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宋明理学课后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131.51 KB
- 文档页数:7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选择题1.“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
这反映了“二程”继承并发展了()A.孟子的性善论B.孔子礼的思想C.荀子的性恶论D.佛教的天命观2.程颐认为,君子并不是不追求个人的私利,但专门以追求个人私利为目的,则是有害的。
这一思想()A.主张人应该去尽力追求私利B.体现了“存天理,灭人欲”思想C.有利于妥善处理公私的关系D.为封建统治奠定了理论依据3.(2020·杭州模拟)“仁”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注解。
下列关于“仁”的解释中,属于理学家朱熹新阐释的是()A.“仁”是天理的核心B.国君行政应该“志于仁”C.“仁”者“爱人”D.“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4.朱熹说:“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饥而欲食,渴而欲饮”,“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由此可知,朱熹的思想() A.扼杀了人性的正当需求B.极力为封建统治辩护C.宣扬了封建的伦理纲常D.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5.(2020·绍兴选考诊断性考试)宋明时期某理学家有诗曰:“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
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
”此诗旨在强调“求理”应该()A.从理先气后到知先行后B.从向外穷理到内心体悟C.从重知轻行到重行轻知D.从格物致知到经世致用6.(2020·嘉兴高三基础测试)朱熹主张“天地之间,理一而已”,并强调“物格知至”,可与圣人比肩。
王守仁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下列对上述两位思想家主张的解读中,正确的是()A.朱熹和王守仁对古代圣人的态度相左B.王守仁的心学是对朱熹理学体系的补充C.朱熹和王守仁都把儒家学说提升到“天理”高度D.朱熹重“物格”王守仁重“求心”都忽视“知行合一”7.葛兆光先生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2020吉林三模)唐代,儒学家韩愈激烈地批判佛学,提出对于佛教应该“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到了北宋,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学者,却基本上都“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对佛学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
这一变化()A.体现了政府对外来文化的开明政策B.反映了大一统时代的恢弘气度C.有助于儒学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D.表明弃儒从佛的现象已相当普遍2.(2021广东综合能力测试)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
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至唐代()A.佛道思想逐渐深入底层民众B.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加强C.已经出现了儒学中兴的迹象D.中外文化交流的趋势加快3.(2020广东惠州模拟)在君臣关系上,北宋程颐、程颢主张君臣一体,应相互依赖,相互扶持,共治天下;南宋朱熹倡导君臣共享治权,臣子应“格君心之非”,主动参与治理天下。
二者的思想()A.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B.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削弱了君主专制统治D.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4.(2021辽宁新高考调研)朱熹说:“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这反映了唐朝社会()A.违背正统,纲纪混乱B.文化多元,社会宽容C.婚恋自由,风气开放D.华夷交融,民族和睦5.(2020广东二模)据《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宋宁宗即位初科举取士“稍涉义理者悉皆黜落”,后期却追谥朱熹曰“文”,周敦颐曰“元”,程颢曰“纯”,程颐曰“正”,张载曰“明”。
这一变化说明宋宁宗后期()A.理学迎合了统治需要B.科举制逐步走向僵化C.加强了思想文化专制D.理学有重大理论创新6.(2021四川蓉城名校联盟第一次联考)1015年进士科考试的题目就出自《中庸》。
1027年宋仁宗赐给新进士的书就是《中庸》,1030年改为赐《大学》,此后两篇轮流赐给新进士。
熙宁(1068—1077年)中,《论语》《孟子》开始在科举考试中各占一道试题。
第34讲宋明理学(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迅速传播,佛教和道教之间也不断相互斗争,崇尚自然和张扬个性的玄学在士族阶层也非常流行。
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佛教的社会影响力最大B.包容和开放的社会心态C.道教受各个统治者推崇D.儒学不再居于正统地位解析:选B。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发展,佛道两家不断争论,玄学盛行,反映出社会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故B项正确。
各家学说竞相发展,虽然冲击了儒学独尊的地位,但是儒学本质上是服务于政治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最受统治者推崇,仍处于社会统治思想的正统地位,儒学的社会影响力还是最大的,排除A、C、D项。
2.(2019·石家庄二中期中)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
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解析:选A。
根据题目中“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到“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可知“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3.(2019·林州一中调研)程颐认为,君子并不是不追求个人的私利,但专门以追求个人私利为目的,则是有害的。
这一思想( )A.主张人应该去尽力追求私利B.体现了“存天理,灭人欲”思想C.有利于妥善处理公私的关系D.为封建统治奠定了理论依据解析:选C。
程颐主张“专门以追求个人私利为目的,则是有害的”,与个人私利对应的是社会集体的利益,即追求个人私利的同时,要兼顾社会或集体的利益,故C项正确。
4.(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有人问学于程颐:“人有志于学,然知识蔽固,力量不至,则如之何?”程颐的回答应该是( )A.“求之性情”B.“发明本心”C.“内积忠信”D.“只是致知”解析:选D。
课时作业9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0·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三检测)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谈”,即不问现实政治,只讨论玄妙哲理,在行为上纵酒、不拘礼节,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唐初。
