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学理论的四大研究途径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大一上学期末社会学研究方法核心概念解析社会学研究方法作为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一上学期的社会学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为日后的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概念入手,进行深入解析,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领域。
一、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内涵社会学研究方法是指在社会学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套系统、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性和深层次的结构。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内涵包括了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设计、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等几个方面。
通过科学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家可以准确地观察和理解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两种基本的研究取向。
定性研究侧重于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描述和解释,强调对研究对象的直接观察和理解,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内容分析等。
而定量研究则重点关注对社会现象进行量化和统计分析,以发现现象之间的规律和关系,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统计分析等。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各有其优势和局限,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三、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概念是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是指通过对已有事实和数据的调查和分析,来验证或推翻社会学理论和假设。
实证研究的重点在于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观察和测量,以获取可靠的研究结论。
而理论研究则着重于发展和建构社会学理论体系,强调对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性和机制性的深刻理解。
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学的发展和进步。
四、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是两种不同的研究途径。
质性研究注重对研究对象和现象进行深入的描述和解释,以获取丰富的研究材料和详细的研究结论。
《社会学研究方法》读书笔记(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这本书正是总结了各种社会学内容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从整体上讲,书中对概念、理论、方法、技术等只是的介绍都是比较全面的,内容安排上全面系统,很有逻辑结构,很好的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语言也是通俗易懂,对各种方法技术,特别是操作过程、具体方式都能进行详细具体的阐释说明,并结合大量的实力证明,使人能很容易接受和学习。
从结构上看,书的内容是分为三大部分来讲的,分别是社会研究基础、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资料分析与表达,这三部分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社会研究的基础,这是学习一门方法论所必须的了解的内容和知识。
这些基础简单的说就是社会学研究的是什么,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是最好的,以及如何进行研究等等诸如此类的内容,这些内容看似简单但是的确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主要在第一篇(前六章)进行讲述。
在分析过程中逐渐引出第二篇(七到十章),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这是在掌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要进行社会研究必须掌握的四种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
在第三篇资料分析和表达中,也是几种具体的操作方法。
总之,三个部分之间互为补充,互为具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
下面我们具体看看此书的精华。
第一章:导论本书第一章导论主要描述社会学研究的基础,明白什么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怎样研究,要研究社会学首先知道什么。
一、什么是社会研究?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的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具有三个特征,在社会研究中还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3、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三个方面: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4、在社会研究中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5、社会研究遵循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我们将社会学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确定研究课题(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本研究工具(3)资料的收集(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第一章给我们介绍了社会学研究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让我们对社会学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以后深入研究奠定了一个很好地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学各主要理论流派2、理解社会学各流派的主要观点教学重点:主要理论流派的观点教学难点:各流派的代表人物与观点,各流派的异同点教学内容:§3 社会学领域的主要话语:主要的理论流派20世纪世界社会学最重大的事件是迎来了许多新学派的诞生,这节课就将历史上形成的几种主要的社会学理论和流派作简要介绍.