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课件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课件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论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摘要】:化学实验既是教学手段更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来实现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以及实验经费的不足等原因造成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和行动上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在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针对这种情况,宜采用多种策略来改进实验增强学生探究实验的乐趣促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改进策略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以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那么,在广大的农村乡镇中,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如何?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农村教学教师如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有效的改变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变策略谈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1.实验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少部分农村初中虽然器材和药品配备较齐全。但由于教师短缺,化学教师兼几门学科的教学,除担任化学教学外,还担任数学、生物等课的教学,即使不兼这些课,也代几个平行班的化学教学,同时兼任实验管理员,基本上农村的乡镇中学并没有专职的实验员,都是由化学教师担任。而一节分组化学实验课从准备实验仪器到使用完毕清洗收拾实验仪器至少需要两三节课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由于力不从心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摘要】:化学实验既是教学手段,更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来实现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以及实验经费的不足等原因,造成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和行动上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在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针对这种情况,宜采用多种策略来改进实验,增强学生探究实验的乐趣,促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改进策略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以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那么,在广大的农村乡镇中,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如何?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农村化学教师如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有效的改变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变策略浅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1.实验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 少部分农村初中虽然器材和药品配备较齐全。但由于教师短缺,化学教师兼几门学科的教学,除担任化学教学外,还担任数学、生物等课的教学,即使不兼这些课,也代几个平行班的化学教学,同时兼任实验管理员,基本上农村的乡镇中学并没有专职的实验员,都是由化学教师担任。而一节分组化学实验课从准备实验仪器到使用完毕清洗收拾实验仪器至少需要两三节课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由于力不从心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甚至放弃实验干脆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 2.不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按课程设置,初中三年级才开化学课,化学课开设既是起始年级,又是毕业年级,本来上课时数较少,教学上赶进度现象比较严重,因而无时间圆满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不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注重的主要是化学知识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化学实验的研究不够,平时的听课也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思维能力的研究,至于实验的成功与否、实验经验的积累、实验的后记则往往不被重视。从工作量上讲,化学实验是一项费时费力、颇为麻烦的工作,而有的学校在计算教师的工作量时,对化学教师准备化学实验和预做化学实验都不计工作量,因而也影响了化学教师和实验员开展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怕麻烦、怕失败的倾向,使得本来有条件做的实验也省略不做,能够补充的实验也不补充。更有甚者,干脆就不开学生实验,造成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 3.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必需教具不足、实验教学严重缺乏。 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且这不足的经费配置又严重不公平,“重城轻乡”。由于经费的限制,办学条件受到制约,虽然我县部分农村初中都通过了教育强镇的评估,实验器材和药品配备只是看起来较齐全。可实际上化学教具很少,尤其农村中学化学教具很少, 象我们学校连一些基本教学挂图和模型都没有,教师也难以将某些有规律可循的知识迁移到挂图或模型上。缺仪少药较严重,致使学校无能力开足开全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另外,因化学实验是一种消耗实验,一些仪器需时常添补,化学药品用完不能再生,更需及时添补,而有的学校只注重一次性投资而不能够时常补充,从而造成仪器药品不全而难以开足开全实验,尤

初中化学学习重点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1.知道:中国古代化学工艺著名成就:青铜器、钢铁冶炼、火药、瓷器。2.知道:碳酸氢铵具有受热易分解的性质。 3.知道:钢铁年产量的1/10因锈蚀而损失掉。 4.理解:探究铁生锈消耗氧气实验的原理。 5.了解:验证含硫火柴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实验方法。 6.知道:佛来明发现青霉素、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我国首先研制出结晶牛胰岛素、门捷列夫创制周期表、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诺贝尔研究炸药、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导电塑料。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7.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性质、变化、组成、结构、用途、制法。8.知道:金刚石的有关组成和性质(硬度、可燃性、元素组成)。 9.了解:性质、变化、组成、结构、用途、制法等要素之间的决定关系。10.学会:对蜡烛燃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分析。 11.学会:探究面粉等有机物是否含碳元素的实验方法(烧焦) 12.学会:判断常见变化的属性。 13.学会:对物质常见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描述。 14.知道:“烟”和“雾”的区别。 15.学会:能举例说明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16.理解:铜绿色、态等物理性质、组成元素、两点化学性质(可综合)。17.理解:镁带的物理、化学性质。 18.学会: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化学实验】 19.知道:附录一中所有仪器名称及基本用途。 20.学会:附录一中列出的几种基本操作。 21.学会:完成简单的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对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22.了解:实验药品分类摆放,剩余药品的如何处理。 23.学会:实验安全原则。包括:不接触、不品尝药品味道,正确闻药品气味的方法,酒精灯的安全使用,可燃性气体的使用原则、实验注意点。 24.学会:实验突发事件的处理。包括:酸碱泄漏处理,洒出酒精着火处理。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25.学会:捕捉空气的实验方法。 26.记住:空气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27.理解: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28.学会:分辨混合物和纯净物(常见物质),了解纯净物有固定组成、混合物无固定组成的道理。并能从微观角度根据示意图分辨纯净物和混合物。29.了解:氮气化学性质的不活泼性及其主要用途。 30.了解:稀有气体的稳定性及其主要用途。并领悟性质决定用途的逻辑思想。

