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422.08 KB
- 文档页数:10
《动物普通病防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动物普通病防治技术》是研究动物临床诊断技术及非传染性内科疾病的诊治的一门专业临床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
动物普通病防治技术动物普通病防治技术是学习动物临床检查技术、实验室检查、特殊仪器检查方法和技术动物内科病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常用方法;畜禽常见内科疾病及中毒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能胜任本课程相关岗位。
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教给学生以检查病畜、诊断疾病和疾病治疗的基本方法,为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通用临床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常见内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临床病例和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对疾病的分析而学会撰写临床病例报告,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能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动物内科疾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3、本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以兽医基础平台课程(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病理、动物微生物等)为基础,与动物生产课程(猪生产技术、禽生产技术、牛羊生产技术等)联合培养学生动物养殖能力,与动物疾病防控课程(动物疫病防治技术、动物外科手术、动物产科)培养学生的动物疾病防控能力,所以说《动物普通病防治技术》在畜牧兽医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临床课程及动物生产课程之间起着衔接与支撑的桥梁作用。
4、教学时数分配《动物普通病防治技术》课程主要包括兽医临床诊疗学和动物内科学两部分内容,共计10个知识模块,按项目化教学要求,我们精选了37个学习项目,并对学习项目进行内容细化,归纳出141项学习任务,以期让学生掌握对畜牧业危害严重的多发病、常见病、新发病及小动物疾病的发生规律、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教学时数分配表5、建议教材与参考书[1]王俊东,刘宗平.兽医临床诊断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2]书林.兽医临床诊断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3]欧阳钦.临床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郭定宗.兽医临床检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范作良.《动物内科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6]王建华.家畜内科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7]王小龙.动物普通病.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8]刘宗平.现代动物营养代谢病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9]方圻.现代内科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0]李毓义,杨宜林.动物普通病学.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19956、考核模式本课程的考核方法以期末考试、实验、实训及平时作业为主,参考学生平时表现。
《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标准课程类别:技能方向课课程学时:48学时开设学期:第3、4学期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一门技能方向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树立依法防疫,依法制疫的理念,初步具备执业兽医岗位必需的知识及技能,为适应将来考执业兽医资格证和就业准入制度打下坚实基础,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升学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和《畜禽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结合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制定,符合中等职业学校畜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与其它课程衔接非常密切。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关键知识为主线,以实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从专业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出发,遵照课程教学内容“专业性、服务性、职业性”的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在知识点和能力点构建上,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为后期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要求。
(三)课程开发思路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探索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的课程评价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畜牧兽医专业岗位能力为重点,从探索、实施课堂与实训一体化,项目导向为突破口,将教、学、做、考一体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了认知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模块教学等课程教学体系。
努力实现课程内容设计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完美统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动物检疫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应职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及操作技能,并使学生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促进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
宠物疾病防控与治疗课程标准1. 引言该课程标准旨在为宠物疾病防控与治疗提供指导。
通过该课程的研究,学员将掌握宠物常见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方法,提高宠物的健康水平。
2. 课程目标该课程旨在培养学员具备以下能力:- 了解宠物常见疾病的特征和传播途径;- 掌握宠物疾病的预防措施和防控策略;- 熟悉宠物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 研究宠物健康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提高识别宠物疾病的能力,并能给出相应的建议。
3. 课程内容3.1 宠物疾病概述- 宠物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症状;- 宠物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控原则;- 宠物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3.2 宠物疾病预防与控制- 宠物疫苗接种的原理和程序;- 宠物驱虫和防虫措施;- 宠物环境卫生管理和消毒方法。
