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习俗20字
- 格式:docx
- 大小:42.79 KB
- 文档页数:16
民间中秋节有什么习俗(推荐5篇)第一篇:民间中秋节有什么习俗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民间中秋节有什么习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间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吃月饼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
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燃灯燃灯以助月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赏月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
富人多自搭彩楼,好游者则或登于山、或泛于水,而又必备核肴酒浆,文人赋诗,俗士讲古,往往通宵达旦。
吃鸭子云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
南京的什么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
如果你什么都没找到,拎一只北京烤鸭回家吃,估计味道也不赖。
吃田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
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 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
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
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
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吃芋头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
所以,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饮桂花酒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
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中秋的传说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中秋节的来历20字中秋节的来历20字简短查看全部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
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
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
汉辞网认为,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传统活动1、祭月(拜月)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拜祭月神。
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
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
2、燃灯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3、赏月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
古时候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不一,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中秋节的由来20字左右两种说法1.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早在春秋时期,帝王就开始在这一天祭月,拜月了。
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效仿,逐步传到民间。
2,和农业生产有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的中间的一天中秋节的由来简短2050100字左右中秋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并流传至今,但是对于中秋的来历大家并不是很了解,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中秋节吧!那么中秋节的由来简短20,50,100字左右是什么呢?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因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中秋节的风俗的简短介绍中秋节的风俗1、吃月饼。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是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也有很多关于中秋月饼的小,如月饼起义、唐高祖的“祝捷饼”。
2、赏桂花。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是赏桂花的最佳时期。
桂花作为一种名贵的品种,有着喜庆、吉祥的象征,在中秋这一天赏桂花,闻着沁人心脾的香味,感受不一样的味道,从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古代,桂花与仕途经济挂钩,中秋赏桂花,也可以讨个好兆头。
3、猜谜。
在古代,中秋节是一个比较盛大的节日。
猜灯谜有利于营造中秋节的节日气氛,而且中秋团圆,很适合玩这样温馨、益智的小游戏。
猜谜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所以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了许多爱情佳话。
4、玩花灯。
北宋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
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中秋节的起源是什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一直有很多说法,直到现在依旧没有定论。
下面这为大家整理了3个说法。
1、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
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2、《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3、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1、灯月千家晓,笙歌万户春。
中秋节的习俗及由来介绍大全中秋节的习俗祭月赏月在古代中秋节最主要的习俗就是祭月了,先是由帝王家开始祭月后来流传到民间,演变成家族式的祭月。
古代有‘男不祭月,女不拜灶的习俗’。
所以祭月一般是家庭的女主人担任主祭其他女性担任从祭。
后来在中秋节的时候祭月逐步发展成娱乐的方式赏月,当代中秋节赏月也是很重要的习俗。
观看灯会中秋节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就是观看灯会,古时候也叫赏灯大会,观灯会猜灯谜,五颜六色的灯光映照着月圆的天空衬托出节日的气氛。
品尝月饼一谈到中秋节大家都会想到吃月饼,在古时候,人们吃的月饼大部分都是自己制作的,在中秋节的时候制作月饼,吃月饼也是很重要的习俗。
饮桂花酒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会品尝桂花酒,八月桂花很香,用桂花制作的美酒让人垂涎欲滴,一边吃着月饼,一边饮着桂花酒,家人欢聚在一起欣赏明月。
点塔灯在湖广一代中秋节的时候,家家户户要在塔上或者是自己家的瓦上点一盏灯,点灯的寓意是祈祷平安。
中秋最早记载和来历其实中秋自春秋时,便已有记载。
《礼记》中便曾记载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其中“夕月”一词便是指中秋,在古人意识里“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
”月亮于古人而言便是“天下和”的信仰,祭月之时便是中秋之日。