化学(心得)之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化学论文之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笔者认为,实验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一、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学生刚接触化学,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是唤起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化学入门课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实验。如:(1)“捉迷藏”。(2)“魔棒点灯”:(3)“雨落红花开”(4)“巧点蜡烛”(5)“巧洗烧杯壁的白色固体”,先加入水,后加稀盐酸,使学生觉得新奇。随着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实例的设问,使学生觉得现有的知识不够,以激发他们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课的决心。 二、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化学实验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要自始至终,从明显的到细微的都必须认真地、细致地观察,要提醒学生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 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状态、仪器形状、连接方法。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反应中产生的多种现象,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要作全面观察,及时纠正学生的片面性。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往往只注意火星四射而忽视瓶底产生的黑色固体(Fe3O4)。又如:酸碱中和实验,反应恰好完全时,酚酞指示剂变色的时间很短,要指导学生捕捉瞬间突变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敏锐性。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看”,还要让学生“摸”(如反应中的放热、吸热现象),“闻”(气体的气味、如氨气、二氧化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复习教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体会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的思路;体会完成实 验设计及实验评价的思路。 过程和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能提出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和验 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 精神。 二、教学设想: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探究不仅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也 是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重要的实践活动。2013年中考考纲试卷结构表明,科学试题探究占18分,分布在: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部分中。

根据我们这两次的模拟试卷分析实验探究题是我们丢分最多的部分,没有 达到中考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科学探究题进行专题复习。 三、教学过程 1、近几年科学探究热点题型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2)有关化学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 (3)有关金属活动性及金属回收的探究;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 (5)有关废水、废气(尾气)分析及处理的探究等。 2、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3、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注意事项

(1)提出的猜想要合理,有利于方案的设计;合乎题意,不能信口开河。 (2)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紧扣提出的猜想,设计方案要简单易行。 (3)结论一定是对假设的判定,反思评价一般是对实验方案、实验操作、 结论等方面的反思,是探究题中最难的地方。 4、解题思路 (1)认真读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2)找出题目中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 (3)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 实验探究一、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例题解析:例1、(06 陕西)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们炫耀说他捡

重点初中化学实验总复习归纳

讲学案例;初中化学实验总复习归纳 [复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和基本操作原理; 2.掌握重要气体制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根据气体的性质进行鉴别、除杂和推断; 3.根据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及相互反应,培养应用知识解决物质的鉴别、推断、转化、提纯 的能力; 4.依据实验的要求和条件,设计简单实验,做出正确评价,培养综合实验能力。 [ 一, 1 2 3 1 2 3 配制氯化钠溶液例1:用足量的含不溶性固体杂质的粗盐,经提纯后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有:①称量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④计算⑤溶解⑥干燥,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④⑤②③⑤①⑥ B.④⑤②③①⑥⑤ C.⑤②③⑥④①⑤ D.④①⑤②③⑥⑤ [分析]:该题是粗盐提纯和溶液配制相结合的实验题。首先是将粗盐中的不溶性固体除去,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干燥的精盐,再按计算、称量、溶解的三步进行溶液的配制。 参考答案:C 例2:下图是某同学配制质量分数为0.9%生理盐水的全过程: (1)请找出上图中的错误: ①;②。

