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岭南民间文化试题集之选择题

岭南民间文化试题集之选择题

岭南民间文化试题集之选择题
岭南民间文化试题集之选择题

岭南民间文化试题集之选择题

二、单项选择题

1、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

A、黎族

B、壮族

C、瑶族

D、苗族

2、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B)活动。

A、耍花灯

B、耍歌堂

C、迎新娘

D、满月酒

3、五羊神话中五羊的排位与(C)有关。

A、岭南风俗

B、中原人

C、赵佗

D、南方图腾

4、五位仙人中居中的是指(D),也是最重要的祖宗神。

A、第一位神仙

B、第二位神仙

C、第三位神仙

D、第五位神仙

5、涉外传说故事中,以(A)型最多。

A、“洋人盗宝”

B、“洋人找宝”

C、洋人骗宝

D、洋人抢宝

6、在广东,真正把刘三妹当作歌仙崇拜的地方是(D)。

A、兴梅

B、新兴

C、连县

D、阳春

7、“赛大标”是(A)的一种春色活动。

A、潮汕地区

B、广州地区

C、客家地区

D、佛山地区

8、飘色是以(C)飘色最有名。

A、吴川

B、紫坭

C、沙湾

D、小榄

9、广东著名的水色有两个地方,它们是(D)。

A、新丰、龙门

B、吴川梅菉镇、中山小榄镇

C、佛山市、番禺市桥镇

D、番禺市桥镇、中山小榄镇

10、波伏神是属于(B)。

A、天神

B、水神

C、冥神

D、自然神

1、年初一“行大运”是(B)

A、广州人风俗

B、阳江人风俗

C、客家人的风俗

D、中山人的风俗

5、围龙屋是(B)。

A、广州民居

B、客家民居

C、潮汕民居

D、佛山民居

8、在自梳风俗中,一些女子既不想嫁又不想自梳,便找一个早夭的男子嫁,给死鬼守寡,这种风俗是(C)。

A、不落家

B、大妗者

C、代守清

D、买门口

9、龙母是一个(D)。

A、自然神

B、天神

C、冥神

D、宗祖神

10、下列哪一个属于天神类的?(A)

A、北帝

B、太上老君

C、城隍

D、灶神

1、风味独特的潮汕小食有多种多样,例如(D)。

A、饺子

B、小笼包

C、煎油饼

D、煎蚝烙

2、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应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A、小伙子

B、大姑娘

C、猪

D、牛

3、畲族通报自认是(A)的后代。

A、盘瓠

B、盘石

C、赵佗

D、刘三妹

4、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

A、朝廷官员流放

B、中原人口迁移

C、塞北丝绸之路

D、海上丝绸之路

5、实际上,龙母是百越族团中生活在(A)流域的某一支系的氏族首领。

A、西江

B、北江

C、东江

6、广州人过年,有三种花是必备的,它们是(C)。

A、金桔、梅花、桃花

B、金桔、梅花、水仙

C、金桔、桃花、水仙

7、(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

A广府民系B、客家民系C、福佬民系

8、广东谜风最盛的地区是(B)。

A、广州

B、潮汕

C、梅州

9、广州人饮茶时,对方给你斟茶时,表示感谢的动作是(A)。

A、两指轻叩桌面

B、合掌

C、抱拳点头

10、岭南建筑的特点,应以(A)民系为代表。

A、广府

B、客家

C、福佬

1、在“五羊神话”中五羊口中所含的是(D)。

A、小麦

B、仙藤

C、荷叶

D、谷穗

1、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的特质。

A、黄土文化

B、中原文化

C、汉唐文化

D、西域文化

4、移居羊城先民是带羊而来,因为(B)。

A、羊小便于携带

B、羊的繁殖力强,适应性强

C、羊有灵活性

D、羊是先民的图腾

7、粤菜的代表是(A)。

A、广州菜

B、客家菜

C、潮汕菜

D、ABC都是

9、波伏神是属于(B)。

A、天神

B、水神

C、冥神

D、自然神

2、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汇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A、古越族语

B、古黎族语

C、古壮族语

D、古畲族语

5、根据宋人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记载,歌仙刘三妹是(C)。

A、兴梅人

B、广西滕县人

C、阳春县人

D、新兴县人

8、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城镇现存量最大的传统民居是(B)。

A、西关大屋

B、竹筒屋

C、骑楼

D、围龙屋

9、生菜会的会期是(C)。

A、正月十三至十六

B、正月十八至二十四

C、正月二十四至二十七

D、正月二十六至二十八

4、古代直至解放初期,两广地区有一个被称作“疍民”的居民群体,其生活习俗的最大特点是(D)。

A、不吃狗肉

B、不吃猪肉

C、洞穴而居

D、以舟为居

5、岭南即指五岭以南,五岭包括越城岭、(B)、荫诸岭、骑田岭和大庚岭。

A、都城岭

B、都庞岭

C、梅城岭

D、梅关岭

6、祖籍在(A)的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现已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和广东等省。

A、广东潮州

B、广东兴宁

C、江西吉安

D、安徽安庆

7、“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是(C)恪守的谚训。

A、广州人

B、潮汕人

C、客家人

D、疍民

10、在有关“坠腰石”的传说中,讲述的是(C)艰苦学佛的故事。

A、释迦牟尼

B、达摩

C、惠能

D、弘忍

11、与德庆龙母的传说相关的风俗是(B)。

A、赛龙舟

B、吃金猪

C、放爆竹

D、猜灯谜

12、在房子的门楣上书有本族的堂号,表明他们是中原某某望族的后裔,是(C)的特点。

A、广府人

B、潮汕人

C、客家人

D、三者都是

13、“骑楼”是商业城镇的标志,最早的“骑楼”于1888年出现在广州的(A)。

A、一德路

B、上九路

C、下九路

D、中山路

14、冲功夫茶前要先烧开水,冲烫茶具,这一步骤叫做(C)。

A、候茶

B、纳茶

C、治器

D、冲点

15、“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指的是潮州功夫茶当中的(C)。

A、两种喝法

B、两种环境

C、两道程序

D、两个档次

17、(B)一带有跳禾楼的风俗,这是当地人在刘三妹歌仙的影响下与巫术结合的结果。

A、梅县、河源一带

B、清远、阳江一带

C、韶关、曲江一带

D、封开、德庆一带

19、“咸水歌”是(C)的民间歌唱形式。

A、瑶族

B、黎族

C、水上居民

D、畲族

20、《禁钟与仙藤》的故事中“仙藤”是一条(B)。

A、麻绳

B、葛藤

C、南瓜藤

D、鱼尾藤

21、潮汕人猜谜,一般是(C)

