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气候的特点描述

  • 格式:txt
  • 大小:23.99 KB
  • 文档页数:12

一、区域气候特点的分析及特征的描述方法归纳:
例1:北美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
?答:北美洲的地形可明显地分为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地三个南北纵列带。
?西部的高大山系叫科迪勒拉山系,由几列平行山脉和一系列山间高原、盆地组成。其特点是高度大,宽度大。
?东部北有拉布拉多高原,南有阿巴拉契亚山脉。其特点是地势较平缓,高度不大
?中部是宽广的平原,地势低平坦荡

?北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很大。西部高大山脉阻挡了太平洋水汽对北美大陆内陆的影响,使得北美大陆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降水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西部山脉还阻止了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向东延伸,使它们分布在山脉以西狭长的沿海地带。西部山脉本身也由于高度大而形成高山气候。
?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南北开敞,是南北气流畅行无阻,冬季寒潮可长驱直入,夏季暖湿气流也可深入北部,所以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东部高地低山,由于高度不大,对整个美洲大陆的气候影响没有西部山地明显。它使得高原和低山的迎风坡降水增多。
例2:欧洲气候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是怎么形成的?
?答:欧洲大部分地区比较温和湿润,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与亚洲同纬度地区的气候相比,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这是由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山脉走向、大西洋的西风气流等因素决定的
?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西边频临大西洋,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来自辽阔大西洋的西风使欧洲深受海洋的影响。低平的地势和东西走向的山脉,使得温和湿润的西风通畅、无阻地深入内陆。因而欧洲的气候温和湿润

关于世界区域地理
学会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记住)
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特征的成因?(地形和气候的关系;地形和河流的关系;某区域气候成因等)
学会分析区域人文特征的成因(非洲农业发展现状及成因分析;德国和工业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等)
二、以下是关于北美洲的笔记:
北美洲的地形可明显地分为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地三个南北纵列带。西部的高大山系叫科迪勒拉山系,由几列平行山脉和一系列山间高原、盆地组成。其特点是高度大,宽度大。东部北有拉布拉多高原,南有阿巴拉契亚山脉。其特点是地势较平缓,高度不大。中部是宽广的平原,地势低平坦荡
北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很大。西部高大山脉阻挡了太平洋水汽对北美大陆内陆的影响,使得北美大陆的

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降水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西部山脉还阻止了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向东延伸,使它们分布在山脉以西狭长的沿海地带。西部山脉本身也由于高度大而形成高山气候
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南北开敞,是南北气流畅行无阻,冬季寒潮可长驱直入,夏季暖湿气流也可深入北部,所以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东部高地低山,由于高度不大,对整个美洲大陆的气候影响没有西部山地明显。它使得高原和低山的迎风坡降水增多。
重点是要记住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和分析地形对气候影响的一般方法。
描述区域地形特征要关注几个要素:地势、地形种类、地形区名称
描述区域地形特征还要关注几个重点:格局、成因、影响
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和降水
分析区域气候特征:气温和降水、特殊性
分析区域气候成因: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等。

三、
1、南美洲和非洲自然环境对比
南美洲:
①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由于多雨面积广,干旱沙漠区面积相应狭小,它在南美大陆所占的比率在具有沙漠的各洲之中是最小的)
②热带气候为主(大陆北宽南窄,略呈三角形,5°S附近最宽广,使得热带气候占优势。同时南回归线以南大陆紧缩,52°S已近尾部,使亚热带、温带气候大大局限,且缺乏水平地带的亚寒带、寒带气候)
③气候类型结构的独特性(大陆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气候类型截然相反)
非洲:
①干燥(a南北回归线横穿大陆的南部和北部;b海岸线平直,缺少深入内陆的港湾,减少了海洋的影响;c东北部紧邻亚洲大陆干燥区,从那吹来的东北信风性质干燥)
②暖热(a纬度位置决定了太阳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阳辐射量多;b干燥地区广,空气透明度高;c相当大地区处于背风位置,加强了高温的程度) ③气候南北对应
2、南美洲各国(巴西、智利、阿根廷、秘鲁)
巴西(热带雨林和过城市化问题);智利(自然环境差异问题);阿根廷(荒漠和牧牛业);秘鲁(赤潮和寒流问题)