此种历史现象( C )A.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文学艺术发展B.体现了佛道思想成为社会主流C.实际是儒家思想的积淀与发展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的严重下降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是门阀士族兴起的发源时期,大族赖传儒学而行,至郑马之后已难复大的建树。
故大族清谈是贵族学术为求发展而进行的一次转向。
大族虽清谈玄学但本人是以高度儒学基础作依托的甚至本身就事于朝廷,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其对文学艺术的态度,A不正确;B与史实不符,汉代以后儒家思想始终是思想主流;D 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
2.(2020·山东章丘四中高三月考)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
材料意在强调( C )A.社会传统信仰改变 B.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C.儒学自身存在不足 D.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解析:从材料“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中可以看出,儒学传统中没有佛教和道教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因此材料强调的是儒学本身存在着不足,故C项正确;材料“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说明A、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文化的多元化,故D项错误。
3.(2020·河北高三月考)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出自《旧唐书》)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
这说明唐代( D )A.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儒学趋向平民化发展C.儒学的神秘化得到加强D.儒学理论有待于重构解析: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说明儒家思想面临着困难,为此要进行儒学理论的重构,D项正确;A项是魏晋时期;B项中平民化不符合事实;C项中神秘化是汉代。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五)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 •魏晋时期,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道教学者葛洪认为:“道者,万殊之源也。
儒者,大淳之流也。
三皇以往,道治也。
帝王以来,儒教也。
何独重仲尼而轻老氏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尊道贵儒质疑儒学的独尊地位B. 道儒并重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C. 道本儒末改造传统的道教思想D. 援儒入道实现多元思想的融合A [从材料“何独重仲尼而轻老氏乎”可知,葛洪认为道教与儒家思想都是对统治有用的思想,不能独尊儒学,故A项正确;从材料“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可知魏晋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质疑,但儒道并重是葛洪的思想,不代表儒道并重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故B项错误;从材料“道者,万殊之源也。
儒者,大淳之流也。
三皇以往,道治也。
帝王以来,儒教也”,可知没有体现道本儒末改造传统道教的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儒学和道学都是有重要作用的思想,没有体现二者要进行多元融合,故D项错误。
]2 . (2018 •蚌埠模拟)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
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这说明两位思想家()A. 在对“理”的看法上观点迥异B. 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C. 具有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特征D. 对外部认识方法上大体一致B [根据材料“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得出在对“理”的看法上,两位思想家观点一致,都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故A项错误, B项正确;二程的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得出对外部认识方法不同,故D项错误。
]3. (2018 •天津高考)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第41讲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2019·云南大理模拟)北宋时,有人指出:“(魏晋至隋唐)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佛教)耳。
”这说明北宋时( D )A.佛学成官方主流意识B.儒佛思想实现了融合C.佛教呈现兴盛的状况D.儒学面临复兴的重任[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魏晋到隋唐时期儒学影响力减弱,佛教影响力增强,因此到北宋时,儒学面临着复兴的重任,故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虽然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教的冲击,但是儒学仍是官方主流意识;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儒佛思想实现了融合;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魏晋到隋唐时期佛教的影响,无法得出北宋时期佛教呈现兴盛的状况。
因此正确答案为D选项。
2.(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
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B )A.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融合C.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解析]材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理学家们在批判中接受了佛教的价值观念,儒佛互补,直至佛教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B项正确。
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本土化趋向虽明显,但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A项错误;C项材料不能体现;儒学正统地位在这一时期并未发生动摇,D项错误。
3.(2018·河北衡水安平中学)著名思想家李泽厚说: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
