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技术 思考题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7
农业信息化技术 1论述1 结合你的工作实际,论述信息技术在你工作中的应用?1)信息技术是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它集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和控制(Control)技术于一体,国外又称之为“3C“技术,其内容包括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其功能对应着人体信息器官的功能、即感觉器官、传导神经网络、思维器官和效应器官。
2)农业信息化的主要研究领域:数据库与网路、精确农业、虚拟农业、3S技术等。
你工作的主要内容3)如何传播信息、推广农业科技技术搜集客户数据(网络调查、)、分析数据、建立数据库我的工作是食品检验人员。
信息技术在我相关工作中的应用有很多,比如说: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化示范。
即信息采集在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中的应用,例如:猪肉的屠宰流通过程:种猪→育肥→屠宰→分割→包装→消费者。
整个过程中涉及的信息服务设备有:养殖场服务器、二维条形扫描枪、RFID读取器、一维条码打印机、屠宰场服务器、路由器、中央数据库。
建设新农村的现实意义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也较粗放。
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挖掘农业内部的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必须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狭义农业推广是_________ 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2、广义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
3、现代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人们(传播过程),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知识、技能和正确观念,以便有效地禾U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
4、农业推广_________ 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民增进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不但使农民采用和传播农业新技术,而且使其自愿改变行为,以改变其生产条件,提高产品产量,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智力与自我决策能力,从而实现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________5、农业技术推广是_________ 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6农业技术:应用于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二、填空:1我国农业推广理论界把农业推广分为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和现代农业推广三个方面。
2、教育推广产生于英国、而发展于美国、然后普及到全世界 _____三、问答题:1、为什么许多国家在农业方面设有推广部门,而在其它方面则没有?1、农业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规模小,不能雇佣推广员;2、国家研究部门主要搞研究,经费来自农产品税。
3、农民有用的知识量的迅速增加也需要建立农业推广体系2、给农业推广下个准确的定义很难。
第一,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所造成的误差。
_ 第二,不同国家的政治及其传统所造成的误差。
如西方发达国家推广沟通强调双向性”,而中国的推广则习惯于官方机构自上而下”。
第三,农业推广常作为政府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所设定的推广目标不同。
3、农业推广应从那些方面进行界定?第一、农业推广是由机构部署的一种有组织的职业活动。
第二、农业推广对象一一农民的职能及其需要的变化。
名词解释:1、把关人:传播学中,将在信息传递途径上工作的新闻记者、编辑、节目制作人员称为把关人。
2把关行为:把关人对信息进行选择、决定取舍,决定突出处理及删除那些信息或其中的某些方面,决定向传送对象提供哪些信息,并试图通过这些信息造成某种印象的行为。
3、言语符号:包括口头语和书面语符号。
口头语即人们的有声言语;书面语即指文字、图像等。
4、内向沟通:指信息在一个人个体内的传递过程。
内向沟通属于自我信息交流。
5、言语沟通:通过语言文字的沟通形式称为言语沟通。
6、非言语沟通:指通过非语言文字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沟通方式。
7、大众传媒:指个人或组织通过某种媒体,利用图像、符号等形式,向不特定的多数人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过程。
8、群体规范:群体内的人往往共同遵守某种原则或标准,这些原则或标准被称为群体规范。
9、群体压力:指当一个群体在一件分歧的情况下,群体的意见对个体意见往往有一种诱惑力或影响力,这种诱惑力被解释为群体对个体施加压力的现象,表现为群体使个体服从或遵从的行为结果。
10、网络传媒:一般来说,网络传媒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传播活动。
11、群体影响策略:指人们利用群体的特征达到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策略。
12、意见领袖:人们把社区群体中少数具有影响和改变他人态度的能力的人称作“意见领袖”13、两级传播:信息由“大众传媒倒意见领袖再从意见领袖到受传者”所构成的传播过程被称作两级传播14、学习型组织:是一种能够依靠组织成员的自我主动学习行为而维系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
15、有效倾听:是提搞沟通效果的重要环节、能够真正听见或理解所听的讯息。
16、受者选择性(选择性注意现象):受传者对信息的选择是一种自然的普遍现象和心理活动,符合受传者认识范围,满足受传者某种需要的信息才使受传者感兴趣的行为。
17、有效表达(反馈):是指在公共场合下的演讲,能够顺利的、有条理的、将自己所说的话说出来。
简答题一、阐述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现在提高农业科技信息意识;增强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信息软件资源的开发建设;大力培养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建立强有力的农业信息技术权威机构,规范农业信息技术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未来发展计划。
第二章1、种群指数增长模型与阻滞生长模型对于农业生产中病虫草害的防治具有什么理论指导意义?1)害虫(昆虫)往往成指数式增长,做好虫情预测,治理在爆发之前2)天敌防治病虫害,增大环境阻力3)前期加强对草治理,优先让大田作物生长,封行之后就可以加大环境阻力,有效控制草害2、近年来人们大讲生物入侵,请你谈谈你对水花生、大米草蔓延问题的看法。
1)物种引入前要作好生态评价,防止生态危害2)物种引入后应先在一个可控范围进行种养,进行充分评价、分析,可靠之后才能逐步扩大其范围。
并进行继续跟踪生态分析。
3)加强生物防疫、进出口检验检疫。
3、我国以杨树为主要树种的农田林网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病虫害严重而对杨树林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经常见报道,请从生态学观点分析其原因并阐述你的解决对策?1)物种单一,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
2)适当多样化,地方物种的应用3)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4、从生态对策角度谈谈如何制定水土流失、荒漠化治理对策?5、结合生态对策谈谈构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合理性。
