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12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1.1 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定义和目的解释劳动与技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强调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1.2 探讨劳动与技术教育在课程中的地位分析劳动与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讨论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1.3 案例分析:优秀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分享一些成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和应用这些案例到实际教学中第二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2.1 确立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具体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核心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2.2 制定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计划指导学生根据课程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强调教学计划应包括实践活动、技能训练和创新思维培养等方面2.3 案例分析: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优秀教学设计分享一些优秀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和应用这些案例到实际教学中第三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方法3.1 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方法介绍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如实践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等强调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3.2 设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强调教学活动应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实践性3.3 案例分析: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优秀教学活动分享一些优秀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和应用这些案例到实际教学中第四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评估与反馈4.1 建立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评估体系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包括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4.2 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评估与反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强调及时反馈和指导学生改进的重要性4.3 案例分析: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优秀评估与反馈实践分享一些优秀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评估与反馈实践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和应用这些案例到实际教学中第五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践案例分享5.1 介绍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践案例分享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和应用这些案例到实际教学中5.2 分析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强调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提高第六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6.1 确定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活动主题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选择实践活动主题强调实践活动应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6.2 制定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活动计划指导学生设计实践活动流程、材料准备和时间安排强调实践活动计划应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6.3 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分工明确,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第七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资源与工具7.1 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资源介绍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常用的教学资源,如教材、网络资源、实践基地等强调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7.2 掌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工具与设备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中所使用的工具与设备,如机床、焊接设备、测量工具等强调安全使用工具与设备,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和规范操作的习惯7.3 案例分析: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优秀教学资源与工具应用分享一些优秀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资源与工具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和应用这些案例到实际教学中第八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程整合与拓展8.1 探索劳动与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强调跨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8.2 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拓展活动指导学生组织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比赛、展览、讲座等活动强调拓展活动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8.3 案例分析: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优秀课程整合与拓展实践分享一些优秀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整合与拓展实践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和应用这些案例到实际教学中第九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评价与反思9.1 建立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9.2 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评价与反思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强调及时反馈和指导学生改进的重要性9.3 案例分析: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优秀评价与反思实践分享一些优秀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评价与反思实践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和应用这些案例到实际教学中强调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提高10.2 展望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发展前景和趋势激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兴趣和热情10.3 布置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后作业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与技术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第六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重点环节: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实践活动计划的制定、实践活动实施。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2. 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3. 生活技能的培养4. 创新精神的培养5. 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生活技能的实践操作,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劳动与技术的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劳动与技术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生活技能的实践操作,如整理房间、洗衣服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创意,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5.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五、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下自己对劳动与技术的认识。
