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州民俗文化春节

德州民俗文化春节

德州民俗文化春节
德州民俗文化春节

第5期.德州民俗文化——春节(梁国楹3王永顺1)2011.1.22录制

(除了以下为主持人设计的内容外,栏目组还可在适当位置为主持人增添内容。)

主持人:各位观众,明天就是除夕,后天就是春节了,所以今天特意为大家安排了一期有关德州春节民俗文化的节目……

嘉宾1:春节,俗称“过年”,又称元日、元旦、岁首等,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内容最丰富的一个传统节日。全国56个民族中的53个(除去藏、白、傣族)都过春节。需要说明的是,古代只有“年”而没有“春节”之名,辛亥革命后,改用公历,公历一月一日称“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收的寓意。今天的春节习俗基本上形成于宋代,是自腊月廿三祭灶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持续近一个月的综合性的节日。

主持人:春节期间的主要活动有那些呢?

嘉宾1:春节期间的主要活动节点有:腊月二十三:祭灶、扫尘;腊月三十:剪窗花、贴年画、贴门神、贴春联、守岁、包饺子、吃年夜饭、接神、燃放爆竹;大年初一:“拜年”;初二以后:祭祖、走亲戚;正月十五闹元宵。

嘉宾2: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是灶王爷升天觐见玉皇大帝的日子,我国的春节由此开始,渐入年味。旧时,家家灶房都供奉“灶王爷”神位或神像,称为“灶君”或“司命菩萨”。传说,玉皇大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

“祭灶”就是送灶神,也称“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对过去一年一家人的善恶汇报,再将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应得的吉凶祸福交于灶王爷。因此,在祭灶时灶王爷神位或神像两旁要先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的对联,然后向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目的是让他多说好话。

古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为,灶王爷长得俊俏白皙,“着赤衣,状如美女”(《庄子》)。

嘉宾1:祭灶后是“扫尘”。“尘”与“陈”谐音,春节前扫尘意在“除陈布新”,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是日,家家户户都要清扫屋舍,清洗器具,洒扫庭院,疏浚沟渠,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古人认为,每人身上都附有三尸神。三尸神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察明人间犯乱之人,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除夕之夜派天兵下界,凡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灶君得知,于是让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除夕之夜,天兵下界查看,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找不到一处记号。

嘉宾2: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德州又称“小年”。农村风俗和上面讲的差不多,一定要“扫尘”,但现在已经不贴门神像了,只贴灶王像;城市里也要“扫尘”,并全家一起吃饭过“小年”。

“小年”之后,做新衣,办年货,开始为过年忙活。添碗筷,寓意增添人口;买鸡鱼,寓意吉祥有余;蒸年糕,寓意步步高升;做豆腐,寓意全家幸福。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腊月三十的节日内容吧?

嘉宾2:一是剪窗花。剪纸在我国是一种深受人们的喜爱又很普及的民间艺术,为烘托喜庆气氛,人们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二是贴年画。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

万户平添了欢乐与喜庆气氛。我国有三个年画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三是贴门神。门神最初用桃木刻成,挂在门的两旁,后来画成门神像张贴于门上。唐代以后,多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或关羽、张飞。

嘉宾1:四是贴春联、挂灯笼。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以工整、对偶的文字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把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的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以辟邪。宋代已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朱元璋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

嘉宾2:灯笼是喜庆的象征,全国各地普遍在春节挂灯笼。在贴春联的同时,屋门、墙壁、门楣上也往往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有的甚至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气已到”。

嘉宾1:五是守岁、包饺子、吃年夜饭。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个晚上,也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个晚上,叫“除夕”。“除”字是“除去;变易;交替”的意思,意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

除夕守岁的风俗最早见于西晋时期的《风土志》。除夕之夜,“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等着新春来临,俗称“守岁”。

饺子就是“更岁交子”的意思。饺子形状像元宝,寓意发财。后来元宝不作为货币流通了,人们就包进几枚硬币。

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一直要吃到深夜。这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现在主要是看春晚。

嘉宾2:传说,古时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之夜,人们便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可是有一年除夕,正当人们收拾行装,封窗锁门,一片忙碌时,却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有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不想那老人捋髯笑道:“若让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劝说无效,只好答应他住在家里,匆忙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走进老婆婆家,“砰砰啪啪”突然响起炸响声,“年”浑身战栗,急忙逃蹿。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之夜,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嘉宾1:六是接神、燃放爆竹。除夕之夜,天上诸神下界,所以要置天地桌、接神。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新年子时,又降临人间。接神仪式由家中长者主持,摆好贡品,焚香叩首,最后将纸钱、神像、纸元宝等放入“钱粮”盆内焚烧。

接神已毕,鞭炮齐鸣。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满园灯笼高挂,灯火通明,鞭炮齐鸣,火树银花,欢乐气氛达到最高潮——“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

嘉宾2: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平时饮酒,一般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主持人:大年初一有哪些习俗呢?