(2)如果配制的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于0.9%,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 。 [分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时涉及到的基本操作有:固体药品的取用、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以及固体的溶解,从图中不难看出固体药品取用时,广口瓶塞正放在桌上,不仅沾污了桌子,又污染了药品。称量氯化钠固体时,天平的砝码和称量物放反了,问题⑵为开放型试题;可以从“水量多了”、“盐称少了”两个方面去分析,寻找可能的原因。 参考答案:⑴①广口瓶塞放反了;②砝码和药品放反了; ⑵①计算错误:水算多,氯化钠算少了;②使用了游码的前提下,氯化钠和砝码放反了;③氯化钠中混有杂质;④量筒没有平视(仰视);⑤烧杯中有水 三、重要气体的性质、制取、鉴别、除杂和推断 *实验室中关于气体实验的设计规律: 1 、反2 例3: 回答下面的问题: 下同): ⑶实验室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应选用装置和,并对其中的装置应做的改动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初探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初探 【摘要】在新课改形势下须转变观念;完善管理;提高质量。 【Abstract】In the new curriculum must change their ideas situation; improve management; improve quality. 【Key words】Knowledge; Change; Management 《化学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主要取决于广大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实验为主的各种探究性教学模式。因此,实验教学的改革显得更加重要。新形势下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如何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成为了当前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1.深刻认识新课程标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实现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实验教学的改革,强调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各种探究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化学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探究、培养探究能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前沿阵地。实验室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化学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对于贯彻执行新课程理念, 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实验室管理的思考 2.1 加强教学研究制定详尽实验教学计划;教研组应在学校领导下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引导教师由过去的验证性实验模式,转变为更加重视实验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的探究性实验模式。对于一些难度较大或效果不明显的实验,要在组内反复研究,找出好的实验方法,提高实验可见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教学方法的重大变化,过去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模式和仪器设备(按照原教学大纲的要求配备),已经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因此,制定详尽实验教学计划用以指导实验室的工作,成为了教研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2.2 围绕实验教学计划,做好仪器、药品的计划采购工作;为完成年度实验教学计划,首先必须做好所需仪器、药品的计划采购工作。少购、漏购会影响化学教学的正常进行,多购、重复购买会造成浪费。因此,首先必须搞清楚每一个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总3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的记忆 记住物质间反应现象,不仅可为迅速解答化学题提供重要依据,而且,通过现象的记忆,还可使学生牢固掌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谓一举两得。但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反映到实验现象零乱、无头绪、易混淆、记忆困难。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强化实验现象的记忆,下面的做法同学们不妨一试。 一. 做好各类实验,在观察中记忆 化学实验最能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因为实验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手,使化学变化重演出来并获得成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乐趣,而对化学现象的解释,探究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又有利于引起和培养学生认识实验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以及概括性的认识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各类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指导学生做好各类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或将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并提供条件,指导做好家庭小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增加动手机会,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会化学仪器的晶莹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化学装置的规范美,在此基础上,牢固记住实验现象。 二. 利用化学方程式,用联想的方法记忆 先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弄清反应物、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性质,对实验现象加以记忆。这种方法既可以记忆化学方程式,又可记忆实验现象,可一举两得。如记忆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这个反应的实验现象时,化学方程式: 然后联想:Cu OH CO 223()——绿色固体、CuO ——黑色固体、CO 2——无色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样,根据化学方程式,就可将实验现象叙述为: (1)固体物质由绿色变成黑色; (2)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 (3)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又如:将——支充满CO 2的试管倒插在一个盛满石灰水的水槽中,观察到的现象 是什么?记忆时,先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 Ca OH CaCO H O 2232+=↓+(),然后联想:CaCO 3一白色沉淀,由于CO 2参加了 反应,使得试管中气体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中的石灰水将被压进试管一部分,所以就可将此题现象叙述为: (1)试管内液面上升; (2)进入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 抓住实验现象的特点,用归纳的方法记忆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一般归为六类: (一)反应过程中的燃烧现象 燃烧现象的一般规律是: 1. 剧烈燃烧,放热; 2. 发出“光”、“焰”、“烟”、“雾”等;