2. 回家后,尝试运用所学的生活技能,如整理房间、洗衣服等。
3.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创新精神,提高劳动效率。
4. 与家人或朋友分享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尝试一起完成一项任务。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生活技能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角色扮演,评估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劳动与技术的认识和体会。
4. 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家庭中应用所学技能的情况。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鼓励优点,指出不足。
2. 针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
3. 结合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4. 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案: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实际操作。
二、教学重点1.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第一节:课程导入(10分钟)1.通过展示实际的劳动和技术活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思考。
2.学生以小组形式交流讨论,分享自己参与过的劳动与技术活动的经历。
第二节:劳动与技术的概念与意义(20分钟)1.通过教师展示PPT,介绍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说出劳动和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三节:使用简单的工具(40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尺子、锤子等简单的工具。
2.让学生观察、亲自操作这些工具,让学生初步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3.学生分小组进行实践,利用这些工具完成小组任务,例如用锤子将小木块钉在木板上。
第四节:使用材料(40分钟)1.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材料,如纸张、木材、塑料等,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材料,然后利用该材料完成一个小项目,例如制作一个纸飞机或一个简单的木制模型。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交流。
第五节:课堂总结与反思(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并提醒学生下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个别反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对劳动与技术有什么新的认识?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生课后可以书面记录自己学习到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思考和总结。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继续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制作其他有创意的作品,并进行展览;2.学生可以参观工厂或工坊等实际的劳动与技术场地,进一步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亲自操作简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
2024年六下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劳动与技术教育在不同领域的应用2. 实践活动-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 社会服务实践活动- 创新制作实践活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2. 理论讲解讲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3. 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组织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技能,提高创新能力。
4. 总结与反思在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使学生能够从实践中获取经验和教训,提高自身素质。
四、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劳动与技术教育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 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材- 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和设备- 教学多媒体资源六、教学建议-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七、教学时间安排- 理论知识讲解:2课时- 实践活动:4课时八、教学注意事项- 确保实践活动安全,教师需对学生的安全情况进行关注。
-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避免包办代替。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成果给予肯定和表扬。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4.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2. 基本的劳动技能3. 劳动安全常识4. 团队合作与集体荣誉5. 勤奋学习,自觉遵守纪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律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传授劳动技能知识。
2. 演示法:展示劳动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劳动中的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教室、实验室、操场等。
2. 教学器材:劳动工具、实验器材、教学课件等。
3. 教学资源:劳动与技术相关书籍、视频、案例等。
六、教学进程1. 第一周: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 第二周:教授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擦窗户、整理物品等。
3. 第三周:学习劳动安全常识,如使用劳动工具的安全注意事项。
4. 第四周: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学生动手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掌握程度。
3. 团队合作精神: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活动中的表现,如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等。
4. 学生自律意识:考察学生在课堂纪律、完成作业等方面的自律性。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劳动实践活动,如校园卫生清扫、植树绿化等。
2. 邀请劳动与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认识到劳动是技术的基础。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的认识教学内容:介绍劳动与技术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第二课时:劳动工具的使用教学内容:介绍常见的劳动工具及其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进行劳动。
3. 第三课时:劳动技能的培养教学内容:教授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拖地、擦窗户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这些技能。
4. 第四课时:劳动与创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劳动与创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第五课时:劳动与技术的作品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动手制作一件劳动与技术相结合的作品,并进行展示。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 采用示范法,展示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劳动技能的操作步骤。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团队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关系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劳动工具使用方法和劳动技能掌握的情况。
3. 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如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4. 学生创新能力的展示,如作品的设计和制作。
五、教学资源1. 劳动工具实物或图片。
2. 相关劳动技能的教材或资料。