6.杂交玉米的大面积推广是美国玉米生产大幅度提高的重要原因,70年代美国发生的玉米大斑病的爆发流行,导致严重的减产,从生态学观点分析其原因。
(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第三章1、我国丘陵、岗地资源丰富,请结合生态对策和群落演替原理来说明如何进行开发利用?答案要点:1)人多地少,耕地不够,开发丘陵岗地资源2)破坏原由生态系统,3)系统构建时要注意农林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在追求经济效益同时要符合生态学规律合;r、K对策生物的结合,高级演替相与初级演替相的结合4)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梯田、鱼鳞坑、竹节沟)、并结合农艺措施、生物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2、种群指数增长模型与阻滞生长模型对于农业生产中病虫草害的防治具有什么理论指导意义?分析要点:1)害虫(昆虫)往往成指数式增长,做好虫情预测,治理在爆发之前2)天敌防治病虫害,增大环境阻力3)前期加强对草治理,优先让大田作物生长,封行之后就可以加大环境阻力,有效控制草害3、近年来人们大讲生物入侵,请你谈谈你对水花生、大米草蔓延问题的看法。
农业信息技术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1.请您分别从生态学危机,农业危机和还原论危机说明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农业生态学必然会得到发展?2.试述下述概念: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农业生态学。
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关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生态系绕。
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转换,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农业生志系统:是特别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生态系统。
3.请谈一谈为什么生态系统会产生其组分没有的特性?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什么主要区别?4.农业生态学与农业科学体系中其他主要学科的关系如何?第二章1.请谈一谈环境对生物制约的规律。
生物是适应环境的结果?生物对环境只有被动适应吗?答:1,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哪一种营养物质。
2,谢尔福特耐性定律:对植物生长而言,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
2描述种群的结构主要用什么参数?种群的分布主要有哪些类型?答:1,种群大小和密度,种群大小是指在一定面积和容积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
种群密度,单位面积内种群的数量。
2,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分为稳定性,增长型,衰退型,性比:一个雌雄异体的种群中所有个体或某个龄级的个体中磁性和雄性的比率。
3,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4,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与环境容纳量,在没有任何环境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值速率,为内禀增长率。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5,种群的空间分布和阿利氏原则,种群的分布有随机的,均匀的和成从的(聚集的),阿利氏原则:每个生物种都有自己的最适密度,过疏或过密都产生限制影响。
2021年农业信息化技术导论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共30分〕1.农业信息学的内涵〔5分〕农业信息学:是农业科学与信息科学相互交叉融合形成的一门学科。
可以定义为:以农业科学为根本理论根底,以农业信息为对象,以信息技术支撑,研究农业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传输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为农业生产效劳的科学和技术。
2.决策支持系统〔5分〕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根底,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支持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决策的信息系统,所处理的问题大局部属于半结构化性质。
3.物联网〔5分〕物联网:是“实现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其内涵包含两方面意思:一,物联网的核心和根底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根底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4.数字农业〔5分〕数字农业:是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自动化、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数字化技术对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等〕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效劳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以到达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本钱、改善生态环境等目的,使农业按照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人类需求的目标和方向开展。
数字农业包含精准农业、精细农业、精确农作、处方农业、因地制宜农业以及虚拟农业等概念。
其中,精准农业是数字农业的核心。
5.大数据〔5分〕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如数字、符号等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数据〕。
6.地理信息系统〔5分〕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的支持下,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根底,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技术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五重点一、名词解释题1.大众传播法是指农业推广人员将有关农业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农业推广对象的方法2.集体指导法又称群体指导法或团体指导法,它是指推广人员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对具有相同或类似需要与问题的多个目标群体成员进行指导和传播信息的方法3.个别指导法是推广人员和个别农民接触与沟通,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并向农民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二、填空题1.根据信息传播方式的不同,可将农业推广方法分为( 大众传播法)、(集体指导法)和(个别指导法)三大类。
2.农业推广工作的基本程序可分为( 项目选择与确定)、(小面积试验)、(成果与方法示范)、(培训与咨询服务)、(普及推广)和(结果评价)6个步骤。
三、简答题1.简述大众传播推广法的特点。
信息传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信息传播具有很好的时效性信息沟通一般是单向性2.简述集体指导法的基本形式小组讨论示范短期培训实地参观特点指导对象较多,推广效率较高易于双向沟通,信息反馈及时共同问题易于解决,特殊要求难以满足3.简述个别指导法的基本形式农户访问办公室访问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特点针对性强沟通的双向性信息发送量的有限性4.简述参与式农业推广的基本步骤。