初中化学实验题常见点归纳

气体的检验 ①初中阶段不要求掌握 ②硫酸铜(CuSO4),白色粉末状固体。极易与水作用生成蓝色的CuSO4·5H2O(五水硫酸铜,俗名蓝矾、胆矾),反应原理为:CuSO4+5H2O====CuSO4·5H2O。该反应常用于实验室检验水的生成或用来吸收水。 气体的干燥 实验室制取出来的气体往往含有水蒸气,要获得较纯的气体,就需要对其进行干燥。 能吸收气体中水分的物质叫干燥剂。常见的干燥剂有NaOH、浓H2SO4、生石灰等。 在选择干燥剂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气体的性质。 (1)把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酸性的气体(如HCl)和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气体(如CO2、SO2)叫做酸性气体。酸性气体不能用碱性干燥剂干燥。 (2)把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碱性的气体(如NH3)叫做碱性气体;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干燥。 (3)与水混合显中性的气体叫中性气体,中性气体(如O2、H2、CO等)对干燥剂没有要求。

①浓硫酸不能干燥NH3的原因:2NH3·H2O+H2SO4====(NH4)2SO4+2H2O ②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 ③固体氢氧化钠不能干燥CO2的原因:2NaOH+SO2===Na2SO3+H2O ④固体氢氧化钠不能干燥SO2的原因:2NaOH+SO2===Na2SO3+H2O ⑤生石灰不能干燥HCl的原因:CaO+2HCl===CaCl2+H2O ⑥五水硫酸铜不能干燥NH3的原因:2NH3·H2O+CuSO4====(NH4)2SO4+Cu (OH)2 物质的除杂 实验室制取出来的物质,可能会含有其他杂质,要获得较纯的物质,需要对其进行除杂操作。 除杂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不增”(即不能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即非杂质成分不能减少)、“易分”(即容易分离) 除杂常见的方法有:沉淀法(将杂质转化成沉淀,经过滤除去)、气化法(将杂质转化成气体,使其自然逸散)、转化法(将杂质转化成所需物质)、溶解法(物质不溶但杂质能溶,溶解后过滤)等。 若同时有几种方案除去杂质,则选择简单易行、除杂彻底的方案;尽可能选择既能除去杂质又能增加保留物质的方法,一举两得。 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除杂归纳如下: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化学课程中新增了实验内容,加大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内容,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应是鲜活的,变化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然而,鲜活的课堂必定给我们老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不可避免地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如何处理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呢?则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关键点。因此,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控制课堂的能力,合理处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等都成为教师接受挑战的新课题。下面是我处理课堂意外事件的一个教学案例: 一、案例主题 在课堂中,教师是平等的首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实验的参与者和探究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成长。 二、案例背景 本案例是第七章课题一“燃烧与灭火”的内容。在课堂上由于教师的失误,演示实验出现了意外;在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发生了矛盾。这些意外的发生,就要求教师从容、适时、合理的解决。三、案例描述 在“燃烧与灭火”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并出示了几张图片,开门见山的引入了课题,此时学生们也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望。接下来我着手进行演示实验7-1,本想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而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实验时,铜片上的白磷剧烈地燃烧起来(此时,红磷没有燃烧),但是,白磷燃烧的火花溅落在红磷上,红磷也燃烧起来了。这一意外的发生,我的头“轰”的一下大了起来。有的学生也骚动起来(提前已预习)我该怎么办呢?把结论强加给学生,还是……。我冷静了一下,面对实验的失误,我向同学们承认了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指着还在燃烧的红磷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同学们都笑了起来,随即又安静下来,等着老师往下进行。这时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失误的原因,学生的热情又高涨起来,纷纷献计献策:白磷的用量再少一些;使用更大的烧杯,白磷与红磷的距离远一些;白磷燃烧后,立即用小烧杯将红磷罩上;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我们得出了燃烧条件的正确结论,同时也提高了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既解决了意外事件的处理,也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为了巩固对燃烧条件的认识,我接着安排了下一个探究实验,“要使热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该怎么办?”王振同学马上站起来回答:“向水中吹气。”我一听,问题又来了:吹气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白磷怎么会燃烧起来?这最起码的知识都不懂,还乱说!”可一想,老师刚才都犯错了,怎能怪学生呢!于是我笑着说:“王振同学,你上来试一试吧!”上来用导气管向水中的白磷吹气,白磷没有燃烧起来,他又使劲地吹了一大口,白磷还是没有燃烧起来,于是他有些懊丧地下去了,并趴在桌子上。见此情景,我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勇气,并要求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问题。又有学生说;“老师,应该向水中通氧气。”我说:“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得用实验来加以证实。”并拿出事先收集好氧气的气囊,向水中通入氧气,只见水中出现因白磷燃烧而产生的火花,非常有趣。学生们非常激动,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课堂教学又一次达到了高潮。 实验过后,我又组织同学们尝试了向水中的白磷通入空气的实验,也获得了成功。进而,我又提出问题:“通过导气管用嘴向水中吹气,为什么不能使白磷燃烧?”仍然请王振同学回答,他在老师的引导和同学的提示下找到了原因,答道“从嘴里吹出的气体大部分是二氧化碳,它不能支持白磷燃烧。这一知识点是我们前面探究过的。”我接着说:“好,请座下。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了你的进步。”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我注意到这位同学的表情,他的眼中又充满了自信。我的心也随之平静下来。 四、案例评析 在这节课中出现了两个意外事件,一是教师演示实验的失败,一是学生的回答与老师预想的回答发生矛盾。

