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大生物工程高考题

三大生物工程高考题

三大生物工程高考题
三大生物工程高考题

三大生物工程高考题精选(04----07)

“关注对科学、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是《考试大纲》的要求之一,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都与三大生物工程有关。因此,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有关的试题均占有一定的比例。以下仅选取04---07年全国及部分省市的高考题,供复习时参考,不完善之处,请同行们指正。

一、基因工程

1、(07全国二4.)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 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C 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

D 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

2.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 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C 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

D 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

3、(07北京2.)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下列各项中

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A.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

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

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

4、(06全国一5.)采用基因T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但是,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浮汁中。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对数目,等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3倍

B.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羊的受精卵

C.在该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存在于乳腺细胞,而不存在于其他体细胞中

D.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DNA连接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5.(06江苏15.)我国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并成功表达,培育出了抗虫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非编码区对于抗虫基因在棉花细胞中的表达不可缺少

B.重组 DNA分子中增加一个碱基对,不一定导致毒蛋白的毒性丧失

C.抗虫棉的抗虫基因可通过花粉传递至近缘作物,从而造成基因污染

D.转基因棉花是否具有抗虫特性是通过检测棉花对抗生素抗性来确定的

6.(06四川4.)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甩手杆菌合成人的蛋白质。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常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

B.DNA连接酶和RNA聚合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C.可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

D.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

7、(07天津30.)(14分)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卡那霉素抗基因(kan 2)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

请据图回答:

(1)A 过程需要的酶有 。

(2)B 过程及其结果体现了质粒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

(3)C 过程的培养基因除含有必要营养物质、琼脂和激素外,还必须加入 。

(4)如果利用DNA 分子杂交原理对再生植物进行检测,D 过程应该用 作为探针。

(5)科学家发现转基因植株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①将转基因植株与 杂交,其后代中抗卡那霉素型与卡那霉素敏感型的数量比为1:1。

②若该转基因植株自交,则其后代中抗卡那霉素型与卡那霉素敏感型的数量比为 。 ③若将该转基因植株的花药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作离体培养,则获得的再生植株群体中抗卡那霉素型植株占 %。

8.( 06全国二31.)⑸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上述玉米的品质时,选用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该目的基因与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粒组装成为重组DNA 分子时,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连接酶。为便于筛选获得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所用的质粒通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离体的玉米体细胞后,需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才能获得具有目的基因的玉米植株。

9、(06上海39 A .)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烟草中找到了一抗病基因,现拟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该基因转入棉花,培育抗病棉花品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获得该抗病基因,可采用 、 等方法。为了能把该抗病基因转人到棉花细胞中,常用的载体是 。

(2)要使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首先应使用 进行切割。假如载体被切割后,得到的分子末端序列为 ,则能与该载体连接的抗病基因分子末端是 A . B . C . D . (3)切割完成后,采用 酶将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连接后得到的DNA 分子称为 。

(4)再将连接得到的DNA 分子导入农杆菌,然后用该农杆菌去 棉花细胞, 利用植物细胞具有的 性进行组织培养,从培养出的植株中 出抗病的棉花。

(5)该抗病基因在棉花细胞中表达的产物是( )

A .淀粉

B .脂类

C .蛋白质

D .核酸

(6)转基因棉花获得的 是由该表达产物来体现的。

???? ?

? ??? ? ??? ?????

????

10、(06广东2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B.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C.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 D.原核基因不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

11、(06广东26.)在已知某小片段基因碱基序列的情况下,获得该基因的最佳方法是

A.用m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 B.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人工合成

C.将供体DNA片段转入受体细胞中,再进一步筛选

D.由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密码子

12、(05全国一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

A、解旋酶

B、DNA连接酶

C、限制性内切酶

D、RNA聚合酶

13、(05全国三5、)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主要蛋白。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

..的是()

A、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内含子

B、基因非编码区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中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

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用为受体细胞

D、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产生粘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NA 分子

14、(05天津31、)(18分)(1)限制性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性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在质粒上有酶Ⅰ的一个切点,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1个酶Ⅱ的切点。

①请画出质粒被限制酶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②请画出目的基因两侧被限制酶Ⅱ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③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连接起来?为什么?