准备阶段问题确认阶段方案优选阶段行动阶段信息反馈与成果扩散阶段5.如何选择和综合应用农业推广方法?考虑推广技术本身的特点考虑推广对象的特点考虑新技术不同采用阶段的特点考虑推广机构自身的条件六****一、名词解释题: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是从实际出发,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综合分析某项推广项目的社会需求、现实条件、社会经济效益等,论证该项目推广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2.项目申请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是申请科研课题立项、策划科研开展的一种文件,它的表达形式是科研项目申请书。
3.科技实验报告:农业推广中的科技实验,是为了考察农业科技领域某个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的特性、效果或适应性而在实验室或小范围内从事的研究活动,以便取得有价值的结果、结论,为在大范围内推广使用提供依据。
《农业基础知识》复习思考题注:这仅是部分内容,不能仅仅依靠这些内容。
否则后果自负。
第一章绪论1. 农业是怎样的一个生产部门?什么是农业?2. 农业的本质或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特性是什么?3. 农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4. 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的主要贡献有哪些?5. 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经济作用有哪些?6. 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态环境作用?7. 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社会文化作用?第二章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1. 什么是生态因子和生活因子?2. 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有哪些?3. 作物五大生活因子间的关系怎样?4. 综合中国自然条件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地域差异,全国可划分为三大自然区域:东部季风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5%;西北内陆干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30%;青藏高寒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5%。
三个区域的农业特征存在本质的差别,东部的季风区形成农业区,西部的西北内陆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形成牧业区。
5. 在不同纬度和海拔水平地带内,其垂直带结构类型各不相同,因而农业垂直结构的类型也有差别。
大致可分为东部季风湿润型、西部内陆干旱型和青藏高寒型三种结构类型。
6. 全球气候变化对种植业的直接影响7. 全球气候变化对种植业的间接影响。
8.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9. 什么是环境、农业环境、农业自然环境?10. 中国农业环境的主要问题11. 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措施有哪些?第三章农业与农村产业结构1. 为什么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 怎样正确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客观规律?3.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4. 试述农业对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作用。
5.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是怎样划分的?6. 第三产业可划分为哪两大部门、四个层次?7. 中国现行农业统计口径将农业划分为哪几个部门?8. 种植业与其他部门的物质联系怎样?9. 畜牧业与其他部门的物质联系怎样?第四章中国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1. 什么是资源和农业资源?2. 农业资源的基本特性有哪些?3. 农业自然资源在传统上又可分为哪些?4.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有哪些特征?5. 什么是生物资源?6. 什么是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它包括哪几类?7. 中国内地从东南到西北,降水量逐渐降低,根据干燥度可分为哪几个区?8. 什么是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其理论基础是什么?9. 农业区划的分区方法可分为哪两大类?10.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将中国划分为哪3个自然区域?11.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把全国划分为几个一级区?第五章种植业1. 什么是作物?作物生产的主要特点有哪些?2. 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3. 试述按用途和植物分类学系统相结合的作物分类法。
农业信息技术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农业信息技术答:农业信息技术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经行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
2.3S技术答: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3.数字地球答:数字地球是一个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和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是关于整个地球、全方位的GIS与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4.农业专家系统答:农业专家系统是把专家系统知识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一项计算机技术,是农业信息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它是运用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技术,结合农业特点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技术。
5.精确农业技术答:“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指的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连续数据采集传感器(CDS)、遥感(RS)、变率处理设备(VRT)和决策支持系统(DSS)等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域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
二.简答题6.遥感技术有哪些特点?答:①综合性②宏观性③时效性④经济性⑤客观性⑥局限性7.现代信息技术包含哪些内容?答:①微电子技术②传感技术③信息存储技术④计算机技术⑤多媒体技术⑥通信技术⑦计算机网络技术8.作物智能栽培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1、作物生产数据库及信息系统2、作物生长预测与检测系统3、作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4、作物空间信息系统5、虚拟作物和虚拟农业6、精确农业支持系统7、作物智能教学系统8、网络服务系统9.数据采集管理系统的典型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答:(一)信号调理器(二)数据采集器(三)计算机I/O接口(四)数模转换器(五)应用软件与监控程序10.根据植被的光谱反射率特性,光谱被分为哪几个阶段?答:1、400-700nm可见波段2、700-800nm波段3、780-1350nm波段4、1350-2500nm波段11.列举5个常见的GIS工具软件的名称。
什么是农机、农艺结合,融合?为什么要强调农机、农艺融合?