初中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实验精细化的教学设计” 镇江市第十中学吴长顺 一、教学目标 1、要熟悉仪器的名称、图形,及时完成学案空白。掌握仪器的用途和使用的注意事项。懂得实验操作的原理。 2、通过2组10个独立实验与4个师生协同实验,提高了学生综合实验能力与科学素养 二、教学过程 (一)、我晓仪器:提示:学案不留空白! 直接——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反应容器加热 不能加热——量筒、水槽 称质量——托盘天平:精确度 计量仪器量体积——量筒: 测温度——温度计 分离仪器干燥管(粗进细) 仪药匙、镊子 器取用试剂胶头滴管 的取用存放仪器 分存放仪器液体——细口瓶 类气体——集气瓶 加热仪器——酒精灯、铁架台(铁夹和铁圈) 辅助仪器仪器连接——玻璃导管、橡胶管 其他仪器——水槽、试管夹、试管架、试管刷、长颈漏斗、石棉网 重点掌握的有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烧杯、量筒、漏斗、铁架台、药匙、胶头滴管、集气瓶、水槽、蒸发皿。(二)、我会基本操作: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包括:1、药品的取用;2、物质的加热;3、溶解;4、过滤;5、蒸发;6、仪器的装配和气密性的检查;7、仪器的洗涤等。 1、药品的取用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原则不能把鼻子凑近容器口闻气味 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药固体:一横、二放、三竖立 品方法液体:一倒、二向、三紧靠 取:一调、二放、三回零指针右偏说明: 用一定量药品的取用:一平、二看、三读数仰视:;俯视: 酸碱液体流到桌上:一中和、二水洗、三擦干 浓酸浓碱的使用酸碱液粘在皮肤上:一擦、二洗、三涂液 2、物质的加热 构造:灯帽、灯芯、灯芯管、灯壶 加火焰:外焰、内焰、焰心温度最高是焰;熄灭用盖灭。 热酒精灯一要:要用火柴来点燃 使用二查:查灯芯和酒精量 三禁: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酒精灯对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固体:一斜: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二匀:对试管均匀加热;三固定: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 液体:一量:一般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二斜:45°;三向:试管口不向人 3、溶解 溶仪器:烧杯(少量用试管)、玻璃棒 解振荡:腕动臂不动 方法搅拌:不可碰壁 浓硫酸稀释:注酸入水,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4、过滤 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 过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滤二低漏斗内液面于滤纸边缘 操滤纸边缘稍低于边缘 点三靠烧杯紧靠流进过滤器 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下烧杯内壁