15、(05江苏38、)(9分)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用土壤农杆菌中的Ti质粒作为运载体.把目的基因重组人Ti质粒上的T-DNA片段中,再将重组的T-DNA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 中。

(1)科学家在进行上述基因操作时,要用同一种分别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质粒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DNA片段的黏性末端就可通过而黏合。

(2)将携带抗除草剂基因的重组Ti质粒导入二倍体油菜细胞,经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分析,该植株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T-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上,在该转基因植株自交F1代中,仍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原因是。

(3)种植上述转基因油菜,它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造成“基因污染”。如果把目的基因导人叶绿体DNA中,就可以避免“基因污染”,原因是。

16、(05广东22.)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是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 B.基因工程的产物对人类部是有益的

C.基因工程产生的变异属于人工诱变D.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之一是目的性强17、(04天津1.)下列技术依据DNA分子杂交原理的是

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④

①用DNA分子探针诊断疾病②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杂交

③快速灵敏地检测饮用水中病毒的含量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

二、细胞工程

1、(04全国二5.)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体,下列实验步骤中错误

..的是A.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B.用纤维素酶处理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

C.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促使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D.筛选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

2、(04上海.18.)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融合必须先制备原生质体

B.试管婴儿技术包括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两方面

C.经细胞核移植培育出的新个体只具有一个亲本的遗传性状

D.用于培养的植物器官或组织属于外植体

3、(05广东5、)关于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制成诊断盒.用于疾病的珍断

B、可以与药物结合,用于病变细胞的定向治疗

C、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

D、可以在生物体内生产,不能体外生产

4、(06全国一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中的人效应T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

B.培养中的人B细胞能够无限地增殖

C.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培养能形成细胞株

D. 用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可获得单个肝细胞

5、(06江苏7.)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工程应用的是

A.大规模生产干扰素,用于抵抗病毒引起的感染

B.为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提供移植的皮肤细胞

C.大规模生产食品添加剂、香料等

D.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加快优良种畜的繁殖

6、(06广东6.)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B.与抗癌药物结合可制成“生物导弹”

C.体外培养B淋巴细胞可大量分泌单克隆抗体

D.由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分泌

2018年生物高考试题研究(全国卷三)

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Ⅲ试题研究 李琪仙 一、试题总体评价: 今年高考生物试题题型与往年相同,包括6道选择题(36分)、4道非选择题(39分)和2道二选一非选择题(15分),共计90分,其中必修一的分值比重增大,非选择题中往年常考的必修三生命活动的调节替换成第30题考查蛋白质相关的知识点,选修一考查前两个专题,第2、3小问跟必修一细胞呼吸内容紧密相关。整套试题总体难度不大,典型特点是突出考查核心基础知识,体现《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着重考查考纲要求的主干知识、侧重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二、试题分析: 1、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Ⅲ双向细目表