§3.1 结构功能论一、理论渊源结构功能论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两种宏观社会学理论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曾经是美国社会学的主流理论,尤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乎独霸美国社会学界.有两个主要原因:1、美国社会在这个时期正是太平盛世,社会安定,国势雄伟壮大;功能论强调社会的稳定性和整合,正适合解释当时的美国社会.2、当时哈佛大学大帕森斯教授与其在全国各地的门生正主宰着美国社会学界.结构功能论把社会看作为一个均衡的,有序的,整合的系统,系统中的每一部分都对系统整合的生存,均衡与整合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整个社会系统与其各个子系统的运行基本上是协调的.功能论相信,社会里的成分和各部门对社会都有某种程度的贡献和功能.社会总是向着稳定整合的方向运行.如果某一部门发生变动,其他部门必然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动,把失调的社会体系再调整回来,以维护社会的整合.结构功能论的基本观点最早是发源于19世纪的英法两国,许多古典社会学家<孔德、斯宾塞、涂尔干>以与20世纪的两位人类学家<主要指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都对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布朗的功能论强调整合是每一社会生存的必备条件,所以社会里的结构与组织都是为此而存在的,而运动的.要研究社会结构就不能离开它的功能.马林诺夫斯基也认为每一种风俗、概念、物质、思想、信仰都具有很重要的功能,是社会整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功能论不相信社会会产生激烈的变动或埃与破坏,社会问题只不过是暂时性的失调.因些,功能论很少重视社会变迁的研究.但是美国与西方社会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都遭受了激烈的变乱:学生运动、妇女运动、运动、嬉皮士文化、吸毒等社会问题充斥于社会里.在这种混乱的状况下,功能论受到怀疑,冲突论趋势出头.二、代表人物〔一〕帕森斯功能结构论体系的集大成者是美国当代的社会学家帕森斯.他的功能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中《社会系统》、《现代社会系统》中.但在他的《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中为他的结构功能论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的结构功能论中的主要概念和基本思想是:〔1〕在他的早期著作中确立了将社会秩序作为它的社会学理论中的中心议题.它假定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一种大体一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而社会秩序正好来自人们这种大体一致的价值观念.价值观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例如西方社会中的##就代表此类价值观念,他告诉人们什么是可以做的和什么是不可以做的.〔2〕他晚期的著作的中重点发展了他的社会系统论.帕认为任何社会系统在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过程中都分化出了四个子系统,即经济子系统、政治子系统、法律子系统和亲属子系统、各系统相互协调,使系统达到均衡.〔3〕晚期著作中还发展了他的社会进化论.他主X人类历史的过程是一种进化的过程.这种进化包括四个过程:分化,适应力的提升、容纳、价值的通用化.〔二〕默顿默顿曾是帕森斯的学生,他在很多方面将导师的结构功能论发扬光大.莫顿首先批评他的老师的理论过于抽象和宏大,他主X发展所谓的中程理论——介于经验总结性微观理论和宏大神会理论之间的理论.其次,他还批评了过去功能主义理论的三个错误:功能统一性观点、功能普遍性观点和功能不可替代性观点.莫顿对于结构功能主义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提出了显功能和潜功能两个主要概念.显功能就是指那些人们可以预料的和容易被大家认识到的功能.而潜功能是指那些不明显、不为人所预料的的不容易被大家认识的功能.§3.2冲突论一、理论渊源冲突论是与结论功能论并驾齐驱的另一种宏观社会学理论.冲突论是建立对结构功能论的批判的基础上.当结构功能论如日中天的时候,很多冲突论者指责和批判他们的社会整合社会协调的观点,冲突论者认为社会中的对抗与冲突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在社会变迁发挥着作用.马克思的阶段斗争学说和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对现代冲突论影响最大.齐美尔强调现实社会里的冲突是无可避免的,冲突并非只有破坏性的一面还有建设性的一面.冲突论认为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等,是造成社会变迁的主要原因.人与人的关系事实上也是权力关系,总有一方掌权而居上,另一方无权而处下.人基本上自私的,只求权力的获取.社会的实际状态不是整合,而是斗争与冲突.这种观点用可以用来解释分析社会变迁与社会问题,受到年轻学者的欢迎.二、代表人物〔一〕达伦多夫辩论冲突论达伦多夫深受马克思和齐美尔的影响.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冲突在人类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权力和权威必然会引起竞争、社会冲突、社会变迁、整个社会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统治之上的,所以权力与权威就成了解释这些冲突的关键点.〔二〕科塞的功能冲突论冲突论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科赛,他的理论深受齐美尔的行使社会学影响.他把他的理论集中在探讨冲突在社会体系内的功能上.饿饿而且科赛试图将两种对立的理论结构论和冲突论结合起来.他承认社会的有些结构的形式是整合、均衡的结果,但他也指出社会群体得以形成和建立的另一个过程——社会冲突.科塞认为社会体系内的各个部分是相通的,这种相互关联是一定会存在紧X、失调和冲突现象.冲突的起因主要是由于社会报酬的不均衡分配,以与人们对社会合法性的质疑和否定.社会冲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社会机构和人们心理因素的交互作用.冲突也有积极的社会功能.他可以促进群体的形成,可以促进团体界限的确定,可以促进社会团体的团结.(三)哈贝马斯他被认为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袖人物,他大大发展了批判理论,与前辈相比,他的观点多了些综合,少了些激进,他提出的"沟通行动理论〞与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在当代西方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哈马贝斯的合理性概念为基础,运用语言和逻辑分析工具,通过多功能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自己的沟通行动理论.他把行动分为四种类型的:目的性的行动规X调节行动戏剧化的行动沟通行动在他看来,沟通行动是最基本的社会行动.他的理论试图综合理论与实践、行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新的理论取向§3.3 互动论一、理论渊源宏观社会学理论主要研究社会结构,而微观社会学主要研究个人,关注个体之间和个体与社会间的相互联系,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社会互动的动态性.米德的思想对互动论的创立起了关键作用.他强调人类心智,社会自我和社会结构的产生是与社会互动过程密切相关的.