四、部分阿根廷和秘鲁:
1、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的差别?
2、为什么潘帕斯草原可以成为阿根廷的经济心脏地区?
3、以秘鲁渔场为例谈一下“自然环境整体性”特征的表现。
4、再谈一下“自然环境整体性”与“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之间的关系

五、区域国家工业发展及进程
1. 工业的区位因素
2. 工业的区位变化 (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的影响)
3. 不同类型工业地域的特点差异
4

. 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和工业区情况
5. 工业全球化问题(工业区位变化、工业标准化问题)

六、发展中国家工农业发展两个重要问题:
1、工业结构和和经济发展问题
2、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问题
3、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4、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七、一、德国和英国自然地理要素复习
二、工业发展的差异分析

答案:英国的工业发展资本原始积累在于殖民掠夺和海外棉毛产品对国内生产的触动。德国的工业发展在于政策支持下的铁路建设。注意几个问题:世界几大工业中心区的发展时期差异、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农业产业的发展、重工业部门的一般发展过程。
三、德国现代工业现状:
资料一:

资料二: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钢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和汽车制造、机械设备制造及环保等行业的发展,德国钢铁工业进入了新的上升发展阶段,与其他产钢国相比,德国在科技含量较高的特种钢领域优势显著。虽然受金融、经济危机影响,短期内钢铁业有所收缩,但长期来看仍具有很强竞争力,其总体发展趋势可概括如下:1和2。

1、目前钢铁工业原材料价格在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推动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德国钢铁产业在世界范围内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为保持目前拥有的产业优势,生产区域集约化和产品结构分化将成为下一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德国钢铁工业将利用本国汽车、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支撑,重点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特种钢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削减剩余产能。
2、目前德国大部分粗钢产量来自能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的高炉炼钢法,其能耗与排放值已接近理论最低值,改进空间不大。为此,德国钢铁工业协会将在未来几年内促进电弧炉炼钢法的产品及项目研发。尤其是利用中小企业转型较快的优势,在鼓励企业改进生产工艺的同时促进产品结构的调整,而大型钢铁企业将奉行“边改造边生产”的原则。
结合资料一和二以及必修二德国鲁尔区的学习分析德国现代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八、非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分析
1、人口迁移
l分类 l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l和环境的关系
2、城市化
l城市化概念
l过度城市化(城市的工业发展、农业现代化、重工轻农、土地政策、人口迁移政策的制定)
l工业化促进城市化问题
l城市化速度超过工业化速度的后果 1、贫穷 2、失业 3、交通拥挤、水电供应困难、治安混乱、环境污染严重。
资料一:
l全非1950—1980年城市人口增长3倍以上,而热带非洲这一时期的城市人口则增长

了近4倍,所占总人口比重由9%提高到23.5% .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农村人口与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造成,据70年代对尼日利亚和坦桑尼亚等国家的调查,进城的农村人口占城市增加人口的比重为60% ,而对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的调查表明,在城市增加的人口中,有85% 是由于农村人口的迁移所致.
资料二:
l20世纪70年代中期,拉美地区城市人口已占地区总人口的60% ,而工业人口的比重却不超过20% -----30%.
l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全非各国经济普遍出现疲软、停滞和下降,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1980---198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下降为0.4% ,工业增长率下降为-1.2% ,但城市人口仍以年平均4% ----5% 的速度膨胀,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严重脱节.
资料三:
l非洲大部分国家首都20世纪60、70年代到90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都达到6% 以上,其中冈比亚首都班珠尔1973年到1983年平均增长率达7% ,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1971年到1981年则达12%以上,均高于全国城市平均增长速度。到1980年,非洲多数国家首位城市占全国城镇人口的比重在30% ~50% ,莫桑比克、几内亚、塞内加尔、多哥、贝宁和利比亚等国则高达60% ----80%.
l城市首位度,指一国最大城市人口数量与第二大城市人口数量的比值,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城市发展的平衡状况
资料四:
l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的步伐,城市无法在短期内为大量涌入的人口与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为了生存,他们中有很大一批人开始在非正规部门寻找临时工作,甚至有一些人以走私、贩毒、卖淫等违法行为来维持生计.
l在非洲,2O世纪7O年代一些“典型的”非洲国家中有大约60%的劳动力就业于非正规部门.在非洲的许多大城市,普遍存在着所谓的“贫民窟”、“棚户区”。l过度城市化还使得城市交通拥挤、水电供应困难、治安混乱、环境污染严重。
资料五:
随着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加大开采非洲石油的力度,非洲石油的探明储量不断上升,产量和出口量都快速增长,在全球能源供应格局中的地位大幅提升。2003年底,非洲石油探明储量为1 018亿桶(约135亿吨),占世界总储量8.9%。近10年来,非洲已探明石油储量增长了36.5%,高于4%的世界平均增幅。2003年底非洲日产石油840万桶,占世界总产量的10.8%,比10年前增长15%。 2002年非洲平均日出口石油575万桶,约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3.2%。根据预测,未来10年,非洲石油产量可能增至日产石油1100万~1300万桶,比现在的800多万桶增加34%~59%。 专家预测,未来25年将是非洲石油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然而,