A、自己创作

B、抄录现成的

C、在现场即兴表达

D、专门有人提供

25、60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地点在(D)。

A、顺德

B、紫坭

C、沙湾

D、小榄

28、人神是指(C)。

A、阴间之神

B、观念神

C、各族祖宗神

D、观音菩萨

29、龙母作为水神的神性,一是通过她本身的法力,二是通过(B)来实现。

A、养父

B、五龙子

C、与赖布衣斗法

D、海龙王

30、观音菩萨是属于(A)。

A、天神

B、水神

C、冥神

D、自然神

6、六祖生前的言论被他的弟子们编成(D),流传于世。

A、《六祖经》

B、《六祖论经》

C、《六祖谈经》

D、《六祖坛经》

5、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B)人发展而来的。

A、骆越、瑶

B、西瓯、骆越

C、黎、回

D、苗、瑶

10、(B)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商品意识,富裕冒险开拓的精神,博采众长。

A、广府民系

B、福佬民系

C、客家民系

D、疍民

12、惠能种菜的故事体现了(B)。

A、佛学讲求艰苦磨练的精神

B、佛学要求根基清净、心如止水的品格

C、佛学要求的悟性

D、佛法无边的功能

13、广州早期的茶,多为简陋的路头铺,广州人称之为(D)。

A、茶坊

B、茶铺

C、茶居

D、二厘馆

17、在岭南的娱乐活动中,水色以(D)的水色最有名。

A、吴川

B、番禺紫坭

C、番禺沙湾

D、中山小榄

20、清代诗人(C)在《广东新语》中详细地描述了岭南的歌唱风俗:“凡有吉庆,必唱歌以为欢迎。”

A、黄遵宪

B、陈白沙

C、屈大均

D、丘逢甲

21、“咸水歌”是(C)的民间歌唱形式。

A、瑶族

B、黎族

C、水上居民

D、畲族

27、雷祖是(B)地区拜祭的人神。

A、粤东

B、粤西

C、粤北

D、广州

29、天人感应术——伏仙姑流行于(A)一带。

A、潮汕、梅县

B、粤北山区

C、珠江三角洲

D、阳江、阳春一带

2、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

A、北方移民

B、西方移民

C、中原移民

D、高原移民

三、多项选择题

1、在广东,纯客家区的地方是(ACD)

A、五华

B、连州

C、兴宁

D、平远

E、陆丰

2、广州茶楼文化始于清代,在岭南文化中别具一格。20世纪出崛起的四大茶楼是指(BDEF)。

A、三元楼

B、文园

C、陶陶居

D、谟园E南园F、西园

3、岭南民居的主要形式有(ABDE)。

A、竹筒屋

B、驷马拖车

C、四合院

D、围龙屋

E、土楼

4、广东的涉外故事体现出突出的开放心态,其原因是(ABCD)。

A、在地缘上形成开放的结构,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B、商业贸易比较发达

C、仙人多是受到打击或避难而从中原南来,对中原故土的依恋不强。

D、华侨遍布各地,他们在中外文化交流上起到很好的沟通作用。

5、农历四月八日是佛教的浴佛节,在广东民间与四月八的浴佛节有关的事有(ACD)。

A、中山的舞醉龙

B、六祖的诞辰日

C、壮族的“牛王诞”

D、端午赛龙舟前“出水龙”仪式

6、在广东,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市花,如(ADE)

A、广州—木棉花

B、湛江—玫瑰花

C、佛山—水仙花

D、珠海—杜鹃花

E、澳门—荷花

7、广东民间的娱乐活动叫“色”,主要的色有(ADEF)

A、春色

B、夏色

C、冬色

D、灯色

E、马色

F、火色

8、佛山秋色工艺品品种繁多,主要的门类有(ABCDE)。

A、扎作艺术

B、纸扑艺术

C、黏砌艺术

D、蜡塑艺术

E、针刺艺术

9、对龙母祖庙圣迹的迷信活动有(ABCE)。

A、吃金猪

B、饮圣水

C、摸龙床

D、放生鲤鱼

E、服香灰

10、在民间信仰中,天神类的神主要有(ABF)。

A、玉皇大帝

B、王母娘娘

C、钟馗

D、龙母

E、天后

F、北帝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作业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的。 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 二、选择题 1、年初一“行大运”是(B) A广州人的习俗 B阳江人的习俗 C客家人的习俗 D中山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 A黎族 B壮族 C瑶族 D苗族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 A北方移民 B西方移民 C中原移民 D高原移民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A古越族语 B古黎族语 C古壮族语 D古畲族语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的特质。 A黄土文化 B中原文化 C汉唐文化 D西域文化 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A小伙子 B大姑娘 C猪 D牛 7、畲族同胞自认是(A)后代。 A盘瓠 B盘石 C赵佗 D刘三妹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A朝廷官员流放 B中原人口迁移 C塞北丝绸之路 D海上丝绸之路 9、(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 A广府民系 B客家民系 C福佬民系 D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 10、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B)活动。 A耍花灯 B耍歌堂 C迎新娘 D满月酒