第二章思考题:
农机、农艺结合是指将农业机械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相结合,通过合理运用农机设备和采用适宜的农艺措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农机、农艺融合强调将农业机械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相互融合,并在实际操作中协调配合,以达到最优农业生产效益。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机、农艺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 提高生产效率:农机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劳动力的利用率,而农艺的科学应用则可以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2. 降低生产成本:农机的运用可以减少人工投入,降低劳动力成本;而农艺的科学应用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 保护环境:农机、农艺融合可以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大气等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4. 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机、农艺融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因此,强调农机、农艺融合是为了充分发挥农机设备和农艺技术的优势,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精细农业复习题1.精细农业的含义及其典型技术流程精细农业是利用遥感技术宏观控制和测量,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采集、存贮、分析和输出地面或田块所需的要素资料,以全球定位系统将地面精细测量和定位,再与地面的信息转换和定时控制系统相配合,产生决策,按区内要素的空间变量数据精确设定和实施最佳播种、施肥、灌溉、用药、收割等多种农事操作的一种现代动态管理系统。
a)全球定位系统(GPS)b)地理信息系统(GIS)c)遥感技术(RS)d)农田空间信息采集传感技术e)产量分布图生成系统f作物生产模型g)作物生产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h)变量控制技术i)智能化变量作业农业机械2.GPS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分析(1)GPS的空间部分:24颗卫星(21+3),分布在6个轨道面内,每个轨道4颗,平均轨道高度20200KM,周期11h58min(2)GPS的地面监控系统:1个主控站,3 个注入站,5个监测站(3)用户部分:GPS信号接收机,天线,接收机,微处理器,输入输出部分GPS卫星定位系统的特点分析:1)全球地面连续覆盖,卫星数目多且分布合理,保障了全球,全天候连续实时导航与定位2)功能多,精度高,连续提供动态目标的三维位置信息,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3)实时定位速度快,一秒即可完成定位4)抗干扰性好,保密性强3.两种GPS测距码的参数及其特点4.差分GPS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常见差分类型原理:将一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参考站(基准站)上进行观测,基准站将已知的测站精密坐标和接收到的卫星信息直接或经过处理后实时发送给流动站接收机(待定点),流动站接收机在进行GPS观测的同时,也接收到基准站的信息,经过对结果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1、论述美国三位一体旳合伙推广体系和中国特色旳农业推广。
美国三位一体旳合伙推广体系:1862:赠地学院成立:美国国会通过“赠地学院法”(Morrill Act)。
法案规定政府拨给各州一定面积旳土地,以拍卖旳形式筹集资金,用于每州成立一所开设农业和机械课程旳州立学院,开展农村职业教育。
1877:建立州农业实验站美国国会通过“实验站法”(Hatch Act)。
建立由美国农业部、州和州立大学农学院领导旳州农业实验站,开展农业研究和推广活动。
19:建立合伙推广体系美国国会通过“农业合伙推广法”(Smith-Lever Act)。
规定由联邦政府、州和县资助各州、县建立以农学院为主旳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旳合伙推广服务体系。
“农业推广”和“推广教育”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特色旳农业推广:是运用教育、征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引等措施,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引导和协助农民自愿作出科学决策,从而增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旳一种专门化活动。
服务对象: 是人不是物,农民—农户—农民组织。
服务范畴: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综合指引。
内容:物化技术: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器、新设备等;非物化技术:新旳栽培饲养措施、新工艺、新设计、新信息、新观念、新思想、新旳操作措施等;特性:集科技、教育、管理及生产活动于一体,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及社会性。
2、论述农业创新旳采纳和影响农业创新扩散旳因素。
农业创新旳采用是指采用者个人从获得新旳创新信息到最后在生产实践中采用旳一种心理、行为变化过程,如农民通过观测、评价,最后决定采用这项创新。
这个过程所用旳实践为采用时间,有旳从获得创新信息后就决定采用,有旳则通过几年旳实践才肯采用。
农业创新扩散旳影响因素有:(1)经营条件因素农业公司及农民旳经营条件对农业创新旳采用与扩散影响很大。
经营条件比较好旳农民,他们具有一定规模旳土地面积,有比较齐全旳机器,资金较雄厚,劳力较富余,经营农业有数年经验,科学文化素质较高,同社会各方面联系较广泛。
杨万能1、简述以哪些技术为核心手段实现水稻表型组参数的自动获取?答:以光学成像技术为手段,以图像处理为核心,辅助以自动化控制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实现水稻表型组参数的自动获取。
核心思想即将用于小动物成像或临床医学成像的光学成像技术移植于水稻表型参数的自动提取农业应用中。
2、简述如何无损测量水稻叶片水分含量、叶片温度、和分离数。
答:测水稻叶片水分含量用近红外成像技术,测水稻叶片温度用远红外成像技术,测水稻分离数用X-CT 重建技术。
3、用两种方法简述如何区分水稻饱满粒和瘪粒并测量水稻谷粒性状。
答:方法一用X射线透视扫描技术,对水稻谷粒进行快速在线扫描,可以区分饱粒和瘪粒,并基于饱和图像计算饱粒和瘪粒性状。
方法二普通线扫面相机再加风选机的方法,即先用相机扫描所有谷粒图像计算性状,接着用风选机筛掉瘪粒,最后再用相机扫描所有饱粒图像计算性状。
4、简述什么是水稻表型组学?为什么要发展水稻表型组学?答:水稻表型组学是一门在基因水平上系统研究水稻或细胞在各种不同条件下所有表型的学科,属于交叉学科,随着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一天需要鉴定成百上千株待鉴定材料,传统表型观测手段低效、有损,测量精度依赖于主观,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而自主研发高通量数字化水稻表型自动检测平台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将成为解码大量未知水稻基因功能的重要学科工具。
5、水稻表型组鉴定主要包括哪些性状?答:水稻植物学形态研究主要包括株型性状、穗型性状、叶片性状、茎秆性状、根系性状。