3.3 宠物疾病诊断与治疗- 宠物疾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 常用的宠物疾病治疗药物和器械;- 宠物手术技术和护理要点。
3.4 宠物健康管理- 宠物的健康评估和身体检查技巧;- 合理饮食和营养需求;- 宠物的日常护理和运动需求。
3.5 病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学员将通过病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诊断和治疗能力。
4. 课程评估学员将进行课堂测试和实践操作评估,以验证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5. 参考资料为了进一步研究与深入了解宠物疾病防控与治疗,建议参考以下资料:6. 结论该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员对宠物疾病防控与治疗的全面理解和掌握,提高宠物保健人员的专业能力,进一步推动宠物健康管理的发展。
以上为宠物疾病防控与治疗课程标准的简要介绍。
动物防疫技术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动物防疫技术是保障动物健康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动物防疫工作,是每一个养殖业者必须掌握的技能。
本次动物防疫技术培训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提升养殖从业者的防疫意识和技能水平,保障动物健康和产量安全。
二、培训内容1. 动物疫病防控知识(1)疫病的概念和分类(2)常见的动物疫病及其传播途径(3)动物疫病的防控原则和措施(4)养殖场的环境消毒与消毒对策2. 疫苗接种技术(1)常见疫苗的种类和用途(2)疫苗接种的时间和方法(3)疫苗接种后的观察和处理3. 药物使用与管理(1)动物用药的概念和分类(2)药物使用的原则和方法(3)药物管理的规范和标准4. 动物健康监测(1)动物健康监测的目的和意义(2)动物健康监测的方法和步骤(3)常见动物疾病的诊断和处理5. 紧急情况处理(1)突发疫病的应急处理流程(2)人员和设备的紧急疏散和转移(3)与当地防疫部门的沟通和协助三、培训方式1. 理论讲解培训内容将以专业的教材和PPT形式进行理论讲解,让学员全面了解动物防疫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点。
2. 实践操作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组织学员进行动物疫病预防、疫苗接种、药物使用和动物健康监测等实践操作,让学员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动物防疫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培养学员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战经验。
四、培训时间和地点时间:本次培训总计5天,每天8小时,共40小时。
地点:设备齐全的农业示范基地或农业学校。
五、培训目标1. 全面掌握动物防疫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点;2. 提升动物防疫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3. 培养动物防疫的应急处理能力;4. 提高动物养殖从业者的防疫意识和责任心。
六、培训评估1. 知识测验:对培训内容进行考试,评估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践操作:对学员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3. 个人总结:要求每位学员对本次培训进行总结,包括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教学标准
《动物疫病防治》课程标准
一、课程描述
课程名称:动物疫病防治
课程代码:
学时数:84
其中课内实验学时数:22 课程综合实训学时数:60
学分数:6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适用专业: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
(一)课程定位与性质
《动物疫病防治》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和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必修的职业技术课程,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掌握一些常发疫病的诊断、防疫、治疗等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
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方法能力目标
(1)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掌握疫病的基本理论。
(2)学会在动物养殖中综合运用疫病防治的技术,解决生产中疫病的防治。
2.社会能力目标
(1)能与人沟通和合作完成工作任务;
(2)养成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3)形成环保意识;
(4)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5)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
3.专业能力目标
(1)能对常见的家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进行诊断和控制。
(2)会在动物生产中建立和实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保障动物养殖安全。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能力等级标准
(一)课程主要内容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教学大纲与授课计划(62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基层兽医防治人员、检疫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所必需的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 了解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扑灭等基本知识。
3. 了解消毒药品、生物制品、驱虫药的性状、作用、用途、应用注意事项。
4. 掌握动物检疫的基本程序和内容。
5. 初步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处理。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选购消毒药品,基本能配制消毒药品和进行消毒。
2. 能使用疫苗,进行动物免疫接种。
3. 能处理病、死动物。
4. 能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并能进行某些疫病的常规大群检疫。
5. 能熟练应用检验工具进行屠畜禽的宰后检验,能初步识别内脏器官常见的病理变化。
6. 会出具各类检疫证明。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知识部分(一)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1. 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理解传染病、寄生虫病等概念。
理解动物疫病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了解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
掌握动物疫病流行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
2.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了解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目的。
理解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常用的数、率、比的概念。