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 C )A.使儒学和皇权更加充满宗教色彩B.得到了当朝统治者推崇C.提出了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的主张D.进一步稳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1讲宋明理学习题新人教版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固基题组]1.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然,不与孔子异道。
”材料反映出当时( )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答案 D解析材料中“浮图”代指佛教,材料中“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意思就是佛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故选D项。
2.[2016·邢台调研]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
程颐、程颢是著名的理学大师,下列各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A.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B.知善知恶便是良知C.心即理也,此心此理,不容有二D.格犹穷也,物犹理也。
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答案 D解析A项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B项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C项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三者都属于陆王心学的观点,故A、B、C三项错误;D项主张“格物致知”,就世间万事万物而探究天理,符合程朱理学的主张,故D项正确。
3.[2016·南昌月考]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的核心思想。
据所学知识可知,理学研究重点是社会的伦理道德,它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其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即封建伦理道德,故正确答案为B项。
考点训练48 宋明理学1.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
这种观念最早被中国人普遍接受是在()A.秦朝B.汉初C.宋代D.民国2.(2015·威海二模)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朱熹旨在强调()A.儒家自古以来就讲求个人的道德修养B.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超越于此的是人欲C.“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D.人要克制欲望才能发明本心符合天理3.“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
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王阳明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是()A.心外无物B.知行合一C.致良知D.天人合一4.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
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
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
玄宗才使肃宗,便篡。
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
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作者意在说明()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5.(2015·新乡期末)明代法律规定:“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明代婚姻观理学色彩浓厚B.明代基本实现了男女平等C.明代政府鼓励寡妇改嫁D.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6.“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7.(2015·宜宾期末)学校者,造就人才之地也,古者州有序,国有学,私有塾。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课宋明理学课时作业同步导学岳麓版新课标(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主要社会原因是( )A.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B.寺院经济的发展C.社会经济的落后D.儒学内容陈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把握。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和道教得到迅速发展,使儒学出现了危机。
答案: A2.右图墓砖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融合的发展B.宋代佛教取代儒学占据思想统治地位C.社会安定,人们安居乐业D.宋代“三教合一”潮流盛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由“僧俗同乐”可判断是“三教合一”现象。
答案: D3.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廉、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
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C.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解析: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他还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 C4.“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解析:本题以对联中双关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理解。
朱熹是南宋儒学大师,正是在继承儒家学说的基础上系统地阐释了“理学”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极大发展。
答案: B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重要史实和分析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理学是以儒学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两教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课时规范练33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2018北京海淀期中,13)732年,官修的礼仪巨著《大唐开元礼》颁行,舍弃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盛行,并为皇室和国家所采用的道教和佛教礼仪。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B.理学对朝廷影响日益深入C.儒学的正统地位根深蒂固D.佛、道盛行导致战乱不休,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理学是指宋代的儒学,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官修的礼仪巨著《大唐开元礼》颁行,舍弃了道教和佛教礼仪,说明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根深蒂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佛、道盛行导致战乱不休的信息,故D项错误。
