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3.10爱心的传递者(第1课时) 人教(新版)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十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爱心传递者,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但对爱心传递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有过帮助他人的经历,但如何有意识地成为爱心传递者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爱心传递有抵触情绪,认为这样做会让自己受到伤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认识到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使他们在生活中主动传递爱心。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爱心传递的重要性,克服自私心理。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爱心传递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爱心传递的过程。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爱心传递的看法和经验。
3.实践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爱心传递,将所学应用于实际。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爱心传递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提前通知家长,让学生在家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个爱心传递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
提问:“你们觉得这个案例中的主人公是不是爱心传递者?为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爱心传递?爱心传递有什么好处?”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爱心传递的看法和经验。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爱心传递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为爱心传递者。
《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中的一课《爱心的传递者》中的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的主题是“我们都有爱心”,旨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培养学生帮助他人的意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完善学生的人格。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助人或者被人帮助的经历,但是还需要通过回顾这些经历及其体验进一步激发帮助他人的意愿。
加上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善良的本性,富有爱心和同情心,但往往又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爱他人的意识。
设计思路:本课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以“感受爱心”为切入点,以“感受爱心、体验爱心、寻找爱心、奉献爱心”为主线,以观察生活、收集资料、观看视频、讨论交流、表达关爱等活动为抓手,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爱心,并化为实际言行。
教学目标: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2.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生奉献爱心的意愿。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教学重点: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奉献爱心的意愿,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雷锋的典型事迹;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活动一:我们都有爱心1、激情导入、感受爱心播放歌曲《爱的奉献》2、揭示主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更美好。
爱是人世间最美丽的语言,是我们爱心的体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设计意图:这里以一首歌撞击学生柔软的心,让学生强烈地感受爱心的含义,为后续活动奠定情感基础。
】3、出示课本64页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中的爱心是怎样传递的。
4、交流汇报(1)说一说,你得到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你当时有何感受?(2)回想一下,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你又有何感受?(3)评选班级爱心大使。
【设计意图: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爱心的力量,懂得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为一个传递爱心的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如何关爱身边的人,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以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爱心是生活中最珍贵的财富,知道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去传递爱心,懂得珍惜身边的每一份爱心,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善于表达感恩之情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明白爱心的重要性,了解如何成为一个传递爱心的人。
2.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自己的行动计划。
教学方法1.情景引入法:通过图片、故事或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爱心的力量。
2.讲授法:讲授爱心的相关知识和行动计划,并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3.案例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传递爱心的过程和方法。
4.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探讨现实生活中如何传递爱心。
教学活动设计时间\t内容\t方法\t手段5分钟\t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t情景引入法\t黑板、视频15分钟\t引导学生感受爱心的力量和重要性\t讲授法和案例法\t图片、故事、实际案例20分钟\t小组讨论:如何传递爱心\t小组讨论法\t小组任务卡、纸笔10分钟\t学生展示分享小组讨论结果\t讲授法和案例法\t黑板、学生作品5分钟\t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下节课作业\t讲授法\t黑板注:本次课程是以讨论和互动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
同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爱心的力量,激励他们传递爱心,形成情感深度。
教学评估教师要重视课程的评估,分为两方面:1.教师对学生的评估,主要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以及小组任务卡和学生的作品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自己的评估,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讨论中的表现,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估。