《岭南民间文化》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doc

《岭南民间文化》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 一、填空题 1、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 2、广府、古越 3、四 4、茶楼 5、客家 6、西晋 7、福佬 &五指山区、骆越9、西瓯、骆越 10、四月初八 二、选择题 1、B 2、A 3、C 4、A 5、B 6、D 7、A 8、D 9、B 10、B 三、简答题 1、简述广府民系的特点。(8分) 答: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來的新事物,又善丁?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关。 2、简述客家民系特点 答:客家民系的特点: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喜爱唱山歌。有刻苦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徳。他们尊师亜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他们一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梅县被称为“文化之乡”。 3、简述岭南民俗有哪些主要特色。 答:岭南民俗的特色,归结起來,主要有三: (1) 古老而又年轻,处处迸发出中西撞击的火花。古老的主产生活方式,风习礼仪,使人从屮领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口常生活、饮食、服饰、人际交往等方面,不但有新兴海滨的迷人风韵,还略带一点“洋”味,构成了峙南民俗的显著特色。 (2) 活泼多样,充满水乡浪漫情调。那轻歌曼舞的节日风情,“三月三”是这样。“耍童 歌”也是这样,“游花街”更是这样,那轻快活泼的调子,就彖花街上播放的广东音乐一样清新明秀,轻微淡远,在人们而前展示一幅明媚阳光沐浴着春天万物的而卷,使人轻松舒坦,乂催人奋发,这正是岭南民俗的主旋律。 (3) 极富人情韵味,带有浓郁的市井风情。春节大人给小孩“压岁钱”,长辈给晚辈“分柑”,以物结缘,以花传情,送花祝愿等,都带有浓亜的人情味。广州的茶楼,少其说是饮食天堂, 还不如说是人情交往的大观园。 4、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位差主要袭现在哪些方面? 答:(1)文化背景的位差。 (2) 文化交融方式的位差。 (3) 文化核心的位差。 四、论述题 1、岭南文化有哪些特质?试述Z。 答:岭南文化的特质,主要表现在: 第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例如,广东音乐人胆采川了外来乐器,以其音域宽广丰厚,旋律优美瞭亮而逗人喜爱;饮誉世界的粤菜的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人菜系的技艺, 也吸取了西菜烹饪Z精

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精心编制)

《岭南民间文化》 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的。 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 二、选择题 1、年初一“行大运”是(B)

A广州人的习俗B阳江人的习俗C客家人的习俗D中山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 A黎族B壮族C瑶族D苗族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A北方移民B西方移民C中原移民D高原移民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A古越族语B古黎族语C古壮族语D古畲族语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的特质。 A黄土文化B中原文化C汉唐文化D西域文化 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A小伙子B大姑娘C猪D牛7、畲族同胞自认是(A)后代。 A盘瓠B盘石C赵佗D刘三妹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 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 A朝廷官员流放B中原人口迁移C塞北丝绸之路D海上丝绸之路 9、(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 化交融变异。

试析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一)

试析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一) 论文关键词岭南;民俗文化;传统;现代 论文摘要岭南民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没有承载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迫力,尚实效,重功利,开放兼容、崇新善变,促使岭南社会在近代反封建和当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曾两度领天下之先。这些特质在成就岭南的辉煌之后,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寻找岭南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一、岭南概况 岭南位于中国最南部,地处我国南疆边陲,北枕南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是以今天的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为界与内陆相隔。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大变化。学术界对岭南的领域有不同见解,有的将其狭义为广东的代名词,有的将其广义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西省的大部分地区。 大约在距今4500年前后,岭南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和手工业逐渐进步。秦以前岭南是南越族的聚居地,公元前206年,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都番禺。”同年,汉高祖刘邦创立汉王朝,他面对汉初的严峻形势,“为中国劳苦,故释佗不诛。十一年,遣陆贾立佗为南粤王,与部符通使,使和辑百粤,毋为南边害,与长沙接境”,向岭南开放了边境贸易,征收南越国的贡品,而对南越国的体制未作任何改变,对其施政也不加限制。 岭南自建置之初即与中央政权的特殊关系,历代延续。虽然其内部的行政区划时有变更,但是中原政府对这个边陲之地的控制却一直因地制宜,使岭南保留了很大的政治、经济、管理自主权和一种自然而然地与中原隔绝的“独立”状态,为岭南创造了宽松的发展氛围。 二、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 (一)农业文化与商业文明并重 早在4500年前,古南越族人民就创造了以稻谷为主粮的农业锄耕文化。《中华全国风俗志》中的“粤俗之大较”、《羊城古钞》中的“广州时序”都记载了大量与农事有关的习俗: “迎春竞看土牛,或洒以菽稻,名曰消疹;啖生菜春饼,以迎生气。……十六夜,妇女走百病,撷取园中生菜,曰采青。十九日挂蒜于门,以辟恶。……二月祭社,分肉小儿食之使能言,入社后,田功毕作。” 同时,岭南民俗中的商业文化特质使之卓而不群。岭南拥有较长的海岸线,早在汉代,已有港口徐闻、合浦,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由于贸易日盛,人们“逐番舶之利,不务本业”,“农者以拙业力苦利微,辄弃而从之”。从事农业生产的民众也积极地发展经济作物,大力种植桑、甘蔗、菱角和各种水果,养殖鱼、蚕,这些经济作物的发展又带动了缫丝业、水果加工业、制造业、包装业、运输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岭南百姓民俗生活中的商业文化特征越来越显著。 关羽本是三国名将,中原民众将其视为忠义、神勇的象征。在浓重的商业文化氛围中,岭南民众基于自己的文化观念对这个起源于农业背景的神进行了“文化重构”,注入岭南独特的“向财重商”的文化因素,使它的神格由忠义神转变为财神。在珠三角一带的商家店铺,几乎家家都供奉关公,这种财神信仰甚至改变了内地关公崇拜的风尚,使千百年来中国百姓生活中的忠勇神关羽成为现代社会的财星。在岭南民俗中还有大量具有求财象征意义的民俗事象和民俗行为。广州买发财大蚬的春节旧俗,广东重阳节的登高转运,梅县客家人的新年初三送穷鬼,阳江新春初一的行大运等等,都体现了在浓重的商业风习中,岭南民众突破“循规蹈矩”的农业意识,求财求运的功利愿望和投机心理。 可见,岭南商业文化的形成亦是自然自发,由广大民众尤其是中下层民众创造承载的。在浓