二、两个流派:拟剧论和符号互动论1、戈夫曼的拟剧论他发展了角色理论,认为人们就像演员一样在与人交往中不断塑造自己的形象.2、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认为人们之间的互动主要由沟通组成,而沟通依赖于符号.符号就是代表某物的东西."牛〞这个字并不是代表一头牛,代表牛这种动物i,如果人类不能使用符号的话,只有当牵过一头牛你才知道牛.所以符号沟通效率是非常高的.它取决于人们破译理解符号的能力.在同一个社会成长的人们能够彼此进行有意义的互动,就是因为对这些符号有共同的理解,例如:中国人见面"吃了没?〞中国人懂得这话的含义,用来打招呼.可是外国人不懂,可能就认为你要请他吃饭.这一理论的重点就是研究人们在不同符号上所赋予的意义,互动者如何把握互动情景、符号对不同的人是否具有同样的意义等.§3.4 交换论一、理论渊源交换理论是一种综合心理行为科学与经济学观点的理论,它相信人与人的互动必有目的,也就是要获得酬赏.互动的双方既然是有目的的,那么互动就会像经济行为里的利害关系的计算,尽量减少成本或付出,更尽可能扩大其利润或酬赏.同样的一种酬赏在不同人眼中,其价值并不完全一样.交换理论同时指出,个人在互动中所欲获得的利润与所要付出的代价往往成正比.代价越大,利润越高.例如:一个人在恋爱过程中,越是追不到对方,越是死心塌地地认为是真爱,值得追.这就是代价与利润相对高低的问题.交换理论社会学上用得最多的是小团体的研究,也用在夫妻关系的解释上.不过由于社会互动过于经济化的解释,是四##论应用X围最小的.二、代表人物1、霍斯曼的交换论他的交换论认为社会主要研究单位是人,而不是功能学派所说的的社会角色或社会结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基本上是一种交换过程,他的交换理论包括六个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侵犯赞同命题理性命题2、布劳的结构交换论布劳在很多方面弥补和发展了霍斯曼的交换理论.虽然大部分人类行为是出于交换,但不是所有行为都是交换行为.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交换原理:§3.5 社会学理论的新总合计新视角社会学经过近20年的发展的,出现了综合的趋势,一方面,人文主义社会学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互融合,另一方面各流派相互交织,形成新理论一、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二、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三、布丢的反思社会学。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指人们在社会科学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
它主要包括问题提出、文献查找、理论构建、假设建立、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的呈现等环节。
下面是一个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程的简要介绍。
首先,研究的起点是问题提出。
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研究目标。
在确定问题后,研究者需要对已有的文献进行查找和阅读,以了解该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
接下来,研究者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义和描述,并提出研究中所用到的关键概念和变量。
在此基础上,研究者需要构建一个理论框架来解释问题,并从中提出一些初始的假设。
一般来说,社会科学研究中,数据的收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研究者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例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问题,研究者应根据自己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收集到数据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数据的整理包括数据清洗、编码等工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和一致。
数据分析可以使用各种统计方法和分析技术,如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来检验假设和验证理论。
最后,研究者需要将研究结果进行呈现和总结。
研究结果可以通过报告、论文、演示等形式进行呈现。
同时,研究者还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进一步的解释,以提出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研究者应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同时,研究者还应具备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方法,注重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和科研规范。
总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程对于想要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和掌握研究方法的基本步骤和技术,研究者可以更加科学和系统地进行研究,提高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并为社科问题的解决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和分析。
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的四大范式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是指将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本土家庭研究领域,旨在深入了解家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化与演变。
在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中,存在着四大范式,分别是结构功能主义范式、冲突理论范式、符号互动主义范式和女性主义范式。
本文将对这四大范式进行详细论述,以便深入探讨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的核心内容。
一、结构功能主义范式结构功能主义范式是社会学中最早的一种范式,其基本理念是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具有特定的功能。
家庭在社会中承担着社会化、生育等功能。
该范式将家庭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协作和互补关系。
结构功能主义范式关注家庭的正面功能,强调家庭内部以及与其他社会机构的互动联系。
二、冲突理论范式冲突理论范式认为家庭是社会不平等的产物,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权力、资源和地位的不平等关系。
这种不平等关系在家庭内部及其与其他社会机构之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冲突理论范式关注家庭内部的权力斗争、不平等的社会分工以及阶级、种族等社会结构对家庭的影响。
三、符号互动主义范式符号互动主义范式主要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符号交流和互动过程。
