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5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共21页)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22
第5课西方的文官制度【课标要求】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知道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文官制建立的背景,认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公平高效的官员录用制度,知道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难点:了解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时空定位】除大臣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8世纪初19世纪初设立常务次位官职1853年1855年1870年1883年奠定基础《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最终确立文官制度美国建立文官制度20世纪初文官退休制文官等级制法、德、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建立二战后【名词解释】▲文官制度:是指国家关于各级文官的考试、任用、管理、权利和义务以及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和体制。
是以其特定的内容与形式构成的关于文官进、管、出的法律制度。
▲恩赐制:君主和贵族将官职赏赐给下属的任官制度。
它是封建君主制度下普遍存在的一种任官现象。
▲政党分肥制:把公职当作某政党执政后的战利品进行瓜分。
▲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与内阁共进退。
▲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一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长期任职。
【知识链接】东印度公司英属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政府组织的独占性贸易公司,成立于1600年,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中,成为英帝国主义在印度的代理人,由于东印度公司在印度享有特权,他的职员都捞取了大量财富,因此,达官贵人子弟和投机专营者趋之若鹜,公司职员中营私舞弊。
1858年,东印度公司用尽毕生精力为英国聚敛到足够的财富之后,被一脚踢开,东印度公司被英国政府正式取消,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印度至1947年。
选必1(5-6课)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
这一行为()A.延续了英国文官传统选拔标准B.试图打破英国政务官“政治中立”的原则C.反映了执政党的政治诉求D.推动了英国民主化进程2.英国是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美国在1883年建立了文官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建立了文官制度。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文官制度的建立,说法错误的是()A.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B.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C.严重影响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D.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3.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
关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搭朝代选官制度选拔标准A夏商周世袭制血缘B汉察举制门第声望C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家世、道德、才能D隋唐宋科举制考试4的中央在职官员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
当时这一政策()A.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B.造成了“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C.促进了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D.将选官权收归中央5.汉朝官秩仅六百石的十三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监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朝官仅七品的察院院长,可察尚书省;宋朝御史台的察院,上自宰相,下及郎官违法、失职皆可弹奏。
材料表明古代的监察机构()A.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B.代表社会履行职能,能有效防止腐败C.位卑权重,能提高监察效果D.与官员的考核相辅相成,缺一不可6.郭素萍在《论西方文官的职业化》中认为西方文官制度要求文官对政党必须是公正超然的,不得公开参加党派之争和政治活动,对政治问题保持缄默,忠诚地为政府服务。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任务引领、合作探究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运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资源及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和规划,给出任务,分组讨论合作并共同给出结论,学生小组合作实验并共同得出结论。
这样设计既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获得知识的方法及过程,最终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1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2 .教材分析(1)课文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考核制度以及监察制度,即对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它们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古代中国时间跨度极大,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国情,选拔与管理官员的方式也各异,这节课就要了解古代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并清除其对后世人类政治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
(2)单元结构:本课是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中的第一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要注意第一课和之后几课的联系。
3 .学情分析(1)从学生自身来看: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在高一已经对中国古代史有了整体的学习,对本课所学有一定的了解,然而本课的知识性理论性较高,学生学习可能会兴致缺缺,因此要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运用图片、漫画、材料等直观形式,注重创设情境与构建逻辑框架,以启发教学。
(2)从学习情况来看:对于新教材的学习本就处于探索阶段,而且受疫情影响,对中国古代知识的学习,效率并不高,因此要丰富教学内容,更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挖掘基本史实背后的深意。
教学立意1.课魂:从客观动态的视角看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线索: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考核制度与监察制度的演变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分析古代选官制度演变原因以及影响,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本课是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的文官制度》,本课通过三个子目(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讲述了西方的文官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历程。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探究西方文官制度的历史作用,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西方的文官制度》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西方的文官制度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学习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探究工业革命与文官制度建立的关系,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梳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理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增强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认识制度文明的世界性和时代性。
1.重点: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和特点2.难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历史评价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英国常任文官制度报告,右图是美国总统加菲尔德被一个没有得到官职的党内支持者杀害。
大家思考一下,两者有何联系?对!都体现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历程。
那么,西方的文官制度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如何?自主学习(一)中古时期至近代早期官员任用的弊端1、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管理主要靠教士和封建领主。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5、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1)6、西方的文官制度 (7)7、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0)5、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2、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一一选官制度的演变1、西周至春秋:世官制(世卿世禄制)(1)方式:世袭(2)标准:血缘亲疏(3))结果:①贵族世代垄断高官②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而遭到破坏。
2、春秋战国:举荐与军功爵制(荐举功劳制)(1)背景: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争霸图强。
(2)标准:才能或军功,鼓励荐举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3)结果: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3、秦代:“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制度(1)含义: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2)实质:摒弃诸子学说,专任法家思想。
(3)影响:形成了思想文化上的专制,造成了严重的倒退。
4、汉代:察举制(1)含义:察率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
(2)标准:品行(主要)、才学、孝廉。
(3)形式:察举分常科和特科。
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秀才)等。
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4)评价:①作用:察举制是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②局限:东汉后期,选官权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7、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程标准】了解晚清、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演变,认识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知识拓展】一、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1)相同之处:①公开考试,择优录取。