6、水稻表型组学未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答:1)大田高通量表型测量技术2)根系表型测量技术3)数据挖掘,表型组基因组关联分析4)低成本易于推广的表型技术研发牛智友7、试论述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及其特征?答:1)现代畜牧业内涵a)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相对性具体而言有两方面,一是纵向与传统畜牧业相比,现代畜牧业能解决目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二是横向与发达国家畜牧业相比,现代畜牧业的畜产品在国际上竞争力强,生产与国际接轨。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章节复习思考题导论导论不仅起到开篇的作用,而且还具有统领全书的功能。
在导论中,首先阐述了农业的概念,农业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根本特性。
其次分析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地位,农业的基本贡献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以及现代人们对农业多功能性的认识。
然后概要地介绍了中国古代近代的农业经济思想与西方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最后则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本书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农业?试分析农业的根本特性。
2.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3.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4.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5.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主要农业经济思想6.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哪些特征?第一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本章在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上,介绍了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它们可以分别用表格、图形和函数式来表示;分析了影响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及其变动对供求均衡的影响;在分别讲解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概念类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最后,介绍了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应用,即农产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农产品供给、需求的循环变动导致的蛛网类型以及最高价格限制和最低价格限制政策问题。
1.什么是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2.农产品供给有哪些特殊性?3.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4.何谓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要具备哪两个条件?5.何谓农产品需求规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有何区别?7.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8.何谓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9.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0.何谓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种类?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11.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相关习题农业信息技术关联习题1.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是指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2.数字地球的概念:能够理解为对真实地球及其关联现象统壹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是以地球为对象,以地理坐标为依据,具有多分辨率、海量数据和多种数据的融合,且可用多媒体和虚拟技术进行多维立体动态表达,具有空间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特征的技术系统。
3.数字地球的特点:第壹,数字地球具有空间性、数字性和整体性。
第二,数字地球的数据具有无边无缝的分布式数据层结构,包括多源、多比例尺、多分辨率、历史和现时的、矢量格式和栅格格式的海量数据。
第三,数字地球具有迅速充实、联网的地理数据库。
第四,数字地球以图像、图形、文本方案等形式提供服务。
第五,数字地球采用开放平台、构件技术、动态互操作等最先进的技术方案。
第六,任何壹个用户均能够于宽带网上根据自己的权限实时使用数字地球中的信息,无论生产者是谁,无论数据于什么地方;运用具有传感器功能的特制数据手套,仍能够对数字地球进行各类可视化操作。
第七,数字地球的服务对象包括整个社会层面,无论政府机关仍是科教、生产单位,无论专业技术人员仍是普通老百姓,部能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4.农业信息技术:(AET)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运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运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
5.数字农业:是指运用数字技术实现农业要素和农业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形成数字驱动的农业管理体系。
6.数字农业的特点:壹是数字化统壹处理农业问题。
二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农业信息资源。
三是农业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7.作物智能栽培学:就是将系统分析原理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作物栽培学研究,着重以作物栽培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来指导作物生产管理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和传统的作物栽培学相结合的新兴的交叉学科。
农业推广学课后思考题1、当代世界上主要有哪些推广方式?我国应当怎样选择使用这些推广模式?(P4)2、你是否了解舟山的农业推广情况?你认为舟山应该推行怎样的推广模式?怎样推广?2011 年6 月30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对舟山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标志着舟山已经进入全面开发的发展新阶段,从而对当地农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新形势背景下,舟山还要不断加大构建农业推广体系的力度,促使舟山的农业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农林牧渔事业能得到并重发展。
我认为舟山应该进行传递服务模式这种推广模式,因为它的对象比较广泛,政府领导的自上而下的传递服务。
