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及民间故事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民间文学的特征是多方面的,这里所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与作家书面创作相比较而言,指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即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一、民间文学的集体性1、含义及表现:创作、流传中的集体性特点,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标志。
作家文学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都由作家独立完成,创作成果有版权的保护。
民间文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创作者,它是集体创作、集体传承的。
表现在创作和流传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
(2)由个别人编出作品雏形,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步完善。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2、集体性特征形成、发展及其具体内涵(1)集体创作,集体流传;(2)体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群体的生活特点、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3)体现了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集体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3、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的意义:(1)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对我们理解民间文学的特殊本质具有理要意义。
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民间文学的巨大生命力,都必须联系集体性方能求得科学的认识。
(2)由于它是劳动人民自己集体创作的成果,直接而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他们的爱憎情感和道德观念、他们的理想愿望和人生哲学等,因而具有直接的人民性。
(3)由于它所表达的是活动于广大时间空间范围之内的人民群众的集体意识,所以它是研究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方的民众心理状态的生动材料。
二、民间文学的口头性1、口头性含义及其表现:民间文学又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
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
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
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2、口头性的形成及发展(1)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最古老的文学就是伴随口语,而不是伴随文字产生的。
1、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作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1544页)
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具有用故事来帮助说理文体元素。
《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出自先秦散文。
2、神话: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
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
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
中国;《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
外国:两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诺亚方舟》等。
3、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之一。
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比如:《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大禹治水》等。
4、传说:神话演变而来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
有关某人、某事或某地的一整套传闻。
纯地方性传说中的人类及历史价值。
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要对历史做纪录只能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此即为传说的由来。
因此传说通常不可靠,所描述的事件发生年代远在文字发明前的遥远过去。
中国的神话传说是最悠久的了。
比如:神农也称“炎帝”。
中国古代神话中发明农业之神。
他教民耕作,使五谷生长,还教人民成立市场,彼此买卖交换。
此外,他又是医药之神,传说他亲尝百草,曾在一天里辨别毒草七十余次。
后之人才知以草药治病。
民间故事分类民间故事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积累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智慧和生活哲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
民间故事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分为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传统故事和民间传奇等多个分类。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民间故事进行分类介绍。
首先,神话传说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人类起源、神灵传说等进行的一种神秘叙述。
神话传说中常常出现神仙、妖怪、神兽等神秘角色,具有很强的超自然色彩。
比如《山海经》中记载的众多神话传说,如《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等,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和对神灵的崇拜。
其次,寓言故事是通过对动物或其他形象的拟人化来表达道德规范和人生哲理的一种叙述形式。
例如《伊索寓言》中的《乌鸦和狐狸》、《老鼠嫁女》等寓言故事,通过动物之间的互动,讽刺了人类的愚蠢和贪婪,寓意深刻,启人深思。
接下来是传统故事,传统故事是民间口头传承的一种叙述形式,它们常常流传于民间,代代相传。
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牛郎织女》等,这些传统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对爱情、亲情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民间传奇是指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口头传承和书面记载而形成的一种叙述形式。