符号互动主义范式强调社会行为是通过人们对符号和意义的理解产生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通过交流符号来实现。
该范式关注家庭中的日常互动、交往规则和家庭内涵的演绎。
四、女性主义范式女性主义范式是一种关注性别在家庭研究中地位和作用的范式。
该范式强调家庭中性别与权力的关系,并批判性地研究家庭中的性别角色分工、家庭暴力以及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益等问题。
女性主义范式推动着关于家庭中性别不平等的讨论,并为促进社会公正与性别平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的四大范式提供了多元的角度来研究和理解家庭的本质和变化。
这些范式在社会学家庭研究中各有侧重,但相辅相成。
通过综合运用这四大范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家庭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一。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简单地说,方法论及时关于方法的方法。
它是一系列有关方法的理论和学说,是抽象地、概括的“方法哲学”。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方法选择的价值、规范和标准问题。
对于社会学方法论的描述可谓众说纷纭,而我们则是试图从两方面来介绍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一是社会科学内部的方法论之争,二是社会科学与外部的冲突。
社会科学内部的不同观点中争论最为激烈的主要是实证主义和非实证主义。
自十七世纪科学革命以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相继发展起来,并树立了自然科学的权威位置。
此后社会科学各学科也竞相建立并争取自己的科学地位。
社会学一诞生,其鼻祖奥古斯特·孔德就提出,社会学时关于“社会的科学”,并是各自学科的’“皇后”。
其后的几代社会学家大都继续了孔德的弘旨,努力创建所谓的“科学的社会学”。
故人们通常把这种源于孔德,主张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一致性,并寻求普遍规律性的观点称之为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以孔德和涂尔干为代表的经典实证主义阶段、20世纪40~60年代的工具实证主义阶段和后实证主义阶段。
经典实证主义代表人物孔德在《实证政治学体系》中提出我们的每一个观点都经历了三个不同的理论状态:神学或虚构;形而上学或抽象;科学的或实证的。
与之相适应,人的发展也经历三个阶段;军事社会、宗教社会和工业社会。
他认为工业社会时代的到来,实证主义应是这种社会中主要的思想。
由此他提出了“科学层次”理论和社会学。
工具实证主义的代表人徐尔平提出,工具实证主义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而研究方法是独立与哲学,客观性,而非哲学性。
后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在继承传统实证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同时吸收了当代的其它各种思想观点。
他通过倡导后实证主义观点而赋予实证主义新的内容,并提高了它的解释力。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各种反实证主义或非实证主义的方法论纷纷出现,主要有现象学与理解方法、批判理论、构建主义。
社会学理论框架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其理论框架为研究社会提供了基本的概念和理念。
在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中,存在着多种理论途径和观点,下面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理论框架进行介绍。
功能主义理论框架功能主义理论框架源于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凯姆的观点,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种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系统。
社会的各个部分通过发挥各自的功能,共同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正常运转。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秩序和社会结构对于社会的功能和稳定性的重要性。
冲突理论框架冲突理论框架强调社会中存在着不平等和权力的不平衡,社会冲突是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冲突理论认为社会的不平等和冲突产生了社会的变革,社会变革又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平等和冲突。
这一理论框架关注社会中的社会阶层和权力关系,并试图解释社会中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和竞争。
交互主义理论框架交互主义理论框架强调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和相互作用对社会的构建和塑造的重要性。
交互主义理论认为社会行为是通过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产生的,个人的意义构建了社会的意义,而社会的意义又反过来影响个人的行为。
交互主义理论框架关注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对于社会的影响。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框架符号互动主义理论框架扩展了交互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的过程中使用的符号和象征的重要性。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基于他们对于符号和象征的意义的解释,而这些意义又是通过社会互动和交流形成的。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框架关注个体对于社会符号和象征的理解和解释对于社会行为的影响。
这些理论框架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理解方式,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
不同的理论框架可以相互补充和交叉应用,构建更全面的社会学理论体系。
浅析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与创新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与创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下面将从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跨学科研究和数字化工具等方面进行浅析。
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日益多样化。
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研究方法也逐渐涌现出来。
网络调查可以通过在线问卷收集大规模数据,然后用统计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相应的结论。
