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小结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改版2019年新粤教版)第一课鲫鱼与青蛙1.观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技能,是搜集科学事实、了解科学现象的基本途径,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2.观察的基本方法:明确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观察、形成成果。
3.蝌蚪和小鱼的身体呈流线型 ,表面光滑,它们都是靠尾巴在水中游来游去的。
蝌蚪的脑袋比小鱼的脑袋大,小鱼的尾巴比蝌蚪的尾巴长。
4.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三部分;表面皮肤裸露。
幼体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长大后生活在陆地或水里,用肺呼吸,像青蛙这样的动物就称为两栖动物。
5.鲫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终身生活在水里,像鱼这样的动物称为鱼类。
6.与小鱼的外形相似的动物,有: 鲑鱼鳜鱼金鱼。
7.与青蛙的外形相似的动物,有:蟾蜍蝾螈大鲵。
第二课蜻蜓与麻雀1.蜻蜓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蜻蜓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三只单眼、一个口器;胸部有三对足;腹部细长。
蜻蜓有两对翅膀,翅膀很薄、光滑、透明、有脉纹、没有骨骼,没有羽毛,像这样的动物就成为昆虫。
2. 麻雀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
麻雀有一对足。
有一对翅膀,表面覆盖羽毛,内有肌肉和骨骼,像这样的动物就成为鸟类。
3. 与蜻蜓的外形相似的动物有:苍蝇瓢虫蜜蜂蝴蝶蝗虫4. 与麻雀的外形相似的动物有:翠鸟啄木鸟家鸡太阳鸟戴胜第三课壁虎与小猫1. 小猫的运动方式是走、跑、跳、躯干离地。
外形特征: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体表覆盖细毛,足有肉垫而且具有抓住猎物的利爪;繁殖方式:直接生出小猫会哺育后代,其他:不冬眠。
2. 壁虎的运动方式是爬行、四肢朝外、腹部贴地、匍匐前进。
外形特征: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体表覆盖鳞片,足上有抓物的利爪和粘附在墙壁的褶皱;繁殖方式:生出卵,不会哺育后代;其他:会冬眠。
3. 有的动物与猫的特征相似,身体表面长毛,能用四肢支撑身体在陆地上行走或奔跑跳跃,这类动物大多属于哺乳动物。
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002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打开科学之门生物的拟态现象,可以伪装自己,更好的捕猎或躲避敌害。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但仅仅对感觉器官进行观察是不够的。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必须使用一些科学仪器。
冰棒周围的“白雾”不是从冰棒里冒出来的,而是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水珠。
根据经验作出的判断和产生的想法只是猜想,通过科学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用纸锅烧水时发现:水烧开了但纸锅并没有烧着。
这个实验说明纸锅能够烧水。
许多现象让我们感到难以置信,但这是科学真理。
通过不断的学习,你应该能够了解其中的奥秘。
科学家是思考和提问的人。
伟大的科学发现往往始于问题。
好奇心是科学的起点。
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为什么”。
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问题,探索“为什么”。
1寻找生命有生命的东西和无生命的东西有什么区别?有生命的东西能够呼吸,能从小长大,能繁殖后代。
没有生命的东西不能呼吸,不能从小长大,不能繁殖后代。
动植物是活的。
它们都属于有机体。
动物和植物是两种常见的有机体。
2红番茄植物(番茄)由六个器官组成: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各种植物的叶形状不同,有扇形叶(如银杏叶)、圆形叶(如荷叶)、卵形叶(如桑叶)、掌形叶(如枫叶)带形叶(如玉米叶)心形叶等。
虽然各种植物的叶子在形状、大小、颜色和气味上不同,但它们的结构是相同的,由叶柄、叶子和叶脉组成。
番茄花较小、它的颜色是黄色,形状是星形,气味刺鼻。
它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番茄果实中含有果肉和种子。
植物的形态虽然千差万别,但大部分的植物都像番茄一样,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
3只小白兔小白兔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组成。
通过观察、测量和实验,我们发现兔子的眼睛是红色的,耳朵很长,它的运动方式是跳跃,它的勇气很小,当它听到声音时会刺破耳朵或逃跑。
它喜欢吃草、卷心菜、胡萝卜等。
跟小白兔差不多的动物还有:猪、牛、羊等动物,它们都属于哺乳动物。
1、《鲫鱼与青蛙》知识要点1、动物的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逐渐长大为成体。
2、说说青蛙、鲫鱼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答:青蛙的身体变化:卵→蝌蚪→长后腿的蝌蚪→长四条腿的蝌蚪→带短尾巴的小青蛙→青蛙。
鲫鱼的身体变化:卵→鲫鱼幼体→小鲫鱼→鲫鱼。
3、像青蛙一样的动物属于两栖类,常见的两栖类有蟾蜍、娃娃鱼(大鲵)、树蛙、蝾螈(róng yuán)等;像鲫鱼一样的动物属于鱼类,常见的鱼类有金鱼、鲈鱼、草鱼、中华鲟、银鲳等。
4、两栖(qī)动物和鱼类的特征:2、《蜻蜓与麻雀》知识要点1、蜻蜓和麻雀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
蜻蜓和麻雀都会飞,都有翅膀。
蜻蜓的翅膀和麻雀的翅膀是不同的,蜻蜓的翅膀上没有羽毛,而麻雀的翅膀上是有羽毛的。
2、说一说蜻蜓与麻雀的翅膀有什么不同?答:蜻蜓有2对翅膀,外形光滑,透明,有脉纹,较薄,无骨骼。
麻雀有1对翅膀,外披羽毛,较厚实,内有肌肉和骨骼,可伸展。
3、像蜻蜓一样的动物属于昆虫,像麻雀一样的动物属于鸟类。