浅析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浅析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发表时间:2019-12-12T15:45:37.53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3期作者:周毛先[导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对于学习化学来说至关重要。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多设计小实验,学校还要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参与一些实验的操作,让学生在实验中收获经验,在快乐的实验氛围中获取知识。周毛先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逸夫民族中学青海同仁 811399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对于学习化学来说至关重要。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多设计小实验,学校还要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参与一些实验的操作,让学生在实验中收获经验,在快乐的实验氛围中获取知识。【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01-01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自然性学科,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化学方面的知识,总结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因其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使实验教学成为初中化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实验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形成完善的趣味实验教学模式是每位化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对初中化学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化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教育功能是其它任何内容都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教学,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心理素质、智力素质和能力素质等。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不良倾向,其主要表现有:只注重讲授知识而轻视实验操作,轻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只注重实验的数量而不重视实验过程的质量;只注重获得实验的结论而不重视展示实验过程;只注重实验的操作或演示而不重视实验过程的分析;学生实验只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而不重视对学生实验习惯的训练;而忽视探索性实验,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 二、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1.转变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训练的重点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能否明白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等。新课标重要的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实验中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为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留有余地。能由学生动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包办代替,让学生亲自试验并解答;能由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的结论教师就不急于下结论,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学到的制取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可燃气体纯度的检验及发生泄漏时应及时采取的措施、防止强腐蚀药品对人体或衣物等腐蚀的措施、给物质加热的基本方法、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及处理、正确连接仪器装置、规范使用仪器等技能,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标》将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就是要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获取转变为主动探究。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能突出实验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学会研究与探索的方法。如教材中有关乙烯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若结合乙烯的制取与性质的课堂教学改为探索性实验,就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乙烯的制取和性质时,首先介绍实验室制乙烯所需的药品及反应的原理,通过讨论、分析,由学生自行设计制取乙烯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然后提出问题:乙烯具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启发学生根据学习过的甲烷的性质并结合课文设计探究乙烯性质的实验。经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后,学生分组亲自动手制取乙烯并试验乙烯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气的反应。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描述各实验现象,分析总结乙烯的化学性质。在实验过程中,启发学生要认真观察,发现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反应液的颜色变化、所生成气体的气味与课文所述的区别等,让学生认真思考,充分讨论、分析,直至得出正确的结论。由此,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净化乙烯的方法,选择适宜的试剂和仪器,设计净化乙烯的实验装置。这样,整个有关乙烯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就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独立操作完成,既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又包含了创造性思维训练,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技能和实验技能,又学到了科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总结 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任重而道远,理应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以创新的勇气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实验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为初中化学基础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参考文献 [1]丁健琦.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7(13).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内容及评分要点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内容及评分要点

化学试题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用品】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长木条、火柴;烧杯、凹槽纸条、药匙、石棉网、试管刷、烧杯(盛固体废弃物,贴标签)、大水槽(盛反应后的废固液,贴标签)、抹布。 6%的H2O2溶液(用细口瓶盛存)、二氧化锰。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按照左下图所示连接装置,用带有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试管,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 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再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倒入适量6%的H2O2溶液,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住管口。如右上图所示,用向上排气 法收集氧气。 3.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实验后的木条先放石棉网上,待冷却 后放置到盛固体废弃物的烧杯内。 4.洗涤仪器并整理实验桌。 【问题探究】 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 2 。

《化学试题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评分要点 1.(1)用热毛巾热敷;(2)酒精灯微热;(3)热水浴加热。2.带有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

化学试题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用品】烧杯、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架、镊子、试管刷、废液缸(贴有标签)、烧杯(盛固体废弃物,贴标签)。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1︰2)、澄清石灰水、抹布。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按照如图所示连接装置,用带有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试管,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 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 2.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3.向试管里放入适量固体石灰石,再将试管固定在 铁架台上,然后小心地倒入适量(约15mL)稀盐酸,立即 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住管口。 4.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5.洗涤仪器并整理实验桌。 【问题探究】 1.石灰石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现象是。

