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16.83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摘要】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针对当下学校理事会议制度缺失、家委会权力不清、家长学校活动形式单一等现状,学校应在提高合作治理价值认识的同时,通过制度建设和自我监管,充分发挥学校理事会的基本功能,规范家委会日常工作,全面挖掘和利用家长以及社会教育资源等有效途径,推进内部治理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治理结构;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建立开放和谐、民主主动的管理体制,是体现学校现代化意蕴的“新质”,因为在现代教育意义下,学校教育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学校的办学方向、育人目标、重大决策乃至课程的改变与实施等必然与社会环境、家长期盼有着极为广泛的联系。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已写进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学校理应通过机制或组织的变革,把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吸纳进管理阵营,平等参与学校管理,形成协调制衡的学校管理新机制,才能营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增进学校管理的活力。纵观当下不少学校的管理结构和管理过程,由于受传统学校管理思维模式的影响,

管理结构相对单一,管理过程的社会开放度存在着明显不足,其主要表现为:

一、学校管理结构和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理事会议事制度缺失

“十二五”期间,很多学校推行理事会制度,学校成立了由学校、街道、社区、家长及区教育行政部门代表组成的学校理事会。但由于对其基本功能认识较模糊,没有形成理事会定期议事的新常态,一年两次的议事制度逐渐淡化,导致虽有管理组织但无实践行为的倾向。

(二)家委会的权利边界不清晰

早在20世纪80年代起各中小学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但由于对家委会的权利边界不清晰,没有形成“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共同目标,多年来往往以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取代家委会的日常工作,因而家委会的民主监督和管理职能难以落到实处。久而久之,导致家长对学校素质教育缺少理解和支持。甚至出现不少家长窥看、猜想和指责学校教育的现象。

(三)家长学校课程实施缺少双向互动

虽然学校每学期举办家长学校,学校领导以及授课教师均能认真备课,家长学校授课主题明确,讲课生动,切合学校和班级实际,但往往是单向宣传和讲授学校、教师的意图多,汇报工作多,提出希望和要求多,谈论学生学业水平多,

因此家长就成了被动的听众,缺少合作的空间和内容,家长的协同、参与、支持和监督以及家长的自我教育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学校理事会和家长委员会的规范化建设是现代学校制

度建设的突破口,只有充分发挥其民主监督和管理功能,学校工作才能在“阳光下运行”,在合作治理中体现民主的学

校生活本质,凝聚育人合力。

二、改进策略

(一)提高合作治理的价值认识

当今教育已经进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自我教育有机结合的“大教育”时代,自上而下的传统管理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应以科学的合作治理机制引领学校发展,虽然目前实施的管理体制是校长负责制,但作为校长应该认识到学校的治理主体除校长、校务委员会以及教代会等内部机构外,还包括学校理事会和家长委员会。有了这样的认识,校长还应该通过制度建设、建立工作机制,尊重他们的权利,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倾听他们的合理诉求,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依法办校、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为基本框架的现代学校合作治理体系的良性运行。

(二)完善合作治理的制度建设

1.充分发挥学校理事会的基本功能。

学校要把理事会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制度纳入《学校章

程》,通过学习引导,使学校全体行政成员明确其基本功能为评议、监督,咨询、建议,宣传、协调等多个方面,并完善一年两次理事会议事制度。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重大改革方案等应以制度化的方式充分征询民意和汇聚民智,以利在充分了解公众需求和意愿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在此同时,学校还应耐心倾听理事会成员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采纳分析、改进工作,及时化解可能发生的矛盾,解决可能发生的争端,消除摩擦,营造有利于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教育生态。

2.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主体性。

家委会是学校传统家校教育合作的主要形式,近几年由于家委会工作被家长学校代替,导致家委会形同虚设的主要原因是家委会的主体性缺失和作用不明显。因此,作为校长必须认真实施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委会的指导意见》,明确家委会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并加强宣传引导,让全校教师明确家委会的权利边界。学校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协调作用,每学期召开家委会会议,并组织专题培训,引导其工作职能由监督学校工作逐步扩大至关心整个教育教学

工作,让他们对学校年度工作、阶段工作乃至课程设置、教师聘用、学生作息时间、课外活动、特色教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知情权和发言权,并逐步增强家委会工作的主体性和独立性。

学校还应改变家长学校授课内容和方式,采用研讨、对话、咨询等多种平等互动的形式,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不仅重视学习成绩,更要重视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形成共同的价值指向。

3.充分发掘和利用家长以及社会教育资源。

社区、家长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应协调和整合这些优质人力资源、文化资源,把有理念、有想法、有特长的家长和社区干部聚合在一起,组成志愿者团队,参与学校课程开发和课程教学,以弥补在职教师专业特长单一,不能完全适应“菜单式”课程教学和课程评价的缺憾。

如我校德育社团课程“红领巾党校”的校本教材《党的光辉照领巾》《点亮星星火炬》中,思想道德篇、时代精英篇、科技生活篇等课程内容富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学校把社会公德水平良好、有一定特长的家长,以及社区的“中国好人”、英雄模范、优秀党员等组成志愿者,让他们走进校园、走近师生、走上讲台,使课程教学和学生的道德体验活动更亲切、更直观、更生动,优化了社校合作、家校合作的教育过程,增强了教育的成果。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