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政策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7
城乡统筹发展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二.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三.怎样统筹城乡发展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意义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1、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目标,就是要通过积极促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配置和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既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又充分发挥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城乡之间全方位自主自由交流与平等互利合作、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和机制,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发展良性互动,通过文化、人员、信息交流,经济、教育与科技合作,把城市现代文明输入农村,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2、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内容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不仅仅指经济范畴,它包括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都要实现城乡统筹。
在经济上应把农民致富与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结合起来,长富于民,藏富于民,实现农民“有其利”;在政治上应把善待农民与尊重农民、组织农民结合起来,给农民国民待遇,让农民当家作主,实现农民“有其权”;在思想文化上应把教育农民与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结合起来,弘扬勤劳、善良、讲修养的传统美德,增强民主、科学、讲公德的现代文明意识,实现农民“有其教”。
具体说来,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
二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三是统筹城乡管理制度。
四是统筹城乡收入分配。
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
即改变目前城乡规划分割、建设分治的状况,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纳入政府宏观规划,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联动,实现共同繁荣。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统一编制城乡规划,促进城镇有序发展,农民梯度转移。
二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以工业化支撑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近年来,我国城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我国城乡发展的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城市经济发达,人均收入高,而农村经济相对滞后,人均收入低。
2.城乡基础设施不平衡。
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而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3.城乡社会保障不平衡。
城市居民享有较高的社会保障待遇,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相对较低。
二、城乡统筹发展存在的问题1.城市化进程过快。
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城市化负担过重,城市资源环境受到极大压力。
2.城乡收入差距过大。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3.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的问题较多,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工资保障等问题。
4.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中找工作难度较大,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
三、政策建议1.加强城乡规划。
应制定科学的城乡规划,做好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工作。
2.加强农民工保障。
应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其工作和生活条件。
3.加强农村人才培养。
应加强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4.加强城乡协调发展。
应加强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布局,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总之,加强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有效的措施,才能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和繁荣。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谈谈城乡统筹发展与乡村振兴
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是中国发展战略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城乡统筹发展旨在促进城市和乡村间的协调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而乡村振兴则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质量。
下面我们来谈一下二者的关系以及在公共管理领域中的作用。
首先,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都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城乡居民之间的巨大差距,而乡村经济的薄弱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高也制约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因此,通过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可以促进城乡居民之间的融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全局发展水平和质量。
其次,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在公共管理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它需要政府整合各种资源,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破除制约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得以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它需要政府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和计划,给予农村地区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激励农村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
最后,应该强调的是,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要始终贯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衔接的发展。
这样才能保证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性,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心得体会
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1. 整体规划:城乡发展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包括城市规划、农村土地规划等。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乡的发展需求,合理配置资源,保障城乡发展的平衡和
协调。
2. 产业转型:农村地区的发展往往依赖于传统农业产业,而城市则主要依靠制造业和
服务业。
为了实现城乡发展的统筹,需要加强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经济结
构的变革,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 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
要注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平衡,不仅要完善城市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
也要加强农村地区的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
4. 教育卫生事业:城乡发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发展,也包括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
发展。
要加大农村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
福感。
5. 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发展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要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