嘉宾1:大年初一的主要活动是“拜年”。一大早,人们便穿上新衣服,走街串巷,相互拜年。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者带领族人拜年;有的是同辈相邀结队拜年。拜年时,晚辈给长者叩头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岁”与作祟的“祟”谐音,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嘉宾2: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拜年大体可分两类:一是礼节性拜年。如给同事、朋友、左邻右舍拜年,一般只拱手一揖,相互问候:“过年好!”一般不宜久留,寒暄两句就要告辞。二是感谢性拜年。凡一年来对欠人情的,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意。

嘉宾1: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清朝就有“团拜”的形式。现在,机关、团休、企业、学校,盛行“团拜”。个人之间则盛行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等。

嘉宾2:正月初一为扫帚日,初一不能动用扫帚,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否则会把“扫帚星”引来,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向里扫。

主持人:大年初二以后有哪些习俗呢?

嘉宾1:初二以后主要是祭祖、走亲戚。祭祖形式不一,有的到野外祖坟拜祭,有的到宗祠拜祭,有的在家中拜祭祖先牌位。祭拜时间各地也不一,潍坊三十下午,德州初二。

嘉宾2:正月初五俗称破五。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

南方人初五祭财神。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大年初一关门,正月初五开门。关于财神,一说为道教中的玄武之神赵公明;一说为殷纣王的叔父比干,因其“无

心”,故守正公平;一说范蠡,春秋时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来经商,家至万金,名“陶朱公”;一说关羽,关羽诚信、重义气,后人认为先有“义”后有“利”。

嘉宾1:正月初七也称“人日”。传说女蜗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剪彩为花,戴在头上。

嘉宾2: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晴,预示一年五谷丰登,天阴则歉收。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

主持人: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习俗又是怎样的呢?

嘉宾1: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吃元宵、踩高跷、舞龙灯、耍狮子、打腰鼓、扭秧歌、观灯赏月、猜谜看戏,堪称中国的狂欢节。春节活动至此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信佛,而正月十五日是佛徒点灯敬佛日。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唐玄宗时长安燃灯五万盏,极为壮观,大诗人卢照邻曾描写到:“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宋代开封灯市绵延数十里,名目繁多,妙意横生,并伴有杂耍技艺、猜灯谜等活动。

嘉宾2:元宵也叫“汤圆”,以白糖、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可汤煮,可油炸。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寓意全家团圆幸福。

嘉宾1: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子平时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元宵节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之夜,男女青年借着赏花灯的时机相约会面,所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所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主持人: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即便是德州范围内,各县市甚至一个县市之内,春节风俗也是有区别的。所以,上面两位教授讲的只是北方一般春节习俗。……