自上古时期便奉行八月祈祀,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明世宗在位时,还特意在北京建月坛专用于祭月活动,《明嘉靖祭祀》中记载说:“夕月坛每三岁一祭,祭以丑、辰、未、戌年行事。
朝日则遣文臣,夕月则遣武臣。
”由此便可见古代帝王对祭月的重视。
唐朝时,祭月仪式便已完善,《新唐书·卷十五》中便有记载:“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
由此可见,唐朝祭月仪式之盛。
祭月习俗不仅盛行于宫内,还流行于民间,宋朝《新编醉翁谈》便有记载说:“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
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官,高攀仙桂。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通用23篇)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通用23篇)》,您浏览的《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通用23篇)》正文如下: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篇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到那个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当天晚上,等月亮出来的时候,人们都要赏月,那时候的月亮又圆又大,简直就像是一个大饼。
中秋节有三大传说:第一大传说——嫦娥奔月、第二大传说——吴刚折桂、第三大传说——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是阴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每家每户团圆的节日,每到那天晚上,亲朋好友就要聚到一起吃团圆饭,晚饭在团圆节里就是团圆饭。
如果有人在外地打工,回不来吃团圆饭,那么那个人一定很伤心。
使我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下生长繁殖,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会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行,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篇2今天,陶俣翎的外公——吴教授给我们上了一课“月满中秋”。
吴教授先跟我们说了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让我听得非常陶醉、入迷,让我觉得好像是真的一样。
接着,吴教授说了中秋节的习俗,比如:观潮、吃田螺、吃月饼、饮桂花酒、燃灯、吃芋头,还一个个给我们解说了,为什么要做这些。
听完讲座,我回到教室,洗好手准备吃月饼,不,没过多久,月饼就做好了,老师切成片后,拿到教室分给我们,分完了还剩下一点,老师给了几个同学,我们眼馋了,一窝蜂地拥在一起抢,可还是有人没抢到,但我们已经满足了。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篇3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中秋节简介介绍20字中秋节,亦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时,人们欢聚一堂,共赏明月,品尝月饼,祭拜月神,感受团圆之乐。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上古时期的祭月活动。
据史书记载,早在商朝时期,人们就开始举行祭拜月神的仪式,用以祈求丰收和安康。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中秋节。
中秋节的主要传统活动包括赏月、吃月饼、赏桂花、嫦娥奔月等。
人们在这一天晚上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起赏月。
与此同时,月饼也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
传统的月饼有多种口味,如豆沙、蛋黄、五仁等,不仅美味可口,还寓意着团圆和睦。
此外,赏桂花也是中秋节的重要环节之一。
桂花在这个时候正值盛开,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让人沉醉其中。
人们常把月饼和桂花一起赠送给亲朋好友,一方面表达节日祝福,一方面让人们共同欣赏香气和美味。
中秋节中,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即嫦娥奔月的传说。
相传,在古代中国,有位仁心仁义的嫦娥仙子,为了保护人间的神药不被贪心的人所得到,选择了奔月。
她最终成为了月宫中的仙女,与玉兔一起生活在那里。
中秋节被视为一个寄托着人们思乡情怀和乡愁的节日。
尤其对于离家在外的人来说,中秋节更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在这一天会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一起度过中秋节的时刻。
总的来说,中秋节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颗明珠,代表着传统的美德、家庭的团聚和文化的传承。
它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无论身在何方,无论远近相隔,中秋节都会成为人们心中最珍贵的记忆,彰显着人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厚意。
中秋节的十大传统习俗中秋节的十大传统习俗习俗一:赏月****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习俗二:吃月饼《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
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
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
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习俗三:祭月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习俗四:燃灯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习俗五:观潮“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中秋节风俗第一篇:中秋节风俗吃月饼闲秦再思《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他听到新科进士的曲江设开喜宴,便命御厨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
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
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
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
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业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
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
这无疑是汉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
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
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为“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
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一张纸的由来。
观潮“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说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