4、昆虫和鸟类这两类动物各有什么特征?答: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大部分昆虫还有两对翅膀(常见的昆虫有蝉、蝗虫、蝴蝶、瓢虫、苍蝇等);鸟类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
身体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翅膀,头部有角质的喙(常见的鸟类有公鸡、猫头鹰、鹦鹉等)。
5、昆虫和鸟类的特征6、蜻蜓的眼睛就是复眼。
7、昆虫类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
8、到户外进行自然观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三、《壁虎与小猫》知识要点1、壁虎和猫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
壁虎与小猫都生活在(陆地)上,都能用(四肢)行走。
2、动物的运动方式不一样,其身体的外形往往也具有不同的特征。
3、小猫与壁虎特征对比:4、像壁虎一样的动物属于爬行类(常见的爬行类有乌龟、鳄鱼、变色龙等);像小猫一样的动物属于哺乳类(常见的哺乳类有长颈鹿、老鼠、猴子、大象、小狗、海豚等)。
三年级上册科学学习要点打开科学之门1、生物的拟态、保护色、拟死现象,可以伪装自己,更好的捕食或躲避敌害。
2、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木方法,但只凭感觉器官的观察是不够的,在科学研究中,还必须借助一些科学仪器。
如:显微镜。
放大镜、银子都是一种常见的科学实验工具。
3、冰棒周围的“白雾”不是从冰棒里冒出来的,而是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水珠。
根据经验作岀的判断和产生的想法只是猜想,通过科学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4、用纸锅烧水时发现:水烧开了但纸锅并没有烧着。
这个实验说明纸锅能够烧水。
很多现象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但有它的科学道理。
通过不断的学习,你应能知晓其中的奥秘。
5、科学家都是一些爱思考、爱提问题的人。
伟大的科学发现往往从疑问开始。
好奇心是科学的起点。
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问问“为什么”。
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疑问,探究“为什么”。
1寻找生命1、有生命的东西和没有生命的东西有哪些不一样?有生命的东西能够呼吸,能从小长大,能繁殖后代。
没有生命的东西不能呼吸,不能从小长大,不能繁殖后代。
2、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
动物和植物是生物常见的两大类。
3、兔子、瓢虫、花草树木等都是有生命的生物,而沙土、石头金属等是菲生命的。
2红番茄1、植物(番茄)由据、荃、吐、花、吳实、种子等六大器官组成。
番茄果实里有果肉和种子。
2、各种植物的叶形状不同,有扇形叶(如银杏叶)、圆形叶(如荷叶)、卵形叶(如桑叶)、掌形叶(如枫叶)带形叶(如玉米叶)心形叶等。
叶子一般由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组成,它分为单叶和复叶。
番茄的叶子是复叶,玉米的叶子是单叶。
3、番茄花较小、它的颜色是黄色,形状是星形,气味刺鼻。
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在一朵花里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这种花叫两性花。
女口:桃花,稻花。
在一朵花里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这种花叫单性花, 如:黄瓜,玉米、柳树的花。
4、植物的叶片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果皮有保护种子的作用,种子有传宗接代的作用,根有固定和吸收,输送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整理1、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有四肢,用肺呼吸,皮肤裸露。
2、鱼的一些共同特征: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终身生活在水中。
3、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三个部分,体表光滑,用跳和游泳的方式运动,可以在岸上生活。
4、鲫鱼的身体包括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只能在水中以游泳的方式进行运动,体表覆盖着鱼鳞,终身生活在水里。
5、蜻蜓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长有触角、复眼,胸部长有两对翅膀,三对足。
6、麻雀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翅膀和足)、尾五个部分。
头部长有眼、喙等器官。
体表覆盖着羽毛。
7、昆虫都分为三个部分,长有两对翅膀、三对足。
鸟类体表覆盖着羽毛,有一对翅膀。
8、爬行动物的动物一般体表覆盖鳞片,运动方式是爬行。
9、哺乳动物的体表一般都长着细毛,运动方式是走、跳和跑。
如蝙蝠、海豚。
10、草丛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大多都有翅膀,它们都会爬、跳或飞,运动快速。
11、在草丛中、土壤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小动物。
它们具有适应草丛或土壤生活的身体特征。
12、海洋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13、森林动物一般有爬行类、鸟类、两栖类、哺乳类、昆虫等14、珍稀动物的保护措施:建立栖息地保护区、提高人工繁育技术、加强执法等。
15、溶解有三大特点,均匀、分散、透明。
有的物质如茶叶、菊花等含有可溶解的物质,也含有不溶解的物质。
16、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弄碎17、在一定量的水中都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或白砂糖,白砂糖比食盐溶解的量多。
18、固体的特征是有一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等。
19、液体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会流动、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20、使用量筒测量水杯中水的体积,将杯中的水沿量筒壁慢慢倒入。