3. 学生作品展示的场地和设施。
4. 教学视频或图片,用于讲解和示范。
六、第六课时:生活中的技术创新教学内容:探讨生活中可以创新的地方,例如家居清洁、厨房工具、学习用品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进或发明新的工具来提高生活效率。
介绍一些简单的创新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创新点。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已有的创新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学习。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技术应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技术、勇于创新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关系教学重点: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定义,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
教学难点:劳动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第二课时:基本的劳动技能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擦窗户等。
教学难点:劳动技能的灵活运用。
3. 第三课时:技术应用实例教学重点:了解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互联网、手机等。
教学难点:理解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4. 第四课时:动手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在实践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5. 第五课时: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教学重点:理解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技术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关系。
2. 采用示范法,展示基本的劳动技能。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采用实践活动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3. 学生能举例说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解决问题,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5. 学生能理解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材。
2. 课件:劳动与技术教案课件。
3. 视频:劳动技能示范视频。
4. 案例:日常生活中技术应用的案例。
5. 实践活动材料:如扫把、抹布等。
六、第六课时:环保意识与劳动技术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环保劳动技术。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关系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第二课时:劳动的意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3. 第三课时:劳动技能的培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第四课时: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5. 第五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实践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劳动的意义、劳动技能的培养等理论知识。
2. 采用演示法,展示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操作。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交流,提高对劳动的认识。
4.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劳动技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劳动的意义、劳动技能的培养等知识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对劳动的认识。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五、教学课时:本册教案共五个课时,每个课时40分钟。
六、第六课时:劳动安全常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劳动纪律,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教学内容:1. 劳动安全基本知识2. 常见劳动安全事故及预防措施3. 安全操作规程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安全基本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劳动安全事故及预防措施。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交流如何在劳动过程中注意安全。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篇1第1课当好小小采购员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购物的基本方法。
2、在采购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采购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1、购物记录表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一)看看说说1、观察人们怎样在超市购物,激发学生购物的兴趣。
2、你们当过采购员吗?有什么体会呢?3、揭题:当好小小采购员4、小结:当好小小采购员,可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也可以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这也是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
(二)读读议议我们要当好小小采购员必须掌握基本的购物方法。
1、购物前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1)问清楚买什么?买多少。
(2)带好钱和盛东西的器具。
(3)根据路的远近和所买东西的轻重计划好线路。
(4)适当多跑几家商店挑选。
2、购物时应注意什么?所买东西要说清,付钱算帐要仔细,开具发票别忘记。
购买食品要新鲜,包装完好无破损。
"三无"产品决不买。
假冒伪劣可投所,合法权益要维护。
3、购物还应做什么?及时回家将剩余的钱交给父母。
4、总结评讲:学习了课文,我们懂得了采购的基本方法。
作为家庭中的一个成员,我们应该减轻家长负担,争当小小采购员,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成为能的"采购员"。
(三)学学做做1、出示购物记录,讲明白要求。
2、帮助父母上街买东西,并按表上的内容做好记录。
第2课腌制萝卜干一、教学目的1、学会腌制萝卜干的方法。
2、通过亲自腌制萝卜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会劳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腌制萝卜干的步骤和注意点。
2、掌握萝卜和盐的重量比。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章:劳动与技术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术应用方法。
1.2.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第二章:劳动与技术课程内容2.1 劳动教育2.1.1 劳动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1.2 劳动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等。
2.2 技术教育2.2.1 科技知识普及: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技知识,如家电使用、网络通讯等。
2.2.2 技术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如制作小制作、实验等。
2.2.3 技术创新与发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实践教学: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3.1.2 案例教学:通过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1.3 讨论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运用课件、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3.2.2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3.2.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农村,了解生产实践。
第四章:课程评价与反馈4.1 过程性评价4.1.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实践操作等。
4.1.2 学生技能掌握:评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新技能的掌握程度。
4.1.3 学生作品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创新性和实用性。
4.2 终结性评价4.2.1 期末考试:设置劳动与技术相关试题,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4.2.2 综合素质评价:从态度、行为、成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4.3 教学反馈4.3.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建议和意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到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4.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2. 第二课时:动手动脑,创新制作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进行简单的创新制作。