德州的传统民俗

德州的传统民俗 我的家位于德州市陵县,我是土生土长的德州人,我对我的故乡有着独特的感情,下面然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乡! 德州地处黄河故道。德州之“德”源于“德水”。德水为古黄河别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更河名曰“德水”,以为水德之瑞。汉置安德县,意在“以其德水安澜耳”。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安德”为“德州”。 德州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的西北部,是山东的北大门。历史上,德州就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码头,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她北依北京、天津,南临省会济南,西通山西煤炭基地,东临胜利油田,处于沿海到内陆的过度地带,具有沿海、内陆双重优势,发展空间广阔,经济环境优越。德州历史悠久,是一座有20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明朝洪武七年始终称德州,民国元年称德县。1946年解放后定名为的德州市,994年经过国务院批准改称为德城区。德州物产资源丰富,土特产品种众多:德州扒鸡、德州西瓜、乐陵小枣、夏津白玉鸡、德州黑陶、菊花、宁津景泰蓝、夏津手工艺花、印花蓝市、庆云草帽辫、古贝春酒、禹王亭特酿、鲁北白山羊等等。德州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和历史遗迹。苏禄王墓、平原文昌阁、千佛塔、陵县神头汉墓群、邢侗故居、乐陵五家冢遗址等历史遗迹,无一不在诉说德州厚重久远的历史,刘关张桃园结义、东方朔智勇故事、颜真卿为官佚事,无一不在传诵德州浓厚的文化底蕴。德州属暖湿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季明显,光照充足,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物产资源十分丰富! 我先来介绍一下我们家乡过年的风俗习惯:腊月23谓之小年。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外出的人回家。家家扫屋子、院子。腊月26、27蒸馒头、包子、黄面。腊月28炸鱼、藕合、香椿、油香、丸子。腊月29炖肉。除夕上午修供祭祖,正房八仙桌后的墙壁上挂家堂,桌子上摆有熟肉、油炸物、点心、水果等祭品,上面覆盖菠菜叶谓之青头。另外还要置酒上茶。新近老了的人单独祭祀,三年后方上家堂。屋门外设一祭桌供天地三界。都要上香烧纸。贴春联。中午12点之前请老的少的家来。然后点鞭炮,一家人(分家过的兄弟都围老人在一起)吃团圆饭。下午包饺子,晚上点鞭炮吃饺子烧老牛。晚上继续包饺子,守岁(守家堂)。一夜不关大门,门槛放一细木棍或秫秸。把扫麈藏起来。零点放爆竹。 大年初一4点多起床煮水饺,不能拉风箱,因此前一天必须选好柴禾。(当然现在有的用煤气炉,但是农村烧柴禾的仍很多)煮熟饺子都是先上供,然后晚辈给长辈磕头再吃饺子。吃完饭,年轻人拿着一叠烧纸去拜年,按关系近远。五府以内的进门后,先烧纸磕三个头祭祖然后再给长辈磕头,拜完五府内的再拜队里、村里。中午仍吃饺子。下午4点送老的少的(送之前要沏茶满水),回来撤供。晚上仍吃饺子。一般早早休息。初二开始走亲访友,先姥姥、姑亲娘姨、丈人家。初六后朋友。一般初六饭店开业,同学朋友聚会。 正月十五元宵节,逛灯会舞狮子吃元宵撒起棵。至此年味渐无。 旧德州深受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艺人,常年活动于古城庙会、市场、街头。这些民间艺人,跑江湖,走四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一说唱表演技能及武术拳脚功夫。他们走街串苍、胼手胝足、栉风沐雨、卖艺为生。如:木偶小戏、假二人摔跤、变戏法、玩猴、拉洋片、卖狗皮膏药大力丸、打拳卖艺、数来宝、唱曲的(也叫卖唱的)、吹糖人和化糖的等。民间艺人说唱歌表演和所练功夫,属“俗文化”的范畴。它既丰富了民间的文化生活,又给人们休闲增添乐趣。一、木偶小戏 木偶小戏,德州人民又称“玩小戏的”,“耍人的”。这种街头文艺、简而易行,大街小巷,凡居民区任何空闲地方都可演出,全部道具家当,只需一人,一条扁担挑着即可。一头是木

春节的民间风俗习惯介绍

春节的风俗习惯 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春联堪称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奇葩,它以雅俗共赏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爱。有人曾这样概括春联:“两行文字,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

全面解读德州农工大学

德州农工大学 关键词:大学公立本科 院校简介 德州A&M大学(T exas A&MU niversity,简称A&M或TAMU)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城,创于1876年,是一所公立的研究型大学。成立时名为德州农业与机械学院(The Agricultural and Mechanical College of Texas)又称德州农机,是德州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府。德州农工大学有众多分校,其中college station分校是德州农工教育系统的旗舰校区。同时德州农工大学也是美国第六大学校,2011年,该校的注册人数历史性地达到5万人。德州农工大学在美国航空局NASA、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海军研究部的支持下成为了旨在海、陆、空均有重大成就的科研机构。据该校的丰厚的资金和在动物克隆,石油工程等众多工程方面的建树,该校被评为全美20大公立科研机构之一。 德州农工的创立初期,为一所全男性的军校,1963年改制为德州农工大学,1965年废除军校必修制,并开始召收女生。如今在全校近五万名学生中,约男女各半,而维持其军校传统的预备军官团,约占学生总人数十分之一。 学校的主色是暗红色和奶油色,打气歌为《Aggie War Hymn》德州A&M大学的体育队伍名为Aggie,传统上跟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为世仇对立。 历史发展 创立者: 校训和校徽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253207581.html,/ 办学条件 综合排名:世界大学排名86 办学理念: 学术声誉: 教育部认可的美国著名大学之一。