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爱心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2.能够分析爱心的传递过程,认识到自己能够成为爱心的传递者。
3.能够运用多种语言形式表达爱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爱心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爱心的传递者。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爱心事例并进行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其用多种语言形式表达爱心。
三、教学内容1.活动1:播放《爱心的传递者》视频,学生观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爱心的概念。
2.活动2:老师讲解爱心在生活中的表现,并结合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示爱心的传递过程。
3.活动3: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到身边的爱心事例并进行分析总结。
4.活动4:让学生以多种语言形式表达爱心,可以用诗歌、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
四、教学方法1.情境诱导法2.视觉呈现法3.合作学习法4.多媒体教学法5.创意思维法五、教学过程(一)热身环节学生进行简单的体操热身,让学生的身体和思想都保持活跃状态。
(二)新课导入在播放《爱心的传递者》视频之前,老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能用一句话描述一下爱心是什么吗?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告诉他们将要看的视频就是关于“爱心的传递者”的,希望通过这个视频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爱心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表现方式。
(三)学习活动活动1:“爱心的传递者”视频观看让学生观看《爱心的传递者》视频,记录视频中出现的爱心事例,并回答以下问题:1.视频中哪些行为展现了爱心?2.你认为我们能从哪些方面开始,让爱心在周围传递?3.我们自己能做到哪些行为,让身边的人受到爱心的感染?活动2:爱心在生活中的表现通过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示爱心在生活中的表现,例如:1.义诊医生2.爱心图书馆3.基金会捐款4.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爱心行为有什么共同点,从而得出爱心的本义:尽己之力,与人为善。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爱心的传递者人教新版爱心的传递者教学目标: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教学重难点: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教学过程:一、雷锋精神同学们,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曾在日记里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雷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助人为乐)下面,我们一起来进一步了解一下他。
(出示课件)介绍雷锋生平这就是雷锋做的其中一件助人为乐的事,(出示课件:雨中送母子)请一位同学根据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雷锋的这个故事。
师:老师课前已经布置大家去搜集雷锋助人为乐的事了,你们搜集到了吗?你还知道雷锋叔叔的哪些助人为乐的事呢?生1:雷锋帮大嫂买火车票。
生2:雷锋背残疾人过河。
生3:雷锋为赵家村修桥。
生4:雷锋为战友修补鞋子。
帮助失学儿童,背老人过马路,帮助孤寡老人。
……师:“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乐于助人、善待他人的代名词。
有一句话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我们要以雷锋为榜样,做一个助人为乐的新时代的活雷锋。
做一个爱心的传递者。
(板书:课题)二.身边的爱.时代的进步让雷锋精神的表现形式有了一些小小的改变,但奉献依然存在我们的生活中。
雷锋其实哪儿也没去,他就在我们的身边。
你们看:这是老师和一部分同学搜集到的一些美丽的瞬间(课件出示:美的瞬间。
)接下来,我们就请这些照片的搜集者和亲身经历者来说一说当时发生的事。
(生在讲述时同时说自己获得帮助和帮助人后的心情)这些美丽的瞬间其实都蕴含着同一个字,那就是——爱,是的,爱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是我们爱心的体现。
(板书:爱心)这些爱心我们用图片把它记录下来了,而更多的爱心行动,爱心的表现是我们来不及用相机捕捉的,但是,我们已经把它记在心里了。
现在,进入我们的“爱心飞扬”现场会,我们坐在一起就敞开心扉地把他们都说出来,让爱心在我们教室里飞扬起来。
《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学校三班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0课课时支配:2课时学习目标:1、生疏爱心的意义和价值,感受生活中人们相互关爱的行为;2、了解雷锋精神的含义和特点,明白发觉和感知他人的困难和需要,情愿在生活中把自己的爱心变成行动传递出去,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传递者;3、发觉和共享身边的爱心传递的事迹,鼓舞大家传递爱心;4、能够设计海报,表达自己对于雷锋精神和爱心的理解,鼓舞大家传递爱心。
教学重点:1、爱心的意义和价值;2、雷锋精神的含义和特点;3、爱心传递的实践。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雷锋精神;2、如何将爱心转化为实际行动。
课前预备:1、预备相关视频、图片和故事,让同学感受生活中的爱心传递;2、预备海报制作所需的材料,如纸张、颜料、画笔等;3、预备承诺卡片,让同学在课后贴在自己的学习桌上,时刻提示自己传递爱心。
学情背景:本次教学是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节课,针对学校生的认知水平和爱好特点,通过图片、故事、视频、海报制作等形式,让同学感受生活中的爱心传递,了解雷锋精神,并鼓舞他们将所学学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传递爱心。
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来源于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主要包括《爱心的传递者》和雷锋精神的介绍。
教材内容贴近同学的实际生活,通过形象的事例和具体的行动,让同学更加深化地理解爱心和雷锋精神的含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同学们,今日我们将要学习的课程是《爱心的传递者》。
你们知道什么是爱心吗?(预设问题,激发同学思考)老师播放雷锋事迹视频,让同学感受到生活中人们相互关爱的行为,引导同学思考爱心的意义和价值。
老师:你们看完这个视频有什么感受?(预设问题,引导同学表达)二、学习新知(25分钟)老师:通过图片和故事,我们来感受一下生活中人们相互关爱的行为。
请看这张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预设问题,引导同学思考)同学:看到了一位老爷爷被一个小孩子搀扶着过大路。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爱心的传递者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去帮助他人。
懂得帮助别人不仅温暖别人,而且自己也能收获快乐的道理。
2.情感与态度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
3.行为与习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心和帮助他人,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分析情境故事等形式,感受获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时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自己会更快乐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感受爱1.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展示抗震救灾、防火、防洪、献血等图片,让学生感受什么是爱?师:今天老师给带来了一个礼物,想看吗?生: 想。