2、试题的解析、考点: (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解析】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A错误;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即卡尔文循环),B错误;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完成,C错误;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中科院邹承鲁团队在1965 年完成(必修一目录后面的科学家访谈—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D正确。 【考点】此题可用排除法做,前三个选项考查生物教材必修一光合作用、必修二遗传规律、DNA是遗传物质中的经典实验的实验者。D选项选取我国杰出生命科学技术成果为素材进行设计,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加强学生为祖国发展拼搏的社会责任感。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 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 【解析】A.如高等植物、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中相关的细胞器都有:线粒体(提供能量)。A错误; B.生物膜系统结构的5种组成元素。B正确; C.细胞膜的第3个功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第2种方式(直接交流)。C正确; D.细胞分化的特点具有不可逆性。D正确 【考点】此题考查必修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是细胞相关的核心基础知识。 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解析】此题考查必修三神经调节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神经细胞内外K+和Na+分布不均匀,K+内高Na+外高,D正确 4.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生物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上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试题(上海生命科学卷)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由细胞形态判断,下列细胞中最可能连续分裂的是 2.如果图1表示纤维素的结构组成方式,那么符合图2所示结构组成方式的是 ①核酸②多肽③淀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3.下列食物营养成分与鉴定试剂及显色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淀粉:碘液,蓝紫色B.还原糖:班氏试剂,红黄色 C.脂肪:苏丹III染液,橘红色D.蛋白质:双缩脲试剂,黄绿色 4.图3为某细胞结构的电镜照片,与图中箭头所指“小点”结构形成有关的是A.核仁B.中心体C.叶绿体D.溶酶体 5.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①黏菌②酵母菌⑨蓝细菌④大肠杆菌⑤乳酸杆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6.生物体中的某种肽酶可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导致 A.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链B.多肽链分解为若干短肽 C.多肽链分解为氨基酸D.氨基酸分解为氨基和碳链化合物 7.在细胞中,以mRNA作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 A.复制和转录B.翻译和转录C.复制和翻译D.翻译和逆转录 8.图4为细胞内染色体状态示意图。这种染色体状态表示已发生 A.染色体易位B.基因重组c.染色体倒位D.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 9·酶在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中的核心问题是固定化技术,而酶固定化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在于酶具有 A.热稳定性B.催化高效性C.催化特异性D.可反复使用性 10.人体内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生成 ①乳酸②乙醇③氨基酸④脂肪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C·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12.图5为果实生长过程中细胞呼吸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分 析,正确的是 A.I阶段,同化作用小于异化作用 B.II阶段,同化作用等于异化作用 C.III阶段,同化作用加剧导致果实变甜 D.IV阶段,异化作用加剧导致果实含水量增加 13·以绵羊红细胞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再将后者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

2018全国卷1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答案、解析

2018全国卷1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解释】答案D考试知识点为生物膜系统,检测学生理解能力,光合作用光反应形成ATP在类囊体膜上,固有催化ATP合成的酶,A正确;细胞器溶酶体含有众多水解酶,功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其膜破裂后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正确;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小分子和一些大分子如mRNA可以通过核孔固C正确;线粒体DNA 位于线粒体基质,且生物膜的成分为蛋白质与脂质,呼吸作用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编码的酶与线粒体无关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解释】答案B考试知识点为生物大分子\DNA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检测学生理解能力,原核生物拟核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并不代表不与蛋白质结合,否则,如何转录?固本题答案为B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解释】答案A考试知识点为物质运输\植物细胞的失水,检测学生理解能力,酸性土壤中N2不能直接被小麦吸收,A错;植物根部可以通过主动运输选择性吸收土壤中的离子,松土有利于作物根的有氧呼吸,提供吸收矿质元素所需能量,过多施肥造成根部细胞外的渗透压比细胞内的高,进而失水烧苗。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 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 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解释】答案C考试知识点为细胞培养,检测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甲组为对照组(其中甲组未加药物),乙丙为实验组,乙组为加X后的曲线,丙组为先加X后加D的曲线,若先加D,据题干中提供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其起始曲线应同甲组;选项D测试的是蛋白质结构决定蛋质质的功能。 5.种群密度是种族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面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生物科高考研究报告