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燃灯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
2022中秋节的民间传统习俗有哪些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秋节的民间传统习俗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阅读!中秋节的民间传统习俗中秋节的习俗一:赏月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节的习俗二:吃月饼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
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
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
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
中秋节的习俗(15篇)中秋节的习俗1(一):赏月中秋节赏月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关于中秋的诗词也层出不穷,包括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苏轼的《水调歌头》。
《东京梦华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二):赏月吃月饼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电信食品。
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厦门海沧大桥旅游区(AAAA)建设了厦门博饼民俗园。
(三):赏月赏桂花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四):赏月烧塔中秋夜烧塔中国南方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农村很流行。
塔身有碎砖和瓦片以及树枝干草等搭建而成。
圆窑形,下宽上尖,内为空心,中秋晚上点烧,常常会有烧塔比赛,塔烧得越通红越好,烧得越旺越有彩气。
(五):赏月猜谜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中秋节的习俗2一、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据说,中秋吃月饼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源自我们民族祭月拜月的一种仪式,可以说是自然拜物教的一种表现。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多么美好的诗句,而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古老而美妙的神话之一,演绎着农业时代人们把月亮作为一种神对待的那不同一般的崇拜。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那时还有卖兔爷儿的,是把兔子奉为与嫦娥一样神的。
中秋节的习俗介绍中秋节的习俗介绍篇一:中秋节为什么吃芋头据说,北方农村在八月十五祭神时,有一款贡品就是芋头。
整个芋头煮熟装在碟上,或是米粉芋(加入芋头煮成的米粉汤)装在大碗里摆在供桌上,以此来祭谢土地神。
现在这种谢神仪式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吃芋头的习俗却留传了下来。
南方人在中秋节祭月时使用芋头,据说是纪念元末为推翻元朝蒙古人暴虐的统治,在八月十五夜晚的汉族的人起义。
流传至今还有很多地方在中秋节吃芋头。
您也不妨一试,挡不住福气就会冲过来并且,中秋食芋头,在不少地方民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
剥芋而食之,倒还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
其实芋头在中西医看来,都有很好的营养价值。
而毛芋又叫芋艿,在古时候称蹲鸱,因其外形如鸱鸟下蹲而得名。
俗称芋头、芋子、毛芋。
中医认为,芋头性味辛,平滑,具有解毒、消肿、益脾胃,调中气的功效,可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芋头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
芋头中丰富的营养,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可作为防治肿瘤的常用药膳主食。
芋头中含有一种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免疫球蛋白,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以上是中秋节为什么吃芋头的内容介绍,希望能增强您对中秋节习俗的了解,对您有所帮助。
篇二:中秋节吃什么食物好1、月饼吃月饼“中秋佳节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
每当风清月朗、桂香沁人之际,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
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
诗人兼品味家的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
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日美点。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
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2、螃蟹因为菊黄蟹肥秋正浓~秋风送爽中迈入农历九月,肥美的大闸蟹早已“横行”深圳。
俗话说“九月团脐十月尖”,就是指农历九月雌蟹最佳,到了农历十月雄蟹当道。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为了庆祝秋季的丰收和人们的团圆而举办的重要节日。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和活动,下面将对一些主要的中秋节传统习俗进行介绍。
1. 月亮崇拜中秋节的主题之一是崇拜月亮。
人们相信在这一天,月亮最圆、最明亮。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月亮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因此,人们在中秋节晚上都会一家人聚集在一起,赏月并举行各种仪式。
2. 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人们通常在室外或庭院里摆放一张小桌子,上面摆放着各种美食和水果。
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共同欣赏着皎洁的月亮,并分享着美味的食物。
这是一种传统的方式,以表达团圆和家庭和睦的美好愿望。
3. 吃月饼中秋节最有代表性的食物当属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糕点,有各种口味。
人们通常在中秋节期间赠送月饼给亲朋好友,并且自己也会品尝各种不同的口味。
月饼的制作非常精细,有时会添加各种坚果、豆沙和莲蓉作为内馅。
吃月饼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4. 点灯笼在中秋节的夜晚,人们还会放起各种不同形状的灯笼。
点灯笼是为了庆祝月亮圆满,也是为了祈求好运和平安。
灯笼的形状和颜色多种多样,其中最经典的是红色的灯笼,象征着吉祥和如意。
5. 赛龙舟赛龙舟是中秋节期间的传统体育竞技活动。
龙舟是一种长而窄的木船,船上摆放着许多划桨手。
人们通常会组成不同的队伍,在水上划龙舟进行竞赛。
这项活动既富有观赏性,又锻炼了参与者的身体素质。
6. 儿童游戏中秋节也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节日。
孩子们通常会在中秋节这一天筹备各种游戏和玩具,例如踢毽子、放风筝、玩五子棋等。
这些游戏不仅让孩子们快乐地度过节日,还培养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结: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习俗和活动。
通过崇拜月亮、赏月、吃月饼、点灯笼、赛龙舟以及儿童游戏,人们在中秋节期间表达了对团圆、幸福和好运的美好祝福。
中秋节象征着家庭和谐与幸福,也是人们在繁忙生活中享受团聚的时刻。