同样,社交媒体的兴起也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途径,通过分析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和行为,揭示社会现象的变化和趋势。
虚拟实验、大数据分析和计算模拟等方法也开始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跨学科研究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趋势。
社会科学研究通常需要综合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全面地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社会现象的可能性。
在研究贫困问题时,经济学可以提供贫困的经济原因,心理学可以分析贫困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学可以研究贫困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跨学科研究不仅能够丰富研究内容,还可以借鉴各个学科的方法,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为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创新。
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收集更多的数据,进行更精确的分析。
使用社交媒体数据进行情感分析,可以了解公众对某一事件或话题的情感态度;使用大数据进行网络行为分析,可以研究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行为模式和社交网络结构。
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也使得研究结果更易于理解和传播。
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研究效率,也为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与创新在多个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和跨学科特点。
这些新的方法和创新不仅丰富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容,还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虽然这些方法和创新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数据隐私和伦理问题等,但可以预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探索,更多新的方法和创新将应运而生。
社会学方法概论一、社会学方法(methods of sociology)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研究方式(也称研究法)、具体方法与技术的总称。
社会学方法论处于社会学方法体系的最高层次,它从属于一般科学方法,规定着学科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的理论与逻辑基础。
研究方式处于方法体系的中层。
具体方法与技术则处于较低的层次,是在研究各阶段中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使用的技术手段。
具体方法的选择必须与一定的研究方式相适应。
方法论关于如何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包括研究的立场、方位、视角、基本观点,以及认识和解剖对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逻辑程序。
例如,中国的社会学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的。
从一定意义上讲,方法论是一种工具理论,它只涉及科学发现与检验的原理和逻辑而不涉及具体的事实;学科理论则是包含经验事实的实质理论。
方法论也不同于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它是对研究方式方法一般原理的系统探讨与评价。
社会学方法论所探讨的问题主要是:①有关社会与人类行为的知识问题。
如是否有真实、客观的社会知识?社会学研究能否获得客观真理?通过何种途径或来源才能获得这种真理?判断真理的标准是什么?②社会现象的性质问题。
如社会现象是否与自然现象有本质区别?是否存在客观的社会规律?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是什么?③社会研究的性质问题。
如社会研究是旨在发现普遍的因果规律,还是试图说明或阐释历史事件的独特性?如何建立社会学理论,即如何才能把有关经验事实的知识组织在一个具有逻辑性的知识体系之中?社会学理论是否具有阶级性?研究者本人的价值判断是否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客观性?④研究方法的问题。
如发现与检验真理的逻辑方法是什么?社会学研究中应采用哪些方式或方法?各种研究方法有哪些共同特征,这些特征与自然科学方法有哪些异同?如何搜集与分析资料?如何才能保证研究结论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像其他学科一样,社会学方法论也是受哲学思想影响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为方法论的指导原则。
社会学概论复习内容第一章导论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侧重于从社会整体出发,把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在西方,其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孔德、斯宾塞、涂尔干,并由此开创了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
一般来说,在侧重以社会整体为对象的研究中,一般可以看到“秩序和进步”、“结构和过程”等方面。
二是侧重于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在西方,其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韦伯,并由此开创了社会学中的人文主义社会学传统。
三是不属于上述两种的说法的,其中有些观点影响较大,但最终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其中主要有“剩余说”、“学科说”、“调查说”、“问题说”等。
二、社会学的学科性质1、社会学不仅仅是低层次的调查工具;2、社会学给我们提供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3、也为我们理解社会、解释社会提供理论方法和视角。
三、社会学的概念界定: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人类社会和人们社会行为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
四、社会学的学科特征整体性、广泛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五、社会学的学科地位1、总和论,即把社会学与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看成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综合论,即强调社会学是将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加以综合而得出的。
