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名词解释近年考题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人类对现实世界产生了美的意识的现象和活动。美学学科: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研究人的一些非物化的形态的社会现象,如精神、理想、价值等问题的一个科学门类。审美意识: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的审美追求的意识。美学:在人类审美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的,专门研究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的一种学问。人生实践:人的感性活动,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包括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审美活动:人由于有了审美需求,有目的而无功利地与客观世界发生审美关系的活动,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审美活动的一切特征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最全面的体现。人生境界:在个人人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一体圆融的状态。这种人与世界的统一关系着重体现在个体人对自身生存

实践的觉解与对宇宙人生意义的体悟的不同程度、层次和

水平上。高级人生境界:人对宇宙人生觉解程度最高的等级,达到跟宇宙天地化为一体的关系。处于这一境界中的人不仅能超个人,而且能超社会,因而他具有更加宽广的胸襟和眼界,“是觉解的进一步提升;自觉的理性已化为人的内在品格,因而遵循规范已无需勉强。”而是把天地万物、自然社会的运行法则化为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化为自己心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化为自己的一种血肉,于是不知不觉中与天地万物已经融为一体了。审美关系:是植跟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美(广义的美):广义的美包括审美意义上的丑,它是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客体)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审美形态既与主体相关,更与客体相涉;

既是人类在具体历史条件和环境中,通过长期人生实践活动积淀而成的、能“直观自身”的对象性基本样态,又是对审美活动中被感受的对象存在样态的逻辑归类。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是感性的人生经验,不同于理性认识,感性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又不同于感官欲望。艺术:艺术有它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即存在于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三环节循环往复的动态流程中,离开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艺术就不能存在。艺术品:是精神性的人工制品,是艺术家审美创造活动的结晶,也是艺术家对世界审美关系的感性显现和凝定,它一旦进入接受者的审美欣赏活动,与接受者建立起审美关系,便生成、显现为最高层次的审美对象。艺术活动:是指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三环节的动态流程,是审美活动最高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

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自己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是在人的劳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步生成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之中的。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是主体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协调运作创造出来的。审美理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的位置,它一旦形成就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必然会在主体的审美活动中发挥着持久而重要的作用。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但有进一步的发展。它不再像审美意识那样是一些不自觉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而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它也不再像审美意识那样依靠具体的审美活动来体现,而是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

主观爱好和倾向。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

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审美趣味呈现出

两个方面的特征: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主要受后天因素

或社会条件的影响。审美活动的自律性:是指审美活动本

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

目的本身。审美活动的他律性;就是说审美活动不是一个

封闭孤立、与世隔绝的世界,而是受到其它实践活动的制

约和影响。人的本己性:指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最具本质

性的特点。人活着,他就希望能以最适合人性尊严的方式

去生存;人活动,他也总希望能把自身所拥有的本质力量

最充分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人的本己性。审美主体:在审

美活动中,进行主动审美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休。审美客体;