推广路径: 继续加强农业推广硕士教育,作为浙江舟山的本科院校,浙江海洋学院于2010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这一举措适应了新形势背景下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的需要;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浙江舟山岛屿多,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非常少,所以舟山一直着重发展渔业,可以利用一批无人小岛开辟特色养殖基地,实现野生牲畜养殖,促进农林牧渔事业均衡发展;积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其一,舟山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出台购置农业配套机械设备的补助政策。
其二,发展基础农业项目,在原有农机化小示范园的基础上,开展畜禽生产机械化项目、生态农业机械化项目、园林特产机械化项目等,全面夯实舟山的经济实力;其三,农机管理部门要结合舟山的优势农产品,与畜牧、水产等部门加强联系与沟通,引进发展农机化的新设备新技术,扩大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四,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创建宣传农业科技成果的平台,舟山政府可以定期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将更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优质的农产品介绍给广大农民,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的步伐,另外,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大众媒体的力量宣传农业科技成果,录制相关电视节目,或将科技成果登上网络平台,这样可以拓展宣传的影响力。
农业信息技术第二版第一章思考题答案1、3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单选题] *A.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正确答案)B.计算机能直接识别.执行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C.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执行效率最低D.不同型号的CPU具有相同的机器语言2、36.在标准ASCII码表中,已知英文字母K的十六进制码值是4B,则二进制ASCII码1001000对应的字符是()。
[单选题] *A.GB.H(正确答案)C.ID.J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单选题] *A:进程是一段程序B:进程是一段程序的执行过程(正确答案)C:线程是一段子程序D:线程是多个进程的执行过程4、调制是将各种数据基带信号转换成适于信道传输的()[单选题] *A基带信号B数字调制信号(正确答案)C视频信号D语音信号5、在广播或多播中,运输层通常使用的协议是()。
中[单选题] *A.DNSB.UDP(正确答案)C.TCPD.FTP6、如要突出显示工作表中满足条件的单元格,则需要使用()功能。
[单选题] *A)排序(B)筛选(C)条件格式((正确答案)7、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
[单选题] * AWINDOWSBAutoCADC办公软件D应用软件(正确答案)8、在Windows中,“回收站”是()。
[单选题] *A.内存中的一块区域B.硬盘上的一块区域(正确答案)C.软盘上的一块区域9、24.十进制数100转换成无符号二进制整数是()[单选题] *A.0110101B.01101000C.01100100(正确答案)D.0110011010、4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显示器主要技术指标的是()[单选题] *A.分辨率B.重量(正确答案)C.像素的点距D.显示器的尺寸11、28.目前广泛使用的Internet,其前身可追溯到()[单选题] *A.ARPANET(正确答案)B.CHINANETC.DECnetD.NOVELL12、计算机网络中,为了使计算机或终端之间能够正确传送信息,必须按照()来相互通信。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4)目标团体系统的特征:目标团体系统是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
它的接受效率的程度取决于两个变量的影响,一是农民个人特征、素质,个人特征,二是农村居民(农民)所处的生存环境。
2、*简述沟通的定义和分类。
沟通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运用媒介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分类: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2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3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4个人沟通和大众沟通。
5信息沟通与心理沟通。
3、简述农业推广沟通概念、要素和程序概念: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
要素:沟通主体、沟通客体、沟通渠道和沟通媒介程序:1.农业信息准备阶段 2.农业信息编码阶段3.农业信息传递阶段4.农业信息接受阶段5.农业信息译码阶段6.农业信息反馈阶段4、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
1)推广人员和农民都是沟通的参与者,两者是平等的2)在沟通中,推广人员应主动适应农民,而不是农民去适应推广人员3)双方影响作用和性质是不同5、农业推广沟通的认同过程一般要经历哪些阶段?(1)顺应:在沟通过程中,双方暂时迁就对方,互相体谅,这样沟通双方都会逐渐敞开心扉,说心里话。
(2)同化:入乡随俗,适应,认同对方的思想、观点及其行为。
(3)内化:沟通双方长期接触,适应了对方的性格、兴趣、习惯及作风等,双方配合默契。
6、论述如何提高农业推广沟通的效率?内容与方法的有效结合是推广工作成败的关键,是影响推广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即:推广内容(信息)×推广方法(沟通)=推广效果7、*农业推广沟通网络的特征有哪些?1)信息来源多渠道。
2)信息传递多向性、沟通主体多元性。
3)在沟通过程中可以发现新的问题。
4)沟通网络具有多链条交叉连接性。
8、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一般准则、基本要领。
一般准则:1)维护和提高信息源的信誉; 2)信息内容要与推广对象相关;3)信息的组织与处理应做到编码简单、意义明了、逻辑结构合理;4)适当重复信息的关键内容; 5)运用比较和对比;6)加强信息反馈; 7)改善沟通环境;8)重视沟通网络;基本要领:1)摆正“教”与“学”的相互关系; 2)正确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3)采用适当的语言与措辞; 4)善于启发农民提出问题;5)注意沟通方法的结合使用和必要的重复;9、*为什么沟通在农业推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农业推广的内容(信息)要传播给接受者(农民).此内容必须是农民所需要的、有现实意义的、能被农民所接受的,而沟通则是信息传递的必然过程。
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包括哪四部分?分别对应人体信息器官的哪些功能?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指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它集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和控制(Control)技术于一体,其内容包括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及信息控制技术,其功能对应着人体信息器官的功能,即感觉器官、传导神经网络、思维器官和效应器官。
2.什么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有何作用?农业信息技术是传感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农业上的综合应用,其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农业遥感监测、全球定位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作物模拟模型、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智能控制技术等。