3. 第三课时:团队协作,共同进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完成集体项目。
4. 第四课时:热爱劳动,珍惜成果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5. 第五课时: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劳动与技术实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应用和实践。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4.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实践。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在动手操作、创新制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4. 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劳动与技术的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劳动与技术的相关教材、资料。
2. 动手操作的工具、材料。
3. 团队协作的项目案例。
4. 生活中的劳动与技术实践案例。
六、教学活动设计1. 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活动一:观看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活动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与技术的认识和体会。
2. 第二课时:动手动脑,创新制作活动一:教师演示简单的创新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活动二:学生分组进行创新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第三课时:团队协作,共同进步活动一: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
使学生明白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劳动的定义与分类。
技术的发展与作用。
劳动与技术的相互关系。
1.3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
分析劳动与技术的关系。
学生讨论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第二章:劳动的意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
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
2.2 教学内容:劳动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劳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劳动的道德价值。
2.3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的意义。
分析劳动的价值。
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的感悟。
第三章:劳动与技术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劳动与技术的相互作用。
3.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相互促进。
技术在劳动中的应用。
劳动对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3.3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
分析劳动与技术的相互作用。
学生探讨劳动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劳动技能的培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技能的培养方法。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4.2 教学内容:劳动技能的定义与分类。
劳动技能的培养途径。
劳动技能的提升方法。
4.3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技能的培养方法。
分析劳动技能的提升途径。
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提升劳动技能。
第五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使学生认识到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价值。
5.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劳动与技术教育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5.3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分析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价值。
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认识。
第六章:劳动与技术的安全常识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中的安全常识。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操作技能。
6.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中的常见安全隐患。
安全操作规范与要求。
急救知识的普及。
劳动与技术2022版六年级下学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认识到劳动是技术发展的基础。
2. 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如手工制作、家务劳动等。
3. 学生能够了解各种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作能力。
3. 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 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尊重劳动者。
3. 学生培养创新精神,为我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劳动与技术的关系1. 课程1:劳动与技术的关系- 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技术发展的基础。
- 举例说明劳动在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2. 课程2:劳动技能的培养- 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手工制作技能,如剪纸、折纸等。
- 指导学生进行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做饭等。
第二单元:技术工具的使用1. 课程1:了解常见技术工具- 介绍各种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如电脑、手机等。
- 讲解技术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课程2:学习使用技术工具- 让学生实际操作技术工具,提高使用熟练度。
- 引导学生运用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创新与实践1. 课程1:创新的意义- 讲解创新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2. 课程2:实践与创新-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制作手工艺品等。
-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等。
2.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提问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沟通,培养团队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劳动与技术的乐趣;(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设计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态度;(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物的意识;(3)引导学生认识劳动与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第1课:认识劳动与技术1. 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教学活动:让学生举例说明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总结:强调劳动与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
第2课: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1. 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2. 教学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基本的劳动与技术技能;3. 总结: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第3课:劳动与技术的设计与创新1. 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设计与创新方法;2.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劳动与技术项目;3. 总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设计的能力。