NCA(美国教育部区域性认可联盟,North Central Association ofColleges and Schools) 认可之大学。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州立大学。 AACSB 商业发展学院学校协会认可。 ABET 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认可。 ACSAC 应用科学鉴定委员会认可。 柯伯克斯提市Corpus Christi City被评为大学生理想城市之一 知名人物: 诺贝尔奖获得者: Dudley R. Herschbach博士:1986 化学奖获得者 Norman Borlaug博士:1970 和平奖获得者[3] 其他知名校友: 玻利维亚前总统豪尔赫·基罗加1981年在得克萨斯农工大学获工业工程学士学位 巴拿马总统马丁·托里霍斯早年曾在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现任德州州长、乔治布什政府时期的国防部长、该校曾经的校长,2012年美国总统候选人,里克佩里 美国国会议员乔巴顿、比尔弗洛雷斯、前任奥斯汀市长、德州州长威尔均是这里毕业 在美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体育一环,亦不乏该校校友。为美国职棒明尼苏达双城队及纽约洋基队,二度夺得世界大赛冠军的二垒手Chuck Knoblauch;美式足球休士顿德州人队总教练Gary Kubiak;及奥运金牌得主,男子铅球世界纪录保持者Randy Barnes等人皆是 知名华人: 澳门大学现任校长赵伟,毕业于德州农工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现任校长郭位,出任德州农工大学工程工学系主任七年 在中华民国,前经济部长王志刚,及知名体育主播、前台北市议员常中天,亦为校友。 特色学制: 师资力量: 硬件设备: 校园文化:Aggie Ring 这种戒指是德克萨斯州A&M 大学生毕业时人手一个的纪念物,在世界各地你看到戴这样戒指的人,他一定是这个学校的毕业生。如果你遇到困难,他一定会帮助你,正如校长所讲,所谓大学传统的精神就是团结。德克萨斯A&M 大学历任的校长为继承学校的历史作出了贡献。 校园环境(图) 气候状况:德州由于占地广大,气候变化各地也有很大差别:冬季可能有暴风雪,夏季则

全国各地春节民俗大盘点

◆开车出门,经过山洞或陆桥时会撒些“四方金”与“土地公金”,可以消灾解危,逢凶化吉,中部与苗栗人至今还有这种习俗。 ◆吃瓜子,象征“多子多孙”;糖莲子表示“连生贵子”;糖莲藕寓意“年年都有”。 ◆避免吃稀饭,这天若吃稀饭,这一年外出会被雨淋,甚至大雨会将田土冲垮。此外,吃稀饭是贫穷的象征,初一吃稀饭,恐怕之后都得过着穷困生活。 ◆部分客家人与闽南人会吃早斋,据说初一吃素代表全年吃素。 ◆严禁洒扫与倒垃圾,会把家里的福气财运扫光光;若真要动扫帚,记得由外往内扫! ◆尽量不动刀剪针线,一旦有差错,会招致破败等不吉利的事;也有可能把财路剪断。 ◆初一打破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不能睡午觉,男人在这一天睡午觉,他的田畦就会崩坍;女人在这一天午睡,炉灶会塌陷。这亦是取古意,劝人不要懒散。

◆忌洗衣,因为水神生日是初一、初二,因此这二日不宜洗衣。 ◆不可以躺在床上说恭喜,传说会导致长年卧床! ◆不能打人、骂人以及哭泣,以保持好兆头。◆避免说出“破”、“死”、“病”、“输”、“败”等不吉利的字眼;若不慎犯忌,要以吐唾沬、说“童言无忌”等方式化解可能的不祥后果。 ◆记得要在年前还清债务,如果已欠过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门讨债,否则会倒楣一整年!◆不宜杀生。杀生必见血光,为不祥之兆,会引起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发生。 ◆出嫁的女儿初一不能回娘家,据说会让娘家破败。 年初二回门是喜 ◆出嫁女儿偕女婿回娘家的日子,称为“回门”。早期还须由娘家兄弟前来迎接,并准备红包分送给小辈。 ◆回门时不能空手,且带给娘家的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则不吉利。 ◆做牙。