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刻度。
观察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出刻度读数。
21、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
液体体积的单位:毫升22、空气是会流动的,看不见、摸不着,具有一定质量。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整理1、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有四肢,用肺呼吸,皮肤裸露。
2、鱼的一些共同特征: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终身生活在水中。
3、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三个部分,体表光滑,用跳和游泳的方式运动,可以在岸上生活。
4、鲫鱼的身体包括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只能在水中以游泳的方式进行运动,体表覆盖着鱼鳞,终身生活在水里。
5、蜻蜓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长有触角、复眼,胸部长有两对翅膀,三对足。
6、麻雀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翅膀和足)、尾五个部分。
头部长有眼、喙等器官。
体表覆盖着羽毛。
7、昆虫都分为三个部分,长有两对翅膀、三对足。
鸟类体表覆盖着羽毛,有一对翅膀。
8、爬行动物的动物一般体表覆盖鳞片,运动方式是爬行。
9、哺乳动物的体表一般都长着细毛,运动方式是走、跳和跑。
如蝙蝠、海豚。
10、草丛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大多都有翅膀,它们都会爬、跳或飞,运动快速。
11、在草丛中、土壤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小动物。
它们具有适应草丛或土壤生活的身体特征。
12、海洋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13、森林动物一般有爬行类、鸟类、两栖类、哺乳类、昆虫等14、珍稀动物的保护措施:建立栖息地保护区、提高人工繁育技术、加强执法等。
15、溶解有三大特点,均匀、分散、透明。
有的物质如茶叶、菊花等含有可溶解的物质,也含有不溶解的物质。
16、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弄碎17、在一定量的水中都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或白砂糖,白砂糖比食盐溶解的量多。
18、固体的特征是有一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等。
19、液体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会流动、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20、使用量筒测量水杯中水的体积,将杯中的水沿量筒壁慢慢倒入。
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刻度。
观察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出刻度读数。
21、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
液体体积的单位:毫升22、空气是会流动的,看不见、摸不着,具有一定质量。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要点
本文档将介绍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要点,帮助您了解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研究重点。
单元一: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 研究观察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了解不同物体的特点。
- 研究用手指、尺子、直尺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 了解长、短、高、低等词语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单元二:物体的重量和数量
- 研究观察物体的重量和数量,了解不同物体的重量差异。
- 研究用天平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重量。
- 了解轻、重、少、多等词语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单元三:生活中的物体
- 研究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认识不同物体的特点和用途。
- 了解日常生活中物体的材质和来源。
- 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物体,培养良好的生活惯。
单元四:动物的特征和生活
- 研究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和性,了解动物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 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
- 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单元五:植物的特征和生长
- 研究观察不同植物的特征和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
- 探索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
- 培养保护和绿化环境的意识。
单元六:季节的变化和影响
- 研究认识四季的变化和气候特点。
- 了解季节变化对生活和自然的影响。
- 培养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以上是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要点概述,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需了解更多详情,请参考教材或向老师咨询。
粤教粤科版三年级科学知识点
哎呀呀,说起三年级的粤教粤科版科学,那可真是有趣极啦!