(出示课件)师: 孩子们,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情景?学生自由汇报。
师: 的确,就像歌词里说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是人间最美的语言,是我们爱心的体现。
(板书:爱心)2. (展示教材64页图片和生活中收集的图片)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身边的爱。
(出示课件)生1:下雨了,一个同学没有伞,另一个同学他我回家;生2:课堂上忘记带彩笔了,同桌借给他;(师:这就是同学之间的爱)生3:阿姨双手提着菜,小女孩主动帮她开门;生4:公共汽车上,小朋友主动给老爷爷让座。
(师:这是陌生人之间的爱)师:有过这样经历的孩子请举手。
孩子们,爱其实就是雨中的一把伞;美术课中的支支画笔;公共汽车上的一个座位。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爱,我们在关爱中成长。
3. 发现爱,讲述爱。
师:前段时间,学校组织了“最美瞬间”的摄影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用手机记录下了生活中的爱,老师收集了一部分,如果出示的是你的作品,就请你给大家讲述一下,好吗?生1:每天晚上,妈妈变着花样给我做菜,我很感激她。
(师:你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生2:有一天在广场上溜冰,发现一个小妹妹摔倒了,我主动把她扶起来。
3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10爱心的传递者-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执教人:XXXXXX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中第三课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单元帮助学生形成关爱、同情的社会性情感,知道以尊重他人人格、满足他人所需的关爱方式,才是对他人真正的关爱。
积极参加力所能及地社会公益活动。
二、教学目标1、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
2、认识到关爱就在他人需要时,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温暖和谐。
三、研究者特征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活泼热情,课堂上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愿意参与教学活动。
但由于个性的差异,少数学生对于献爱心这个话题,只停留在表面上,他们缺少对献爱心的真正意义的认识。
所以,需要从他们的亲身经历出发,帮他们认识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意主动献爱心,能从身边小事做起。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通过情境的创设,营造轻松开放的教室氛围,通过活动,和音频、图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在教室上能形成关爱他人的意识,建立学生良好的助人动机。
这节课,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情境创设、分享、启发等方式。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到只要人人都献出爱心,就会形成一个充满爱的良好社会氛围。
教学难点:从关爱他人后、被他人关爱后的情感体验着手,让学生体会到关爱他人是一件双方都感觉到快乐的事情,从而自觉地从小事做起关爱他人。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有爱心的人,他们热心帮助需要关爱的人。
在我们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在尽本人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是他们的爱,让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温馨。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爱心的传递者》。
板书课题。
3、让我们在《爱的贡献》这首歌的背景下,去感受那些温暖的瞬时。
播放视频。
二、我们都有爱心1、生活中处处有爱心。
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一、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的第8条“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二、教材分析本课时的话题是“我们都有爱心”从正面案例引导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包含三个内容:关爱他人和被人关爱的经历,生活中隐藏的关爱以及雷锋的故事,“活动园”设计的是一个献爱心的拓展活动。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力所能及的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爱心。
三、学情分析关爱他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助人或被人帮助的经历,但是还需要通过回顾这些经历极其体验进一步激发帮助他人的意愿。
因此本课确定了“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目标。
四、教学目标1.感受公共生活中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2.能够在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五、教学重难点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2.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六、教学准备PPT 搜集关爱他人的图片七、教学过程10.爱心的传递者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爱心,一个个温馨的场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感动。
二、开展活动活动一:身边的爱师: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课本64页的插图,谁愿意给同学们讲讲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呢?(出示64页插图)(生讲述场景)师:你觉得图片中帮助别人的小朋友心里是怎么想的呢?(生答)师:那么被帮助的同学、阿姨、老爷爷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生自由答)过渡:同学们,爱能带给我们温暖,能带给我们感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爱。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关心帮助过别人?或者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呢?说说你的故事好吗?(生答)如果你看到了这一幕,你想对他说什么?师:同学们,听到你们的小故事,老师被深深的感动了,虽然你们的言语还很稚嫩,但我却觉得这是最美的语言,因为有爱所以最美。
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课题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三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篇课文。
它教育孩子懂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的重要性,让孩子们成为能够传递爱心的人,培养孩子们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此篇教案是课程设计的第一课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爱心传递”的概念,并通过活动和实践来培养每个孩子的“爱心传递者”意识和行为习惯。