掌握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方法、步骤和内容。
3. 防疫计划理解防疫措施的概念。
了解防疫的方针、原则和制定防疫计划的意义。
初步掌握畜禽养殖场防疫计划的编制方法。
4. 动物环境卫生了解畜禽饮水、饲料的卫生要求。
理解畜禽环境因素的概念,了解尘埃、有害气体等环境因素与微生物的关系。
初步掌握防止饲料、饮水污染的措施以及改善畜禽环境卫生的措施。
(二) 动物防疫技术1. 消毒理解消毒的概念,了解消毒的种类和方法。
掌握消毒方法选择的原则。
掌握常用消毒药品的选择原则、配制方法和使用方法。
掌握人员、畜舍、畜体、粪便、畜产品等消毒对象的消毒方法。
了解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和化学消毒效果的检查方法。
《动物疫病防治员》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具备高级动物检疫检验员、高级动物疫病防治员岗位必需的知识及技能,为适应本专业职业资格证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打下坚实基础,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的社会竞争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动物检疫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应职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及操作技能,并使学生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贯彻《动物防疫法》,促进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
1.了解动物防疫与检疫的规范性和强制性。
2.掌握动物防疫方面颁布的法律、法规,及时了解我国新出台的相关法规、标准。
3.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 能力培养目标1.学会疾病预防措施(常用消毒器械的使用和常用消毒药的配制,并实施动检消毒;免疫程序设定以及免疫方法以及药物预防)。
2.了解猪禽常见疾病的病理特征并掌握诊断方法,进而掌握病料的采取、保存及送检方法。
3.学会动物产地检疫及检疫后的处理、出证。
4.学会动物屠宰检疫及检疫后的处理、出证。
5.掌握现行检疫证明的填写要求,规范出具法定的动物检疫证明,并做到准确无误判定有关证照是否有效。
(三)思想教育目标1.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建立安全防护意识。
2.有较强的职业道德意识,对学业精益求精。
3.有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学风。
4.有艰苦创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职业能力、素质分析表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知识部分(24学时)1.动物防疫基本知识(2学时)(1)学习《动物防疫法》,全面领会其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防疫监督、法律责任等精髓,掌握我国动物防疫检疫管理的基本制度。
《宠物疫病》课程标准(8学分,120学时)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和任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宠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了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家庭动物伴侣。
但宠物疫病仍时刻危害着宠物的健康,同时,更有一些人兽共患病也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因此,开设《宠物疫病》这门课程有其需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宠物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基本规律及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疫病的原理与方法,进而从事宠物饲养、兽医及相关专业的科研和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基本理念主要阐明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重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明确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1、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高职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2、基本原则(1)实用性原则。
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企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知识与能力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系统性原则。
要着眼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切合高职教育教学实际,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3)发展性原则。
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依据(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规定本课程任务,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工种、工序、工艺等技术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标准内容和评价建议。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标准《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基本信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
表1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标设计1.总体⽬标本课程是动物检疫检验技术专业的⼀门专业限选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掌握临床常见动物疫病发⽣原因、流⾏特点、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基本理论知识。
培养学⽣掌握常见动物疫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与扑灭的专业技能。
加强学⽣对常见动物疫病防治措施临床应⽤技能的培养与练习,使学⽣能够独⽴诊断动物疫病,并能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2.能⼒⽬标(1)能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消毒程序,会正确选择和使⽤消毒剂,对养殖场的环境、畜禽舍、⼯具、门⼝等进⾏消毒,并能利⽤实验室检测⼿段,对消毒效果进⾏评价。
(2)能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会正确保存、稀释和使⽤疫苗;会根据不同的疫苗种类选择不同免疫途径,正确操作对动物进⾏免疫接种。
(3)能熟练掌握动物剖检技术,能正确解剖动物、正确识别动物内脏的形态和位置,会识别内脏器官的异常变化。
(4)能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做好禽流感、新城疫、⼝蹄疫、猪瘟、蓝⽿病的上报、扑杀等⼯作。
(5)能根据动物常见传染病的流⾏特点、症状和病变做出初步诊断。
(6)能利⽤实验室对动物常见传染病进⾏检测与分析。
(7)会制定动物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8)会对禽流感、新城疫、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等抗体进⾏监测,并能根据监测结果进⾏科学的分析和应⽤。
