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能源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5.51 KB
- 文档页数:8
农村能源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当农村出现能源短缺、用能矛盾突出时,贯彻“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与节约并举”的工作方针显得尤为重要。坚持“群众自愿、节约优先、清洁生产、安全第一”的原则,大力推广沼气、省柴灶、节煤炉、地火垅改造等可再生能源和技术,促进农村能源经济发展,更好发挥农业的基础支撑作用,不仅是农村能源自身的现实要求,更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我区农村能源发展现状及分析
截止年底,全区累计发展农村户用沼气6500口,占全区总农户的XX%,全区XXX个自然村,现有XXX个村用上了沼气,、突破千口大关,乡建沼气675口,占总农户的XX%,,普及率居全区榜首。新建生态卫生学校5个,新建50至100立方米小型沼气工程4处。推广节煤炉1万余个,省柴灶7XXX户,太阳能利用面积5000平方米。农村能源结构明显改善,利用效益显著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全区生产沼气约200万立方米,折标煤200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吨,年保护森林植被5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逐步减少,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增加了产量,每年实现增收节支2XXX万元。
(一)户用沼气普及率较高,但发展不平衡
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后,耕地由原来21.6万亩下降到9.3万亩,人平由原来3.7亩下降到1.7亩。种养结构调整,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大九湖湿地公园建设,致使大量煤燃料和天然气向农村延伸。在1.3万户农民中,已建沼气6XXX户,集中分布在1200米以下,占适宜建池农户的XX%。不适宜建池的有6000余户(包括生态移民、无建池宅基地、孤寡老人等)占总农户的XX%左右。低山少数村因基层组织弱化普及率低,其次因村级公路通户率低,建池成本过大,部分困难户无法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虽然户用沼气总体需求旺盛,但区域发展不平衡。
(二)山区中小型沼气工程需求迫切
随着新农村建设发展标准的提高,在农村环境建设中,畜禽养殖以户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受到了冲击,由分散养殖逐步向养殖小区过度。目前,全区中小型养殖小区100多处,每天直接排放粪尿达到20吨左右,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沼气资源。现已建中小型沼气工程6处,仅占规模化养殖场的3%。
当前,中小型养殖规模化生产是山区畜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但养殖场大多集中在水源较好、人户集中的城郊周围。大量的粪便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给水体、农田、农户造成污染,从而出现了政府担心、百姓恼火、企业着急的尴尬局面。矛盾不断涌现,纠纷处处发生,这些都是因为“废物”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造成的。如原宋洛养殖小区、果园养殖小区等。其次是业主能源环保意识差,无长远打算。
(三)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亟待解决
沼气建设是否能长期利用发挥效益,关键在于后期服务管理。农业部要求每300-XXX个沼气用户,建一个服务网点,我区到今年底可发展沼气7500口,应建服务网点XXX个。年计划建8个服务网点,尚相差XXX个。由于当前服务体系不健全,后续服务跟不上,出现沼气池不能正常运转而废弃的现象比较突出。一是出渣换料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无法承担此项劳务,且采用传统人工方式出渣换料不安全。二是维修困难,技术员维修一个环节,其工资不够跑路费。三是缺沼气原料,很多农户饲养量下降,无料更换。四是缺气必要的技术指导。
(四)推广结构单一,新产品开发任重道运
全区1.3万户中,适宜建沼气7000余户,仅靠户用沼气是不能满足农村用能需要的。目前,山区农民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普及偏低,市场上推广的能源产品缺乏投资少见效高的新产品。因此,针对山区冬季取暖及日常生活用能需要,研究、开发和推广利用除沼气以外的可再生能源任重而道远。围绕生物质汽化、薪炭林培植、太阳能利用等多种能源资源,优化能源推广结构,引进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迫在眉捷。
(五)农村能源法制、政策和体系有待健全
加快农村能源法制建设,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需要协调方
方面面的工作,这就要求制定和完善农村能源法律法规。在投入政策上,坚持以农民投入为主,财政扶持为辅,鼓励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只发展不管理是当前农村能源面临的普遍问题,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村能源综合效益是最终目的。
二、存在的问题
有人说:“不工作就没有问题,谁发展、谁工作就有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带来了生机,发展带来了变化,如果林区这几年不发展,交通会依然不畅、文化会依然落后、农业基础设施会依然得不到改善,那么,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但与此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自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发现新的问题,农村能源在发展中就存在如下问题:
(一)地处亚高山,户用沼气池难易推广
最高海拔3105.4米,农户居住最高海拔在1980米,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区每年只有90至140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而最低温度在零下15℃,年有效积温不到3500℃,若在高山地区建沼气池,产气时间短、效益差。经统计,全区近6XXX户不宜发展户用沼气池,需开发、推广其它可再生能源。
(二)冬季取暖用能矛盾突出,能源开发严重不足
二高山或高山地区农户,年取暖时间4~6个月,XX%的农户取暖靠传统的地火垅,城镇部分居民用电取暖,未实施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前,全区XX%的人口冬季取暖依靠木炭,每年每户250公斤左右,年消耗木炭500万斤左右,折合木材20万立方米。
(三)沼气补助标准低,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
据测算,完成“一建三改”年前需3500-4XXX元,到年因物价上涨因素,每户需6500-7XXX元。国家补助只有1XXX元,这对于资金缺乏、生活困难的农户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导致“三改”配套率不高,少数农户沼气池没与猪圈、厕所结合,不能自动进料,产气率低,不能正常使用。加上卫生厕所补助资金只限于血防县市,山区厕所改造无补助,影响了农民建池的热情。
(四)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沼气使用率不高
当前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11XXX人,占总劳力XX%,基本上只春季回归,但回归率不到XX%。留守在家的老弱妇孺,建沼气池难:二是生猪存栏率下降,留守老人即喂不了猪也放不了羊,空槽户增多,引发沼气原料自给不足。三是农户普遍存在进料难和出料难。
(五)缺乏激励机制,基层建设热情下降
年林区党委、政府把农村沼气纳入为民办十件大事之一,区政府也给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调控手段,部分乡(镇)村和区能源系统的干部工作没有激情,持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心态。
(六)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推广难度大
沼气推广五年来,只有年按每口工作经费XXX元,计XXX万元(其中10万到乡镇,10万到农业局),其它四年均未工作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