②对职位进行分类。
③广泛使用“考绩制”。
(2)不同之处:①西方实行政治中立,中国坚持党管干部。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了解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教学目标】1.从时空观念角度把握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历史变革进程,概括出该制度变革的基本内容。
2.从史料实证角度进一步探讨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提高对不同选官制度的比较、概括能力,以及辩证客观地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3.结合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引导学生对政治制度的演进趋势做出正确的历史解释,并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时空坐标】【教学重难点】重点:秦汉至明清的选官、考核与监察制度的内容难点:秦汉至明清的选官、考核与监察制度的特点与评价【教学内容】世官制西周至春秋的世官制是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军功爵制战国时期以商鞅改革中的军功授爵制为代表的新选官制度对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形成了冲击察举制形成汉武帝时期含义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影响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九品中正制背景东汉末年政治和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内容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将州、郡士人分为九等,写出评语。
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作用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科举制隋唐至两宋背景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特点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内容分为制举和常举。
制举是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常举每年举行,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
考试合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元朝1314年恢复科举制,但时断时续明清形式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内容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程序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会试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殿试在会试后举行,考中者分别称“举人”“贡士”“进士”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
禄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财物。
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复习提纲第1单元政治制度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及特点1.演变(1)经历了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王位世袭制(夏商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周)→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演变历程。
(2)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战国、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经过历朝发展完善,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中国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
2.特点(1)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源流分明,沿革脉络清晰,具有继承发展的特点。
(2)以皇权为中心,鼓吹“君权神授”,严格的尊卑等级,确保君主专制权力的独断性。
(3)人治高于法治。
其实质是权治、官治的独裁专制统治。
(4)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
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完备的政治结构,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统治网络。
(5)宗法关系残余严重影响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国家政治制度中。
(6)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制定政治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二、17、18世纪中西政治体制不同趋向及原因中国西方趋向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代议制确立、发展原因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地主阶级维护其利益需要资本主义发展较快,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政治中国地域辽阔,专制统治有利于国家统一西欧各国地小人少;为了缓和矛盾,巩固统治思想传统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忠君思想、八股取士束缚人们的头脑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思潮使人们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历史传承大陆文明,专制日久海洋文明,古希腊、罗马文化影响三、中国古代改革内容的特点(以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为例)1.从政治角度看,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
商鞅变法更侧重于制度的重建,其实质是加强中央集权;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接受汉族先进政治制度。
王安石变法很少涉及政治制度变革,这是时代背景决定的。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1.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后来出现专门服务于国王和权贵的官员。
2.17—18世纪,欧美国家选官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1)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
(2)“政党分肥制”造成腐败泛滥,行政效率低下。
3.工业革命后,国家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
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1.英国最早确立文官制度时间目的(原因)内容18世纪初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9世纪初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职位,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1855年政府机构混乱,官员昏庸无能,人们对政府的管理能力强烈不满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进一步完善文官制,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2.其他国家文官制度的确立(1)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建立了文官制度。
(2)二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2.影响积极①规范了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②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消极①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②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文官的层次也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1)文官制度的建立,确保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文官制度已成为西方政治的稳定器。
(2)文官系统的相对独立性,构成了一个特殊阶层,充当了“从不更换的幕后政府”。
(3)文官制度中的“政治中立”原则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
靖远一中高二历史备课组教学设计选必一第二单元《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主备人王响林授课人王响林班级高二14班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特征。
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内容,由于中国隋唐的科举制随着中西文化交流传到西方,对西方文官制度有一定影响,西方文官制度建立后逐渐完善进而对世界又产生影响。
我国从民国到共和国,公务员制度都是在参考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的,因此本课为下一课西方文官制度讲解甚至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都打下基础。
本课分为三个子目,依据教学实际整合成二个部分。
一是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演变历程,主要介绍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具体更迭过程。
二是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得失探究,理清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积极影响和局限性。
教学目标【时空观念】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学习,比较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了解其特点和发展趋势,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即主题:“要在中央”。
【唯物史观】以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观点为指导,分析选官制度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的产生及其影响。
【史料实证】使学生在运用图片史料、文字史料进行实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提升史学素养。
【历史解释】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体会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史料与课堂探究,分析科举制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影响对今天的人事启示,正确对待传统制度文化。
学情分析【知识情况】在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纲要上的学习中,学生对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科举制的知识储备已经较为丰富。
经过高一的学习,学生们对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历程、演变趋势和特点已比较熟悉。
【家国情怀】经过高一反复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意识:中国古代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实际上是围绕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这一核心展开的,那么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应着重强调这一点,将学生潜在的意识挖掘出来并加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