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 格式:docx
  • 大小:21.99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的经济举步维艰,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西方各国采用货币、倾销等政策向中国倾销商品,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1931至1934年间,中国工商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银行钱庄挤兑风潮频发,丝织业停产倒闭,制茶行业举步维艰等方面,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国民政府面对困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币制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困境。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民国时期我国的经济状况?

中国民国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各种予盾的激烈斗争之中,社会经济在动荡、曲折中缓慢前进。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曲折发展的历程,各种经济势力此消彼长的现象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经济状况。民国时期,在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封建地主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是阻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民

国时期的中国,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财政经济命脉,他们利用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压制、打击。封建地主经济占有农村绝大部分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生活困苦,农村经济萎缩。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垄断着中国主要经济部门,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排斥、打击,阻碍了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新民主主义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状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它代表着各革命阶层的经济利益,是一种特殊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形式,代表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过程中的过渡形式。它既不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也不是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而是既有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又有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还有各种形式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中国落后的经济状况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和剥削的结果,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在经济上的表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要改变中国这种社会经济条件。“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三大改造前,我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我国的经济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大部分资产都是私有,三大改造就是为了把私营企业变为国有企业,实现公有制。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我国也由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踏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状况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向苏联学习,建设新中国,1953年颁布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年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1953—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1956—1978年工业化经历了曲折的道路。1958年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遭受了重大的挫折。?

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进行现代化建设。使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回到了正常的轨道,并取得辉煌成就。

四、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经济状况

在改造完成到改革开放20多年间,中国人民先后经历了“多、快、好、省”的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的运动,中国的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得到提升,人民的温饱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文革后的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虽然在1978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体上都比1965年有所增长,但是任命依然贫穷,

技术落后。而且当时的计划经济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使得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大大降低。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做了讲话,邓小平对当时的中国国内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提出改革开放的主张。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目的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进富裕起来,真心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国民经济不断发展。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建国伊始,人民政府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了全国物价,合理调整工商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到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达到并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2、工业化建设的开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953年,党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五”计划。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到1957年,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指标,建成了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精密仪器等近六百个重要项目。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和方针,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1958年初到1960年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在指导思想上犯了急于求成的严重的“左”倾错误,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来又发动了反右倾运动,“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加上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造成了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局面。? ?从1960年起,中共中央制定和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准备了物质技术基础和骨干力量及其工作经验。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十年工作中的主导方面。但是,由于错误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左”的错误在经济方面尚未彻底纠正,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又有发展,终于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使中国陷入空前的浩劫之中,使党、国家、人民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它从反面为我们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