无论是长者还是孩子,中秋节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中秋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通用8篇)中秋节的来历意义和风俗篇一中秋节的起源篇二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
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节传统习俗篇三中秋节传统习俗: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中秋节传统习俗:燃灯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精选6篇)1.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篇一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
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
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
《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
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
2.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篇二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3.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篇三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在廿四节气的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
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
祭月作为民间节日重要的祭礼之一,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
“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中说,先秦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
中秋节的介绍20字左右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被称为月夕、秋节、追月节等。
这个节日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祭月活动。
相传远古时期,人们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会观赏月亮、祭拜月神。
后来,这个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中秋节。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
这些习俗都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色。
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家庭聚会,一起赏月、品尝月饼,表达团圆和幸福之意。
同时,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花灯展览,各种形状各样的花灯在夜晚绚烂闪耀,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赏。
在中秋节当天,人们还会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比如,舞狮、舞龙、击鼓传花等,这些活动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寓意着祈福、辟邪、祈求丰收等。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
月饼是用面粉、豆沙、莲蓉、核桃等做成的一种甜点。
它的特点是皮薄馅足,口感独特,吃起来非常美味。
吃月饼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秋节是一个与家人团聚的节日。
每年的中秋节,无论身在何地,人们都会尽可能地回到家中和亲人团聚。
这也是人们表达爱意、传递关怀的一个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互相赠送礼物,祝福对方幸福平安。
中秋节也是一个传承中华文化的时刻。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谈论传统故事、传统习俗,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这也是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展示和传播。
总的来说,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这个节日代表了团圆、幸福和庆祝丰收的意义,也是人们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时刻。
无论身在何处,中秋节都将是人们向往团聚、思念亲人的美好日子。
中秋节简介20个字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
传说中,古人把八月十五这天定为中秋节,是因为此时的月亮最圆、最明亮。
古代人们把月亮看作是和家人团聚、团圆的象征,于是就有了中秋节这个团圆的日子。
在中秋节这天,人们会自制并食用月饼,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
月饼是用糯米粉和各种馅料制成的一种传统糕点,有许多种各具特色的口味,如蛋黄莲蓉、蓝莓、绿茶等。
除了月饼,人们还会在这天享用其他美食,如柚子、蟹等。
除了食物,中秋节还有丰富多样的习俗和民间活动。
例如,家人会在这天一起赏月,聊家常,通过赏月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还有的地方会举行灯笼展、舞狮、舞龙等民间表演,给人们带来开心和喜庆的氛围。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所以也有一些特定的礼仪和祭祀活动。
例如,人们会在家中摆上供品来祭拜月亮,祈求平安和幸福。
同时,人们还会在中秋节写对联、挂灯笼,增添喜庆和祝福的氛围。
中秋节也是一个重要的家庭聚会节日。
许多人会利用这个假期回家与亲人团聚,享受团圆的时刻。
对于那些不能返乡的人来说,他们也会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家人“云聚”。
近些年来,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更具商业化和创意性的节日。
商家们推出各种各样的限定版月饼和节日礼品,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购买。
同时,很多人也会利用这个假日进行旅行,享受美食和风景。
总的来说,中秋节是一个传统节日,充满了团圆、美食、文化和祝福。
每年这个时候,人们都会期待着与亲人团聚、赏月、品尝美食,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尽管现代社会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中秋节对于中国人来说,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和文化符号。
中秋节的来历1. 中秋节,又称月圆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2. 中秋节最初是古代人们在秋季祭祀月神的活动。
3. 在古代,人们会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丰收和家庭幸福。
4. 后来,中秋节逐渐演变为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的传统节日。
5. 中秋节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代表着秋季的开始。
6. 《淮南子》中有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可以窥见当时中秋节的风俗。
7. 由于地域和民族的不同,各地的中秋节庆祝方式也各有特色。
