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要育人 育人要育心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教书要育人育人要育心教书育人是教育规律的客观反映。每位教师,班主任不管自己的主观愿望如何,实际上,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教书育人,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所谓单纯传播知识是不存在的。教师教书育人的劳动过程是一种错综复杂的“产品”的生产过程。教师在劳动过程中,从劳动者的地位出发,把自己所掌握的文化科学知识、才能和思想品德,经过与劳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转化给学生,使一个无知或知之不多的学生逐步成熟起来,成为思想水平较高和知识渊博的人,为参加复杂的社会劳动奠定基础,待他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迅速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教师做学生思想工作独有的特点。凡是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比较自觉的老师都把握了这一点,而且表现在行动上。
第一,寓思想教育于传授知识之中。教师懂得,他们所传授知识的内容,都包含着科学性和思想性两个方面。为使两者有机地结合,完美地统一,教师认真备课,钻研教材,竭力挖掘其中深藏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因素,用正确的观点解释知识,有意识地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理想教育,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自觉地从学习知识中汲取思想营养,使知识转化为观念,成为支配自己行动的精神力量。教师传授知识要有科学性,知识越科学、越系统、越深刻、越感人,越有助于发挥知识的教育威力,越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树立正确的观点,不断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如果传授的知识缺乏科学性,或者是谬论,就会起反作用,误人子弟。传授知识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应为机械地传递知识的途径,而应该研究本学科的新成果,不断用新的观点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永远处于本学科的“前沿”激发学生探求新领域的兴趣和欲望。
第二,寓思想教育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课堂教学辅导答疑,考试考查,批改作业,实习、毕业论文等都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组织实施各个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既要注意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又善于观察学生的思想动向和行为的变化,充分利用各个教学环节的有利条件,有目的地向学生提出挑战性问题,培养他们具有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勇于踏上研究、探索本学科新领域的途径;勇于发表己见,勤于动手写文章,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纪律的教育,激发和调动学习关心国家的前途,关心国家建设的积极性,教育学生为建设祖国而刻苦学习的精神,为建设自己强大的祖国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有集体荣誉感,敢于竞争,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把各个教学环节纳入教书育人的轨道。
第三,寓思想教育于师生交往之中。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生交往关系的是老师和学生。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尊师爱生的情感基础上,以传授知识,交流思想,陶冶情操为中心的。师生交往的主要形式是谈心,既谈国家大事,又谈个人兴趣爱好;由于师生之间感情融洽。相互信任,以诚相见,所以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学生视教师为再生父母,把自己心中的秘密交给教师,渴望求得教师的指教和帮助。学生这种精神的需要性是教师做工作的极为有利的条件。只要教师有心,善于从交谈中发现疑团,捕捉教育时机,以关心和爱护的角度出发,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弄清是非,使可能发生的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就能做到知人善教,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做到教书要育人,育人要育心,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
果。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美德,也是教书育人的基础,这种发自内心的、持久的、深沉的爱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亲近关心、体贴理解、严格要求,从而激励自己去寻求教育培养学生的奥秘。这种对学生的爱是教育学生的动力,也是前提。有了这种爱,心中才能装着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的进步。教师对学生的爱应一视同仁,不要受人情、关系亲疏所干扰。不仅爱好学生,对后进生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更加需要教师的启迪。只有对学生真诚,才能与学生的心更加贴近,师生之间越真诚,学生的逆反心理越小,接受教育率越高。情感可以征服、融化逆反心理,而真诚来源于对学生的爱,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是一致的。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关怀。绝不能把这种关怀曲解为逢事说好话,隐恶扬善,见毛病不批评,在捧中求和谐。这不是真正的爱,而是袒护、偏爱、溺爱。而这种真正的爱必须体现在严格要求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正是爱的驱使,是建立在对学生极端负责的思想基础之上。
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目标,要严中有“度”,对学生要求要适当,过高过低都不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同时,还得讲究方式方法,要注重疏导,让学生自觉接受,并变为行动,对学生冷淡、孤立、训斥、苛求、挖苦,不能同严格要求混为一谈。对学生严格要求应该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要相信学生能坚持真理,改正错误,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把对学生的爱同对学生的严统一起来,“严师出高徒”正是这个道理。不少事实告诉我们,教育学生决不能采取粗暴的态度,而靠的是教师的威望,友善的态度和豁达的胸怀。
教师教育学生是责任和义务。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先严于律己。所谓严于律己,就是要求自己要严格,正人先正己,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以为教师育人最基本的准则,就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思想,精神境界、信仰品德,情操以及知识见解,治学态度在学生心灵上潜移默化的发生影响的作用。教师的形象是客观的具体的,经常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渴望从他们那里学到知识,受到启示。他们绝不是抽象的偶像,而是活生生的个性,是有言有行,富有感召力的,是学生最崇拜的楷模。然而,做好学生的表率是无声的命令,对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实现严于律己的决定因素。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基本点是:自己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并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包含德才兼备。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语言、仪表和生活态度对学生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严于律己具体表现为政治上严格、科学上严谨,生活上严肃。真正做到身体力行,就会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就可以使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具体化和规范化,更有效地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决定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的主力军地位。学生思想的提高,知识才能的增长,个性的形成都是以教师为推动力的,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与培养。教师的思想水准和业务能力将直接影响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因此,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是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