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1.2了解生物圈复习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44.34 KB
- 文档页数:7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和繁殖等。
2. 教学内容:生物的分类、生物的特征及其表现。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节:生物的分类1. 教学目标: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2. 教学内容: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分类的等级。
3. 教学方法:采用对比法、实物观察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节:生物圈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意义。
2. 教学内容:生物圈的定义、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的意义。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四节:生态系统1. 教学目标: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组成。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五节:食物链和食物网1. 教学目标: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教学内容:食物链的定义、食物网的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应用。
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观察法、模拟实验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二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第一节:人类的起源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人类的发展历程。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图片展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节:人类的进化1. 教学目标:掌握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和证据。
2. 教学内容:人类进化的历程、人类进化的证据。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三节:人类的生殖和发育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 教学内容:人类的生殖方式、人类的发育过程。
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观察法、模拟实验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四节:人类的行为1. 教学目标:掌握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2. 教学内容:人类行为的类型、人类行为的特点。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识清单】知识点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即环境影响生物)1.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2. 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特别提醒】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
知识点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特别提醒】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认:一个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组)。
对照组就是不作处理的,已知的那一组。
实验组就是作了相应处理的,也就是要验证,探索什么就做什么样的处理的那组。
知识点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应该包括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
前者包括寄生,捕食,合作、共生,竞争等;后者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知识点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2.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3.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别提醒】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但是生物只能适应环境,环境不能适应生物。
考点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例1】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气温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
这一现象说明对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A. 阳光B. 水C. 温度D. 空气【解析】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通过对题干的认真阅读,我们就可以判断是温度影响了蝉的鸣叫。
【答案】选C【例2】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A. 春江水暖鸭先知B. 葵花朵朵向太阳C. 大树底下好乘凉D. 春风又绿江南岸【答案】选C考点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例3】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常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下列能作为一组对照条件的是()A. 明亮和潮湿B. 干燥和潮湿C. 空气和土壤D. 温度和水【解析】对照实验:在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像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相同的实验。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①根据经验举例并做出分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②分析教师举出的例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①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探究的一般过程①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学生分析教师举的例子,最终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可直接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教师可直接举例,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①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②学生自学,互相答疑,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
①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②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实验探究①班额适中的,可在班级中由各组同学按方案进行。
①教师巡回指导。
②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②若班额大,可以在室外由各组自己选择实验地。
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结果交流①各小组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②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报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1篇一: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学设计作业:教学反思: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目标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难点和重点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教学设计作业:教学反思: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目标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难点和重点重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设计篇二: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致同学们》教案(1课时)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其重点是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由于开学初新生军训了一周,他们对校园环境也较熟悉了,为此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发学校的“问题资源”展开教学。
同时要非常重视如何组织教学,应制定相应的课堂规则和设计形成性评价方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教育理论指导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理论,有效学习是个体基于自己的学习经验背景建构起来的,因此教学应通过设置问题解决活动来激发学生思维,形成对知识结构的深刻理解,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所以在“生物圈”的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究、互动和社会化的实践环境,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思考与辨析、创新与实践的能力,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本节知识内容的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这两条要求之间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一方面要求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为学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打基础,而后者是本节乃至本章知识教学的最终目标。
如何才能真正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一要理解生物圈是生态系统,其内涵是: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在空间上是分开的,看似互不相干,其实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个整体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特点与生态系统的概念完全吻合,因此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
第二要理解“最大”,其内涵是:生物圈的范围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生物分布的空间,涵盖了地球上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本节内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从宏观角度进行学习,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对各种各样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生态系统的认识,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
三、学情分析1、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恰当地引导可以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上着手,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倡导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生物和生物圈年级九年级科目生物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生物和生物圈总结复授课类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分两章,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二章通过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应使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
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第一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对各节的知识点掌握了,但他们掌握的只是各章节一些零散的、脱节的知识,如何将各章节知识系统的联系起来还比较困难。
三、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观察、调查、对照实验。