人们在看到非洲能源开发前景美好的同时,也在为非洲产油国能否真正实现多样化发展担忧。尽管非洲产油国也在努力开发旅游资源,尝试多样化。但是,当前跨国公司大量开采非洲石油等自然资源,忽视农业、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有可能使非洲产油国永远摆脱不了单纯依赖能源开发的经济模式,影响这些国家的长远发展。
资料六:
2015年,非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7% 以上;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扭转自然环境被破坏的状况;将绝对贫困人口的总数减半,婴儿死亡率和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2/3和3/4,并争取所有学龄儿童都能接受教育;遏制艾滋病和其他传染病的蔓延。
分析当代非洲工业发展特点,非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描述非洲因此出现的城市矛盾和问题。对中国农业人口的迁移提出自己的见解。

九、今天天气是典型的“回南天”,课前提问:
1、描述当日(2010年1月21日)天气状况。2、预测三天内天气变化情况。3、说说原因是什么?
复习要点:天气状况描述方法(阴晴、气温、气压、风向、湿度等,今天天气气温较高,空气潮湿,多云,气压较低,无风;估计北方冷空气南下控制力弱,受海洋气团影响较明显。假如三天内有冷空气到,气压升高,会有雨,但是要试冷空气强度大小来明确对当地降温和降水强度的影响。

学生基本没有意识将今天的天气状况和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受哪种天气系统的影响?基本是乱答。什么气旋反气旋,简直是照搬课本知识,结果还答错了方向。看来要及时提醒才行。
2、通过刚果河和尼罗河的对比复习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的影响要素和生产原因。
复习要点:水系特征描述(河流形状、支流多少、湖泊多少、流程长短、比降、流向)
水文特征描述(水量多少、汛期、含沙量多少、补给方式等)

我们可以推断出来
刚果河较尼罗河的水系特征1、流程短 2、支流多 3、扇状 4、刚果河比降比尼罗河大----同发源于东非高原,但是流程不一样长5、湖泊多6、流域面积大 7、流向西
刚果河较尼罗河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2、水流均匀3、含沙量少4、雨水补给5、没有结冰期等

十、分析两河流域农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资料1
? 古代两河流域国家起源的过程始于农业革命,人类定居生活开始时。在安那托利亚高原地区的查塔?休於,发现了人类最早定居生活的遗迹,时间在公元前9000年。
? 当人类定居下来的时候,农业生产就已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因为农业生产有播种期、生长期和收获期的差别,