生物科高考研究报告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生物科高考研究报告 第一篇:近三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 从新课标近3年的生物试卷来看,生物高考试卷都突出体现对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对主干知识的覆盖,特别注重对生物概念、生物原理及生物思想等科学素养的考查。选择题部分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非选择题部分着重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能力等;选修部分立足科技前沿,回归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的设问既兼顾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又有拓展提高,有效区分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的学生,体现了高考试题的选拔功能,有很好的区分度。 一、近年试卷共同特点 1.从考查内容上看,试题注重基础,着重考查了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由于题量及试卷篇幅的限制,利用有限的试题考查中学生物学的主干知识,一直是高考生物试题设计的基本宗旨。如细胞的分类、结构与功能,神经元的兴奋与传导、突触的传递,人类遗传与基因频率计算等无不体现了学科内综合和知识交汇点融合。十二道高考试题所涉及的主要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与进化、生物的稳态与环境等几个主干知识块,所考查的知识点也都是这些知识块中的重点知识,既是教材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2.从命题选材来看,试题强调实验,突出了生物学科的特点。近年来生物试题的背景材料强调了生物学实验,凸显了生物学的实验科学特点。如测定酶的活力、DNA分子研究中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示踪应用、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病毒感染动物引起的免疫反应与肿瘤关系、设计遗传杂交实验等。十二道试题,将近一半试题与实验直接相关。涉及的实验方法既有生命科学中的经典研究方法,如对照实验、杂交等,又有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现代技术手段,如构建重组质粒、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考查形式既有方法的应用,又有实验方案设计评价,还有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结果的分析。由此可见,试题对实验的考查是全方位的。 3.从命题形式上看,试题稳中求变,体现了稳定和发展相结合的特点。从命题的取材上看,每年的高考试题里都能看到往年试题的影子。往年多次以果蝇为实验题材的遗传题和2016年

全国三卷高考生物试题答卷分析

全国三卷高考生物试题 答卷分析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2018年贵州省高考理综生物试卷分析报告 高一生物雷艳红 今年贵州省高考理综试卷采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Ⅲ卷,今年理综生物部分试卷从总体上看,选择题容易,非选择题第29题稍难点,总难度适中,区分度适中。试题的命制注重了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以教材为载体,坚持能力的培养,突出对考生思维能力、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考查,题目整体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很难题,但书写答案的文字量比较大,导致部分学生答题时间有点紧。 一、试题结构分析 二、试题Array内容分析总体而言比较简单选择题的难度都不是很大,考察的方 向,出题的方向也都不是太刁钻,第6题的考察形式比较新颖。这几个题都是考察必修课本中一些基础知识,没有信息量过大的题,学生只要有一定生物学基础,这6个选择题是很容易拿分的。填空题部分,立意都比较新,主要考察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读图的能力,对学生生物学素养要求比较高,同时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物与实时政治的结合。 第1题考察学生对生物学常识的记忆,四个选项中学生很容易就能选出D选项。第2题考察学生对细胞结构,细胞生命历程的认识。第3题,这属于神经调节中的基础知识,学生抓住“静息电位,K离子外流;动作电位,Na离子内流”这两者都是协助扩散,就能很容易选出答案。第4题,考察细胞增殖中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特点,只需记得“联会”是减数分裂所特有,答案 显而易见。第5题,考察细胞呼吸相关的知识,本题学生只要细心一点也不太容易出错。第6

2018高考生物试卷分析报告

梳理高考试题,打造高效课堂 ---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二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高一柴娜 2018年陕西省高考理综采用的是全国二卷,生物学科试卷的结构延续了近几年的格式,总分值也不变,满分90分。其中选择题6题,共36分,非选择题共5题,包括必考题4题,共39分,选考题仍为二选一,15分。总体来看,充分体现“考查教材主干知识,突出综合能力”的鲜明特点,在全面考查考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体现新课标理念,命题总体感觉平稳有序。 一、考点分布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选择题中只有第3题属于必修三内容,其余为必修一内容,必考题中29、31属于必修三内容,30为必修一内容,32为必修二内容。必修部分试题分布情况为:必修一占38分,必修二占12分,必修三占25分。可见必修一的比重非常大,必修三次之,与知识点分布的密集程度成正比。 二、试题考查特点 1、核心考点重点考,适当兼顾知识的覆盖面 今年出现的核心考点包括:蛋白质的功能、人体激素的变化及功能、垂体的功能、光合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微生物培养、基因工程等。核心考点每次会以新的形式出现,所以建议2019届考生复习过程中应继续重视对历年试题的变式训练。 除核心考点外,今年的考题还以一题多角度的形式考查了非核心考点。如第3题,比较了种子风干处理前后的4个方面的变化,第4题列举了高中所学一些病毒的特点,要求考生能对知识进行归类、辨析相关生物结构或生物学现象的异同点,体现了科内综合的特点。 试题难度不大,只要复习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勤整理,善归类,以教材为“本”,以考纲为“纲”,应对这种类型的问题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2、注重能力的考查,体现学科特色