就先说我们学的植物吧!你知道吗?植物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工厂”,它们每天都在努力工作呢!它们会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就像我们用嘴巴吃饭一样。
叶子呢,就像一个超级神奇的“太阳能板”,能把阳光变成植物生长需要的能量。
你想想看,这难道不神奇吗?
再说说动物。
动物们的世界那叫一个丰富多彩!鸟儿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们的翅膀就像飞机的机翼,带着它们到处游玩。
小鱼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它们的尾巴一摆一摆的,不就像一把灵活的小扇子嘛!
还有我们学的关于物体的运动。
你看,操场上同学们跑步,那速度有的快,有的慢。
快的同学像一阵风似的,嗖地一下就跑过去了;慢的同学呢,就像小蜗牛在慢慢爬。
这是不是很有意思?
还有观察天气,这可太重要啦!晴天的时候,太阳公公笑得可灿烂啦,天空蓝得像一块巨大的宝石。
下雨天呢,雨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噼里啪啦地往下掉。
在科学课上,老师还会带着我们做实验。
有一次,我们做了一个关于溶解的实验,把盐放到水里,看着盐一点点消失,我们都惊讶得合不拢嘴,这难道不是很神奇吗?
科学课上,同学们也会七嘴八舌地讨论。
“这个植物为什么会长成这样?”“那种动物的习性好奇怪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
我觉得呀,科学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宝藏,里面有无数的宝贝等着我们去发现。
只要我们用心去学,就能找到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
我们可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探索科学的机会,要不然,那些神奇的知识可就溜走啦!。
备课本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知识要点教师吴栋才日期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知识要点吴栋才整理打开科学之门1、生物的拟态、保护色、拟死现象,可以伪装自己,更好的捕食或躲避敌害。
2、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只凭感觉器官的观察是不够的,在科学研究中,还必须借助一些科学仪器。
如:显微镜。
放大镜、镊子都是一种常见的科学实验工具。
3、冰棒周围的“白雾”不是从冰棒里冒出来的,而是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水珠。
根据经验作出的判断和产生的想法只是猜想,通过科学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4、用纸锅烧水时发现:水烧开了但纸锅并没有烧着。
这个实验说明纸锅能够烧水。
很多现象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但有它的科学道理。
通过不断的学习,你应能知晓其中的奥秘。
5、科学家都是一些爱思考、爱提问题的人。
伟大的科学发现往往从疑问开始。
好奇心是科学的起点。
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问问“为什么”。
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疑问,探究“为什么”。
1寻找生命1、有生命的东西和没有生命的东西有哪些不一样?有生命的东西能够呼吸,能从小长大,能繁殖后代。
没有生命的东西不能呼吸,不能从小长大,不能繁殖后代。
2、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
动物和植物是生物常见的两大类。
3、兔子、瓢虫、花草树木等都是有生命的生物,而沙土、石头金属等是非生命的。
2红番茄1、植物(番茄)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六大器官组成。
番茄果实里有果肉和种子。
2、各种植物的叶形状不同,有扇形叶(如银杏叶)、圆形叶(如荷叶)、卵形叶(如桑叶)、掌形叶(如枫叶)带形叶(如玉米叶)心形叶等。
叶子一般由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组成,它分为单叶和复叶。
番茄的叶子是复叶,玉米的叶子是单叶。
3、番茄花较小、它的颜色是黄色,形状是星形,气味刺鼻。
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在一朵花里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这种花叫两性花。
如:桃花,稻花。
在一朵花里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这种花叫单性花,如:黄瓜,玉米、柳树的花。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整理1、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有四肢,用肺呼吸,皮肤裸露。
2、鱼的一些共同特征: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终身生活在水中。
3、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三个部分,体表光滑,用跳和游泳的方式运动,可以在岸上生活。
4、鲫鱼的身体包括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只能在水中以游泳的方式进行运动,体表覆盖着鱼鳞,终身生活在水里。
5、蜻蜓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长有触角、复眼,胸部长有两对翅膀,三对足。
6、麻雀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翅膀和足)、尾五个部分。
头部长有眼、喙等器官。
体表覆盖着羽毛。
7、昆虫都分为三个部分,长有两对翅膀、三对足。
鸟类体表覆盖着羽毛,有一对翅膀。
8、爬行动物的动物一般体表覆盖鳞片,运动方式是爬行。
9、哺乳动物的体表一般都长着细毛,运动方式是走、跳和跑。
如蝙蝠、海豚。
10、草丛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大多都有翅膀,它们都会爬、跳或飞,运动快速。
11、在草丛中、土壤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小动物。
它们具有适应草丛或土壤生活的身体特征。
12、海洋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13、森林动物一般有爬行类、鸟类、两栖类、哺乳类、昆虫等14、珍稀动物的保护措施:建立栖息地保护区、提高人工繁育技术、加强执法等。
