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物的变异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概念、变异的类型、变异的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变异的概念,掌握变异的类型及原因,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变异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
难点: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不同品种的植物、动物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品种的植物、动物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生物会存在变异?变异对生物有什么意义?”2. 基本概念:讲解变异的概念,解释变异与遗传的关系。
3. 变异类型:介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举例说明各种类型的变异。
4. 变异原因:阐述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变异原因。
5.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讲解变异如何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促进生物进化。
6.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7. 例题讲解:讲解与变异相关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8.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变异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2. 变异类型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3. 变异原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变异的概念及其与遗传的关系。
(2)举例说明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阐述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答案:(1)变异是指生物体在遗传基础上产生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差异。
变异与遗传密切相关,遗传为变异提供了基础,变异是遗传的表现形式。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的《生物的变异》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后,对基因决定生物性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知识的延伸。
并为下一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答案,并能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
基于对教材啊分析和《课标》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明遗传变异的在实践中的运用。
难点:探究花生两个品种的变异实验。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培养探索精神。
(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对生物的生殖发育,生物的性状以及决定性状的因素有所了解。
但对生物变异方面还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变异的存在,并进一步探究变异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里特征,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变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了解遗传变异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变异的存在及变异的普遍性。
2.以花生果实大小变异为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探究答案、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生物的变异及原因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奇妙力量,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通过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并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我选择下面的教法学法。
五、教学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小不同的花生课时安排: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观察材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观察实例、分析原因、弄清本质→自主学习、课外拓展、增长见识四个方面来展开新课。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优质教案课堂引入: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包括不同品种的狗、多指畸形等生物变异现象,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生物的变异”,详细内容包括:1. 变异的概念与分类2. 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3.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掌握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分。
2. 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生物变异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变异的原因和分类。
2. 讲解:详细讲解变异的概念、分类、原因,以及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变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强化学生对变异知识的理解。
5.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2. 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3.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
(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3)分析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答案:(1)变异是指生物在遗传过程中产生的个体间或亲子间的差异。
变异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如下:基因突变: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设计:生物的变异生命不要求我们成为最好的,只要求我们做最大努力。
下面是为您推举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设计: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认识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2、明确生物之间存在差异是变异的结果3、知道自然界中有两种变异即可遗传的和不行遗传的变异能力目标: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情感目标:1、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2、能用科学的看法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对探究结果的商量,把握可遗传变异和不行遗传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缘由。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操纵又受环境的影响。
难点:1、把握可遗传变异和不行遗传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缘由。
2、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用具课件挂图小黑板多媒体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某同学一家三口的照片找出儿子与父母相同与差异之处。
儿子很像父母但又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为什么,这就是生物的变异。
自学提纲〔学生阅读课本40-43上面内容重点圈划记忆和思索并完成以下内容〕1、生物之间的变异是存在的2、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行遗传的变异。
〔二〕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商量能举出变异的例子2、学生探究课本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让学生商量,教师提问学生,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
〔三〕精讲点拨由于任何性状都是操纵该性状的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基因组成相同的大花生〔或小花生〕果实的长度有长有短,这主要是环境引起的变异。
但环境引起的变异程度是有限度的,所以大花生〔或小花生〕的果实大小总在肯定范围内波动。
2、由遗传物质转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仅由环境引起而遗传物质未发生转变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四〕课堂小结1、说出可遗传的变异,不行遗传的变异2、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例子。
3、画出本节的学问结构图。
725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举例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难点:
1.举例说出引起变异的原因
2.变异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
图片、花生、尺子、适当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一.生物的变异现象
1.概念:
2.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二.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的变异
三•人类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七、课下作业完成教材课后练习
八、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正确的解释身边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进一步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可以更好的利用教学课件让课堂更充实,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这节课我也明白,学生讨论,动手动脑能打开智慧之门•。
7.2.5 生物的变异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运用获得的数据说明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收集和交流我国遗传育种方面成果的资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2.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重点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运用获得的数据说明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中金鱼与金鲫鱼的外形差异很大,你能说出金鱼身体颜色变化的原因吗?金鱼躯体的颜色、形状等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金鲫鱼体色发生变化是因为控制躯体颜色的基因发生了变异。
