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暑假作业:(1)古代中国得政治制度 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6
(1)古代中国得政治制度
1、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巫师(往往出身贵族)。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
B.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
C.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D.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2、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初由宦者担任,魏文帝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待从,西晋时定名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 )
A.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定制
B.是皇权不断侵夺相权的产物
C.有效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的结果
3、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 )
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
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
4、《旧唐书·穆宗纪》:“(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
B.给事中应隶属于中书省
C.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
D.相权可与皇权相互制衡
5、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
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6、回顾17-19世纪的历史不难看到,当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在欧美逐渐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中国却通过设置军机处等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源是( )
A.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B.欧美管辖下的是公民,清政府管辖下的是臣民
C.欧美等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套先进的政治制度
7、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司法机构逐渐独立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专制皇权趋于顶峰
D.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8、宋朝台谏官“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苏轼感叹说:“历观秦汉,以及五代,凍诤而死,盖数百人;而自建隆(北宋太祖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者。”材料体现了北宋( )
A.谏诤官与君主矛盾尖锐
B.统治者有更多自律反省意识
C.理学主张影响施政观念
D.台谏制度充分发挥监察效能
9、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这反映出当时( )
A.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
B.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
C.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
D.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
10、明中后期,内阁阁臣在选择上,先由六部中负责官员任命升迁推荐的吏部牵头,会同九卿、科道官员推举若干候选人,再由皇帝向上天焚香祭拜后选出最终人选,具体方法是将候选人名书于纸上,然后将纸折起放人金瓶中再举匙拈之,最先拈出者即被定为阁臣。关于上述选定方式,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保障了阁臣的行政能力
B.体现皇权至上的原则
C.操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D.有利于抑制政治腐败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后升为正二品衙门,集纪检、组织、公安、司法职能于一身。为了监察中央六部的活动,还创立了六科给事中,并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明朝监察制采取“以卑临高”的制约机制,赋予监察文武百官的大权,有事可以直除天子。监察官的选拔非常严格,非进士不能录用,使监察官的职位显得十分尊崇,升迁也非常快。
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
明代监察制度只赋予监察官“弹劾权”,对贪官的惩治取决于皇帝的好恶与喜怒,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败,最终沦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党同伐异的工具,从而失去了澄清吏治的制衡作用。在明世宗嘉靖至明神宗万历的近百年间,无论是监察官还是被监察的廷臣,都高举着效忠皇上与反腐败的大旗,相互攻讦,形成了东林、齐、楚、浙四党交恶和内阁、吏部与言官三足鼎立的局面。
——摘编自赵刚《制度不是万能的——杂谈朱无璋反腐败和明朝的监察制度》材料二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发端于1809年,是一个由宪法或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或国会决定的、由一个独立的高级官员负责的办事机构。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改进公共行政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后因保护人权、反腐败等需要,监察专员逐渐向地方政府、国际组织、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大学扩展。监察专员制度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监察专资采取非司法方式解决行政机关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行政争端;二是监察专员通过约束政府权力,弥补司法系统对行政权约束的不足;三是监察专员通过为普通公民提供及时救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利。监察专员制度逐渐与各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合流,成为各国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編自袁新华《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功能。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两种监察制度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王是人,也是神”等信息点,反映出商朝政权充满着神权色彩,特别是商王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所以答案选C。
2、B
解析:三省逐渐从内侍机构逐渐成为正式机构,体现出皇权增强削弱相权的需要,故选B 项;三省在隋朝时成为定制,排除A项;材料展示三省的来历不能体现其工作效率,排除C 项;材料体现了中央官制的演进而非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系,排除D项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