生活环境质量。
总之,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需要全面、科学地考虑城乡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寻求解决城
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途径,以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55 赤子一、公共政策对城乡发展的影响何为公共政策呢?“公共政策从本质上讲在于政府通过对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考量,在减少主观差距和减少客观差距之间做出选择,进而及时有效的解决公共问题”[1]。
公共政策是“统筹城乡发展”[2]的重要手段。
公共政策对城(市)镇与乡村协调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统筹功能,政府依据相应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对城(市)镇与乡村各自发展的侧重点进行调整,以制定与之发展目标内容相适应的公共政策,以发挥公共政策对一切社会资源积极的导向和统筹功能,引导社会资源流向政府认为城(市)镇与乡村发展中需要重点建设的领域。
二是公共政策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起导向作用,反过来讲公共财政向哪些方面支出是制定公共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
什么是公共财政支出呢?“公共财政支出与公共财政收入相对应,是公共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它是国家将集中起来的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渠道,有计划地进行分配的过程”[3]。
它具体体现在政府对其所掌握的公共财政资金的安排、供应、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反映了公共财政资金的规模、结构、流向和用途。
公共财政支出通常也被称作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既是动态的,也是静态的。
从公共财政支出的概念中得知公共财政支出是财政资金的再分配形式,是一个过程、是环节,并没有告诉我们公共财政资金向哪里分配?分配多少?分配方式或怎样进行分配?为什么要这样或那样分配?即分配到这里或那里的具体目的是什么等。
以上问题是制定公共政策的核心内容,关系到公共政策的质和量。
“财政政策具有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功能,要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4]。
对统筹城(市)镇与乡村发展而言公共财政体现在公共政策中有一个资金使用效用的问题,就是怎样使用财政资金才可实现最大化的社会效用、经济效用、甚至是政治效用,努力达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这也是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制定出较为完善科学的公共政策,充分发挥共公政策在统筹城(市)镇与乡村发展过程中的导向和服务功能,更好的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5],更加科学、高效的促进城(市)镇与乡村协调发展。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模式的反思及矫正建议摘要:关于城乡发展的理论经历了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理论到城乡分割发展理论、再到近年来注重城乡融合的发展理论的演进过程。
城乡融合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已被实践证明。
我国目前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和政策,不同程度地受到国外一些主要思想流派的影响,缺乏从城乡融合层面的理论反思。
立足于现实国情,必须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发展的理论的指导地位,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思考我国城乡关系和统筹城乡发展模式,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支持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从科学发展特色小城镇,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三个方面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学界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近些年来开展了诸多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城乡统筹发展的模式,并相应地对现实实践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统筹城乡发展目前仍处于攻坚阶段,任重道远,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比较,对城乡统筹的现实实践进行深入思考,有利于结合我国城乡发展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方向和正确处理城乡统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溯源19世纪初期,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最早观察到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城乡分离已发展成为尖锐的城乡对立,成为当时突出的社会矛盾,遂提出“和谐社会中是没有城乡差别和城乡对立的,城市不是农村的主宰,乡村也不是城市的附庸,二者是平等的”①。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这一观点,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出发,分析了城乡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前瞻性地提出未来社会城乡关系发展的必然归宿是城乡融合,“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融合,使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②。
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摘要:城乡规划是空间战略规划的一种,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调控和调控手段。
城乡规划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城乡规划要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理念,以城市发展为重点,更好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研究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中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城乡规划;城乡统筹;引言城乡规划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综合调整工具。
此外,农村规划在农业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调整为“农业一体化发展规划”,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
一、城乡规划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关系《城乡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乡要密切相关,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建立和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城市、城镇和村庄在一定空间距离内建立相互依存和密切联系,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资源配置、生活供应和设施共享。
城乡规划必须从城市发展转向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相互促进,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转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的平衡。
规划编制要兼顾公共利益、长远利益和社会公平,完善城乡功能,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二、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体制1、完善城乡规划体系,要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将规划分为城市综合规划、城市规划、村庄综合规划、村庄规划和监测各项规划,做到规划覆盖面广。
专编各州(村)和行政区域内的村,构建科学、合理、法制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2.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建立城乡规划管理体系,统筹协调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城市规划工作有计划地开展乡村活动。
谋好空间布局,强化全民意识。
确定城市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推进供给规划和城市建设,完善制度措施,实现重大建设项目与城市规划的衔接。
积极实施“阳光计划”,健全城乡规划全过程参与机制,拓宽公众咨询渠道,保障城乡居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使城乡规划机制更好地反映群众诉求。
统筹城乡发展学习心得体会范本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
在学习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城乡发展的差距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城乡间的资源平衡和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和政策,例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等,这些都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路径。