2.(2018北京东城二模,13)董仲舒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张载认为“天人合一”,程颢认为“天人不二”。
据此可知宋代理学( ) A.主要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 B.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C.继承并发展汉代儒学思想D.以“格物致知”为认识论,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天人关系而非理学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董仲舒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张载认为‘天人合一’,程颢认为‘天人不二’”可知宋明理学在天人观念上是对汉代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故D 项错误。
3.(2018安徽淮南二模,27)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约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
据此可知,朱子学( )A.正确揭示了宇宙的本原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C.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D.与西方科学具有一致性,没有正确揭示宇宙的本原,故A、B两项错误;根据材料“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约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可得出理学里有自然科学的理念存在,故C项正确;理学为唯心主义哲学,与西方科学有着本质的不同,故D项错误。
【一轮复习】考点讲练:宋明理学一、基础知识1.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1)儒学正统的危机a.魏晋南北朝时,佛教、道教的迅速传播对儒学造成冲击。
b.唐朝统治者奉行①________的政策,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儒学大师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3)隋唐以来雕版印刷的发明、书院的兴起。
2.主要流派与思想3.地位(1)程朱理学成为⑥______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4.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⑦______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自测题1.程颐说:“圣王为治,修刑罚以齐众,明教化以善俗。
刑罚立则教化行矣,教化行而刑措矣。
虽日尚德而不尚刑,顾岂偏废哉?”在此,程颐主张()A.德刑兼顾,二者不可偏废B.严刑酷法,规范民众习俗C.教化百姓,有利国富民强D.崇尚道德,依法治理国家2.《朱子语类》载朱熹弟子陈淳的话说:“先生在临漳,首尾仅及一期,以南陬敝陋之俗,骤承道德正大之化,始虽有欣然慕,而亦有愕然疑,哗然毁者,越半年后,人心方肃然以定。
”材料肯定了朱熹在漳州()A.强化伦理纲常B.整肃社会治安C.变革社会习俗D.倡导重学风尚3.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政府治国严谨B.世风每况愈下C.儒学地位衰落D.理学摧残人性4.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与曾子的思想主张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为贴切()A.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主张B.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D.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5.学者一般认为,道是中国文化之根基,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本质所在;儒是让中国人掌握中国文化的老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佛是从外国请来的一个新鲜产物,中国文化的调味品:三者都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卷:宋明理学一、1.有学者以为:宋朝实行自在、开放的政策,大大激起了中国的发明肉体和进取肉体,在政治、经济、文明、思想等方面都发明出了许多新东西,使中国文明出现了飞跃性的提高。
可以说明以上结论的是〔〕A. 分化相权、增强皇权B. 经济重心南移C. 儒学走向思辨化D. 文人画的成就最为突出2.«朱子语类»载:〝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假定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朱熹强调的〝理〞是〔〕A. 逾越时空的肉体实体B. 伦理品德的基本准那么C. 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D. 追求幸福的物质愿望3.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約瑟以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实际而架构出的世界观。
据此可知,朱子学〔〕A. 正确提醒了宇宙的本原B. 具有朴素唯心主义思想C. 包括着自然迷信的理念D. 与西方迷信具有分歧性4.中国现代某学者评论道:〝不顾人情,视斯民饮食男女之欲,为人生所不能无的,都以为毫无价值而缺乏恤。
〞此评论针对的是〔〕A. 〝人之性恶〞B. 〝三纲五常〞C. 〝欲壑难填〞D. 〝存天理,灭人欲〞5.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夫学贵得之心。
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该思想意在〔〕A. 宣扬〝知行合一〞B. 否认孔子思想C. 支持〝格物致知〞D. 强调主体看法6.酉官父姆之丧,称丁忧。
洪武八年〔1375年〕,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匿不举哀或不离任者,过时那么发配为民;守制期满再起用时还要停止考核。
丁忧时如任务需求,皇帝可以〝夺情〞令其继续任职。
这些规则〔〕A. 表达了明代政治与伦理相结合B. 增强了政府对官吏的严厉考核C. 说明忠孝观念主导了官僚思想D. 说明皇权凌驾于政府权利之上7.宋明时期官方自愿组织制定了许多品德条约、互助条约,旨在劝诱人心向善,广数化而厚习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守仁制定的«南赣乡约»。
课时作业34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某某重点名校联考)宋程颢、程颐兄弟认为,孔颜之乐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
这反映出( A )A.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B.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世之意C.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D.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解析:二程的“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反映出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故A项正确;这种至善圆满之乐,并非教人消极处世,故B项错误;从材料无法推断觉悟“自心”源自佛道文化,故C项错误;二程继承先秦儒学,对传统儒学进行部分改造,故D项错误。