第4课:劳动与技术的实践与反思1. 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实践与反思的重要性;2.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实践,并进行小组讨论、反思;3. 总结:引导学生学会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第5课:劳动与技术的合作与沟通1. 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中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2.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劳动与技术项目;3. 总结:培养学生合作、沟通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劳动与技术知识掌握情况;2. 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在劳动与技术过程中的合作、沟通能力;4.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资源1. 劳动与技术教材;2. 劳动与技术工具;3. 教学课件、视频等;4. 实践场地、材料等。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掌握一定的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关系教学重点: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
2. 第二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教学重点: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
3. 第三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实践操作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第四课时: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意识。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5. 第五课时:劳动与技术的社会意义教学重点:了解劳动与技术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劳动与技术的社会意义。
三、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材。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劳动与技术实践操作材料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
3.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社会意义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情况。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实践操作材料,布置教室环境,确保教学资源齐全。
2. 课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劳动与技术的相关知识。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和技术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3. 基本的劳动技能和技术应用。
三、教学重点:1. 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劳动与技术的内涵。
2. 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技术应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意义和价值。
2. 演示法:展示基本的劳动技能和技术应用。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劳动技能。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课程教材。
2. 教具:劳动工具、技术设备、实物模型等。
3. 课件:劳动与技术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劳动与技术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关系。
3. 课堂讲解: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4. 实践演示:展示基本的劳动技能和技术应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内容。
5. 学生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劳动技能。
6.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探讨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7.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八、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结合课堂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布置一些劳动与技术相关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回家后动手操作。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和实践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技能: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技能掌握情况,如劳动工具的使用、技术操作等。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劳动与技术》教材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技术”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原理,掌握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动手实践制作小作品,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原理,掌握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制作小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兴趣,增强实践操作的自信心,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实物展示、工具箱、安全防护用品等。
学生准备:剪刀、尺子、胶水、彩纸、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械的作用和原理。
2. 新课内容:讲解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轮轴、滑轮等,并介绍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动手实践:a. 分组讨论,设计制作方案。
b. 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动手制作小作品。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例题讲解:以实际操作为例,讲解简单机械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方法。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简单机械原理a. 杠杆b. 轮轴c. 滑轮2. 基本工具使用方法3. 制作小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实用的小作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但部分学生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其他简单机械的应用,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花卉品种,学习搜集资料信息,并进行交流,培养爱美情操。
2.开展家庭种植DIY项目,学习简单的土培和水培方法。
在多样的评价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提高种植技能。
3.安全使用劳动工具,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花卉和种植工具教学难点:学会土培吊兰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常见花卉图片和常见花卉种植工具。
土培吊兰准备材料:瓦片、煤渣可粗土粒、细土、沙、剪刀、水壶、小铲子和花盆。
准备吊兰幼苗:剪取花茎上带根的吊兰小苗2.制作多媒体课件3.收集关于花卉的知识信息学生准备:收集关于花卉的知识信息教学过程:一、录像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每年暑假,老师就会到不少同学家去家访,让我们跟着老师的录像一起来参观两位同学的家。
2.播放录像3.虽然两位同学家的布置不同,但是他们都用各种花卉装饰着家庭,使家庭环境充满了生机。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庭种植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家庭种植DIY。
二、探究学习,认识常见的花卉1.在刚才的录像里,你看到哪些花卉?指名交流。
2.你还认识哪些常见花卉呢?让我们一起到校园走一走、看一看,了解更多常见的花卉。
3.组织校园参观,分小组介绍校园花卉。
4.活动小结,组织评价各小组搜集花卉信息的情况。
三、探究学习,认识常见种植工具和花盆1.创设情景,分小组比一比哪个小组认识的种植工具多?2.认识常见的花盆,说说各类花盆的特点和用途。
四、探究学习,学习土培吊兰1.出示种植好的一盆吊兰。
你认识这种花卉吗?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土培吊兰。
3.组织学生自学、思考:土培吊兰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土培吊兰的操作步骤是怎样的?4.学生自学5.检查自学。
展示土培吊兰的材料和工具,交流操作步骤。
6.巧思考:在学习中,你产生了哪些问题?指名交流。
7.教师演示关键操作步骤五、实践操作,分工合作1.各小组进行种植吊兰2.教师巡视指导六、成果展示,交流评议1.学生展示土培吊兰2.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3.教师参与评价,了解土培吊兰活动中学生的真实体验,成功经验以及不足之处。
七、拓展思维,总结课文1.通过实践,我们学习了土培吊兰的方法,生活中还有许多植物都是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种植的。