春节饮食文化 中国春节饮食习俗和寓意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春节饮食文化中国春节饮食习俗和寓意有哪些 导语:中国春节饮食风俗,中国春节饮食习俗和寓意有哪些?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中国春节饮食风俗,中国春节饮食习俗和寓意有哪些?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现简述我国部分地区的饮食习俗,以飨食客:腊八粥 “腊八节”。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喝腊八粥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腊,在远古时代本是一种祭礼的名称,夏朝称“清祀”,殷商称“嘉平”,周朝时改称“腊”。“腊”是从“猎”字演变而来,故“腊”“猎”相通。因为一岁之终,农作物已收晒完毕,农闲了,人们便到野外猎取禽兽,用来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之为“腊祭”。南北朝时,农历十二月初八才被正式固定为“腊八节”,在这一天要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腊月初八这天,中国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富人还是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不仅清香甜美,而且能畅胃气,生津液,因而颇受人们喜食。随着时代的发展,花样越来越多的腊八粥已发展成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腊八,本身是个传统节日,又是年节的前奏,可以说腊八节拉开了春节的序幕。“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儿就是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腊八节后,春节将至,人 生活常识分享

2017美国德州农工大学PhD项目

https://www.doczj.com/doc/253207581.html, PhD 基本信息: FT排名21学费$25,556申请截止日期 TOEFL要求100GPA要求无可申请学期 IELTS要求7.0GMAT要求709是否接受GRE 注: (1) 此处的排名是2013年金融时报美国公立大学商学院PhD项目排名,美国大学排名第37。 (2) 申请者GRE阅读146分以上或GMAT阅读22分以上,可免交语言成绩。 (3) 接受GMAT和GRE成绩,无最低要求,一般入学新生成绩为709分和1403分。 申请说明 互联网留学360介绍,德州农工大学卡城分校商学院工商管理PhD项目设有以下专业方向: 会计(Accounting) 金融(Finance) 管理(Management) 市场营销(Marketing) 运营和供应链管理(Operation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hD项目要求申请者毕业于本科相关领域的专业,修读过数学(微分方程和积分学),掌握计算机语 言、修读过的课程满足美国商学院公共知识体系的要求。奖学金信息请与具体科系或相关教员联系。 申请时间 商学院PhD项目无申请截止日期,一般录取过程遵循以下时间: 9月3日开始接受秋季学期入学申请。 12月10日推荐申请截止日期,考虑奖学金授予的申请者最好在此日期之前递交申请。 12月11日-1月11日依然接受申请,同时也是录取资格初步审查阶段。 1月12日-4月14日依然接受申请,但有些科系2月初关闭申请。奖学金机会降低,因为大部分奖学金已

https://www.doczj.com/doc/253207581.html, 4月15日-5月25日全部科系在此段时间开始关闭申请,公布录取结果。 5月26日全部科系在此之后不再接受申请。 录取统计 PhD项目共有73名学生,其中女生比例63%。2013年秋季收到382份申请,录取36人,招生人数18 人,其中女生比例33%(共6人),国际学生比例50%(共9人),各专业方向招生人数如下: 专业会计金融管理市场营销运营人数43434 18名新生,平均具备5年的工作经验,其中有11人递交GMAT成绩,平均分数为720分,其中阅读 38分,数学48分。有1人递交GRE成绩,取得1490分,其中阅读690分,数学800分。 新生主要来自以下本科专业,其比例和人数如下: 商科工程文科理科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50%922%422%46% 据立思辰留学360介绍,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简称TEXAS A&M),或称“德州农 工大学卡城分校”、“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学院站分校”,是一所大型公立综合全国性大学,成立于1876年, 位于美国西部小城卡城,提供本科、硕士、博士三种学位类型,是德州农工大学系统的旗舰学校。该校成 立时名为德州农业与机械学院(The Agricultural and Mechanical College of Texas),是德州第一所 高等教育学府。创立初期,为一所全男性的军校,1963年改制为德州农工大学,1965年废除军校必修制, 并开始召收女生,但仍为美国六所高级军事院校之一。如今在全校近五万名学生中,约男女各半,其军校 传统的预备军官团,约占学生总人数十分之一。

春节习俗:中国人过年习俗大全

春节习俗:中国人过年习俗大全【小年祭灶】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 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 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 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 王爷,只限于男子。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 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 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 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 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 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 家老小的平安。 1、大扫除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 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 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

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 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 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 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 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 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 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 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 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 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 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 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 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 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 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 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2、贴门神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 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