同时,本课时引导孩子们了解帮助别人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孩子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最终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成为可爱的、有爱心的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和重要性2.了解如何帮助别人,掌握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行动起来,传递爱心并帮助别人2.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让学生成为具有人文关怀和同情心的人态度目标1.提高学生的爱心、善良品质,树立正能量的价值观念2.提高学生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念,让学生自信、乐观、积极向上教学过程安排导入环节教师先问学生们:“你们有过帮助别人的经历吗?”“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别人帮助的情况?”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开启内容讨论。
活动环节活动1:拼图游戏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别领取一套拼图游戏。
2.要求学生完成拼图后,将一张照片拼出来,并在照片背面找寻谁需要我们的帮助。
3.让每个小组向全班进行分享,并交换想法,提高学生合作和交流能力。
活动2:爱心传递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写下对“爱心”这个概念的理解,并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2.让学生开展“爱心传递”活动,在班级内进行轮替,每个学生都要和其他同伴进行互动,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3.老师总结活动,提醒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勇于和他人沟通和交流。
讨论环节1.让学生说出帮助别人的方式和方法,并让每个孩子都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第10课时的内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爱心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心意识和行动。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students,他们对爱心有一定的理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已经接触到一些关爱他人的行为,但如何将这些行为上升为一种爱心意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育。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爱心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行为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爱心的重要性,自觉践行爱心传递。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爱心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爱心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剧表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关爱他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爱心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呈现一组关于关爱他人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理解爱心的含义。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以及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关爱他人。
4.情景剧表演:邀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情景剧,展示他们在生活中关爱他人的行为。
5.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讨论和表演进行点评,总结爱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关爱他人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爱心的传递者•理解爱心含义•学会关爱他人•成为传递爱心的人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的主题。
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但对爱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有过关爱的经历,但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爱心传递的方式和途径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得到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认识到关爱他人的意义。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传递爱心,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4.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爱心传递给他人,并在生活中践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4.实践锻炼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爱心传递。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爱心卡片、礼物等物品,用于实践活动。
3.准备教室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情境引出主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心?为什么我们要关爱他人?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观看并讨论: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关爱他人的?他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回报?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行动传递爱心。
如:制作爱心卡片,送给班级里的同学;互相帮助,解决彼此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实践活动中的感受,讨论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5.拓展(10分钟)分享爱心传递的故事和名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心传递?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爱心传递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0.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成为有爱心的人。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素材,通过故事、漫画、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爱心的基础上,学会传递爱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他们对爱心有一定的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实践。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体验爱心的传递,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爱心的含义,认识到传递爱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成为有爱心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爱心的重要性2.学会传递爱心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通过故事、漫画、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爱心传递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2.故事、漫画等教学素材3.活动道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学校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爱心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漫画和故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漫画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心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爱心传递的过程。