其次,统筹城乡发展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在我国,城市常常是资源集聚的中心,而农村则是资源匮乏的地区。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让农村地区能够享受到公共资源和服务的均等化。
同时,也可以通过农村的发展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城乡互动、城乡融合的良性循环。
这在学习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增加了我对资源配置的理解和认识。
再次,统筹城乡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农民相对贫困和农村产业落后的问题,实现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例如扶贫政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这些都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此外,统筹城乡发展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往往伴随着资源环境的浪费和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和农村。
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政策和生态修复工程,例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等,这些都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在学习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实践经验,例如浙江省嘉善县的乡村振兴实践、江西省修水县的农村产业发展等。
推进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和建议(2)推进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要实现“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城镇聚集”的目标。
因此,要根据小城镇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实现农村资金、人才资源向城镇聚集,推动产业兴镇进程,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
1、因地制宜选择优势产业。
采取以致富能人引领“一村一品”、以龙头企业支撑“一村一品”、以科技推广助推“一村一品”等有力措施,抓好无公害优质蔬菜、优质粮、优质果等基地建设,着力推进优势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基地化生产。
2、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要用工业的聚集效益转化到农业生产,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
注重培植和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放大龙头企业的辐射效应,延伸产业链条,既能壮大小城镇规模,又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专业化分工,提升城镇经济水平,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
3、建好工业园区带动产业聚集。
坚持通过发展工业园区,促进特色产业聚集,以工业产业的聚集带动人口、资金、资源等要素向城镇聚集,有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三)统筹城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教育、就业、保障、民主管理、公共服务等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保障。
1、民主自治推进民主管理进程,健全完善管理机制。
实行规划管理;实行民主管理;实行监督管理;强化财务管理;实行责任管理,全面提高村民自我教育、管理、监督、发展的水平。
2、户籍改革确保农民利益。
放宽城镇常住人口的准入条件,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实行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
凡在城镇有合法的职业,有稳定生活来源,有稳定住所的,其本人及其随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均可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与原有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并以此作为城镇化进程中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3、探索促进就业。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
为了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我们需要对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现状1.城乡发展不平衡。
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资金、技术等资源聚集,而农村经济相对滞后,贫困、落后地区仍然存在。
2.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
城市基础设施比农村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也有差距,城市居民享受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而农村居民则面临服务不足的局面。
3.城乡就业不平衡。
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而农村就业相对单一,收入水平低,农民工问题仍然存在。
二、问题1.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应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
2.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问题。
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村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
3.城乡就业不平衡问题。
应加强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吸引和鼓励农村居民参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拓宽农民工的就业渠道。
三、政策建议1.优化城乡发展格局。
加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注重农村经济发展,扩大农村产业规模,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财力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力。
3.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4.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推行农民工就业与城市社会保险等政策衔接。
总之,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要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范文最新推荐------------------------------------------------------统筹城乡发展政策建议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建议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这引起了各地较大的反响。
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
拟就如何具体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首先,正确理解统筹城乡发展的涵义。
统筹城乡发展应包含五个基本内容:一是“城乡制度统一”,即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制度;二是“城乡权利平等”,即赋予城乡居民、企业和其他主体平等竞争的权利;三是“城乡自由互动”,即促进人口、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四是“城乡合理分工”,即促使城乡之间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合理的分工定位,避免同质竞争;五是“城乡广泛协作”,即鼓励城乡之间开展广泛协作,推进“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等。
其次,明确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
统筹城乡发展总的目标是打破城乡分割体制,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城乡和谐社会,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具体说来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包括统筹城乡经济增长,即实现城乡GDP(或人均GDP)的均衡增长;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即,使得城乡之间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实现产业优势互补;统筹城乡企业发展,即实现城乡各类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使城乡企业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1 / 22统筹城乡要素配置,即实现城乡之间劳动力和人口的自由流动,按照平等交易原则,实现城乡之间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的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包括统筹城乡人口发展,即逐步推进城乡计划生育政策的统一,实现城乡之间人口的均衡增长;统筹城乡科教文化发展,即逐步推进城乡在科技、教育和文化方面实行统一的法律、政策和标准,实现城乡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福利保障,即尽快建立起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统筹城乡资源环境保护,即尽快按照基本相同的标准和协调一致的步骤来实施城乡资源环境保护。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思考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形成。