岭南文化期末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新会分校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岭南民间文化》期末试题 班别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2、广东盗宝传说最着名的是《海珠石的传说》,这一传说与唐人传奇《崔炜》的故事有关。 3、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与四月八的“浴佛节节”同一天进行。 4、客家名菜“东江酿豆腐”传说源于北方的饺子。我国着名的雷区是雷洲。 5、竹筒屋又称直头屋、竹竿厝。它的平面特点是正立面单开间,面宽较窄。 6、一般说“佛山秋色”,是指秋色工艺品。“秋色赛会”俗称“出秋色”,它是佛山民间工艺及其展览的一种特殊形式,后发展为一项综合性的民间群众游艺。 7、专门为显贵培育妾氏的行业叫捻妹花。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8、天妃.,又称天后,福建、台湾一带称为妈祖,国外则称之为“中国的女海神”。 9、保存六祖遗迹最多的—是他的家乡新兴集成镇,二是他削发受戒广州光孝寺,三是他开坛说法的韶关曹溪南华寺。 10、粤菜包括广州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海南菜等四大名菜,而以广州菜为代表。 11、每年的三月三是北帝诞,在佛山又称为“真武会”。 12、壮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人发展而来。 13、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岛五指山山区,他们的民族节目是“三月三”。 14、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民广府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15、我国南宗教派的创始者,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继法人是惠能六祖。 16、民间对刘三妹称谓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岭南民众峒溪文化圈。 17、建于地面的半地穴式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面的干栏式建筑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住形式。 18、飘色是流行于番愚沙湾和吴川梅箓一带的一种民间游艺。一般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时表演。北帝,原为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后岭南人把它称作水神。 19、历来被人们视为岭南婚姻风俗的两大奇事是指“自梳”和“串隆闺”。 20、十九世纪中叶,在广州的十三行街诞生了第一间现代化的茶楼,号称三元楼。 21、广州的骑楼建筑是商业城市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 22、五羊神话中的“五仙”、“五羊”都是谷精的化身。 23、唐天宝元年(724年),置潮洲郡,这是潮州文化繁荣的重要起点。

岭南文化

论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软件学院09级2班刘绍徒 200930636090 关键字:岭南,民俗文化,发展,传统 论文摘要:岭南民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没有承载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迫力,尚实效,重功利,开放兼容、崇新善变,促使岭南社会在近代反封建和当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曾两度领天下之先。这些特质在成就岭南的辉煌之后,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寻找岭南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 一、岭南概况 岭南位于中国最南部,地处我国南疆边陲,北枕南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是以今天的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为界与内陆相隔。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大变化。学术界对岭南的领域有不同见解,有的将其狭义为广东的代名词,有的将其广义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西省的大部分地区。 大约在距今4500年前后,岭南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和手工业逐渐进步。秦以前岭南是南越族的聚居地,公元前206年,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都番禺。”同年,汉高祖刘邦创立汉王朝,他面对汉初的严峻形势,“为中国劳苦,故释佗不诛。十一年,遣陆贾立佗为南粤王,与部符通使,使和辑百粤,毋为南边害,与长沙接境”,向岭南开放了边境贸易,征收南越国的贡品,而对南越国的体制未作任何改变,对其施政也不加限制。 岭南自建置之初即与中央政权的特殊关系,历代延续。虽然其内部的行政区划时有变更,但是中原政府对这个边陲之地的控制却一直因地制宜,使岭南保留了很大的政治、经济、管理自主权和一种自然而然地与中原隔绝的“独立”状态,为岭南创造了宽松的发展氛围。 二、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 从地域上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 (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 从古老的民间传说开始,就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开放心态,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使者达奚司空的塑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著名的岭南画派,就是在继承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画的技术而形成;饮誉世界的粤菜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发挥了这方面的潜质,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 (二)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岭南民俗 九

岭南民俗九 影响世界的九大岭南民俗 岭南,指的是南岭以南,或者是五岭以南地区。在我国南方,有一条最大的山脉及自然地理界线——南岭,横亘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边境,东延至闽南。相当于北纬24°00′~26°30′,东经110°~116°。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因南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5条主要山岭所组成,故又称五岭。 古代的岭南,由于山高峻岭的阻隔,一直没有与中原有太多的往来。直到商周之后,岭南才逐渐中原及长江流域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往来。而真正对岭南的开拓,则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当然,也包括统一岭南,才开始的。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岭南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人物赵佗。赵佗(约前240年至前137年),汉族,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秦朝著名将领,19岁获赐护驾御剑随秦始皇出巡。公元前219年,被封为副帅,随主帅任嚣率领50万大军征战岭南,经过四年努力,于公元前214年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秦朝末年,各地纷纷起兵,反抗秦二世的残暴统治,中原陷入战乱状况。拥兵数十万的赵佗,于公元前204年,创立南越国,自封“南越武王”。公元前195年,汉高祖正式分封赵佗为“南越王”。吕后时期,汉越矛盾激化,吕后发兵南下攻打南

越,赵佗则奋力抵抗,并反攻到湖南一带,随后即位称帝,号为“武帝”。一直到公元前111年,经历五代南越王,共93年的南越国,终被汉武帝刘彻所灭。 赵佗在统治南越国期间,非常重视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并融合到当地社会中,促使岭南,从穴居进入到城堡,从以石器为主到铁器时代,从无文字到有文字,最终使岭南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分散的部落统治,一跃跨入封建社会的有序发展,为岭南其后的发展,尤其是对岭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岭南,一向被称为蛮夷之地,俗称南蛮,与东夷、西戎、北狄并列,殊不知,它却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创造者。1993年,在湖南永州市道县,地处南岭山脉的鬼崽岭玉蟾岩洞内,发现了距今1万2千年前的两粒水稻种子,用实物印证了这一点。古代南蛮,自称荆蛮(chinman)。荆,即“粳”,南蛮最先发明“粳”和“糯”字,所以自称“chinman”(粳民),并创造、形成了比较系统、精密的“稻作语言”,汉字中的“禾”、“米”等字,以及与之相关的粮、稻、糯、粳、秈、种、秧、秸、粲、糙、糁、糠等字,就是“稻作语言”的体现。 岭南,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衍生出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的原生性文 化,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

2017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形考任务(1_4)答案

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任务一 一、单项选择 15 、追求精细化的生活方式是()的文化特点之一。 A、广府民系 B、潮汕民系 C、客家民系 参考答案:B 7 、文白异读是()的特色。 A、潮汕话 B、客家话 C、广府话 D、壮侗语系 参考答案:A 5 、把普通话的“冰淇淋”说成“雪糕”,这是()。 A、广府方言的说法 B、潮汕方言的说法 C、客家方言的说法 D、雷州话的说法 参考答案:A 9 、把普通话的“方便”说成“荒便”,把普通话的“飞机”说成“灰机”,这是()。 A、广府方言的说法 B、潮汕方言的说法 C、客家方言的说法 D、雷州话的说法 参考答案:B 3 、粤西的雷州话和的隆都话(或叫“村话”)是属于()。 A、粤方言 B、闽南方言 C、客家方言 D、 ABC都不是 参考答案:B 17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赞美岭南诗句的作者是()。 A、东坡 B、愈 C、梁启超 D、黄遵宪 参考答案:A 8 、过去,称为“湾”的地方是()。 A、江门 B、 C、 D、雷州 参考答案:C 18 、从()开始,就是对外贸易的中心。