山东德州春节习俗

山东德州春节习俗 山东德州春节习俗在各个角落里放灯碗、彩灯、玻璃灯等,意味着驱逐黑暗迎来光明。男女老幼于除夕穿上新衣准备过年,尤其是妇女儿童,不仅衣着漂亮,而且还要戴花,老太太戴石榴花,媳妇戴梅花,姑娘戴牡丹花,男孩子胸前戴上钱排子(用红线穿钱编制而成)以示红火。 山东各地春节习俗崂山 春节期间,崂山村村镇镇扭秧歌、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热闹非凡。元宵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灯节。崂山沿海的渔村里,鞭炮齐鸣,渔民在船老大的带领下来到各自的渔船上送灯,预祝新的一年渔业丰收。 农历清明节到谷雨期间,是崂山渔民祭海的时节。祭海时,渔民们在海滩上摆设猪、鸡、鱼三牲供品,大面馍和糖果,点燃香烛鞭炮,举行传统的祭海仪式。祭海的日子里,纯朴豪爽的渔家人用好酒好菜热情地招待前来观看祭海的亲朋好友,大家一起开怀畅饮。 蓬莱 年三十午饭有三样必不可少,一是米饭,二是肉,三是龙须菜。米饭主要是大米和小米,吃剩的称为“陈饭”,叫做家存“陈粮”。龙须菜又叫三须菜,就是把海带、白菜切成细丝,加上粉条一起煮好,俗话说:“吃了龙须菜,一年又顺又发财。”

莱芜 把除夕夜守岁叫做“熬五更”,一般是老人找老人,青年找青年,妇女找妇女,大家凑酒钱,一边饮酒,一边谈笑,但不能喝醉,有的是一家子喝五更酒。 山东春节景点泰山风景名胜区 泰山风景名胜区(mount tai scenic spot):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山东德州春节习俗山东德州春节习俗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国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中国书法第一山。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 曲阜三孔旅游区 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山东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孔夫子生前在此开坛授学,首创儒家文化,为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深深地打上了儒学烙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整个中国的思想、政治和社会体系,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石。1994年孔庙、孔林、孔府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孔庙,公元前478年始建,后不断扩建,至今成为一处占地14公顷(1公顷=10^4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与五

春节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春节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寒假假期 调查地点:爷爷奶奶家 调查渠道:长辈、网络、书籍 调查方法:向长辈询问、在网络上查找、浏览书籍 调查结果: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

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春节的风俗习惯

中国春节的风俗习惯 春节是我国一个最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庆祝这个节日的风俗习惯,大部分相传至今。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 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 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 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 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 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 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 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 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 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 新春的欢乐气氛。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 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 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 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4.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 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 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 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 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 称曰“守岁”。 6.吃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 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 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 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 子劝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 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 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7.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 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 仗”、“炮仗”、“鞭炮”。 8.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 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 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

春节的传统民俗

春节 春节的传统民俗 传统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岁节(年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历史发展中,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舞龙、游神、庙会、逛花街、赏花灯、游锣鼓、游标旗、烧烟花、祈福、掼春,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祭祀神(祖)习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承袭古时习俗,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隆重盛大的报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春节期间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天。从年尾廿四日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祭灶、扫尘、购置年货、贴年红、洗头沐浴、张灯结彩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春节是个欢乐祥和、合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人们抒发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过节前,别井离乡的人们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派发“压岁钱”,然后“守岁”,迎接新年到来。年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相互走访拜年,表达对亲朋好友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愿。 春节也是敦亲祀祖、祭祝祈年的日子。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是人类在远古生存活动而创造出来的期望与天地自然和谐共生的信仰活动。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人们在春节祭祀上天神灵(祖先),重温先祖们构建的“天人合一”生态世界基础上,缅怀和感受天地神灵(祖先)好生之德的神圣与威严,不忘肩负“天道秩序”赋予今人维护人伦向善的责任与使命,心怀敬畏,方行之高远。正因如此,在热闹非常的春节期间,敬天法祖传统文化祭祀节仪才依循祖上规矩,进贡上香,叩拜行礼,庄重肃穆,一丝不苟。一系列依次展开的节日仪式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 春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烟花满天,辞旧岁、迎新年等各种庆贺新春活动达于高潮。年初一早上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春节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 2010-01-30

德州民俗文化春节(同名13518)