当时我们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一方面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为工业化积累资金,另一方面又限制农民进城就业。
形成了一套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包括城乡分割的建设投入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生活福利制度及市场交易制度等,造成了城乡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均资源占有量、收入和消费、人口素质等方面的巨大差距。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估计城乡收入差距可能要达到四倍、五倍,甚至是六倍。
城乡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差距,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为了把这个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理论界和执政者一直都在努力探索和研究。
早在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时期,欧文,傅立叶就提出了城乡一体化概念,马克思也提出要根据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来的城乡一体化,消灭不合理分工,消除城乡对立,实现城乡一体化。
当然马克思所说的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在消灭私有制消灭资本主义为前提的城乡一体化。
所以,城乡二元结构是历史的产物,城乡对立和分割,不利于人类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个在将近二百多年以前就有很多人提出来了,并且提出了解决的设想和方案。
按照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均gd p达到700-1500美元之间,农业在gdp中比重下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到30%,城市人口超过50%,就可以断定这个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
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农业和工业处于平等发展机会和权利,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不再是农业,也不需要从农业吸收资本等要素去推动工业化,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由农业转为工业和非农产业,农业成为了工业反哺对象,这个阶段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
基于这个规律,如果不综合考虑统筹城乡发展,着手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就会导致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再认识摘要: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战略途径之一。
统筹城乡发展要以统筹城乡资源配置为核心,以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为手段。
主要经历消除差距和均衡发展两个阶段。
现阶段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乡产业融合;统筹城乡科技教育资源,促进农业科技化。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针对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城乡发展出现的二元结构提出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和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求。
该战略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时也表明党中央决策核心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解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解决“三农”问题不能仅仅着眼于农村,而必须要通过城乡资源的统筹配置,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才能够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城乡居民公平待遇的最终目标。
为此,对于统筹城乡发展这一战略主张的内涵及其意义要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一)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战略途径之一城乡差距是“二元结构”长期作用的结果。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幅员广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巨大,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相对落后、政府财政能力有限,因此在资源配置上采取了城乡差别的政策措施,引导各种资源要素过于向城市聚集,城市与农村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的态势。
政府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投入集中于城市,以国家定价为主导的粮食供应和以市场为主导的农村精壮劳动力流动最终都以低廉的价格进入城市……城市发展越快,吸纳资源的能力就越强,城乡差距随之进一步扩大。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差距逐年增加,这导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
据统计,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高达3.33:1。
2024年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城乡统筹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在我看来,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城乡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
这不仅是经济层面的需求,更是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城乡分割的发展模式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均、发展机会不均等、公共服务不均等等一系列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打破这种二元结构,让城乡共享发展成果,共同构建繁荣、和谐、宜居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城乡统筹需要创新思路和方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需要我们创新思路和方法。
这包括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
以制度创新为例,我们需要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政策创新方面,我们需要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如扶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农村产业升级等。
同时,科技创新也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手段,我们可以有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乡统筹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城乡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我们需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合理规划绿地、湿地等生态空间。
在农村发展中,要推动农业绿色化、生态化,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城乡之间的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合作,共同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城乡统筹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城乡统筹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祉。
因此,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这意味着我们要充分了解城乡居民的需求和期望,制定符合他们利益的发展政策。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我国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统筹城乡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之一。
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感悟,就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性、目标和路径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阻碍我国发展的瓶颈之一。
城市在经济、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资源相对集中,而农村则相对欠缺。