在农业生产的早期,狩猎和采集等原始生活方式仍然是主要的生产部门,农业很可能在当时仍然是生产辅助部门。农业生产所获得的产品仅在收获季节时成为主要的生活来源。畜牧业也一样,牲畜饲养过程中,狩猎和采集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的情况在沿着幼发拉底河的多个遗址都有发现。同时,随着农业、畜牧业的进步,手工业逐渐开始成为生产生活的主要内容。
问题1:该地出现的最早的农业部门是什么?
资料2:
? 公元前7000年,在西亚地区,农业的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农业产品已经可以保证上千人的需要,可以保证稳定的定居生活,居住密度也日益增大,人群居住已经从最初的村庄发展到早期小城镇的阶段。
? 两河流域最早的集中聚落是位于叙利亚北部的杰里科和安那托利亚高原南部的查塔?休於。这两个聚落的规模仅稍大于当代的大型村庄或小城镇,有些学者认为杰里科坚固的城墙及防御体系证明它已经发展成为城市,但其并非一个居住体系的中心,因而应视为前城市居住形态。
问题2:描述聚落发展特点。
资料3:
? 在杰里科和查塔?休於发展的鼎盛时期,在两河流域上游地区,居民从小群体的、以采集和狩猎维持生计的、流动的生活状态向定居生活转变,形成早期聚落。早期聚落各自分散和孤立,主要集中在两河流域北部的峡谷中。
? 早期城镇的发展集中在天然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如,杰里科位于约旦河附近,是早期天然农业的主要耕作地区,充足的水源和降雨使得这里成为人类最早定居的地方。
问题3:从此资料你发现印证什么地理原理?
资料4:
? 公元前7000年,杰里科聚落面积已经超过10英亩。杰里科的农业经济依赖于大麦和小麦耕作;饲养家畜,主要是羊,供应肉和奶;狩猎仍然是主要经济部门,狩猎瞪羊和各种湿地鸟类供应肉和皮毛的需求。
? 查塔?休於位于土耳其南部,稍晚于杰里科。考古发现证明,查塔?休於的经济门类较杰里科更加多样。农业是最重要的生产部门,狩猎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家畜饲养的规模和种类远远大于杰里科。居民的食品结构非常丰富,包括各种谷物、豆类、浆果类、果酒、植物油等。在这两个地区,交通同样发达,周围地区亦有丰富的资源,因此贸易很早就已经产生,并且是主要的生产部门之一。
? 杰里科附近有盐、硫磺和沥青产地,是主要的经济作物和商品。杰里科的农业、畜牧业产品用于交换来自安那托利亚的黑曜石、西奈的绿松石和红海的贝壳。
? 查塔?休於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这里的居民不仅与周围山区居民进行产品

交换,还向今叙利亚和地中海地区扩展,它的贸易体系是间歇性的,不稳定的,没有连续性,因此,查塔?休於的影响并没有继续扩大,这可能是它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衰落的原因之一。
问题4:杰里科聚落的重要农作物品种是什么?影响其因素?
问题5:聚落间贸易产生的原因?
资料5:
? 随着聚落规模的不断扩大,房屋的形制规模也不断变化,专门的宗教建筑和设施、城市防御设施开始出现。不久小型宗教建筑设施出现,用数量众多的小塑像和动物雕刻进行某种宗教仪式。此外,当地居民还雕刻了与人同高的塑像和头像,这些塑像可能用于祖先崇拜。


讨论:1、两河流域农业发展特点
2、两河流域城市聚落分布地点变迁
3、如何联系“不同发展阶段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进行分析?

假如用扁平来形容学生头脑中的概念的话,我在试图将它们的概念立体化,立体化的含义包括:形象化、朔源化及演变化、应用化。一方面可以使用在概念原理的复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更丰富、科学、客观的区域地理知识体系。前者是经验的取得,后者是经验的再生。杜威说的。呵呵。

十一、1、伊斯兰教世界分布图(中亚和西亚北非的共性文化特征)
2、中亚概述
(1)和缺水有关的问题
A、中亚五兄弟缺水打架 B、洪积扇问题 C、假“雪”-各类盐土问题 D、各类沙丘地貌问题
(2)中亚五国和中国是石油安全和经济依存度问题
3、西亚和北非概述(估计讲不完了)
提醒学生分析问题的落点。

十二、1、印度国家教学设计的原理规律有微调:
必修二工业区位要素的分析、新老工业区类型判断(加尔各答等工业区类型判断及面临问题和对策)
必修二农业区位要素的分析(小麦、水稻、棉花、黄麻、甘蔗、茶叶),
必修三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描述国家或区域农业总体特征时可以用此规律)
(1)分析其整体区位条件(2)特色农业(3)区域内农业分布(因地制宜思路)(4)农业生产方式的可持续性探讨
2、布置中亚和西亚北非的问答题
A、中亚:(1)石油经济及亚欧大陆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必修二 交通方式选择及区位条件分析)
(2)咸海的消失(必修三 荒漠化)
B、西亚和北非:(1)埃及尼罗河定期泛滥原因分析(必修一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2)优越的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必修三 地理

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点:干旱区农业发展状况和特征。(区域主要特征之一、必修二农业地域类型)

十三、 1. 海洋水的物理性质(温度和盐度)
2.海洋水的运动规律
3.海洋资源
此处知识属于陆地水的知识拓展,可以结合陆地水的学习方法进行举一反三。将海洋水的温度分布规律及分析方法进行读图识图的训练。