A、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参考答案:C 10 、在地区,有“中国犹太人”之称的是()。 A、客家人 B、广府人 C、潮汕人 D、雷州人 参考答案:C 11 、广府民系使用的是()。 A、粤方言 B、闽南方言 C、方言 D、南越方言 参考答案:A 4 、在宋代移民潮中,()是移民入粤的重要中转站。 A、南雄珠玑巷 B、西来初地 C、封开县 D、广信县 参考答案:A 6 、“桑基鱼塘”是()独有的农业经济形式。 A、潮汕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客家山区 D、雷州半岛 参考答案:B 2 、()是广府人与其地方人相比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 A、平民意识 B、经商意识 C、贵族意识 D、农民意识 参考答案:A 20 、闽人大量移居潮汕地区,始于()。 A、唐朝 B、北宋前期 C、北宋后期 D、元后期 参考答案:C 13 、“工夫茶”是()一件讲究的茶事活动。 A、广府人 B、潮汕人

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

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解说词) ——岭南学校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建设记略 (字幕: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这是一片培育英才的沃土,新生中孕育着无限的希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座凝重厚实的学苑,成长时传承着人类的文明,撒播着科学的精神; 这是一处产生思想的殿堂,希望里绽放着生命的光芒,高扬着猎猎作响的人文大旗! 岭南学校创办于2001年4月,十年来,学校艰苦创业,从无到有,砥砺风雨,发展壮大,现在已是桃李溢园,享誉东莞!(影像资料:学校大门) 一、决策篇(字幕: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信息时代、读图时代的到来,专题片配音对我们民族的文化和人格构成的冲击很大,加上当前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部分学生家长急功近利,对子女寄予过高希望,从而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大、内心浮躁,现行教育培养的高分学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管用,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涵养的缺失。身为校长的贺国新同志认为以经典教育为主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弥补这种缺失的一条最可行途径,学校自2005年始倡导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就是希望中国文化从根救起。着眼未来和发展,铸造个性与特色,岭南学校为自己的发展明晰了一条思路。

学校以“立君子志,养君子德,践君子行,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为办学宗旨。以“胸怀感恩,心存敬畏”为校训,以“温文尔雅,谨信笃行”为校风,以“见贤思齐,敏而好学”为学风,以“博学修身,诲人不倦”为教风,以“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为形象口号,紧紧围绕传统文化特色,开启了新的发展模式。(影像资料:字幕:学校校训、校风、学风、教风)(影像资料:贺校长同期声) 二、理念篇(字幕: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对古典文化的吸收,继承、吸收传统是我们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 经典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专题片配音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 经典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经典诵读”。(出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弟子规》等书籍的图片) 早在1994年,学者王财贵在台湾发起青少年读经运动,倡导教育从读经开始,主张利用学生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中国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经典,提升文化修养,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读经”教育一经倡导,便在台湾得到广泛的响应。后经南怀瑾、杨振宁等诸多有识之士的倡导和推动,祖国大陆和海内外华人均开展了儿童青少年读经活动。(王财贵来岭南学校讲学的视频、图片)

地域文化 岭南民间文化 作业三

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作业三 (1/20)、南海神诞是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举行。(3分) A、二月十一至十三 B、二月初十至十三 C、二月十六至十八 D、二月初十至十二 (2/20)、()是岭南比较有特色的一种器乐。(3分) A、广东音乐 B、咸水歌 C、木鱼 D、江南小调 (3/20)、雷州人对石狗的崇拜是属于()。(3分) A、图腾崇拜 B、神灵崇拜 C、祖先崇拜 D、自然崇拜 (4/20)、目前,全球大约有5000座大小不一的妈祖庙(天后庙),都是从福建()的妈祖庙“分灵”出去的。(3分) A、福州 B、泉州 C、湄洲 D、漳州 (5/20)、在潮汕地区,人们认为()是他们的福神。(3分) A、妈祖 B、三山国王 C、月亮娘 D、龙母 (6/20)、“粤乐”是指()。(3分) A、咸水歌 B、南音 C、木鱼 D、广东汉乐 (7/20)、()是岭南比较有特色的一种器乐。(3分) A、咸水歌 B、南音

D、广东汉乐 (8/20)、鲤鱼放生是()的一项风俗。(3分) A、拜祭海神 B、拜祭北帝 C、拜祭妈祖 D、拜祭龙母 (9/20)、“摸龙床”是()的信俗活动之一。(3分) A、波罗诞 B、北帝诞 C、妈祖诞 D、龙母诞 (10/20)、从民间信仰来说,西江文化圈可以纳入()信仰圈。(3分) A、北帝 B、妈祖 C、龙母 D、南海龙王 (11/20)、下列哪位神是由火神变为水神的?( )(3分) A、龙母 B、北帝 C、祝融 D、波伏神 (12/20)、粤曲以()为主要的演出场所,把娱乐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岭南特有的粤曲文化风俗。(3分) A、茶楼 B、街道 C、宅院 D、剧院 (13/20)、2009年10月2日,由广东、香港和()联合申报,粤剧成功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3分) A、新加坡 B、澳门 C、泰国 D、台湾 (14/20)、佛山祖庙供奉的是()。(3分) A、南海龙王 B、北帝

岭南民间文化历届试卷及作业问答题部分练习参考答案 (1)