2.(2020·某某某某二中月考)宋朱熹说:“太极只是一个理,迤逦分作两个气,里面动底是阳,静底是阴,又分作五行,又散为万物。
”可见,朱熹认为( A ) A.理就是太极的阴阳变化B.富于变化的气推动理的形成C.万事万物皆产生于气D.气后于理产生,且是不变的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太极由阴阳构成,不断变化形成五行万物,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理包含阴阳二气不符,故排除;理学主X理是天地万物本原,故C项错误;D项与“动底是阳,静底是阴”、阴阳变化不符,故排除。
3.(2020·某某黄麻质检)下面为王阳明在其著作《传习录》卷一中说的话。
这表明( B )B.陆王心学没有冲破程朱理学藩篱C.“性即理”成为陆王心学的根基D.陆王心学继承程朱理学核心理念解析:“心即理”是陆王心学的思想,但这不能完全概括材料中王阳明说的话,故A 项错误;陆王心学依然强调忠君、孝亲的伦理纲常,说明陆王心学没有冲破程朱理学的藩篱,故B项正确;“心即理”是陆王心学的根基,故C项错误;程朱理学的核心理念是“三纲五常”,材料中没有完全继承,故D项错误。
4.(2020·某某某某质检)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
事办完后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
第41讲宋明理学1.(2015·广东十校联考)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解析』题干提供的信息是“理学”的创新,这里应该理解为南宋朱熹融合了儒家思想以外的思想;A项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不是理学,故排除;C项理学的作用应该也是儒家思想的共同作用,故排除;D项并未说明理学的创新,故也应排除。
『答案』 B2.(2015·河北邢台调研)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
程颐、程颢是著名的理学大师,下列各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A.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B.知善知恶便是良知C.心即理也,此心此理,不容有二D.格犹穷也,物犹理也。
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解析』A项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B项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C项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三者都属于陆王心学的观点,故A、B、C三项错误;D项主张“格物致知”,就世间万事万物而探究天理,符合程朱理学的主张,故D 项正确。
『答案』 D3.(2015·黑龙江哈尔滨测试)《朱子语类》中记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
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其要说明的是() A.良知即天理B.理为宇宙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C.格物以求理D.存天理,灭人欲『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天理流行,触处皆是。
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说明朱熹认为理无处不在,存在于现实世界,是万物的本原,故选B。
『答案』 B4.(2015·广东惠州模拟)陈献章(1428—1500,江门新会人)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自得”,开创“江门学派”,被誉为“真儒复出”。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四)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隋文帝曾多次下旨提倡儒家的礼仪道德,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之旧。
然而《隋书》中却这样记载:“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
”这表明当时( ) A.复兴儒学成为士大夫首要任务B.三教合一的趋势明显C.统治者大力推行三教并行政策D.儒学的发展面临困境D[隋文帝提倡儒学,而《隋书》所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与隋文帝提倡儒学的主旨不一致,说明当时佛道影响力较强,故选D项;复兴儒学是士大夫的一种追求,但是并不能得出是士大夫的首要任务,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出三教合一的趋势,排除B项;C项与材料隋文帝提倡儒学的主张相矛盾,排除。
]2.战国时期荀子吸收法家学说,倡导“礼法并用”。
汉代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学说,提出新儒学。
宋代儒学大家糅合佛、道思想,创立理学。
据此可知,儒学在古代中国经久不衰的原因是( )A.国家统一的良好局面B.小农经济的长期主导C.封建帝王的大力推崇D.儒学自身的趋时更新D[由题干信息可知,儒学会吸收当时的先进思想,将其整合到思想体系中促进自身进步,故选D项;题干信息无法体现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排除A项;题干信息没有涉及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排除B项;从材料中看不出帝王的贡献,只有儒学大师的作为,排除C项。
] 3.朱熹曾说:“天地中间,上是天,下是地,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此皆形而下之器也。
然这形而下之器之中,便各自有个道理,此便是形而上之道。
所谓格物,便是要就这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
”这表明朱熹的思想( ) A.具有唯物主义色彩B.实现了儒学的思辨化C.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D.包含一定的科学因素D[材料中朱熹认为格物就是要用“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即观察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客观存在的东西找出理论规律,这一思路符合近代实验科学的要求,证明朱熹思想包含了一定的科学因素,故选D项;朱熹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排除A项;朱熹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辨化,但是材料并未体现这方面的观点,排除B项;经世致用思想强调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朱熹的格物思想并未体现对国事的关注,排除C项。
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解析: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本体论、心性论和认识论。
所谓本体论,是世界万物的本原问题。
尽管理学家们的认识各有不同,但他们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这是理学认识的根本出发点。
答案:C2“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解析:材料反映出唐宋时期在儿童启蒙教育中,就非常注重尊敬父辈、长者,即尊长,这明显是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的灌输。