第5期.德州民俗文化——春节(梁国楹3王永顺1)2011.1.22录制 (除了以下为主持人设计的内容外,栏目组还可在适当位置为主持人增添内容。) 主持人:各位观众,明天就是除夕,后天就是春节了,所以今天特意为大家安排了一期有关德州春节民俗文化的节目…… 嘉宾1:春节,俗称“过年”,又称元日、元旦、岁首等,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内容最丰富的一个传统节日。全国56个民族中的53个(除去藏、白、傣族)都过春节。需要说明的是,古代只有“年”而没有“春节”之名,辛亥革命后,改用公历,公历一月一日称“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收的寓意。今天的春节习俗基本上形成于宋代,是自腊月廿三祭灶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持续近一个月的综合性的节日。 主持人:春节期间的主要活动有那些呢? 嘉宾1:春节期间的主要活动节点有:腊月二十三:祭灶、扫尘;腊月三十:剪窗花、贴年画、贴门神、贴春联、守岁、包饺子、吃年夜饭、接神、燃放爆竹;大年初一:“拜年”;初二以后:祭祖、走亲戚;正月十五闹元宵。 嘉宾2: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是灶王爷升天觐见玉皇大帝的日子,我国的春节由此开始,渐入年味。旧时,家家灶房都供奉“灶王爷”神位或神像,称为“灶君”或“司命菩萨”。传说,玉皇大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 “祭灶”就是送灶神,也称“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对过去一年一家人的善恶汇报,再将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应得的吉凶祸福交于灶王爷。因此,在祭灶时灶王爷神位或神像两旁要先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的对联,然后向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目的是让他多说好话。 古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为,灶王爷长得俊俏白皙,“着赤衣,状如美女”(《庄子》)。 嘉宾1:祭灶后是“扫尘”。“尘”与“陈”谐音,春节前扫尘意在“除陈布新”,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是日,家家户户都要清扫屋舍,清洗器具,洒扫庭院,疏浚沟渠,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古人认为,每人身上都附有三尸神。三尸神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察明人间犯乱之人,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除夕之夜派天兵下界,凡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灶君得知,于是让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除夕之夜,天兵下界查看,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找不到一处记号。 嘉宾2: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德州又称“小年”。农村风俗和上面讲的差不多,一定要“扫尘”,但现在已经不贴门神像了,只贴灶王像;城市里也要“扫尘”,并全家一起吃饭过“小年”。 “小年”之后,做新衣,办年货,开始为过年忙活。添碗筷,寓意增添人口;买鸡鱼,寓意吉祥有余;蒸年糕,寓意步步高升;做豆腐,寓意全家幸福。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腊月三十的节日内容吧? 嘉宾2:一是剪窗花。剪纸在我国是一种深受人们的喜爱又很普及的民间艺术,为烘托喜庆气氛,人们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二是贴年画。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

中国春节的习俗风俗大全-word范文文档

中国春节的习俗风俗大全 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贴春联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喜欢贴春联,给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息。乘四化春风创伟业鼓九州生气迈征程春联,又名对联、门对,古时有“桃符”、“门帖” 之称。它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是诗歌中一朵精美别致的小花。相传五代以前,古人,对某些自然灾害或自然现象不理解,误认为是神鬼作祟,于是,过年时多用两块桃木削制成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木条,上面写着神荼、郁垒二神名,挂于门户。传说这里面还有一段生动的故事呢。 很早以前,有个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山上有一大片桃林。桃林里有棵很大很大的桃树,树下有两间石屋,石屋内住着两兄弟:哥哥叫神荼,弟弟叫郁垒。兄弟俩力大无比,雄狮见了低头,恶豹见了瘫地,老虎为其守林。兄弟俩相依为命,和桃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天旱了,他们挑来泉水,生虫了,他们细心去捉;培土整枝,辛勤劳作,不辞劳苦。那桃林终于结下累累硕果,那棵大桃树结的果又格外大、格外甜。人们都说它是仙桃,吃了能延年益寿,成为神仙。在度朔山的东北面,有一个野牛岭,岭上有个野王子。这野王子也有笨力气。他仗着自己力大人多,占山为王。他狠毒如蛇蝎,吃人心,喝人血,可把这一方的老百姓害

