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基因分离定律》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15
生物基因分离定律的题型和解题技巧1文字分析题1.1普通交配类高中阶段常见的交配类型主要是杂交、正反交、自交、测交、混交等,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各种常见交配类型的重要作用,从而掌握其区别:杂交是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的交配,它可以把双亲的优良性状综合到杂种后代中。
正反交是指两种基因型的个体交替作为父本和母本的两种相对杂交方式,往往根据正反交结果判定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
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间交配,植物指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动物指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间交配。
自交可以用于鉴定某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也可以用于鉴定某种显性植株的基因型。
测交是指让未知基因型的个体与隐性类型相交,以测定未知基因型个体的基因型。
在实际过程中,往往是这些普通交配类型的混合使用以达到一定的育种目的。
例1 小麦高秆对矮秆为显性。
现有甲、乙两种高秆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利用现有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鉴定并保留纯合子小麦;(2)育出矮秆小麦。
最佳措施分别是:①甲与乙杂交,得F1测交②甲、乙分别与隐性类型相交③甲与乙杂交得F1再自交④甲自交,乙自交A.①②B.④①C.④②D.③④【解析】鉴定小麦是否是纯合子的最简捷的方法是自交,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小麦是纯合子,否则是杂合子。
让小麦直接进行自交,省去了母本去雄、套袋、授以父本花粉等杂交措施,同时使的纯种小麦得以保留。
杂合体测交可以育出矮秆小麦。
故选C。
1.2连续自交类连续自交可使其后代的杂合子比例逐渐下降,而纯合子的比例逐渐上升,最终可导致后代群体的基因纯合,因而是获取能稳定遗传的纯种的主要方法。
注意到连续自交类各子代每种类型都自交。
例2 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个体,至少连续自交几代后纯合子的比例才可达95%以上? A.3 B.4 C.5 D.6【解析】根据乘法原理:Aa的杂合体自交n次,其后代杂合体的比例(1/2)n,纯合体的比例为1—(1/2n)≧95%,所以至少连续自交代后纯合子的比例才可达95%以上。
【高二学习指导】高二生物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高中生物,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二生物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希望对大家的生物学习有所帮助!高二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名词:1.相对性状:同一物种中同一性状的不同表达类型称为~。
(这个概念有三个关键点:相同的物种——豌豆,相同的性状——茎高,不同的表达类型——高茎和短茎)。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杂种F1的亲本性状称为~。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杂种F1中未出现的亲本性状称为~。
4.性状分离: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短茎)的现象称为~。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
它通常用大写字母表达,豌豆的高茎基因在D.6中表达。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
它通常用小写字母表达,豌豆矮秆基因在D.7中表达。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
(同一位置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控制着相关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短茎。
显性:等位基因D和D。
由于D和D具有显性,F1(DD)的pea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 和D等位基因通过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产生两种雄性配子。
D∶d=1∶1.有两种雌性配子被分离∶ d=1∶ 1.) 8.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并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的性状。
10.基因型:指与表型相关的基因组成。
11.纯合子: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稳定的遗传。
12.杂合子:由包含不同基因的配子组成的合子发育而来的个体。
如果不能稳定遗传,后代将出现性状分离。
13.试验杂交:将杂交种子世代与隐性类型杂交,以确定F1的基因型。
测试杂交是检验生物是纯合还是杂合的有效方法。
14.基因分离规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并随配子独立传给后代,即~。
15.携带者:遗传学中含有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子。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推测,后来被证实,即为基因)控制的。
①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常用大写英文字母(如D ,R 表示;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常用小写英文字母(如d ,r )表示。
②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如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成对的DD ;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成对的dd ;而1F 杂种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成对的Dd 等。
根据上述观点,我们可作出如下图解,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作出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孟德尔推测的基因(遗传因子)的存在状况,正好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状况成对应关系。