答案:D3(2013·广东文综)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解析:材料中的思想家虽然并不反对通过外在的读书等手段明理,但是,更主张从内心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是“心学”正心诚意的主张,四个选项中只有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人物。
答案:D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解析:朱熹要求“灭人欲”,就是要求人们服从封建统治,遵守封建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答案:C5不同时代的人名往往蕴涵着时代观念和人生追求。
某部正史中多次出现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等人名。
据此我们可以推测,该时期主流价值观是( )A.佛学B.法学C.道学D.理学解析: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品质,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人的自然欲求被“三纲五常”所束缚,从“守节”“忠恕”等人名可以看出,这些名字是理学盛行下的产物。
第34讲宋明理学(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迅速传播,佛教和道教之间也不断相互斗争,崇尚自然和张扬个性的玄学在士族阶层也非常流行。
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佛教的社会影响力最大B.包容和开放的社会心态C.道教受各个统治者推崇D.儒学不再居于正统地位解析:选B。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发展,佛道两家不断争论,玄学盛行,反映出社会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故B项正确。
各家学说竞相发展,虽然冲击了儒学独尊的地位,但是儒学本质上是服务于政治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最受统治者推崇,仍处于社会统治思想的正统地位,儒学的社会影响力还是最大的,排除A、C、D项。
2.(2019·石家庄二中期中)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
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解析:选A。
根据题目中“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到“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可知“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3.(2019·林州一中调研)程颐认为,君子并不是不追求个人的私利,但专门以追求个人私利为目的,则是有害的。
这一思想( )A.主张人应该去尽力追求私利B.体现了“存天理,灭人欲”思想C.有利于妥善处理公私的关系D.为封建统治奠定了理论依据解析:选C。
程颐主张“专门以追求个人私利为目的,则是有害的”,与个人私利对应的是社会集体的利益,即追求个人私利的同时,要兼顾社会或集体的利益,故C项正确。
4.(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有人问学于程颐:“人有志于学,然知识蔽固,力量不至,则如之何?”程颐的回答应该是( )A.“求之性情”B.“发明本心”C.“内积忠信”D.“只是致知”解析:选D。
“求之性情”是心学的主张,与程颐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发明本心”是南宋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认识修养方法,故B项错误;“内积忠信”是程颢的思想,故C 项错误;程颐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故D项正确。
5.(2019·黄石高三调研)胡适说:“(程朱)理学的兴起是个自觉的运动,这个运动是为了恢复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本土文化。
”下列主张中与这个“自觉的运动”直接相关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先天下之忧而忧”C.“存天理,灭人欲”D.“明道救世,经世致用”解析:选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清时期顾炎武的观点,故A项错误;“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儒家道德规范在范仲淹身上的一种体现,故B项错误;“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自觉复兴儒学所做的努力的体现,故C项正确;“明道救世,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故D项错误。
6.(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检测)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正史中的孝义传、孝友传所记载的“义门”(累世同居的大家族)代表人物粗略统计A.经济发展助推伦理规范B.宗法制度的范围扩大C.政治统一促进思想统一D.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解析:选D。
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义门”不等于宗法制度的范围扩大,故B项错误;政治统一,与材料中“义门”代表人物增多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义门”代表人物增多表明凸显孝义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故D项正确。
7.(2019·孝义高三摸底)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
据此可知,南宋时期( )A.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B.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素养C.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D.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解析:选C。
南宋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但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通俗教育读本与政府并不直接相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通俗教育读本”“劝导民众遵循”可知,理学在南宋日益走向世俗化和社会化,故C项正确;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并不是一种对人性的压抑与扼杀,故D项错误。
8.(2019·中原名校质评)宋明理学通过天理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庞大的理论体系,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宋明理学客观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
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神化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B.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C.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D.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解析:选B。