(9)会正确制定治疗⽅案,选择敏感药物,对动物常见传染病进⾏治疗。
(10)能正确识别寄⽣⾍病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并能做出初步诊断;能利⽤实验室对寄⽣⾍病做出明确诊断;会使⽤药物治疗和预防寄⽣⾍病。
3.知识⽬标(1)掌握动物传染病的特征、发展阶段、流⾏过程;了解动物传染病的发⽣条件。
(2)掌握动物传染病的诊断⽅法。
(3)掌握动物传染病平时的预防措施和发⽣后的扑灭措施。
长春市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长春市农业学校二○一二年三月《动物解剖生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家畜解剖生理学二﹑适用专业1.前言本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内容是畜牧兽医岗位应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
课程承担着家畜解剖和生理专业基本技能的传授任务。
只有掌握了解家畜解剖和生理知识及专业技能,才能正确认识和掌握正常畜禽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各系统的生理过程以及它们发生的原因条件,才能进一步学习好后续专业课程,也能在工作中更好的为畜牧业服务。
1.1课程的性质动物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动物机体的宏观和微观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动物解剖生理学既是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先导,还应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其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动物有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正常形态结构,了解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从而为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
1.2设计思路为使学生掌握家畜解剖与生理课程所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主要动物机体结构和实验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本课程的设计是通过过程性的训练及考核,通过形成性联系及渐进式教学,使学生不但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能够有效把握技能的知识背景,为学生在系统掌握本课程专业技能操作的同时,初步具有应对复杂问题及进行有效扩散思维以及创造的能力。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及培养后学生应具有认真负责、踏实肯干,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独立思考、自主创业的精神。
1.3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掌握动物有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正常形态、结构特点,了解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从而为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
基本要求:大体解剖部分:掌握动物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形态、位置、色泽、硬度及结构特征和功能,同时掌握动物体尺测量的标志和动物解剖的程序与方法。
《畜禽疫病防治》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课,是一门重要的限选课程,也是畜禽专业学生学习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的重要基础。
任务: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畜禽疫病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机理和基本生物防治技术,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与重点、难点基本要求:1、掌握疫病的病原及其发病机理。
2、掌握传染和免疫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3、理解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的基本环节及特点。
4、掌握常用的药品和生物制剂。
5、理解和掌握疫病的预防与扑灭技术。
重点、难点:变态反应及免疫应答、疫病的预防与扑灭技术。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属于专业性较强应用学科,是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内容难度较大,它联系着畜牧科学的许多分支学科。
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系统学习和掌握有关方面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有关知识。
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除按授课教师要求完成课后习题、作业外,还应注重采取理论联系实际操作的学习方法,理论学习与实验紧密接合,系统掌握畜禽与疾病防治的专业技术理论和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四、关于教学方法的建议本课程是一门专业限选课,理论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实践应用性很强。
由于本课程是在第五学期开课,课程紧、任务重,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精选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教学方法上应采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及课堂讲授与课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注重在实践中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深入认识,使学生学完后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分析综合、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材选择建议教材采用《畜禽疫病防治》,是何华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六、课程考核建议平时成绩占60%:按作业、课内练习、出勤、课堂表现等方面来评定;也可采用小测验、提问等方式进行考核。
期末成绩占40%。
可采取闭卷笔试形式或采用答辩等方式进行考核。
对于平时出勤不足总学时2/3者不予考核,成绩按零学分计。
《动物检验检疫》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动物检验检疫是动物医学专业和畜牧兽医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需要和毕业生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所开设,做到专业要求与行业要求一致,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一致,教学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职业特色鲜明。
课程以《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动物临床诊疗技术》《兽医法规》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集动物诊疗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检验技术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并与《动物防疫技术》《禽病防治》《猪病防治》《牛羊病防治》等课程相互联系。