如:帮助同学、关心老人等。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大家互相交流,感受爱心传递的快乐。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让学生举例说明,大家共同学习。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爱心传递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为家人做一件小事,体验爱心传递的感觉。
8.板书(5分钟)以上是针对《10.爱心的传递者》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0.爱心的传递者(第1课时)教案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单元第三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三年级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他人对我们的关系,积极营造互相关爱的社会氛围。
2.能力目标能够从细节处发现和感受他人的爱心。
3.知识目标知道生活处处有爱心,能从细节处发现关爱,愿意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关爱他人。
重点知道生活处处有爱心。
难点愿意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爱的奉献2.小小分享会(1)你从这首歌当中听懂了什么(2)“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你愿意献出这点爱吗思考。
视频导入。
讲授新课【我们都有爱心】1.寻找微尘“微尘”是什么“微尘”在哪里呢2.“微尘”简介。
3.总结“微尘”是一个个热爱着公益.传递着爱心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微尘”,我们每个人都是“微尘”。
4.过渡语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感受到这些细如“微尘”的爱心了吗5.爱心小镜头(1)说一说,你得到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你当时有何感受(2)回想一下,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
6.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曾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也曾对他人伸出援手。
我们每个人都是爱心的传递者。
7.阅读角他们在偷懒吗(1)他们在偷懒吗(2)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8.小小分享会你也曾经得到过这样不着痕迹的关爱吗或者你也曾经这样不着痕迹地关爱别人还是你曾见到别人这样不找痕迹地关爱别人是怎样的故事呢9.小提示关爱就在我们身边。
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不露痕迹的,需要留心才能发现。
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细节处体验和感受他人的关爱。
【雷锋精神永流传】1.提问你认识他吗2.雷锋故事雨中送母子。
3.小小故事会(1)你还知道雷锋叔叔哪些乐于助人的故事(2)我们应该怎样向雷锋叔叔学习呢4.雷锋精神永流传讲雷锋故事。
《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的第8条“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二、教材分析本课时的话题是“我们都有爱心”从正面案例引导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包含三个内容:关爱他人和被人关爱的经历,生活中隐藏的关爱以及雷锋的故事,“活动园”设计的是一个献爱心的拓展活动。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力所能及的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爱心。
三、学情分析关爱他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助人或被人帮助的经历,但是还需要通过回顾这些经历极其体验进一步激发帮助他人的意愿。
因此本课确定了“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目标。
四、教学目标1.感受公共生活中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2.能够在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五、教学重难点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2.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六、教学准备PPT 搜集关爱他人的图片七、教学过程10.爱心的传递者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爱心,一个个温馨的场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感动。
二、开展活动活动一:身边的爱师: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课本64页的插图,谁愿意给同学们讲讲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呢?(出示64页插图)(生讲述场景)师:你觉得图片中帮助别人的小朋友心里是怎么想的呢?(生答)师:那么被帮助的同学、阿姨、老爷爷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生自由答)过渡:同学们,爱能带给我们温暖,能带给我们感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爱。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关心帮助过别人?或者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呢?说说你的故事好吗?(生答)如果你看到了这一幕,你想对他说什么?师:同学们,听到你们的小故事,老师被深深的感动了,虽然你们的言语还很稚嫩,但我却觉得这是最美的语言,因为有爱所以最美。
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和掌握互相帮助、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
2. 能够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喜悦,内在地愿意去帮助他人。
3. 能够形成关爱他人的良好态度和习惯。
教学内容:1. 给学生讲述故事“10爱心的传递者”。
2. 通过讨论和自己的经历,帮助学生了解帮助他人的方式,提高关爱他人的能力。
3. 通过“小爱心传递”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提高自我关爱和集体协作的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以“春天到了,枝头已经出现了嫩芽,我们能看到一些花开了吗?”为题开启一个课堂互动,让学生回答问题。