即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正好位于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上,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必然带着上面的基因一起分离,故在生殖细胞中基因是成单存在。
结合以上图解,亲代高茎(DD )只形成含D 基因的配子,矮茎(dd )只形成含d 基因的配子,雌雄配子相互结合得1F 是Dd ,由于D 对d 有显性作用,故1F 只表现出高茎性状。
1F (Dd )产生配子时,D 与d 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必然形成含D 和d 的两种配子,每一种又有雌雄之别。
所以在受精作用形成2F 时有四种组合方式,但只形成三种基因组合;DD 、Dd 和dd ,并且其数量比接近1:2:1,而性状表现则只有高茎(DD 、Dd )和矮茎(dd )两种类型,数量比接近3:1。
为了验证对分离现象解释的合理性,孟德尔又做了下列的实验加以验证,即让1F 与隐性纯合体杂交。
孟德尔推测,如果上述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话,让1F 与亲代隐性类型杂交,1F 应产生含D 和d 两种基因型的配子,且数目相等;而亲代隐性类型只产生一种含d 基因的配子(如下图所示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在它们的后代中,应该是一半数目为高茎,另一半数目为矮茎,即两种性状的数量比接近1:1。
孟德尔用于一代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在所得到的的64株后代中,F(Dd)能形成高茎30株,矮茎34株,即分离比接近1:1。
基因的分离定律(二)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2、(重点)理解基因型、表现型的关系。
3、了解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要点梳理】要点一:分离定律1、分离定律的内容(1)杂合子中,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具有独立性(2)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进入不同配子(3)等位基因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2、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而不适用于原核生物、细胞质的遗传因子的遗传.(2)揭示了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遗传因子行为,而两对或两对以上的遗传因子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不属于分离定律。
要点二:一些解题技巧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1)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为显性性状。
(2)杂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表现为同一性状的两亲本,后代如果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则后代中数目占3/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F1自交后代出现3∶1的理论分离比.必须满足哪些理想条件(1)F1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这两种类型的配子数完全相等。
(2)雌雄配子之间的结合机会均等。
(3)每一个受精卵都能正常发育为成熟的个体。
(4)个体发育所处的环境完全相同且比较优越。
(5)所有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都能完全表达。
(6)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的显性作用是完全的。
事实上,不可能所有的理论设想都能完全达到,因此,实际分离比和理论分离比之间总有一些偏差。
实际上,生物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不一定产生数目相等的各种类型的配子,不同类型的配子受精的概率也不一定一样,受精后发育的过程还受环境影响,因此实际分离比和理论分离比总是不完全一致,但是这并不能抹杀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际意义。
3、有关分离定律问题的解题思路分离定律的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正推类和逆推类。
解决上述各类问题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由于纯合子含有相同的基因,因而在亲代与子代之间基因的组成及性状推断上有直接明显的推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如果亲代中有显性纯合子(BB),则子代一定为显性性状(B_)(如甲图所示)。
高一生物知识讲解:基因分离定律一、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3.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限制因素基因分离定律的F1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以下条件: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充足多。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点拨(1)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①DD×DD→DD;②dd×dd→dd;③DD×dd→Dd;④Dd×dd→Dd∶d d=1∶1;⑤Dd×Dd→(1DD、2Dd)∶1dd=3∶1;⑥Dd×Dd→DD∶Dd=1∶1(全显)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2)配子的确定①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规律。
如Aa形成两种配子A和a。
②一对相同基因只形成一种配子。
如AA形成配子A;aa形成配子a。
(3)基因型的确定①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由两个隐性基因组成aa。
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不能确定,Aa或AA。
做题时用“A_”表示。
②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被测者为纯合体,测交后代性状分离,被测者为杂合体Aa。
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编稿:闫敏敏审稿:宋辰霞【学习目标】1、(重点)掌握孟德尔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
2、理解相关概念:自交、杂交、父本、母本、正交、反交、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遗传因子等。