3、普适论,即认为社会学原理具有普遍性,适于一切社会生活,因而把社会学与其它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看作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4、中心论,即认为社会学居于各门社会科学的中心,它既对其它社会科学有指导作用,又吸收其它社会科学的成果。
5、平等论。
即认为社会学与其它各门社会科学处于平等的位置上。
六、社会学的学科功能1、社会学的认识功能:包括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2、社会学的实践功能:包括教育、管理、咨询、监督。
七、社会学的诞生背景社会历史背景、思想渊源八、社会学的发展脉络社会学的三大传统: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主义发展历程:古典社会学、现代社会学、当代社会学九、社会学的中国发展传入时期、中断和重建时期、本土化研究探索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方法体系的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法、具体的技术工具主要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田野调查、观察法、文献研究、历史比较方法、实验法第二章社会一、社会的涵义1、社会唯名论:认为社会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而仅仅是一个名称而已。
社会学研究方法7调查研究第一步是明确研究问题。
在进行调查研究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来回答。
第二步是制定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的预测或猜测。
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假设,并且说明研究中要测试的变量和关系。
第三步是选择研究设计。
在调查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选择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实验研究等不同的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应该与研究问题和假设相匹配,并且可以提供有效的数据来回答研究问题。
第四步是选择研究样本。
样本是调查研究中被研究者的一部分。
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可以反映出被研究人群的特征。
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样本大小,并采用随机抽样或分层抽样的方法来选择样本。
第五步是收集数据。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进行。
研究者需要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或访谈指南,并且进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整理。
第六步是分析数据。
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推论性统计的方法。
通过数据分析,研究者可以得出结论,并验证或推翻研究假设。
第七步是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应该包含研究问题、研究假设、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报告应该清晰、准确地陈述研究的结果,并提出适当的建议和讨论。
总之,调查研究是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明确研究问题、制定研究假设、选择研究设计、选择研究样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撰写研究报告,研究者可以进行有效的调查研究并回答研究问题。
调查研究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学研究社会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有哪些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的学科,其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旨在深入了解社会的运作规律和解决社会问题。
在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历史比较研究、理论建构和实证验证等。
本文将介绍社会学研究社会问题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1.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社会学中最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其核心是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验证社会学理论或假设。
实证研究通常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能够客观地描述和解释社会现象,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2. 历史比较研究**历史比较研究是社会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地区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揭示其共性和差异性,从而深入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历史比较研究可以帮助社会学家发现社会问题的根源和演变过程,为制定有效的社会政策提供参考。
**3. 理论建构**理论建构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和归纳,构建出一套系统的理论框架,用以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
社会学理论的建构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实践和历史背景,确保理论具有普适性和解释力,能够指导社会实践和政策制定。
**4. 实证验证**实证验证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社会学理论或假设进行实证检验,验证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实证验证通常采用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检验理论在实际社会中的适用性和解释力,为理论的修正和完善提供依据。
**5. 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社会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其特点是注重深入理解社会现象和个体行为背后的意义和动机,通过深度访谈、内容分析等方式收集和分析数据,揭示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质性研究能够帮助社会学家深入挖掘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为社会变革和发展提供深刻启示。
综上所述,社会学研究社会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历史比较研究、理论建构、实证验证和质性研究等多种形式。
决定链在社会学中有何研究方法?