2. 故事背景介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互相帮助、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我们给大家讲一个故事《10爱心的传递者》。
第二步:展示故事,学习重点1. 请同学们认真听故事,并注意故事中的每个小细节。
2. 请孩子们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讲的是什么?(2)主人公是谁?他做了什么?(3)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4)大家的表现如何?(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第三步:讨论帮助他人的方式1. 请同学们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可以帮助他人的场景?2. 请学生发表自己想到的帮助他人的方式,并让大家一起讨论。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带领同学们总结出了一些实践的方法,如爱心小卡片、捐物、献爱心等等。
第四步:感受关爱他人的喜悦,实践小活动1. 在讲解小卡片的使用方法后,教师请大家互相给对方发送小卡片。
2. 请每位同学捐赠一些物品,然后把物品集中到一起,拿到社区或学校的有关部门,尽我们的一份力气去为社会做些微薄之力。
3. 带领同学们做“献爱心”或“送温暖”主题的手工活动,将自己的心意传递到对方手中。
4.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对学生前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第五步:展望未来,总结课堂1. 请学生们思考:为什么要帮助他人?2. 班主任总结课堂:我们在一起学习、生活,作为学生要做到关心他人,互相帮助,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的第8条“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话题是“我们都有爱心”从正面案例引导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包含三个内容:关爱他人和被人关爱的经历,生活中隐藏的关爱以及雷锋的故事,“活动园”设计的是一个献爱心的拓展活动。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力所能及的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爱心。
三、学情分析
关爱他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助人或被人帮助的经历,但是还需要通过回顾这些经历极其体验进一步激发帮助他人的意愿。
因此本课确定了“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目标。
四、教学目标
1.感受公共生活中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2.能够在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五、教学重难点
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
2.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六、教学准备
PPT 搜集关爱他人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10.爱心的传递者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爱心,一个个温馨的场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感动。
二、开展活动
活动一:身边的爱
师: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课本64页的插图,谁愿意给同学们讲讲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呢?(出示64页插图)
(生讲述场景)
师:你觉得图片中帮助别人的小朋友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生答)
师:那么被帮助的同学、阿姨、老爷爷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自由答)
过渡:同学们,爱能带给我们温暖,能带给我们感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爱。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关心帮助过别人?或者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呢?说说你的故事好吗?
(生答)如果你看到了这一幕,你想对他说什么?
师:同学们,听到你们的小故事,老师被深深的感动了,虽然你们的言语还很稚嫩,但我却觉得这是最美的语言,因为有爱所以最美。
师:在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这个公共空间里,还有许许多多的跟我们一样有着一颗爱心的人在关心帮助着别人。
课前,我们围绕着“寻找身边的爱心”做了一定的社会调查,谁愿意到台前展示一下你的调查结果?
还有这么多同学都想来展示呀,那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享一下,在有序的在黑板上展示好吗?
(生带课前准备的图片到台前展示并粘贴在黑板上)
活动二寻找隐藏的爱心
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爱心无处不在,爱就在我们身边。
(插入随机发现的帮助他人的同学)同学们,有时候爱心就是这样不露痕迹,藏在不容易被发现或者我们司空见惯的地方,现在让我们看看阅读角中的这个小故事,找找爱心藏在哪里吧。
(出示阅读角文章)
(生阅读文章)
师:同学们,文章中的学生真的在偷懒吗?谁愿意来谈谈你的看法?
师:是啊,这些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不同的方式关爱着他人,同学们,爱有的时候就是这样默默无声,如果不留心的话我们很难发现,让我们一起做生活的有心人,找一找我们身边隐藏着的爱心吧。
(生回答)
师:老师也关注到了这些隐藏着的爱心(出示:台湾一学生化疗,全班学生或剃光头或剪平头;爱心冰箱前一个小男孩正在往冰箱内放矿泉水;一场大雪后,环卫工人为了方便人们出行连夜清理)(配乐播放,师简单讲解)
师:关爱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仅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更要把爱传递出去。
活动三雷锋在我们身边
师:有这样一位爱心的传递者,他的一生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毛泽东主席曾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雷锋)
师:雷锋叔叔曾经这样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呀,那哪位同学知道雷锋的故事?(讲故事)同学们,每年的三月5日是学雷锋日,每年的三月份是学雷锋月,我们班我们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生答手抄报,读书笔记,学习雷锋演讲比赛、爱心活动等)
师:(播放以上内容)同学们,在这明媚的三月里,我们不仅用语言,更是用行动践行着雷锋的精神。
师:同学们,“雷锋”二字,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它更是信念的力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最好的写照。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学雷锋,他们的事迹在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中国。
(播放感动中国人物)
活动四爱心的传递者
师: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公共空间中,还有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你的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吗?
(生答)
师:你准备怎么做?
三、作业:做雷锋式好少年
把自己的爱心变成行动,开展一次献爱心的活动吧,活动开展之前在小组内商议一下,先来制定活动计划,完成活动计划表。
(交流完成计划表)
总结:同学们,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把爱传递到每个需要的地方,让我们都来做爱心的传递者,让我们所生活的公共空间更加纯洁,更加美好吧。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