本课程主要学习动物检疫基本知识、动物临诊检疫技术、动物检疫样品采集、实验室检疫技术、常见动物疫病的检疫、动物产地检疫、动物屠宰检疫、运输和市场检疫监督等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动物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进行动物疫病的检疫、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监督、市场检疫监督和检疫后处理的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起重要支撑作用。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的对象;2.掌握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的程序;3.掌握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的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针对不同检疫对象和要求进行疫病检查;2.能鉴别常见动物疫病;3.能实施动物产地检疫;4.能实施动物屠宰检疫;5.能实施运输检疫监督和市场检疫监督。
(三)素质目标1.具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2.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3.具有善于思考、敢于探索、自主创业的开拓精神;4.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5.具备团队协作精神;6.具有生物安全意识;7.具有终身学习的意愿;8.具有善于分析、总结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参考学时本课程建议30课时。
五、课程学分本课程建议 2 学分。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是研究动物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传染病的方法的科学,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适应动物生产及经营管理岗位、动物疾病防治岗位等动物业生产第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对学生的动物疾病防治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是支撑动物疾病防治能力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即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和动物医院等现场教学达到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动物传染病防治“必需、够用”的理论基础知识的目标,在专业技能上达到使学生拥有对动物传染病防治会识别诊断、会分析原因、会制定方案、会组织实施等能力的技能目标。
同时将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基本技能、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明确课程的职业岗位指向,职业能力要求,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使学生的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得到加强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项目一动物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动物传染病的一般概念和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要求学生了解一般概念和规律,掌握重要概念和重要规律。
2、课程内容:本章主要讲述了传染与传染病(传染的概念、传染病的概念和特征、传染病的发展阶段、传染病的分类)、感染(感染的概念和类型)、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群;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动物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流行强度、季节性、周期性)、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目的意义、方法、分析)等内容。
《动物检疫技术》课程标准(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60学时)课程名称:动物检疫技术适用专业:动物防疫与检疫1 前言1.1 课程性质《动物检疫技术》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术课。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需的动物检疫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动物活体检疫、屠宰检疫以及检疫后处理的能力。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课程教学内容,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逐步培养学生各项动物检疫的能力。
本课程包括3个项目15个子项目以及为完成这些项目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所有这些项目都是围绕实际工作任务来设计的。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实训,在实践过程中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采用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校内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适当扩大学生作业和校外实践所占比重,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动物活体检疫、屠宰检疫以及检疫后处理的各项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检疫技术进行动物活体检疫、屠宰检疫,并能根据检疫结果进行有效处理和正确出具各种检疫证明。
职业能力目标:(1)能进行动物的群体检疫和个体检疫。
(2)能进行动物的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
(2)能正确填写各种检疫证明。
(3)掌握常见动物疫病的实验检疫操作方法。
(4)建议在教学中分为任务模块进行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
动物疫病防治员教学计划与大纲Animal Disease Control Officer Training Program and Outline随着动物疾病种类的增加和疫情的频繁爆发,动物疫病防治员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此,我们制定了一份详尽的动物疫病防治员教学计划与大纲,旨在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动物疫病防治员。
随着社会对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动物疫病防治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我们的培训计划旨在满足这一市场需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动物疫病防治员。
本教学计划分为五个主要部分:理论学习、实践技能培训、实习、考核与认证。
理论学习部分包括动物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病因、症状、诊断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实践技能培训部分包括疫病监测、采样、病原检测、疫苗注射、消毒和疫病控制等方面的技能。
实习部分将在动物医院、兽医实验室和相关企业进行,让学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考核与认证部分将通过笔试、实践操作和综合评估等方式,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在理论学习中,学员将了解到动物疾病的基本概念,包括疾病的定义、分类和病因等。