2018年生物高考试题研究(全国卷三)

2018年生物高考试题研究(全国卷三)

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Ⅲ试题研究 李琪仙 一、试题总体评价: 今年高考生物试题题型与往年相同,包括6道选择题(36分)、4道非选择题(39分)和2道二选一非选择题(15分),共计90分,其中必修一的分值比重增大,非选择题中往年常考的必修三生命活动的调节替换成第30题考查蛋白质相关的知识点,选修一考查前两个专题,第2、3小问跟必修一细胞呼吸内容紧密相关。整套试题总体难度不大,典型特点是突出考查核心基础知识,体现《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着重考查考纲要求的主干知识、侧重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二、试题分析: 1、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Ⅲ双向细目表

考纲要求知识点分布识记理解综合 运用易分值中分值难分值 细胞的减数分裂Ⅱ 减数分裂各阶段的主要特征4√细胞的分化Ⅱ细胞分化的特点 2.D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了解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历程 1.A √细胞的分化Ⅱ细胞分化的特点 2.D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了解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历程 1.A √基因的分离定 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 分离、自由组合原理的应用 31√10分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基因突变与性状改变的关系30(2)√2分神经冲动的产 生、传导和传导Ⅱ 神经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 3√6分种群的特征Ⅰ黑光灯诱捕法注意事项及适用 对象6√6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作用32(1)32(2)√4分√4分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循环和能 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Ⅱ 能量流经某一营养级的过程 5.B √胚胎工程的应用Ⅱ 胚胎移植的概念、实质及流程383838√√15分373737√√15分12分58分20分分值合计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II 能力要求 难易程度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III双向细目表 易:中:难分值≈1:6:2

2019年高考全国1卷生物试题答案解析

2019全国一卷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答案】B 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常见的类型有: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成熟个体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 细胞凋亡的意义:可以保证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解析】胎儿手发育的过程中,手指间隙的细胞会发生细胞凋亡,A错误;小肠上皮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将会发生细胞凋亡,不断完成细胞的自然更新,B正确;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靶细胞,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的细胞非正常死亡,D错误。故选B。 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答案】B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即翻译过程。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mRNA上的密码子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以氨基酸为原料,产物是多肽链,场所是核糖体。 【解析】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要想让多肽链带上放射性标记,应该用同位素标记氨基酸,①错误、③正确;蛋白质合成的过程需要酶的催化,故要合成蛋白质需要加入相关的酶,②正确;合成蛋白质需要模板,由题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因此可以用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作模板,④正确;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中含有核糖体和tRNA,以及不含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故⑤错误。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3.将一株质量为20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光、矿质元素和水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答案】A

生物高考试题研究全国卷三 (2)

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Ⅲ试题研究 一、试题总体评价: 今年高考生物试题题型与往年相同,包括6道选择题(36分)、4道非选择题(39分)和2道二选一非选择题(15分),共计90分,其中必修一的分值比重增大,非选择题中往年常考的必修三生命活动的调节替换成第30题考查蛋白质相关的知识点,选修一考查前两个专题,第2、3小问跟必修一细胞呼吸内容紧密相关。整套试题总体难度不大,典型特点是突出考查核心基础知识,体现《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着重考查考纲要求的主干知识、侧重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二、试题分析: 2、试题的解析、考点: (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解析】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A错误;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即卡尔文循环),B错误;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完 成,C错误;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 中科院邹承鲁团队在1965年完成(必修一目录后面的科学家访谈—探 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D正确。 【考点】此题可用排除法做,前三个选项考查生物教材必修一光合作用、必修二遗传规律、DNA是遗传物质中的经典实验的实验者。D选项选取我国杰出生命科学技术成果为素材进行设计,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加强学生为祖国发展拼搏的社会责任感。

历年高考年浙江生年浙江生物高考试题分析和教学建议

。。 . . 。。. .