人类为了观赏需要,利用杂交的方法,使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集中到金鱼后代身上并显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基因进行了重新组合,这也属于生物的变异。
观看猪和金鱼的变异视频二、讲授新课(一)变异的原因探究一种变异现象1.提出问题:不同品种花生果实大小有变异吗?2.作出假设:不同品种花生果实大小有变异。
3.制定并实施:①取样随机挑取两种花生种子各30粒。
②测量用尺子测量花生长轴并记录。
③绘图:各学习小组作好项目分工,完成花生种子的测试,记录数据④数据分析:所有组长将数据汇成一组,生成拆线图4.得出结论5.表达与交流1.思考:不同品种的花生大小不同这种变异的原因是什么?引起同一品种的花生有大有小这种变异的原因是什么?不同品种花生大小不同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同种花生有大有小的变异是环境不同引起的。
2.如果把大花生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果实会怎样?说明了什么问题?生物的性状不仅受到基因的控制,也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二)变异的类型1.可遗传的变异:像两种不同品种的花生果实大小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不同所引起的变异,能通过生殖遗传给后代,称为可遗传变异。
初中《生物的变异》生物教案初中《生物的变异》生物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生物变异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
学生能够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学生能够掌握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变异现象的能力。
训练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发展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注生物多样性的态度。
强化学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具体影响。
如何将生物变异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物变异的实例(如不同颜色的花朵、不同形态的果实)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注意到身边的生物变异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变异的原因和意义。
2. 探究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类型(点突变、插入或删除突变等)。
通过动画或图解展示基因突变的过程及其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变异类型对生物适应环境的意义。
3. 探究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讲述自然选择和生物变异的关系,解释变异如何影响物种的适应和演化。
利用案例分析,探讨生物变异如何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模拟自然选择过程,体验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
4. 联系现实生活,拓展应用分析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医学等领域应用生物变异原理的实例。
讨论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生物变异调控方面的潜力和争议。
开展小组活动,设计一项基于生物变异的创新项目,如环保型农作物育种方案。
5. 课堂总结与反思总结生物变异的基本概念、类型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生物变异的例子。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生物变异的小论文或报告。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生物的变异》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生物的变异》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2.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大量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变异现象,理解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物的变异为什么会普遍存在?教材安排了“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活动。
通过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的步骤进行探究,并从取样、样品数量、测量方式、数据收集及处理等方面给出可行性建议,最后利用讨论题引导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为学生得出合理结论做铺垫。
3.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概括归纳和判断能力。
因此,本节中各个结论的得出完全有可能建立在学生对大量实例和探究实验的分析推理之上。
学生身边存在很多变异现象,已具备这方面的感性认识。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是“测量花生果实长度”在八年级物理课中属于选学内容,绝大部分学生不会测量;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画出统计图,学生虽然在七年级下半学期学习过,但时间长了,好多学生已经忘记了,因此也需要事先对这部分的知识进行培训。
4.教法和学法教法:观察法、测量比较法、统计法、分析法、讨论法等。
学法: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来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
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目标】1.认识到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来研究生物变异问题。
3.能通过推理归纳总结引起生物变异的两种原因。
【评价任务】通过“创设探究情境”达成目标1。
通过“探究过程”达成目标2、3。
【材料用具】:每小组课前准备足够数量的大小花生果实(随机取样);测量工具(圆规、直尺、直角三角板、圆规);两色笔;统计表和坐标纸。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足够数量的大小花生果实,PPT课件,学案,将学生进行分组(六人一组,好、中、差混搭,男女混搭),复习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统计图的画法。
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变异》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章第一节《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概念与类型、变异的原因、遗传和环境在变异中的作用、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掌握遗传和环境在变异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变异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生物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
难点:遗传和环境在变异中的作用,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不同品种的植物、动物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品种的植物、动物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物之间的差异,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变异。
2. 基本概念:讲解变异的概念,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 变异类型:介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类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变异原因:讲解遗传和环境在变异中的作用,强调二者共同影响生物的变异。
5. 变异与生物进化:阐述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解释自然选择与变异的关系。
7.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学生对变异概念、类型及原因的理解。
8.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2. 变异类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3. 变异原因遗传环境4. 变异与生物进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列举三种生物变异的类型,并简要说明其成因。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仍需加强学生对变异与生物进化关系的认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生物变异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物的变异-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变异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的变异的类型和原因等。
2.通过生物实验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的变异,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3.让学生意识到生物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今后的相关学习中有所启示。
二、教学重点1.生物的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2.分析生物变异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1.生物变异的原因的理解与分析。
2.生物变异对自然选择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1.生物的变异指同种生物体之间的差异。
2.生物的变异的类型1)随机变异:是指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出现的某种变异是随机发生的。
2)有意的人工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有选择的繁殖方式来获得自己需要的品质与性状的变异,达到人类对生物的“改造”。
3)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下,生物适应环境、适应生存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性状变化,为适应环境的生存而产生的变异。
3.生物的变异产生的原因1)随机变异的原因:基因重新组合、基因突变等。
2)人工选择的原因:人类对生物的需要和利用导致生物形态的改变。
3)自然选择的原因:环境和生存竞争的选择作用,优胜劣汰导致生物形态和生理功能的改变。
五、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生物的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等内容。
2.小组讨论,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3.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进行相关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六、教学评价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考试或测验,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点。
2.学生的表现与匹配内容的回答,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深入理解并掌握了相关概念。
3.通过设计生物实验,检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物的变异的理解。
