和示范了一些具有食用价值的植物景观。
这种景观在农业院校尚属特色。
对哈尔滨市农林中医类三所高校植物景观进行调研并得出结论;制定总结可食用植物;设计应用可食用植物营造的植物景观模式;在东北农业大学校园进行可食用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
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共总结出具有可食用价值的乔木植物32种、具有可食用价值的灌木植物24种、具有可食用价值的草本植物22种、具有可食用价值的地被植物9种、具有可食用价值的藤本植物15种。
(2)在深入研究哈尔滨地区常见可食用植物名录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可食用植物进行搭配集中体现了代表不同层次、季相、色相、和多样性的五种可食用植物景观搭配模式:a.樟子松+核桃楸或复叶槭、山丁子等——山杏(或山里红等)——金银忍冬+连翘+刺玫蔷薇等——蒲公英+二月兰+紫花地丁等。
b.黑皮油松+白桦(或蒙古栎、核桃楸等)——暴马丁香(或桃叶卫矛、东北扁核木等)——连翘+鸡树条荚蒾+红瑞木等——山葡萄——萱草+蒲公英c.红松——东北杏+秋子梨+丁香+山丁子——玫瑰+沙棘——山葡萄(或葡萄)——草莓+蒲公英+紫花地丁。
d.红松(或樟子松)+白桦(或紫椴、花楸等)——五味子+东北扁核木+鸡树条荚蒾——榛子(或草原樱桃、枸杞等)——酸浆(或二月兰、蒲公英、草莓等)。
e.樟子松+白桦(或紫椴、山杏等)——王族海棠(或钻石海棠、蓬蘽悬钩子、接骨木、紫叶李等)——紫花苜蓿(或马蔺、紫花地丁、二月兰等)。
以上搭配满足常绿植物、落叶植物兼具;乔木、灌木、草花、藤本等植物俱全,生态群落层次结构稳定;色相上丰富,满足四色变化;存在季相上满足三季各异、四季有景。
校园绿地规划设计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校园已不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成为学生们日常活动、放松身心的重要空间,因此,校园绿地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绿地的功能、布局、植物选择、交通组织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校园绿地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二、绿地的功能1.学习和思考:绿地可以提供开阔的空间,让学生们在户外进行学习和思考,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的滋养,提高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2.休闲和娱乐:绿地可以为学生提供放松心情和娱乐的场所,如散步、骑行、草坪烧烤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方式;3.促进交流和社交:绿地可以成为学生间交流和社交的场所,例如组织各类户外活动、座谈会等,搭建起师生交流的桥梁;4.塑造校园形象:绿地作为校园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美化和装饰将直接影响到校园的整体形象。
三、绿地的布局1.主次分明:绿地应根据不同功能划分为主绿地和次绿地。
主绿地是校园的中心,要具有较大面积和完好的景观,可用于开展各类大型集会和活动;次绿地位于主绿地的周边,以娱乐和休闲为主。
2.路径设置合理:绿地的路径应设置合理,让学生可以方便地到达各个绿地区域,且行人与车辆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3.水域规划:建设人工湖泊或水景区,既可以增加绿地的美观,也可以提供学生们嬉水游玩、观赏水景的场所。
4.林荫道设置:在必要的地方设置林荫道,提供阴凉的通道和休息场所,使学生们在绿地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妙。
四、植物的选择1.常绿乔木:选择一些常绿乔木如杉树、柏树等种植在主要景观处,以增加绿地的韵味和气派;2.灌木和花卉:选择一些特色灌木和花卉进行配植,以丰富景观的层次和色彩;3.草坪和地被植物:绿地中可以广泛使用草坪和地被植物,增加绿地的整体绿化率,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休闲空间。
五、交通组织1.步行系统:设置步行道,并利用景观设计将绿地和教学区、宿舍区等主要场所连接起来,方便学生进行步行交通。
2.自行车道:建设自行车道,鼓励学生使用自行车出行,减少汽车交通,降低碳排放。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校园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校园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师生的身心健康,我校决定开展校园绿地方案专项设计,以打造一个绿色、生态、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设计原则1. 绿色环保:采用环保材料,注重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生态平衡:尊重自然规律,保持生物多样性,构建和谐的生态体系。
3. 功能实用:满足师生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等需求,提高校园生活品质。
4. 美观大方:注重景观设计,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提升校园形象。
三、设计方案1. 总体布局(1)绿地分区:将校园绿地分为休闲区、运动区、观赏区、教育区等,满足不同功能需求。