以考试大纲知识内容表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依据,重视考查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等内容。试题在对知识点的考查中,不仅要考生“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现象、图表进行分析、推理,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 2、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是选材贴近生活,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2010第1题的乙肝疫苗接种、第4题的细胞培养技术、第29题II小题考查生理盐水的浓度、2010的第29题外界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009的免疫知识考查,2009年的30题第Ⅱ小题有关高血压药物效果的验证实验、第31题的基因敲除技术等内容等,都重视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实际,较好地考查了生物学素养及运用生物学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生活方式。二是重视经典素材改编,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如2010年第5道选择题的神经膜电位变化图第6道的菊花的组织培养图,都均选取自教材中的样图,以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3、重视教材实验,关注实验探究,突出实验能力的考查 (1)重视教材实验,回归教材 在理科综合考试中,实验仍然作为考查学生生物学素养的重要载体,今年实验试题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突出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既没有脱离中学的实际,又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实验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这也是今年生物试题的亮点之一。如2010年第29题II小题、2009年第30题的Ⅱ小题所涉及的实验情境在教材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是课本内容的变式考查。 (2)注重对实验结果的处理能力考查 2010和2009的实验题的考查中都涉及到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处理能力的考查,这种形式的考查在近三年实验题考查中是创新亮点这处。2009实验题要求学生对预期的实验结果用曲线图表示,即要求学生在所给的坐标中画出实验过程中该组兔的血压变化示意曲线,并标注注射药物的时间点。2010年实验题要求学生依据实验设计一张表格,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填入该表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全面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合理运用生物学专业学术表达的能力及预测实验结果并用恰当的方式准确表达实验结果等能力,都体现了《考试说明》中关于实验能力考查的要求。 4、关注图文转换,突出获取和处理图文信息能力的考查 注重对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特别注重对考生识图、析图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这类题都要求学生能准确把握图与曲线中所含信息解答。这几年在试题中出现频率非常之高的图形主要的以下两类: (1)曲线图:如2008第2题关于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2008年第30题的矿质元素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曲线图、2009年的第30题关于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的曲线图、2010第29题的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曲线图、2010第3题关于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 (2)柱形图和模型图如2008第4题的DNA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模型图、2008第30题的II小题的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模型图、2009第6题关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柱状图,2010第5、6题的神经膜电位变化的模型图和非洲菊的组织培养模型图,2009年第5题的细胞膜变化模型图等等。 三、对2011年高考复习的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注重迁移能力,加强教材中核心知识的变式训练

2020高考全国二卷生物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围绕“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坚持一贯的以稳为主、稳中有进的风格特征,充分发挥生物学科育人功能。 1.以现实情境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 全国Ⅱ卷生物试题1以当今最热门的新型冠状病毒话题为考查载体,重点考查了新型冠状病毒致病机理、其与肺炎双球菌(引发肺炎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遗传物质等方面的区别以及机体对其免疫应答等,让考生从生物学角度加深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观和方法论,相信科学,尊重事实,坚定人类必定战胜病毒的信心。 战胜病毒,需依靠自身强大的免疫系统功能,试题2就是从免疫系统防卫功能过强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为载体,考查自身免疫病实例。本题为教材基础知识,难度较低,创设现实情境,设置问题,全面彰显高考育人功能。 2.基于学科素养导向,着力关键能力考查。 关键能力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全国Ⅱ卷生物试题5、6题分别考查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群落的演替和进化相关知识,试题呈现方式新颖,以考生知识获取能力为主要考查内容,以区分学生综合能力的高低。