2.课后了解,除了这种土培栽种的访求,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栽种?3.作业:利用课余时间,用土培吊兰的方法种植其他植物,写好观察记录,参加班级种植大赛。
2.菊花的种植教学目标1.了解菊花几种常见的科学种植方法。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在了解菊花种植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菊花图片。
一些轻音乐。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假期的新区景象。
黄金周期间,数千盆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精品菊花着实让游客和广大菊花爱好者饱了眼福。
不少游客还萌发了种菊花的念头,而许多人却不知如何栽种菊花。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2.学生自由交流。
(一)、了解菊花的生长习性和种植方法。
1.基础常识:菊花为菊科菊属植物,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
菊花原产中国河南等地,为我国十大著名传统花卉之一,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
大约在唐代经朝鲜传入日本,17世纪传欧美各国,现已成为世界著名花卉之一。
发展至今,菊花品种已达3000多个。
2.常见的繁殖菊花的方法:可采用分株、扦插、嫁接、播种等多种方法。
嫁接法和播种法,技术要求条件高,繁殖过程比较繁琐,没有高超的削切、嫁接技巧及良种的选择、人工授粉等技术,很难繁殖成功。
这两种繁殖方法,也只有需要大量育苗时,在苗圃中进行,家庭养菊,一般多采用分株法和扦插法来进行繁殖。
过度:种植菊花的学问可多着呢,所以一旦你要种植,千万不要马虎。
3.观赏菊花的图片。
配上动听的轻音乐,让学生观赏悦目的菊花图片。
二、实际操作演示。
1.菊花的扦插。
(1)选枝和留枝。
(2)基质和扦插盆。
(3)扦插。
2.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3.引导学生写一份扦插菊花的操作方案。
几方面要考虑:(1)选备扦插用的花盆和基质。
(2)选备插条,掌握处理插条的方法。
(3)注意扦插的深度。
(4)掌握扦插的最佳时期。
(5)工具及材料的准备。
三、布置作业。
请大家回家后,自己练习简易的扦插方法3.家庭种植—拓展教学目标1.明白室内绿化对于房间布置的重要性。
2.对于植物生长的必备因素有深入了解。
3.培养学生对于植物的喜爱之情及对美的憧憬和向往。
重点难点对于植物生长的必备因素有深入了解。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
1.出示课题:家政种植——拓展2.你知道室内绿化的重要性吗?在家中插几丛鲜花,在阳台摆几盆花草,精心养护绿意思葱茏庭院,不但是许多人的一种爱好,一种情趣,也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
这就是室内绿化。
它与室外绿化一样重要,都是为了使人类生活得更舒适。
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室内装修紧密相关。
二、教学新知。
1.室内绿化的途径:(1)选用绿色饰材。
(2)简化室内布置,减少视觉污染。
(3)倡导居室的“绿色环保设计”。
2.在室内种植花卉植物时的要点:水:植物的根吸收水分,通过茎的导管运输到叶,然后由叶的气孔或植物表面散失到大气中,这种水汽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的过程,就是蒸腾作用。
正是因为植物有了蒸腾作用,产生拉力,才使植物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并随着水的运输,促进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
更因水变成水蒸气要吸收热量,从而使叶片避免被太阳光灼伤。
由此可见,植物离不开水。
土:土壤的组成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
土壤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生活中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即土壤肥力。
肥沃的土壤能够使水、肥、气、热条件达到稳、均、足、适的程度,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恶劣自然条件的影响,适应植物生长的需要。
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
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
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
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肥:植物主要是吸收土壤中游离于水的以氮磷钾为主的离子状态的化合物,不能完全吸收有机物。
有机物必须降解后变成离子状态才能被植物通过透析作用吸收进植物体。
但是植物的生长需要的养料的决大部分不是通过土壤吸收,而是通过植物自身的光合作用产生,植物叶子里的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能够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为碳水化合物和氧气,使植物得以快速生长。
三、总结。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分、土壤、阳光和肥料,我们只要因地制宜,合理掌科学管理,那就能够把我们身边的环境装扮得更加漂亮。
4.水培发豆芽教学目标:1.学习水培发豆芽的基本方法,并能通过实践体验提高种植技术。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进一步拓展思维,探索更多的种植技术。
教学重点:学习水培发豆芽的方法。
教学难点:按照一定的步骤完成水培发豆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花盆,浸泡24小时的绿豆、小石头、纱布、水培发豆芽的录像片段、绿豆芽烹饪录像等。
学生准备:可乐瓶、浸泡24小时的绿豆、纱布、小石头、抹布等。
收集绿豆芽的烹饪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我们在上一节课学习了土培法种植吊兰,生活中还有哪些种植方法?2.指名交流。
3.出示一盆发好的绿豆芽。
豆芽是一种健康蔬菜,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还有预防消化道疾病和促进消化的功效。
4.这就是用水培方法发出的豆芽。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尝试水培发豆芽。
5.板书课题:家庭种植DIY——水培发豆芽。
二、学习水培方法1.自觉课文,了解水培发豆芽需要准备哪些材料?2.指名交流。
3.如果没有花盆,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替代?为什么要在瓶底打孔?4.学生准备材料。
5.自觉课文,了解水培发豆芽的基本步骤。
6.指名交流。
7.板书:铺设盆底——放入绿豆——盖上湿布——压上石头——每天浇水——观察收获。
8.提出疑问:对于水培发豆芽的实践步骤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9.交流解答。
10. 播放录像,了解豆芽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帮助学生掌握最佳收获时机。
三、学生实践体验1.按照水培发豆芽的步骤,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2.教师巡视指导。
(1)盆底纱布是否合适?绿豆是否浸泡?打湿的后面是否盖好绿豆?小石头不需要太多。
(2)播放录像。
四、评价展示1.填写活动自我评价表。
2.小组开展活动评价。
5.运用多种材料的小制作(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材料的质地、性能和特点。
2.开动脑筋,学会利用手头的材料做一个小房子。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重点难点知道材料特性、数量和加工方法,利用工具有步骤地制作房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剪刀、美工刀、图片卡、各种吸管和乳胶。
教学过程一、导入。
1.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运用多种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希望大家喜欢。
那么,下面的这些材料你们认识吗?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认识的,你知道它的性能和特点吗?出示材料:美工刀、乳胶、各种吸管等。
2.我们动动脑筋,就能把手里的这些材料拼装起来,变成美丽的装饰品。
瞧,老师这里就有一些。
(展示小楼房、可爱的蜻蜓、多用台架等)3.明确要求:制作小房子。
二、学习制作。
1.认识材料的特性。
吸管:可塑性很强,能够依靠乳胶做成许多东西。
2.按照老师的制作步骤,学习做房子。
(1)剪下各个部件,划线,折贴。
(2)以一标准长剪好管子。
要剪下的管子很多,所以要有耐心。
(3)在屋顶上刷乳胶,排贴吸管。
要排贴整齐,有序。
(4)涂乳胶,贴屋脊。
(5)完成房子后,看看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自我修改。
3.开展评比。
三、拓展延伸。
我们学习一种法子,可以利用相关的经验去制作更多的作品。
6.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制作(二)教学目标1.运用预先准备的工具做一个可爱的小瓢虫。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运用正确的步骤制作一个小瓢虫。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1.剪刀、美工刀、钳子、锥子。
2.黏土、细铁丝、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
1.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瓢虫)谈谈对瓢虫的认识。
昆虫纲,鞘翅目,瓢虫科。
小型甲虫。
体呈半球形。
头小,部分隐藏于前胸背板之下,复眼大,触角短呈棍棒状。
体具斑纹,色多美丽,是遗传学上研究色斑遗传的材料。
2.如果我们要制作一个瓢虫,需要哪些工具呢?(剪刀、美工刀、钳子、锥子)二、制作瓢虫。
1.教师示范制作。
(1)做泥滚子,在柱中穿两孔,将剪开的橡皮筋两头从一侧的两孔中穿过另一侧,打结,阴干。
(2)在泥滚槽中栓线,绕线。
(3)剪好虫壳及衬板,弯好壳支架。
(4)把支架穿在衬板上。
(5)在衬板上涂上乳胶。
(6)将衬板贴在壳内侧,并把铁丝钩钩在壳边上。
(7)把泥滚子的线头从穿线点由壳内侧穿至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