在审美活动中,被进行审美活动的人注意、观照、欣赏的

客观实体为审美客体,即审美对象。审美惊异:就是人在

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

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是一种鲜活的

生命感。惊异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

对客体的向往。正是在主客体这种刹那间的直接碰撞与神

会中,激发起主体强烈的审美兴趣。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

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

条件。审美澄明:澄明之境,是光明、敞亮的境界,是能

够达到对世界的清晰把握,达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

实现人与人、人与对象、人与自然之间生动和谐的状态。

进入澄明之境,即揭开遮蔽、去除迷误,从而走向光明之

域。游戏说:游戏,是指人在摆脱了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

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这种

自由活动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它只是对事物的纯粹外观产

生兴趣,也就是只对事物的形象本身无所为而为地进行观

赏和玩味。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

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巫术说:是20世

纪在西方颇为流行的一种艺术和审美发生理论,其主要的

依据来自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和弗雷泽关于原始文化

的学说。弗雷泽认为原始巫术可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以“相

似律”为基础的“顺势巫术”或“模拟巫术”;另一种是

以“接触律”为基础的“接触巫术”。弗雷泽把上述两种

巫术统称为“交感巫术”,因为它们都建立在这样的信念

基础上,即认为通过某种神秘的感应,就可以使物体不受

时空限制而相互作用。劳动说:主旨是认为艺术和审美起

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含有三层内容:第一,“劳动

先于艺术”;第二,从人的心理本性上说,他潜在地包含

着某种审美的要求,但是,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使这种潜在

性转化为现实性。在人的具体审美趣味中,总是蕴涵着由

特定社会生产力所必然决定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第

三,人的审美能力也是在生产劳动中形成并成生产力发展

的一定水平相一致的。固定装饰:是指原始人通过刻痕、

刺纹、凿齿、穿耳、穿鼻、穿唇等手段局部地且永久性地

改变自身的自然形态,以期达到某种观念目的的装饰活

动。非固定装饰;是指原始人利用某些天然的或经过人生

制成的物品如带、索、坠、环、珠、管、笄等等,通过不

断变化的方式使之或附着或悬挂于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

从而达到美化自身的目的。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审美对

象只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相互渗透从而熔铸成的一

种独特意象,它就存在与审美主体对具备一定审美价值属

性的客观事物独特的观照和体验之中,是一种虚幻的实

体。审美对象的开放性;所谓开放性,就是说审美对象具

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审美对象既是有限的、确定的,

但又具有无限性和不可确定性。一方面,任何审美对象都

不能离开一定的“物”,但它只是一种意象或者说幻象;

另一方面,真正的审美对象富有浓郁诗意是能够唤起人的

审美意识,能使人闻之动心、品之无极,启迪人做无穷的

追索和探寻。审美形态: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

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

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这种不

同形态的逻辑分类。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

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存在至

境。崇高: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

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憾,使人惊心

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

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的一种审美形态。审美形态;的内

涵指审美形态是一种感性的形态,是一种逻辑分类形式,

是世界各民族共同的审美形态。审美形态的兼容性;是多

种审美因素——审美形态、审美风格、审美趣味、人生样

态、人生境界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优美;具有小巧、

轻缓、柔和等形式特征的一种审美样态。喜剧;是用滑稽、

讽刺、幽默的形式,对丑的事物或人自身的缺点进行揭露

和嘲笑,从而产生可笑的效果的一种审美形态。悲剧:是

在人生存在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

突,使有价值的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冲突、毁灭中,让人体

会到斗争的勇气和理想追求的力量感,从而激发人的存在

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一种审美形态。丑:社会中

与美对立的,表里不一、内外不符、荒唐矛盾、反常、混

乱、给人以恶性刺激的,从反面肯定正面的价值和情感的

一种审美形态。

荒诞;现代社会中的、非理性的、语无伦次的、难以理解

的,使人孤独、恶心、厌烦、畏惧、绝望的,能表现人生

存在意义的虚无感和无助感的一种审美形态。畅神说:(1)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畅神说”强调自然景观的审美价

值在于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和满足,使人的精神

变得舒畅和愉悦。(2)其核心是要求艺术创作要使所表

现的对象呈现出一种内在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又只能来

自于主体精神的贯注。这种贯注是源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

水乳交融。(3)“畅神说”体现出审美经验的终极旨归

在于帮助主体寻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真谛。直观:《辞

海》对该词的注释就是:“即感性认识,就是实践中外界

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的感觉、知觉和

表象。其特点是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其局限性是只

能把握个别而不能把握一般,只能把握现象而不能把握本

质。”在西方思想中,直观有另一种含义,指心灵心需借

助于感官刺激,也不经过逻辑推理,就能直接领悟或把握

真理的能力。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是对于对

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

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反思判断力:不像

规定判断力那样从普遍性的概念、规律出发去判断特殊事

实,而是从特殊的事物和感受出发去寻找普遍。审美理解: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的理解活动,它

始终保持对象的感性形象,将感性形象与主体头脑中的审

美想象进行比较,从而进行判断的过程。审美理解还具有

多义性特点。自我调节;人或者自控制系统通过信息反馈

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克服、校正与目标间的偏差,从而达

到自己的目的。反馈调节:原指通讯系统把发出的信号重

新收回,以便检验通讯目的是否实现。在审美活动中,无

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为了实现审美目的,都要注意用

反馈调节方式对自己的审美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审美态

度:指审美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

产生的一种观照、欣赏的态度。审美距离:指主体在审美

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事实上的心理距离,是由瑞士美

学家布洛提出的。格式塔:是指主体通过视觉思维把握到

的有关对象的有机结构的整体。(1)此理论十分强调心

理活动的独特性、整体性和创造性。(2)审美活动中格

式塔的形成是主体积极地构成的结果。判断力:在普遍与

特殊之间寻求关系的一种心理功能。艺术品:人工制造品

中的一种以创造非现实的意象世界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

验的、含有审美价值的产品。意象:是一种心理存在,一

个审美的表象系统。它的基本结构,即意与象两个方面。

“意”指主体在创作和审美时的意向、意图、意志、意念、

意欲,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理想、艺术追求

等等:“象”,则指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直观性的个别、

特殊、具体的感性表象,能体现主体之“意”,并能为感

官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非现实的表象,包含艺术抽

象之表象。“意”与“象”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意”

无“象”永远无法显现,“象”无“意”就失之为空洞、

肤浅:“意”藉“象”而成形,为感官所把握,“象”以

“意”为自己的灵魂,凭借“意”而获得意义。二者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