城乡差距不仅导致了农民收入远低于城市居民,也使农民在就业、学习、医疗等方面面临种种难题。
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能力,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其次,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这一目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城市与农村的良性互动。
通过优化城乡地区间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有序流动,促进农民就近务工、务商,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是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民收入提高。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提升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实力,实现农村全面振兴。
在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路径。
首先,要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城乡发展的整体平衡。
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其次,要加强城乡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可以通过农村转移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方式,加强城乡人才和技术的交流,实现城乡间的经济合作和协同发展。
同时,要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创业能力。
最后,要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包括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服务要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可以通过建设农村教育医疗中心、提供养老服务等方式,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也想为统筹城乡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1中国发展观察智库论坛四区联动乡镇统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十四五”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陈雪原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
而着力解决好过去积累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近期我们开展了与北京市、区、镇农口相关部门,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组织以及专业合作社等一系列调研座谈,针对城市型集体经济治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转居满意度等问题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此基础上,结合沪、津、粤、浙、鲁、陕、黔等地乡村振兴实践经验,就“十四五”时期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在于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培育乡村地区的增长极,改善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应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进而提纲挈领,构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政策体系。
一是城乡收入差距下降地区之间不均衡。
2019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64,北京市为2.55,浙江省为2.01,天津市为1.86,上海市为2.21。
考虑到作为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已经发生重要转变的条件下,缩小城乡差距的首要着力点应该放在激活乡村地区的内在增长动能和活力上。
二是整建制农转居为标志的城市化政策供给不足。
整建制城市化,较比过去的渐进式城市化,是加快城乡社会结构快速转型的重要形式,势必将对集体资产监管体制、集体土地利用制度、集体资金使用制度、社会管理主体与农业农村行政管理机构等带来深刻的变化和影响,目前大多数地区缺乏理论和政策储备,需要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前予以系统性谋划。
三是破除城乡组织二元结构是激发农村内生动力的关键点。
城乡组织二元结构主要表现为与城市经济高度组织化相比,“村自为战、户自为战”发展体制格局下农村地区组织的分散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土地等资源要素利用中的碎片化、低效化,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政策思考摘要:我国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阶段后,各级政府围绕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取得了瞩目的成果,但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还有很多公共政策亟待完善。
本文阐明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涵义,研究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加快统筹城乡发展需完善的政策体系,以求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公共政策;现状;建议纵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城乡发展不平衡显然是最突出和影响最重大的问题。
因此,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化解发展矛盾的根本途径,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
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然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实际发展现状,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理念,制定完善配套的公共政策体系,推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
1. 统筹城乡发展的涵义统筹城乡发展,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是指城市和乡村统一安排规划,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根据城乡之间的客观联系与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城乡各自的比较优势,并将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有效联结起来,打破城乡界线,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不平衡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同繁荣。
农村的生活、生产、文化等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因此,统筹城乡要消除的是城乡之间的不平等,而不是形态上的城乡差别。
具体而言,统筹城乡并不是通过耕地变厂房、农村变城市的方式,而是通过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改进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农村的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包括劳动强度、工作条件、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居住环境等)与城市逐渐消除差异,从而使住在农村仅是环境选择,当农民只是职业选择。
2.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现状目前,我国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调整政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虽然过去重工轻农、重城市轻农村的不协调状况开始转变,但城乡不协调的问题仍十分突出。
2.1 对农村重视不够,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发展战略仍未根本改变。
长期形成的“城市偏向发展战略”、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和“以农补工”、“以乡养城”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农业的积累不断向工业流入,工农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成为相对贫困的社会阶层。
由于旧体制和政策壁垒的极大惯性,偏向工业和城市的经济社会政策目前还没有得到及时和完全的矫正,这种战略导向问题在各级政府都存在。
2.2 对农村的生产要素投入不足,项目布局、资金投入等产业政策仍倾斜于城市。
由于人数相对较少的市民占有着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且能够增值的、能够带来最大利润和税收的现代化大工厂、大企业、大公司等国家生产资料,而人数较多的农民却只拥有较少且难以增加的社会资源(耕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多用于城市的建设,对农村的公益事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2.3 城乡流动不足,户籍、就业等社会管理政策仍然城乡分割。
我国长期实行的极为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把城乡间人口的迁徙直接纳入国家计划的直接控制之下,使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多地滞留在农业部门和农村,实施的身份、等级制度以及二元的户籍制度把一切正式的就业的机会全部给了有城市非农业户口的居民,进城打工的农民只能去做那些市民不愿做的重、累、脏、险的且工资低得多的临时工作,无法像城市居民一样能得到一份有保障、收入稳定的工作。