十四、 1、地下水成因
2、地下水分类:概念辨析
3、地下水相互转换方式
4、潜水习题讲解

十五、美洲各种气候类型分析
1、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用前面学过的问题来解释美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十六、非洲各种气候类型成因
1、热带雨林气候特征、成因
2、热带草原气候特征、成因
3、热带沙漠气候特征、成因
4、亚热带地中海气候特征、成因
特殊的气候类型分布和成因
1、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2、南半球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南北延伸问题
3、马达加斯加岛气候类型分布情况
4、非洲南部地中海气候
印度各种气候类型成因
1、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成因
2、热带沙漠气候特征、成因
特殊问题:
1、巴基斯坦热带沙漠的雨影区
2、孟加拉旱涝和雨极问题
3、印度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十七、天气和气候
1、区别地理事物的方法
概念、组成要素、影响因素
以天气和气候为例分析两者差异。
A、概念的差异:前者是短时间的大气物理变化情况,后者是长时间的大气物理变化情况。
B、组成要素:前者是气温的日变化、阴晴状况、风向和风力等问题,后者是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情况和季节变化情况
C、影响因素:前者是天气系统直接影响,后者由纬度位置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及状况、洋流分布、地形高低等要素组成
2、归纳气候类型分布情况的方法
A、按照气候类型的种类来归纳(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B、按照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情况来归纳(大陆东岸、大陆西岸等)

十八、1、中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东南向西北减少
2、中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夏季风带来丰沛降水,西北内陆远离海洋。
3、 中国东部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南方时间长,雨季出现早、结束晚,北方时间短,雨季出现晚,结束早。
4、中国东部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夏季风进退从南向北推进
5、季风的进退无常引起的常见水文灾害:洪涝灾害频繁。南涝北旱,北涝南旱。先涝后旱,先旱后涝。


十九、 一

、全球气压带风带
1、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范围
2、气压带风带(高空低空)的名称
3、气压带风带的成因
4、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二、季风
1、季风概念
2、季风的分布地区:海陆面积差异大的大陆东岸
3、季风产生的原因:海陆热地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4、中国季风的风向和分布范围
延伸问题:地球自转方向改变后产生的影响

二十、1、<世界农产品贸易结构>资料阅读
A.各类农产品主要进出口国家品种原因分析。
B.了解世界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变化
2、美国西部和中国西部经济发展对比
3、美国农业地域发展条件和状况分析
4、商品谷物农业、畜牧业、乳畜业对比
【资料正文】:近10年来世界各类农产品的贸易额占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基本稳定。贸易量相对较大的产品包括畜牧产品、水产品、粮食、水果、蔬菜、油籽和植物油、食糖、花卉、棉花,其中畜牧产品、水产品和粮食贸易占农产品贸易的40%左右。
1995-2004年食用油籽、蔬菜、水果、坚果、花卉、饼粕贸易比重显著增长,植物油、水产品、茶叶和干豆等比重相对稳定,粮食、畜牧产品、棉花、食糖等比重显著下降(图44)。随着农产品贸易的不断扩大 , 粮食等大宗农产品所占比重呈缓 慢而稳定的下降趋势 , 园艺产品、食用油 籽和包含在农产品中的非基本生活用品所占的比重稳中有升。
( 一 ) 产品结构
1. 粮食 1995-2004 年 , 世界粮食年 出口规模为 2.4 亿 ~2.8 亿吨 , 约占粮食生 产量的 12%~14% 。其中小麦出口规模1.1 亿 ~1.3 亿吨 , 占小麦总产量的 19%~23%; 玉米 0.7 亿 ~0.9 亿吨 , 占玉米总产量的 12%~15%; 大米 0.25 亿吨左右 , 占 稻谷总产量的 7% 左右。从贸易实物量看 , 小麦是粮食贸易的主体 , 在世界粮食贸易 结构中的比重基本稳定在 45% 左右 ; 玉米 贸易量占粮食贸易量的 1/3 左右 ; 大米比 重较小 , 约占 15% 。
2. 畜产品畜产品的国际贸易主要是 肉类、乳品、动物皮和毛 , 其中肉类和乳 品的结构较稳定 , 动物皮和毛的贸易比重 逐步减小。
2001-2004 年 , 世界肉类出口规模在2500 万 ~2900 万吨之间 , 占肉类生产量 的 11% 左右。其中 , 禽肉的出口规模为 950万 ~1000 万吨 , 占禽肉总产量的 13% 左 右 ; 猪肉 700 万 ~940 万吨 , 占猪肉总产 量的 30% 左右 ; 牛肉 680 万 ~810 万吨 ,占牛肉总产量的 13% 左右 ; 羊肉 86 万 ~91 万吨 , 占羊肉总产量的 8% 左右。在肉 类贸易总量中 , 禽肉所占的比重最高 , 约为 34%~39%; 其次是猪肉 , 为 29%~ 33%; 再次是牛肉 , 为 28%~30%; 羊肉 一般为 3%~4% 。
3. 其他农产品 棉花、油籽、植