1. 实地观察
实地观察是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亲自参与或观
察社会现象、行为来获取数据,这有助于深入了解人们的行为模式以
及互动方式。
决定链的研究也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来进行,例如观察一
个团体内部的意见领袖如何影响其他成员的决策过程。
2. 访谈调查
访谈调查是一种主动主观性很强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研究者直接向被
研究对象提出问题并记录他们的回答。
在决定链研究中,可以通过访
谈来了解决策者是如何感知和理解他人对于决策的影响,进而推导出
决定链的具体过程。
3. 文本分析
文本分析是一种通过对书面文本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
在决定链
研究中,可以通过分析决策过程中相关的文本材料,如会议记录、邮
件沟通等,来揭示决策者是如何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做出决策的。
4. 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研究社会结构和关系的方法,可以通过网络中的
节点和边来揭示人际关系、信息传播等方面的规律。
在决定链研究中,可以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来揭示决策者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关系,进而识
别出关键的信息传播节点。
5.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一种通过控制变量来验证假设的研究方法,在社会学研究
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在决定链研究中,可以通过实验来模拟决策过程,并观察不同信息流向对于最终决策结果的影响,从而揭示决定链的机
制和影响因素。
社会学研究方法作业4研究设计:是指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以及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
探索性研究:也称先导研究,是一种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进一步周密、深入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描述性研究:目的是系统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状况及发展过程,它通过对现状的准确、全面地描述来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的问题。
目标是发现和概括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它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全面性的特征。
解释性研究:试图对社会现象作出普遍的因果解释,目标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是解释原因,是说明关系;主要运用假设检验逻辑,在研究之前需要建立理论框架(理论假设)并提出一些明确的研究假设,然后将这些假设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因果模型。
理论性研究:理论性研究致力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解释社会世界如何运转的理论假设,以此增加人们对具体社会现象所具有的内在规律的认识。
应用性研究:应用性研究主要关注现实社会问题,且以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建议为目标。
分析单位: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
研究中将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人或事物)。
区群谬误:又称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简化论:指的是研究着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横向研究: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的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同期群研究:又称人口特征组或共同特征组研究,指的是对某一特殊群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在社会学理论的四大研究途径(建构主义、功利主义、功能主义和批判结构主义)(沃特斯2000:6ff.)当中,以社会系统理论为表现形式的功能主义传统由于强调整体、均衡和稳定,可以说是最为强调“社会和谐”的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德国倭铿对其精神生活哲学的自称。
主要是突出人的精神生活的能动性。
...行动哲学反对自然主义与社会主义。
认为自然主义对人的精神加上错误的限制,它虽给予人以自由,但不能指导人正确地使用自由。
社会主义不能给予人的生活过程以统一性,不能了解
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和理论派别,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
符号互动论作为一种关注个体行为的社会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
它强调人类主体性的理论前提、关注个体间互动行为的经验研究取向。
是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W.詹姆斯和的著作中提出的。
现象学的词源可上溯至18世纪法国哲学家兰伯尔以及德国古典哲学家G.W.F.黑格尔的著作﹐但其含义均与胡塞尔的用法不同。
胡塞尔赋予“现象”的特殊含义﹐是指意识界种种经验类的“本质”﹐而且这种本质现象是前逻辑的和前因果性的﹐它是现象学还原法的结果。
狭义的现象学指20世纪西方哲学中德国哲学家E.胡塞尔创立的哲学流派或重要学派。
其学说主要由胡塞尔本人及其早期追随者的哲学理论所构成。