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这些传奇故事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塑造了许多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民间故事的分类中,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传统故事和民间传奇各具特色,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认知和思考,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这些民间故事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人们心灵的精神食粮,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和传播民间故事,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情感,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区别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都是民间文学研究的内容,二者是有些共性的地方,但区别还是很大的。
从概念上看,民间故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故事包括传说,因为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是口头创作中所有叙事散文作品的称。
从分类上说,民间传说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和风物传说。
狭义的民间故事分为: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
从特点上来说,内容上,民间传说的人物传说是以人物为中心,记叙他们的事迹或经历,表明人民对他们的评价。
如帝王传说,从秦始皇到光绪,他们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
还有著名作家、艺术家、工匠,及一些传统的、虚构的人物传说。
这些人物传说有个共同的特点是,人物不管存在还是虚构都是有名有姓的、有具体的历史时间、背景。
即使主人公并不一定是历史上确有的人物,某些古代文献上,还若有其事地记载过。
虚构的故事多来自古老的、传统的民间传说,千百年来不停流传,无论有多少异文,其故事的中心情节和中心主人公的命运始终不变。
如:干将莫邪传说、韩凭夫妇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白蛇传说等。
民间故事里是通称的人物、广泛的背景和虚拟的内容,它们的主人公大多没有确定的名姓,冠以老大、老二、老三;大姐、二姐、三姐;张三、李四、王五;老头子、老婆子。
如生活故事里“长工、地主故事”、“巧女、巧媳妇的故事”、“呆女婿、傻儿子的故事”、“媒人的故事”等。
民间传说内容广泛,塑造人物上是多种多样的,而民间故事中则存在着人物类型化。
在民间故事中储存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典型形象:阿凡提、巴拉根仓、阿古登巴、杜老幺等。
这是各民族、各地区机智人物的代表,几乎成了当地所有机智人物的通称。
传说的讲述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切皆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
民间故事的开头一般会用一些相对固定的语句,如:“很久很久以前·······”、“从前······”这是因为民间故事没有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而且幻想性很大。
第一章绪论1、定义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2、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不同①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则是个人的创作②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主要以口语来创作和流传,通俗文学则是书面创作和流传③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的创作,反映了整个民族或某一个群体的思想与情趣,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它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创作的动机多与商业因素相关,故其思想和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
3、民间文学的发展阶段:(1)发轫阶段:①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作为一门学问,滥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启蒙思潮,并成为稍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兴起是中国民族文化与外国文化学术思想相撞击的结果。
②1920年北京大学成立的歌谣研究会,(有意识将其看做科学研究对象,以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等人为中坚,)发行《歌谣周刊》,并宣称搜集民间歌谣的目的有两个,一为学术,即将民歌作为民俗学的一种重要资料,另一个是为文艺的,从民歌中引出将来的民族的诗的发展道路。
③歌谣研究会中断后,1927年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成立了“民俗学会”,发行《民俗周刊》,以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为基础的20世纪30年代民俗学运动,把民间文艺的搜集和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民俗学会、北京中央研究院民间文艺组和中国民俗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间文艺学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④20世纪40年代,“俗文学派”与社会-民族学派等的成立,均对民间文学的发展造成影响,而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文艺界树立起重视民间文艺、尊重劳动人民艺术创造的新风尚,(许多解放区的文艺家,后来都成为新中国建立后从事民间文艺工作的骨干力量,)把这一事业推向了新的发展。
(2)发展阶段:①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大革命以前,即“17年”的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历程,民间文学各类机构成立,如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等,进行了大规模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使民间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文艺学科。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都是带有虚构性的散文叙事作品,但它们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
神话通常描述超人间的故事情节,主角通常是神仙或历史人物,主要表述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对自然界的认识。
神话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人类起源、自然现象、神灵崇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宗教性和哲学性。
例如,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伏羲制八卦等故事。
传说则是在某些确实存在的人物或事件中,加入虚构的元素,形成的一种叙事作品。
传说的内容主要是讲述历史事件、人物生平、地方风物等方面,往往没有科学根据,但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例如,中国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以及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传说。