而全国Ⅱ卷生物试题30(1)考查对实验条件补充,30题(2)(3)着重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试题37考查SDS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作用等,考查实验操作,同时考查考生能否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完善实验条件,科学收集、处理并解释实验数据,运用书面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 3.理论联系生活,助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全国Ⅱ卷生物试题29、31题分别设置以大豆蛋白在人体内经过消化道中酶作用后形成小肽情境和人体剧烈奔跑运动时机体出现的生理变化情境为载体,突出应用性的考查,完美的将生物知识融入进现实生活,引导考生能够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解决中。 试题38考查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等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中关于生态工程的相关问题,向考生传递保护环境的社会意识与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担当。 4.主干知识考查突出,凸显生物学科特色。 全国Ⅱ卷生物试题3、4、32题分别考查教材中基础实验操作、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概念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主干知识重点突出,考查学生对高中生物知识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的程度。 明确目标,备战高考 1.树立大观念,设计大单元。 今年全国Ⅱ卷生物试题中,从第1题的新型冠状病毒到

2019年广东高考生物试题和答案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3.将一株质量为20 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 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光、矿质元素和水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近三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其备考策略

近三年使用的新课标全国Ⅱ卷生物试题考点 1. 近三年考题总体分析 表1. 2015-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试题考查内容分析 表2. 2015—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考点分布及分值分析 表3. 2015—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必修、选修模块知识点考查频率分析

我们分析比较以上表格发现,近三年必考内容中,试题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是:必修一的细胞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细胞代谢;必修二的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必修三的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激素调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其保护;选修一的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选修三的基因工程。这些考查内容不但出现的频率高,而且分值比例大,并且这些内容也是每本教材中的核心内容,这体现了高考重点考查主干知识的特点,在复习中学生能把这些高频考点强化透彻掌握,也有助获得比较满意的成绩。如在必考题的75分中,必修1:2017年占23.3%、2015年占18.7%、2016年占21.3%;必修2:2017年占33.3%、2015年占33.3%、2016年占32%;必修3:2017年占26.7%、2015年占48%、2016年占46.7%;从分析中可以看出2017年必修2、3考查力度偏大;2015和2016年也是必修2、3考查力度偏大;在近三年的考查中必须1考查力度有所下降,必须2考查力度提升,必须3考查力度比较稳定。这就提醒我们老师在复习中,过去复习重点抓必修1、3,必修2不够重视,这种复习战略思想不能再延用;在备战2018年高考的复习中,要重视必修2遗传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知识与生活联系的应用考查,同时基因的本质和基因表达基础知识要强化掌握。必修3重视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试卷从选择题命题情况看,细胞结构和功能、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基因的本质和表达、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等考查较多,在非选择题中,细胞代谢结合实验、动植物调节、生态系统、遗传规律及结合实验、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等方面的考查基本稳定。近三年很少考或基本没考过的知识点:细胞的分子组成、生物进化、。其中生物的变异、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没考,但是要引起高度重视,例如从未考查过人类遗传病,而2015年出现了一个选择题,这

历年高考生物试题整理

2011年高考 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 A.进行ATP的合成 B.进行mRNA的合成 C.存在血红蛋白 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 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港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 ) A.甲<乙,被动运输 B.甲>乙,被动运输 C. 甲>乙,主动运输 D.甲=乙,主动运输 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乙组来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 ) 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B.叶片光台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 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 D 维管柬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进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31(10分) 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C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 (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____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____。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32.(11分)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33.(11分 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下表。