3、(难点)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4、(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要点梳理】要点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与豌豆有关的基础知识(1)两性花和单性花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这样的花成为两性花。
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者只有雌蕊,这样的花成为单性花,玉米、花瓜的花都是单性花。
(2)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如豌豆。
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植株的另一朵花的柱头上,或一朵花的花粉传到不同植株的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叫做异花传粉。
(3)闭花受粉豌豆花的雄蕊和雌蕊都被花瓣紧紧地包裹着,在花瓣展开之前,雄蕊花药中的花粉就传到了雌蕊柱头上,这种受粉方式成为闭花授粉。
(4)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花药中有花粉。
花药成熟后,花粉散发出来。
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
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的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的极核发育成胚乳。
(5)父本和母本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收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
(6)去雄将作为母本的植株在杂交前先去掉为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叫做去雄。
(7)人工异花传粉将母本去雄后,套上纸袋,待花成熟时,再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到已去雄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2、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高清课堂: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孟德尔的杂交实验 364174 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闭花、自花传粉的两性花。
自然情况下豌豆是纯种。
(2)豌豆花大,便于去雄和实施人工异花授粉(杂交)。
(3)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统计)。
(4)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别规律知识点总结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一样表现种类,叫做~。
(此观点有三个重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 茎的高度,不一样表现种类--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 中展现出来的那个亲天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 中未展现出来的那个亲天性状叫做~。
4、性状分别:在杂种后辈中同时展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 D 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 d 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地点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地点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 D 和 d,因为 D 和 d 有显性作用,所以F1( 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别: D 与 d 一平等位基因跟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别而分别,最后产生两种雄配子。
D ∶ d=1∶ 1;两种雌配子 D ∶ 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一样地点上的控制不一样性状的不一样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相关系的基因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同样基因的配子联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固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一样基因的配子联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可以稳固遗传,后辈会发生性状分别。
1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种类杂交,用来测定F1 的基因型。
测交是查验生物体是纯合体仍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4、基因的分别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跟着配子遗传给后辈,这就是~。
15、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16、隐性遗传病:因为控制生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
1.1.3 基因的分离定律专题知识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特殊现象【知识点梳理】1.基因分离定律中其他特殊情况分析(1)不完全显性:如等位基因A和a分别控制红花和白花,在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白=3:1,在不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AA):粉红(Aa):白(aa)=1:2:1。
特别提醒: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镶嵌显性的辨析①完全显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的全部个体都表现出显性性状,并且在表现程度上和显性亲本完全一样。
这充分体现了显性遗传因子的绝对性,即在成对的遗传因子中,只有显性遗传因子可表达出基因产物,而隐性遗传因子的表达受抑制。