(2)景观节点:设置景观节点,如广场、亭子、雕塑等,丰富校园景观。
2. 休闲区(1)设置座椅、凉亭等休闲设施,供师生休息、交流。
(2)布置绿化植物,如树阵、草坪等,营造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
3. 运动区(1)设置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器材等运动设施,满足师生运动需求。
(2)绿化运动场地周边,减少运动对环境的影响。
4. 观赏区(1)种植各类观赏植物,如花卉、树木等,营造四季如春的校园美景。
(2)设置观赏步道,供师生欣赏校园风光。
5. 教育区(1)设立科普园地,展示植物生长、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设置主题雕塑、文化墙等,传承校园文化。
四、实施步骤1. 设计阶段:成立专项设计小组,开展实地调研,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
2. 实施阶段: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3. 管护阶段:建立健全绿地管护制度,确保校园绿地持续健康发展。
五、预期效果1. 提升校园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师生生活环境。
2. 增强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形象。
3. 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4. 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校园绿地方案专项设计旨在打造一个绿色、生态、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优美、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通过精心设计、科学实施,我校校园绿地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东农校园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评析
摘要:现代高校建设中,普遍对校园的绿地系统规划趋于愈加重视的态度。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园林绿地对学生具有陶冶身心的作用。
因此,本文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将分别从道路、广场、树种规划三方面对其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东北农大;绿地;道路规划;广场规划;树种规划
一、校园概况
1.1校园介绍
东北农业大学,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学府。
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的主体,就是老哈尔滨著名的“马家花园”,它本身就有着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
“马家花园”,又名“遁园”,是我国东北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马忠骏1922年前后修建的一座大型园林,占地342公顷,是当时北方著名的园林景观,被列为当时的哈尔滨八景之一,是当时文人墨客和外地游人来哈必去的旅游胜地。
现在,东北农业大学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大学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继承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东农精神,秉承“勤奋、求实、奉献、创新”的东农校风,向着国际知名、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大学迈进!
1.2 校园区位分析
1978年在哈尔滨市香坊区原“马家花园”重建校园,东临信义村,西临哈尔滨东线,南临香坊木材厂,北临哈东工业园,基本呈长方形,南北狭长,地势较平坦,无天然水体。
该区域位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二、校园绿地系统分析
2.1校园绿地道路规划
2.1.1利用道路形成分区
东北农业大学道路总体规划将校园整体划分为多个明确的功能分区,分别为学生生活区、运动休闲区、综合教学区、教工生活区、科研区和实验区,并通过东西两条绿色景观轴线将各功能区串联成一体,构筑生态走廊,形成双轴多核生态结构。
交通系统运用内外环式的交通网络,以一条快捷外环路作为校园机动车道,联系各功能区,有利于人车相对分离,同时也利于实现合理的动静分区。
学生生活区、运动休闲区在“外”,核心教学区在“内”,并通过广场、院落、绿化、水面等空间要素进行有机渗透,完善校园环境从外围到内、由“闹”至“静”的逐层过渡,使核心教学区保持舒适、宁静的环境氛围。
将科技园区及游泳馆、网球场、校医院、招待所等对外联系较多的项目设于临街不远的地段,保证对外联系的方便,便于资源共享,使校园环境免于干扰。
防护林区、生产实验区、农田试验区分布于校园周围,既不影响校园内部格局,便于师生教学实习之用,同时为校园创造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有效的生态防护屏障。
2.1.2道路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