民间故事则更注重表达人民群众的心愿和想象,内容更加生活化,常常围绕着社会现实或道德教育展开。
民间故事的主角通常是普通人,故事情节也更具幽默性和讽刺性。
例如,中国的《牛郎织女》、《白蛇传》等爱情故事,以及《水浒传》、《西游记》等历史故事。
这三种叙事作品之间也有交集,例如神话和传说往往是同源的,而民间故事则常常来源于神话和传说。
同时,它们也相互独立,各自有着独特的内容和形式。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区别——兼论刘墉民间资料的归类处理张其凤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是同属于民间文学的两种不同的体裁。
但是,在历来的民间文学的编辑过程中,却有很多编辑者对这两种体裁区别不清,甚至混为一谈。
那么,两种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在《刘墉民间资料卷》的编著过程中我们又遇到了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阅读了大量的理论著作和具体作品,最后的结论是: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他们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从含义看不同民间传说是一种民间口头叙事文学,“指民间长期留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述和评价。
”它是由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等有关的故事组成。
在民间传说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事件发生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有的还涉及国家民族的重大事件;而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结果也常与某些历史地理现象及社会风习相附会,因而民间传说除了具有一般文学作品的广义的历史性外,还有和历史更为密切的联系,人们通过民间传说,述说历史发展中的现象、事件和人物,表达人民的观点和愿望,从这个意义上讲,民间传说往往给人以“它是真实历史”的错觉。
但,民间传说与严格意义的历史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传说既不是真实人物的传记,也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虽然在一部分作品中也可能包含有真实历史的成分,但归根到底,它还是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
许多传说把广泛的社会内容通过艺术概括而依托在某一历史人物、事件或者某一自然物、人造物之上,达到历史的因素和历史的表述方式与文学创作的有机溶合,使它成为艺术化的历史,或者是历史化的艺术。
而民间故事是民间叙事散文作品的一种,也称“古话”、“说古”、“学古”、“瞎话”等等。
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民间故事更加侧重于对事件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与联惯性,因此,它也非常适合于口头讲述。
,民间故事的内容取材于现实生活而加以虚构,有的则是创造者幻想出来的,其主人公或有名有姓,或者无名无姓,甚至还可以是被拟人化了的动植物,不一而足。
童话与寓言的区别:民间童话与民间寓言同属民间故事的一种,它们有着不少的相似之处,如故事都是虚拟的,都具有教育意义,但二者毕竟是民间故事中不同的类别,自然也就存在区别。
首先可从概念上将二者加以区分。
民间童话是以超自然的事物与事件构成故事主干,以娱乐而非宗教为讲述旨趣的民间口头叙事,民间童话作为口头叙事文学就要求它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较强的故事性,其超自然的事物与事件就要求其须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以幻想体现超自然;民间寓言则是民众集体传承的带有明显教育意义、富含哲理的小故事,是民众在漫长历史中所总结的智慧、经验和知识的艺术结晶,寓言常借助于某种故事形式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着力表现的是内含的来自生活的讽喻和教训,重在思想性。
接着从内容题材上看,民间童话主要以神奇的婚姻、历险、人物、法术等为内容,表现出超自然的世界,充满着幻想色彩,妙趣横生,如在《灰姑娘》中,灰姑娘追寻婚姻的过程,让人看到了如诗如画的、包含各种神奇之物的幻想世界;寓言多来自现实生活,内容多以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批评,或对某种人的讽刺和劝诫,是对社会现象的高度提炼和概括,容易为人所接受,如“守株待兔”通过一个人死守木桩等待兔子撞死的故事,讽刺心存侥幸、不劳而获的人,揭示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劝诫人们要主动付出。
再从艺术特征上观察二者的区别。
民间童话的表现形式多样,除用散文形式写的童话外,还有童话诗和童话剧,想象丰富,幻想奇特,突出形象性,注重趣味性,讲究可读性,还常常运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一些身体奇特、具有奇技异能的人物;寓言,表现为借题发挥,由此及彼,有着明显的比喻性,它是一个比喻故事,但又不同于修辞中的比喻,它不限于个别语句,而是把整个寓言所描述的故事作为一个比喻,来影射社会上的某类人、某类事或某种现象,达到说理启发的目的。
如《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寓言是一种隐含着明显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
最后是二者主要价值的不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国民间故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国民间故事》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
我国民间故事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间故事》,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培养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民间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民间故事的语言表达和现代文有所不同,学生可能对某些词语和句式理解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内容,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把握民间故事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培养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热爱,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内容,把握民间故事的特点。
2.教学难点:民间故事中某些特殊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民间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故事》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韵味。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总结民间故事的特点。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情感体验:让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分享故事中的智慧和乐趣。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间故事的特点和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中国民间故事人物形象:勇敢、善良、机智情节:曲折、生动主题:反映人民生活、传承民间文化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中国民间故事》的内容理解和把握程度。