2.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4.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5.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6.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7.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8、认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和区别生物的共同特征。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难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对生物圈有了哪些了解呢?二、梳理知识点1.举例说明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2.人类能否在地球以外找到生存空间,为什么?3.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学校岢岚二中班级 205班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备课教师科目生物课题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I、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理解生物和非生物,会比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过程和方法:在观察、讨论和分析的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分析综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我国生物资源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家乡、珍爱生命的情感和逐渐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II、教学重点:生物的概念和生物的基本特征。
III、教学难点:理解生物的特征并能力用利用生物的特征来分清生物和非生物。
IV、课前准备 :生物特征的相关图片~与生物特征相关的资料。
V、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1、情境导入(1)请每名学生说出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不能重复)。
- 1 -(2)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特征,你们是怎样区分它们的,自然界有生物和非生物,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将不同的生物区分开来,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生物的特征(板书课题)2、明确任务,1) 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理解生物和非生物,会比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在观察、讨论和分析的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分析综合的能力。
(3)在了解我国生物资源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家乡、珍爱生命的情感和逐渐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展示实物:鱼(在鱼缸里)、石头、菊花(带有枯枝)等。
2、提出问题:观察并区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你总结出生物所具有的特征吗,3、设疑,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生物,(2)生物有那些共同特征,(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怎样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人是生物吗,珊瑚虫是生物吗,菊花的桔枝是生物吗, 拖把、扫帚是生物吗,粉笔是生物吗,(4)说一说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期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
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
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学情分析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
所以,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
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能主动自觉地学习;但普遍学生基础差,并有个别极差的学生。
四、方法与措施1、备课标、备教材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2、备学生(1)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教师能在每一堂课上找到与学生能产生共鸣的。
3、备教法、备学法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突出设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最优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
4、备作业要精选习题,以消化、巩固当堂所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5、岗位练功、继续教育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使练功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做到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学生,认真批改,认真辅导等,其次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介,充分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优质教案全集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生物的图片、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教学课件。
四、教学设计:(一)新课讲授:引入:展示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补充: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二)课堂作业:书上练习P6(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三)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尿液,汗液和呼出的气体等。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考点一生物和生物圈教学案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生物的特征,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教学过程[基础知识归纳]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①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生物②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生物③微生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生物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生活的过程中,身体内会产生很多种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
比如人可以通过呼吸、出汗和排尿;植物的落叶等。
4、生物能对来自于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即应激性。
一般情况下,生物越高等,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越灵敏5、当生物生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所以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生物在生殖过程中还表现出遗传变异的特征)6、除病毒外,生物体是有细胞构成的。
(病毒也是生物,因为病毒能够繁殖)7、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如果生物不能适应环境将环境被淘汰。
注意:利用生物的特征来判断某物体是否是生物。
二、认识生物的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是一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的时候,可直接用眼,可借助显微镜和放大镜等仪器观察,也可以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象机等工具。
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目的和要求。
(二)调查法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的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调查的范围很大,可选取一部分作样本。
样本的选择要适量,如果太少,得出的结论不准确;如果太多,会增加调查的工作量。
调查的过程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三、生物归类法1、生物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所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
现代生物分类学的奠基人林奈四、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基准,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在地球上,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约20千米的圈层,就叫做生物圈。
湘波中学 七 年级 生物 科导学案课题: 了解生物圈(1) 课型: 预习、展示 备课日期: 20120917 班级: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学习目标:1、描述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生态系统的组成;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重点)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难点) 学习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 预展课【我的农场我耕耘】一、预习:阅读P12——P18,第一节,完成下列内容。
(12分钟)1、地球上所有的 与 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 ,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 。
3、环境中影响 和 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两大类: —— 等 和 —— 的其他生物。
4、在研究 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 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 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5、生物与生物之间,常见的相互关系有 等关系。
6、生物必须 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生物在 环境的同时,也 和 着环境。
7、一般来说,生物实验的步骤有: 、 、 、、 、 等。
【背诵检测者 】二、讨论:小组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15分钟)1、大熊猫主要生活在 ,因为这些地区的环境 。
2、影响池塘里的鲤鱼的因素有 。
3、观察图1—12,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生物因素有: 。
4、阔叶林往往分布在 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 的地方。
5、在一片稻田里,有水稻、稗子、青蛙、飞蛾等,请回答:水稻和稗子是 关系,青蛙和飞蛾是 关系,青蛙和水稻是 关系。
6、骆驼采用 、骆驼刺采用 来适应干旱的环境。
7、《光对鼠妇的影响》试验中,所研究的非生物因素是 ,还有 等因素对它有影响。
之所以要用很多只鼠妇来做实验是因为 ,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是因为 。
实验完毕后的鼠妇应该 中。
三、分组展示:分工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15分钟)1、练习一,我能判断。
2、练习二,我能解释。
3、练习三,我能描述。
4、练习四,我能思考。
5、练习五,我能拓展。
6、我能归纳和例举: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的例子。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了解生物特征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2.生物的特征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节认识生物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1.什么是生物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
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
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师:给予掌声鼓励。
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
生物还有什么共同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
教学内容:生物的特征及其表现。
1.2 生物圈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
教学内容:生物圈的定义、范围和生物圈内的生态系统。
第二章:人体的结构层次2.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细胞的概念、结构及其功能。
2.2 组织、器官和系统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教学内容:人体的主要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及功能。
第三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3.1 植物体的结构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细胞到植物体。