8. 除了祭祀月神的活动,中秋节还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
9.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故事,都与中秋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10. 中秋节也是诗人歌咏月亮的时刻,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与中秋节相关的作品。
11. 月亮在中秋节达到年度最圆,也被视为团圆和美满的象征。
12. 月饼是中秋节的特色食品之一,它有着寓意团圆和幸福的象征意义。
13. 中秋节也是一个传统的赏月日子,人们常常在这一天赏月,感受月光的魅力。
14. 在现代社会,中秋节已经成为了一个家人团聚、共度佳节的日子。
15. 与春节齐名的中秋节,也是华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节日。
16.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17. 无论在古代还是今天,中秋节都是我国人民心中的重要节日。
18. 由于中秋节的特殊意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日。
19. 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也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20. 中秋节是我国人民的心灵慰藉和情感寄托,承载着千百年来华夏儿女的爱国情怀和文化传承。
总结回顾:在古代,中秋节是祭祀月神的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的传统节日。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着团圆和美满。
无论古代还是今天,中秋节都是我国人民心中的重要节日,也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秋节已经成为了一个家人团聚、共度佳节的日子,在各地也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中秋节的简单介绍20字左右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与家人团聚,一起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国。
据传,中秋节最早是为了祭祀月亮而设立的。
古人把月亮看做是神圣的,同时也是团圆和家庭团聚的象征。
因此,中秋节成为人们团聚、祈福和庆祝丰收的日子。
在中秋节的时候,人们会挂灯笼和放孔明灯来庆祝。
灯笼是中秋节的主要特色之一,它象征着人们希望家庭幸福、平安和团圆。
而孔明灯则代表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祝福。
此外,中秋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赏月。
人们在中秋节的晚上会在户外赏月,有时还会搭起凉亭或者在院子里举办赏月活动。
同时,赏月的同时还会吃月饼,这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之一。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口感酥软,内馅多种多样,比如莲蓉、五仁、豆沙等。
在中秋节,人们会将月饼分发给亲戚朋友,象征着团圆和祝福。
同时,在中秋节的时候,人们还喜欢猜灯谜。
猜灯谜是一种游戏,人们会将灯谜贴在灯笼上,然后大家一起猜谜语,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
总的来说,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人们会与家人团聚、
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这个节日是人们表达团圆、祈福和庆祝丰收的机会,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秋节的习俗20字篇一:中秋节的习俗吃月饼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
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祭月、赏月、拜月《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中秋节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而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
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燃灯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
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8]赏桂花,饮桂花酒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7]玩花灯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
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
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
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
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
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
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
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
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中秋节的习俗20字),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
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10]?篇二:中秋节的传说与习俗汇总中秋节的传说与习俗汇总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XX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XX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
但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传统活动1、祭月、赏月、拜月《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而云南傣族在民间拜月,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
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2、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3、燃灯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
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4、猜谜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5、吃月饼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
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6、赏桂花、饮桂花酒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7、玩花灯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
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8、烧塔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
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