15、溶解有三大特点,均匀、分散、透明。
有的物质如茶叶、菊花等含有可溶解的物质,也含有不溶解的物质。
16、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弄碎17、在一定量的水中都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或白砂糖,白砂糖比食盐溶解的量多。
18、固体的特征是有一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等。
19、液体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会流动、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20、使用量筒测量水杯中水的体积,将杯中的水沿量筒壁慢慢倒入。
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刻度。
观察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出刻度读数。
21、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
液体体积的单位:毫升22、空气是会流动的,看不见、摸不着,具有一定质量。
新版粤教粤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2019年新版)粤教粤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课:鲫鱼与青蛙1、动物的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逐渐长大为成体。
2、青蛙的外形特征: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三部分,表面皮肤光滑,幼体生活在水里,长大后生活在陆地上。
鲫鱼的外形特征: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表面覆盖着鱼鳞,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终身生活在水里。
3、像青蛙这样既能生活在水里,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两栖动物。
属于两栖动物的有:蝾螈、蟾蜍、大鲵等。
4、像鲫鱼这样终身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鱼类。
属于鱼类的有:金鱼、鲑鱼、鳜鱼等第二课:蜻蜓与麻雀1、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有什么区别?答:蜻蜓有2对翅膀,翅膀较薄、无骨骼、无羽毛;麻雀有1对翅膀,翅膀较厚实,有骨骼、有羽毛。
2、蜻蜓的外形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2对翅膀、3对足;麻雀的外形特征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有1对翅膀、1对足。
3、像蜻蜓一样,有三对足,两对翅膀的动物属于昆虫。
属于昆虫的动物有:苍蝇、瓢虫、蜜蜂、蝴蝶、蝗虫等4、像麻雀身体表面覆盖羽毛,有一对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
属于鸟类的动物有:翠鸟、啄木鸟、太阳鸟、戴胜、鸡等。
5、到户外进行自然观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第三课:壁虎与小猫1、壁虎和猫都是在陆地上用四肢行走,壁虎的运动方式是爬,猫的运动方式是走、跑、跳。
2、壁虎和猫的外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身体都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
不同点:猫的身体表面有细毛,壁虎身体表面有鳞片;猫的足底有肉垫和利爪,壁虎的足底有皱褶。
3、像壁虎一样,身体表面覆盖鳞或甲,有四肢、能在地上爬行的动物属于爬行类,属于爬行类的动物有:龟、鳄鱼、蛇、蜥蜴等。
4、像猫一样,身体表面长毛,能用四肢支撑身体在陆地上行走或奔跑、跳跃的属于哺乳类,属于哺乳类的动物有:老鼠、长颈鹿、牛、猴、蝙蝠、海豚等。
第四课:草地里的小动物1、草丛里的小动物有:瓢虫、蜘蛛、螳螂、蝗虫、蚂蚁等。
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本文档旨在汇总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
更好地复备考。
1. 物质与能量
-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
- 物质的特性: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质地等
-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 能源的种类:太阳能、水能、风能、火能、化石能源等
2. 生物多样性
- 动物的特征:羽毛、鳞片、皮毛、分节体等
- 植物的特征:光合作用、根茎叶花果等
- 动植物的分类:按食性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按栖息地分为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动物等
3. 环境保护
- 节约能源的方法:关灯节电、减少用水、循环利用等
- 垃圾分类方法和意义
- 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原因
4. 健康与安全
- 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均衡、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卫生惯等-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感冒、发烧、腹泻等
- 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自救方法:火灾逃生、地震防护等
5. 科学技术
-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 科学仪器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
- 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医疗器械等