教学内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各层次的结构和功能。
3.2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六大器官教学目标: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第四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4.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目标:了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
教学内容: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4.2 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内容:食物的消化系统、消化过程和吸收过程。
第五章:生物能进行呼吸5.1 呼吸作用的概念教学目标:了解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5.2 呼吸作用的实质教学目标: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
教学内容:呼吸作用实质的相关知识。
第六章: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6.1 排泄的概念和途径教学目标:了解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教学内容:排泄的定义、途径及重要性。
6.2 排泄的主要废物教学目标:了解排泄的主要废物。
教学内容:排泄废物(如尿液、二氧化碳等)的成分和排出过程。
第七章: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7.1 应激性的概念教学目标:了解应激性的概念。
教案序号 1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新授课第一节生物的特性教学目标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巩固练习1. 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
我们来练习一下。
教师打出图片,让学生指出图中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为什么?2.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教学反思:教案序号 2 第一章认识生物新授课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目标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②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③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④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难点:①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②能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方法:调查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案序号 3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新授课第一节生物圈教学目标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③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④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了解生物圈课 型:复习课 主备人:课题: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复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人: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举例说明生物之 间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能写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些» 重点: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教学策略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教学工具PPT、知识回顾(约5分钟)。
卢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大气圈的底部生物圈 范围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
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重难点难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教暗的1:■-:达生物靈所有生r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 环境中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和交流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湿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 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生态系统非生物部分: 生产者一植物 消费者一动物 分解者一细菌、真菌 阳光、空气、水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B. 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中有六种消费者C.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各种草D. 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是猫头鹰三、互助提高或者分层提高(约15分钟)。
(2012年东营市)1、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位置黄粉虫光照温度纸盒左半侧20只明亮15C纸盒右半侧20只阴暗30 CA.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B.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D. 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2012年东营市)2、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若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图8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是【答案】D【解析】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兔会因为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数量剧增,但草的数量有限,很快,兔又因为食物不够死亡,数量又减少。
四、总结与提升(约5分钟)。
(一)生物圈的内容1、生物圈的概念:2、生物圈的范围: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筒头鹰吃虫的鸟蛇JT ■青蛙7.(2014?江西模拟)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地域内的动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后,绘制了如图的食物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有8条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适宜的和一定的。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 关系、______ 关系、_______关系、____________ 关系等2、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是对干旱的 _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风的适应。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____________ 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中获取必要的水分和无机盐,地衣的生理活动对岩石有着侵蚀作用,导致岩石风化,这个实例表明生物既能________ 又能。
(四)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在生态系统中,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多的应该非生物部分:、、、温度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的链状结构。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不断积累。
4、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6、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________ 生态系统、__________ 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在和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 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湿地生态系统是在__________________ 条件下形成的, ____________ 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有之称,具有、的作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是____________ ,它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五、当堂作业或者巩固反馈(约10分钟)。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生物界非常普遍的现象。
3 •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其中主要成分是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生存的成分是消费者,把有机物归还无机环境的成分是分解者。
4、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而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它们往往是彼此交错连接的,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6、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7、(2005 •内江会考)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整。
非生物部分&以下不能作为资料收集的是(C)A 、书刊、报纸B 、图片、数据C、猜想、假设 D 、音像资料9、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D )A .分组实验 B. 重复实验C.独立实验D. 对照实验10、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D)A 、阳光B 、水分C、空气 D 、有机物11、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D )A 、阳光、温度B、空气、温度C 、水分、土壤D、花粉、病毒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A )A . 温度 B.光照C.湿度D.土壤13、海洋由浅至深依次生长着绿澡、褐澡、红澡,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A .. 阳光 B.含氧量C.海水温度D.含盐量14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C)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15、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A )A . 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C.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D.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16、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C)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D 、、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17、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C )A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 、森林中的全部动物C 、一条河流D 、一块农田的全部农作物18. 自然界中,一种动物死亡不会影响其他动物的正常生活,是因为这些动物尸体会被( D )A.树叶覆盖 B .野狗争食C.大雪淹没 D •分解者分解19. 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冋伴前去米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 )A.合作 B .寄生C .捕食D .竞争20. 螳螂捕食,黄雀在后“描述的是(C )A.合作 B .食物网C .捕食D .竞争21 .食物链中开始的生物通常是(C )A.食草的动物 B .食肉的动物C.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D .腐生的菌类22、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是(B )A .青蛙捕食蝗虫B .鸟吃草籽C.松鼠吃蘑菇 D .猫头鹰捕食鼠23、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中递减,而农药残留在食物链中却(B )A .少量增加B .富集C.减少 D .不变24. 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A )A .人B .绿色植物C .高楼大厦D .动物25. 下列哪些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C )略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