问答题部分练习参考答案 (注:#表示参看该年月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1、简述广州茶楼文化的特点。(0601#)(0707#) 广州茶楼文化,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饮食文化”所能概括的,广州的茶楼文化、它除了有茶、汤、菜、点等的饮食形态之外,还讲究饮食时的建筑装潢风格,室内陈设的流派,字画古董的雅趣,听歌品曲的娱乐,交朋结友的气度,洽谈经商的门道等等,这些无一不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它充分体现了广州茶楼文化具有中西合璧、博达雅观的风格特点。 1、趋时变奏,源远流长 (1)历史悠久——广州人的饮茶风俗大约从18世纪末开始形成的。当时欧洲好饮茶,人我国运走的大量的茶叶,广州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茶叶之路的起点。但广州早年的茶楼,多是简陋的路边铺,以解渴为目的。到了19世纪中叶,外国人大量涌到广州,在现今的十三行街头一带居住,那里自然形成了一个贸易中心。为满足外国人的需要,诞生了广州第一间现代化的茶楼,号称“三元楼”,楼高为三层建筑,铺面装饰的为豪华,陈设典雅富丽,茶楼的消费上了一个档次。随后不久又出现了陶陶居、天然居、陆羽居、惠如楼等高档的茶楼,这茶楼因多有一个“居”字,所以广州又把茶楼叫做“茶居”。 (2)讲究环境的气派和幽雅 随着社会的发展,茶楼越来越向高档化和多元化发展,二十世纪初崛起的“四大茶楼”,即文园、谟觞、南园、西园,其建筑规模相当可观,而且陈设讲究,犹如幽雅的园林,这些地方主要是西关少爷、文人雅士、富绅巨贾、宗教人士出入。随后又出现了四大茶楼,创立自家的“招牌菜色”。由于竞争,也促使各类茶点精美繁多,形成广州茶楼的独特特色和美食风格。“食在广州”的美誉从晚清开始就广为流传。 2、食艺结合,情趣盎然 广州人饮茶,重点不在茶本身,对饮茶的规程、礼仪并不讲究,饮茶是一件很随意的事情。 (1)是一种身心的自我调节。 (2)感受美食的乐趣和情趣 (3)讲求艺术享受。(讲究环境) 3、中西合璧,广采博收 广州的现代化茶楼,诞生于当时外商云集的十三行,都是“重楼崇台”的西方古典建筑,但早期的茶楼毁于战争。稍后出现的一批茶楼,大多采用复兴传统的民族形式,在传统民居

岭南民间文化试题集之选择题

岭南民间文化试题集之选择题 二、单项选择题 1、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 A、黎族 B、壮族 C、瑶族 D、苗族 2、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B)活动。 A、耍花灯 B、耍歌堂 C、迎新娘 D、满月酒 3、五羊神话中五羊的排位与(C)有关。 A、岭南风俗 B、中原人 C、赵佗 D、南方图腾 4、五位仙人中居中的是指(D),也是最重要的祖宗神。 A、第一位神仙 B、第二位神仙 C、第三位神仙 D、第五位神仙 5、涉外传说故事中,以(A)型最多。 A、“洋人盗宝” B、“洋人找宝” C、洋人骗宝 D、洋人抢宝 6、在广东,真正把刘三妹当作歌仙崇拜的地方是(D)。 A、兴梅 B、新兴 C、连县 D、阳春 7、“赛大标”是(A)的一种春色活动。 A、潮汕地区 B、广州地区 C、客家地区 D、佛山地区 8、飘色是以(C)飘色最有名。 A、吴川 B、紫坭 C、沙湾 D、小榄 9、广东著名的水色有两个地方,它们是(D)。 A、新丰、龙门 B、吴川梅菉镇、中山小榄镇 C、佛山市、番禺市桥镇 D、番禺市桥镇、中山小榄镇 10、波伏神是属于(B)。 A、天神 B、水神 C、冥神 D、自然神 1、年初一“行大运”是(B) A、广州人风俗 B、阳江人风俗 C、客家人的风俗 D、中山人的风俗 5、围龙屋是(B)。 A、广州民居 B、客家民居 C、潮汕民居 D、佛山民居 8、在自梳风俗中,一些女子既不想嫁又不想自梳,便找一个早夭的男子嫁,给死鬼守寡,这种风俗是(C)。 A、不落家 B、大妗者 C、代守清 D、买门口 9、龙母是一个(D)。 A、自然神 B、天神 C、冥神 D、宗祖神 10、下列哪一个属于天神类的?(A) A、北帝 B、太上老君 C、城隍 D、灶神 1、风味独特的潮汕小食有多种多样,例如(D)。 A、饺子 B、小笼包 C、煎油饼 D、煎蚝烙 2、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应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A、小伙子 B、大姑娘 C、猪 D、牛 3、畲族通报自认是(A)的后代。 A、盘瓠 B、盘石 C、赵佗 D、刘三妹 4、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 A、朝廷官员流放 B、中原人口迁移 C、塞北丝绸之路 D、海上丝绸之路 5、实际上,龙母是百越族团中生活在(A)流域的某一支系的氏族首领。

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作业一20171102

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 (1/20)、秦汉以后,因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或中原战祸、天灾等因素,引发中原地区汉人多次大规模向南迁徙,最终在岭南形成了今天的()。(3分) ?A、广府民系 ?B、潮汕民系 ?C、谅雷民系 ?D、客家民系 (2/20)、潮汕民系主要是宋以后中原汉人经()迁徙而来与原生居住民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族群体。(3分) ?A、湖南 ?B、江西 ?C、福建 ?D、江苏 (3/20)、“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赞美岭南诗句的作者是()。(3分) ?A、苏东坡 ?B、韩愈 ?C、黄遵宪 ?D、梁启超 (4/20)、广府人普遍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经()进入岭南的。(3分)

?A、十三巷 ?B、华南巷 ?C、珠玑巷 ?D、百越巷 (5/20)、历史记载,公元前111年(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南越国正式在()设县,把潮汕地区纳入南越国的行政建制。(3分) ?A、潮州 ?B、海阳 ?C、惠来 ?D、揭阳 (6/20)、潮汕人特别重视宗族血缘关系,与()闽地望族移入潮州有很大关系。(3分) ?A、唐朝 ?B、宋元时期 ?C、近代 ?D、明清时期 (7/20)、粤西的雷州话和中山的隆都话(或叫“村话”)是属于()。(3分) ?A、粤方言 ?B、闽南方言 ?C、ABC都不是 ?D、客家方言