2.4 农村发展机会不足,教育、卫生、保障等社会发展政策城乡仍不平衡。
长期以来制定的教育、卫生、保障等政策都是以城乡户口为适用界限的,农民不能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各方面政策待遇,即使农民能够自由进城市,但这种身份差别仍然限制农民在城市中择业、生活的公平待遇,在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农民都处在被排斥的地位上,发展机会不足,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3. 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建议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社会的诸多方面,同时又是一项需要长远规划的工程。
我国近年来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中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采取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措施,并且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但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水平还较低, 前进道路还长。
改革开放三十年积累起来的社会财富, 为进行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基于此, 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3.1 进一步完善户籍改革和管理政策,促进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
城乡二元结构始于户籍制度,由于城乡分离户籍制度的存在,广大农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受到与城镇居民不同的待遇,造成劳动力市场分割,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改革户籍制度的目的是要打破不平等城乡二元体制下公民的权责关系,使人们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核心是剔除黏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使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拥有一致的社会身份和平等的社会地位。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户籍改革,但这些改革大多只停留在形式上,并没有触及实质性层面。
形式上消除了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的差别,但在与户籍相关的政策福利上仍然不同程度区别对待。
当然,这已经在户籍改革上迈出了重要第一步。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户籍一体化,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一个公平、有序、合理的环境。
3.2 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政策,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和充分就业。
加强劳动力市场改革,消除劳动力流动和就业所面临的体制、政策等限制因素,吸引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向城市。
首先,大力发展劳动就业中介组织,形成包括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和培训等在内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转移成本、收益成本等方面的建议,减少盲目流动造成的损失。
其次,完善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市场组织体系,调控和保障就业者权益的法规和制度体系。
3.3 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政策,促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流动。
十七届五中全会早已指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全会提出还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因此,要更好的改变过去不允许土地流转的政策,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首先,可以将分散的土地通过流转集中到一些龙头企业和经营能力强的农业大户手中,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推进农业产业化,更好地利用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农业;其次,可以使更多的剩余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的二、三产业,既促进城镇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化,又能提升他们的知识、技能等,增加农民收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
3.4 进一步完善公共物品供给政策,促进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
由于财政政策长期向城市倾斜,导致城乡公共物品供给严重失衡:一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悬殊,二是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三是城乡公共卫生医疗差距较大,四是城乡社会保障建设差异明显。
针对上述问题,政府要优化财政资源的配置,加大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投入力度。
首先,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在大型水源工程、重点水域的堤防建设、重点地区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大型灌溉区的河道清淤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上增加投入;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重点支持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套建设和维修保护,支持土地整治;加大农村小型公益设施的建设。
其次,加大农村基础教育和农业科技投入。
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逐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选择支持一些具有开发潜力的农业科技项目,逐步提高农业发展中的科技贡献率。
再次,完善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和完善农村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政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支持力度,公平分配城乡之间的卫生资源。
最后,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统筹城乡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调整财政支出格局,逐步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包括养老、医疗、失业、低保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
3.5 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农村金融领域中,合作社处于主导地位,普通农民很难得到贷款。
农村经济储多贷少,资金大部分流向城市,支持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坚决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相关精神:“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
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使农村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与资本有效结合,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1] 王景新、李长江等: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 高松: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J].经济研究,2009(10).[3] 何平均:新农村建设中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财政政策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 杨东升、邹克俭: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线促进统筹发展[J].农村经济,2010(2).[5] 祝小宁,罗敏.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统筹发展理论体系的当代解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66-69.[6]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年度计划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与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8,(16):16-18.[7] 王骏.论城乡体制差异及其一体化的途径[J].改革与发展,2008,(5):78-81.[8] 陈晓莉.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社会政策创制问题[J].改革与发展,2008,(5):75-77.[9] 张向生、张震.国外城乡统筹理论与实践对我国的启示[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8,(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