目前在农业中应用得比较广泛的有农业信息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作物模拟模型及其集成系统精确农业技术体系等。
农业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管理技术、试验手段和传播途径,可应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农田精细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灾害防治、农业教育与培训等领域,能够促进传统经验型农业向现代精确型农业转变。
3.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
在农业领域引进计算机技术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从1990年开始,我国开展了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系统模拟模型及实用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
1995~2000年期间,国家863计划306主题在全国相继选择建立了北京、云南、杨凌等20多个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区。
1997年10月,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建成,开始组建农业信息网络“金农工程”。
2001年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ERCITA)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挂牌成立,技术上依托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包括哪四部分?分别对应人体信息器官的哪些功能?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指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它集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和控制(Control)技术于一体,其内容包括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及信息控制技术,其功能对应着人体信息器官的功能,即感觉器官、传导神经网络、思维器官和效应器官。
2.什么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有何作用?农业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或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AIT)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贮、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
它是信息技术和农业技术发展相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分支,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途径。
农业信息技术是传感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农业上的综合应用,其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农业遥感监测、全球定位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作物模拟模型、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智能控制技术等。
目前在农业中应用得比较广泛的有农业信息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作物模拟模型及其集成系统精确农业技术体系等。
农业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管理技术、试验手段和传播途径,可应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农田精细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灾害防治、农业教育与培训等领域,能够促进传统经验型农业向现代精确型农业转变。
3.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
在农业领域引进计算机技术起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期。
从1990 年开始,我国开展了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系统模拟模型及实用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
1995~2000 年期间,国家863 计划306主题在全国相继选择建立了北京、云南、杨凌等20 多个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区。
1997 年10 月,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建成,开始组建农业信息网络“金农工程”。
2001年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ERCITA)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挂牌成立,技术上依托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与此同时,我国一批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相继成立有关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机构,开展农业信息技术的科研与教育、示范与推广工作。
“七五”以来,我国在农业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作物模拟模型、农业遥感监测、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信息网络、农业自动化控制、精确农业技术等领域开展了研究与应用推广工作。
已建成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中国农作物种子资源数据库等100 多个,同时还引进了世界上几个最主要的农业数据库。
自80 年代开始,开发了5 个863 品牌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200 多个本地化、农民可直接使用的农业专家系统,如水稻、小麦、棉花等作物栽培管理专家系统。
已初步建成的“金农工程”,已经能够与全球的农业科技信息网联网,而且也实现了与国内各农业网络的联网。
畜牧生产的自动控制可优化饲料配方,工厂化农业生产如温室栽培,已经得到广泛示范与初步生产应用。
我国还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制出耕地变化监测系统,棉花种植面积遥感调查系统,作物产量气候分析预报系统,作物短、中、长期预报模型,小麦、水稻遥感估产信息系统等。
“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设立863 计划现代农业技术主题“数字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进行数字农业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通过系统集成构建了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初步形成我国数字农业技术框架,初步实现了玉米、水稻株型结构数字化设计,建立了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四大作物的气候-土壤-作物综合系统模型,初步形成了畜禽数字化养殖技术平台和数字林业公共技术平台框架。