[化学实验,初中,教学]浅析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浅析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1.新教材中初中化学实验内容的重新构建 1.1实验内容的扩展及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义务教育化学实验教科书从实验基本操作、物质性质、物质制备、化学知识的应用等四个方面设计了80多条活动与探究的实验。这些实验都是从自然和生活现象,身边常见的物质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除此之外,教科书还安排了一些实验习题,如教科书中有习题,请同学们利用所给仪器、药品及其他必要物品自己设计:①寻找新的催化剂,②制取氧气,③试验氧气性质的实验方案,提交老师审阅,征得老师同意,进入实验室义,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2实验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新教材除了大力加强实验在全书中所占的比重以外,还大力改革实验内容,使实验生活化、简单化和微型化,以适应21世纪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例如,自制酸碱指示剂,要求学生取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制取酸碱指示剂,并试验它们在食醋、石灰水、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颜色变化。这个实验既应用了所学知识酸碱指示剂与酸或碱起作用显示不同的颜色,又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有用的,是和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联的。某些家庭小实验如利用饮料瓶、纱布、沙石等自制简易净水器,淬火和回火,清洗餐具,制作叶脉书签,保鲜膜保鲜能力测试等内容都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就像一块光彩的磁石极大地吸引着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新欲望,教师应因势利导,积极组织做好这些实验。 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知识的应用不仅是学习教材要求做的实验,而且更重要的是紧密联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上教版新教材精心编排了许多如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治理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开发新能源等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的有关探究实验。例如,为了研究蛋白质的性质,新教材安排了以下探究实验:①取两支盛有蛋白质的试管,分别加入蒸馏水及饱和硫酸钠溶液。②取3支试管,各装入3mL的鸡蛋白溶液,一支加热,一支加入少量乙酸铅溶液,另一支加几滴浓硝酸溶液后微热。⑧用两把镊子分别夹一小块凝固的蛋白质与一根头发或一根棉纱线,在酒精灯上灼烧,闻其气味。 通过以上探究实验,学生不难得出蛋白质的性质以及日常生活如烹调、食用蛋白质食品时应注意些什么。此外,教材还安排了酸雨的形成、水体污染的预防、固体废弃物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回收等全球性问题的探究实验。让学生知道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当今社会生活、实际生产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去努力探询,用知识、智慧和行动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光荣感。 2.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2.1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做的实验,教师都应积极地让学生动手去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自己找出实验原理,设计和讨论实验方案,选取实验器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仪器,还应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 河北省丰宁县选将营中学:党立东 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课型:复习课一课时 学情分析:经过前边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学习,学生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主要是从实验出发,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的实验的认真探究,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交流合作等方法复习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并通过接触控制变量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资源与设备 仪器:集气瓶、试管、铁架台、导管、镊子、药匙、酒精灯、多媒体 药品:干燥的石蕊小花、醋酸、二氧化碳、稀硫酸、稀盐酸、碳酸钠粉末、大理石、木条 三、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提高科学 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二)、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难点: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 (四)、教学过程: 【引言】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课前老师也布置了预习,同学们,你对二氧化碳了解了多少? 为了检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独立完成【预习检测】的内容。 【预习检测】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俗称。 (2)二氧化碳既不能,也不,不支持呼吸,无毒。(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写化学式),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色。 (4)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到的现象为。(5)实验室用和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收集方法为:。【小结】针对学生检测完成情况总结 【实验】石蕊试纸放二氧化碳中 【提问】为什么干燥的石蕊试纸放进二氧化碳中就没有现象呢? 【交流讨论一】 将纸花用石蕊试液浸泡后晾干,制成干燥的石蕊小花。用干燥的石蕊小花做下列对比实验

2008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答案

作文 1、娱乐活动多种多样, 2、娱乐好处危害, 3、依自己来说谈谈感受 Recreational activity Recently, various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such as dancing, internet games, running, have caused people’s attention. However, the effects about them are divided on this point. Some people claim that th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are unquestionably beneficial to our daily life. In their eyes,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can help us to be healthier as well as help us to make more friends. On the contrary, some others consider th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can also do much harm. Some students are indulged in Internet games, which can hinder their normal studies. As for us, the college students, we should do sports regularly to make us stronger and healthier. At the meanwhile, it is also a “must” f or us to fight against such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as the Internet games. Only with the efforts from all the college students, can th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bring us positive effects to our future development. 快速阅读 1. B it has large audience 2.A the number of TV ads people can see has increased 3.D get messages out more effectively 4.D it provides easy access to consumers 5.A reach target audience 6.C consumers travel more now than ever before 7. B easy to remember 8.quite homogeneous but small 9. relationship with consumers 10. the appropriate media 选词填空 47. D claim 48. H limited 49. O totally 50. G interviews 51. K news 52. J moments 53. B advanced 54. N scary 55. C balloon 56. A accomplish 仔细阅读 57. 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by saying“the 21st century equivalent of being caug ht naked”(Lines 3-4,Para.2)? D) People’s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easily accessed without their knowledg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