八年级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9篇生物的变异 1预期学习结果:●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能对同一种类的动植物外形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做出解释。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做了一个游戏,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甚至是谁家的孙子或孙女,但是有的为什么很难被认出来呢?2、学生讨论。
3、小结:我们并不是和父母一模一样,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二、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
1、游戏:找找照片中这一家人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并记录下来。
2、学生仔细观察。
3、交流发言。
4、汇报课前围绕自己家庭成员特征调查的结果。
5、小结。
6、统计各组数据,汇总出全班的数据。
7、讲解:变异。
三、认识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1、提问: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吗?2、引导学生进行假设。
3、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插图。
4、汇报交流。
5、小结。
6、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关于三叶草的资料。
7、补充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指导学生体会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利用。
四、了解变异的种类。
1、用课件展示介绍变异的种类。
(1)可遗传的变异。
(2)不可遗传的变异。
2、小结。
生物的变异 2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
(2)基因重组的概念。
【解决办法】(1)通过出示基因结构变化(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示意图,加深学生对基因突变内涵的理解。
(2)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复习自由组合和连锁、交换定律,概括出两种基因重组的类型。
(3)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概念的运用达到巩固概念和知识迁移的目的。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决办法】对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结合图解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基因突变的原因——dna复制过程也可能发生差错,基因中个别碱基的变化,就会造成性状改变。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第10章第2节“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概念、类型、原因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变异的概念,能正确区分遗传和变异。
2. 掌握变异的类型及原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
3. 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概念、类型、原因。
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生物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为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2. 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变异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变异的含义。
3. 类型划分:讲解变异的类型,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以及它们的实例。
4. 原因分析:讲解变异的原因,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5. 例题讲解:以具体实例为例,讲解各种变异类型的原因和特点。
6. 随堂练习:设置练习题,让学生区分遗传和变异,以及各种变异类型。
7. 板书设计:列出变异的类型、原因和应用。
8. 作业设计:题目1:区分遗传和变异,举例说明。
答案:遗传是指生物体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变异是指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例如,父母都是双眼皮,生的孩子有单眼皮的也有双眼皮的,父母和双眼皮的孩子之间就是遗传,父母和单眼皮的孩子之间就是变异。
题目2:列举三种变异类型及其原因。
答案: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如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了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但在讲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区分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变异的概念,能够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举例说明生物变异的原因,包括遗传物质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3)了解生物变异在农业生产和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关注生物变异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2)生物变异的原因。
2、教学难点(1)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
(2)生物变异在农业生产和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不同品种的花卉、宠物狗或水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引出生物变异的概念。
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这些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上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呢?2、讲授新课(1)变异的概念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变异现象,如人的高矮胖瘦、头发的直卷、不同颜色的花朵等。
(2)变异的类型①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例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通过展示基因突变导致的人类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基因重组产生的不同品种的花卉等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可遗传变异的概念和原因。
②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例如,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同一个麦穗上的麦粒有大有小等。
(3)生物变异的原因①遗传物质的改变基因突变: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基因重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一、小游戏“找不同”——引出生物的变异师:我想看看大家的眼力怎么样,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找不同”。
这是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虽然他们长得很像,但他们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生:看图找不同师:同学们真是明察秋毫,那为什么孩子长得很像父母,却又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呢?生:因为产生了变异。
二、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师:非常好,也就是在遗传的过程中产生了变异,所以我们像父母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地方,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神奇的变异现象。
同学们已经看到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花生,现在请你们先仔细观察,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然后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品尝,老师希望用你们明亮的眼睛和聪慧的心灵,细心观察,积极思维,看看哪组同学能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现在就开始吧。
生:观察、品尝并进行组内同学交流。
(注意控制课堂秩序)师:现在我们看看各组同学都发现了哪些问题?生:颜色、大小、形态上的不同。
生:我们在品尝花生的时候发现这两个小篮中的花生是两个品种,一种是大花生,它的果实大,一种是小花生,它的果实小,但吃起来很香。
生:但是我们在大花生中也发现有的花生果实很小,那它是不是小花生呢?而在小花生中也发现有的花生很大,那它是不是大花生呢?究竟怎样区分大花生和小花生呢?生:花生为什么会有大小两个品种呢?这两个品种的花生是怎么来的呢?师:从你们提出的问题上,老师看到了你们观察的细致,思维的活跃和对科学探究的热情,而科学的发现需要我们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用我们独特的思维,独到的见解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现在老师就为你们提供一个探索的空间,充分利用你们身边的各种资源,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集体的力量想办法解决你们所提出的问题,老师这也有一些提示,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出示大屏幕,书中的提示讨论题)生:各小组根据老师的提示开始进行探究活动。
师:教师要求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并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
2、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生物的变异。
3、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
使学生能够描述:
(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 (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 );不可遗传变异 ( 仅由于环境的改变造成 )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提问、表达的能力。
2、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进行深入探究的实验”, 突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尤为侧重训练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
2、让学生产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二、板书设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一、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探究一种变异现象: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问题:花生果实的大小是由于品种不同吗?
假设:不同品种的花生果实大小(平均值)是由品种的特性决定的。
结论:大花生的平均值大,小花生的平均值小,这是由于品种的不同(基因有差异)决
定的,但同一品种的花生果实大小还受环境的影响。
1、变异的类型及原因:
A、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B、不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
2、生物性状与基因和环境间的关系:
表现型(性状)==基因型(基因组成)+环境三、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