以上是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汇总,希望同学们在期末复习中能够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2022年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浅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实验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观察动物”、“水与溶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热与温度”等话题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三、对所教学生的分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所使用的年级有六个。
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
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
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
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四、各单元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第一单元《观察动物》教学目标1、认识小蝌蚪和小鱼,运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它们的不同。
了解青蛙的变态发育与鲫鱼的发育区别。
2、认识两栖类和鱼类,归纳两栖类和鱼类的共同特征。
3、认识昆虫类和鸟类,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的前概念。
学会比较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4、能描述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特征并根据特征找出它们的同类。
5、知道草地、泥地、海洋、森林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小动物。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蝌蚪和小鱼幼体外形的异同以及青蛙的变态发育与鲫鱼的发育的区别。
认识两栖类和鱼类,归纳两栖类和鱼类的共同特点。
认识昆虫和鸟类的区别,并会区分昆虫和鸟类。
认识小猫和壁虎的区别,知道土地里、海洋里、森林里有哪些常见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1、会区分两栖类和鱼类、昆虫和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的区别,并能按照其特点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粤教版(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观察动物
1. 动物的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逐渐长大为成体。
有的动物幼体和成体形态变化不大,有的动物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 蜜蜂、蝴蝶等与蜻蜓一样,具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膀,它们都属于昆虫。
3. 啄木鸟、翠鸟等与麻雀一样,身体表面覆盖羽毛,具有一对翅膀等特征,它们都属于鸟类。
4. 在自然界里,有的动物与壁虎的特征相似,身体表面覆盖鳞或甲,一般有四肢,能在地上爬行,这些动物大多属于爬行类。
5. 有的动物与猫的特征相似,身体表面长毛,能用四肢支撑身体在陆地上行走或奔跑、跳跃,这类动物大多属于哺乳类。
6. 海豚生活在海中,和鲸类一样,属于哺乳动物。
7. 草丛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例如瓢虫、蜘蛛、螳螂、蝗虫等。
在观察时注意不要随意触碰。
8. 阴暗潮湿的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例如蜗牛、蚯蚓、鼠妇、马陆等。
9. 草丛里蚯蚓的粪便、蜘蛛网、蜗牛壳,这些都是小动物生活的痕迹。
10. 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许多种类的动物,如鱼类、哺乳类、爬行类动物等。
11. 不同种类的动物在海洋里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旗鱼用鳍在水中游动,章鱼可以靠喷水或用腕足移动。
12. 森林里的植物十分丰富,有低矮的草本植物,有茂密的灌木,还有高大的乔木。
这些植物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环境。
13. 在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由于各种原因,每年都会有一些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动物灭绝的速度也加快了。
14. 我国十分重视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对濒临灭绝的动物进行保护。
15. 观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技能,是搜集科学事实、了解科学现象的基本途径,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16. 在制订计划时,要确定观察的目的、对象、方法、手段、步骤,以及使用的工具和记录方式等。
第二单元水与溶解
1. 海水看起来很清澈,但与纯净的水不同,海水含有大量的盐分。
2. 食盐加入水中很快就会溶解,均匀地分散在水中,盐水消失后,盐水还是清澈透明的。
3. 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会形成均匀、透明的紫色溶液。
4. 有的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有的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5. 做搅拌能否加快溶解的实验,实验步骤是:在两个烧杯中加入一样多的水,同时各放入一块方糖。
一杯静止,一杯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发现搅拌能加快物质的溶解。
6.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块状的冰糖比颗粒状的白砂糖溶解得慢。
7. 做“颗粒大小能否影响溶解的速度”实验时,实验步骤是:取两份一样多的冰糖,将其中一份研碎,同时把两份冰糖分别放入两只盛有相同水量的烧杯中,轻轻搅拌。