广义的现象学首先指这种哲学思潮﹐其内容除胡塞尔哲学外﹐还包括直接和间接受其影响而产生的种种哲学理论以及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中所运用的现象学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现象学不是一套内容固定的学说,而是一种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
它所说的现象既不是客观事物的表象,亦非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或马赫主义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
结构化理论
以吉登斯为代表的一种社会理论,关注具有知识和能力的人类作用者与其所处的广泛社会系统和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该理论通过对社会学理论传统的反思,树立了自己的理论目标,即超越传统理论的二元分裂的局面,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
他提出社会学所探求的社会结构,只有经过结构化过程才能得到说明。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用行动者模型——分层模型展开对结构化的论述。
所谓分层模型,就是将行动者理解为一系列的意识层面,这些意识层面主要分三个层次:凭借语言的话语意识、凭借理性的实践意识、以动机和认知为主的无意识。
在吉登斯看来,结构并不决定行动,而是行动的意外结果。
结构只是使行动结构化,行动展现了结构并再生了结构。
由此可见,吉登斯对结构与行动二元对立的调和,不过是在两者间进行循环论证
双重性
结构化过程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社会结构规定着人们的社会活动;另一方面人们的社会活动也产生和再生出新的社会结构。
功能主义
社会学解释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社会学理论的一个流派。
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可以说是社会学中功能主义的滥觞,借用当时盛行的生物学跟演化论观点,斯宾塞的社会演化理论强调不同的社会组织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之现象正如不同的人体器官满足不同的生理机能一般。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也深受这个19世纪以来颇具影响力的演化论启发,他所著的社会分工论一书中也指出人类社会组织分化跟功能特殊化之间的关系,组织之间的功能互补成为社会稳定生存的重要条件。
近世美国社会学家帕深思(Talcott Parsons)整合这些功能主义的观点,奠定了曾经盛极一时的结构功能论典范。
文化人类学解释
功能主义是近代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流派,它强烈主张应通过有机整体地把握文化诸要素的功能,把文化作为一个合成体来理解。
其创始人是英国的马林诺斯基、拉德克里夫·布朗两位从功能主义立场出发的社会人类学家。
功能主义派对文明社会和社会形态不同的未开化社会给予特别关注,并主张实地调查。
1930年以来,这派学者进行了主要以非洲、大洋洲为对象的许多周密的调查研究,对人类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构功能主义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
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社会科学中的功能主义由来已久。
孔德和斯宾塞在其著作中都有所论述。
迪尔克姆、拉德克利夫—布朗和马林诺夫斯基比较系统地阐述过功能主义。
现代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就是在以往的功能主义的思想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了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他为结构功能主义的形成作出了很大努力,并成为这一学派的领袖人物。
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行动系统的4个子系统(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文化系统和社会系统)之一。
在社会系统中,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结构形成了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
社会角色,作为角色系统的集体,以及由价值观和规范构成的社会制度,是社会的结构单位。
社会系统为了保证自身的维持和存在,必须满足4种功能条件:(1)适应;(2)目标
达成;(3)整合;(4)潜在模式维系。
在社会系统中,执行这4种功能的子系统分别是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共同体系统和文化模式托管系统。
这些功能在社会系统中相互联系。
社会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社会系统内的各亚系统之间,在社会互动中具有输入—输出的交换关系,而金钱、权力、影响和价值承诺则是一些交换媒介。
这样的交换使社会秩序得以结构化。
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趋于均衡的,四种必要功能条件的满足可以使系统保持稳定性。
R·K·默顿是结构功能主义的另一个主要代表人物。
他发展了结构功能方法,提出了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的概念,区分了正功能和负功能,并引入了功能选择的概念。
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还有K·戴维斯、M·J·利维、N·J·斯梅尔塞等社会学家。
在整个50年代,结构功能主义在美国社会学中曾占主导地位。
从60年代中期开始,结构功能主义受到了相当多的批评。
其中有的直接针对它的功能逻辑前提,特别是对它采用唯意志论和目的论的解释方式,也即把系统各组成部分存在的原因归之
于对系统整体产生的有益后果或正功能,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有的批评它只强调社会整合,忽视社会冲突,不能合理地解释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