先后在上海浦东、吉林省、黑龙江省、新疆以及北京的小汤山等地建立了设施农业数字化技术、大田作物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农业集成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基地。
“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部设立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现代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流通过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等的关键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以及农村信息化技术集成与示范。
在数字农业方面,开展了农业生物-环境信息获取与解析技术、农业过程数字模型与系统仿真技术、虚拟农业与数字化设计技术、农业数字化管理技术和农业数字化控制技术研究。
在精准农业技术方面,研究开发了精准作业车载土壤信息和作物信息采集的共性技术与产品、精准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模型及农田变量作业处方生成技术、精准作业控制与导航技术、农业机械装备总线技术和作业电子控制单元技术。
在精准农业关键技术、精准农业重大装备、精准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精准农业推广模式与组织机制等四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创新和突破。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步伐虽然很快,但是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研究尚处于分散无序、部门分割状态,信息资源封闭、不能共享。
计算机应用系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数据库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欠缺和重复并存。
农业信息技术产品少,商品化的应用软件较少,而且存在低水平重复的问题。
总体上,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实际应用水平还很低。
4.农田生物信息包含哪些类型?有何特点?如何采集和提取农田生物信息?1. 农田生物信息的类型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人们要实时观测农作物生理特征、作物结构特征、病虫草害危害特征,以便适时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目标。
(1)农作物生理功能信息。
农作物地上部叶片的光合速率、呼吸强度、蒸腾速率以及地下部根系对养分、水分吸收、运输与转化状况等生理功能信息,是判断作物群体与个体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基本依据之一,需要采用各种特殊的仪器或传感器来取得,而其具有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则需要用多传感器技术。
(2)农作物结构信息。
农田作物的结构包括微观结构与宏观结构。
作物微观结构指农田作物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及其组成成分,可以用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法等测量。
作物宏观结构包括作物长势、生长速度、基本苗数、LAI、分蘖数、植株形态、作物根系生长及其分布等宏观信息,可以用光谱分析结合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来取得农作物形态结构信息。
(3)农作物病虫草害信息。
农田作物病虫害发生、流行的状况、危害的程度以及杂草对农作物生产的胁迫状况,可为农田病虫草害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这些生物信息可以通过化学、物理传感器来取得,也可以采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进行采集。
2.农田生物信息的特点与研究方法农田生物信息的特点与相应的研究方法如下:(1)农田生物信息的层次性。
农田作物物种不同、生长状况不同、群体与个体结构形态不同,而同一物种结构也有微观和宏观结构之分。
对微观信息的采集主要采用光谱、波谱、色谱、质谱等仪器分析的方法;对宏观信息的传统采集方法主要依靠人的感官进行定性描述,而计算机图形、图像学方法可以对宏观物体的形态特征、纹理特征与灰度特征进行定量描述。
(2)农业生物信息的多元性。
农田生物系统组分复杂,其生物信息表现出多元性特点,通常为满足活体、整体和动态测定的要求,采集到的信息往往是多种组分信息的叠加,信息采集需要用多种传感器的协同工作,其信息的分离、利用则需要多组分信息分离技术,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
(3)农田生物信息属于弱信息。
各种农田生物信息包含于复杂的农田环境系统中,许多非生物环境产生了很强的背景信息,使生物信息变成了弱信息,给生物信息的提取带来一定的困难,必须采用弱信息提取与恢复技术,使弱信息变强。
(4)农田生物信息的时空分布特征。
农田生物信息随空间和时间不断发生动态变化,生物信息采集要考虑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分布特征,注重实时性和空间分布差异,采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如何采集和提取农田生物信息?1. 农田生物弱信息的增强技术农田生物信息数据中包含了多种信息的重叠,分析信号包括两部分:由待测组分产生的部分和由样品中的其它成分或环境、仪器产生的部分,后者被称为背景。
其中变化有一定规律的背景称为系统背景,变化的大小和方向无一定规律的背景称为随机背景(噪声)。
系统背景的消除与降低主要采用计算机差谱技术和导数光谱技术。
计算机差谱技术可对存储的图谱进行数据处理,对两张图谱进行差减,已达到溶剂、基体的扣除,以及多组分光谱的分离等。
导数光谱或微分光谱是以吸光度对波数(或波长)的导数为纵坐标,以波数(或波长)为横坐标所记录的光谱图,可以消除或降低信号中的低频分量,消除背景的影响。
随机背景的消除与降低主要采用数字滤波技术、傅里叶变换滤波和小波变换等方法。
2. 农田生物多元信息的提取技术对于采集并存储在计算机磁盘中的复杂样品图谱信息数据,可用多元信息处理技术从中提取信息。
化学计量学方法就是一种有效的多元信息提取方法,是应用数学与现代统计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设计和选择最佳测量程序与实验方法,并通过解析分析化学数据而获得最大限度的化学信息。
即对通过 1 组待测成分含量已知的标准样品,对它们进行光谱区的全程扫描,然后通过计算机快速处理数据,建立样品组分含量与样品光谱之间的数学关系,再测出未知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光谱,就可以确定其中待测成分的含量。
其方法主要有多元线性回归(MLR)、逐步回归分析法(SRA)、主成分回归法(PCR)、卡尔曼滤波(KF)、偏最小二乘法(PLS)、人工神经网络(ANN)等。
3. 农田生物宏观形态结构信息提取技术对于农田宏观结构信息的数字图像,宜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提取。
所谓数字图像就是图像各点的灰度值的二维数组。
根据灰度层次、光谱轴和时间轴上的组合方式的不同,数字图像可分为二值图像、浓淡图像、彩色图像、多光谱图像、立体图像、动态图像等。
农田生物色度信息就是用RGB 三基色不同数量级的合成来表示。
数字图像可用应用程序自由的进行处理,再现性好,精度高,适应面广。
分析图像是为了识别和理解图像所表示的对象,必须提取图像中被研究对象的形状和纹理的二维特征。
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的农作物宏观结构信息有:(1)几何形状结构信息的提取。
农田作物群体几何形状信息包括叶面积指数、覆盖率、田间基本苗、田间作物动态生长状态等。
如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对紧凑型和平展型玉米获得其株型的特征信息,可为育种中合理选择株型提供高效、精确的依据(图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