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高考试题分析 (理科综合分册) 2020年版 目录 第一部分考试要求 (2) 第二部分 2019 年考试分析总体评价 (12) 全国Ⅰ卷试题分析 (14) 全国Ⅱ卷试题分析 (28) 全国Ⅲ卷试题分析 (42) 第三部分 2018 年试题及解析 (54) 理科综合全国Ⅰ卷 (54) 理科综合全国Ⅱ卷 (70) 理科综合全国Ⅲ卷 (86) 第一部分 考试要求 生物 高考生物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物学科知识在口常生活、生产实践等方面的应用,有利于高校对新生的选拔,有利于培养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考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考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理解能力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解释 (1)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考生物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要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考生不但能够分别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还要知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要求考生能够用生物学术语、图表、图解等表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例如,用文字表述生物学概念、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实验过程,用系谱图表述遗传关系,画出细胞失水后状态的简图等。 (3)在理解能力中高一层次的要求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题目可能是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如说明“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等。 3.举例 例⑴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 DNA 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答案】C 【说明】本题以“DNA 双链不能解开”为关键点,考查考生对“DNA 的状态”与“DNA 复制、RNA 转录、细胞周期以及癌细胞增殖等”相关性的理解。 例⑵下列有关小麦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 B.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呼吸作用

生物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新课标.doc

2012年高考理综生物卷答案及解析(新课程word版) 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98字 A.tRNA种类不同B.mRNA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解析】本题以细胞的成分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蛋白质的组成、结构、转录、翻译等过程,但比较基础,考生容易得分。在两种蛋白质合成过程中,tRNA种类、核糖体成分、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均相同。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86字 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癌变的知识。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才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3.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74字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有关知识。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96字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脑干→传出神经→唾液腺。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由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学习才会的反射,是后天学习、积累“经验”的反射活动。因此,条件反射也是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 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 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218字

生物科高考研究报告完整版

生物科高考研究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生物科高考研究报告第一篇:近三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 从新课标近3年的生物试卷来看,生物高考试卷都突出体现对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对主干知识的覆盖,特别注重对生物概念、生物原理及生物思想等科学素养的考查。选择题部分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非选择题部分着重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能力等;选修部分立足科技前沿,回归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的设问既兼顾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又有拓展提高,有效区分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的学生,体现了高考试题的选拔功能,有很好的区分度。 一、近年试卷共同特点 1.从考查内容上看,试题注重基础,着重考查了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由于题量及试卷篇幅的限制,利用有限的试题考查中学生物学的主干知识,一直是高考生物试题设计的基本宗旨。如细胞的分类、结构与功能,神经元的兴奋与传导、突触的传递,人类遗传与基因频率计算等无不体现了学科内综合和知识交汇点融合。十二道高考试题所涉及的主要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与进化、生物的稳态与环境等几个主干知识块,所考查的知识点也都是这些知识块中的重点知识,既是教材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2.从命题选材来看,试题强调实验,突出了生物学科的特点。近年来生物试题的背景材料强调了生物学实验,凸显了生物学的实验科学特点。如测定酶的活力、DNA分子研究中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示踪应用、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病毒感染动物引起的免疫反应与肿瘤关系、设计遗传杂交实验等。十二道试题,将近一半试题与实验直接相关。涉及的实验方法既有生命科学中的经典研究方法,如对照实验、杂交等,又有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现代技术手段,如构建重组质粒、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考查形式既有方法的应用,又有实验方案设计评价,还有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结果的分析。由此可见,试题对实验的考查是全方位的。 3.从命题形式上看,试题稳中求变,体现了稳定和发展相结合的特点。从命题的取材上看,每年的高考试题里都能看到往年试题的影子。往年多次以果蝇为实验题材的遗传题和2016年的第32题都是以基因分离定律、伴性遗传为主题命题的。细胞生物学、光合作用、经典遗传学、生态学原理的应用等年年考,常考常新。 在保持稳定和连续性的同时,高考试题又在不断调整中发展和变化,先看试题的总体难度,一般来说,高考试题的难度应稳定在~。偏离了这个范围,或高或低,都不利它的区分度,不利发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