8. 实验证明可以通过升高水的温度、用玻璃棒搅拌、把颗粒研碎的方法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9. 不同的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不同的。
10. 做“比较盐和白砂糖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否相同”的实验时,实验步骤是:(1)在2个烧杯中各加入30毫升水;(2)向2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份3克食盐和1份3克白砂糖,搅拌;(3)待溶解后继续分别加入食盐和白砂糖,直到不再溶解为止。
实验结果是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白砂糖的量比食盐大。
11. 将一杯50毫升的浓盐水放在窗台上,一周后会发现液面下降,且出现了一些盐粒。
12. 用不锈钢小勺取少许浓盐水,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加热。
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小勺里有盐粒出现,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分离溶解在水中的盐。
13. 海水是重要的自然责源,企盐大多来自于海水。
人们把海水引进盐田,利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海水中的水分越来越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14. 根据食盐能溶于水,而沙不能溶于水的特征,可以将它们分离。
第三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
1. 我们常见的军棋、飞行棋、象棋等一般都存放在专用的棋盒里。
2.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由金属、塑料、木材和石头制成,像棋子一样,它们都是固体。
3. 我们可以利用尺子测量固体的大小。
4. 水是生活中常见的液体,水没有确定的形状。
除了水以外,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液体,如牛奶、食用油和蜂蜜等。
5. 倾斜杯子时,液面还是水平的。
6. 砂锅是人们常用的一种炊具。
在挑选砂锅时,人们常会将砂锅压入水中,观察内壁是否渗水。
7. 要想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少,可以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水的体积。
常用的量筒或量杯有10毫升、50毫升、100毫升和250毫升等规格。
8. 水杯是常用的生活用品,人们会根据需要选用不同容量的水杯。
9. 我们周围的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有质量。
我们可以利用简易天平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10. 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这种特性被广泛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中。
11. 固体和液体能占据空间,气体也能占据空间。
12. 水是常见的液体,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冰。
水能从液体变成固体,也能从液体变成气体。
13. 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块会融化,烧开水时壶嘴上方会冒“白气”,这些都是水的状态变化的现象。
14. 在自然界中,水会以不同的状态存在。
第四单元热与温度
1. 冷和热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2.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冷热程度不同的物体。
有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
3.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大致知道物体是冷还是热的。
但仅凭观察到的现象不能准确作出判断。
4. 人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国际上常用的温度计量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5.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常用仪器,人们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温度计进行测量。
从温度计上可以看出它的量程。
6. 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要手持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下端垂直浸入水中。
注意不要使其触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进行读数。
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
7.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 5℃;水沸腾的温度一般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一般是0℃。
8. 冰在常温下会逐渐融化成水,而水的温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趋向于环境温度。
9. 用数字化设备测量物体的温度,既灵敏、快速,又直观。
10. 液体在受热或受冷时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
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的这种性质制成的。
11. 瘪了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重新鼓起来,是因为乒乓球内空气的体积受热变大了。
12. 高架桥上留有缝隙是为了避免热胀冷缩引起桥面裂开。
13. 实验表明气体、液体和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4. 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有很多,如在夏季,人们给自行车充气时常不会充得太足;从冰箱里拿出的玻璃瓶的瓶盖往往难以打开,这时把瓶盖放在热水中泡一会儿,就会很轻松地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