同时,学员还将学习到疾病症状的识别和诊断方法,以及预防疾病传播的策略。
实践技能培训部分将重点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
学员将学习如何进行疫病监测和采样,如何进行病原检测和疫苗注射,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消毒和疫病控制。
在实习环节,学员将有机会在动物医院、兽医实验室和相关企业进行实践。
这将有助于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最后,我们将通过笔试、实践操作和综合评估等方式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与认证。
只有通过考核的学员才能获得动物疫病防治员的资格证书。
猪病防治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
其功能是为了满足现代畜牧业对生产一线的工人及技术操作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猪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有关猪病免疫接种、药物预防以及消毒、隔离、杀虫及灭鼠等预防技术;掌握有关主要病毒及细菌性传染病的病原、临床症状、发生流行特点、诊断技术及防治措施;掌握有关主要寄生虫病的病原、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及防治措施;掌握常见内科病、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技术及防治措施,掌握常见外科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掌握常见产科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掌握中毒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学会本课程基本技能操作。
达到动物疫病防治员中级工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1.会在畜牧业生产中,及时发现、诊断疾病,并对疾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会观察猪全身状态,会进行猪被毛和皮肤的检查,会进行猪体温、呼吸数的测定。
3.会根据治疗方案,进行注射、拌料和饮水给药。
4.会利用诊断试剂盒对某些传染病进行快速、准确诊断。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项目一猪病防疫程序任务一免疫接种掌握免疫接种的概念、分类及免疫接种后的反应,会制订免疫接种计划及免疫程序。
任务二药物预防掌握药物预防的概念及种类,会正确使用抗生素。
任务三消毒灭菌掌握消毒的分类、消毒方法及消毒程序,掌握常用的消毒药物。
项目二猪常见传染病防治技术任务一猪病毒性传染病掌握猪瘟、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水疤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及流行性感冒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
任务二猪细菌性传染病掌握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大肠杆菌病、仔猪红痢、链球菌病、布氏杆菌病、李氏杆菌病、破伤风、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设计
1.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动物检疫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常见动物疫病发生原因、流行特点、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基本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动物疫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与扑灭的专业技能。
加强学生对常见动物疫病防治措施临床应用技能的培养与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诊断动物疫病,并能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2.能力目标
(1)能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消毒程序,会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对养殖场的环境、畜禽舍、工具、门口等进行消毒,并能利用实验室检测手段,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
(2)能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会正确保存、稀释和使用疫苗;会根据不同的疫苗种类选择不同免疫途径,正确操作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
(3)能熟练掌握动物剖检技术,能正确解剖动物、正确识别动物内脏的形态和位置,会识别内脏器官的异常变化。
(4)能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做好禽流感、新城疫、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的上报、扑杀等工作。
(5)能根据动物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和病变做出初步诊断。
(6)能利用实验室对动物常见传染病进行检测与分析。
(7)会制定动物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8)会对禽流感、新城疫、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等抗体进行监测,并能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应用。
(9)会正确制定治疗方案,选择敏感药物,对动物常见传染病进行治疗。
(10)能正确识别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并能做出初步诊断;能利用实验室对寄生虫病做出明确诊断;会使用药物治疗和预防寄生虫病。
3.知识目标
(1)掌握动物传染病的特征、发展阶段、流行过程;了解动物传染病的发生条件。
(2)掌握动物传染病的诊断方法。
(3)掌握动物传染病平时的预防措施和发生后的扑灭措施。
(4)掌握动物常见传染病的病原结构和血清(亚)型的种类;掌握动物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了解动物常见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程序和方法;掌握动物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及发生后的扑灭措施;了解国家有关动物常见传染病的相关法律法规。
(5)掌握动物寄生虫病的病原特点;了解动物寄生虫的发育过程;掌握动物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临床病变;掌握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掌握动物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4.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2)热爱畜牧兽医事业,关心动物福利事业;
(3)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
(4)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5)具备从事本专业安全生产和环保的意识;
(6)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团队精神和主动服务三农的意识;
(7)具有终身学习的意愿。
(8)具有“预防为主”防疫理念。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1.内容选取