20年代初,我国高校的校园受欧美影响,强调轴线对称和庭园、广场为中心的布局模式。
但校园功能上受固定形式所限,造成一些使有功能和朝向等方面的不合理。
校园教学楼群规划时一般为教学楼正立面的教学区正对着学校大门,并以教学楼式图书馆为中轴线的端点,两侧排布教学辅楼,在总体上形成规整对称的格局;尽管东农校园整体为南北朝向,但学校的大门(南
门)与校园南北轴线并不在同一侧上。
新艺术楼前的停车场,在下课人流高峰期,竟成为只能过学生的人行道。
此外,校园入口处没有形成集散作用,人车在该处流量较大,易造成事故。
2.2广场规划
2.2.1核心教学区位于校园中部,是校园的主要功能区,绿地设计以规则式为主,设计开敞的草坪、花坛等,体现校园的开放、典雅和庄重。
设计主题寓意深刻的文化广场——五谷园,展现农业大学校园文化,并作为全校师生的凝聚中心。
规则式的“主楼前广场”,大气、庄重的氛围突出主楼中心的地位。
在主楼前,主轴线上设有农大标志性景观,中心雕塑喷泉。
北区大门入口广场(近长江路)体现人性化设计,考虑到残疾师生的困难,为其设置了盲道。
接近家属区的秀园以自然式为主,利用微地形造亭子,从山顶可以俯视整个秀园广场的景色;自然曲折的小路使广场与外界环境相联系。
2.2.2广场规划存在的问题
“五谷园”广场设计并未体现其“躬耕五谷”之特色,园内设计简单规则,地被植物也未体现农业特色;而且广场除了人流集散作用外并未给下课的师生提供休息、停留的空间。
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校园的公共广场绿地以及附属建筑绿地,很适于随意的课间学习或进行在图书馆中容易于干扰别人的讨论,这样可以缓解图书馆和自习楼中人满为患的压力
2.3校园树种规划
2.3.1树种规划特色分析
东农校园绿化树种凸显了北方园林特色,大量采用杨、柳、榆、槭等乡土树种,并多搭配以哈尔滨市花丁香作为灌木;校园以红皮云杉作为主路上的行道树,绿地内多以常绿搭配速生的落叶树,如白桦树种作为植物景观,全园分布赏花、赏果及赏绿叶的树种,全力打造四季常绿、三季有、两季有果的植物景观。
2.3.2树种规划存在的问题
校园植物景观营造千篇一律,缺少统一规划,植物种类单一,树种选择上就是依照传统大量采用杨树、柳树、榆树这样的“老三样”和糖槭、紫丁香等常见品种,校园植物景观设计中,仍然固守着“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传统观念。
植物景观形式雷同,植物景观营造仍然停留在栽花种草的简单绿化层面,手法单调、植物群落结构不合理,导致了校园景观特色不明显,此外,过多的常绿植物使环境氛围过于沉寂、单调。
三、对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的建议
3.1对校园道路规划
校园南门入口处应设计成人车分流、集散作用明显的入口小广场;新艺术楼前,与停车场相向区域,应利用环境心理与行为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使用方便性,为其开辟自己的人行路。
3.2对校园广场规划
既然享有“五谷园”的美誉,就应体现其“躬耕五谷”的农业特色,园内地被种植可采用适合学校环境条件的农业植物,如小麦等农作物利用地形的起伏,使师生漫步于其间,打造出“麦田漫步”景观。
场内应考虑为师生提供休憩、娱乐的场地,也可设计活泼的小面积水体,富有青春朝气的特点。
3.3对校园树种规划
放眼国外,几乎每所著名的高校都有吸引人瞩目的植物景观,例如由平
坦的草坪、高大的树木以及其间的步行道构成的西方传统校园景观。
在我国,清华大学的荷塘月色,武汉大学的樱花等,都让这些学校声名远播。
由此可见,植物景观设计在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东农今后的植物景观营造中,可以以现代植物景观设计方法为指导,结合黑龙江省地域植被景观特色,尝试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设计的道路,塑造具有自身植物景观特色的校园。
此外,校园应更具有朝气蓬勃和青春的气息,因此我建议主路两侧的红皮云杉应换为一种树姿优美舒展的树种。
配置常绿植物也应注重与周围环境的配合,不要盲目种植,只图数量不重质量,使环境氛围过于沉寂、单调而缺少美感。
结语
我认为东农校园整体体现出庄重、严肃甚至单调的感觉,缺乏景观;而校园里应该多一些活泼的元素及供师生观赏停留的景观特色,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级道路绿化设计,形成富于东农特色的线性景观空间,贯穿着各个点状空间和校园绿地环境中的各个景区。
以庭院绿地和校园局部的小景点如花坛,置石、座椅、景墙等作为散落在校园绿地系统中的点;游园、广场作为“面”,成为校园的主要景点,是校园个性景观的集中体现。
以上是我针对于东农校园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主要在道路规划、广场规划及树种规划三方面提出的自己的评价及意见和建议,希望东农校园绿地景观能打造出其独特的风格,提高其影响力,从而向国内一流大学迈进!
参考文献:
【1】陶洪波刘荣王钊王崑,《高等学校校园绿地建设实践与思考——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05期
【2】陈永生,《高校新区景观环境设计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006
【3】杜立柱,《.论北方城市校园规划设计》,2004
【4】曹志,《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的社区特征研究》,华中科技大学论文,2004
【5】硕士,《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植物景观评析》,东北农业大学论文,2006
【6】陈勇,《高等院校校园规划初探》,中南林学院硕士论文,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