苦了。野王子听说度朔山上有仙桃,吃后能成仙,垂涎三尺,派人上度朔山,喝令神荼兄弟俩献仙桃,兄弟俩冷冷一笑,说:“俺这仙桃只送穷人不贡王。”说完把来人撵下了山。野王子知道后气得七窍生烟,即带三百人马上度朔山。神荼兄弟带着守林虎出桃林迎战,两方相遇,一场恶战霎时把野王子打得狼狈逃窜。野王子吃了败仗,逃回岭上,想仙桃茶饭不香,思报仇昼夜难眠。在一个墨黑的夜里,风呼呼地叫,神荼兄弟正睡得香的时候,忽听外边有动静,急忙起身开门一看,只见从东北方向过来几十个鬼怪,个个青面獠牙,红发绿眼,奇形怪状,噢噢乱叫着向他们扑来。兄弟俩毫无畏惧,神荼随手提了根桃枝迎上去,郁垒抓了把草绳跟在后面。哥哥在前面抓,弟弟在后面捆,不多时,几十个鬼怪全被捆了起来,个个喂了老虎。原来这些鬼怪是野王子和他手下人装扮的,本想把荼神兄弟俩吓跑,谁知毒计不成却丧了命。次日,这事马上传开了,神荼兄弟的名字也就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后来,兄弟俩去世了,人们传说兄弟俩上了天堂,被老天爷封为专管惩治万鬼的神仙,他们过去种下的桃林能驱鬼避邪。此后,逢年过了,人们纷纷削制两片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与虎,挂立于门的两边,以示驱灾压邪,保护家人平安之意。这种桃制的木条即称“桃符”。这就是我国最初的春联。清代《燕京岁时记?春联》对春联作了注释:“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春。”可见,

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全美综合排名第四十七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学术研究中心 全美综合排名第四十七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成立于1883年,是德州大学系统中的主校区,也是德州境内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建于1883年, 主校园离位于奥斯汀的德州州政府总部不足一里。现有学生人数49,696(2005年秋季统计资料),为全美单一校园中学生人数中第五大的大学(2005年秋季统计资料)。 学校基本信息Array校训:Disciplina praesidium civitatis (教育,社会的保卫者) 学校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253207581.html,/ 建校时间:1883年 US News 排名:全美综合排名第47位 地址位置:Austin Texas 德州奥斯汀 占地面积:350英亩 学校类型:公立大学 校长:William C. Powers 学校教员:2900人 在校学生:本科学生37,389人,研究生36,711人 国际学生比例:4% 授予学位: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师生比例:1:18 学校地址:Main Building, Room 7, Austin, TX 78712-1111 USA 学校电话:(512) 475-7440 颜色:深橘色和白色 吉祥物:德州长角牛 学校特色与荣誉 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通常称为德州大学,UT,或Texas)成立于1883年,是德州大学系统中的主校区,也是美国最好的公立学校之一。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位于美国第二大州——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离德州州政府总部不足一里。现有学生人数54,749(2008年秋季统计资料),为全美单一校园中学生人数中第五大的大学(2005年秋季统计资料)。除奥斯汀主校区外,Pickle研究校区(J. J. Pickle Research Campus)位于奥斯汀北部,而该校天文系亦负责位于德州西部戴维斯山区的麦当劳天文台。奥斯汀各科在学界皆名列前茅,工程、教育、及传媒等学科尤负盛名。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是主要的学术研究中心,每年的研究经费高达3亿8千万美元。德州大学也是杰出的体育运动大学,2002年被体育画报评为―美国最佳体育大学‖。德州大学美式足球队于2006年一月在玫瑰碗球场举行的玫瑰杯击败南加州大学夺得全国冠军。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拥有超过45万名校友,是美国大学中拥有最多校友的大学之一。德克萨斯大学校友中既有诺贝尔奖得主、也有普利策奖得主和图灵奖得主,还有3位是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现任教授中有13位国家科学院院士、32位国家工程院院士(其中工程院士数量为全美第4、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T-Austin中的亚洲国际学生占全体国际学生中的66%,亚洲学生总人数中,中国大陆又占其中大部分,而日本是第3位、台湾位居该校国际生人数的第5名。UT-Austin同时也资助了很多奖学金给研究生与海外交换学人(International Visiting Scholars)。根据2001年校方的纪录,UT-Austin支助海外学人的奖学金是全美的第24名(共934人);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在这项排行中占第20名(1,039人)、耶鲁大學(Yale University)第15名。 德克萨斯大学在各学科皆名列前茅,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告2009年全美研究所排名:

中国春节习俗大全

中国春节习俗大全 中国春节习俗 1小年(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 ?祭灶(又称祭旺火) ?趣闻 ?灶糖 2腊月二十四 ?扫尘 ?史料 3腊月二十五 ?做豆腐 ?接玉皇 ?赶乱岁 ?照田蚕 ?千灯节 4腊月二十六 5腊月二十七 6腊月二十八 7腊月二十九 ?祭祖 ?小除夕 8腊月三十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

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跳钟馗”、“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钟馗故里赐福镇宅圣君钟馗门神,猛将秦琼、尉迟敬德(尉迟恭)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象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象,两个敷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的意思,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所以才有那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最后简化为直接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所以,

中国春节习俗

中国春节习俗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简介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

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历史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