物油和食糖等产品的贸易mol-2004 年 , 世界规模占其产量比重较高。世界棉花出口规 模为 600 万吨 , 约占棉花生产量的 1/ 与油 籽 7000 万 ~8100 万吨 , 约占植物油籽产量的 2/ 与植物油 3000 万 ~3200 万吨 ,约占植物油生产量的 2/ 出食糖 4000 万 ~4500 万吨 , 占食糖生产量的近 1/3 。
( 二 ) 区域结构
总体表现为区域 1 不平衡。从进口看 ,欧洲是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区域 ,2004 年进口额占世界农产品进口总额的 48.9% 其 次为亚洲 , 占 22.4%; 北美洲居第三 , 占14.8% 中南美、独联体、中东和非洲进口 规模较小。从出口看 , 欧洲也是最大的农 产品出口区域 ,2004 年出口额占世界农产 品出口总额的47%; 其他各地区情况为 : 亚洲占 18.3%, 北美洲占 16.7%, 中南美地 区占 10.2%, 独联体、中东和非洲的出口 规模较小 ( 图 45)。
1. 区域间贸易流向及其变化
世界产品贸易区域分布不断变化 ,一方面 , 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 , 不同区域之间的农产 品贸易流向有改变 ; 另一方面 , 随着区世界农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 , 区域内部农产品贸 易比重明显增大。
欧洲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区域和出口区域 , 也是农产品的净进口区域。欧洲也是农产品出口规模逐年减小 , 区域外出口市场主要为亚洲和北美。欧洲也是中南 美、非洲、独联体 ( 包括中东欧、波罗的 海国家 ) 和中东的主要出口市场。 2004 年 , 欧洲从中南美进口农产品占中南美出口总额的30%, 从非洲进口超过了非洲出口总额的 50%, 从独联体、中东和亚洲的进口也分别占这些区域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0% 、 30% 和 15%
亚洲是世界农产品第二大进口区域 , 农产品贸易呈逆差状态。亚洲区域外的 主要出口市场是欧洲和北美。亚洲 | 从北 美进口农产品占北美出口总额的比重经历了一个波动性的下降过程 ,1990 年 为 38.7%,2000 年为 34.1%,2004 年 为 30.6%o moo-2004 年 , 中南美对亚 洲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由 13.1% 持续 上升到 21.4%, 独联体对亚洲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由 16.6% 上升到 27.6% 。
中南美农产品贸易呈顺差状态。区域 外主要出口市场为欧洲、北美和亚洲 o 200 。一 2004 年 , 出口亚洲比重增加 , 出 口北美比重下降 , 出口欧洲 | 比重一直保持 在 28%~33% 之间 ; 中南美的进口来源地 集中在北美地区 , 但所占比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独联体和中东的贸易区域相对集中。出口市场主要是欧洲和亚洲 , 但贸易比重 变化较大。 1990 年独联体对欧洲出口农产 品占其出口总额的 63.8%,2000 年为 39.1%, 2004 年为 27.2%, 同期对亚洲的出口分别 为 12.1% 、 16.6% 和 27.6% 。 1990 年 , 中东 对欧洲出口农产品占其出口总额的 46.4%, 2000 年为 35%,2004 年为 29.4%, 同期对 亚洲的出