以培养能力为主线,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根据畜牧兽医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分析畜牧兽医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并结合当前实际,与时俱进,及时引入新知识、新技能,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适时性等特点。
同时将国家执业兽医资格标准、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防疫检疫员、兽医化验员的相关内容和要求融入教学内容,将职业资格要求的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内容组织
根据“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将《动物疫病》课程的教学内容项目化,课程结构模块化,工作实施任务化,以如何进行动物疫病防治贯穿教学全过程,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为载体,
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根据驻场兽医、门诊兽医、兽药饲料营销员、动物疫病防治技术员等技术岗位的要求,将教学内容设置为动物传染病防治、动物寄生虫病防治两个项目。
如下表所示。
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四、教学进度设计
本课程教学进度设计如表3所示。
表3 教学进度表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1.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将教学内容作为一个个工作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等方法制定工作计划,分工合作实施计划,最后教师检查测评,学生总结讨论。
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最终达到基具备动物疫病综合诊断和综合防控的能力的教学目标。
(2)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中,选取动物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病例,通过视频或图片的方式,把真实的发病现场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
生分析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制定解决方案,然后得出结论或实施疾病控制过程。
(3)现场教学法
将教学场所设置在学院动物医院门诊,或顶岗实习的养殖场等校内外实训基地中。
在动物疫病发生的现场,面对真实的病例,学生可详细了解发病信息,观察症状病变特征,具体分析问题,最后集体讨论,给出初步诊断和控制方案,然后参与给药和病期饲养。
该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完成动物疫病防治的教学目标。
(4)讨论式教学
对于部分动物疫病防治的教学任务,尤其针对病例的鉴定别诊断、免疫程序推荐、防控措施制定等内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参与发言、讨论,老师总结点评,提升授课效果。
还可锻炼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对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综合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设备将各种动物疫病的图片、视频、录像展示给学生,图、文、声、动、色并举,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将丰富的临床病例搬到课堂,使教学过程变的生动、形象、真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教学效果。
(2)网络教学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可充分利用学院《禽病防治》《猪病防治》《牛羊病防治》精品课程网站,其中包含了课程标准、电子教材、学习指南、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实训指导、图片库、习题库和视频等材料,教学资源丰富,能够很好地发挥辅教辅学功能,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后,可以随时登陆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在线答疑、师生互动、交批作业、网上测评等。
(3)模拟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临床生产实践发生的未知病例和病原,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学生通过角色拌演,换位思考的方法,完成病死动物的临床症状观察、剖检
变化观察,用多种方法进行疾病的诊断,并通过常规的病原微生物的鉴定方法鉴定病原,最后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并制定出合理的防制措施。
3.实践教学设计
《动物疫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而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1)课堂单项实训
在校内实训室进行,主要内容包括动物免疫接种技术、动物解剖技术、ND 抗体监测、动物常见疫病的临床诊断、动物常见疫病的实验室检测、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等二十多项内容的实训,煅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现场课综合实训
充分利用学院动物医院门诊和动物疫病检测中心,训练学生病例剖检技能,运用动物疫病理论知识系统分析、诊断能力,及合理制定防制等能力,煅炼各项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
(3)顶岗实习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参加实践及顶岗实习,学生能在企业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中“零距离”地接触职业技术岗位,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实训操作,体验企业文化,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4)毕业实习
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到校外实训基地参加岗位实习与培训,完成从学生到企业生产者的心理与角色转换,实现实践教学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同时,也为学生展现生产操作技能,得到企业认可,获取就业契机提供机会。
六、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动物疫病》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按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即专业理论知识考核(占50%)、实践技能考核(占30%)、综合素质考核(占20%)三部分。
1.专业理论考核
采用期末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可采用闭卷形式,全面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行100分制。
按学生卷面成绩的50%计入总成绩。
2.实践技能考核
为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整个项目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参加校内实验实训、完成实验实训和实验实训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实行100分制。
按学生实得成绩的30%计入总成绩。
3.综合素质考核
根据学生出勤、作业、态度、参与讨论学习和职业素养等情况进行评价,实行100分制。
按学生实得成绩的20%计入总成绩。
本课程最终成绩= 专业理论成绩×50% + 实践技能成绩×30% + 综合素质成绩×20%。
考试课程实行百分制,60分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