A项是宋明理学的局限性,而非进步性,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宋明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与重视辩论教育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宋明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与实现三教归儒无关,故D项错误。
9.(2019·钦州高三质检)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这说明他( ) A.强调伦理道德B.主张心灵净化C.反对格物致知D.践行知行合一解析:选B。
根据题目中“剥落心蔽”“发明本心”得出,陆九渊主张向内求,主张心灵的净化,强调内在的“发明本心”,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反对格物致知”,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践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并非陆九渊的观点,故D 项错误。
10.(2019·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知行如何分得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该认识出自( )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李贽解析:选C。
材料大意是主张知行不能分开,知行合一。
董仲舒没有知与行关系的主张,故A项错误;朱熹没有知行合一的主张,故B项错误;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故C项正确;李贽没有知与行关系的主张,故D项错误。
11.(2019·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王阳明认为经典的权威在吾心之良知的权威之下,如果阅读“六经”未能体认到良知,就如阅读过账簿并不等于拥有此财产一样是毫无用处的。
这一主张( )A.否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打破了理学的思想禁锢C.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作用D.肯定了儒学经典的价值解析:选C。
由材料可知,王阳明强调“致良知”的作用,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尊严,所以C正确。
12.(2019·宁夏育才中学高三月考)下框为王守仁在其著作《传习录·全书》卷一中说的话。
这表明( )A.“心即理”构筑起陆王心学的体系B.陆王心学没有冲破程朱理学藩篱C.“性即理”成为陆王心学的根基D.陆王心学承继程朱理学核心理念解析:选B。
“心即理”是陆王心学的思想,但这不能完全概括材料中王守仁说的话,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王守仁的话可知陆王心学依然强调忠君、孝亲的伦理纲常,说明陆王心学没有冲破程朱理学的藩篱,故B项正确;“心即理”是陆王心学的根基,故C项错误;程朱理学的核心理念是三纲五常,材料中陆王心学没有完全继承,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2019·苏州模拟)宋明理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
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
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材料二由于朱熹的崇高地位,他的思想成了宋以后中国后期社会的主流意识,理性主义成了中国文化的基干……使中国文化呈现理性、现实、乐观、不迷狂、不暴戾等特点。
这些特点对于我们树立良好的心态,达观地面对当下,理性地处理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积极影响。
——张学智《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材料三近代工业分工及劳资矛盾带来的“异化”现象使人与世界的关系陷于全面的紧张与冲突,科技主义对自然的无限度征夺破坏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和谐,而当代存在主义“他人即地狱”的说法,又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得过于阴暗与狭窄;这一切都给当代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笼罩了浓重的阴影。
而宋明理学人格美育思想所崇尚的“浑然与天为一”的宇宙境界、“性帅天地”的宇宙意识、“民胞物与”的宇宙情怀,有助于当代人类保持更宽阔的胸怀和高远的境界,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
——潘立勇《宋明理学的人格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程朱理学的实质并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消极影响。
(2)据材料二、三,概括宋明理学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当代应该如何理性对待宋明理学。
解析:(1)第一小问程朱理学的实质,据材料一“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具有封建伦理纲常……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得出封建伦理纲常;第二小问消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扼杀了人的创造性。
(2)据材料二“这些特点对于我们树立良好的心态,达观地面对当下,理性地处理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积极影响”、材料三“有助于当代人类保持更宽阔的胸怀和高远的境界,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概括得出。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对待宋明理学要批判继承,充分发挥理学的积极作用,理性处理现实问题,协调人际关系。
答案:(1)实质:封建伦理纲常。
消极影响: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扼杀人性。
(2)积极影响:利于理性处理现实问题;利于协调人际关系与天人关系。
(3)略。
14.(2019·承德联校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解析:首先,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其次,通读材料,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最后,结合所学中国儒家思想和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史实分析说明。
答案:示例论题:古代中国和意大利的社会思想有不同的发展方向。
阐述:中国传统儒学没有关于鬼或者神的信仰,所以古代中国是一个没有主体宗教信仰的社会。
由于中国社会长期盛行自然经济,儒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强调加强个人的修身养性,从先秦的孔子、孟子到宋明时期的朱熹、王阳明,都强调加强个人修养,这成为统治阶级控制社会大众的思想工具。
意大利长期盛行有神论,是一个有主体宗教信仰的社会,社会主流思想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逐渐打破宗教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