口分别为 6.1% 、 13.3% 和 14.1% 。
独联体和中东的进口集中在欧洲地区 , 但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 表现出明显的 市场分散化趋势 o
非洲 | 农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欧洲地 区。其中 , 对欧洲出口占其出口总额一直在 50% 以上 , 但呈下降趋势 ; 农产品进 口也主要来自欧洲 ,2000 和 2004 年从欧 洲 | 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1.8%和 35.7% 。
2. 区域内贸易不断增长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 区域内贸易增长成为世 界农产品贸易的一个重要特征。除中南美 和非洲外 , 其他地区的区域内贸易都在本 地区贸易中占主要地位。
欧洲区域内贸易占本地区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 1980 年为 66%,1990 年为 72%, 2000 和 2004 年上升到 76% 和 81.2%, 增长趋势明显口亚洲区域内贸易占其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较大 ,2000 和 2004 年 分别为 62.8% 牙日 59.8% 。北美区域内贸易占本地区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31.5% 上升到 2004 年的 45.7%, 超过 对亚洲的出口。中东地区区域内贸易占 本地区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 2000 年 的 38.3% 上升到 2004 年的 41.2% 。非洲 农产品区域内贸易占本地区农产品出口
总额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9.9% 上升到 2004 年的 19.2% 。
( 三 ) 国别和地区结构
1. 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世界农产品贸易的集中度很高。世界前 8 位主要 贸易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规模和出口规模 均占总量的 50% 左右 , 前 20 位国家和地区分别占 70% 和 75%o 美国、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加拿大 和丹麦贸易呈顺差 , 日本、俄罗斯、韩国、中国香港、瑞士、瑞典和沙特阿拉 伯等为世界主要的农产品净进口国家或地区。
2.2004 年各类农产品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
(1) 畜产品。以发达国家为主 , 前 10位出口国分别是 : 德国、荷兰、法国、美 国、澳大利亚、丹麦、新西兰、比利时、巴 西和加拿大 ,10 个国家出口量占世界畜产 品出口总量的 69% 。
(2) 粮食。以发达国家为主 , 美国、法 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阿根廷等 5 个国 家粮食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 68% 左右 , 其中美国占 315% 。
(3) 园艺产品。美国和欧盟是水果产 品主要出口地区 , 西班牙、美国、比利时、 意大利、荷兰和法国等 6 个国家的水果出 口占世界总出口的 50% 左右 ; 荷兰花卉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 51%, 具有支配性地位 , 哥伦比亚、意大利、比利时和丹麦 4 个国家占 20% 的市场份额 ; 蔬菜产品出口 分散 , 前 5 位国家分别是 : 荷兰 14.8%, 西班牙 13.4%, 中国 8.8%, 墨西哥 8% 和美国 7.2% 。
(4) 食糖。主要出口地区是巴西和欧 盟。巴西、法国和德国出口额分别占当年 世界食糖出口额的 29.7% 、 14.2% 和 61% 。
(5) 棉花。主要

出口国是美国、澳大 利亚、埃及和巴西。美国的出口量约占世 界的一半。
3.2004 年各类农产品主要进口国家
(1) 畜产品。以欧盟、美国和日本为 主。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 2004 年进口额均超过 100 亿美元 , 占世界畜产 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均在 8%~10% 之间。
(2) 粮食。是出口市场最分散的农产品 , 亚洲是最大进口地区。 2004 年中国、日本、韩国 3 国进口粮食占世界的 21% 。墨西哥、意大利、西班牙和荷兰也是粮食 .进口大国。
(3) 园艺产品。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水果产品主要进口地区。市场份额依次为 德国 12.8% 、美国 12.3% 、英国 9.1% 、法国 7.8% 、比利时 6.6% 、荷兰 5% 和日本 4.9%
花卉进口集中在欧美地区 , 德国、美国、英 国、法国和荷兰 5 个国家进口占世界的 62%; 蔬菜与水果类似 , 市场份额依次为 美国 155% 、德国 14.2% 、英国 10.3% 、法 国 81% 、日本 75% 和荷兰 4.4% 。
(4) 食糖。进口国较为分散 , 且各年 度份额变动较大。进口额前 5 位的国家 和市场份额分别是 : 英国 9.1% 、意大利 75% 、俄罗斯 6% 、美国 6% 和比利时 45% 。
(5) 棉花。主要进口地区是亚洲。中 国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 295%, 土耳 其占 7.8%, 印度尼西亚占 6.4%, 巴基斯 坦、墨西哥、孟加拉国和泰国 4 个国家的 比重均略大于 5% 。
4. 竞争格局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世 界农产品贸易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 时 , 其市场结构也不断变化 , 产品结构和 贸易区域结构也逐步调整。谷物、肉类、 奶制品、花卉和酒类等产品的出口主要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等发达 国家间竞争 , 园艺产品中的水果、蔬菜以 及水产品则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 竞争 , 咖啡、可可和橡胶等热带作物产品由于其生长条件的独特性 , 主要在巴西、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间竞争。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