完全显性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②不完全显性: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如果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之间,这种显性表现叫不完全显性。
例如紫茉莉的花色遗传中,纯合的红花和白花杂交,F1为粉色花。
③共显性: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如果两个亲本的性状同时在F1的同一个体上显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叫共显性。
例如红毛马与白毛马交配,F1是两色掺杂的混花毛马(红色和白色的毛发均匀混合,遍布周身)。
④镶嵌显性: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这种显性现象称为镶嵌显性。
镶嵌显性与共显性并没有实质性差异,共显性是在同一组织或同一部位表现双亲各自的特点,而镶嵌显性是在不同的部位分别表现了双亲的特点,其实质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对遗传因子表达的时间不同。
例如大豆有黄色种皮(俗称黄豆)和黑色种皮(俗称黑豆),若用黄豆与黑豆杂交,F1的种皮颜色为黑黄镶嵌(俗称花脸豆)。
(2)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有多个。
复等位基因尽管有多个,但遗传时仍符合分离定律,彼此之间有显隐性关系,表现特定的性状,最常见的如人类ABO血型的遗传,涉及三个基因——I A、I B、i,组成六种基因型:I A I A、I A i、I B I B、I B i、I A I B、ii。
基因分离定律适用范围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才适用,原核细胞和细胞质遗传均不适用。
揭示的是亲代细胞核.中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有性生殖随配子传递给子代的规律。
致死基因(lethal gene):导致个体或细胞死亡的基因称致死基因。
1、配子致死(gametic lethal):致死配子期发挥作用而致死。
例题1: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窄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
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
请回答:(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窄叶个体各半时,其亲本基因型为。
(4)若后代性比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1)X B X B、X b Y(2)X B X B、X B Y(3)X B X b、X b Y(4)X B X b、X B Y2.合子致死(zygotic lethal):致死基因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致死。
1907年Cuenot发现小鼠中黄鼠不能真实遗传,不论黄鼠与黄鼠杂交,还黄鼠与黑鼠相交,子代都出现分离:黄鼠x 黑鼠黄鼠2378,黑鼠2398黄鼠x 黄鼠黄鼠2396,黑鼠1235从上面第一个交配看来,黄鼠很象是杂种,因为与黑鼠的交配结果,下代分离为1:1,如果黄鼠是杂合体,则黄鼠与黄鼠交配,子代的分离比应该是3:1,可是从上面的第二个交配结果看来,倒是与2:1很适合。
所以表面上面不符合孟德尔比例,但实质上是服从孟德尔定律的,这是由于纯合黄鼠在胚胎期死亡了。
其遗传行为分析如下:黄鼠(A Y a) x黄鼠(A Y a)↓(1A Y A Y):2A Y a:1aa死亡黄鼠黑鼠也就是说,黄鼠基因 A Y影响两个性状:毛皮颜色和生存能力。
A Y在体色上为一显性效应,它对黑鼠基因a是显性,杂合体A Y a表型是黄鼠,但黄鼠基因A Y在致死作用方面有隐性效应,当黄鼠基因为纯合体A Y A Y时,才引起合子的死亡。
⾼⼀⽣物必修2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点学习⽣物需要讲究⽅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归纳整理。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物必修⼆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物必修2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点梳理⼀、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法:(⼀)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选⽤豌⾖做实验材料:豌⾖是⾃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然状态下都是纯种;⽽且相对性状明显,易于观察。
2、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法。
即先对⼀对相对性状进⾏研究,再对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在⼀起的遗传进⾏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先易后难的科学思维⽅式)3、科学地运⽤统计学的⽅法对实验结果进⾏分析。
( 科学的实验分析的习惯)4、孟德尔遗传实验独特的设计思路即科学研究的⼀般过程:(假说-演绎法)观察事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揭⽰规律(⼆)孟德尔⽤豌⾖作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是⾃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所以在⾃然状态下,它永远是纯种,避免了天然杂交情况的发⽣,省去了许多实际操作的⿇烦。
2、豌⾖具有许多稳定的不同性状的品种,⽽且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3、豌⾖花冠各部分结构较⼤,便于操作,易于控制。
4、豌⾖种⼦保留在⾖荚内,每粒种⼦都不会丢失,便于统计。
5、实验周期短,豌⾖是⼀年⽣植物,⼏个⽉就可以得出实验结果。
6、他选⽤豌⾖的七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不连锁。
注:⼈⼯授粉的⽅式:去雄(花蕾期)、套袋、⼈⼯授粉、套袋⼆、有关遗传定律的概念、符号归类:(⼀)交配类⒈杂交:指同种⽣物不同品种间的交配。
基因型不同的⽣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⒉⾃交:基因型相同的⽣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是获得纯合⼦的有效⽅法。
⒊测交:就是让杂种⼦⼀代与隐性个体相交,⽤以测定F1的基因型。
⒋回交:让杂种⼦⼀代与亲本杂交。
⒌去雄:杂交试验时,除去成熟花的全部雄蕊,是杂交试验的重要环节。
6.正交与反交:若甲♀╳⼄♂为正交⽅式,则⼄♀╳♂甲就为反交。
高中高一生物重点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
高中高一生物重点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
名词: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