民间传说故事和神话故事的区别说到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哎呀,那可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听着就让人兴奋。
先说民间传说吧,民间传说就是那些从老一辈传到小辈的故事,常常有点神秘,常常有点搞笑,像是邻居大妈跟你讲的“你知道吗,村里有个老头儿,一晚上能喝十斤酒,喝完后还把牛吓跑了”的故事。
这种故事往往扎根于生活,充满了地方特色,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感情,像是一碗热腾腾的家常汤,让人喝了心里暖暖的。
民间传说里的人物都是普通人,生活中可能随时能碰到,老张头、王大妈,他们都可能是故事的主角,真实得让人觉得亲切。
再看看神话故事,嘿,那可就不一样了,神话故事里可是有神仙、妖怪、龙啊!它们通常是那些老祖宗们编出来的,带着一股浓厚的神秘色彩。
你想想,像《山海经》里那种奇形怪状的神兽,真是让人觉得脑洞大开。
神话故事的主角通常是神、女娲、盘古,或者一些传说中的英雄,动不动就能上天入地,拯救苍生,甚至还会跟天神打架,真是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神话的背后有深刻的哲理,有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宇宙的探索,简直就是一场盛大的视觉与精神盛宴,听了让人忍不住想鼓掌。
民间传说更贴近生活,讲的是人们的喜怒哀乐,像是《牛郎织女》这样动人的爱情故事,里面有相思,有团圆,真是打动人心。
而神话故事就像一幅瑰丽的画卷,画中有风景,有神秘的力量,也有各种超自然现象,像是要把人带入一个梦幻的世界。
两者虽然都能让人开怀大笑,但一个是平民的智慧结晶,一个是神灵的神秘故事,差得可远了。
说实话,民间传说的故事情节常常是那么简单明了,有时还带点儿调皮。
比如说某个村子里的人都相信,晚上不能乱说话,否则会被鬼听见。
这种小道消息让人觉得有趣又好笑,简直像是村里的一种潜规则,大家都心知肚明。
可是,神话故事可不讲这些,讲的可是更大的道理和人生哲学,像是让你思考人类的起源,探索神与人的关系。
这种故事带着一层厚厚的哲学外衣,往往让人回味无穷,听完之后脑袋里全是问号。
再说说人物形象,民间传说里的角色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他们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偶尔还会显得笨手笨脚,让人忍俊不禁。
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和民间故事在中国古代,民间艺术和民间故事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这些表现形式呈现出中国人对生命和美好生活的期望和思考。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究古代中国的民间艺术和民间故事。
一、民间艺术中国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戏曲、曲艺、民间音乐、舞蹈、戏剧等等。
它们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乐趣和娱乐方式的重要选择。
其中,代表性最强的是中国的戏曲。
在中国古代,戏曲被广泛地流传和喜爱。
它除了是一种娱乐活动外,也是人们对生命和社会的反思与思考。
例如,四大名剧中的《红楼梦》以富贵之家的沉浸与崩塌为主题,展现了人性的残酷和社会的虚伪。
而《西游记》则通过一个大胆的冒险故事,表达出对勇气和坚持信仰的肯定。
除了戏曲,曲艺和民间音乐也是人们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
曲艺是一种通过快板串联起来的小品,它的内容通常是以幽默为主。
民间音乐则包括乐曲、歌曲、民族器乐等等。
它们在不同地方和不同文化中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样式,但都是人们表达感情和情感的形式之一。
二、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中国文化传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几千年来,人们用故事讲述着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和经验,同时也通过故事表达了观念、信仰和道德。
在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故事是《三字经》、《百家姓》、《谷梁传》等。
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找到了一个有趣而生动的方式,将重要的道理和哲理传达给大众。
《三字经》是一本儿童读物,通过简洁的文字介绍了儒家经典思想的要义,例如“人之初,性本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等。
同样,《百家姓》则是一本介绍中国姓氏的书籍,它讲述了很多关于家族和传统的故事。
《谷梁传》是一本历史书,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故事,既有各种有趣的传说,也有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除了这些经典的民间故事外,中国还有一些流传至今的古老故事。
例如《鹳雀楼记》、《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等,这些故事传承了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在这些故事中,常常伴随着信仰、智慧、勇气及纯真无邪的品质。
民间文学第一绪论一、定义1、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
其创作成果(作品)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情操。
2、民间文学主要样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诗史、抒情叙事长诗、民间小戏(戏曲)、谜语、歇后语。
3、民间文学定义的核心——劳动人民口头创作。
4、民间文学的国际统称——Folk-lore(【英】威廉.汤姆斯语)二、进一步理解民间文学的含义民间文学作者—劳动人民为主的某个若干个群体。
民间文学创作方式—口头创作(后加文字记录)。
民间文学流传方式—口耳相传。
民间文学内容上最大特点—反映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艺术情操(直接人民性)。
三、为什么开设和学习《民间文学》课程?1、从历史上的地位看,民间文学是历史事象的记录2、从文学创作起源看,民间文学起了源头和标杆作用3、从作家成长状况看,民间文学是古今中外作家的摇篮和乳娘4、从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目标看,民间文学是学员实践需要的重要内容之一四、民间文学的特征(内容、创作流传、艺术和生态方面)艺术方面(了解):真情。
朴素。
富有音乐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一)内容直接地表现人民自己的思想感情,直接地描写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劳动与社会斗争),并且用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具体表现在:(1) 民间文学是人民生话、历史的全面而生动的形象反映。
(2) 文学是交流感情的工具,感情只能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获得,只有亲身参加劳动、参加人民起义斗争,才能真切而生动地描写它们。
(3) 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的根基,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史诗、歌谣,都体现了民族精神、人民的道德观念和理想愿望。