(8/20)、岭南的海岸线长达()。(3分) ?A、2000多公里 ?B、3000多公里 ?C、5000多公里 ?D、4000多公里 (9/20)、()是岭南文化中最有影响并最具典型性的文化。(3分) ?A、广府文化 ?B、潮汕文化 ?C、琼雷文化 ?D、客家文化 (10/20)、闽人大量移居潮汕地区,始于()。(3分) ?A、唐朝 ?B、北宋前期 ?C、元后期 ?D、北宋后期 (11/20)、人类在岭南生活远的最早遗迹是在韶关发现的()遗迹。(3分) ?A、大汶口 ?B、河姆渡 ?C、客家人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基本特征地理环境岭南, 作为一个地域性概念, 指五岭以南地区, 在地域上包括今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部分地区。由于岭南地区北依南岭, 南傍南海, 加上南岭万山叠嶂, 不仅使岭南地区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 而且孕育于其中的岭南文化也形成了迥异于岭北的文化特质, 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岭南文化鲜明特色的形成, 地理环境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1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 111 岭南文化的重商性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条件下,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就存在有“重农抑商”、“贵义贱利”的价值观念, 中原正统汉文化下的社会经济一直以自给自足、单一化生产的农业经济为主。而岭南文化在这一点上与中原传统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历史上, 岭南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一直是一个商业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 “崇利”的商品价值观念渗透到岭南社会各个角落。广东尤其是广州、潮州等地, 人们逐利之广, 上至官僚、地主, 下至士子农人, 经商活动十分普遍。清代仅潮州一地, “不务农业”的居民就发展到10 万户之多, 务商在平民中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与之相适应, 岭南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向多元化、商品化方向发展。明代时, 珠江三角洲就成为商品性农业区, 土地经营方式已呈多样化特点, 经济作物生产成为最发达的农业部门, 以至于明朝中后期, 广东在历史上第一次变为缺粮省, 农业生产已带有较强的商品性目的。同样, 手工业生产也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以品种繁多、工艺先进而远销海内外。岭南地区物质生产的多元化、商品化倾向, 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112 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岭南地处我国南疆边陲, 位于南海之滨, 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窗口。历史上, 广州是外国人居住和出入最多的城市之一。同样, 岭南人也不断走出家门, 向海外开拓, 今海外华侨和华人有3000 多万, 而粤人就占了2000 多万。频繁的贸易交流和人口流动, 使岭南呈现出一种开放的文化态势。自汉朝以来, 岭南不仅从海外引进了众多的花果和农作物品种, 同时,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大量的西方科学知识也都由广东传入, 并辐射内地。鸦片战争后, 中西文化交流更为普遍, 郑观应、容闳、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引进并介绍西方社会的政治学说, 从而使岭南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摇篮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启蒙之地, 继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广东又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基地, 其文化的开放性就更加明显。 113 岭南文化的兼容性具有开放性的文化必然具有兼容性。岭南文化正是在与海内外各种文化交流碰撞中, 兼容并蓄, 融汇升华而发展形成的。从岭南文化的内涵构成来看, 岭南文化是以当地南越文化为底本, 与中外各种文化长期交流整合而成。其中在与内陆其他地域文化交流中, 岭南文化接受并融汇了中原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的深刻影响; 而在与海外文化交流中, 又包含了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日本文化、西方文化的因素, 尤其是近代西方文化, 对岭南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岭南文化这种包容南北、兼纳中西的特点, 在民俗、饮食、艺术、建筑、宗教等文化内容上均有反映, 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 岭南文化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从岭南文化的区域构成看, 其兼容性表现为各种地方文化的共存共生现象。从地域上划分, 岭南文化又可分为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福佬文化、桂系文化、海南文化等地区文化, 在区域内部又表现出鲜明的区域差异。特别要指出的是, 岭南文化的兼容性还表现在对立异质文化的共生上。在岭南常可看到这样一些事实, 高度文明的科学技术与极端落后的封建迷信中许多家庭和市民身上同时并存, 相安无事。这是岭南文化兼容性的奇物反映。 114 岭南文化的远儒性也可称反传统性。岭南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 受到以中原汉文化为