所以,我们说民间文学是民族的灵魂。
(4)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创作,在本质上属于先进文化与民主思想的范畴。
(5) 民间文学鲜明地表现了人民群众的世界观、心灵美和人情美。
(二)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方面特征(基本特征)—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流传性(传承性)、传统性、1. 口头性民间文学与作家创作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口头性,由此又形成了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变异性、流传性、传承性等特性。
故事主题分类按内容八大类1.鬼故事鬼故事配图是故事当中的一种写作体裁,内容穿插鬼怪,幽灵等神秘物体的突然出现或给人造成的一系列恐怖事件,往往以刺激人的视觉与心理神经为主要目的,以达到惊吓的效果。
鬼故事又称为恐怖故事,恐怖小说,鬼怪故事。
鬼故事是以推理、悬疑、奇特、未知、穿越、血腥、架空、恐怖、刺激等风格模式构成的虚幻故事。
2.恐怖故事恐怖故事是故事当中的另一种写作体裁,与鬼故事相似,但有区别,恐怖故事的内容往往以血腥或恶性事件的恐怖遭遇来刺激人的视觉与心理神经为主要目的,以达到恐怖的效果。
3.幼儿故事幼儿故事是儿童文学少儿的一类。
指0周岁到6周岁的幼儿。
故事用作讲述的事情,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故事。
这个事可能是真实的事,也可能是虚构的事。
它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
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文学体裁的一种。
幼儿故事,以幼儿为对象,富有幼儿特点,适合幼儿理解、表演,也就是适合幼儿听、读、讲的故事。
幼儿故事幼儿故事寓教于乐,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开启智慧,丰富头脑,能有效地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孩子对知识的感知兴趣,对孩子的课外启蒙教育有很好的效果。
是开启儿童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
听故事可以丰富儿童知识,同时提升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促进儿童的思维更加细微准确,想象更加斑斓、开阔。
4.神话故事神话故事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是人类历史发展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
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神话产生于人类远古时代。
作为民间文学的源头之一,有力的证明了劳动人民从来就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也揭示了民间文学从一开始就与人民的生活和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神话的本质是: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浅谈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区别和联系从广义角度来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带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叙事作品的总称,包括神话、传说、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笑话等。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联系和区别从钟敬文与乌丙安的话中可窥探大概:传说大都跟神话和民间故事一样,是一种虚构性的作品.(钟敬文)民间故事中的假想内容时有一些原始观念的痕迹,但整个内容并不像神话那样全部概括着原始人类的认识和观念.民间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几乎很少有附会到具体事物上的,有的故事即使关联到某些事物上,但在内容的基本特色上与传说内容的生活特色也有区别。
(乌丙安)神话是人类在远古时期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是“讲述真理的谎言.”传说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就二者的体裁特征和传播方式而言,神话与传说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
相对于神话,传说的创作者是没有特定作者的民众或群体,其内容与历史上的实有之人、实有之事或特定地方的风物或习俗两个方面的事实相联系。
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是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如三皇五帝时代的禹帝,他在神话中的形象本是一条虫,而上古也有人性化了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两种故事产生的时代有先后之别,但后来同时在人们的口头传播.神话的思想内容主要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反映先民征服自然的愿望与追求,充满奇丽荒诞的幻想。
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传说的故事富于传奇性,许多传说的传奇性效果是靠超现实的魔幻情节来制造的,如杨柳青年画传说中关于画会“鼓”的故事-—画中的动物、植物会变成真的,画中的毛驴会下来给穷苦人拉磨;白蛇传中蛇能变人、会施法术等,都是神异性的情节,与原始文化中的神话思维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这些情节在传说中不像在神话中那样占主导位置。
这些讲的都是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二者也有区别:第一,二者的故事主人公有不同的属性。
民间故事及民间故事区别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民间故事按内容可分为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5类。
它有以下特征:
1.时代久远。
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
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
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一、幻想故事(或叫民间童话)包含丰富的想象成分,充满浪漫色彩。
1.主人公多为普通劳动者,其中的情节、事物和部分人物有超自然的性质。
常把现实中不可能的事情当作可能实现的事情表现出来。
2.情节常采用“三段结构法”;人物、情节、语言基本定型,在不同地区也时有变异。
3.古代流传的幻想故事有《毛衣女》、《叶限》、《吴堪》等。
二、动物故事。
1.以动物为主人公。
2.动物常被拟人化。
3.有的借动物间的纠葛表现社会现象、人际关系;有的解释动物的习性;有的寄寓着明显的教训意义。
三、生活故事。
1.取材于现实生活而加以虚构。
2.现实性较强,故事往往扬善抑恶。
3.篇幅比较短小,人物性格单纯,常常运用对比的手法。
4.有时也采用三段结构法。
风格较为朴实、明快。
四、民间寓言。
是广大人民创作的包含有明显教训意义的口头散文故事,风格含蓄、幽默、发人深省。
例如不少先秦的著作中记录或引用了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
五、民间笑话是幽默、滑稽性的短小故事,大量是讽刺人民内部生活和性格中的某些缺点的作品。
许多优美的民间故事,象广为流传的《孟姜女的传说》,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其他三大著名故事是:《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