岭南民间文化试题

08下半年《岭南民间文化》试题—、填空题 1、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2、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3、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八的“牛王诞“。 4惠能离家学佛的故事,充满了佛法的确“色” “空”观念。 5、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四月八的“浴佛节”同一天进行。 6民间对刘三妹称谓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岭南民众峒溪文化圈。 7、潮州灯谜的体裁种类多,基其中最富有文学艺术价值的是诗 谜。 8、潮州功夫茶的“八步法”是指治器、纳茶、候茶、冲点、刮沫、淋罐、烫杯、—筛茶______ 。\ 9、建于地面的半地穴式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平(地)面的干栏式建筑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住形式。 10、潮州民居平面类型很多,最基本形式为下山虎和四点金,其它民居大多以四点点金为基本单元加以组合发展而成。 11、一般说“佛山秋色”是秋色工艺品;“秋色赛会”俗称“出秋色”,它是佛山民间工艺展览的一种形式,开始是为庆丰酬神,后发展为一项综合性的民间群众游艺。 12、历来被人们视为岭南婚姻风俗的两大奇事是指“自梳”和“串隆闺”。 13、专门为显贵培育妾氏的行业叫捻妹花。 14、广州的生菜会是以芳村的坑口为最。 15、在广东,祝融被称为水神,供奉于广州东郊部南海神庙。 二、单项选择题 1、(B )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 A、广府民 系B、客家民系 C、福佬民 系D、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 2、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B )活动 。 A、耍花\ / 灯B、耍歌堂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岭南文化的外部显著的特点,是岭南文化质的规定性的外在显现。本质是深层的,特征则是比较表层的。但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岭南文化的重商性 中国传统文化在经济领域历来具有重农抑商的倾向。但是,这种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条件下萌生的价值观念,在岭南地区并无突出的反映。岭南文化上的商业精神不仅弥漫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往往制约者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 2.岭南文化的开放性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形成的岭南文化,必然是“窗权之下,易感风霜”,免不了要发生与其他外域文化的碰撞和交汇,形成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呈现出与较为封闭的内陆文化有明显的不同性质。 3。岭南文化的兼容性 开放性跟兼容性是相互联系的。岭南文化具兼容并蓄的性质,它处于与不同文化相互对流和沟通的状态,不存在严重冲突和对抗的局面。 4.岭南文化的多元性 岭南文化的兼容性在表现上,必然出现岭南文化的多元性。岭南文化的多元性是指多种性质,多种类型,多种层次文化的并存,使岭南文化显得多姿多彩,生动活泼、富有活力。 5.岭南文化的享乐性 岭南文化的享乐性不仅表现在舒适、快乐、美好、享受等美的生活追求,企求幸福生活,更重要的表现为通过劳动,获得成功,取得胜利,实现人生价值,达到目的以及对个人利益、事业成就的满足。其主导方面是积极的,它催人上进,奋发,开拓,攀登,建设美好的生活,追求幸福的人生。但也有一些消极因素,诸如过于追求刺激和物质享受,甚至奢侈。 6.岭南文化的直观性· 岭南文化的享乐功能与文化主体重感觉的直观性是密切联系的。岭南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带有善变的特征,这一特征使岭南文化难以形成文化深沉的积淀和思辨成果,但它能刺激文化的生命机体,使之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7.岭南文化的务实性 岭南文化则具有浓厚的世俗性和实用性,比较重实际、重实利、重实惠。岭南文化这种较强的现实取向和唯实精神是由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决定的。 8.岭南文化的远儒性 正因为岭南文化具有这种远儒性,反传统性,它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域文化来说,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和束缚较少,而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多。 岭南文化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科学地把握岭南文化的本质和特色,掌握其发展规律。 二、岭南民俗文化特征 (一)农业文化与商业文明并重 早在4500年前,古南越族人民就创造了以稻谷为主粮的农业锄耕文化。同时岭南民俗中的商业文化特质使之卓而不群。岭南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广州买发财大蚬的春节旧俗,重阳节的登高转运,梅县客家人的新年初三送穷鬼,阳江新春初一的行大运等等,都体现了在浓重的商业风习中,岭南民众突破“循规蹈矩”的农业意识,求财求运的功利愿望和投机心理。 可见,岭南商业文化的形成亦是自然自发,由广大民众尤其是中下层民众创造承载的。在浓厚的农业文明背景中凸显商业文化氛围是岭南民俗文化的第一个特征。 (二)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交织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岭南大地也在尽情地上演着一幕幕现代时尚。除了过洋节,珠三角城乡近十年来,无论男女老少,过生日都要吃蛋糕、吹蜡烛、唱生日歌、许愿,而且在夜间举行仪式,统统都是西方的风俗,

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作业一

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作业一 (1/20)、岭南可以成为的代名词,是因为()。(3分) A、ABC的说法都对 B、岭南全部的地区都在省 C、岭南大部分的地区是在省 D、岭南一半的地区是在省 (2/20)、在宋代移民潮中,()是移民入粤的重要中转站。(3分) A、广信县 B、南雄珠玑巷 C、西来初地 D、封开县 (3/20)、在地区,有“中国犹太人”之称的是()。(3分) A、雷州人 B、客家人 C、广府人 D、潮汕人 (4/20)、“府”的设置始于()。(3分) A、明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5/20)、()是岭南文化中最有影响并最具典型性的文化。(3分) A、琼雷文化 B、广府文化 C、潮汕文化 D、客家文化 (6/20)、代时,皇在岭南设置了、象、南海三个郡,如今的大部分地区属于()。(3分) A、郡 B、象郡 C、南海郡 (7/20)、据统计,省纯粹使用客家话的县市(纯客)有()个,而非纯客县市约有50个。(3分) A、21个 B、10个 C、13个

D、17个 (8/20)、人类在岭南生活远的最早遗迹是在发现的()遗迹。(3分) A、客家人 B、大汶口 C、河姆渡 D、马坝人 (9/20)、“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赞美岭南诗句的作者是()。(3分) A、黄遵宪 B、东坡 C、愈 D、梁启超 (10/20)、以会馆或社团的形式抱团而聚,是()的特点之一。(3分) A、广府人 B、潮汕人 C、客家人 (11/20)、极富冒险精神是()独有的特点。(3分) A、广府人 B、潮汕人 C、客家人 (12/20)、南越国是被()灭亡的。(3分) A、南海郡尉任嚣 B、始皇 C、西汉武帝 D、波伏将军 (13/20)、汉以后,因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或中原战祸、天灾等因素,引发中原地区汉人多次大规模向南迁徙,最终在岭南形成了今天的()。(3分) A、谅雷民系 B、广府民系 C、潮汕民系 D、客家民系 (14/20)、闽越第一代君主无诸曾称雄于今天的()。(3分) A、一带 B、一带 C、一带 D、一带 (15/20)、“百越”是汉以后对()。(3分)

岭南广府文化及传统民俗深度研究

岭南广府文化及传统民俗深度研究广府文化及传统民俗 广府人主要由早期移民与古越族杂处同化而成。广府民系文化特征以珠江三角洲最为突出,既有古南越遗传,更受中原汉文化哺育,又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经济因素影响,具有多元的层次和构成因素。广府民系分布的地域西江、北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在广东是封建文化最早开发的地区。两宋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到了明代,是当时岭南著名的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顺德、南海、中山、番禺等地基塘农业驰名于世。多层次的农业经济架构,又有广州这个世界贸易大港为依托,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市场广阔,产销活跃。明代后期,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商品化倾向日渐明显,成为岭南最活跃、最具商品意识,因而最富有反传统精神的地区。广东近代工业的新兴产业,主要从19世纪末叶从珠江三角洲一带兴起。经济发达推动了文化的兴盛,珠江三角洲地区从宋代以来,人文兴旺,一直居于全省人才优势的地位。广府文化的中心城市广州,自古以来是广东乃至岭南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建筑、艺术、宗教、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园林、风俗等各个文化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给人以多层次、立体的和丰富的感受,使广府文化在广东各民系文化中占有优越的地位。 由于至少从汉代开始与海外文化的接触交流不断,故广府民系的 人民,在三大民系中最具开放性,比较易于接受外来新事物,敢于吸收、摹仿和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将传统文化与之相互融合。广府人还具有敢于探索和尝试的拼搏精神,视野较为宽广,思路较为开阔,商品意识和价值观念较强,精明能干,善于计算,创造了珠江三角洲多元化农业商品经济,以广府人为主干的“广帮商人”清中期就已驰名全国。同时,也带来了投机性、市侩性的负面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